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十堰市

十堰市

十堰市,简称“堰”,别称“车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国土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十堰市全市常住人口316.62万人,地区下辖3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起伏较大,北部属秦岭山脉东段,南部为大巴山脉东段,武当山脉展布于中。汉江由陕南旬阳入境,由西向东贯通全市。全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北纬32°左右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带,四季分明。十堰所在地区为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先秦时期曾作为商周的方国领地春秋战国先后属于楚、秦,秦朝至唐朝间多作为宗室流放地存在,宋朝时期王彦于此抗金、马光祖在此御元,元朝时期十堰由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明清时期十堰地区属于郧阳府;1969年9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十堰破土动工,十堰因车而建,1969年12月成立十堰市,隶属郧阳,为县级市,1973年2月,阳地区所辖十堰市改为省辖市

十堰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中国商用车之都;十堰市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现今,十堰依旧是汽车高产的代名词,汽车工业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具有完整的商用车产业体系。2024年,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256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

十堰是汉水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市内有境内A级以上景区90家,有武当山、五龙河野人谷、五龙河风景区、沧浪海旅游区、九龙瀑景区、龙泉寺、丹江口水库等众多景点,其中武当山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目录。2020年十堰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3年,十堰市在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发布的“2023中国地级市品牌评价综合影响力指数”中上榜全国百强。

名称

十堰之名称,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而其作为地名存在,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十堰的地名来源于十堰镇。相传,古时此地原名张家庄,后改名陈家街。清代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拦河筑坝,沿河先后筑建六条堰,在花果园犟河上拦河修建四条堰,两处共有10条堰。此后,十堰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

另一种说法为:十堰原名南平。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左副都御史原杰奉旨设州县,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昔日荒凉的南平顿换新面貌,以新兴修之10条堰,故改名曰“十堰”。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考古学者在郧阳发掘出距今100多万年的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属于梁州和豫州地区,现今郧阳、郧西、房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市属豫州。夏商时期境内有房国、庸国、彭国、微国、国等方国,周代时十堰属于方国领地,境域仍分属彭国、庸国、微国、濮国。春秋时期楚国先后灭掉绞、庸、麇、濮等方国;公元前611年楚国灭庸国,之后先后在十堰地域设置“上庸六县”,并设置汉中郡;而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大战后十堰最终归于秦朝领地,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6县。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朝时期,十堰属于汉中郡和南阳郡,此阶段十堰地区荆州南阳郡只有武当县在境内;益州汉中郡在境内的县有房陵、锡、上庸、武陵、长利。此时十堰地区主要作为流放地,先后有嫪毐吕不韦赵王迁等流放本地。

西汉时期,十堰属于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汉中郡管辖的十堰地域有房陵县钖县、武陵县、上庸县、长利县;南阳郡管辖的十堰地域有武当县。东汉承袭西汉建置,划全国为十二部州,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长利县并入县、武陵县并入上庸县。两汉时期,参与“七国之乱”诸王都流放到十堰地区。

三国时期,曹魏在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十堰属于荆州,地域内有两郡八县,境域诸县分属魏兴、新城、上庸、南乡四郡辖,均属魏之荆州辖;两晋时期十堰地区内建立了二郡十一县,境内有荆州之顺阳郡、上庸郡新城郡魏兴郡,晋太康中,改曹魏南乡郡为顺阳郡,改平阳县为晋兴县(又名兴晋);太康五年在郧关设郧乡县。太康二年魏兴郡移治晋兴县,后曾移治钖县,到年后又移西城县。

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由各朝州郡管辖,南朝时,刘宋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境内侨置六郡十五县,分属梁州(治南郑)与武威郡(治襄阳)辖;南齐时期境内属梁州(治南郑)与雍州(治襄阳)辖,新城郡改为南新城郡,于郧乡县置齐兴郡,时境内有五郡十三县;梁时期境内有九州郡(州郡同级)十五县。北朝时,西魏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改南洛州为上州,改上庸郡安城县曰竹山县,并于上庸置罗州;改岐州为光迁国,改南上洛郡为丰利郡,又于此立丰利县,改始平郡为武当郡,改兴州为丰州,境内有一国三州二郡十县。北周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建置,州郡同设一地,所辖县亦同,境内有四州四郡九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时期,十堰分属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阳4郡。隋初,实行州、县制。隋炀帝时,废州为郡。境内有四郡九县。唐初,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建置。贞观初,将全国分为十道,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建置,此时十堰由山南道管辖;开元时期划全国为十五道,十堰属于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设有三州八县。唐时十堰地区多为宗室流放地,李世民三子濮王及其家族、李治之子李显及其家族先后流放此地。

五代十国时期十堰情况和唐朝时大致相同,境内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交替,境内各县分属房州、均州、商州。

宋初,实行道、州、县三级建置,赵光义时改道为路,十堰由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管辖。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复分南北两路,十堰属京西南路,京西南路领襄阳市一府和金、均、房等7州;北宋时期,王彦于此抗金,马光祖在此御元。

元朝时期改宋路为行省,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地方行政建制。十堰由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均州辖武当县、郧阳区;房州辖房陵县竹山县

明清时期

明朝初期十堰由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郧阳府管辖,有均州、郧县、房县、竹山县、上津县。明洪武初,建置承元制,洪武中期后,实行承宣布政使司(行省)、道、府(州)、县(州)四级行政建置。洪武时期十堰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所辖,地域有均州、武当县、郧县、房县、竹山县、上津县。成化十二年,开设郧阳府,新设郧西县竹溪县。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永乐、嘉庆年间大修武当山、修建皇室家庙;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曾于此屯兵。

清代清初沿明制,后实行省、府、州、县制,改明之湖广行省为湖北、湖南省两省。十堰地区仍属于郧阳府,由湖北省管辖。此时郧阳府一共管辖郧阳、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保康县、郧西县等6县,明之上津县并入郧西县。均州属襄阳府管辖。

辛亥革命时期十堰市区是城通房县竹山县竹溪、保康的要道、军事活动频繁。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2月,湖北省军政府遵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令,撤销府、州建制。废郧阳府;均州改为均州。1932年,国民政府将湖北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十堰地区属于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36年3月,改称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地及辖县未变。

​1947年11月16日,郧西解放,为湖北解放第一县。同年12月30日解放郧县。第四地委、专署辖山阳县、上关、山商、郧西、镇安县、郧阳、均县、白河县等县。1948年2月,郧县城关区改设郧阳市;同年5月,十堰地域各县属于陕南区,由第四地委专署管辖(此时南三县未解放)。次年1月,四地委改为两郧地委进行专署管辖。1949年7月,两郧地委从郧西迁往郧县城关,此时两郧地委辖郧县、郧西、均州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两郧专署隶属陕西省,郧阳市撤销,改建为郧阳区城关区;2月,两郧地区划归湖北省管辖,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署并仍下辖6县,同时中共两郧地委改称中共郧阳地方委员会。1952年12月,撤销郧阳专署,划入襄阳专署(时称“西六县”),后属襄阳地区。1958年9-11月各县撤销区乡,建立人民公社,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以自然村建生产队,实行“政社合一”管理体制,同年,因建丹江口水库,均州城由原址(今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东2.5公里,已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中)迁沙陀营。

1965年6月,复设郧阳地委,并成立郧阳地委办事处。7月,设立郧阳专员公署,公署机关驻郧县。8月,郧阳专区郧阳区、郧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均县6县。1967年,郧阳地区党委、行政公署迁往十堰。1969年12月,撤销“十堰办事处”,成立十堰市,为隶属郧阳地区的县级市。郧阳地区管辖十堰、郧县、均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

1973年2月,郧阳地区所辖十堰市改为省辖市,地市分离。升格后十堰市辖十堰、茅箭区、白浪、大川、东风、花果、黄龙、大峡等8个人民公社。郧阳地区仍辖6县不变。

1982年4月,十堰市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行政企分离,十堰市独自成立十堰市委、市政府,所辖不变。郧阳地区所辖6县仍旧。1983年,均县改为丹江口市(县级市)。郧阳地区辖郧阳区郧西县房县竹山县县、竹溪县县和丹江口市。1984年5月,十堰设张湾区、茅箭两个市辖区(正县级)。

1991年8月,成立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次年6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10月22日,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并。将原地区所属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划归十堰市管辖。地市合并后的十堰市(地级市)辖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和丹江口市,以及茅箭、张湾两个市辖区。1997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成立,行使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

2012年12月,十堰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12月17日,郧县撤县设区,挂牌改为郧阳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东与湖北省襄阳市的保康、谷城县老河口市3县(市)接壤,东北与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县相连,北与陕西省商洛市的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3县相接,西与陕西省安康市的白河、旬阳、平利、镇坪4县毗邻,南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重庆市巫溪县交界。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地跨北纬31°30′~33°16′,东经109°29′~111°16′,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长约195.5千米,地区总面积23666平方千米。

气候

十堰市地处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较快,春秋短冬夏长。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4℃,冬季均温2℃~5℃左右,夏季均温25℃~2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6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月,降水量达45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现为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区内年总平均降水日数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于春季(分别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仅15.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较快,春秋短冬夏长。

地质

地质构造

十堰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缘,扬子准地台的北侧,横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其中秦岭褶皱系面积占80%以上。出露有12个系及相关系的3个群。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多旋回发展阶段,主要地壳运动有晋宁和印支运动。境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主要为地槽阶段的火山岩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侵入岩,包括基性、酸性、碱性火山岩及相应的侵入岩。武当地区为湖北省的重要成矿区带,其矿产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和沉积环境控制。境内地层出露面积约22510平方公里,青峰断层将全境分为南、北两个地层区。南部扬子地层区,北部秦岭地层区。

地层岩性 

第四系岩层主要为砂卵石砾石、砂、黏土、砂质土等,沙坪组岩层特性主要为深灰色-灰色砾岩、巨砾岩,大仓房组岩层特性主要为粘土质砂砾岩、砾岩,羊峪组岩层特性主要为砂砾岩夹含砾粉砂岩泥灰岩、底部为砾岩。 

寺沟组岩层特性主要为紫红色中厚层含砾砂岩、砾岩、细砂岩夹中薄层钙质、泥质粉(细)砂岩。 

孟川组岩层特性主要为灰色绢云石英片岩,含榴绢云石英片岩,黑云钠长石岳家坪组岩层特性主要为灰色厚层条带状细晶灰岩及砂质细晶灰岩夹较多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千枚岩和含炭绢云千枚岩。 杨家堡组、庄子沟组岩层特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厚层状硅质岩。绢云石英片岩、绢云千枚岩、含炭绢云片岩。 

灯影组上段岩层特性主要为浅灰-灰白色条纹状细晶灰岩、白云质灰岩。陡山沱组岩层特性主要为灰黑色含炭绢云石英片岩,灰黑色含炭石英绢云片岩夹灰色石英绢云片岩等。耀岭河群上段岩层特性主要为绿、灰绿色绿泥钠长石英片岩,绿帘阳起钠长片岩等;下段岩层特性主要为黑云绿泥片岩、变凝灰质砾岩等。

变沉积岩组岩层特性主要为变质细砂岩夹绢云片岩。灰白色浅粒岩,变火山岩组岩层特性主要为糜棱岩化绢云石英钠长片岩、长英质糜棱岩等。

地形地貌

十堰市地形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控制,境内由于地壳一直处于缓慢上升阶段,长期遭受剥蚀侵蚀作用,形成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地貌类型,断裂活动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断陷盆地,以江汉水系为主的河流两岸以侵蚀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谷阶地地貌。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地形地貌从南到北,依次为北部秦岭山区—汉江河谷低丘地区—中部武当山区—山间盆地区—南部大巴山区,全境可分为丘陵、低山、中山、高山4种主地貌类型和河谷平地、山间盆地2种副地貌类型,其中:丘陵面积6250平方千米,低山面积7395平方千米,中山面积6802平方千米,高山面积3233平方千米。在地形上,十堰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起伏较大,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北部属秦岭山脉东段,南部为大巴山脉东段,武当山脉展布于中,属于中国第二阶梯的东缘,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三隆起带。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在中国命名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地貌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都有分布,十堰市的丹霞地貌在习六路(习家店—六里坪镇)沿线以及太极峡均有分布。

习六路处丹霞地貌绵延20公里,岩石距今9300万—7400万年,属于晚白垩世,红色和陡崖是其最为突出的两大特征。太极峡东部的丹霞地貌区是中部地区面积最大,具有典型性代表的丹霞地貌区,红色砂砾岩在雨水侵蚀、溶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十堰市河流众多,共计有2489条,年径流量90.69亿立方米,占湖北省9%以上。其中流域面积\u003e10000平方公里有3条,10000~1000平方公里有8条,1000~100平方公里有72条,100~50平方公里有70条,50平方公里以下有2336条,均属汉江水系。除房县马栏河汇入南河后流入丹江口水库下游外,其余均流入丹江库区。其主要河流除汉江外,还有堵河、丹江、金钱河、天河、滔河、马栏河、官山河等,其中汉江及其支流过境客水年均314.3亿立方米。

堵河

堵河古名“武陵水”“孔阳水”“庸水”,又名“陡河”,有西、南两源。西源发源于川陕交界的云盘山,海拔2603米;南源官渡河发源于湖北神农架林区,海拔3052米,在神农架林区叫洛阳河,由南向北流至房县九道与阴峪河汇合称九道梁河。堵河是汉江第一大支流,地跨陕西、湖北两省,流域总面积12430平方公里,全长354公里,由郧阳区韩家洲汇入汉江,为十堰市最大河流,全长338.6千米,在湖北省中、小河流中仅次于清江,位居第二,年均注入黄龙滩水库60.6亿立方米,是十堰市区主要水源。

汉江

汉江是十堰市过境河流,流经郧西、郧县和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千米,年均汇入丹江口水库262亿立方米,水质优良,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

水利

十堰市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354处、覆盖人口257万人;泵站278处,装机10118千瓦;中型灌区27处,灌溉面积50.98万亩;水电站247座装机349.5万千瓦,建成水库525座,库容407.5亿立方米。设计供水量121.04亿立方米。其中:大(1)型水库3座,总库容374.76亿立方米;大(2)型水库6座,总库容24.6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22座,总库容5.1亿立方米;小(1)型水库77座,总库容1.9亿立方米;小(2)型水库417座,总库容0.94亿立方米。

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省南阳市淅川县,水域横跨鄂、豫两省,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丹江口水库,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4.8亿立方米,水源来自于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水库多年平均面积700多平方公里,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将达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

土壤

十堰市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黄褐土、暗棕壤和石灰土。十堰市各处均有分布。南部和东南部,土壤类型主要为地带性土壤,其成土母质以泥质岩类和砂质页岩的风化物为主,形成的土壤是黄棕壤土类中处于初期发育阶段的幼年土壤黄棕壤性土。北部和西北部,地形较复杂,有丘陵、沟谷平地,但主要是低山。成土母岩和母质以云母片岩和砂质云母片岩的风化物为主,是十堰市黄棕壤土类的主要分布区,面积较大的土种有黄砂泥土和黄泥砂土。中部为十堰市水稻吐的主要分布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十堰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达386.66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过境客水285.99亿立方米,市内自产水100.67亿立方米。十堰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4.54亿立方米,是市内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十堰地表水年径流量90.69亿立方米,占湖北省陆面流径总量9%以上。多年平均入水量60.6亿立方米,是十堰市区工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汉江是十堰市过境河流,流经郧西、郧阳区和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公里,平均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达262亿立方米。入库汉水转变为巨大的电能送往华中地区大地,灌溉湖北、河南省两省350万亩良田。十堰市地下水贫乏,十堰市多年平均流量为9.98亿立方米。十堰山泉质量甚优,由于丹江口水库水质清秀少污染,跨世纪南水北调宏大工程国家已选定中线方案。

土地资源

截止2021年12月,十堰市耕地面积185063.02公顷,园地面积43205.55公顷,林地面积1938337.65公顷,草地面积5321.52公顷,湿地面积967.4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69176.8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2441.5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3473.56公顷。

生物资源

十堰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是湖北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资源3100余种香菇、木耳、魔芊、有机绿茶、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

中药材是十堰市生物资源的一大优势,已查明中药材品种2518种,药用生物达250科,1360种。其中植物类178类、1211种。动物类72科、128种,矿物类21种,总储量55万吨。国家规定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该市就有235种,占64.7%,是中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珍稀明贵药材有金钗、摩香、能胆、天麻等20余种。地道药材有枣仁、五味子木瓜粉等100名种。

矿产资源

十堰市已发现矿产种类达12类62种,其矿产类型包括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汽四个大类。其中包含金、银、铂、钯、铀矿等贵金属;铜、铅、锌、、、钴、汞、锑等有色金属;铁、钛、钒、铬、锰等黑色金属矿;、锆及轻稀土元素等稀有稀土金属;煤、石煤矿等能源燃料;白云石、石灰石、石英岩铝矾土等冶金辅助原料;硫、磷、重晶石、含钾岩石化工原料。还包括一些非金属类矿石黏土石灰岩大理石绿松石等。其中沙金、铌、稀土、钒、锆、石煤、饰面用板岩滑石、绿松石资源储量列湖北省之首,铁、钛、银、伴生金、伴生铜、锑、饰面用大理岩资源储量位列湖北省第二至三位,铅、锌、镉、钼、岩金、冶金用石英岩资源储量列第四至五位。

截止2021年12月,全市已查明资源储量的上表矿产28种。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共计44种,其中开发利用上表矿产25种,开发利用的未上表矿产19种,未开发利用矿产18种。2022年在有效期内采矿权48个,其中在产矿权16个。全市有采矿权188宗,其中有效期内48宗,已过有效期140宗。在有效期48宗采矿权中,正常生产的矿山有18宗,基建(筹建)矿山17宗,停产矿山13宗。主要在产矿种为银矿、建筑石料、水泥用石灰岩、矿泉水、绿松石等。十堰市有探矿权80宗,已全部过期。

2025年2月24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透露,2024年湖北新发现矿产地28处,在十堰市下辖县竹山县、竹溪两地发现的氧化铌矿区资源量253.8万吨,占中国储量54%,有望一举改变铌资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十堰地区野生动物种类资源较为丰富,已查明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800多种。分布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纲31目90科418种。十堰市分布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4纲,28目,69科,207种,其中包括10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金丝猴、梅花鹿、白鹤等,二级保护的有猕猴、毛冠鹿等。

植物

十堰市拥有木本植物113科,376属,计1470种。其中乔木702种,灌木644种,藤本124种。包括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8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6种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珙桐、红豆杉、水杉等,水杉为世界稀有,被称为“活化石”,二类保护的有杜仲金钱松等15种,三类保护的有华榛、青檀、天麻等21种。

自然保护区

十堰全市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8个,总面积2289.7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9.7%,自然保护区数量与总面积居湖北省第一。

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茅箭区南部,距十堰城区18千米,由国有赛武当林场的小川村、营子村、锅场村,国有五条岭林场的黄家村、阳坡村和茅塔乡东沟村、坪子村、大沟村、岩屋村等9个村组成。保护区总面积21203公顷,其中核心区8052公顷,缓冲区3160公顷,实验区9991公顷。2011年4月22日,正式建立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

保护区内分布有维管植物185科837属1752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2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陆生野生动物3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林麝金雕白肩雕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9种。

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

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竹溪县最南端,森林覆盖率高达96.2%,系“野生生物类—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5604.95公顷。十八里长峡又称天神峡,或龙女峡,位于竹溪县南部,分为三个景区,即怡情潭、抒怀涧、忘形谷景区。景区内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巧妙组合,景观相对集中。长峡核心区至今无人居住,一切景物呈原始状态,森林覆盖率高达90%。长峡境内最高峰葱坪海拔2740米,属大巴山脉。葱坪上分布着广袤的高山草甸,人迹罕至,野生动物成群结队,是天然的高山牧场。该保护区现已查明维管植物204科1004属3293种,列入国际公约或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共154种。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西北的十堰市竹山县县,是“华中屋脊”神农架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4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3种,二级56种;有鱼类32种,昆虫1456种。有维管束植物2838种,隶属217科1000属。其中蕨类植物有36科68属137种,种子植物共有181科932属2701种,包括裸子植物8科24属43种,被子植物门173科908属3658种。

自然灾害

十堰市地形地貌复杂,降雨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河流塌岸等,其中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等最为频繁,破坏性最强。滑坡是十堰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分布于区内各个县(市、区),目前共发生3587处,占灾害点总数的69.14%。初春寒潮倒春寒、冬季雨雪冰冻、春季至初夏气象干旱、盛夏暴雨灾害、秋季强降水等。

2019年8月6日凌晨4时左右,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遭遇局地大暴雨天气,该镇青龙山村突发山洪,截至10点40分,遇难8人,失联8人,现场救出12人。

2022年6月27日凌晨3时,十堰市竹溪县县河镇明家祠村山坡发生滑坡,约900立方米山体垮塌,垮塌区域内,1台监测设备倾倒。在滑坡区中部,一条村道开裂变形,形成长约30米、宽约5厘米至10厘米的裂缝,1处电线杆歪斜,其他区域也存在局部变形,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

行政区划

十堰市下辖地区有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3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4个县,分别是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丹江口市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十堰市人民政府驻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年末,十堰市全市户籍人口339.21万人,常住人口316.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30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6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十堰市全市共有家庭户1169185户,集体户37418户,家庭户人口为3004813人,集体户人口为20419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52060人,占51.48%;女性人口为1556944人,占48.5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1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4.14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3209004人中,0-14岁人口为599932人,占18.70%;15-59岁人口为1998483人,占62.28%;60岁及以上人口为610589人,占19.0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1977人,占14.08%。

民族

十堰市拥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等。其中人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汉族,共计1个民族。十堰市是湖北省少数民族散居地重要地区之一,有少数民族1.59万人,45个少数民族成分,1个民族乡,8个民族村,1所民族学校,1家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语言

十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带,语音词汇混杂,为北方方言之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3种次方言的交会地带。总体看,十堰方言属西南次方言(即西南官话)湖北话鄂西北片,境内北三县市(郧阳区、郧西、丹江口市)多杂豫陕口音,南三县(房县、竹山、竹溪县)多杂川陕口音。比较而言,南三县与本省的荆、襄口音共同点更多,北三县市更多陕南口音。房县上、九道乡,竹山柳林、洪坪,竹溪桃源、向坝、双桥等乡镇说重庆话,郧西湖北口回族乡说陕南话(属西北次方言区)。总体来说,十堰方言可以分成5种,划分五大片区,即西南方言湖北话鄂西北片、华北方言(汉语)区、楚语(鄂东方言)区、西南方言关中话陕南片、西南方言重庆话渝北片。

宗教信仰

十堰市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所在地,全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信教群众约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批准登记的合法宗数活动场所64处,其中佛教7处、道教13处、伊斯兰教14处、天主教7处、基督教23处。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342人,建立爱国宗教团体23个,其中市级6个、县级17个。

道教

东汉末,五斗米道传入境内。其后,道教即在本境内流传,历代地方志等古籍、文献中多有记载。明、清时,道教在境内发展较快,尤其武当山道教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最大最著名的道教场所。十堰道教以武当道教最具特色,并自成体系,相伴而生的有武当道教音乐、医药及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内家拳开山祖师为张三丰,号为“武当派”,又名“三丰拳”。武当道教医药历代重要人物有:尹轨陶弘景、张三丰、刘立三等。

十堰道教徒可分为两类:一是出家道士、道姑,不婚配,住观(庵)内,按规诵经,生活靠化缘或布施维持,二是俗家道士,也称为“火居道士”。

经济

综述

十堰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中国商用车之都,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具有完整的商用车产业体系。

十堰市正构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产业为重点,以数字经济、新型材料、智能装备、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为支撑的“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

2024年,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256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25.4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1亿元,增长5.5%。

2024年,十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40元,同比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29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4元,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第一产业

十堰市第一产业有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其中农业占主要地位;全市社会资本新建、续建农业重点项目39个,十堰市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确立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木本油料、黄酒六大点农业产业链,总投资73.28亿元。

其中农业方面,十堰市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另十堰市为中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总面积达106万亩、综合产值104亿元,人工种植面积达53万亩,总产量26.7万吨。畜牧业方面,十堰市家养动物资源共有6科、83个品种。中国六大良种之一的郧巴黄生,营养价值尤其药用价值较高的白羽乌鸡以及生长快、体大、肉味鲜美的马头山羊等为良种家育、家禽的典型代表;水生动物共有92种。

十堰市的特色农业品牌有“武当山茶”“武当道茶”“房县香菇”“房县黄酒”“武当山珍”“房县黑木耳”等区域公用品牌,其中“龙王垭”绿茶、“武当道茶”“武当蜜橘”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4年,十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8亿元,同比增长3.8%。粮食播种面积319.4万亩,同比持平;粮食总产量83.8万吨(16.76亿斤),同比增长0.08%,连续4年稳定在16.5亿斤以上。冬油菜籽产量11.1万吨,增长1.8%。茶叶产量3.2万吨,增长17.3%;水果产量55.5万吨,下降5.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93.3万吨,增长2.4%;水产品产量5.7万吨,增长5.3%。生猪出栏161.0万头,同比下降3.5%;牛出栏6.6万头,下降5.6%;羊出栏86.0万只,下降5.2%;家禽出栏3381.6万只,下降9.9%;禽蛋产量8.8万吨,增长10.6%。

第二产业

十堰市第二产业主要由轻工业、供应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建筑业等产业构成,第二产业主要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导,十堰市是东风商用车公司的发源地和商用车基地,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1000多家,汽车年生产能力100万辆,汽车工业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具有完整的商用车产业体系。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0.14亿元,同比增速7.5%,高于湖北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

2024年,十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4.9%,制造业增长1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49.5%,金属制品业增长26.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9.9%。

第三产业

2024年,十堰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8%,金融业增长6.0%。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82.3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5.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4.4%。

经济功能区

国家级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道教圣地武当山脚下的车城十堰,辖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0.1平方公里,下设十堰经济工业园区、东城工业园区和西城工业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十堰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最佳汽车产业示范开发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等国字招牌。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各类汽车整车厂家30余家,年整车生产能力100万辆;拥有各类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千亿元。辖区现有东风小康、东风特专、东风特客、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世纪中远等一批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拥有精密电动车桥、车驰电机、泰祥、万联达、先锋模具、湖北中尔车轴、天运汽车电子公司等50余家关键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

重要企业

东风汽车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前身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品牌价值从2004年的89.45亿元上升至1120.19亿元。现有资产总额4993亿元,员工人数12.7万人。2022年销售汽车292万辆,位居国内汽车行业第3位,世界500强第188位,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公司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位居汽车行业第2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6万余项。年科技投入保持在200亿元左右,2022年,东风十堰基地6大板块实现产值463.62亿元,占十堰汽车工业总产值的42%。

十堰福堰钢铁有限公司

十堰福堰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06月25日,已成立20年,主要经营盘条、变型钢筋冶炼、加工、销售;废旧金属回收;热轧钢筋,HRB400、HRB400EΦ12mm-28mm(直条)生产、销售;公司与多家十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社会事业

科学事业

2021全年,十堰全年全市安排市级科技项目71项,科技投入125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0项,科技投入4855万元。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9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48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0项。

2020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6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6.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1.2%,占比首次超过湖北省平均水平;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u0026D)占GDP比重达到1.93%;技术合同交易额77.27亿元;各类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423家;16个项目获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工作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既定目标,连续4年在湖北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十堰市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湖北省油橄榄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湖北省油橄榄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由十堰市郧阳区政府推荐支持建设的省级产业创新平台,由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十堰绿鑫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主要以服务油橄榄种苗繁育、种植、精深加工等全链智能发展为主。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9月,是十堰市政府主导、中国工程院授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力支持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具有高端人才引进、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成果转化、中试熟化、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七大职能。

文化事业

全市有艺术机构10个,文物机构26个,群众文化机构10个,乡镇文化站121个,全年共举办艺术活动2418场次,举办过十堰市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省首届中国画写意作品展”等活动,观众人数(线上线下)达到360.74万人次。全市有博物馆13个,陈列展览52个,参观人数(线上线下)达到28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187.3万册,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400余次,参加人数达42.1万人次。

十堰博物馆

十堰市博物馆暨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位于十堰市北京北路91号,是十堰市人民政府于“十一五”期间兴建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于2005年6月奠基建设,2007年7月1日建成开放。博物馆总投资7400余万元,建筑面积11540平方米,其中陈列展览部分为5088平方米,综合、库房部分占3000平方米。开馆以来,先后被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十堰市博物馆隶属市文体新广局的二级单位,内设有办公室、计划财务部等8个部室。展陈设有“走入恐龙时代”、“远古人类家园”等五个主题展厅和“南水北调湖北库区出土文物”展。

十堰市图书馆

十堰市图书馆是十堰市人民政府兴办的公共图书馆,位于十堰市张湾区区公园路11号,成立于1979年2月,于当年12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服务。1988年8月十堰市图书馆大楼建成开放,馆舍面积1.03万平方米。1995年4月,原郧阳地区图书馆并入十堰市图书馆实现两馆合并;1997年由相当科级事业单位调整为相当副县级事业单位。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63人,拥有馆藏文献85万册(件)、可利用数字资源150TB,年订购报刊千余种,年接待读者70余万人次、借阅书刊70余万册次。

医疗保障

截至2021年底,十堰市有各级医疗卫生健康机构2755个,其中医院69个(综合医院40个、中医医院8个、专科医院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5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15个、村卫生室179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站)147个、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诊所)53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7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9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2个。在岗职工总量达到377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1449人。

体育事业

2022年末,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2807个,体育场地面积775.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全市共有体育场馆26个,全年共举办市县级以上群体比赛150余场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450人。全市共有等级以上裁判员2797人,其中一级裁判148人,二级裁判2649人;等级以上运动员260人,其中一级运动员40人,二级运动员220人。

全市有从事体育管理活动和产业经营活动的单位1484家。武当山快乐谷、武当国际滑雪场、子胥湖、天河水乡、奥星青年体育俱乐部、星光体育综合体、圣水湖水上运动特色小镇、九龙瀑等体育产业项目全面开花;与卓尔集团签约在丹江口市市建设航空飞行营地;重点打造武当太极功夫城。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中国体育彩票销售额达4.8亿元,居湖北省第五位。

2023年末,全市共有等级以上裁判员3078人,其中一级裁判153人,二级裁判2925人;等级以上运动员1612人,其中一级运动员166人,二级运动员1446人。全年全市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2项次;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冠军6项次、亚军2项次、季军3项次。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市有农村福利院130所,社会养老机构27家;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1979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243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1184个。“十四五”时期,全市民政领域谋划民政重点项目142个,总投资63.9亿元。实施“童伴妈妈”项目12个县120个村,竹山县、竹溪、房县的40个村入围,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流浪乞讨救助专项行动,市“四大家”领导带头捐款,推动2021年“慈善一日捐”、慈善医疗救助、以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运营为示范引领,推动建设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幸福家园”村社互助等活动开展。实施“爱满荆楚”“五社一心”社工服务项目。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823所,在校学生634421人,教职工53713人。全市共有6所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1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95所普通中学,其中有167所初中,28所高中;424所小学,7所特殊教育学校,695所幼儿园,3所技工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0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4.32%。

十堰市主要高校有汉江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汉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国家举办的全日制省属普通高校,2016年3月22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汉江师范学院,校园占地总面积一千余亩,学校设有教育学院、文学院等11个学院,37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教、法、经、管、艺等学科门类,截至2022年,专任教师66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32人,硕士及以上教师56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余人。

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西医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占地574亩,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学等22个本科专业,截至2022年,有教职工1011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17285人(含药护学院),留学生530人。

环境保护

截至2021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4106.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4106.67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100%。森林抚育面积42766.67公顷,全年森林覆盖率达73.5%。全市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国控、省控、市控37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I~III类标准的断面有35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94.6%;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为347天,达标率94.8%,其中达到I级AQI≤50)的108天,达到II级(50<AQI≤100)的239天。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六因子(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O、臭氧)年均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全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9.0分贝;全市昼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1.6分贝。

交通运输

综述

截至2021年底,十堰市公路总里程达2.99万千米,排名湖北省第4位,路网密度126千米每百平方千米,等级公路比重达100%,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公路发展总体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国省道共计37条,通车总里程3319千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763千米,全市1个港口(十堰港)8个港区,生产性码头泊位250个,渡口119处;客运站总计109个。

公路

十堰市建设高速公路521千米、一级公路405千米、二级公路2698千米、三级公路1086千米、四级公路25195千米,其中国道996千米,省道2323千米;截至年底,国省道一二级路比重达到81.6%,乡镇通二级以上路比重达99%;高速公路有十巫高速鲍峡至溢水段、十淅高速湖北段、福州-银川高速公路武当山互通等。全长41.079公里的十淅高速公路(湖北段)年底通车运营。火箭路、北京路综合改造、江苏路延长线、希望路、六堰山道路等新改建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3环7横10纵的城市中心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隧道122座,为湖北省公路隧道第一大市。

铁路

截至2023年,十堰市铁路过境内正线总长度为145千米,已建成西十高速铁路十堰段(里程约86公里)、汉十高速铁路武西高速铁路等铁路。其中西十高铁全长255.76公里,是西安市至武汉高铁的组成部分,西十高铁十堰段桥隧占比达99.3%。汉十高铁又名汉十客运专线,是连接湖北省武汉市与十堰市的高速铁路,全线共设大中桥233座,隧道46座,桥隧总长274公里,桥隧比68.65%。

设有20个车站,其中一等站1个(十堰),十堰站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客货站,是襄渝铁路上的重要铁路车站,始建于1971年12月,于2019年1月31日建成北广场并投入使用。二等站2个(武当山谷城县),三等站7个(白浪、胡家营、丹江口市、十堰东、武当山西、丹江口、谷城北),四等站6个(陈家湖、黄康、黄家营、花果、老河口市、洪山咀),五等站4个(马棚、老河口东、浪河、小花果);全段普速车站日均办理旅客列车21.5对,其中始发终到2对,途经通过19.5对;高铁车站日均办理旅客列车32对,其中直通列车6对。年发送旅客255.7万人次,由十堰乘坐火车,可以直接到达全国16个省会级城市。

航空

十堰十堰武当山机场位于十堰经济开发区方块村。2020年,武当山机场共保障进出港旅客95.7万人次,恢复至上年的62.8%,高出湖北省平均值12.5个百分点;完成货邮吞吐量733吨,恢复至上年的70.4%。经过5月3日和10月25日两次航班换季,机场共开通航线24条,通达35个航点。

水路

截至年底,十堰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763千米,有汉江白河至丹江口市段航道、孤山至丹江口段航道、库区航道等。IV级航道里程216.2千米,十堰港建设丹江口、郧阳区、郧西、张湾、竹山县竹溪县房县武当山8个港区,生产性泊位237个,渡口119处。全年累计客运量6.75万人,客运周转量486.02万人千米;货运量508.87万吨,货运周转量1.57亿吨千米。

人文

十堰市境内处于秦巴山脉以东,“民多秦音,俗尚楚歌”,以楚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境内文化活动以民间自发为主,活动时间、地点、形式不拘,大多依乡风民俗而定;晚清至民国,本地陆续传入汉剧、豫剧皮影戏等外来剧种;抗日战争中,兴起教唱抗日歌曲、编演抗日爱国剧目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相继建立,境内各类文化活动由政府管理实施。十堰市拥有学堂梁子遗址七里河遗址、黄龙洞遗址等文物古迹,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

文物古迹

十堰市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3处;一级文物267件、二级文物331件、三级文物6116件。

学堂梁子遗址

在梅铺猿人遗址先后出土了三具距今100万年的人类颅骨、大量远古动物化石及石制品。1989年12月,郧县人民政府发布保护学堂梁子遗址的通告。1992年12月,郧县人民政府公布学堂梁子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学堂梁子遗址为第三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学堂梁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古城

上津镇有着1800年的历史,是中国仅有的四座保存完整的县级古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县级古城。2007年,上津古城被国家评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习俗

十堰市的特色节庆有元宵节、龙神节、天中节、春节重阳节等,在传统节日十堰市有唱庙会、赶庙会、家祭的习俗,有伍家沟民间故事、武当武术、吕家河村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常生活中城镇居民以米、面为主食,且境内居民自古有饮茶习俗。

习俗源于十堰市上津古城,每年的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六,古城大街小巷耍火龙,祈求风调雨顺、祛除瘟疫,家家户户点香烧表放炮,迎接龙灯的到来。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火龙表演的“议程”主要有三项:第一项为请龙、点光、念祭词;第二项为玩灯、戏龙;第三项则为禅灯,就是将龙灯焚烧,将龙送走,火龙灯会结束。

元宵节期间,农村多玩社火。有“满架灯”,如一对狮子,十二节龙灯,十二盏花灯;“半架灯”则以狮子灯、花灯为主。花灯多以竹篾片造型,糊以彩纸作成。玩灯者借助道具模仿动物的动作,动作娴熟精彩,栩栩如生,素有“三十(日)的社火,(正月)十五的灯”之说。

除夕夜,家家户户门前都要亮起灯,彰显大年三十的热闹气氛,俗话说:“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大年三十晚上必须要生一炉旺火,大家围坐在一起“熬三十夜”“熬百岁”,等待着零点时刻的到来,辞旧迎新,也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在新一年里吉祥如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十堰市共有130项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省级非遗项目37项、市级非遗项目82项。

伍家沟民间故事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伍家沟民间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的《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民间故事村”。伍家沟地处武当山的褶皱里,较为封闭,故而原生态的作品较多,如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和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

武当山宫观道乐

武当山宫观道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表演形式,依体裁形式可分为“韵腔”和“牌子”两大类。根据演奏场合、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又可将“韵腔”分为“阳调”“阴调”两类;“牌子”分为“正曲”“耍曲”“法器牌子”三类。常见器乐曲牌有〔山坡羊〕、〔梧桐月〕、〔迎仙客〕等,唱诵曲牌有〔普供养〕、〔斗老赞〕、〔王母赞〕等。

饮食

十堰市具有多种特色美食,特色菜品众多,例如北面菜品火面蒸肉、另类风味竹溪县腊味、武当道家特色素酒干浆、郧阳区芝麻烤饼等,还有许多民俗特色菜品:竹溪县腊味、火面蒸肉、武当道家素酒干浆、芝麻烤饼、浆耙儿馍、臭豆皮、柳林腊肉、面面饭、蛤蟆咕嘟神仙叶凉粉酸浆面三合汤等。

竹溪腊味

竹溪腊味是完全独立于川、粤、湘、淮等其他菜系之外的“另类”风味,竹溪腊味不同于粤味的甜和川味的麻辣,口味属咸香型,在独有的腌制手法和独有的辛香料的共同“逼迫”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有腊肉、腊肠、卷肠、腊翅、腊鱼猪血包、风干胯子等。

火面蒸肉

郧阳火面蒸肉,属于典型的郧襄菜,是湖北菜系的北味菜。它以郧阳(今十堰)和襄阳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市的风味而形成独特的味道,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清蒸,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郧阳火面蒸肉就是特别典型的郧襄菜,能真实反映郧襄菜的特点。

芝麻烤饼

郧阳的芝麻烤饼,用发面制作,外形较圆,面里拌有盐和葱花,做法为面上涂抹小磨香油,再撒上黑芝麻,放在炉内火烤,出炉后外焦里软。

地方特产

十堰市地方特产较多,特色农业品牌有“武当山茶”“武当道茶”“房县香菇”“房县黄酒”“武当山珍”“房县黑木耳”等区域公用品牌,其中“龙王垭”绿茶、“武当道茶”“武当蜜橘”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武当道茶

十堰是湖北省四大茶叶生产区之一。武当道茶已被命名为“湖北省第一文化名茶”。十堰市现有茶叶基地5万亩,年茶叶产量达40万斤以上,原料供应充足,丹江口市绿茶茶多酚含量高达34%,十堰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茶叶品牌,在湖北省市州一级打造“武当道茶”品牌,“武当道茶”先后获得“中国第一文化名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

丹江口翘嘴鲌

丹江口翘嘴鲌系长江、汉江土著鱼种,因丹江口大坝修建,在特定环境(水质、温度、酸碱度、光照)中繁衍生存的地域性特色产品,具有嘴上翘、眼下有10~15毫米红线,背部肌肉突起,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翘嘴红鲌是优质的淡水鱼类,喜生长在大水面、水质洁净、微流水、饵料生物丰富的水体中。

竹溪贡米

竹溪贡米是竹溪县特产,唐代始封“贡米”,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香柔可口,炊饭香味浓郁,冷饭不回生。富含人体所需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竹溪贡米主产区位于中峰镇,产地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内含维生素B1、B2、B5,米质香若幽竹,营养较为丰富。

地区象征

1986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香樟木市树,石榴为市花。1987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提议,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二汽厂树荷花木兰、厂花月季增补为市树市花。市树为香樟、广玉兰,称为兄弟树;市花为石榴、月季,称为姊妹花。2019年10月23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市政府提请审议的十堰市市树市花的议案,会议审议批准十堰市市树为香樟(小叶樟)、栾树,市花为紫薇、石榴。

风景名胜

十堰是著名的风景城市,有许多风景名胜。诸如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头山森林公园等,截止2022年,十堰市共有90家A级景区,其中有60家3A级景区、21家4A级景区、1家5A级景区。

武当山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5A级风景名胜区,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目录。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主峰海拔1622米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极拳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十大避暑胜地。194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武当山62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武术、武当宫观道乐、武当山庙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时期均有建设。明永乐十年朱棣为了加强皇权在武当山敕建宫观殿堂,兴建了以金顶为核心的大批道教宫、观、祠、庙,确定了武当山的建筑群格局,形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的古建筑群体系,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古建筑49处。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在明代逐渐形成规模,并成为明代最大的皇家宫观建筑群,代表了中国明代道教建筑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女娲山风景区

女娲山位于竹山县宝丰镇境内,是境内的第一高山,海拔936米,为国家4A级旅游区。女娲山是创世神话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圣地,许多史册都记载了女娲山和女娲的传说。女娲山上建有女娲祭坛、女娲宫、圣水井、问天阁、女娲寨等景点,集中展示了女娲制笙簧、化万物、补天漏、教万民的功绩,是女娲文化的代表性景区。

九华山森林公园

竹山九华山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竹山县城南27公里,总面积12万亩,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景区最高峰海拔1301米,境内植被茂密,景色宜人。九华山森林公园内有樱花岭、豹子垭、牛角尖、野猪林、水杉溪、橡树坪、观星台、女儿寨、雷打岩、鲁班峡、牛心寨和偏头山等景点。

荣誉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十堰市基本市情.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12

2022年《十堰年鉴》.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12

政府信息公开.十堰市人民政府.2022-12-31

十堰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12-31

湖北省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08年12月3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7

十堰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十堰市人民政府.2024-09-08

十堰市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10-18

“聚焦十堰方言”系列报道②:十堰5种方言从何而来?.秦楚网.2023-05-22

“聚焦十堰方言”系列报道③:十堰方言的特色在哪儿?.秦楚网.2023-10-14

2024年1-12月十堰经济运行情况.十堰市统计局.2025-02-05

车牌号查询.闽南网.2023-10-18

湖北邮政编码查询.邮编库.2023-10-18

高等教育信息 - 十堰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8

..2022-12-31

十堰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14

山川地貌.十堰市人民政府.2022-12-31

十 堰 市 情 总 述.十堰市档案馆.2023-10-12

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遗产中心.2022-12-31

全国百强!这,就是十堰.微信公众平台-十堰晚报.2023-10-18

2021年《十堰年鉴》.十堰市人民政府.2022-12-31

历史沿革.十堰市人民政府.2022-12-31

十堰市市志(1866-2008).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13

十堰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2016年版).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12-31

十堰.中国天气网.2023-11-14

鬼斧神工之丹霞地貌.中国科学院.2023-10-28

原来丹霞不是只有红色!在十堰,这里就有处不一样的丹霞.百度-十堰晚报.2023-10-14

太极峡景区.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8

湖北太极峡.今日头条.2023-11-14

十堰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2023-10-14

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堵河:毓秀奔流七百里.百家号-指点新闻.2023-10-19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十堰全力保障“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搜狐-北京晚报.2023-10-14

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水利厅.2023-10-22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简介.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2022-12-31

十堰市自然资源概况.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10-22

十堰市自然资源概况.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10-14

湖北省发现全国最大铌矿.腾讯网.2025-02-26

珍贵野生动植物为何都在十堰“安家”?答案在这儿.百度-十堰广播电视台.2023-10-14

十堰市对自然保护区开展专项整治.十堰市生态坏境局.2022-12-31

政府工作机构.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政府.2023-10-23

暑假不必去远方,家门口好景一大把!十堰夏日出游攻略新鲜出炉.云上十堰.2023-10-24

湖北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山水新画卷 绿色富民图.人民号.2023-10-24

震撼人心的“野性之美”——湖北竹山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影像.湖北日报.2023-10-24

湖北竹山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华网湖北.2023-10-24

湖北十堰暴雨引发山洪 已致青龙山村8人遇难5人失联.百家号-人民日报.2023-10-14

十堰竹溪老乡紧急转移3小时后,900立方米山体垮塌.百家号.2023-10-14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1-08

十堰市委.中国十堰市委政务门户网站.2023-10-14

师永学.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14

赵哲.中国十堰市委政务门户网站.2023-10-14

赵哲当选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今日头条.2025-01-09

政协十堰市六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蔡贤忠当选市政协主席 .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9

十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十堰市统计局.2023-10-14

十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十堰市统计局.2023-10-14

十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十堰市统计局.2023-10-14

民族宗教.十堰市人民政府.2022-12-31

全省新审定15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十堰市农业农村局.2023-11-18

百度健康.百度.2023-11-18

十堰生物资源.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2023-10-22

十堰这个品牌冲刺“国字号名片”!全省仅三家.搜狐网.2023-10-24

十堰两项在列!湖北这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你都吃过吗?.百家号.2023-10-24

上半年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0亿 同比增速7.5%.百家号.2023-11-21

概况.十堰经开区管委会.2023-10-14

一家人 一起拼 一道赢 车城“咬定东风”不放松.百家号-十堰广播电视台.2023-11-19

品牌历程.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23-10-14

公司简介.十堰福堰钢铁有限公司.2023-10-28

喜讯!我市再增一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日报.2023-11-19

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简介.湖北中程科技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11-19

博物馆介绍.十堰博物馆.2023-10-24

本馆介绍.十堰市图书馆.2023-10-24

十堰市城区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一览表 .十堰市医疗保障局.2023-10-24

十堰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堰市统计局.2024-07-07

汉江师范学院.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1-19

湖北医药学院简介.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1-19

全长41.079公里!十淅高速公路(湖北段)计划年底通车运营.十堰市交通运输局.2022-12-31

关于《十堰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编制说明的解读.十堰市交通运输局.2023-10-24

7月1日起,十堰新增一条高铁线路,直达这里.搜狐网.2023-10-24

湖北省进入大高铁时代,中央为鄂建15条高铁,总里程排全国第9位.新浪看点.2023-10-24

汉十高铁.高铁网.2023-10-24

带你了解西十高铁十堰段建设之难.十堰晚报数字版.2023-10-24

明日开通!汉十高铁再现中国速度.孝感新闻网.2023-10-24

城市档案|风雨40年,十堰火车站的沧桑巨变.云上十堰.2023-11-19

②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巡礼·港航篇.十堰市交通运输局.2023-11-19

好消息!十堰港将建设八大港区,分别在这些地方!.搜狐网.2023-10-2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2-12-31

让历史遗存绽放时代光彩——十堰市文物保护工作综述.长江网.2023-11-21

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讲好“郧县人”故事 实证百万年人类史.国家文物局.2023-10-24

湖北十堰郧西上津古城,千年“火龙”重出江湖.荆楚网.2023-11-21

十堰过年有啥习俗?团年饭中午吃 包饺子熬百岁.百家号.2023-12-03

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4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2-31

湖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11-22

湖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11-22

湖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11-22

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文旅厅.2023-11-22

武当山宫观道乐.湖北省文旅厅.2023-11-22

吃在十堰.十堰市政府门户网站.2023-02-02

竹溪腊味.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8

火面蒸肉.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8

芝麻烤饼.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8

武当道茶茶多酚生产项目.丹江口市人民政府.2023-11-22

【产业振兴】竹溪中峰镇万亩“贡米”迎来满目金黄.搜狐网.2023-10-25

我市新增5家3A级景区 A级景区共有90家,位居全省首位.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1-22

十堰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及游客服务电话汇总表.房县人民政府.2023-11-22

武当山.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14

武当山古建筑群.国家文物局.2023-10-24

国家4A级景区--女娲山风景区.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8

九华山森林公园.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10-28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出炉.央广网.2023-10-14

恩施十堰黄冈荆门入围2018国际候鸟养生之都.荆楚网.2023-10-14

祝贺!中国品牌城市百强榜单发布!湖北5地上榜!十堰排名…….百家号.2023-10-14

十堰首批“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评选揭晓.十堰市人民政府.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