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Danjiangkou Reservoir),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建设于汉江中上游段,包括丹江库区和汉江库区,由1973年初期工程大坝下闸和2012年大坝主体加高工程完工后蓄水形成,总面积86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022.75平方公里,水库库容290.5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被称为“亚洲天池”。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力发电厂初期工程开始修建,于1973年完工;2005年,丹江口市大坝加高工程开工建设,2013年完成蓄水并验收。枢纽工程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灌溉建筑物(包括清泉沟渠首和陶岔渠首2座引水渠首)等部分组成,坝顶高程为176.6m,正常蓄水位170m,拦河大坝全长3442m,包括58个坝段,其中通航建筑物全长1093m,泄洪建筑物位于河床中部和右部,含16个坝段,电站厂房全长175.5m,装有6台单机容量1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90万kW。
丹江口水力发电厂作为治理开发汉江的关键性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自行勘测、设计和施工的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1972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
项目历程
背景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159000平方公里,洪水期集水面积142000平方公里,地形陡峭,重要支流流程短,积流迅速,易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汉江中下游河槽形似漏斗,愈下愈窄,河道泄洪能力渐弱,易发洪灾。其中上游段水患有“三年两溃,十年九淹”之说,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如1953年汉江发生重大水患,淹没耕地670万亩,受淹人口370万,死亡人数8万多,财产损失4亿元。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改良此水,应在襄阳市上游设水闸。此一面可以利用水力,一面又使巨船可以通航于现在惟通小舟之处也”,“此水”即汉江。
1950年7月,汉江治本委员会在汉口成立,长江水利委员会在丹江口市开展勘测设计工作。
1952年,水利部传达中央指示:“要抓紧研究汉江的治理和开发工作,特别是汉江丹江口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工作”,时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中外专家100余人到汉江对丹江口坝址进行实地勘探考察,并踏勘、研究了坝址地质及水工布置,据当时已掌握的有关资料以及钻探岩心资料,确认丹江口是建设高坝少有的良好坝址,由于位置适中,修建水库既能解决汉江防洪问题,还能兼收发电、灌溉、航运和养殖效益。同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提出:“北方水少,南方水多,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首次提出;1953年,毛泽东主席乘坐“长江舰”视察长江,丹江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水源地和引水线路。
前期论证
1954年,周恩来总理致电苏联政府,商请派遣苏联专家协助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大坝;1955年3月,长江委开始进行汉江流域规划工作;同年4月,奉苏联政府之命,一批批各种专业的苏联专家陆续来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协助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三峡工程和丹江口市工程的建设;1956年,长江委编制的《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选定丹江口水利枢纽为治理开发汉江的的第一期工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完成了汉江河道和丹江口坝址的勘探测量、水工布置和施工规划等工作。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乘坐“江峡轮”赴三峡查勘,途中开展了关于汉江流域规划和丹江口市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汇报,同年3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成都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报告中》,提出修建丹江口工程,并将其纳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同年4月5日,党中央政治局予以批准;1958年6月4日至6日,周恩来总理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丹江口工程鉴定会议”,审查丹江口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撰写报告意见《关于丹江口工程鉴定会议的报告》,6月12日,成立丹江口工程委员会和汉江丹江口工程局,开始丹江口工程开工筹备工作,由王任重同志代表中央主持这项工作,由“长办”负责设计,湖北省政府负责施工;6月23日,丹江口工程局向水电部提交《关于争取丹江口工程马上动工的报告》,7月28日水电部批复“同意马上动工”;1958年8月8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发出“关于支援丹江口市水利枢纽工程的指示”,并转发了“汉江丹江口工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纪要”,汉江丹江口工程决定于1958年9月1日正式开工。
建造历程
初期工程
1958年9月1日,丹汉江丹江口工程举行开工典礼,丹江口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计划坝顶高程175m,正常蓄水位170m,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负责工程实施,省长张体学担任指挥长。
1959年12月,丹江口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963年3月,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加上三年困难时期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出现质量问题,主体工程停止建设,1964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丹江口工程复工,由于当时国力所限,决定分为两期建设,前期工程将大坝修建到162m高程,大坝正常蓄水位由170m降为157m。
1965年8月,湖北省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电部向中央上报关于丹江口水力发电厂建设标准的请示“建议坝顶高程162m”,1966年2月国务院批准,即初期工程规模为设计蓄水位155m,坝顶高程162m。
1967年11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1968年10月首台15万kw的机组发电;1970年7月,坝顶建设至162米高程;1973年,6台15万千瓦的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90万kw,通航建筑物——设计通过规模为150t级的升船机工程安装完毕;1974年,完成清泉沟渠首和陶岔村渠首两座引水灌溉渠首工程,丹江口水力发电厂初期工程建成。
大坝加高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由于初期规模库容偏小,无法满足中线工程的需要,故须加高坝顶,在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
2013年8月,丹江口水库完成蓄水并验收;2021年10月,丹江口水库水位达到170m正常蓄水位。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修建于中国汉江中上游段,位于汉江干流与支流丹江汇合处下游约800m处,控制流域面积95200k㎡。汉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经由汉中盆地与褒河汇合后形成,流出峡谷,进入中下游丘陵和平原地区,从武汉汇入长江,全流域集水面积159000k㎡,干流全长1577km,干流大致呈东西向,流域位于东经106°15´~114°20´、北纬30°10´~34°20´,包括陕西省、河南省、湖北、四川省、重庆市及甘肃省一部分,北以秦岭及外方山与黄河为界,东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与淮河为界,西南以米仓、大巴山脉、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相邻,东南为广阔平原。
水文
汉江干流全长为1577km,落差1964m,流域面积约15.9万k㎡,流域东西长约820km,南北最宽处约225km,最窄处约80km,水系发育呈羽叶状,支流短小众多,汉江丹江口以上,长约925km,占干流总长的59%,集水面积95200k㎡,占全流域面积的59.9%,两岸坡陡、河深、水急、滩险,平均比降为0.6‰,平均天然入库水量394.8亿立方米,约占汉江流域的70%,洪水由暴雨产生,洪水时空分布与暴雨一致在、秋季分明显,丹江坝址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1mm,入库径流以汛期为主,水库流域可控制洪水期集水面积的68%,多年平均巡流量为382亿m³,水量充沛。
地形
汉江流域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是山地,约占全流域面积的55%,丘陵占21%,平原占23%,湖泊约占1%。以淅川—丹江口—南漳为界,向西为褶皱隆起的中低山区,高程1000~3000m,河谷深切,岸坡陡峻;以东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丘陵呈带状分布于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周缘,高程200~300m;北部南襄盆地为冲湖积平原,高程86~100m;南部江汉平原地势自西北向南东倾斜,高程23~40m。
丹江口河床宽约500-600m,足够容纳泄洪和发电建筑物,不必为了导流而进行大量土石方开挖,两岸山势平缓,沟谷切割剧烈,山岭多呈放射状,山崖高出河床40-50m;正常高水位175m时总库容337亿立方米,与其它枢纽相比,淹没损失不大;越往东山体逐渐减小,地势逐渐降低,但水量却越大,引水工程量相对较小。
地质
丹江口大坝库坝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的东南缘,坝区发育上元古界副片岩、扬子期变质岩浆岩、上白坚统红色碎屑岩及第四系堆积物,其中河床混凝土坝坝基岩体主要为微新变质岩浆岩,岩体中断裂构造发育,岩石较破碎;左岸土石坝加宽部位元古界副片岩及白平系上统碎屑岩上,地质构造简单,岩体较完整,透水性微弱,岩石强度较高;右岸土石坝坝基础为变质辉长辉绿岩,坝基岩体透水性小,强风化带岩体强度较;在丹江库段,由下古生界碳酸根类岩石及白垩以下第三系红层组成,具有不透水特性,不致产生库壁渗漏问题;在汉江库段,主要由由下古生界片岩及变质沉积岩构成,绝大部分库区岩坡是稳定的,是建坝的良好地址。
工程结构
总体布局
丹江口水力发电厂上游库区内设有董营副坝,在距离左岸土石坝头200m左右设有左坝头副坝,以挡水建筑物大坝为线,从右至左的整体布置为:右岸土石坝全长877m,最大坝高60m,与右岸混凝土坝右5、右6坝下游面横缝处正交连接,经直线段约140m后再用圆弧向上游偏转,沿老虎沟上游侧山顶接至张蔡岭;右岸混凝土坝长339m,包括长34m的升船机坝段;右岸联接坝段(右13~右1、1~7),长339m,除2、3坝段设有宽缝外,其余均为实体重力坝;深孔泄洪坝段{8~13),长144m;堰顶表孔溢流坝段(14~24),长246m;电站厂房坝段位于河床左岸边(25~32),长174m;左岸联接坝段(33~44),长220m,为实体重力坝;左岸混凝土坝连接段长220m,以正交方式与土石坝联接;左岸土石坝全长1424m,最大坝高71.6m,左端与糖梨树岭相接。
其中,主要建筑物的布局为:电站厂房位于25~32号坝段下游,通航建筑物布置在3号坝段的位置,泄水建筑物包括泄洪深孔和溢流表孔,均布置在河床中部,位于8~24号坝段。此外在上游库区内离陶岔渠首约10km处布置有董营副坝,在左坝头穿铁路处离左岸土石坝坝头200m左右设有左坝头副坝。
主要建筑物
挡水建筑物
挡水建筑物由河床混凝土重力坝和两岸土石坝组成,总长3442m:混凝土坝段全长1141m,最大坝高117m,堰顶高程加高至152m,坝顶高程176.6m,共有58个坝段,为宽缝重力坝;两岸土石坝坝顶高程176.6m,上游坝坡1∶2.75~1∶2.5,下游坝坡1∶2.5~1∶2.25,顶宽10m,上设1.4m高防浪墙(包括人行道高0.2m),上、下游护坡均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右岸土石坝最大坝高60m,坝长877m,为黏土心墙土石坝,左岸土石坝最大坝高71.6m,坝长1424m,除左联坝段由心墙上接斜墙和糖梨树岭(后期续建延长段)为黏土心墙坝外,其余仍为黏土斜墙土石坝。
其中,混凝土坝段的右联混凝土坝(右13~右1,1~7)共20个坝段;深孔坝段(8~13)共6个坝段,每个坝段长24m,各设两个泄洪深孔,共计12孔(其中8坝段右侧深孔已改建为自备防汛电厂的进水口,现存11孔),孔底高程113m,孔口尺寸5m×6m,泄洪深孔采用压力短管型式后接明槽,挑流消能,有压段末端设弧形工作门,事故检修门设在进口外缘;表孔坝段(14~24)每个坝段长24m,各坝段设置两个8.5m宽的表孔,共计20孔,其中18坝段为非溢流坝,与下游纵向围堰连成隔墙,将表孔坝分隔成14~17坝段和19~24坝段两部分;左联混凝土坝(33~44)的33~36坝段上游面为铅直面,37~39坝段上游坝坡渐变成1∶0.25,40~44坝段上游坝坡1∶0.25,其中40~42坝段共设置了土石坝防渗的四道混凝土齿墙。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位于右岸三右、三左两个坝段内,全长1093m,总宽34m,由上游导航建筑物、垂直升船机、中间渠道、斜面升船机、下游引航道五部分组成,采用垂直升船机与斜面升船机两级联合运行的型式,可通过300t级的船只,船只过坝方式为铁驳船干运,其他船湿运,承船厢尺寸干运为34m×10.6m,湿运为28m×10.6m×1.4m,垂直升船机最大升降高度45m,最大提升能力450t,上游垂直升船机与水库相连,下游为下水式斜面升船机接下游引航道,中间渠道利用老虎沟的天然地形,作为垂直升船机和斜面升船机的联接渠道,使迎向船只可在中间渠道交错行驶,斜面升船机坡比为1:7,最大牵引力74t,最大升降高度41m。
泄洪建筑物
泄洪建筑物位于河床中部和右部,由16个坝段组成,采取深孔泄洪和堰顶溢洪两种形式,其中8~13坝段为深孔泄洪坝段,布置有12个深孔,孔口尺寸5×6m(宽×高),孔底高程113m,深孔工作门为弧形钢闸门,由150m高程廊道3台200t移动式卷扬机操作启闭,单孔最大泄量流807立方米/s。14~17、19~24坝段为堰顶溢流坝段;14~24坝段为堰顶溢洪坝段,布置有20个开敞式溢流表孔,其中14~17的8个孔为正常泄洪段,18坝段为非溢流坝段,19~24坝段的12个孔为非常溢洪段,闸门为平面钢闸门,由上下两节组成,高度22.5m,由设置于坝顶的2台移动式400t门式起重机操作控制,单孔最大泄流量1995m³/s。
电站厂房
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厂房,位于河床左部25~32坝段下游,全长175.5m,装有6台1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90万kW,包括引水建筑物、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压器场地、安装场、尾水渠、操作管理大楼、开关站及厂外场地等,其中引水建筑物包括进口拦污栅和压力钢管,布置在厂房坝段的26~31坝段,每个坝段内埋设有直径为7.5m的引水钢管埋,进水口高程115m;主厂房位于25~31坝段后面,安装场位于主厂房左侧、32坝段下游;操作管理大楼紧邻安装场,在33坝段后面;厂坝平台为主变压器场地,在尾水平台安装有6个主变压器,并布置有上游副厂房,尾水平台布置有下游副厂房,开关站边缘距主厂房约300~400m,位于左岸芭茅沟处。
灌溉引水渠首
灌溉引水渠首位于距坝址30km处的丹江库区,包括清泉沟渠首和陶岔渠首两座引水渠首。清泉沟引水渠首位于中国河南省省南阳市淅川县丹阳村,在丹江口水库的东南角,引水隧洞全长6775m,进口底部高程143m,在隧洞进口处设有塔式进水闸,塔顶高程175m,隧洞前有引渠长1080m,隧洞后总干渠与6条分干渠相连,设计引水流量100m³/s,可供湖北灌区210万亩;陶岔引水渠首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渠首闸坝顶高程176.6米,引水闸底部高程140米,轴线长265米,有5处首闸,闸孔尺寸为4m×4.7m,设计引水流量初期为500m³/s,后期为800m³/s,供河南灌区。
副坝
副坝包括董营副坝和左坝头副坝两处。董营副坝距陶岔渠首约2.4km,为均质土坝,坝长265m,最大坝高约3m,上游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边坡1∶2.5,下游采用草皮护坡,边坡1∶2.25;左坝头副坝位于距左岸土石坝左坝头200m穿铁路处,为均质土坝,坝长190m,最大坝高5m,上游边坡1∶2.5,下游边坡1∶2.25,上、下游均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重点工程
丹江口水力发电厂经历了初期工程(1958-1973年)和大坝加高工程(2005-2013年)两次建设过程,其中,初期工程使枢纽有了完整的建筑布局,大坝加高工程在初期建设的基础上,主要是对挡水建筑物和通航建筑物进行局部的加高改建,各建筑物轴线除右岸土石坝需改线另建、左岸土石坝尖山段坝轴线需局部调整以及左坝端坝线需向左延伸200m外,其余轴线均与初期工程相同。
初期工程
对于初期工程,枢纽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和灌溉引水渠首五大部分。根据其规模设计,枢纽为一等工程,两岸土石坝及混凝土、电站厂房及引水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的挡水建筑物均为一级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其余部分为二级建筑物,正常运用洪水标准采用千年一遇洪水,万年一遇洪水及蓄水位157m时加8度地震校核。
根据1955-1956年,长江委编制的《汉江流域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修建丹江口水力发电厂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汉江中下游防洪问题;其次是近期内满足唐白河流域灌溉用水的需要,远景规划是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形成引汉济淮、济黄的中转枢纽;三是开发动能,满足鄂豫两省用电需要;四是调节径流,改善中下游航运条件。
1958年9月1日,初期工程开工建设,分为四个阶段:
1958年-1959年: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工程破土动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负责工程实施,省长张体学担任指挥长。来自湖北、河南、安徽省三省数10万民工聚集丹江口。开工初期,基本不具备施工机械,数十万施工人员仅以两个肩膀、一条扁担、两个筐子,依靠肩挑人抬,完成了挖填250万m³土石方,浇筑40万m³混凝土的任务,实现了右岸一期导流工程与左工岸截流合龙。这一阶段的主要施工任务是修筑土石围堰,开挖右岸基坑将8一17坝段坝体混凝土浇筑到99.6一100.6m高程,形成12个导流底孔和18坝段上下游纵向混凝土围堰,为左岸截流和二期导流创造条件。
1960年-1961年:这一阶段施工条件得到改善,机械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加齐全,相继安装有4台大型起重机和一部分0.8立方米的拌和机,同时施工人数减至35000人,主要施工任务是修筑二期土石围堰,保护左岸基坑,进入左岸施工,到1970年6月12日,完成土石方205.4万m³,将二期上游横向围堰筑到126m设计高程,下游横向围堰筑到101m设计高程。
1962年-1964年: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主要有混凝土坝体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措施的科研工作附属企业,附属工程改建、扩建和完建,完成施工机械化的准备工作,对坝体质量事故进行处理和补强;在施工技术准备方面,完成了从砂石开采到人仓混凝土机械化的生产系统,建成了制冷厂、砂石料预冷系统、金属结构厂,铺设了场内铁路,同时施工队伍精简到13000人,为工程复工施工创造了条件,并将三门峡市苏联制造的2台15万kw机组调往丹江口水电站,以提前发电。
1964年-1973年:这个阶段主要施工任务是混凝土坝体全面上升,兴建左右两岸土石坝,修建电站厂房和开关站,安装水轮发电机组,完成混凝土08.88万立方米,土石坝填筑97m³,安装金属结构6631.25t,接缝灌浆10407.77㎡,帷幕灌浆577.96㎡。。
大坝加高工程
大坝加高工程需要进行施工的部位主要是对初期挡水建筑物以后帮整体重力式的加高形式进行加高,以及对通航建筑物进行改建,改建后的通航建筑物依然布置在初期工程通航建筑物三坝段的位置上,其中混凝土坝顶高程和土石坝顶高程需加高至176.6m,溢流坝段堰顶高程需加高至152m,升船机规模需提高至300t级。根据其规模设计,枢纽为Ⅰ等工程,大坝(包括丹唐分水岭副坝及左坝头副坝)、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定为1级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定为2级建筑物,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按可能最大洪水(万年一遇洪水加大20%)校核,大坝地震设计烈度定为7度。
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坝坝顶加高工程在已建成的初期工程基础上开工建设,加高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坝培后加高,左岸土石坝培厚加高及延长,新建右岸土石坝、左坝头副坝和董营副坝,改扩建升船机,金属结构、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等。枢纽主要工程量为:混凝土浇筑量130.39万m3,混凝土拆除量4.53万m3,设备拆除量3687t,钢筋9097t,金结安装12948.5t,土方填筑537.15万m3,土石方开挖77.30万m3。
作用与价值
防洪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汉江防洪的关键性工程,防洪是首要任务,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完成后,正常蓄水位170m,保坝洪水位174.35m,总库容290.5亿m³,通过拦洪蓄水,削减洪峰,与下游错峰,对上游洪水进行调蓄,可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由二十年一遇提高至百年一遇,较大的改善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状况,自初期工程下闸蓄水,截至2021年,共拦蓄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92次,其中洪峰大于3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4次,累计减免损失620亿元。
1983年秋,汉江发生特大洪水,洪峰流量达34300m³/s,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的一次,经过丹江口水库的调蓄,保护了汉江中下游;2017年9月,汉江流域持续强降雨,丹江口水库6次涨水,两次出现流量173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库洪峰,最大下泄流量分别为7840立方米每秒、71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分别为54.7%、59.0%,有效减轻了汉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在2021年汛期,汉江流域发生超20年一遇的大洪水,丹江口水库共有7场入库洪峰流量超过10000m³/s、3场大于20000m³/s的洪水,最大流量24900m³/s,极大地减轻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供水
2013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完成,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为缓解调水影响,建设引江济汉工程作为治理工程之一,可引汉江北上,以河南陶岔为引水渠首,为南水北调的引水口,设计过流量800m³/s;以湖北清泉沟为渠首,过流能力为100m³/s,水库的水经过河南南阳、平顶山、郑州市、焦作、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和河北邯郸、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等城市,在河北西黑山处分渠,一渠一直流到北京的玉渊潭公园水库;另一渠流向天津市,以解决京、津、冀、豫等地区的严重水荒,总干渠全长1245.6km。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向北京、天津、河北省、河南等北方地区供水,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在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并在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成为北方人民“优质水井”。截至2022年10月,累计向京津冀豫供水518亿m³,直接受益人口达8500万人,是沿线24个大中城市和200余个县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使河北百万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地下高氟[fú]水、苦咸水的历史,河南郑州市民也不再饮用浑黄的黄河水。
发电
水电站装有6台15万kw的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90万kw,是华中地区骨干电源之一,多年平均水头70.6m,运行水头55-82m,当电站机组在额定水头63.5m以上时,运行时间可达94%,装机容量可全部发挥效益,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在1996年,累计发电超千亿千瓦,成为全国第三个“超千亿水电站”,到1999年,累计发电1100亿千瓦时,产值近105亿元,成为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调网、调相、调频的骨干电力。2021年,丹江口水力发电厂累计发电57.48亿千瓦时,创下自1968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的年度发电量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已累计发电1903.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58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819万吨。
航运
汉江河床以岩石、乱石为主,河道内多险滩,航运艰险,丹江口水库修建完成后,升船机规模设计为300t,航道条件得到改善,丹江口至县库区内为优良航道,通航150t级的轮驳,汛后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0米,水库拦蓄洪水,抬高了水位,可大幅度提高枯期向汉江中下游的下泄流量,进一步改善下游航道的水流条件,也为库区航运创造更好的水深水流条件,大坝以上水库区延长和改善航道近200公里,汉口至沙洋500吨级驳船可终年通航,沙洋至襄樊可通行350吨级驳船,300吨级驳船可达丹江口,150吨级驳船可通过升船机过坝抵达陕西白河,每年7月~次年1月高水位期,县至白河可通行100t级的轮驳;2~6月枯水期内,除特枯水期外,86t客轮也常年通行于鄭县至天河口港变动回水区内。
灌溉
汉江中游唐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为豫西南、鄂西北主要农产区,因为缺水,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可通过陶岔、清泉沟两处灌溉引水渠首,为河南唐白河地区和老河口市、襄阳市三北地区提供了可靠的水源,灌区面积达200多万亩,水库作为湖北、河南两省的引丹灌区主要水源,还可为24万公顷耕地提供自流引水水源,2009年,中央制定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引丹灌区就占5亿公斤。截至2015年,丹江口水库累计灌溉农田5000余万亩(次)、实现粮食总产870余亿斤,累计社会效益960多亿元。
文旅信息
丹江口市水库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中部,属于湖泊类特大型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471.1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4.65平方公里,东至丹江口城区,西达龙山镇西部,南到浪河镇罗家营,北至习家店镇王家湾,在2017年入选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江口大坝、沧浪海旅游港、龙山景区、小太平洋、千岛画廊等旅游景点。
丹江口大坝
丹江口大坝是国家水利4A级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有丹江口大坝、丹江口工程展览馆、憩息园、银杏百谷和樱棠共舞等景点。
沧浪海旅游港
沧浪海旅游港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右岸新城区,是国家级4A级景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中西部地区水上旅游新门户。分为旅游港风情区和森林湾度假区,是集休闲、度假、会议、商业、娱乐、餐饮、生态居住、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主要包括生态旅游港码头、半岛风情街、热带雨林温泉、千亩杜鹃园、极乐影视城、大型购物公园、大型综合商业区、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和配套项目。
龙山景区
龙山景区位于丹江口龙山镇库区旁,总面积166公顷,有龙山宝塔、禹王庙遗址、龙山码头、槭树谷、怀乡望远游园、云水无涯游园、龙山咀民俗村等多个旅游景点,兼有人文古迹和自然风光。
小太平洋景区
小太平洋景区位于丹江口市凉水河镇,距丹江口水库20公里,是丹江口市生态旅游观光区域,景区已形成以百喜岛为核心,以周边岛屿为延伸的旅游景观带。
工程组织
主要影响
地质灾害
因丹江口库区水位上涨所引发的库周地质灾害隐患增多,截至2023年3月,已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79处,特别重大的地质灾害险情点有12处,重大险情点有46处,地质灾害遍布20个乡镇场270个行政村。丹江口库区亟需避险搬迁79处,“治理+搬迁”40处,避险搬迁涉及1528户6098人。
移民安置
丹江口水力发电厂的移民安置分为初期工程和大坝加高工程两个阶段。
初期工程先后动迁移民38.2万人,淹没十堰市2座县城、20个集镇、淹没农田29.7万亩,拆迁房屋16万余间,淹没水利设施5900余处。由于历史原因,初期工程并未进行系统的移民安置规划。从1958年9月到1964年12月,丹江口市进行第一次移民,又称老移民,整个移民和房产权的处理共用经费81万元,人均125元,全部用于建房;1965年初到1969年末,丹江口市先后进行了三次移民,共计17588户,83027人,以外迁为主,少量内安,每间补助228元作为解决拆房、运料、建房工资的费用,生产扶持经费人平20元,生活补助费10元,运输费15元;1975年,丹江口第五批移民15098人,人头费350元,建房每人补助150元,运输生活补助、搬迁损失补助每人20元,改田造地每人补助150元,安置经费为168元。
2005年,丹江口市大坝加高工程开工,根据实物调查成果,移民34.5万人,水库淹没涉及河南、湖北6县(市、区)40个乡镇、441个村及15座城集镇、585家单位、161家工业企业,淹没影响土地面积307.7k㎡、房屋624万m2,涉及22万余人,淹没公路、码头、电力、电信、水电站、供水管道、等大量专项设施。河南省自2009年8月16日启动试点移民搬迁,至2011年8月25日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历时两年,在全省6个市25个县(市、区)共建设208个集中安置点;湖北省按照“先外迁,后内安”的搬迁步骤,于2009年8月20日率先启动试点外迁,2010年6月10日启动大规模外迁,在全省9个市21个县(市、区)共建设192个集中居民点;2011年6月30日,内安搬迁正式启动,建设168个集中居民点;2012年9月18日,湖北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根据两省移民安置实施情况,农村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条件均有明显改善:人均耕园地数量约是搬迁前的1.07~1.53倍;移民房屋全部为砖混结构,且人均房屋面积增加到34㎡;安置点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2019年12月,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总体验收(终验)工作,评定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规划任务已完成。
水文生态
丹江口市大坝蓄水后,会使下游河道流量和水位降低,导致水体运动性能变差,自净能力降低,使水华增加;所引起的流量变化会导致黄家港段的浮游动物和藻类数量减少,两岸附近排入河段的有机物质的增加又会使部分种类的藻类数量增加;皇庄站和襄阳站流量和水位的月均值和极值范围都较蓄水前减少,水位整体下降了1~3m,导致黄庄段河底营养物质数量增加,生物量提高,水生生物栖息地范围减少,襄阳段水生生物数量增多,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水文条件的改变和汉江中下游段水位的下降会造成鱼类产卵面积减少,使四大家鱼资源数量减少。
文物古迹
1967年,丹江口水库首次蓄水,湖北省的老均县城(丹江口市前身)、郧阳府,河南省的淅川老县城、龙城,这4座历史古城均因地势低洼相继沉没水中。
丹江口大坝加高至176.6m后,库区淹没湖北境内的丹江口市、陨县、陨西县、十堰市张湾区和武当山经济特区,淹没区内,地下文物保护总面积达七百一十万平方米,文物点一百七十六处,地面文物保护面积三点二九万平方米、文物点三十四处,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遇真宫、唐朝京之外唯一的皇室家族墓地—唐王唐太宗虚心改过三太子李泰的墓地、全国除曲阜孔庙外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儒家学堂——郧阳府学宫大成殿、陨县古人类遗址和远古恐龙蛋化石群等。为了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人员对重点遗址、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勘探、发掘,对地面文物点进行全面测绘、复原设计和留取资料,对确定为搬迁的古建筑挂牌保护,并与库区各县市文物主管部门签订保护工作责任书,以确保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获得荣誉
2017年,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被列入第九批国家风景名胜区。
2021年6月,丹江口水力发电厂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2年4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1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档案”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23年3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荣获水利部第四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成为全国20个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之一。
相关作品
书籍
影音
参考资料
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水利厅.2023-07-30
丹江口水库.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2023-07-31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完工财务决算获得水利部核准.中国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2023-08-14
喜讯!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澎湃新闻客户端.2023-08-01
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完工验收.人民资讯.2023-08-01
丹江口枢纽60多年历程,见证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不懈追求 南水北调:人类最大规模的调水壮举.湖北工会网.2023-08-01
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中国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2023-08-01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长江水利网.2023-08-14
南水北调:人类最大规模的调水壮举.人民网.2023-08-14
走进重大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 一泓清泉向北流.中国科普网.2023-08-01
孙中山《建国方略》描绘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中国日报网.2023-08-02
南水北调,正如您所愿!.澎湃新闻客户端.2023-08-12
周恩来与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及二汽建设.湖北党史网.2023-08-02
毛主席与南水北调规划.中国政协网.2023-08-02
丹库170米背后的长江设计力量.长江水利网.2023-08-02
【庆祝建党百年·见证治江辉煌寻访】系列报道: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长江水利网.2023-08-02
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完工验收.中国政府网.2023-08-09
【湖北省中心】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生态环境建设(渠首清泉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报建公告(项目编号HBSJ-202203SL-014).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2023-08-14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发挥巨大防洪削峰作用.中国政府网.2023-08-09
丹江口枢纽60多年历程,见证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不懈追求——南水北调:人类最大规模的调水壮举.湖北党史网.2023-08-09
央视影音客户端.央视网.2023-08-09
「奇迹中国 天河筑梦」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综合效益显著.百家号.2023-08-09
马不卸鞍战洪水 攻坚克难保蓄水.中国水利.2023-08-09
聚焦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十堰市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2023-08-09
【奇迹中国 天河筑梦】丹江口水利枢纽——源头活水,自此而来.央视网.2023-08-09
57.48亿千瓦时!丹江口水利枢纽年度发电量创历史新高.新浪看点.2023-08-09
襄阳市引丹灌区充库蓄水5亿m³.中国水利网站.2023-08-09
航拍湖北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新华网.新华网手机版.2023-08-14
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发布 丹江口水库景区进入“国家队”.秦楚网.2023-08-14
丹江口水库:一江清水向北流.百家号.2023-08-14
“中国水都”丹江口市.中华建设网.2023-08-19
丹江口沧浪海旅游区.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08-14
龙山镇龙山烟雨景区提档升级.丹江口市人民政府.2023-08-14
小太平洋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丹江口市人民政府.2023-08-14
水利部原顾问林一山逝世 曾被毛主席称"长江王".北方网.2023-08-13
缅怀林一山.中国水利.2023-08-13
文伏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8-14
文伏波.中国工程院.2023-08-14
“伏波将军”的水利人生.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8-14
文伏波:一生“伏波”为大江.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8-14
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治水省长张体学.湖北党史网.2023-08-14
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治水省长张体学.湖北党史网.2023-08-14
钮新强的个人主页.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08-19
颜天佑.长江水利网.2023-08-14
农工党中央关于推动丹江口库区后续发展的提案.中国农工民主党.2023-08-19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工作提前两年完成.中国新闻网.2023-08-10
揭秘丹江口库区移民:移民到荆州 扎根沃土新生活.荆州新闻网.2023-08-10
【冰点】:丹江口库区文物困局.中国青年报.2023-08-14
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迫在眉睫.中国网.2023-08-14
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迫在眉睫.新浪网.2023-08-14
喜讯!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澎湃新闻.2023-08-09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丹江口市人民政府.2023-08-09
水利部关于公布“人民治水·百年功绩” 治水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中国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2023-08-09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档案”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2023-08-09
入选!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水文化建设再获殊荣.长江水利网.2023-08-09
丹江口往事漫忆.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2023-08-14
《丹江口工程往事漫忆》出版:展现丹江口工程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作家网.2023-08-15
丹江口水库区域历史地理研究.豆瓣读书.2023-08-15
丹江口水利枢纽登上央视《大国基石》纪录片.水都网.2023-08-15
大国基石|天河筑梦,“超级水网”造福亿万人.百家号.2023-08-15
航拍中国 第四季.豆瓣电影.2023-08-15
《航拍中国》第四季 第4集: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CCTV.节目官网.2023-08-15
汉水丹心.豆瓣电影.2023-08-15
银幕再现南水北调.人民网.2023-08-15
天河.豆瓣电影.2023-08-15
南水北调移民题材电影《渠首欢歌》上映.搜狐网.2023-08-15
渠首欢歌.豆瓣电影.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