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梅果

梅果

梅果,又称梅子、青梅、梅实,蔷薇科李属植物果梅的果实。

梅果果型近球形,直径2~3厘米之间,有绒毛,味酸,未成熟时为青色,故称“青梅”,成熟时为绿黄色。果梅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目前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浙江省云南省、台湾有大面积种植。日本朝鲜也有种植。梅果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青梅在中国的食用历史约3000年,在夏、商、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食用梅子作为调味品。在中国安阳殷商墓穴出土的烹饪器皿青铜鼎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梅核,在中国古籍《左传》《尚书》中也有关于梅子用于烹饪的记载。其药用历史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青梅果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及其他药理学作用。目前,中国的梅果加工企业研发生产的梅果产品有果脯、果酒、调味品、蜜饯、饮料、酵素等深加工产品。

2007年12月28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洱源梅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6月,首届中国梅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交流和讨论中国梅产业发展道路等。2024年1月,“洱源梅子”被纳入中国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年6月5日,第三届中国青梅产业发展大会在大邑县举行。

食用历史

先秦时期

青梅起源于中国,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接近7000年,食用历史约3000年。在夏、商、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食用梅子,梅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用于烹饪的重要调味品。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商墓穴出土的烹饪器皿青铜鼎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梅核。《尚书》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章句,意即要作美味的羹汤,调料中离不开盐和梅。在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鱼骨中带有数粒梅核。《左传》中则明确记载:“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秦汉以后

自秦汉往后,将梅子制成果干、蜜饯食用逐渐流行。在马王堆汉墓汉墓中,出土了储存在陶罐中的梅核及梅干,还有刻着“梅、脯梅、元梅”字样的器皿。“元梅”即“杬梅”,即用杬树皮汁腌制而成的梅子。汉代郑玄将《周礼》中的“六饮”之一“醷”释作“梅浆”,证明至少在其本人生活的时期,已出现用梅子制作而成的饮品“梅浆”。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记录有梅的加工、食用方法:“煮而曝干为腊,置羹、臛、齑中,又可以香口,亦蜜藏而食。”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了开封市街头出售“梅汁”等夏令冰饮的情景。南宋武林旧事》中提及类似酸梅汤的冷饮“卤梅汁”。清朝崇彝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

梅子作为药用的历史,最迟在秦汉。梅果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制成乌梅、白梅等品类入药。已知的中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对中国秦汉以前的药物学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记载“梅实,味酸,平”,并言其具有“除热、烦满,安心”等多种功效。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记录有“乌梅丸”一方,用于治疗蛔厥。东晋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则有用乌梅煎汤治疗疾病初愈后烦躁失眠的论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有乌梅和白梅的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北宋圣济总录》卷五十八中记载有药用梅苏丸的处方,后又见载于南宋黎民寿《简易方》、明代《奇效简便良方》、明代《鲁府禁方》等书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乌梅的制作及药用功效。

新中国成立至今

中国许多地方仍沿袭着将梅子用于烹饪的传统。如常州菜蜜汁火方”“翠梅酸辣鱼”等,都会用到梅子;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的白族丽江市一带的纳西族中,也保留着用梅子炖鸡的习惯;云南白族的传统小吃“雕梅”,是烹饪文化和雕刻工艺的结合;“话梅”是当代人常食的果脯,酸梅汤也是中国民众熟悉的饮品。

梅果还被加工成炖梅、雕梅、乌梅、烟熏梅、梅子醋、果脯、调味品等特色梅果产品。在云南大理,当地还开发出鲜花梅、话梅、青梅爽饮料、果酒、果糕等150多种系列产品。

随着中国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及深入研究,乌梅“抗真菌、增强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作用被发现或证实,仍作为临床常用药物使用。

形态特征

梅果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

地理分布

梅果树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目前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浙江省云南省、台湾有大面积种植。江苏省北部和河南省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除了中国外,在日本、韩国朝鲜也有大量的栽培。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梅果含有丰富的糖类,还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黄酮、碱性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物质。其中所含Thr等8种氨基酸和黄酮等有利于人体蛋白质构成与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被誉为保健食品。尚未完全成熟的梅子——青梅中天然有机酸含量一般在3.0%-6.5%,高于一般水果,如柠檬酸DL-苹果酸熊果酸、儿茶酸、酒石酸琥珀酸丙酮酸冰醋三硝基苯酚和氰氢酸等,其中柠檬酸含量占总酸量的90%左右。青梅是一种良好的碱性食物,它富含的柠檬酸和熊果酸可以有效消除疲劳,起到提神解乏的作用,而苹果酸可以有效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消化,起到健胃消食片的作用。

药用价值

乌梅和白梅

梅果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制成乌梅、白梅等品类,皆可入药。乌梅药材,是梅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秦汉所著《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其中的“梅实”,发展至后世即现今药用的乌梅,为较常用中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还记载了乌梅具有止咳化痰、驱蛔虫病、解毒等功效。日本韩国也将青梅果作为一种传统药材,用于缓解发烧症状,治疗腹泻、肠道紊乱、皮肤疾病等。

白梅,可通过以盐淹青梅并曝干制成,古时供药用,李时珍认为“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后世多通行使用乌梅,而少用白梅。

已知乌梅的药性包括: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病消渴,蛔厥呕吐腹痛以及胆道蛔虫症。外治疮疡久不收口,鸡眼等。

梅苏丸

梅苏丸是一味类似小吃的预防性的中成药,可防可治,针对中暑,过去常被当作一种生津止渴的小吃。其最早的处方来源于宋代《圣济总录》卷五十八。书中记载:“治消渴,膈热烦躁,生津液。梅苏丸方。白梅肉、苏叶、乌梅肉各半两......”梅苏丸处方后又见载于南宋黎民寿《简易方》、明代《奇效良方》、明代《鲁府禁方》等书中。“冰霜梅苏丸”被中国卫生部部颁标准收录的处方为:薄荷叶、乌梅肉、薄荷脑、蔗糖。有生津、止渴、祛暑的功效。用于受暑受热,头晕心烦,口渴思饮,口燥咽干。

经济价值

梅果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它具有独特的酸、甜、苦味并带清香气,有开胃健脾、镇咳止痛、解热止渴之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副伤寒、福氏痢疾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10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含有糖、果胶多糖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铁、钙等营养成分。

产业发展

2016年6月,首届中国梅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和各界代表超过5000人。与会者就“CHINA MEI中国梅”文化的历史渊源、产业现状、中国梅文化传播、中国梅产业发展道路、品牌营销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已经形成华东、华南、西南三大青梅产业带通过对中国各省区市2017—2023年的年鉴、政府新闻报道以及农业农村厅等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进行统计,中国青梅种植面积和产量为:2021年广东省福建省青梅栽培面积均在20000hm2以上,产量可达20万t,其中陆河县和福建省诏安县青梅栽培面积最为广泛,均在8000hm2以上。诏安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梅种植基地,年产量达6.6万t。广东省普宁市为“中国青梅之乡”,并建立了“中国青梅种质资源基地”,年产量2万t。浙江省和安徽省两省青梅的栽培面积均为3500hm2左右,浙江省青梅年产量2万t,安徽省青梅年产量为3万t。四川省乐山马边、福建省福州永泰、广东省云浮新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大新青梅种植面积均在3000hm2左右,年产量分别为6.0万、3.5万、2.5万、1.2万t。其余统计地区(江苏省贵州省、台湾省)青梅种植面积均在2000hm2以下,年产量1万t左右。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种植梅子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中国梅子之乡”“中国古梅之乡”美誉,其青梅种植面积超10万亩,是云南省唯一的省级果梅基地,也是全国100个“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唯一的果梅基地示范县。洱源县有2.33万户农户参与青梅种植,预计梅果总产量4.08万吨,三产融合产值近5亿元。同时,洱源县还培育出梅果加工规模企业7户,研发生产果脯、果酒、调味品等特色梅果产品。洱源县梅果加工企业研发生产的果脯、果酒、调味品等特色梅果产品畅销上海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等地,部分产品还远销至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洱源县松鹤村家庭农场的乌梅,多数发往大型中药材市场,成为“康师傅控股”乌梅汤的主要原料供应商。

相关荣誉

2007年12月28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洱源梅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2年3月,陆丰青梅酒酿造技艺入选汕尾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1月,“洱源梅子”被纳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大理白族自治州,当地开发的鲜花梅、话梅、青梅爽饮料、果酒、果糕等150多种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大理州地方产品“金花奖”“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最佳旅游商品奖”“优质农产品金奖”等殊荣。

延伸文化

文化节日

2022年2月12日,首届中国洱源县梅花文化节在洱源县松鹤村举行,其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宣传“中国梅子之乡”,深入挖掘“中国古梅之乡”文化精髓,着力打造洱源县梅果产业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名片。洱源县还挖掘当地丰富的梅树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青梅产业+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并通过举办梅树认养、雕梅大赛、梅产业论坛、梅花文化节、青梅采摘节等文旅活动,不断提升梅果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典故传说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中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中记载,曹操邀请刘备至梅亭,曹操已设下酒食: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他们论的是天下谁可称为英雄。即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桥段“青梅煮酒论英雄”。

日本梅文化

梅在日本民众心中,是健康食物的代表,民间自古就有梅子缓解感冒发烧、肠胃不适等病症的普遍共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梅类产品,一日三餐,日本民众以梅作为开胃小菜、蘸酱、调料、餐后饮食。

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利用现代研究方法,对鲜梅和其他加工形式青梅果以及梅非食用部分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认识,研究表明青梅果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代谢调节作用及其他药理学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乌梅及其制剂对多种细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对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例如,青梅果汁浓缩物能抑制一些口腔细菌的生长,抑制变异链球菌产生的菌膜,从而预防龋病,同时还有助于牙周炎的治疗;日常梅制品的摄入可以预防萎缩性胃炎以及改善胃动力不足相关的胃食管返流症状,维护肠胃健康。

青梅果还具有抗流感病毒科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青梅果汁浓缩物对流感病毒表现出表现出很强的体外抗病毒活力,可以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流感病毒的生长,有望成为抗流感病毒抑制剂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抗肿瘤作用

乌梅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细胞,抑制小鼠H22腹水型肝癌细胞的血道及淋巴道转移,对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人宫颈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青梅果汁浓缩物(以MK615为主)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抗癌物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部分肿瘤细胞系有致死作用,例如胃癌细胞、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乳腺癌细胞、胰脏癌细胞、肝癌细胞、放射性肠炎癌细胞、食道癌细胞、恶性黑素瘤细胞、肺癌细胞等肿瘤细胞。青梅果汁浓缩物MK615不但在体外试验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病例治疗中也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和一些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会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代谢调节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青梅果和一些非果部分能够调节糖、脂肪和尿酸的代谢,从而起到预防或辅助治疗糖尿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作用。例如,青梅果中含有可以抑制鲨烯合酶合成的物质,从而间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青梅果汁浓缩物对人体的肝保护和氧化还原平衡作用可有效调控血糖、血脂,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青梅果(果肉、果核)和非果部分(花、枝、叶)提取物的降尿酸作用可有效防治和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乌梅与其他中药材联合使用的降脂作用对肥胖和高血脂症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资料

《乌梅子酱》的“梅”,是梅雨的“梅”吗?.今日头条.2025-01-14

梅子大多长在南方,曹操为啥能在河南“望梅止渴”?.今日头条.2025-01-14

[武汉植物园]“青梅煮酒”论青梅.中国科普博览.2024-02-27

梅子大多长在南方,曹操为啥能在河南“望梅止渴”?.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7

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11-18

梅(原变种)Armeniaca mume Sieb. var. mume.植物通.2024-11-17

..2024-11-17

梅:中国最悠久的滋味.今日头条.2024-11-15

采梅果做冰霜梅苏丸,你会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7

溜溜梅战略升级: 小青梅的大机会.中国网.2024-02-27

云南洱源:青梅迎丰收 产业有盼头.微信公众号.2024-11-17

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植物智.2024-11-15

小梅果”变成“大产业”—— 记洱源健清种植家庭农场.微信公众号.2024-11-17

我国青梅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趋势.微信公众号.2024-11-18

首届中国梅产业发展大会在京成功举办.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8

洱源梅子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大理日报.2024-11-18

青梅煮酒论发展 成都大邑举行第三届中国青梅产业发展大会.百家号.2024-1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网站.2024-11-18

..2024-08-04

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汕尾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汕尾市人民政府.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