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祥(公元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朝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帝康熙帝第十三子。年少时才能精妙、性情率真,极受康熙宠爱与看重。后因一废太子事件中受牵连,遭康熙下令圈禁失宠,革去爵位。
胤祥年幼与四阿哥雍正帝[yìn zhēn]交好,感情深厚。雍正帝即位后极其信任与宠信胤祥,任命其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受封和硕怡贤亲王,王爵世袭,为有清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胤祥在任八年,兢兢业业辅佐雍正治理国家,主管户部、总理直隶营田等宫中大小事务,并兼议政、军机大臣,又代雍正帝联络官僚等,为雍正整肃吏治、清缴钱粮亏空、水利营治等奠定基础。雍正十分肯定他的功绩,授予丰厚的俸禄与赏赐。 胤祥去世后雍正悲怆不已,为其破例厚葬、配享太庙等,真正的生荣死哀,可谓是雍正第一宠臣。
人物生平
年少得宠
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公元1686年11月16日),胤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十二子,但就仅存活者叙齿排名为第十三子,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十四岁生母去世后由雍正帝之母德妃养育。
胤祥生性率真,淳厚过人。长大后恭听父母教诲,无须父母多言便会顺从心意,基本不出错。幼年时,胤祥曾敬重思念父亲而嗅闻康熙经过的足迹,其孺慕之情感动了身为帝王的康熙而备受宠爱。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胤祥十二岁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盛京陵。此后的十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城出巡,胤祥必定随行。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康熙还命胤祥祭泰山。 祭泰山寓意着帝王盛世的愿景,胤祥能接任康熙给予的重任,可见康熙对他的看重与能力。
胤祥年少时便熟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技能,且精妙入神。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某日,康熙帝在行宫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临摹书法,康熙邀请众臣观赏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书写的联对,大臣们皆为叹服 。 除诗文翰墨,胤祥还擅骑射,打猎时曾遇到老虎,胤祥不为所惧,持利剑刺杀,神勇非凡。
康熙还把当时他认为最好的学者杨国维指派给胤祥当老师,当时八皇子爱新觉罗·胤禩[yǔn sì]的老师何焯曾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杨国维分给到十三殿下,为各府邸伴读的老师中,皇上说论诗文没有人能比过杨君,十三殿下又是皇上喜欢的人,他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啊。 以上可知年少的胤祥备受康熙恩宠。
失宠患疾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后,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牵连,被削贝子,与皇太子、皇长子等多位皇子遭康熙圈禁。 同年康熙帝身体抱恙,多位皇子的禁足得到开释,却独缺胤祥。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康熙为年长皇子册封爵位赐贝勒等,连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yìn tí]都有受封,胤祥也未在名单内。康熙还在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的请安折子上批复道“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并告诫他人:“尔等若放任之,必在一处遇到他,不得不防”。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赏赐各皇子重臣赏银,胤祥又未获封赏。 康熙对胤祥的种种对待,表明其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从康熙五十年(1711 年)开始,胤祥右腿膝盖长湿毒类白泡的鹤膝风病,经常疼痛无法治愈。 四皇子胤禛也曾为胤祥遍寻名医,还交代总督鄂尔泰帮忙寻找医术高的人,可资助进京帮胤祥调理。 到雍正二年(1724年)胤祥的腿疾也未痊愈,患疾多年。
胤祥因一废太子事件失宠,后于康熙时代都再无重用,再加上疾病缠身,终是失意之至。但不管得宠,还是失宠,胤祥都安分守己,忠孝纯挚。
协政八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逝世,第二日雍正帝继任后,便任命胤祥与爱新觉罗·胤禩、大学士富察·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并封胤祥为和硕怡贤亲王,王爵世袭,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胤祥在此时迎来了人生的黄金时代,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一跃成为雍正朝最显要的人物。
胤祥还负责新设立的会考府负责审计,嗣后一应钱粮奏销事务,不管任何部门,都要怡亲王、隆科多、大学士白潢[bái huáng]、左都御史朱轼会同办理。同年五月,任命怡亲王胤祥主管户部,封其子弘昌为贝子。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雍正提拔胤祥议政,加俸禄,冬月又任命胤祥负责直隶水利营田事务。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开始筹谋用兵,命胤祥秘密办理,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成立军机处,命胤祥为军机大臣,掌管北路军需。
胤祥在任期间担任许多职务,如管理户部、治理水患、倡导营田、筹备军需、用兵事宜、惩治吏治、举荐人才、笼络大臣等,甚至宫中侍卫禁军、雍正帝私邸、养心殿造办处、为雍正帝勘陵等也是胤祥一手操办。《雍正传》作者冯尔康评价胤祥:“既是参与帷幄的重臣,又是雍正的大管家和侍卫长。”
胤祥也不负雍正所托,视国事如家事,宫中的大事小事,都仔细筹谋,日夜秉公办事,施为悉当。
积疾而逝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冬,胤祥身体抱恙,为免雍正担心,每隔十天半月都尽力去圆明园与雍正相见,后来病情加重,又转移到圆明园西山休养。雍正帝因胤祥的病“萦系弗忘,焦忧莫释”,又与太医商讨用药,并向神明祈祷希望胤祥病情好转。但胤祥因长久积疾,对待公事又殚精竭虑,吃食作息不及时,身体已是油尽灯枯。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公元1730年6月18日),胤祥去世,享年四十五岁。雍正帝悲痛欲绝,下令辍朝三日,并亲自率领宫眷及诸弟子侄辈,以家人之礼,到守丧的庐舍拜祭,挥泪含痛,自制祭章。后雍正又为祭奠胤祥着素服一个月,要求群臣穿常服,宴会一律取消。并昭告天下怡亲王的功德,下诏将“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有清一代唯一不避讳皇帝名号的亲王,又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胤祥曾治过水患的白家等十三村民感恩其恩德,请求为胤祥建祠,雍正应允并拨官地三十馀[yú]顷为祭田,免租赋作为祭祀香火之资;更下令为胤祥违园寝制度,按照常例再行增加特殊的祭祀礼仪。
施政举措
设会考府
雍正帝即位之初,朝廷财务状况非常窘迫,“内外仓库,不无亏空。”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下令成立会考府衙门,由胤祥统管,要求钱粮除地方正项外,其他军需各省动用之款项,要具题到日,应准应驳,且“应驳之事定须送会考府查看”。胤祥办事认真,核查细致认真,会考府设立三年,经办各部门奏销事共五百五十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冒销、虚开、浮报等乱象,为朝廷节省了开支,敲打了朝廷财政蛀虫,也对雍正初期的财务窘境的改善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统管户部
户部是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总领部门。由于历年管理不善,导致银库亏空很大, 雍正要求坚决整顿户部,要求胤祥清查办理,“尔若不能查清,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清,朕必亲自查出。” 胤祥上任后尽职尽责,清理户部积压的上千件案件,通过清查追缴、剔除积弊、改善制度等达到积极有效整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银库奏销已可以弥补从前亏空。朝廷财政好转后,胤祥又奏请酌减苏、松地方的钱粮税款,民间负担得以减轻。 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朝廷已是府库充盈、国家经费富足。
水利营治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雍正帝命胤祥总理直隶省的水利营田事务。直隶地区的水利开发影响京供给、旱涝危害,利于朝廷稳定、民生供给。胤祥上任后为勘察水利情况,三个月往返西南直隶东西南三面千里之地,不惧辛苦,对该地区“穷源竞委,相度周详,且因地制宜,準今酌古,曲尽筹画”, 绘出了详细清晰的水利分布图。并就此提出了“治直隶之水必自治淀始” 的主张,通过打通各湖泊脉络,把已沉淤的地方四面开渠,打通田间水道引流,让圩[wéi]田旱涝有备。胤祥又在查修水利过程中,发现很多河堤坍塌堵塞是由于事权不明,稽查与核查难以周全,又奏请将直隶诸河改为四局管辖,从而做到专职专管,方便核查。
胤祥主张水利兴治应“兴利与除害并重”,上奏雍正在濒海之地设营田专官,经画疆理,营治水田,为此制定了具体的施行措施。后为了调动官员们的积极性,推行水利营田的发展,还提出了营田事例四条,与官职升降、减刑等进行挂钩,还将各河道营治与当地政府官员列入政绩考核。对兴修水利中贻误河工、损害民利的不法官员则毫不客气的参劾。
在水患治理、兴修水利取得一定成效后,胤祥又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考虑,提出因地制宜的种植或养殖,为民生谋求更好的发展。自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至七年(公元1729年),连年丰收,出现了“粳稻[jīng dào]溢于市”的景象。雍正帝于每年秋冬向民间买进粮食,百姓得到厚重的利益,高兴得在沼泽地湿地的乡间里,互相吹奏着幸福快乐的乐曲,可谓极一时之盛。
筹谋军需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青海省政局平定安稳,国家财政好转,雍正帝逐渐开始筹谋西北两路用兵,北路军需由胤祥办理。胤祥悉心谋划、严格保密,经手打理两年,各省都不清楚有出师运饷之事,且料理得当,得到雍正的赞赏。
胤祥也参与了用兵策略的制定、将领的选定等,并负责兵丁挑选、兵马的采买、武器制造。在西北用兵上,胤祥也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见解独到,雍正非常倚重他,称颂胤祥:“少称神勇,留意兵戎帷幄运筹,计周万里。”《八旗通志 初集》也说他:“洞属机宜,远近险易,睛若指掌。”胤祥去世后,雍正失去得力助手,在给岳钟琪奏折的朱批中说:“怡亲王仙逝,朕之痛惜苦衷,实非笔墨朱砂能谕,朕方寸既乱,而兼乏枢机运筹之助。”
审理刑狱
胤祥颇通律法 ,曾受命办理过工部郎中岳周拖欠钱粮案、大将军爱新觉罗·延信并伊子阿林那等数起大案,其办案慎重,以理服人,反对当时普遍刑讯逼供的做法,雍正帝很赞同,并下谕旨要求各官员向他学习,还要求把他的话刻木榜放在堂署上以便时时警示。
推贤举才
雍正称胤祥为国荐贤之处非常多。他举荐的人有的封爵至亲王,有的官至朝廷重臣。
如康熙帝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一开始雍正认为其为八皇子党,不喜欢他,但胤祥极力保荐。 后允礼被封果郡王,受命管理藩院事务,又管理三旗旗务,整顿很有成效。胤祥死后,允礼还一度受命管理户部事务,筹谋西北军需等。官至直隶总督李卫也是胤祥举荐。胤祥到户部不到一个月,便看到李卫“才品俱优,可担大任”。 从此李卫平步青云,成为雍正时期三大模范督抚之一。
有的官员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胤祥举荐,如陕西省总督查郎阿,在胤祥死后,上折致哀,雍正批奏“莫负怡亲王”,他才知道自己被雍正重用曾是胤祥举荐的原因。
还有很多官员也是胤祥举荐,如后来的福建省总督刘世明、户部尚书德明、西安市巡抚武格、湖南巡抚布兰泰、山西省巡抚石磷、署江西省巡抚谢等,为雍正王朝的文治武功输送了非常多的人才。
轶事典故
棠棣情深
自幼交好
胤祥自幼丧母,交由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照料,雍正曾在胤祥的祭文中写道“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 雍正还曾受康熙之命教导胤祥算术,二人自幼相处便感情深厚。随康熙帝出行时,二人也总形影相依。康熙后期胤祥不再随康熙出巡,便以诗相赠雍正,共计三十二首,后收录进雍正的御制文集永世流传。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弘昼曾患重病,是胤祥找到良药救了他的命。雍正曾告诉弘昼,你的命是你的叔父救活的,你可以称呼他为父亲。
雍正第一宠臣
胤祥是雍正与地方封疆大吏与地方官之间的联系人。 雍正上位后,对于结党营私者深恶痛绝,却允许并鼓励令各大臣与胤祥结交。李卫曾上折报告赴任前曾拜会胤祥,雍正则批此为私语无须报告。 雍正还曾下令命各省督抚大员与胤祥结交,并保证他们与胤祥交往的安全性。
雍正驭下及对兄弟一向严苛,但胤祥因事务繁忙而出错时,雍正却数次为其开脱,不追究甚至还加以表扬。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孙踏等曾子户部事件违限,雍正却批说怡亲王自接收户部事务,在展限的四十日内,就清理了数千案,值得表扬,即使偶然遗漏了一两件小事,“不但无庸议处,其清理如许事案,尚应议叙。” 因此,“查议之处,着从宽免。”
雍正对胤祥充分宠信,也不许任何人对他轻视或者冒犯。雍正年贵妃的哥哥年希尧受命任广东巡抚,赴任前胤祥交代其到任后的几件事情,但第二年年希尧差家人进京报告,并写了张纸条给家人备忘。结果家人直接将纸条交到孚王府的包衣转交胤祥。后雍正知晓此事,觉得此举失体,也是对胤祥的不尊重,特地发上谕斥责年希尧傲慢不恭,责令其接谕后将胤祥交办的事迅速办完,并要他向胤祥请“无知之罪”。
生荣死哀
雍正对胤祥的封赏不胜枚举。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帝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除赏给永远承袭的怡亲王册书外,并将此旨密谕胤祥,令其子孙世代尊藏。胤祥就成为满清一代第一位恩封的世袭罔替亲王,也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元年六月(公元1723年),雍正以怡亲王胤祥贤能的原因,追赠其母敬敏皇贵妃为皇考皇贵妃,仅其一人连升两级。同年十一月,雍正想按自己当年分家之例,赐胤祥钱粮二十三万两,胤祥推辞不过勉强接受十三万两。雍正帝又想仿效康熙帝待其兄爱新觉罗·福全福全事例,令胤祥可支领宫中官物六年,后因胤祥推辞坚决不受,雍正帝才作罢。
雍正三年三月(公元1725年),雍正帝以“怡亲王极其敬慎,遵守臣节,凡朕所交事件,竭尽忠诚,勤劳办理,三年来佐朕治理之功甚大”为由,让胤祥在他的儿子中指名奏请受封一位郡王。胤祥再三推辞万不敢接受赐封。胤祥死后,雍正又把这一郡王赐给了胤祥的第四子弘皎承封宁郡王。
雍正四年 (公元1726年),雍正正式册封允祥为“和硕怡亲王”,担任正使的大学士富察·马齐,副使、领侍卫、内大臣马武也沾了允祥的光加一级。
胤祥的去世,雍正万分悲怆,寝食难安。 除为胤祥着素服穿孝的惊人之举外,雍正还下旨动用自己藩邸私银办理胤祥后事。后胤祥去世多年均有祭文,记于《皇朝文典》有十篇,是清代诸王之最,无不表达着雍正对胤祥的颂扬与怀念。
雍正赐胤祥谥号为“贤”,又认为单字的谥号无法彰显胤祥之功,又赐八字加在胤祥谥号“贤”字之前。“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是满清一代谧号最长的亲王,且得“贤”字美溢者仅两人,另一位是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议。
胤祥去世后,雍正也着手安排自己的后事,下谕若自己去世,要将自己的三件物品置放于棺材内,其中一件便是胤祥送他的鼻烟壶。雍正对于胤祥兄弟之情的珍视,由此可见。
清明廉洁
胤祥协政非常敬业,常常到半夜才进食一餐,为此,胤祥没有多少时间顾及自己的小家,年羹尧曾对李维钧说过“怡亲王第宅外观宏广而内草率不堪”。
胤祥在病中已安排好自己的后事,要求一切从简,亲自指示按制绘下亲王坟莹图一张,留下遗言要求身后事按亲王的常例安排即可,万万不可逾越常例、“身后殡验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宝之属,概不可用。” 雍正因胤祥勘陵有功,打算将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胤祥。胤祥惊悚变色并坚不接受,并说:“此等吉壤必有大福者乃足当之,若臣冒味得此,不惟不能口福子孙,必罹[lí]祸殃。” 他在涞水县境内选了一块地,还在病重让侍郎刘声芳恳切转奏雍正批准。雍正无奈,只好答应,胤祥开心得手舞足蹈。为防雍正以后改变主意,当日便遣护卫去取土,并捧了一块吞入口中,说这样的话子孙就蒙受福荫了。
九子夺嫡
当时康熙共有24个儿子,参与夺皇位的有9个,实际分为三股势力“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在出巡时因行为不当触怒康熙,被下诏废黜,胤祥也遭连累被圈禁。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多年的觊觎与明争暗斗。后太子党以二废太子被圈禁至死落败,形成四爷党与八爷党的势力对立。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承皇位为雍正帝,八爷党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帝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再出现兄弟相争的情况,于是设立秘密建储的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而是由皇帝提前写好诏书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皇帝自备份一份,待皇帝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取出两份遗诏当场对照,再宣布继位者。
历史评价
雍正评价
1、度支式定邦财裕,水利功兴浩泽施——雍正写给胤祥的挽诗,这是对胤祥掌管户部财政、治水等功绩的肯定。
2、怡亲王仙逝,朕之痛惜苦衷,实非笔墨朱砂能谕,朕方寸既乱,而兼乏枢机运筹之助。——雍正在给岳钟琪奏折的朱批
3、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说:“怡亲王允祥,在皇考之世于朕笃尽弟谊,多资赞助。”即位后又“最为宣力输诚,深裨[bì]政治”,且“心地忠诚”,“于大节理义毫无怠惰。”
3、“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
4、“(胤祥)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 ”
后世评价
1、计惟水利营田,为吾王未竣之业,亦吾王未释之心,某等自兹以往,遵奉成模,罔敢失坠,仰成遗志,罔敢怠遑,殚力竭诚,如王之在,冀以稍酬恩遇于万一。然亦望吾王而咨之,默而佑之,神爽匪遥,梦寐之间,或庶几一遇也。呜呼,通哉,抚今追昔,肝摧肠绝,挥泪陈辞,惟吾王鉴之。——清代治水专家陈仪
2、皎日照清秋,天高百物肃。卿云扬其华,代天调玉烛。播谷复明刑,涧美麟之足。悬榜照官衙,毋使穷黎哭。——乾隆时哲学家,皈[guī]依佛教的居士彭绍升
3、胤祥“一跃成为朝中最重要的人物”——佟悦、品霁虹:《清宫皇子》
4、胤祥“颇有见识和才干、克尽职守、多有建树”——吴玉清《雍正与怡亲王允祥》
个人作品
交辉园遗稿
家庭成员
福晋
儿子
故居遗址
贤良寺
贤良寺旧址为怡亲王府故邸,建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怡亲王府是清代四个恩封世袭罔替亲王府之一,第一座怡亲王府位于王府井帅府园,该府只居住过胤祥一代。胤祥死后,雍正尊从其遗愿:舍宅为寺。因胤祥死后谥曰贤,并世袭罔替,寺名由雍正帝钦赐为“贤良寺”。
怡贤亲王墓
怡贤亲王胤祥园寝,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亲王陵墓。该陵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lái shuǐ xiàn]交界地带,曾有面积600余亩,周长40余华里。1934-1936年间,当地军阀和地方官吏破坏抢掠,导致目前园寝只有荒冢坑一个,现只有碑、桥、牌楼、华表等幸存,已无法再现古墓遗迹。2006年怡贤亲王墓作为清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试论怡亲王胤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2023-03-22
良辰、美景与世事棋局:交辉园遗稿续刻.lofter.2023-04-07
隐藏于王府群中的贤良寺,与晚清名臣李鸿章! .搜狐.2023-04-05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3-04-25
梦回大清.豆瓣读书.2023-05-19
步步惊心.豆瓣读书.2023-05-19
康熙大帝(全四册).豆瓣读书.2023-05-19
雍正皇帝(全三册).豆瓣读书.2023-05-19
青瓷怡梦.豆瓣读书.2023-05-19
君临天下 (1994).豆瓣电影.2023-05-18
江湖奇侠传.豆瓣电影.2023-05-18
雍正王朝 (1999).豆瓣电影.2023-05-18
李卫当官 (2001).豆瓣电影.2023-05-18
豆瓣.豆瓣电影.2023-05-18
步步惊心 (2011).豆瓣电影.2023-05-18
宫锁沉香 (2013).豆瓣电影.2023-05-18
新施公案 (2013).豆瓣电影.2023-05-19
梦回 (2019).豆瓣电影.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