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祠
贤良祠是清雍正帝朝建立的国家祭祀场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甲103号的清朝祭祀场所,建于清朝雍正帝八年(1730年),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碑亭、仪门、正殿、后殿等建筑,东、西两侧另有治牲所、宰牲房及燎炉等建筑。面积约740平方米。
随着清朝的灭亡,贤良祠的用途也多有改变。中华民国,贤良祠曾被改造,上世纪三十年代,贤良祠曾被宛平县借用过。解放后,贤良祠归为国有,隶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之后,贤良祠也曾一度被同仁堂占用,现已腾退。2001年,被定为第六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贤良祠被纳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项目。2020年,贤良祠封闭并开始修。
贤良祠的创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祭祀文化,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贤良祠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是崇忠念旧的祭祀核心,对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贤良祠的建设和历代王朝的祭祀制度一脉相承。我国古代的祭祀制度源远流长。《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及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祀”是指祭祀,“戎”指军事,史上将祭祀与保土卫疆视为同等重要。祭祀在我国古代礼仪中,被视为诸礼之首。
正式修建
贤良祠建于清雍正帝八年(1730年),清世宗下诏书:“古者大之祭,凡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者,皆列祀典,受明。我朝开国以后,名臣硕辅,先后相望。或勋垂节,或节厉冰霜,既树羽仪,宜隆豆。俾世世为臣者,观感奋发,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师宜择地建祠,命曰‘贤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
建成使用
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碑亭、仪门、正殿、后殿等建筑,东、西两侧另有治牲所、宰牲房及燎炉等建筑。贤良祠的所有开支由朝廷财政支付,管理、修缮、维护均有朝廷承担。清代规定:承担皇家坛庙日常看护、清扫等劳役,由顺天府从所属州县内的农户中派遣,每年轮换。贤良祠创建初期,顺天府分派有庙户三十户负责日常的维护。
乾隆六年(1741),礼部商定,裁减各坛庙的劳役,此后陆续减为二十户。
至清末,以《清史稿》志部所列为依据,入贤良祠者共有178人,包括王、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尚书、都统、将军、总督、护军统领、提督、侍郎、副都统、左都御史等。
民国借用
清代贤良祠一直延续至民国,在20世纪30年代曾被宛平县借用。
建国至今
1949年,贤良祠归为国有,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占用。同年8月,在贤良祠内建立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祠内建筑曾有小部分损坏,但主建筑群依然完好。
1995年12月,中华女子学院迁出贤良祠。
2001年,被定为第六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贤良祠被纳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项目。
2020年,贤良祠封闭并开始修葺。
规模布局
贤良祠在地安门西,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八年(1730年)为祭祀有功的王公大臣而建,有御制碑并有御书“祭忠念旧”匾额。大门南向面临平安大道。大门内有御制碑亭二,正殿三间,东西庞各三间,后殿五间因是祭祀之所,规格较高,大门及正殿均覆琉璃瓦。原有围墙,东西各有门.并有治牲所、安牲房,今已不存。主要建筑完整,现为妇女干部学校占用。在平安大道中,此处最窄,门前八字墙低矮,显然为后建,对面为新建仿古建筑,庞大臃肿,与周围环境非常不谐。
大门
贤良祠的入口为三开间式山门,建筑屋顶采用歇山式,上面铺设绿色的琉璃瓦,屋檐下施单昂三踩斗,尽显古色古香,。
仪门
从山门向里走,不远处的第二道正门被称为“仪门”,仪门同样为三间,绿色的琉璃瓦铺设屋顶。
古树
仪门的前、后东侧各有一棵古榆树,此外,还有几株榆树和核桃树,虽都枝繁叶茂,但均不算是古树。
碑亭
从仪门向东、西看,各有一座御碑亭,都是25平方米的六角重檐御碑亭。六角攒御碑亭高大宏伟、材料厚实,屋顶上铺设黄色的琉璃瓦,彰显出亭子是为皇家御制。亭内立有祠碑,碑形同为首龟,碑身高512cm,碑体宽117cm,碑壁厚52cm。碑面篆刻的是清朝雍正帝御赐的贤良祠碑文,落款是雍正十一年癸丑九月二十日。祠碑放在六角御碑亭的中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两块碑文内容相同,西侧碑亭内祠碑碑文用满文篆刻而成,东侧祠碑是全篇用汉字篆刻。
碑文内容:联惟国家钟昌隆之运,诞降贤臣,宇宙成熙魄之风,端资良粥,故徽声幸播.旅常铭勒于生前,而无祀崇,俎豆承于身后。用以宠褒已往,劝励方来,所由沛殊恩,举旷典也。尔和硕怡贤亲王忠孝自天,敬勤成性,嘉献入告,启乃心以沃朕心;庶绩咸熙,图国事即如己事。勋高理,立臣道之仪型;礼极哀荣,备人生之祉福。尔大学士公图海等,际王迹肇基之始,业赞运筹,当皇朝一统之期,绩参佐命。我皇考康熙帝绵历,简公卿以生平;载定寰瀛,选将帅而宣威武。中朝外任,多令名清节之完人。跨海穷边,著破敌开疆之伟略。朕眷怀旧德,询访金谋。既祠宇之告成,叙官阶而列位。於戏!念鸿功于同气,自古希伦;追盛烈于群贤,于今不泯。纶章不锡,永垂图牒;眠石深镌,式焕星云之色。凡百有位,其咸观感于慈。
正殿
从仪门向后走是三间正殿,殿堂部分采用绿琉璃瓦顶歇山调大脊,门口有一对残破石狮,为贤良祠的旧物,石狮的石材质较脆被自然风化得相当严重,当然也有人为的破坏,石狮虽残破,但从剩余部分还是可以见到原石狮雕刻细腻的地方。雄雌两狮的造型差别有:雄狮是头歪向内侧,长圆眼,翘鼻子,张开嘴,前爪上肩肌肉圆厚突出,头部、后臀部和基座被人为损坏严重剩余头顶刻纹也被风化,已看不出细部的纹样,只能看到面部大体轮廓,狮身从头到尾左侧的五分之一都被砍掉了,残破程度相当严重;而雌狮相对完整些,是球状圆眼.瘪鼻子,歪侧着头微张嘴,神态悠闲,除突出部分被自然风化一此外,人为损坏的地方不太多,还能欣赏到古狮面貌。石狮歪侧着头微张嘴,塌腰造型.胸前没有宽雕花绶带,而是细绳坠一圆铃,石狮的基座与石狮是一体雕刻成,没有须弥座,基座上图案因刻度浅,自然风化后大部分已看不见了,这些都是元代石狮的特征。假如说石狮是元代刻品,那它比清代初修建的蟹良祠要早上几百年,可能是建造贤良祠时,从别的地方移来的旧物。
前左右各开一门,所有建筑均显示着皇家规制等级。正殿内曾祭祀列入贤良祠的王公大臣们的牌匾,牌匾现已不在此处。据有关资料介绍,“贤良祠旧有物品都移到故宫博物院保存。”
正殿北侧的屋檐较宽,正殿内檐顶装饰着方形的盘龙纹饰藻井,藻井外周镌刻着“佛八宝”装饰。带龙饰的藻井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除紫禁城的殿宇外,一般只有皇家寺院的主殿方可见到龙饰藻井。正殿的东、西两侧各是三间配殿。
后殿及其他
后殿是五间,东、西也各有三间配殿。东有治牲所,西有宰牲房及燎炉。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牌位位于正殿正中的位置,其余人员分列左右及东西配殿中。所有建筑格局对称、规整、紧凑。正殿与后室之间是不大的庭院,现庭院中建有几间低矮的新房屋,这些新建房屋是些临时建筑。
入祀人物
雍正朝
首位入祀:贤良祠的第一位入祀者是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祥,胤祥系爱新觉罗·玄烨的第十三子,雍正的胞弟。胤祥比雍正小8岁,两兄弟自幼志趣相似。胤祥为人正直,勤奋好学,博得其父康熙的宠爱。胤祥没有要当皇帝的意愿,他与雍正帝关系甚好。爱新觉罗·胤祥在兄弟们争夺帝位时,全力帮助胤(雍正)夺得皇位。康熙帝在1722年驾崩后,雍正继位,胤祥辅佐雍正料理朝政,故成为了第一位入祀者。雍正帝感谢胤祥付出的丰功,给予其前所未有的恩典。
首批入祀的其他人,有功绩卓越的大学士图海、那穆都鲁·赖塔、张英,尚书伊尔根觉罗·顾八代、兆佳·马尔汉、赵申乔,河道总督靳辅、纳喇·齐苏勒,总督杨宗仁,巡抚陈瑸。
此后陆续入祀,大学士范文程、觉尔察·达海、富察·阿兰泰、李之芳、吴琠、张玉书、李光地、富宁安、张鹏翮、宁完我、魏裔介、富察·额色黑、王叔和;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福善、董鄂·费扬古、尹德;尚书励杜讷、徐潮、姚文然、魏象枢、汤斌;提督张勇、王进宝、孙思克、施琅;总督赵良栋、于成龙、傅腊塔、孟乔芳、李国英;都统冯国相、李国翰、纳喇·根特,统领兆佳·莽依图,将军阿喇纳、舒穆禄·爱星阿、科奇理·佛尼,副都统萨尔图·褚库。
乾隆朝
乾隆元年,命入祀诸臣未给予谥号者,全部追授。
入祀尚书衔兼祭酒杨名时、大学士朱轼、内大臣富察·哈什屯与其子尚书富察·米思翰,上书房大臣与军机处大臣兼大学士张廷玉。
乾隆十年,厘定祠位。入祀超勇亲王博尔济吉特·策棱,列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左次。
大学士富察·马齐、伊尔根觉罗·伊桑阿、富察·福敏、黄廷桂、蒋溥、史贻直、梁诗正、喜塔腊·来保、富察·傅恒、章佳·尹继善、陈宏谋、刘纶、刘统勋、舒穆禄·舒赫德、高晋、英廉、徐本、高斌,协办大学士乌雅·兆惠;左都御史拉布敦,尚书汪由敦、李元亮、钮祜禄·阿里衮;尚书衔钱陈群;都统富察·傅清,将军马佳·和起、纳喇·伊勒图;富察·奎林,总督戴佳·那苏图、陈大受、伊尔根觉罗·喀尔吉善、伊尔根觉罗·鹤年、吴达善、何煟、袁守侗、方观承、伊尔根觉罗·萨载、提督许世亨,巡抚潘思矩、西林觉罗·鄂弼、李湖、傅弘烈。
撤出
清乾隆,西林觉罗·鄂尔泰受门生胡中藻牵连,被撤出贤良祠。乾隆下密旨严查胡中藻在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府期间的试题和诗文时,查出胡文藻的《坚磨生诗钞》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认为这是侮辱清朝之意。就这句望文生义的“文字狱”,胡中藻就被判处斩。鄂尔泰因是胡中藻之师被牵连,其灵位从贤良祠中撤出。
1786年浙江巡抚王亶望、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贪腐旧案败露,后被查出此案的最大元凶竟是于敏中。乾隆盛怒,将于敏中的罪责公布于众,并将其撤出贤良祠,还剥夺了其子孙世职,以警戒后人。
嘉庆朝
大学士富察·福康安、章佳·阿桂、刘墉、王杰、朱圭、戴衢亨、董诰,尚书董邦达、彭元瑞、奉宽,总督碧鲁·鄂辉。
道光朝
大学士富俊、曹振镛、富察·托津、长龄、卢荫溥、博尔济吉特·文孚、王鼎,协办大学士汪廷珍、陈官俊,尚书黄钺、伊尔根觉罗·隆文,将军哈达纳喇·玉麟,总督杨遇春、陶澍,河道总督黎世序。
咸丰朝
大学士潘世恩、费莫·文庆、佟佳·裕诚,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抚胡林翼。
同治朝
大学士瓜尔佳·桂良、祁寯藻、王佳·官文、乌齐格里·倭仁、曾国藩、石尔德特·瑞常、贾桢,大学士衔翁心存,协办大学士骆秉章,总督沈兆霖、马新贻。
光绪朝
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名臣大学士瓜尔佳·文祥、赫舍里·英桂、叶赫纳喇·全庆、宗室爱新觉罗·载龄、左宗棠、宗室灵桂、索绰络·宝鋆、叶赫那拉·恩承、福锟、张之万、麟书、觉尔察·觉尔察·额勒和布、李鸿章、瓜尔佳·荣禄、宗室裕德、爱新觉罗·昆冈、蒋崇礼、敬信,协办大学士沈桂芬、李鸿藻,将军郭布罗·长顺,总督沈葆桢、丁宝桢、岑毓英、曾国荃、刘坤一,提督宋庆,巡抚张曜。
宣统朝
建筑价值
贤良祠是清代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祠内立有清世宗雍正帝御制贤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我国自古便有祭祀的文化传统,北京贤良祠的创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中国的祭祀文化,有着十分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贤良祠是大清朝廷表彰功臣之祠,整个清朝能进入贤良祠的不足两百人,进入贤良祠的入选资格极为苛刻。北京贤良祠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在于祭祀的核心是“贤良”和“崇忠念旧”,这对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代人们对“贤良”和“崇忠念旧”有了更高的定义
文物保护
2001年,北京市文物局将地安门的贤良祠列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定贤良祠“是清朝供祀国家功臣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中华女子学院申报中央级普通高校修购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对贤良祠古建(危房)进行抢救性维修。2017年贤良祠文物的修缮工程方案获得北京市文物局审核通过。
2018年,北京地安门的贤良祠被纳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项目。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表示,市文物局将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制定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明确具体任务并推动落实,带动老城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
参考资料
贤良祠.北京市文物局.2024-01-22
贤良祠.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2024-01-23
全国妇联领导视察贤良祠古建维修工程开工现场.中华女子学院 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2024-01-23
贤良祠溯往.新浪科技-北京晚报.2024-01-22
贤良祠.北京旅游.2024-01-23
京城贤良祠溯往:入祀之臣均是“忠臣”.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01-23
北京市文物局2020年工作总结.北京市文物局.2024-01-23
北京市文物局关于贤良祠修缮工程设计变更方案的批复.北京市文物局.2024-01-23
清代不是每位重臣都能进贤良祠,需皇帝钦定还有可能被撤!.北京日报.2024-01-25
地安门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祠堂 入祠之臣均是皇帝钦选的“忠臣”.今日头条-北京日报.2024-01-31
《国宝档案》 20170918 探秘什刹海——崇忠念旧的贤良祠.央视网.2024-01-31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扩至全市.今日头条-新京报.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