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潮南区

潮南区

潮南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头市下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汕头市西南部,区域面积600.74平方千米。潮南区下辖10个镇、1个街道。区政府驻地为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玉峡南路区党政大楼。截至2022年末,潮南区总人口1506568人。

潮南区地貌主要由山地、平原组成,呈北西一南东走向的山地和平原相间出现的条带状分布。潮南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海洋性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潮阳为粤东古县,春秋战国时期地属岭南百越。东晋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唐代潮阳郡复称潮州市,潮阳为其属县。元代潮州改称潮州路。明清时潮州路称潮州府。1983年7月,汕头地区汕头市合并,潮阳县隶属汕头市。1993年4月,潮阳撤县设市,改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2003年1月,潮阳撤市,设潮南区,成为汕头市辖区

潮南区历史人文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荣获“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等荣誉称号。全区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东里寨、潮南区红场镇中国工农红军医院遗址、峡山柯姓家庙等。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大嵌瓷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包括潮南英歌、胪溪壁画、陇美金漆画等。境内拥有东华村潮乡旅游景区、红场大南山红色旅游景区、翠峰岩风景区、仙湖风景区等多个旅游景点。

潮南区的四大主导产业包括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和精品文具。六大特色支柱产业有纺织服装、文教用品、日用化工、电子电器、塑料制品、印刷包装。截止到2022年末,潮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2.84亿元,同比增长2%,三大产业的比例为4.3∶60.2∶35.5。潮南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在汕头市排名第四位。

名称

潮南区和潮阳区区自古以来连成一片,潮南是原文光街道一部分,因位于潮阳以南,故名。

2003年1月,撤销县级市潮阳市,设立汕头市潮南区。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远古时,潮汕地区一带称为南交之地,属于“扬州之域”,人烟稀少,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百越的一支。潮阳为粤东古县,春秋战国时期地属岭南百越。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派遣任嚣赵佗领兵平定南越国(包括今广东省、广西),置象、桂林市南海3郡,潮阳地属南海郡。同时,中原人民开始南移,与南越诸族杂居。

元鼎六年(前111),刘彻出兵平定南越国宰相昌嘉之乱,分南两越为南海、苍梧县、郁林、合浦县交州、九真、日南7郡,不久又置儋耳、珠崖郡,共9郡。南海郡辖番禺区博罗县、中宿、龙川、四会市揭阳市6县。潮阳地属南海郡揭阳县。

建安时南海郡属荆州,三国后期属广州市

晋朝太康三年(282)置南康郡,以揭阳为属县,潮阳区地属揭阳县。

东晋咸和元年(326)分南海郡立东官郡(见隆庆潮阳县志》。据《晋书·州郡志》;东官郡为咸和六年立),揭阳属东官郡。隆安元年(397)正月,分东官郡揭阳县地立义安郡,始置县于海之北,称潮阳(见隆庆《潮阳县志》。据《元和郡县志》: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立义安郡)。义安郡辖绥安、海宁、海阳、昭义、潮阳5县。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义安郡隶广州市。梁普通四年(523)改隶东扬州市,后改称瀛州,陈永定二年(5588)废州的建置。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十年(590),义安郡改为潮州市潮阳区县属潮州(见隆庆《潮阳县志》。据《元和郡县志》:开皇十年改海阳县为义安县,属循州;十一年始立潮州)。大业三年(607),潮州改为义安郡,潮阳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义安郡复称潮州市,领海阳、潮阳区、是乡3县。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设临昆山(见隆庆《潮阳县志》。据《元和郡县志》:县治临昆为贞元九年即793年所置。临昆1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位于今铜孟、和平两区交界之小北山中段西麓)。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分15道,潮阳属江南道(翌年改称岭南道)。天宝(742),潮州改为潮阳郡,预澄海区、潮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市,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十月前,潮州刺史韩愈决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棉城)。

开宝四年(971)二月,潘美等率师平定广南60州,共214县,潮阳县为其中之一。至道三年(997),全国分15路,后又增3路。第十七路为广南东路,辖16州,潮州属之,潮阳县属广南东路之潮州。宣和三年(1121),潮州辖海阳、潮阳、揭阳市3县,史称"三阳"。绍兴二年(1132),潮阳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见隆庆《潮阳县志》。据《宋史·地理志》:潮阳县于绍兴八年复置)。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潮州改称潮州路(见《汕头大事记》、《潮州志》。据隆庆《潮阳县志》:至元十七年改称潮州路)。

明清

明洪武二年(1369),潮州路改称潮州府。明初,潮州府只有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这时之潮汕地区,已成为人烟稠密的地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当发达,开始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再加上军事上的需要,先后增设了饶平县惠来县大埔县澄海区、普安(万历十年改称普宁市)、平远县、镇平(今蕉岭县)等县级建制。

清代仍称潮州府,潮阳县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未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变动频繁。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程乡、镇平、平远3县设嘉应州乾隆三年(1738),设丰顺县。潮州府共辖9县:海阳、潮阳区揭阳市、普宁、惠来、澄海、饶平、丰顺、大埔。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潮阳县直隶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广东省巡抚使署潮循道。民国5年属广东省长公署。民国9年底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后改为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民国17年属广东省东江善后委员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10月属广东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0日,潮阳县城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同年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1950年2月属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967年3月属油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潮阳县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7月汕头地区与汕头市合并,潮阳区县属汕头市管辖。

1993年4月9日,潮阳撤县设市,改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2003年1月29日日,潮阳撤市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列入汕头市区范围,成为汕头市辖区

地理

位置境域

潮南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汕头市西南部,东临南海,西接普宁市,南邻惠来县,北与潮阳区隔练江相望。地理坐标北纬23°3′—23°18′,东经116°16′—116°40′。境域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千米。区域面积600.7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4.7千米,海域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城区峡山街道距离汕头市市区33千米。

气候

潮南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海洋性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干旱、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的地域差异颇大。潮南区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北部,日照时间长。历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以7月最多,为261.5小时:2月最少,为100.2小时。日照百分率以7月和10月最高,均为63%:3月最低,为30%。

年平均气温21.1℃,常年最冷月在1月或2月,3月起气温逐月回升;最热月在7月或8月,9月起气温逐月下降。月平均最低气温12.8℃,月平均最高气温27.3℃。年平均降水量1830毫米,其中南山区年平均降水量2200毫米,是主要的暴雨中心;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593毫米,是主要的干旱区。一年中各月降水量分布不均,雨季和旱季明显,历年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降水量占全年17%;4—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83%。潮南区热量资源充足,年日照时数2100~23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左右。全区除南山高丘地带≥10℃积温少于7000℃外,其余各地≥10℃积温为7500~7900℃,有利于双季稻及喜温作物种植。风向随季节转变明显。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偏东风或偏南风。

地质

地层

潮南区地层发育不齐全,除零星出露的中生代早侏罗纪地层及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外,其他年代地层均缺。

侏罗纪地层地方性名称为金鸡岭群,分下、中、上3个亚群。在潮南区出露的是下、中两亚群,尤以下亚群为主,属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沉积建造。

潮南区第四系地层广泛发育,覆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练、榕两江流域。沉积物成因类型有冲积相、坡积洪积相、三角洲相、潟湖相、海湾相和风积相等。

地质构造

潮阳区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东亚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降起带的东南侧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南部东移之交接地段,地质构造活动较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地层发育不齐全,除零星出露的中生代早侏罗纪地层及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外,其他年代地层均缺。新华夏系构造较发育,以北东面构造为主,与北西面构造互为配套。西东面构造时隐时现,断续展露。

岩石特性

潮南区出露的岩浆岩基本上都是侵入岩。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强烈,计有五次以酸性岩浆为主的侵入岩;喜山期的岩浆岩较弱,沿断裂带偶有基性岩浆侵人,岩体出露面积约占全市(县)总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部和北部地区。

地形地貌

潮南区为沿海平原—丘陵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特征为“一山一江一平原”。区境西南部南山属莲花山脉大南山支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山体庞大,重峦叠嶂。

丘陵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靠近平原村寨的南山北侧,呈狭长带状分布,丘低坡缓,河谷开阔。从西至东,海拔100~200米较知名的低丘有尖石陵、狮母棚、马脚埔寨陵等。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岗地,广泛分布于丘陵区及其附近地带,多已被垦荒种植。

平原主要分布于练江中下游流域,在区境北侧。练江自西向东流经区境北界构成练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开阔,范围包括区内陈店镇司马浦镇、峡山、胪岗、成田镇陇田镇部分地区。东部沿海为陇田—井都海积砂坝,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由海砂堆积而成。

水文水利

水文

潮南区水系主要是练江水系雷岭河

练江发源于普宁大南山五峰尖西南麓杨梅坪的白水,大小支流17条,由南北汇入干流,流域地幅形如葵扇。练江在潮南区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区境北侧,由龟头海至海门镇港注入南海。潮南区内练江平原全长94.5千米,中下游流程41.3千米,练江中下游河涌蓄水量0.3亿立方米,是两岸灌溉排涝和航运的主动脉。练江在潮南区境内的支流有7条(分别是金溪、利陂水、两英河、红口輋水、大寮水、龙溪、华林水)。

雷岭镇河发源于雷岭大山南麓,是龙江支流华湖水上游,自北向南,由龟山弯、赤竹坪、南溪3条支流汇合于双溪后经鹅地流入惠来县境。在潮南区境流程9.5千米,流域面积61平方千米。源流常年不枯。

水利

潮南区有水库塘堰143宗,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有红口輋、龙溪一级、秋风、上金溪、龙溪二级、红场、小龙溪等7座;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一)型水库9座,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二)型水库56座;另有分布于7个镇的塘堰71个。水库和塘堰总集雨面积221.79平方千米,总库容2.2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6亿立方米,可灌溉耕地1.48万公顷。

堤围16条,总长175千米;截洪分洪工程9宗,堤长82.57千米,其中大型1宗,长30千米;水闸124座,其中中型7座,小型117座;机电排灌工程72宗,装机容量110台10122千瓦;水力发电站11宗,装机容量24台12895千瓦;供水工程7宗,日供水能力23.5万吨。

土壤

潮南区土壤分赤红壤、水稻土、滨海砂土、海滨盐渍沼泽土4个土类。

赤红壤由花岗石风化而成,主要分布于大南山系红场、雷岭镇等高丘地区和东部沿海低丘地区,以种植林果为主。

水稻土主要有潮沙泥土、泥肉土、麻红泥土、宽谷冲积土、咸酸土、滨海沉积土、洪积红黄泥土、反酸土、沙河泥土、咸土等,分布于全区各镇(街道),尤以练江平原为多,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

滨海砂土为海相砂堤堆积物,分布于沿海边缘一带,未开垦的种植木麻黄防风固沙,已开垦的逐步发展为果蔬生产基地。

滨海盐渍沼泽土,为围垦的海滩涂,分布于临练江龟头海的成田、陇田镇井都镇一带,多改造为咸田,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

境内的土壤类型,因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分布不大明显,但且有一定规律性,即:山地为赤红壤,平原为河流冲积土,坑廊为谷底冲积土,台岗阶地为坡积或洪积土,内海湾为滨海沉积盐渍土,海岸为滨海砂土。各类型土中又夹杂着某些过渡性土壤:洪积土下段一般掺杂着河流冲积,河流冲积土下游一般覆盖着海相沉积物(有的互相覆盖多层次),海相沉积物外缘又聚集着风砂堆积等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潮南区现有耕地面积9200.71公顷(13.80万亩),园地面积4780.99公顷(7.17万亩),林地面积22724.43公顷(34.09万亩),草地面积1488.65公顷(2.23万亩),湿地面积363.18公顷(0.54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3667.37公顷(20.50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655.73公顷(2.4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008.72公顷(9.01万亩)。

矿产资源

潮南区矿产主要有花岗石石英砂蓝锆石、钛铁,还有四氧化三铁、稀土、独居石、白陶土、碳酸钙、云母、瓷土、石棉、锰、铅、锡等。陇田镇沿海的石英砂蕴量颇丰,是制造玻璃的原料;花岗岩广泛分布于区内中低丘及台岗地,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储量最丰为石英砂,总储量约1亿吨。另有各式花岗岩,储量约1.6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野生中(草)药潮南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白花蛇舌草蚶壳草益母草、方骨苦、淡竹麦冬等共计402种,其中植物药386种,分属133科,计菌类3科3种,蕨类16科26种,裸子5科6种,被子109科351种。

农作物粮食以水稻、番薯为主,还有玉米、马铃薯、苏木薯等;油类以花生为主;蔬菜类有结球白菜小白菜油菜等;食用菌有蘑菇、金针菇凤尾菇等;水果类芦柑、香蕉、橄榄等。花卉品种繁多,常见的有菊花、茶花、月季花、角花、啼血杜鹃等。

家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鸽等。人工养殖的家鱼主要有青、、、鲢、鲮、罗非鱼银鲫丰鲤露斯塔野鲮大口黑鲈、白鲳、桂花鱼等。

水资源

地表水据潮南区雨量站观测:年均降水量1721毫米,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集中于4~6月的锋面雨和7~9月的台风雨。地表径流量分布受地形、土壤、植被诸因素的影响,与降水量一致,由南一中一北一东递减。潮南区地下水浅层地下水2.16亿立方米;榕江、练江平原为第1四纪断陷盆地沉积成陆,沉积层有较丰富的潜水及承压水,靠降水垂直补注。

潮南区地处练江中下游地段,上游入境水量年均1.2亿立方米,丰水年1.6亿立方米,枯水年0.8亿立方米。全区年水资源总量5.8亿立方米,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50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20.5%。由于地下水含量偏高、地表水受污染等影响,全区用水只能依赖现有的水库塘堰,按年正常降水1830毫米计算,年平均入库可调配水量约3亿立方米。秋风、金溪和龙溪三大水系内的9宗中、小型水库是全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区,总集雨面积173平方千米,总库容约1.7亿立方米(其中秋风水系总库容8396万立方米,金溪水系总库容2771万立方米,龙溪水系总库容5877.8万立方米),年可调蓄水量约2.6亿立方米。

海洋资源

潮南区濒临南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常见的鱼类220多种,贝壳生物50多种。海洋经济鱼类主要有马鲛、百鲳、石斑鱼短带鱼、鳗鲡等100多种;贝壳类主要有毛蚶青口贝(淡菜)、短齿蛤(寻氏肌蛤)、黑龙江河篮蛤(红肉)、亚洲日月蛤(月舌)、牡蛎科海螺等10多种;藻类主要有紫菜、江篱等;蟹类主要有锯缘青蟹(潮汕膏蟹)、梭子蟹科、仔等;头足纲主要有乌贼(墨鱼)、枪乌贼(鱿鱼)等。

森林资源

2021年,潮南区森林覆盖率33.84%,活立木蓄积量84.59万立方米。林地22724.43公顷(34.09万亩)。其中乔木林地20748.26公顷(31.12万亩),占91.31%;竹林地55.67公顷(0.08万亩),占0.24%;灌木林地1188.94公顷(1.78万亩),占5.23%;其他林地731.56公顷(1.10万亩),占3.22%。红场镇的林地面积较大,占潮南区林地面积的24.14%。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潮南区境内植被带有较明显的南亚热带泛热带特色。既有乔木、灌木混交,又有针、阔叶同林。分布于全区各地的林(竹)木47科125种,林下植物主要有铁芒萁、蕨类、犁壁藤等98科394种,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台湾相思、杉、油茶、竹、桉树、木麻黄、茶等18科40多种,其中,红场镇是茶叶主产区,有白叶单丛等16个品种。

潮南区的重点保护植物有秋枫古树群等,已建档立卡和挂牌古树名木141株。

动物

野生的兽类主要有狐属、山羊、鳞甲目等22种,鸟纲爬行纲主要有麻雀、喜鹊、山鸡、水鸭、燕子和乌龟、四脚蛇、水蛇、金(银)环蛇属眼镜蛇属等98种。淡水鱼类主要有鲤、鲫、、花鳗鲡黄鳝泥鳅和草鱼、青鱼罗非鱼等20多种;还有蚌、蚬、虾、螺等甲壳、贝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中华白海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瓜头鲸等。国际极度濒危鸟类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青头潜鸭、白鹤、黄胸、白腹军舰鸟等。

自然保护区

潮南区内有3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练江口自然保护区、翠湖自然保护区和田心湾南方市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汕头市潮南区练江口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潮南区的练江出海口,是2005年6月经潮南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263.88hm2。其中核心区为102.72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93 %;缓冲区75.68 hm2,占28.68 %;实验区85.48 hm2,占32.39 %。主要保护对象:湿地生态系统、候鸟、水生动物和渔业资源。

汕头市翠湖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潮南区境内,规划总面积1070公顷,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内保留有种类多样的天然次生林和典型的南亚热带阔叶林,有属国家、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保护区内有一片秋枫古树群,树龄介于100至600年之间。境内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以鸟类、小型兽类为主,茂盛森林植物资源给成群鸟类、动物提供了栖息、觅食、繁衍是生息场所。

田心湾南方鲎自然保护区位于潮南区境内,始建于2004年,面积为333hm2。主要保护对象:南方鲎及其生活环境。

自然灾害

影响潮南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台风、水患(洪、涝、潮)、农业病虫害、冰雹、龙卷风等,其中,以台风暴雨影响较大。

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春季的低温霜冻、春播期的低温阴雨、早稻抽穗扬花期的“龙舟水”、汛期的台风暴雨、晚秋季节的“寒露风”及冬季的低温冷害。

干旱

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9日,8个多月仅降水183.5毫米,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早稻被晒死1200亩,受早3.6万亩,蔬菜被晒死2300亩,受早1.5万亩,其他作物被晒死1000亩,受早2.4万亩,水果严重受早约4万亩。加之持续高温,蒸发量大,导致江河、水库水位急剧下降,部分山塘水库干涸。

台风暴雨

1985年6月23日10时至25日16时台风暴雨,7级以上大风持续33小时,总降雨量390毫米,红场降雨量达468毫米,冲毁农田2294亩,全县水稻受浸9万亩,减产约5万吨,水果受损严重,倒塌房屋554间,损坏1615间,经济损失折值4346万元。

地震

1994年9月16日下午2时21分,台湾高雄市以西海域发生7.3级地震,文光街道有较强震感,部分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河溪镇的河溪、正在上课的学生因恐慌在奔逃中发生互相挤压踩踏,致死2人,重伤31人,127人住院治疗。

龙卷风

1997年8月2日下午4时许,峡山镇草芳村、和平镇温内村及陇田镇部分乡村先后遭受龙卷风袭击,风力12级,香蕉受毁219亩,损坏房屋和通信、供电设备。经济损失折值229.5万元。重伤3人,死2人。

病虫害

1989年,全县水稻早晚二造48万亩发生稻飞虱,损失稻谷1521吨。

红场、雷岭每年有5~10天霜冻练江平原地区霜冻少于5天,沿海地区基本无霜。每年2—3月出现≤12℃的低温伴降水,年平均约10天,最长出现于1983年,有38天,对早稻育秧有不同程度影响。每年端午节前后,出现降水集中、日照短缺、气温偏低的天气,称“龙舟水”,对早稻抽穗扬花有一定的影响。每年汛期(6—9月)从福州市海口市之间登陆的台风,对潮南区都有所影响,平均每年5次,最多为1967年,达10次,最少为1985年,仅1次。在干旱季节,不是正面袭击的台风,能带来充沛的雨水,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和气候调节。造成重大自然灾害的台风,占影响潮南区台风总次数的10%左右。每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这段时间,受冷空气影响,产生低温干燥或低温阴雨天气,伴有较大的偏北风,称“寒露风”。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潮南区下辖10个镇、1个街道,区政府驻地为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玉峡南路区党政大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潮南区总人口1506568人,其中男性人口774424人,女性人口732144人,性别比为1.06:1,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881203人,乡村人口625365人。2022年,潮南区当年常住出生人口11676人,出生率为8.87‰。死亡人口5041人,死亡率为3.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4‰。

潮南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32704人,占27.01%;15-59岁人口为730669人,占59.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8265人,占13.6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185人,占9.68%。

民族

潮南区少数民族人口常住及流动人口较少。潮南区常住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体,由33个民族人口共同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常住及流动人口较少。其中汉族人口为122.12万人,占比99.1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4万人,占比由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的0.38%提高至0.84%。在少数民族人口中,较多的是壮族苗族,合计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65.28%。

语言

潮南区通行的语言是潮阳话。潮阳话是潮汕方言的一种,属闽语闽南区语系和潮汕地区的闽语方言,统称潮州话或潮汕话,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它保存着大量古汉语话音、语调、词汇及语言特点。区境南部的红场、雷岭及两英、仙城、胪岗、田心等个别地区是双语言地区,绝大部分客家人既保留讲客家话又会讲潮阳话。旅外华人华侨、旅港澳台胞回故乡多数乡音未改,其后裔也能讲潮阳话。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外出、外来人口增多,普通话逐渐普及,普通话成为对外人际交往的主要语言。

潮阳方言分4种口音(县城音、直浦音、石井音、海门区音),客家话和潮阳话在基本词汇上有明显的差别。

宗教信仰

2021年,潮南区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信众2.4万人。全区宗教活动场所104处,其中佛教65处、道教3处、基督教18处、天主教18处。全区宗教团体共有3个,分别是潮南区佛教协会、潮南区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潮南区天主教爱国会。

道教于潮南区历史悠久,晋代就有濮阳市吴猛在仙陵等地施医赠药,仙陵西面的仙地里(今横山)也为吴猛的居留地。

佛教很早就传入潮阳区。唐大历元年(766),曹溪传人惠照禅师住持西岩,收大颠惟俨百丈禅师为徒。潮南区共有岩寺、庵堂、精舍99处,常住佛徒298人,居士1200多人。

天主教较早传入本县。海门现存一处清乾隆元年(1736)所立的"十六世祖妣孺人亚纳汤氏"墓碑,碑上刻着十字架标志。潮南区有天主教堂19所聚会点7处,信徒9726名。

清咸丰十一年(1861)汕头市开埠后,美国宣道会便派教士前来汕头传教,不久基督教传入潮南。潮南区共有活动场所38处,其中教生堂25所,聚会点13处,有信徒、慕道友1.5万多名。潮阳基督教分浸信会、长老会、安息日会、基督徒聚会处(小群派等派,以浸信会为主。各派都以圣经新旧约为经典,其隶属关系和礼仪有所不同。

经济

综述

潮南区的四大主导产业包括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和精品文具。重点项目有王老吉系列荔小吉、梅果饮品项目、弘益纯棉纱、圣达安锦纶纱项目等。洪兴、安之伴获全国首批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潮南区成为汕头市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区(县)。潮南区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称号。2020年获评“全国服装(内衣家居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潮南内衣入选“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现代效益农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家(粤东唯一一家),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认证9家。

截止到2022年末,潮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2.84亿元,同比增长2%,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14.73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185.40亿元,同比增长0.9%;三大产业的比例为4.3∶60.2∶35.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59亿元。人均GDP42137元,同比增长1.5%。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8元,增长5.7%。2021年潮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在汕头市排名第四位。

第一产业

潮南区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小,为4.3%,第一产业在2022年总产值为22.71亿元。第一产业主导产业为现代农业,重点农业项目有胪岗“丝苗米”、峡山街道“优质稻”项目等。农业龙头企业有汕头市丰生态园有限公司、汕头市鑫雄种植有限公司等。农业重点项目有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潮南区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家,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认证9家。

潮南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03亿元,同比增长5.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00万亩,总产量15.70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3.70万亩,总产量10.68万吨。

第二产业

潮南区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为60.2%,第二产业在2022年总产值为314.73亿元。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有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和精品文具。六大特色支柱产业有纺织服装、文教用品、日用化工、电子电器、塑料制品、印刷包装。重点项目有弘益纯棉纱、圣达安锦纶纱等,重点企业有拉芳家化、雅丽洁等。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于2019年底建成投运,获评“中国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基地”,2020年获评“全国服装(内衣家居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潮南内衣入选“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

潮南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16.99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3.11亿元,同比增长2.4%;从行业看,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和精品文具四大行业主导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四大行业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4.88亿元,占潮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8%;全年工业用电量2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截止到2022年末,潮南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8亿元,同比增长1.1%;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7.94亿元,同比增长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4%。

第三产业

潮南区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为35.5%,第三产业在2022年总产值为185.40亿元。重点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对外贸易和旅游等。重点项目有国道风尚走廊、陈沙大道“双创”走廊等。重点企业有广东三笑实业亿源集团、广东佳永实业有限公司等。新兴产业融入“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练江滨海生态发展示范片区、南山智慧产业片区纳入省大型产业集聚区。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87亿元;批发业商品销售额54.54亿元;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69.14亿元;住宿业营业额3.12亿元;餐饮业营业额19.23亿元。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48.09亿元,汽车行业和眼镜行业主导我区限额以上零售业发展。截止到2022年末,潮南区外贸进出口41.7亿元。2022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0.78亿元,比年初增长30.1%。

经济功能区

潮南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完善“2+2+4”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建设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计划打造1个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3个超百亿级传统产业集群。目前潮南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是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该中心位于该区陇田镇井都镇交界处,规划用地面积约3750亩,采用PPP模式建设,总投资43.26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供工程、引水工程、排海工程、通用厂房、自建厂房等。2020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评为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2021年1月,被省工信厅评为“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021年7月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基地。2021年入选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名单。

社会

教育

2022年全年完成改、扩建及修缮学校77所,共投入7043万元。全区共有学校、幼儿园701所,其中中职学校1所,高(完)中21所、初中71所、小学202所、幼儿园40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生320897人,其中中职2844人、高中31205人、初中67052人、小学155853人、幼儿园63791人、特殊教育学生152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入学率100%。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1%。全区各类公办学校教师11179人,其中中职151人、高中2456人、初中4005人、小学4452人、幼儿园85人、特殊教育30人。2022年全区高考优投人数764人,优投率8.42%;本科上线人数3912人,上线率43.09%;总上线率100%。获得“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称号。

文化事业

潮南区已建成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1个;建成图书馆、文化馆5个分馆和15个服务点书库。综合文化站11个,其中二级综合文化站4个,三级综合文化站7个。

潮南区图书馆已建成对外开放设施项目有图书借阅区、少儿阅读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少儿心理辅导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全馆现有图书6.4万册,电子书10万册,网上图书馆阅读及实体图书借阅功能已对市民免费开放。区文化馆已建成对外开放设施项目有非遗展示馆、舞蹈排练厅、乐器培训室和书画艺术培训室等,通过多次举办大型书画展览、首创“潮南好人馆”展览展示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完善区三馆建设同时,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打好文化服务牌。至目前,已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两英镇分馆、陇田镇分馆、峡山街道分馆、陈店镇分馆,一批分馆和服务点正在逐步建设。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25个,并实现各项制度上墙,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功能室免费开放,提供惠民服务。

科技

2022年全区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累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累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累计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2022年全区新增专利授权4369件,其中发明申请46件,全区累计专利授权26983件,其中发明专利307件;全区新增注册商标7660件,累计101782件。至目前,我区已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14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商标9件。

推进关键技术攻关等6方面22项重点任务,化妆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成启用,全区2021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u0026D)经费13955万元,2022年新增技改投资8.38亿元,新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2家,洪兴、安之伴获全国首批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建设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全覆盖建成“1+11”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立312名乡土人才动态信息库。潮南区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称号。

医疗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9家,其中三级乙等医院1家(潮南民生医院),二级甲等医院1家(潮南区人民医院)。病床3237张,专业医疗技术人员3606人,其中执业医师1029人,助理执业医师443人,注册护士1715人,乡村医生89人。

潮南民生医院

汕头潮南民生医院香港特别行政区企业家吴镇明先生投资兴建、委托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面经营管理,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医院于2006年2月5日正式开业,占地120亩,至今已累计投资超过8.5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病床数达1660张。先后荣获“全国诚信民营医院”“群众满意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称号,被评定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汕头市医保定点医院。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2022届全国社会办医·单体医院竞争力100强”排名总榜单数据中,竞争力居全国社会办医·单体医院第21位。

体育

潮南区建立国家、省、市健身示范站(点)36个,区级体育活动中心2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多名;区体育总会荣获国家级荣誉三个,省级“体育先进单位”六个,逐步形成了以区体育总会为龙头,区老年人体协为载体,各镇(街道)体育活动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为骨干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截至2022年,潮南区拥有体育公园、足球场、文体广场66个,65个社区基本配备了健身路径,各社区也都配备文体广场或晨晚练活动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平方米。

组织运动员参加汕头市市青少年锦标赛,获得跆拳道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金牌5块,银牌12块,铜牌9块,武木套路团体总分第三名,其中金牌1块,银牌4块,铜牌5块,游泳锦标赛,获得2个金牌,1个铜牌。

社会保障

2016-2021年,潮南区教育、科技、社保就业、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4.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实现增长7%。脱贫攻坚成效明显,1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相对贫困户9505户38206人全部实现脱贫。潮南区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990人,征缴8110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4333人,征缴5524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72423人,征缴15941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139736人,征缴30237万元。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特困供养连续10年提标,2022年发放低保金及特困供养金1.72亿元。建成农民公寓21个,有效解决4659户群众住房问题。“民情地图”“爱心手环”“呼援铃”等创新项目精准服务高龄老人、低保特困、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就业创业补贴、稳岗扩岗补助等1709.47万元,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个,举办网络招聘会5场,新增城镇就业412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06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截至2020年底,潮南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分别为5737人和12678人,5737名残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11579名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13338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16-2021年,为555名长期卧床残疾人、单亲家庭或双亲皆逝的残障少年儿童、一户三残(及以上)的家庭发放生活救助,为1936人次贫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救助,为21877人次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免费诊治服务,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1010例,为190人次患重大疾病(含肿瘤患者)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为800人次免费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共500件。实现镇(街道)社区康园中心建设全覆盖,充分利用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康园中心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托养人员近239人。为257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全区累计培训残疾人1183人次(其中线下培训232人,投入资金146500元),新增残疾人就业745人;共为261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截至2020年底,全区有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100%,全区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共有2家,总学位100个,实现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每年约为200名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就学提供补助。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机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

截至2023年9月,潮南区共有养老机构9家,其中在运营中的有5家,共94个床位,包括汕头市潮南区社会福利中心、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敬老院、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敬老院、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星光敬老院和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敬老院。

环境保护

2016~2021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系统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高至1750吨/日;建成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印染企业全部进园。完成造林种植面积8844亩,造林抚育面积7.84万亩。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全区232个行政村100%建立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保洁队伍。

2022年潮南区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投资总额2.25亿元,新建污水干支管网41千米及雨污分流管网436千米。全区5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达到37万吨/日,配套污水干支管网总长约883千米、雨污分流管网约4472千米。投入“五清”资金0.26亿元,各村(居)逐步建立日常保洁机制。投入1.35亿元用于潮南区城乡供水工程。据监测,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的二级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7.6分贝。练江整治海门湾桥闸断面水质连续达IV类标准,助力全市国考断面水质改善情况排名全省第一,秋风灌区获评省级节水型灌区。2022年实施造林及森林抚育3.1万亩,空气指数达标率为97.5%。拆除违建770万平方米,治理违法用地370.39亩、市容“六乱”问题3.59万宗。

交通

综述

潮南区位于大南山麓,是汕头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地处城市“边缘”,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潮南区强补交通短板,提升互通互联,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助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和汕头推进陆海空新通道建设,形成“两横两纵”"四横两纵四联络"内通外联现代化交通体系。现已实现“15301”交通时效目标,即:潮南中心城区15分钟到达区内主要乡镇、各乡镇15分钟进入高速、30分钟抵达汕头主城区,1小时抵达机场等重要枢纽。

公路

潮南区高速公路为"两横两纵",其中"两横"为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两纵"为揭阳—惠来高速公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全区快速路"四横两纵四联络","四横"为福州—昆明公路、汕南大道、陈沙公路(将改名陈沙大道)、省道337线;"两纵"司神公路、省道237线,"四联络"为四环路、峡山至谷饶高铁连接线、陈店至谷饶高铁连接线、峡新公路、疏港公路

截止到2020年,潮南区公路总里程为1043.3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8.28千米、国道37.76千米、省道79.45千米、地方公路857.87千米,公路密度为174.94千米/百平方千米,完成农村公路改造里程合计486.7千米。2022年,潮南区建成“四好农村路”62.67千米,自然村通硬化路100%,等级公路比率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铁路

潮南站是汕汕高速铁路中间站之一,是一座新建站房。位于潮南城区东南,田心村南侧,沈阳—海口高速公路以北,省道S337线以东,距离陇田镇约5.5千米。潮南站为线正下式站型,将采用“下进下出”的进出站流线模式:进站旅客进入候车区候车,检票后经上行电扶梯至基站台、进入地道经上行电扶梯至二站台上车;出站旅客经楼扶梯下行至出站通道,经检票后通过出站厅出站。2023年7月24日晚,汕汕高铁潮南站完成站线铺轨,预计2023年年底实现通车运营。

航运

潮南区的港口是海门港潮南港区,码头有潮南渔业码头。潮南渔业码头属于海门渔港潮南港区,与潮阳港区隔海相望。该码头地处潮南区井都镇,面积约140万平方米,现有在册渔船64艘,功率2600多千瓦,乡镇船舶239艘,功率约7500千瓦,渔船主要停泊在古埕避风塘。连接榕江和海门港,上航直达棉城、峡山等镇,下航直下海门港、汕头港。货运船舶可直航汕头、珠海市深圳市、港澳等港口。海域航道有汕头港外航道、榕江出海航道、海门港区航道和广澳港区航道。内河航道:濠江航道、榕江航道、练江航道和韩江航道等。

公共交通

潮南区共有三家公交企业,分别是潮南区广达公共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金苑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新汕都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投放公交车128辆,开通公交线路15条,包括501路、502路、503路等。公共汽车上落客点共164个,其中候车亭82个。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是潮南区粤运天岛运输有限公司,办公地址位于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广汕路汕尾段1061号,资质等级为一级,经营范围为市际班车客运,经营客运班车线2条(潮阳广州:8块线路牌;潮南--深圳市:3块线路牌),自有营运车辆数11台。

潮南区有一个一级汽车客运站,1个四级汽车客运站。两英客运站为四级汽车客运站,位于潮南区两英镇陈库居委古溪洋,客运场站用地10.8亩,约7194.02平方米,交通枢纽建筑面积14162.04平方米。潮南区粤运汽车客运站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一级汽车客运站,位于福州—昆明公路潮南区峡山街道汕尾路段。于2019年9月1日正式营业,2019年底进站车辆7台,其中揭阳机场快线3台、深圳市线路3台、云霄县1台。

人文

综述

潮南文化历史悠久,民间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潮南区不断改善优化保护传承机制,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项项传统艺术和历史资源在当代社会得以延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截至2022年,境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增至10项。潮南区被列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文物古迹

潮南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红宫红场

大南山东部,包括汕头市潮南区境内红场镇、雷岭镇等地,这里峰重峦叠,林密洞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特委在这里创建了大南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6月,南山临时军事委员会在红场镇林招村成立,会址设在三房祠,聂氏宗祠四周墙壁油刷红色,群众称之为“红宫”。

红场广场革命旧址位于红场镇飞鹅山下大陂村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特委所在地,当时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带领群众在此开辟一个1.4万平方米的大广场,广场内建设戏台、球场、秋千等文体设施,东江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从此红场便成为潮阳、普宁、惠来三县军事、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1930年至1932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翁千及其助手,从盐岭、汤坑至雷岭径,在纵横几十千米的路边崖石上镌刻革命标语:“巩固苏维埃政权!”“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武装暴动胜利万岁!”“拥护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男女平权婚姻自主!”“反对军阀混战!”“打倒帝国主义!”“工农兵团结起来!”“实行建设工作!”等,共计57条461字。

1985年,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红宫、红场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0月22日,潮阳市人民政府在红场建设了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东里寨

东里寨,位于陇田镇东仙社区,系航海商朝郑琮(象德)之孙郑俊峰等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创建,由12座三进三落和15座“下山虎”庭院组成,包括环寨墙的平房建筑,共有房屋416间,寨内还有郑氏家庙1座,庭院排列有序,四街八巷穿过其中,东里寨历200多年,房屋基本完好,里面存放大量用于农田生产耕作及生活用品,如犁、耙、箩、筐以及旧俗婚娶的“五桶”(面桶、吊桶、脚桶、腰桶、屎桶)、家私等,是潮汕地区民俗文化的缩影,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也是旅游参观的景点。

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

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位于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东北面1千米处,系一天然石洞。1931年初,中共闽粤赣特委领导下的西南分委所辖潮、普、惠和海、陆、惠、紫地区的红一团和红二团,为治疗伤病员而在此洞建立西南红军医院,简称“红军医院”。该院原设有住院部、手术室、工作室和药房等,遗址尚存。该石洞保存完整,其由花岗石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倾斜,俗称“老虎洞”,该洞深300米,洞内面积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为四层平台。洞口位于岩洞南侧,两侧被人为用砖条垒砌高低不同2堵矮墙,遮挡住洞口一半。洞口前有一条人造石阶向上连接山道。洞内较为阴暗、潮湿,洞周围树木禾本科杂草茂密,较为杂乱。2016年曾进行修缮。

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于2001年被原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原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入选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峡山柯氏家庙

柯氏家庙位于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洋内居委寨内,乡民俗称“柯厝祠”。2000年4月被原潮阳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柯氏家庙总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整体建筑气势恢宏,浑厚坚实,古朴大方。家庙大门为三山门,上面匾额书“柯姓家庙”四字。柯氏家庙是历史悠久的一座民间聂氏宗祠。全祠有石柱50支,木柱20支,抬梁与穿斗形成混合式梁架结构,木工或粗犷或精雕,图案线条流畅美感,具有明显的宋明建筑艺术风格。由于家庙建筑规模较大,历史悠久,保存较完好,对研究我省民间祠堂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019年入选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潮南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项。截至2023年9月,潮南区有省级非遗传承人5人、市级传承人17人、区级传承人16人。

大寮嵌瓷技艺

嵌瓷又名“聚饶”“粘饶”“扣饶”,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建筑装饰艺术。它以绘画、雕塑为基础,用专门烧制的彩釉瓷片粘嵌出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等艺术造型,对庙宇和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部分进行装饰。潮汕嵌瓷的工艺技术别具一格,采用半浮雕或圆雕样式,形象生动,色彩斑斓,质地坚实稳定。大寮嵌瓷和普宁嵌瓷是潮汕嵌瓷的突出代表。

英歌舞

英歌舞是汉族独具特色的男子群体舞。潮南英歌舞与潮阳英歌同源异流,是古代文化的延续。至明代,它吸收了北方大鼓子秧歌的特色,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艺术。潮南英歌融汇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现主要流行于潮阳区各乡镇,以西岐乡代表。潮南英歌舞运用潮汕快板英歌对打套式,表演节奏快、鼓点紧,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多变,并融进了南拳的单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潮南英歌舞使用独有的表演道具——英歌槌,运用典型的横槌打法,以双手(五指)稍松弛地分别握槌,同时从胯部向肩外自下而上交替地作大斜线的横向击槌。在击槌的同时,手腕还作连续的外“8”字旋转的平圆运动。棒法还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

胪溪壁画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壁画借助于岩石、建筑而存在。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壁画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相当成熟,在汉代更有“以椒涂壁,被以文绣”的记载。潮南胪溪壁画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末清初就有壁画这项民间艺术,历经沧桑,在清代盛极一时,至清末民国渐微。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胪溪壁画在“破四旧”中被毁,现存可查的还有民国初期的和极少数清代的壁画。潮汕地区的胪溪壁画以画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特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潮汕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

饮食

饮食县民一日三餐,主粮大米,杂粮甘薯,古今皆然,平民三餐稀饭,或间甘薯;殷实人家则二粥一饭(干饭)。日常用饭佐膳以自制腌咸菜青萝卜干、腌菜、乌橄榄为主,间有蔬菜、鱼类、肉类。宴客有"十大碗”,“十海碗”,“节节高”(12菜)、“满汉席"(16菜)等。喜庆饮色酒,丧事饮白酒;丧吊款客有斋席或面席(8碗),走马席(8菜)。

俗嗜嚼槟榔、饮工夫茶,食生鲜海味,历经千年,史志多有记载。

嚼槟榔。县民嚼槟榔,即以蒌叶裹切片的槟榔后蘸贝灰粉入口咀嚼,贫家嫁娶聘礼惟以槟榔、萎叶,鸡,酒而已,而洞房时,人们总要新娘“敬槟榔"。近代食者渐少,新中国成立后嚼者更稀,但民间以橄榄奉客时,仍称“请用槟榔”,民间俗语“槟榔一口(即一片)是个意”,表示物轻意重,礼薄情浓。

饮工夫茶,茶具有炉、锅、茶池(或茶盘),茶瞧(或茶瓯)、茶杯。民间泡工夫荼归纳为“高冲低倒拼命消”。

食生鲜海味,生食的海鲜有生鱼片、蚝生、虾生等,腌制生食的有虾、蟹.蛏、寻氏肌蛤、蜂蜡、红肉、钱螺、丁蝶等,即使烹煮而食时,也不求深火,面以清中求鲜.淡中取味为止。

特色美食

仙城束砂

在陈仙公路西美村路口的附近,有一条“物食”(小吃)一条街,多家自产自销的“物食”店紧挨在一块,门口摆放着一包包已经包装好的束砂,场面颇为壮观,这其中又以升合束砂店最为出名。仙城束砂状如雪砂,是一种具有潮汕地区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以花生仁白糖为主要原料,经过手工工艺制作,做成颗粒状,糖衣均匀、洁白,花生仁质地松脆,在品尝时花生仁香脆逼人,正好中和掉外壳的甜味。除了甜味束砂,这里还有咸甜口味,更适合不喜欢吃甜食的人。

糖葱薄饼

糖葱薄饼形如其名——由一层圆形的薄饼皮包住里面的长条状糖葱。因为糖葱中间有许多通孔,看起来像是多个葱孔并排粘在一起且颜色雪白,故名。而速冻春卷皮则是用面粉配上适量纯净水、花生油、精盐等,和好后放在锅上烙熟的一张很薄的白色圆饼。包装好的糖葱薄饼主要销往潮汕地区各市场,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广州市深圳市等地也有客户前来订购,以满足在外潮人大快朵颐之余聊慰思乡情之需。最正宗的糖葱薄饼是产自陈店镇福潭村的。福潭村的糖葱薄饼始创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特产

胪岗是著名“潮州柑”主产区,有700多年的蕉柑栽培历史,1957年荣获国务院生柑丰产奖;胪岗出产的“脐橙”也声名远播。雷岭是著名“荔枝之乡”,有20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主栽良种“乌叶”。红场青梅种植历史较长,近年引种优良品种“大粒青竹梅”和白刺梅。井都萝卜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有早、晚种之分,早萝卜有“马耳”“长叶”2个品种,晚萝卜为南畔州品种,腌制成菜脯,颇负盛名。田心大蒜为冬种菜蔬,有近百年的历史,以干蒜头和盐渍蒜头闻名国内外。仙门城束沙、陈店福潭糖葱薄饼、沙陇鱼丸、司马浦大布明糖、田心豆方饼及峡山油麻人仔等具有传统特色的特产也远近闻名。

胪岗脐橙

胪岗脐橙水分充盈、味道清甜,橙味浓郁、口感脆爽,拥有很好的市场口碑,而脐橙的高品质,跟潮汕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潮汕地区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酸碱度也比较适宜脐橙的生长。橙子可以生吃、可以榨汁,而在潮汕地区,橙子还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传统食材和调味品。橙子的味道清新甜美,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一直以来,潮州菜厨师都擅长将橙子的芳香带入到各款菜品和糕点之中。橙皮中含有果胶、色素、芳香油等成分,尤其是其中的挥发油,橙香味最为浓郁,还有消炎化痰、开胃健脾等功效。

井都萝卜

潮南区井都镇种植青萝卜已有数百年历史,特产的萝卜,个大皮薄,用它晒制而成的菜脯有着色泽黄珀鲜艳,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点,深受大家喜爱,名扬各地,是具有潮汕特色的送礼佳品。

萝卜有早、晚种之分。早萝卜有“马耳”“长叶”2个品种,经常作为家常食用。晚萝卜为南畔州品种,多腌制为酸甜白萝卜片,晒制成菜脯或制成萝卜罐头。

井都菜脯美味香甜除萝卜质优外还有其独特的腌制方法,井都菜脯制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后进行,要经过“晒、腌、藏”三道工序。菜脯作为经典的粤式风味小吃,有人曾将它与腌咸菜、鱼露并称“潮汕三宝”。菜脯富含糖份,维生素C、钙、磷等无机盐及淀粉分解酶,能助消化,促食欲,是潮汕人饭桌上不可少的“杂咸”之一。

雷岭荔枝

雷岭是汕头市荔枝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荔枝之乡”,自明代中叶便开始种植荔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雷岭种植荔枝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雨量充沛,水质优良,没有污染厂矿,无水质和土壤污染,土壤属花岗发育砂壤土,含多种矿物质,有机质达3%以上。雷岭镇的荔枝种植面积达4.4万亩,荔枝年产量达1万吨,主要品种有乌叶、桂味、糯米糍、妃子笑荔枝、赤叶、水丹乌叶等。其中“乌叶”占种植面积90%以上,该品种果实卵圆形、暗红色、皮壳薄、肉质甜爽,营养丰富,是鲜食之珍品。每年的六七月份,随着荔枝相继成熟,雷岭镇的荔枝生态公园以及大大小小的荔枝园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2008年以来,雷岭镇每年都举办“荔枝旅游节”,游客们不但可以品尝到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还可以体验自己动手到荔枝园采摘荔枝的无穷乐趣。

习俗

送灶与刮鼎

送灶,即祭灶。祭灶的习俗由来已久,范文澜《中国通史》载:“孔子尊天信命远鬼神,天子得祭天,庶人只许祭户神或灶神。”可见祭灶的习俗至迟在周代已经存在。潮南祭灶的时间在旧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灶的供品,除了香烛之外,是一盘煎饼配以一碟红糖。煎饼是糯米粉做的,俗称“烙米果”。烙米果外脆里粘,配以甜甜的红糖,甜而又粘,以此孝敬灶王爷,似乎普天下一条心,都想愚弄灶神老头儿,企图用又甜又粘的东西糊住他的嘴,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少说坏话,或者干脆张不开口,含混其辞,什么话都无法说清楚。为了让灶神走得快,走得舒服,还不忘为他准备了一匹坐骑——“纸马”,好让他到了天上有个好心情,少发牢骚,不揭短。

关于祭灶,记忆中难忘的还有如歌如潮般的刮鼎声。两英从前农家煮饭、做菜、烧水都是用本地铸造的鼎。两英的铸鼎业在清代就已经很出名了,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南山北麓这个被称为“两墟”的小集市,共拥有三家颇具规模的铸鼎厂。平日,尖利的刮鼎声是非常刺耳的,但在送灶日,孩子们却整天都在等待刮鼎声响起来。刮鼎声是祭灶的序幕,有如美妙的仙乐,因为刮鼎之后,大人们马上就开始制作祭灶用的烙米果了。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的烙米果,只有在送灶日才能吃到。阿婶阿姆或阿嫂双手擎着大鼎走出门,小心翼翼把鼎扣在巷口或屋前的地上,接着就拿锄头刮掉鼎背的黑灰。起初,刮鼎声零零落落,东一处西一处,时响时停。不一会,呼应渐多,鼎声渐密,旋即家家户户都上场,这边不甘寂寞,那边争强好胜,刮鼎之声随之响彻寨头寨尾,如急管繁弦,如鼓齐鸣,真是热闹异常。后来,高潮逐渐回落,鼎声随风飘远,炊烟便陆续从屋顶冉冉升起,那是主妇开始制作烙米果了。刚才刮鼎的地方,落下的鼎灰在地上画成一个个黑色的圆圈。老人说,有了这个圆圈做印记,灶公从天上回来时就不会迷路了。

陇美金漆画

金漆画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宫廷廷设装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潮汕厝皇宫起”的历史原因,大量的金漆画被运用在民居装饰上,陇美村因此产生了大批金漆画艺人,清乾隆年间已形成独特而又完整的民间装饰绘画艺术体系。陇美金漆画为陇美村人胡氏一派艺人所创,因其颜料采用黄金和青金石,画面层次丰富多彩,自成一格,且形成一定规模,故称陇美金漆画。但由于陇美金漆画制作工序复杂、严谨,要求严格,学艺者出师时间长,是一门费时、要求高、枯燥的传统手工技艺。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简称“潮乐”,是流传于广东粤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同时也是岭南音乐三大乐种之一。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唐宋大曲的遗风随处可见,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有着“华夏正声”“唐宋遗响”的美誉。

潮州音乐形式多样,曲目丰富。它包括了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多种演奏形式,流传曲目有600多首。它的演奏形式和乐器组合灵活多样,有三五人组成的弦诗乐、细乐演奏,也有几十人、几百人的潮州大锣鼓演奏;可以在舞台、室内演奏,也可以在广场演奏。

潮州音乐有较强的表现力,既有委婉动情的弦诗乐、细乐,又有气势磅礴的大锣鼓、苏锣鼓。潮州音乐还有着独特的音阶和旋律结构,如乐曲以全国绝无仅有的“二四谱”传谱;调式则有重六、轻六、反线、活五、轻三重六等表现不同情绪的多种变化。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潮州音乐,潮南区陇田镇华瑶居委2009年组建成立青少年潮乐团,该团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演出和比赛,屡获殊荣。2012年8月参加首届广东省民间潮乐大赛获金奖;2014年7月应邀赴新加坡参加首届“全球华人打击乐大赛”,获金奖和特別奖;2015年10月参加第二届广东省民间潮乐大赛再获金奖。该团的代表性作品有: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潮州市锣鼓《春华秋实》《鼓扬新风》;以唢呐为主乐器领奏的潮州大锣鼓《双咬鹅》;以二弦为领奏乐器的弦诗乐《浪淘沙》;以笛、管、笙、箫为主要乐器,用大横笛领奏的笛套古乐《灯楼》等。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3月,潮南区有中国传统村落3个,包括第五批的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仙社区和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华瑶社区,第六批的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田一村。拥有广东省古村落5个,包括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南阳村、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下底村、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大宅村、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仙门城社区、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仙家社区。

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仙社区

东仙社区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北部,是著名侨乡,面积2.77平方千米。该村地处平原地带,溪河缭绕、阡陌交错。明永乐七年(1409年),林氏四世祖林里翁创居草埔。清康熙,郑氏十九世祖郑毓琮靠航海贩运致富,由东波迁创上厝。清乾隆,郑毓琮裔孙郑峻峰等建东里寨。清嘉庆年间,王氏先祖由成田旧寮迁创塘下。后东里、上厝、草埔、塘下融合,以东里与草埔(曾名仙坡)取名东仙。世居村民有郑、林、王等姓。2014年,东仙村被认定为广东省传统村落,2019年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为潮汕民居,“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形制,现存约350座。

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华瑶社区

华瑶社区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西部,是一个革命老区,区域面积3570亩,其中:耕地面积320亩,林地面积2475亩,水域面积10.5亩。社区紧连和惠公路,外部有陈沙公路深圳—汕头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交通便捷,地理环境和投资环境比较优越,社区文化底蕴深厚。社区现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社区先后荣获“广东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基地”“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汕头市人文历史名村”“汕头市青少年潮乐传承基地”等多项殊荣。为传承弘扬潮乐文化,华瑶社区于2010年1月组建的华瑶青少年潮乐团,目前已成为省内各大文化舞台和民间文化活动的常客。

风景名胜

综述

潮南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滨海旅游资源有陇田镇的田心湾海滩等自然景观;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红场镇、雷岭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省级大南山森林公园、雷岭5万亩岭南荔枝园、井都台农园;特色民居有陇田镇的东里寨。潮南区有东华村潮乡旅游景区、红场大南山红色旅游景区2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翠峰岩风景区、仙湖风景区2处颇具规模的景点。

主要景区

东华村潮乡旅游景区

东华村位于陇田镇东部,地处练江下游南岸,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荣誉。东华村围绕“潮风水韵、耕梦东华”主题,充分利用东华的水系资源,以唯美的乡村造景手法打造独具潮乡魅力的潮汕地区民俗旅游景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东华特绿”品牌,创新农旅双链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结合乡村旅游思路开发特色民宿和生态餐厅,拓展具有潮汕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培育特色旅游休闲产业,创建首个省市共建的潮乡科普特色小镇。东华村潮乡旅游景区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

翠峰岩风景区

翠峰岩风景区地处金竹林岭西北麓,位于仙城镇深溪。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为祀奉昔年林九姨修真坐化而建。现岩顶鼎坞石上有“仙脚迹”及附近“雨伞沟”“飞踏石”等古迹,为翠峰岩增色添彩。翠峰岩有滴水观音、葫芦亭、云坡叠翠、云洞常春、云石烟霞等景点,在雨伞沟附近塑造高达10米的大颠巨像。翠峰岩有“四奇”,奇石、奇洞、奇泉、奇树,构成翠峰岩奇观。岩上还有红军石洞、哨站旧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大刚等在此进行革命活动的遗迹,与岩上胜迹交辉。

上南西林庵

井都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潮南区井都镇上南社区西林庵。西林庵,原名“金狮兰寺”,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邑人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令郑有武拓建,后被倭寇所毁,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邑人武举人郑宣筹资复建,更名为“西林庵”。由于历史的变迁,西林庵几经兴废。改革开放以来,喜沐盛世春风,经过修,西林庵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吸引不少游客到此游览、瞻仰。值得一提的是,革命旧址金狮蓝寺于1997年被潮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潮阳市分拆成潮阳区和潮南区,上南西林庵成为“潮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自然位置.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03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27

2022 年汕头市潮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8

潮南概况.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潮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书.潮南区人民政府.2023-09-28

2022年汕头市潮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8

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冲刺!年底前通车,汕汕高铁汕尾至汕头南段施工进度超90%.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8

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14

汕头市潮南区历史沿革.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27

粤西唯一!高州入选2022年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茂名市人民政府.2023-09-28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9-28

潮南区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2

峡山柯氏家庙.宗祠网.2023-09-28

我区举办“多彩非遗 传承有我——大寮嵌瓷传承体验活动”.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9-28

关于《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的政策解读.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9-28

英歌(潮南英歌).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9-28

云直播 |【非遗大讲堂】胪溪壁画——跃于墙壁的奇光异彩.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9-28

活动回顾丨非遗大讲堂: 匠心传承·“漆”彩人生——陇美金漆画.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9-28

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潮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潮南区人民政府.2023-10-03

汕头统计年鉴—2022 国民经济核算.汕头市统计局.2023-10-03

潮南年鉴2020.广东省情网.2023-10-15

汕头市潮南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9-27

广东汕头市潮南区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09-28

汕头市.广东省情网.2023-10-15

潮阳河溪水库、潮南翠湖将建市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林业局.2023-10-16

汕头市潮南区.广东省林业局.2023-10-16

穿山甲被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10-14

春节假期,他们在汕头救了一头“小可爱”.今日头条-广东政法.2023-10-16

汕头一海豚搁浅获救后续:翌日再次搁浅,经多方救治遗憾离世.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2023-10-16

【上级媒体报道】神奇的鸟儿在哪里? 汕头珍稀鸟类科普大讲堂走进潮南区嘉盛伟才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6

中国2643家自然保护区名录 ( 广东部分 ).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2023-09-28

关于公开征求申报撤销汕头市潮南区练江口 自然保护区公众意见的公示.汕头市潮南区生态环境局.2023-09-28

关于调整汕头市潮南区练江口自然保护区的公示.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潮南分局.2023-09-28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练江口县级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OSGeo中国中心.2023-09-28

我市新批准建立翠湖和河溪鸟类两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新浪网.2023-09-28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田心湾南方鲎市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OSGeo中国中心.2023-09-28

潮南区委书记许广圻开展约访活动.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锐勇带队开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区长张晓铿带队到广州市开展招商活动.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潮南区政协赴泉州、晋江、石狮学习调研.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汕头市潮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9-28

2023年五届四次区政府工作报告.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10-03

非凡十年 汕头答卷 | 潮南区:高质量建设粤东沿海经济带重要支点.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关于确定2022年汕头市潮南区农业龙头企业候选企业的公示.汕头市潮南区农业农村局.2023-10-03

【潮南好山水】司马浦——独特的工业与美食之旅.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潮南印染中心入选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名单.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10-15

加快档案馆建设 打造城市“记忆芯片”.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5

文明创建新模板已上线,到省级文明村的“取经之路”.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5

潮南区:打造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新高地.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10-02

汕头统计年鉴—2022-科学技术.汕头市统计局.2023-10-15

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汕头潮南民生医院.2023-10-14

关于区文广旅体局2019年度全面工作情况和2020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汕头市潮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10-15

【新春走基层】潮南:完善场地建设 体育发展欣欣向荣.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5

潮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汕头市潮南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10-02

汕头统计年鉴—2022-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其他.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10-15

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潮南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10-25

潮南区养老机构信息.潮南区人民政府.2023-10-26

2023年五届四次区政府工作报告.潮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8

汕头潮南区:百亿投资建设 融入“湾”“带”发展.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4

广东汕头市潮南区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09-28

“四纵十横” 描绘内通外联交通蓝图|潮南区公路总里程逾1000公里.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8

汕汕铁路汕头南站、潮南站站房建成!.今日头条-汕头政务发布.2023-10-16

汕头港口章程.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10-16

潮南非遗 永不凋谢的文化之花.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6

关于汕头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的公示.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09-28

【红色汕头】南山巍巍,红星闪闪——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澎湃新闻.2023-09-28

峡山柯氏家庙.博雅旅游分享网.2023-10-02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粤府函〔2019〕96号).韶关市人民政府.2023-10-02

公示中!我区六人入选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6

姚氏中医正骨疗法——在发展中传承 在传承中发展.汕头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2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10-02

非遗广东|“聚饶艺术”——镶嵌(嵌瓷).百家号.2023-09-28

【我在潮南等您之仙城】到仙城赏奇景叹美食.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潮南好山水,记者当导游”今推陈店篇】到内衣名镇尝美食.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寻味汕头·潮南篇》之五:胪岗脐橙.微信公众平台-潮南在线.2023-10-16

【生活零距离(精彩回顾)】美食来了 | 井都之特色美食 | 菜脯.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冬有温泉,夏有荔枝——雷岭生态之旅.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送灶与刮鼎.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陇美金漆画:“守艺”的传承.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活动回顾丨【非遗大讲堂】潮州音乐——潮乐之逸响与神韵.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村落名录.传统村落网.2023-10-24

《广东省古村落·汕头:探秘古村落》序.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6

【上级媒体报道】潮南区东仙社区:汇聚侨胞力量创建“最美侨村”.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4

【汕头特色村落选介】东仙村.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4

华瑶欢迎您!.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4

汕头市A级旅游景区信息表(2023年3月).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10-03

井都镇西林庵.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14

粤东名僧释根宽.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郑正秋:中国电影之父.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陈弼臣:一代世界金融巨子.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专访潮籍中科院院士、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周国治.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抗元英雄陈梦龙.潮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3

广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省级试点县名单公布!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南方网.2023-09-28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