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球白菜
结球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subsp. pekinensis),别名绍菜、黄芽白、大白菜。十字花科。结球白菜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基叶多而大,倒卵状矩圆形,边缘波状有齿,中脉阔而色淡,下延至基部而成一阔而撕裂状的翅。花淡黄色,种子黑褐色。
结球白菜在公元十七世纪由北方引至肇庆市,百余年前在市郊小北及河南省已普遍栽培。分布于石井、东棠下、车坡、加禾、元岗、岑村、风和等地较多。适播期10~11 月,供应期12月至翌年3月。元岗、棠下的早绍菜,采用抗热栽培,提早在8月播种,10月底开始收获。
结球白菜叶球耐运输贮藏,品质柔嫩,可供炒食、煮食、凉拌、做馅或加工腌制,是中国特产蔬菜之一。主要产区在长江以北、种植面积占秋菜面积的30%~50%。
植物学史
历史
结球白菜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周代的《诗经》中即有“药”的记载,这是芜菁、萝卜和芥菜的总称。晋朝时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中首次提到了菘,南北朝的《南齐书》已把当时的“菘”称为白菜。直到天宝的《新修本草》中才提到不结球的散叶白菜,称为“牛肚菘”。到清代的《顺天府志》和《续菜谱》中才有结球白菜的记载。明朝的《学圃杂疏》中有花心结球白菜的记载,称为“白菜”。结球白菜的原始类型大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
起源
有关结球白菜的起源主要有2种学说:一是杂交起源学说,该学说认为,结球白菜、白菜、芜菁同属1个种(芸薹属 campestris L.),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可以互相杂交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且结球白菜的许多形态特征又介于白菜和芜菁之间。因此,结球白菜可能是南方的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的产物。用白菜和芜菁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种具有不结球白菜的特征,可为佐证。最近曹家树对结球白菜的分支分析、微观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亦为该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二是分化起源学说,该学说认为,结球白菜是由白菜演化而来,是南方的白菜向北方过渡的过程中为了逐步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内部叶片逐渐向内弯曲抱合,保护其生长锥,以利于在寒冷的冬季能够生存,经长期进化逐步形成了肥大的叶球。这种学说的重要的证据之一是结球白菜在形态、生理、遗传、系统发育等方面都与白菜很相似,而且甘蓝类蔬菜是由不结球甘蓝演化而来的也可为佐证。
形态特征
根
结球白菜为浅根性直根系植物。主根较发达,上粗下细,侧根位列主根两侧。上部的侧根长而粗,下部的侧根短而细。主根人土不深,一般在60厘米左右,侧根多分布在距地表25~35厘米的土层中,根系横向扩展的直径达60厘米左右。
茎
结球白菜的茎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形态各不相同。在营养生长时期的茎称为营养茎或短缩茎。进人生殖生长期称为抽生花茎。营养茎最初由胚轴和小麦胚芽发展而来,随生长进程,粗度增加较大,可达4~7厘米,但缺乏居间生长,在整个营养生长阶段基本上是短缩的,呈短圆锥形。结球白菜经受低温后,营养苗端发育成为生殖苗端,这时,营养茎仍然很短。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殖苗端发展成为花茎,抽出主薹,叶腋间的芽可抽出侧枝,侧枝还可长出二级、三级侧枝。花茎有明显的节,高度达 60~100厘米。
叶
结球白菜的叶既是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又是营养贮藏器官。
生长环境
温度
温度:结球白菜对温度的要求因生育期不同而异。如幼苗期有耐高温的能力,其适宜温度为20C~25C,幼苗期以后温度应逐步下降,高温干旱易发生病毒病。莲座期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18C~22C,温度过低易得洋葱软腐病和霜霉病,并延缓生长,影响结球,温度过高,外叶发生过多延迟包心。结球期以10C~22C为宜,10C以下结球白菜停止生长。结球白菜能耐轻霜,一2C时叶球受冻后可恢复生长,在一5C~一8C时受冻后不能恢复,遇严寒可束叶保护。
光照
光照:结球白菜对光照要求较强,当温度在15C~20C,光强为1万勒克斯~1.5万米烛光时光合效率最高。
水分
水分:结球白菜属浅根系,蒸腾、蒸发量大,对土壤水分要求高,尤其是结球期需水量较大,但土壤及空气湿度过大则病害严重。
主要品种
结球白菜经过长期的进化、定向培育和选择,结球白菜亚种逐步由顶芽不发达的低级类型进化到顶芽发达的高级类型,形成了4个变种。
因起源地及栽培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而产生了3个基本生态型。
分布范围
结球白菜原产中国,以山东省、河北省等地的产品为最著名。是中国北方的主要蔬菜之一。长江以南也有栽培。
生长习性
营养生长阶段
此阶段主要生长营养器官,后期开始孕育生殖器官的维体。
发芽期
发芽期:从播种、出苗到第一片真叶显露,需3~4d,是种子中的胚长成幼芽的过程,种子吸水膨胀后16h,胚根由珠孔伸出;24h后种皮裂开,子叶和胚轴外露;36h后2个子叶开始露出爽面;48h后胚轴伸出土面。播种后3d子叶完全展开,同时2个基生叶显露,俗称“破心”,这是发芽期结束的临界特征。发芽后4d 胚根长达10cm,但只有根毛而没有侧根。
幼苗期
幼苗期:从真叶显露至“团棵”为幼苗期,秋播早熟品种需16~18d,晚熟品种需20~22d。播种后7~8d,基生叶生长到与子叶相同大小,并和子叶互相垂直排列成十字形,这一现象称为“拉十字”。接着是植株地上部生长中生叶的第一个叶序而长成幼苗,幼苗叶数依品种而异,或5片或8片。幼苗叶按一定的开展角规则地排列成圆盘状,俗称“开小盘"或“团棵”,这是幼苗期结束的临界特征。进人幼苗期后根系发展很快。
莲座期
莲座期:从团棵到完成莲座叶生长,即长成中生叶第二或第三叶环的叶子,早熟品种为18~20d,晚熟品种需25~28d。莲座后期发生新的叶原基并长成幼小的球叶。莲座叶全部长大时,幼小的球叶按褶抱、叠抱或拧抱的方式抱合而出现卷心现象。这是莲座期结束的临界特征。莲座叶发达与否是能否形成硕大叶球的关键。此期根系发展较快,卷心时土面下6~32cm侧根发达。
结球期
结球期:从开始结球到收获,早熟品种25~35d,晚熟品种40~55d。此期顶生叶形成叶球,可分为前期一叶球外层的叶子先迅速生长而构成叶球的轮廊,叶球的外貌已经形成,农民俗称“抽桶”或“长框”。这是前期结束的临界特征;中期一一“充实型”的类型叶球内的叶子迅速生长而充实内部,俗称“灌心”,直筒类型的类型内叶不断长出形成叶球;后期一叶球的体积不再增大,只是继续充实内部。这时外叶逐渐衰老,叶缘出现黄色。结球前期根系继续扩大,中、后期停止发展。“抽简"前在浅土层(20cm以上)发生大量侧根和分根,出现所谓“翻根"现象。
休眠期
休眠期:结球白菜遇到低湿时处于被迫休眠状态,依靠叶球贮存的养分和水分生活。在休眠期内继续形成花芽和幼小花蕾,为转人生殖生长进行准备。
生长阶段
此阶段生长花茎、花枝、花、果实和种子,繁殖后代。
抽薹期
抽薹(tái)期:从返青-开花。经过休眠的种株次年春初开始生长,花薹开始伸长而进入抽薹期。抽薹前期,花薹伸长缓慢,花薹和花蕾变为绿色,俗称“返青”。返青后花薹伸长迅速,同时花薹上生长茎生叶,由叶腋中发生花枝、花茎和花枝顶端的花蕾同时长大。
开花期
开花期:结球白菜始花后进入开花期,全株的花先后开放。同时花枝生长迅速,逐步形成1次、2次和3次分枝而扩大开花结实的株体。
结荚期
结荚期:谢花后进入结英期。这一时期花薹、花枝停止生长,果荚和种子旺盛生长,到果英枯黄,种子成熟为止。
育植技术
选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及前2~3a内未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前作最好是葱蒜类,其次是瓜、豆、茄果类的地块。
精细整地与做睡
大白菜根系好氧,但对水分、养分要求严格,需要做到精细整地才能获高产,因此大白菜种植应做成面宽0.9~1.2m的深沟高。南方夏季常高温伴随暴雨,为利于排水及降低土壤中的湿度,从而降低高温高湿性病害的发生,面宜窄些,一般以0.9~1m为宜,作三行栽培;秋、冬、春季则以1.1~1.2m为宜,作四行栽培。
施足基肥
一般秋冬及春大白菜每667平方米可采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磷肥25kg、钾肥10 kg(或草木灰50~100kg),而夏大白菜每667m²可用1500~2000kg腐熟人粪尿、30~40 kg复合肥。施用基肥要注意有机肥的腐熟,特别是夏季若采用尿素或新鲜人粪尿作基肥则洋葱软腐病发生率高。基肥可采用整地前撒施或沟施,施后最好隔2~3d再播种。
主要价值
结球白菜每100克叶球的鲜样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1克、糖类2.0克、钙40毫克、磷28毫克、铁0.8毫克、胡萝卜素0.1毫克、维生素B20.06毫克、维生素 B0.5毫克、维生素C31毫克。结球白菜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做汤、做馅,亦可腌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