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郡
安定郡,中国古代区划名,始建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属凉州刺史部管辖,治高平市(今宁夏固原),管辖今甘、宁、陕交汇的关陇广大地区,下辖21县。
东汉时期,刘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安定郡迁回。安定郡合并为8县,即临泾、朝那(zhū nuó)、乌氏(zhī)、高平、三水、彭阳县、阴盘、鹑(chún)。三国时期,安定郡辖境属魏国。曹操平定关中陇右之后,安定郡随武威郡刺史被并入雍州。晋朝时期,安定郡下辖安定、临泾、乌氏、都卢、鹑觚、阴密、西川7县。十六国时期,晋帝建兴五年(公元317年),安定郡归前赵(汉);公元328年,安定郡归后赵;公元351年,安定郡入前秦。公元360年,置安定为雍州治所。公元370年,复置雍州于安定(指安定郡的治所临泾,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公元384年,安定郡入后秦。北朝时期安定郡领安定(今泾川镇南部)、临泾(今泾川北部)、朝那(今镇原西南,包括泾川党原)、乌氏(今泾川东北)、石堂(疑为今灵台百里)5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州而复置郡,安定郡统7县:安定、鹑觚、阴盘、朝那、湫古。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安定郡改名泾州。天宝(公元742年),泾州为安定郡;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因“安史之乱”,避安禄山之讳,改安定郡为保定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泾州,领保定市、灵台县、良原、临泾、潘原(今峒四十里铺)5县。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年年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原州区)。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县、会宁县、平凉市、泾川县、镇原县及中宁县、中卫市、同心、固原市、彭阳县等县地。东周时,犬戎族领土位于至关山以西,西汉杨恽〈报会宗书〉记载,安定郡一带部分的山谷曾经为昆夷的领土。刘骜绥和元年(前8年),领二十一县: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安武、袓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刘衎元始二年(2年),有42725户,143294人。
东汉安定郡属武威郡,改治临泾县,领6县,原领临泾、彭阳、泾阳县、祖厉、乌支(乌氏更名)4县,另置阴盘、朝那2县。东汉时有羌乱,永初五年(111年)内徙右扶风美阳县,永建四年(129年)复还;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再次内徙右扶风,建和年间复还。初领高平市、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袓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21县,永和五年(140年)以前省并复累、安俾、抚夷、泾阳、卤、阴密、安定、安武、爰得、眴卷、月氏道11县;永初五年(111年)左右,阴、租厉2县移属武威郡;永建四年(129年),参栾县移属北地郡,北地郡灵台县来隶。刘保永和五年(140年),领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阴盘、彭阳县、鹑觚八县,有6094户,29060人。延熹四年(161年)左右复置泾阳县;中平年间末,阴盘县移寄治京兆尹新丰县,故地遂废;兴平元年(194年)分鹑觚县置新平郡。东汉末领临泾、高平市、朝那、乌枝、三水、彭阳6县。北魏时治安定县。
曹魏安定郡属雍州,治临泾县(今镇原县南),领临泾、彭阳、泾阳、泾阴、阴密、乌支、朝那6县。晋朝安定郡仍属武威郡,治安定县(今泾川县北),领安定、临泾、乌氏(乌支复名)、阴密(今灵台县西南)、鹑觚、朝那、都卢7县。
十六国时期,安定郡先后属前赵(304—329年)、后赵(319—350年)、前秦(351~394年)的雍州;后秦(384-417年)、西秦(385~431年)的秦州区;大夏(407—431年)的凉州。
北朝时期,安定郡先后属北魏(386—534年)、西魏(535~557年)、北周的泾州。隋开皇三年(583)废入泾州。隋朝初年,改泾州为安定郡,户七万六千二百八十一,下辖七县:安定县、灵台县、阴盘县、朝那县、良原县、临泾县、华亭市。隋大业五年,(607年),废泾州置安定郡。隋安定郡直属朝廷,治安定县(今泾川县北),领安定、梁原乡(今灵台县西北)、鹑觚(今灵台县东北)、朝那(今灵台县西北)、阴盘(今平凉市东南)、华亭、临泾(今镇原县西)7县。
天宝时,又改为泾州,天宝时,改泾州为安定郡,户三万一千三百六十五,口十八万六千八百四十九,下辖五县:安定县、灵台县、临泾县、良原县、潘原县。至德元年(756年),改安定县为保定县,安定郡为保定郡。乾元元年(758年)改泾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废。
历史典故
汉武帝六巡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十月(十月为立春),也就是安定郡设置后的第三年,为加强管理和防务,45岁的汉武帝巡行西北,阵势极大,仅随从“数万骑”。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冬十月,汉武帝率群臣过回中道,北出萧关,巡行边防。在安定郡,汉武帝下令免除高平县(今固原市)、朝那县(今彭阳古城)当年的租赋,以示皇恩浩荡。后至今山西省而归。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秋八月,汉武帝第三次巡视了安定郡。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冬十二月,已64岁的刘彻至雍祭祀五方上帝后,第四次又专程到安定、北地郡两郡巡察。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正月,汉武帝先到甘泉宫祭祀泰一神后,又专程巡视安定郡。汉武帝在安定郡时,接见了西胡月支(氏)国的使节,接受他们献上的珍兽和礼品,即大如雀卵、黑如香椹的香4两,形如幼犬、大似狸而色黄的食肉目一头。可见,固原市在西汉时就已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上的一个重要城镇。前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正月,汉武帝第六次到安定郡,68岁高龄的汉武帝先到甘泉宫祭祀泰一神后,千里迢迢专程到安定郡,这是汉武帝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巡。次年,刘彻病逝。
操取陇东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行“伐取虞”之计,声言攻张鲁,占据汉中市,实则想消灭西北马超的势力。在魏军强大的攻势下,马超实难阻遏曹军,逼迫之下“遣使求割关陇以请和”。曹操拒绝马超求和请求,又用贾诩之策离间韩遂,使马超与韩遂互相猜忌,各怀疑心,临阵各不相救,致使魏军一举击破了陇右联军。马超、韩遂只好溃退武威郡。其间,陇右联军势力较大的杨秋部,退奔安定(治今镇原县)。“十月,曹操出动大军攻打安定,杨秋降曹”,安定一带地归曹魏。从而使曹操在实现经略陇右的战略中,首先占领了庆阳市一域。次年(212年)五月,曹操诛杀马腾,夷其三族,马超兴兵复仇,进抵蓝田县,被魏兵击溃,“转而逃奔到安定”。在安定,马超纠合当地羌胡,南联张鲁,攻掠陇上诸军,重新控制了不少地方。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马超进攻冀城,曹魏刺史韦康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城降超。不久,“韦康故吏杨阜、姜叙、赵昂、尹奉等合天水市、安定、南安三郡兵反攻冀城”,打败了马超,曹魏的势力又北及武威郡等地。
魏蜀争夺
曹叡太和二年(228年),蜀汉诸葛亮用“暗度陈仓”之计,布疑阵调动魏军主力固守斜谷。曹军中计后,诸葛亮亲帅6万大军出奇制胜,猛攻祁山,魏“闻亮出,朝野震惧”,其辖区的南安、天水、安定(治今镇原,辖今镇原、宁县、正宁等地)相继降蜀,“举军应亮,渭河平原响震”。后来,马谡街亭之战败绩,蜀军撤离汉中市,魏将“曹真率张郃等又收复南安、天水市、安定三郡”。当时,安定郡民杨条等人率众在月支城抗击魏军,城陷后亦降。
人物
卢芳,安定三水人,东汉初割据五原、朔方郡一带,后亡入匈奴。梁冀,安定乌氏人,东汉外戚、大将军。胡遵,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皇甫谧,安定朝那人,晋朝方士、史学家、医学家。胡义周,安定临泾人,十六国时期夏国黄门侍郎、秘书监。胡国珍,安定临泾人,北魏大臣。北魏宣武灵皇后,胡姓,安定临泾人。皇甫璠,安定三水人,北魏泾州刺史,仕北周官至隋州刺史。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分部.2024-04-03
秦·西汉·东汉.平凉市人民政府.2024-04-03
历史沿革.泾川县人民政府.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