长武县,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下辖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东南与陕西彬州市接壤,西南与甘肃灵台县毗邻,西与泾川县交界,北与甘肃宁县、正宁县相邻。县境东西宽29.5千米,南北长35.3千米,总面积570平方千米。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4.71万人。长武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昭仁街道。

长武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和陇东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整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长武县境内河流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有泾河、黑河、白水河、磨子河4条河流。夏朝时期,长武地区为西戎之地。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鹑觚县。西魏时期,改称为宜禄县。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置长武县。1983年9月,长武县隶属于咸阳市

长武县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2022年,长武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04亿元,经济总量在咸阳市排名第9位。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突出苹果、核桃两大主导产业;工业产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煤电煤化工业;第三产业以社会消费为主导产业。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5.7:67.7:16.6。

长武县是古代中原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截至2021年,长武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46处,包括昭仁寺大殿、碾子坡遗址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2年,长武县拥有“长武道场”“长武庙宇泥塑礼仪”“长武背芯”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个。主要景点包括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景区、青龙山景区等4个A级景区。

名称

长武县古称“鹑“、”宜禄“。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鹑觚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改称为宜禄县。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置长武县,因县境西部有唐代李怀光所筑长武城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第四纪更新世晚期,长武地域已有先民居住繁衍。夏朝时,长武地区为西戎之地。公刘率氏部族迁豳(今彬州市旬邑县、长武一带),建立豳国姬宜臼元年(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受封岐丰之地,后建立秦国,长武一带属于秦国境域。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设灵台县,隶属北地郡

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鹑觚西部设阴县,隶属北地郡。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于鹑觚塬北部置浅水县,隶属上郡,阴槃县改属安定郡东汉兴平二年(195年),鹑觚县隶属新平郡,后改属于安定郡。建安十八年(213年),曹魏大破武威郡夏侯渊进兵安定郡,鹑觚县地域归入魏国境域。

晋朝时期,鹑觚县改属于赵平郡。北魏熙平二年(517年),于鹑觚县西部置东阴槃县,隶属于泾州赵平郡。元钦元年(552年),东阴槃县改称为宜禄县,隶属无变动。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废除宜禄县,境域东部归属新平郡白土县,南部归属鹑觚县,西部归属安定县。

隋唐至宋元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仍分置鹑觚县和新平县。天宝武德元年(618年),秦王李世民进兵高摭城(今长武浅水塬),大败薛仁杲于浅水塬。贞观二年(628年),重新分置宜禄县,隶属于豳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豳州为邠州,宜禄县隶属于州。

五代十国时期,宜禄县隶属无变动,仍属于邠州。宋朝咸平四年(1001年),泾州长武城(今泾明乡长武村)升置为长武县。宜禄县与长武县并存。 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将完颜娄室领兵攻占邠州,次年长武境域归属于金朝

元朝宪宗三年(1253年),孛儿只斤·忽必烈进兵邠州,宜禄县归入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废除宜禄县。至元十一年(1274年),废除长武县。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将徐达常遇春领兵攻破兴元(今西安市),宜禄地域归入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置长武县,隶属于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起义军进入长武地域活动。崇祯十三年(1640年),义军攻陷长武县城。

清代初期沿用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邠州升为直隶州,长武县改属邠州。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西安革命党人起义,省同盟会的李云峰、韩愈愚等人控制长武城,并宣讲“大总统檄文”和“告三秦同胞书”,强制县衙宣布长武光复,新建陆军进驻县城。同年11月21日,清政府所属的甘军袭击长武县城。新军与甘军数次交战,至次年元月,双方达成停战协议,西线战事平息。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长武县隶属陕西省督军府。次年,裁府设道,长武县隶属关中道。民国六年(1917年),长武县直属陕西省长公署。后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属陕西省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长武县归属邠乾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21日,陕甘红军红26军42师骑兵团深入敌占区,奇袭长武县城,缴获步枪80余支,筹集大批物资,后从容撤离。同年,长武县归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三十七年(1948年),调整区划,长武县仍隶属第七行政区。1949年7月25日,长武地区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5日,长武县隶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1日,撤销专区,长武县归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8日,撤销长武县建制,长武、旬邑县彬州市合并,称邠县。1961年9月1日,长武县建制恢复,隶属咸阳市。同年10月,咸阳专区改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咸阳行署改为地级市,长武县归属咸阳市。2014年,长武县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名单。2019年5月7日,长武县宣告退出贫困县序列。

地理

位置境域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7°38′53″-107°58′20″,北纬34°59′39″-35°18′44″。东南与陕西彬州市接壤,西南与甘肃灵台县毗邻,西与泾川县交界,北与甘肃宁县、正宁县相邻。县境东西宽29.5千米,南北长35.3千米,总面积570平方千米。

气候

长武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表现为春季气温回升慢,夏季高温多伏旱,秋季雨水连绵,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温度为9.2℃。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温度为-4.7℃,极端最低气温-24.9℃,最热月为7月份,月平均温度为24.0℃,最高月平均气温24.0℃。年平均降水量为584.1毫米,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9月,8月降雨量最多。年平均无霜冻期为17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5.5小时。

地质

长武县处于由祁连、吕梁市贺兰山构成的“山字型”地质构造体系和其它扭动构造的联合复合地质带,属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经地质勘探和考古证明,长武一带在史前时期曾经属于内陆湖盆地貌。到第四纪各个亚冰期,气候变冷变干。西北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新疆大戈壁沙漠,携带大量尘状粉沙,向东南方推移,形成了秦岭以北的的黄土物质覆盖。历经冷暖交替和地壳运动,黄土高原出现山脉、河流。随着人类农耕发展,开垦荒地,地表覆盖物被揭开,再加上受生物、气候、地形、母质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古地形上堆积了厚度不等的黄土,形成广袤平坦的黄土高原。

长武县境内的地层,基底为中生界沉积沙页岩,自下而上为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基底之上依次为新生代第三系三趾马红土、第四系午成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根据成因类型及岩性特征,主要可分为冲积层和风积层。冲积层分布于泾、黑、南河谷和二、三级台阶地带。岩性底部为杂色沙砾、卵石及沙层,顶部为棕黄色亚粘土、亚沙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与基岩不整合接触。风积层分布于南北黄土魟原区和丘陵沟壑区。岩性为棕黄土状亚粘土,顶部为黄色沙黄土,为黄土层的主要含水岩层。

地形地貌

长武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和陇东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整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长武县境内最高点海拔1274米,位于亭口镇冢丰村;境内最低点海拔847米,位于亭口镇安华村。境内为渭北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特点是塬川相间,沟壑纵横。黑河从县境中部贯穿,将境内分割为长武塬、巨路塬两个部分。北部以长武塬为主,塬面平坦;南部以巨路塬为主,塬面破碎,以梁状丘陵居多。

水文水利

水文

长武县境内河流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总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有泾河、黑河、白水河、磨子河4条河流。长武县境内河流总长度为118.5千米,河网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年均径流总量为19.15亿立方米,年排涝量2.4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9亿立方米。

泾河:长武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陕西省陇县河北乡北庙坡和甘肃省崇信县宰相庄,在县境内流长59.77千米,流域面积570.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2.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黑河、南河、磨子河等。

黑河:又称汭河,发源于甘肃省华亭县上关,在县境内流长36.7千米,流域面积26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0.3秒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290万吨。

玉带河:又称达溪河,发源于陕西省陇县河北乡北庙坡和甘肃省崇信县宰相庄,在县境内流长13.7千米,流域面积8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85秒立方米,年输沙量866万吨。

磨子河:发源于陕西省麟游县亢家店村,在县境内流长17.8千米,流域面积48.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12秒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00吨。

水利

截至2021年,长武县境内有马坊水库、亭口水库、鸦儿沟水库、七里水库、丁家沟水库5座水库。其中,马坊水库建成于1958年,总库容130万立方米。七里水库建成于1977年,总库容231.01万立方米。鸦儿沟水库总库容720万立方米。丁家沟水库总库容683.1万立方米。另外,亭口水库在建设中,总库容2.47亿立方米,建成后年供水能力7141万立方米。

土壤

长武县境内的土壤分为黑垆土、黄土性土、红土、潮土、河淤土5个土类,8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种。第四纪黄土沉积为县境内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受地形地貌变化的影响,境内土壤母质类型多样。成土母质黄土层,塬面厚度240米左右。古土壤发育系统完整,地域性土壤属于农业土壤,耕种历史悠久。由于境内复杂的地形且较大的成土条件差异,土壤类型分布呈现地带性规律。其中,黑垆土主要分布于塬面和二坪地带;黄土性土类主要分布在沟坡、川道地区;红土类土壤,主要分布于各大沟壑的中下部;潮土和河淤土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附近。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长武县总面积5.68万公顷,耕地1.39万公顷,种植园地6523.36公顷,林地2.48万公顷,草地2763.2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714.3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78.7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06.93公顷,其他用地1140.12公顷。

水资源

2021年,长武县水资源总量4549.4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2132.6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2416.80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49.6立方米,属于资源型干旱缺水区。长武县受自然因素影响,水资源开发困难,利用率低,可开采量1075万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3.6%。

矿产资源

长武县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还有天然气(煤层气)、石油和砖瓦黏土等矿产。煤炭面积501.89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90%。资源储量48.39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7.88亿吨,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埋深在400米-1000米之间。煤层气储量385亿立方米,主要埋深在400-600米。另外,长武县还有硝、卵石、沙、礓石等矿产,其中硝产于芋园乡硝弯村一带,为制革和医药原料;卵石和沙分布在泾水、黑河河道,常用于建筑、水泥预制品;石分布在沟壑、河道的红土、河淤土中,可用于铺筑公路。

生物资源

长武县的栽培农作物分为3大类,55种,185个品种。粮食作物有18种,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等。栽培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蓖麻、芝麻、花生等,其中瓜类有16个品种。栽培蔬菜主要有辣椒、白菜、卷心菜白萝卜红萝卜等180个品种。林木有28科,45种、108个品种,主要树种有刺槐杨属、树、桐树等。果树有6科、9属、20种,主要有苹果、柿子、核桃、梨等。种植饲草以紫苜蓿为主。此外,中药材有240余种,主要有槐米北柴胡茵陈蒿黄芩、公英、地丁草远志苍术等。

长武县的饲养畜禽有14种,37个品种。家畜有牛、驴、马、骡、猪、羊、兔等,家禽普遍有鸡、鸭、鹅等,饲养鱼类有16种,主要有鲫鱼、草鱼、鲢鱼。此外还有养蜂,主要品种为土蜂、意大利蜂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长武县境内野生植物有41科,155种,主要有野生果类、油料、纤维植物等。草种有51科,214属,300种,其中常见杂草有茨蓬、扫帚、灰条、刺苋、麦花瓶、野鹊花等。灌木和草本植物有酸枣树紫穗槐、狼牙齿、胡枝子等。

动物

长武县境内的野生兽类有6目,14科,41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2种。野生鸟类有15目,33科,109种,其中候鸟有大雁、胡燕、燕爪啦、紫燕、杜鹃、算黄算割、白脸大山雀等,留鸟有鹰、鸢、鹞、猫头鹰等。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猫头鹰、普通鵟猎隼红腹锦鸡等,省级保护动物有欧洲狗獾、花面狸、豹猫等。“三有”保护动物有红嘴蓝鹊黑枕黄鹂环颈雉等。在长武县主要林区、南河、黑河、泾河以及磨子河等候鸟迁徙地曾出现大白鹭灰头麦鸡白骨顶等。

自然灾害

长武县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灾、霜冻。干旱、洪涝灾害范围相对较广,其它灾害多出现于局部地区。2021年3月21日-22日,长武县出现霜冻天气,22日相公镇的最低气温为-5.8℃,对当地果花造成一定的冻害。同年10月,长武县受强降水影响,县境内出现洪涝灾害,全县受灾乡镇8个,受灾行政村133个,受灾人口76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65公顷,房屋倒塌431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31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长武县下辖个1街道,7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昭仁街道。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长武县常住人口为14.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6.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48%。根据长武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武县的男性人口为78871人,占53.15%;女性人口为69533人,占46.85%,总人口性别比为113.43。人口分布如下,0-14岁人口为26685人,占17.98%;15-59岁人口为90301人,占60.85%;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418人,占21.1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003人,占14.83%。

民族

长武县境内主要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壮族藏族等6个少数民族。根据长武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武县汉族人口为148080人,占99.7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24人,占0.22%。

语言

长武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区的关中片,境内方言语音大体相同。部分地区包括巨家、路家、枣园乡和丁家、洪家乡等,有秦陇片陇东口音的特点,表现为en和eng的发音不作区分,例如“门”读作“蒙”,“因”读作“英”,“温”读作“翁”,“准”读作“肿”,“允”读作“永”等。

宗教信仰

长武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长武县佛教的传入时间已不可考证,旧县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城南的画阁寺是志公和尚说法地。隋朝仁寿年间,县境内佛教香火极盛。唐朝时期,李世民在浅水塬诏建昭仁寺,佛教宗教活动向民间扩展。至1952年,全县有佛教徒80人。1960年后,教徒减少,画阁寺、天一佛堂等宗教活动地点逐渐被毁弃或拆除。

道教为长武县汉族的固有宗教,境内道徒以符录派系为主,还有归根坛、福寿坛等道教支派。民国初年,境内有齐乐观、丹霞观、虚白观等道教观、宫、庵9处。1951年土地改革时,长武县境内道产均被没收分配,道教活动逐渐冷落衰败。

长武县基督教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瑞典人传入,设福音堂,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发展教徒560余人。每年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福音堂举行教务活动,聚会人数可达500余人。1966年,基督教活动停止,后于1978年恢复。至1989年,全县有基督教徒120人,临时教堂9处。

长武县伊斯兰教于清代初随回族传入。清朝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失败,县境内回民流亡于各乡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长武县有伊斯兰教徒3人。1953年,境内西关建有清真寺1处。1989年,县境内有回民16户,89人,多为城镇居民。

经济

综述

长武县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2022年,长武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0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523元,经济总量在咸阳市排名第9位。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突出苹果、核桃两大主导产业;工业产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煤电煤化工业;第三产业以社会消费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4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7:67.7:16.6。

第一产业

长武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导产业为苹果、核桃,还有设施蔬菜、中药材、小杂粮、花椒、食用菌等特色优势种植产业。2022年,长武县的苹果产业创建陕西绿资、长凌、天丰、瑞杰、乾富祥、天恩等规模化现代果业示范园,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年建成市级设施农业现代园区3个,注册品牌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一个,长武甜瓜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

2022年,长武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34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6.12万吨。主要粮食产品中,小麦产量2.83万吨,玉米产量2.84万吨,油料产量793吨。园林水果面积22.82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2.06万亩。水果总产量39.9万吨,其中,苹果产量38.8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122.7吨,年末生猪存栏27254头,生猪出栏19547头。

第二产业

长武县的工业产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导,是县域内的主要经济支柱。其次为煤电煤化工业,新材料新能源为新兴产业,机械加工、医药、节能环保建材等传统产业正发展壮大。长武县已形成相对聚集的工业体系,包括煤炭、煤化工电力、建材、酒业、果汁、医药等产业,重点建设以亭南煤业、胡家河煤矿为代表的原煤开采集群。

2022年,长武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4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5.71亿元。按行业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71.79亿元;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66亿元。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68.4亿元。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73亿元,县境内21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33.9亿元。

第三产业

长武县第三产业以社会消费为主导产业。2022年,长武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44亿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亿元。其中,78户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92亿元;限额以下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3亿元。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6.14亿元;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1.20亿元。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1亿元、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50亿元、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77亿元、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8亿元。

产业园区

长武煤电工业园区

长武煤电工业园区位于长武县亭口镇境内,规划面积5.24平方千米,主要以煤电水一体化综合开发为主。园区内有陕西大唐彬长发电有限公司、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公司、陕西彬长生产服务中心等12个企业(项目)入驻。2018年实现工业产值75.75亿元。该园区于2011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

长武县五里铺工业园区

长武县五里铺工业园于长武县昭仁镇、丁家镇境内,规划面积5.42平方千米。园区内有陕西润中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珑邦管材、方大管材等8个企业(项目)入驻。2018年实现工业产值39.39亿元。该园区于2009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长武县有普通高中1所,教师269人,在校学生2788人;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138人,在校学生1295人;初级中学9所,教师546人,在校学生4960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小学37所,教师969人,在校学生10396人。公办幼儿园27所,在园幼儿人数达到0.4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9.02%。

长武县中学:位于县城新区中心,创建于1941年,是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2020至2023年,该校一本上线率28%以上,二本上线率78%以上,曾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科技

2021年,长武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产业链重点企业1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创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组织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1个、市级星创天地1个、市级创新型企业家1人。另外,长武县拥有专利464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440件,外观设计专利8件。

文化

2022年,长武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农家书屋133个,剧院、影剧院1个,露天舞台72个,表演团队10个,共226人。

长武县图书馆:位于县城景清路南段,是国家三级图书馆,总面积为3900平方米,馆藏图书7万余册,年订报刊140余种。截至2022年12月中旬,该图书馆新增图书2000余种,4000余册,全年共接待读者5万余人。

长武县文化馆:位于长武县新城区景清路两馆一院西侧,是国家二级文化馆。该文化馆的总面积为4107.87平方米,设有文艺创作室、展室、戏剧曲艺室、非遗陈列室共11个部室。主要负责开展文化培训、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非遗展示等公共文化活动。

卫生健康

2022年,长武县拥有各类医院、卫生院19所。其中,各类医院6所(含民营医院),医院床位数850张,卫生技术人员907人;镇(街道)卫生院13所,卫生院床位数161张,卫生技术人员458人。全县有卫生防疫人员29人,村级卫生室140个,村级卫生员140人。

长武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4月,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医院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2021年,全年接诊门急诊患者212335人次、住院20771人次、手术3519人次。医院曾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千县工程”示范医院,被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体育

截止2021年末,长武县实施镇(街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个,社区体育健身工程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9个,有各类晨晚练健身站点17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2平方米。

2021年,长武县相继举办“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义乌杯”咸阳市长武县奔跑迎新年马拉松赛、“喜迎十四运·健康中国我行动“2021年长武县广播体操(工间操)比赛、“追忆百年党史·传承体育精神”篮球、乒乓球赛等体育赛事。此外,长武县代表团110名运动员参加咸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在武术套路、乒乓球、跆拳道、足球、篮球、田径6大项比赛中,取得3枚银牌,8枚铜牌、3个第四名、7个第五名、11个第六名,总积分居咸阳市第十位。

长武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总占地13.73亩,建筑面积为6552.35平方米,设有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动感单车区、跑步区、健身操区、休息区等16个功能区,配备健身器材70余套。

人居环境

2021年,长武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6天,优良率89.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8。黑河饮用水源地1-4季度监测项目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全县水环境质量位列咸阳市第一。另外,长武县境内35家“散乱污”企业被取缔,1个排污口竣工验收,整修9个入河排污口,规划设置4个排污口。

社会保障

2021年,长武县工伤保险累计参保17956人,失业保险累计参保1089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累计参保1223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累计参保152541人,生育保险累计参保9995人。2022年,长武县有县级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1个,社会救助中心1个。

交通

概述

长武县是陕西省的西大门,是古代中原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县境内主要公路有福州-银川高速公路G70、上海—霍尔果斯公路、507省道,另有西平铁路过境,设有长武火车站1处。另外,截至2021年,长武县开通客运班线20条,县城公交线路4条。

公路

截至2022年,长武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1032千米,交通网络中包括1条高速公路、1条国道和1条省道。其中,福银高速G70在县境内总里程30千米,为双向四车道,设有亭口、长武2个出口;312国道在县境内长33千米;507省道长41千米。另有县乡公路231千米,通村公路681千米。

铁路

长武县境内有西平铁路过境,设有火车站1处。长武火车站位于长武县齐宇河村,是三等站,于2015年4月投入使用。

公共交通

2021年,长武县拥有客运班线20条,其中省际2条,市际班线6条,县际、县内及通村班线12条。另外,长武县开通县城公交线路4条,设有公交站点44个。

人文

概述

长武县地处关中文化与陇东文化的交汇处,境内遗存昭仁寺大殿、碾子坡遗址牛弘墓董家坪遗址等历史人文遗迹,有端午节穿五毒花裹肚、门楣斗格等传统习俗。此外,截至2022年,长武县还拥有“长武道场”“长武庙宇泥塑礼仪”“柳毅传书”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1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0多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饮食

长武县境内主食以小麦为主,杂粮较少。副食以蔬菜为主。城乡居民除主食麦面之外,还有豆浆、油条、牛奶和各种罐头、茶酒饮料等必备食品。饮食中陇东和渭河平原风味兼有,讲究色味俱全。地方特色美食有长武乞丐酱驴、长武板板糖、血条汤、长武酥肉等。

长武乞丐酱驴

长武乞丐酱驴得名来源于民国时期,有一家救济灾民的酱驴肉店,后来这家店所在的街区突发大火,在乞丐们的相救下,这家店得以留存。因此,店主将店名改为“乞丐酱驴”。长武乞丐酱驴的制作工艺复杂独特,特点为肉质紧密,味道鲜嫩,没有驴肉的膻味。

长武板板糖

板板糖起源于商周时期,主要原料为糜子、麦芽。特点为味道香甜可口、酥脆,具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的功效。

血条汤

血条汤是长武县一种节日或红白事早餐的待客美食,主要原料为猪血和麦面,辅料为臊子、葱花、豆腐、木耳、黄花、辣子等。特点为辣而不呛,油而不腻。

长武酥肉

长武酥肉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由宫廷御厨王炳尧将其传入长武地区。主要原料为精选家猪五花肉,配以淀粉、鸡蛋、黄花、木耳、豆腐、菠菜等辅料。特点为汤香肉酥,色味俱佳,具有利水凉血、健胃补脾的功效。

习俗

端午节

在长武县端午节的习俗中,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采艾蒿、佩香包、拴五色线、雄黄抹鼻孔和耳孔驱虫玉貔貅、穿五毒花裹肚等传统习俗。其中,五毒是指蝎子唇足纲、毒蛇、蚰蜒目铅山壁虎五种毒虫。民间有端午节穿五毒花裹肚,除毒防病的说法。端午节时,订婚男方家向女方、舅家给不足岁的外甥送五毒花裹肚,寓意驱灾防病,祝福健康。

长武门楣斗格习俗

门楣斗格习俗是长武县民间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可分为五大类。门楣斗格中表明建筑物处所、名称的有“昭仁寺”“天齐殿”“玉皇阁”等;寄托美好愿望的有“吉庆有余”“耕读传家”“德为邻”等;自勉训诫类型的门楣斗格有“宁静致远”“和气致祥”“业精于勤”等;托物言志、憧憬未来的门楣斗格有“与竹居”“乐琴书”“诗书堂”等;还有抒发情怀、歌颂新生活的门楣斗格,如“政通人和”“人杰地灵”“江山如画”“五谷丰登”等。

文物保护

截至2021年,长武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4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

昭仁寺大殿

昭仁寺建于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是李世民为纪念浅水原阵亡将士而建。寺院内的大雄宝殿为砖木结构,采用八卦悬顶式,殿内无立柱和通架大梁,结构独特。寺院内留存有“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一通,碑文3000余字,记载浅水原大战的经过及寺院规模,被文化和轨迹部命名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碾子坡遗址

碾子坡遗址位于长武县亭口镇碾子坡村,属于先周文化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遗址由仰韶居址和墓葬、先周居址和墓葬、西周居址和墓葬、东周居址和墓葬等多种古文化堆积构成。先周文化遗存为主要文化堆积,有房基址、窖穴、灰坑和烧陶窑址等数十座。

牛弘墓

牛弘墓位于长武县相公镇相公村,为隋朝礼部、吏部尚书牛弘的墓地。墓冢封土为圆锥形,高4.5米,底周长65米。原有聂氏宗祠一座,于1940年后毁坏,仅留土及部分石人石马。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长武县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0多个。

长武道场

长武道场,俗称为“打醮”,起源于清代中期的长武县彭公乡方庄村,是一种融合鼓器乐演奏、说唱和表演的宗教祭祀性综合艺术。长武道场主要有两种表演形式,即“平安醮”和“荐亡醮”,其主要目的是进行道教的祭祀仪式。表演团队由7或8名表演者组成,他们被称为“羽士”或“居士”,通常身着黄、黑、蓝色的道袍,头戴道冠,并列队表演。长武道场的演奏涉及10多种乐器,演唱内容有道经、孝经,以及部分儒、释教伦理。演奏形式分行乐、坐乐等,曲牌包括祭灵、菩萨登台、赞八仙等30多类。

长武庙宇泥塑礼仪

长武庙宇泥塑礼仪主要以寺庙塑像为主,有200多年历史。长武庙宇泥塑礼仪有始祖黄帝、孔圣、佛道教祖、星官封神、观音菩萨、罗汉八仙、阎君判官、山神地神、历史演义人物、兽类图腾尊神等80多类,以及大量壁画。制作以手工作业为主,制作原料有木料、谷草杆、麦草、黄土、红土、细面沙、棉花及其他辅料等。常用的工具有尺板、木刻刀、印图木模、修制木模等40多种。制作工序复杂,包括筑神台、定位、安神桩、制作木模架、绑草、和泥、涂泥、雕形、修饰、晾干、彩绘等。

长武背芯

“背芯”,起源于长武县马寨乡武家沟村,是一种长武民间社火表演,通常在春节、庙会期间进行。背芯表演通常由20多名表演者分成8组进行,演出时成人使用特制的木质“背架”,将3至5岁的儿童背负在背上,进行高空表演。表演者穿着彩衣、化妆脸谱,上下两人固定在一起,共同完成表演。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1年,长武县有A级景区4个,其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景区、青龙山景区、乞丐酱驴乡村旅游产业园景区,AA级旅游景区为长武县昭仁寺景区。

重要景点

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景区

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位于长武县亭口镇亭北村老龙山,该景区是为纪念习仲勋同志在亭口的革命活动,同时缅怀革命先辈所取得的伟大业绩而建。该旧址核心建立在当地杰出人士王志轩同志的故居基础上,为一处典型的农家院落。

青龙山景区

青龙山景区位于长武县相公镇泾河边的青龙山,景区总面积约900多亩。景区内的主要文化旅游景点有农民运动纪念园、人民公社体验园、黄土生态文化园、农家餐饮商业园、祈福健身体休闲园、民俗文化展览园等。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长武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2019年,水利部授予长武县“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

参考资料

2020咸阳金秋采摘旅游节丨采摘季游长武,人少、还景美~.咸阳文旅.2023-09-13

大美长武,向您发出邀请!.长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9-21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15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13

2022年长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3

长武概况.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长武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系列活动.长武文化馆.2023-09-14

书讯:《长武门斗》出版.长武文化馆.2023-09-14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14

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09-22

永寿淳化旬邑长武退出贫困县序列,咸阳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陕西乡村振兴.2023-09-22

何锐主持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3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召开.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3

王高锋主持召开全县创卫工作推进会.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3

任全智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3

长武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一号).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3

长武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3

长武锚定三大产业链集聚发展新动能.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5

自然资源.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5

《陕西城市发展70年》长武县供稿内容.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5

长中简介.长武县中学.2023-09-13

长武县中学2023年高一新生招生简章.长武县中学.2023-09-13

长武县图书馆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年报.长武县图书馆.2023-09-13

长武县文化馆2021年公共文化服务年报.长武文化馆.2023-09-13

长武县人民医院:全方位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今日头条.2023-09-14

【聚焦】长武县“两馆一院一中心”6月30日正式启用.长武发布.2023-09-14

西安至平凉铁路20日开通 建设历时四年连接陕甘.中国新闻网.2023-09-14

长武站.高铁网.2023-09-14

长武门楣斗格习俗.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长武端午节.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舌尖上的美食——长武乞丐酱驴.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长武板板糖.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走进咸阳非遗丨了解长武酥肉的发源与传承.咸阳文旅.2023-09-14

碾子坡遗址.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长武道场.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长武庙宇泥塑礼仪.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武家沟背芯.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

《咸阳年鉴(2020卷)》长武县部分供稿内容.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