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
大渡口区(Dadukou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市下辖区,地处重庆西南部,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十二个组团之一。东、东南临巴南区,西南临江津区,西、北靠九龙坡区。总面积102.8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2月,大渡口区下辖5个街道,3个镇。截至2024年末,大渡口区常住人口43.7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新山村街道文体路126号。
秦汉,区境始属巴郡江州县。隋、唐至北宋末,为渝州所属巴县地。北宋末至南宋初,为恭州所属巴县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改编乡村为十二里,大渡口隶属智里二甲。196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服务重钢,设立大渡口区。199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九龙坡区茄子溪街道和八桥镇、建胜镇及巴县跳磴镇划归大渡口区行政管辖范围。大渡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属于喀斯特浅丘地貌。大渡口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金鳌山、尖石山、大渡口森林公园、大渡口义渡公园、义渡古镇、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重钢烈士纪念碑、堰兴剪纸等。
2024年,大渡口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0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3.8%;第三产业增长7.3%。大渡口区曾获得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国家卫生城市(区)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渡址溯源
辖区历史上隶属巴县和九龙坡区。境内马王场旧石器遗址、跳磴镇沙沱村4社的杨家嘴遗址,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辖区繁衍生息。石盘村3社的大河口西周墓地,有商周遗物,是先秦早期遗址。南海村长江中心的龟亭山萧公权立市遗址,是战国时期巴人曾经在龟亭北岸建立过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明代以前
先秦时期,大渡口地属巴国江州。秦汉,区境始属巴郡江州县。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区境属垫江县;宇文毓武成三年(561年),撤垫江县、枳县置巴县,区境为巴县属地。
隋、唐至北宋末,为重庆市所属巴县地。北宋末至南宋初,为恭州所属巴县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为重庆府所属巴县地。
明清时期
元代、明朝,区境仍隶属巴县。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改编乡村为十二里,大渡口隶属智里二甲。
据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王尔鉴等纂修的《巴县志》记载:“大渡口,县西四十里为智二甲米口”。1936年向楚编写的《巴县志》记载:大渡口河渡于光绪25年(公元1899年)3月12日正式义渡”。清末长江以南为南大渡口,长江以北为北大渡口,北大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故名大渡口。大渡口成了北大渡口的代名,建区时以大渡口为区名。清末属巴县人和乡。辛亥革命后改属马王乡。
1890年初,张之洞在武昌成立湖北铁政局,委派蔡锡勇为总办,决定于汉阳建立铁厂。1893年9月,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钢材厂等十个分厂建成,次年6月投产。
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以跳磴场设乡级行政区。民国18年(1929年)改称跳磴里,民国19年(1930年),叫跳磴乡公所。
1935年前,马王乡设团总,下辖7个团正,大渡口地区为文兴团正(马王场一带)和灵岩团正(九宫庙及新山村一带)。1935年10月马王乡归巴县第二区,改为联保。下辖3个保,大渡口地区为一、二、三保(马王场、九宫庙、大渡村一带)。
1941年,马王乡辖11个保,大渡口地区马王街为第一保;黄金庵、大堰村一带为第二保,新山村、九宫庙一带为第三保,第二十九兵工厂区为特编保,归市直辖;老大渡口街、观文岩、新街市场为临时保。当时的马桑溪街为人和乡第七保,车家坪、庹家坳、刘家坝属第八保。1949年前,建胜镇现地域属人和乡10-14保。
20世纪50年代
1951年4月,跳磴乡划归巴县第四区(人和区)管理;同年10月,跳磴乡划归巴县铜罐驿区(十一区)(后重新整编为巴县第一区)管理,成立跳磴乡人民政府。当月,建胜乡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2月,划跳磴乡、铜罐驿乡部分辖区组建白沙沱乡;同年10月,重庆市调整行政区划,马王乡划归市第四区(1955年10月24日更名为九龙坡区)。1952年建乡制,将原保甲制改为村邻制,马王乡人口集居地区分建为街道办事处,属农村地区分建为八桥乡、建胜乡、公平乡。当年划分八桥乡时,八桥乡下属为八桥、新属、新华、双山、团结、团建、新民、互助等八个行政村。
1954年,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驻101厂办事处成立。1955年10月,建胜乡人民政府改建为建胜乡人民委员会。当月,巴县铜罐驿区跳磴乡人民委员会成立。1956年1月,撤销白沙沱乡,其辖区范围各归原属(跳磴乡与铜罐驿乡);同年5月,撤八桥乡、公平乡、建胜乡建立人和乡。
1958年,八桥乡、九龙乡、建胜乡、人和乡合并为人和人民公社。当年,人和人民公社将八桥乡所辖行政村调整为六个大队,其区域也有所变化,即群胜大队,由现在的民新村和建胜镇的群胜村、四民村组成;公民大队由现在的民乐村、公民村组成;将原来的新属村、新华村合为新华大队;原来的团结村、团建村、八桥村合为八一大队;双山大队、互助大队不变。1958年11月,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驻101厂办事处更名为大渡口街道人民委员会。1959年2月,跳磴乡人民公社改称铜罐驿区跳磴人民公社管委会。
20世纪60年代
1960年,为保障重钢职工及家属蔬菜供应,市政府从人和公社抽调大队组建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由重钢和九龙坡区双重领导,重钢主导。3月初,成立大渡口城市人民公社,下设4个分社,属九龙坡区。1961年,建胜乡从人和公社划出设建胜公社,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部分区域划归建胜公社;11月,划出跳磴公社部分区域组建白沙沱镇。1962年,设置茄子溪街道,隶属九龙坡区。1963年1月,撤建胜公社建立建胜乡。
1964年3月,重庆市委、市人委依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派工作组到重钢开展社会分工试点,将九龙坡区的跃进村、新山村、九宫庙3个街道办,划归“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大渡口办事处筹备处”管辖。5月25日,市人委批准暂设大渡口办事处筹备处,直属市人委,负责领导上述3个街道办及当地多领域单位、重钢移交部门工作。1965年4月2日,四川省省人委批准设重庆市大渡口工业区,成立区人民委员会,驻地新山村。6月全区普选,12月14-17日召开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选举,建区时面积4.9平方公里。
1965年建区时,大渡口工业区面积为4.9平方公里,至1988年增为7.46平方公里,其中重钢厂区面积2.64平方公里,生活区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62.2%,东南长约5公里,故称“十里钢城”,全区总人口8.5万。
1966年,重钢五厂工作组撤走,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划回九龙坡区。下半年,跳磴公社改名为“红灯人民公社”。9月,建胜乡人民公社更名为建胜人民公社。1968年3月,恢复跳磴人民公社的称谓。10月14日,经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中共7788部队委员会批准,成立“重庆市大渡口区革命委员会”。从此大渡口工业区改称大渡口区。
八九十年代渡变
1980年,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更名为九龙坡区蔬菜人民公社,1981年又更名为八桥人民公社。1982年初,取消“跳磴人民公社”称谓,重新建立跳磴乡人民政府。1983年,根据中央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政社合一的体制,将八桥人民公社更名为八桥乡,建胜公社改称为建胜乡。将所有大队更名为村。八桥乡八一村分为八一村、八桥村,双山村分为双山村、桥梓塘村,公民村划分为公民、凤阳县两个村。
1992年,由于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八桥乡改建为八桥镇,建胜乡改建为建胜镇。八桥镇由11个村组成,即新华、八桥、八一、民俗音乐、民新、五一、互助、公民、凤阳、双山、桥梓塘村。1993年12月,撤销巴县铜罐驿区白沙沱镇和跳磴乡,合并组建新的跳磴镇,成立巴县跳磴镇人民政府。
1994年,大渡口人口增至11.06万。1995年3月,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从九龙坡区划入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和八桥、建胜两个镇,从巴县划入跳磴镇。大渡口辖区面积增至102.83平方千米,人口增至21.43万。经过区划调整,大渡口这个纯工贸城区有了3镇共92平方公里的农村。
21世纪
2000年8月,茄子溪街道与建胜镇合署办公,街镇城乡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2002年1月23日,设立春晖路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为原八桥镇新华村、八一村、八桥村,面积4.1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辖16个居委会。
2010年,春晖路街道与八桥镇分设,茄子溪街道与建胜镇分设。2011年,重钢完成环保搬迁。
2021年5月13日,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大渡口属于“中心城区”。2021年末,大渡口区辖5街3镇,共8个乡级行政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西南部,长江大渡口段西北岸。地跨东经106º23′23″~106º31′42″,北纬29º20′4″~29º30′之间,东西长13.75千米,南北长17.25千米。总面积102.8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0.87平方千米,占88.37%,水域11.96平方千米,占11.63%。东南与巴南区、西南与江津区隔江相望,西、北与九龙坡区毗邻。
地形地貌
大渡口区三面环山,依山沿长江西北岸自下而上呈河漫滩三级阶地和单斜晶系低山岭分布,总体成“飞马”图形。辖区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起伏较大。境内最高点为跳磴镇西部的新合村六尺顶(中梁山脉),海拔693米,最低点为重钢老厂区的落中子河口,海拔171米,高差522米。辖区中部和东部广大地区以中丘、浅丘、平坝及沿河阶地地貌为主,大部分地域属海拔250~300米之间的浅丘陵和河流阶地。
大渡口区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区,地质属于喀斯特浅丘地貌。由于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不同,形成了河漫滩、三级阶地、单斜晶系低山岭和丘陵地貌。中部和东部广大地区,以中丘、浅丘、平坝及沿河阶地为主。总体上全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同时也有部分低山、平坝和沿河阶地。
大渡口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翼观音峡背斜东翼。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形成背斜间向斜的隔档式褶皱构造形态。背斜成山,向斜经剥蚀后为丘陵。
地质
大渡口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翼观音峡背斜东翼。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形成背斜间向斜的隔档式褶皱构造形态。背斜成山,向斜经剥蚀后为丘陵。从大构造看,辖区属侏罗纪第四纪堆积地层,岩层以砂质岩为主,其次为砂质层和泥质页岩,呈不等厚的互存。从微构造上看,属龙王洞大背斜向南倾伏的小背斜轴部。东西各有一向斜层存在,分别为重庆市向斜层、金鳌寺向斜层。该背斜脊线多弯曲,在大渡口区内成北东10~40º方向。其轴平缓,东翼较陡,西翼则缓,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侏罗纪中统沙溪庙上亚组及第四纪堆积地层。
构造形迹从西向东依次为:中梁山断裂带、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至解放碑向斜。除沙坪坝至解放碑向斜呈NE~SW向外,其余多呈NNE~SSW向展布,并向南转为SN向。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角2~8º,岩层产状平缓,转轴倾角3~15º。中梁山断裂带从大渡口区的西南部穿越境区,走向N10ºW,倾向SE,倾角55~85º,长22千米,断距150~485米,破碎带较宽,属压扭性逆冲断层。区内出露岩层以砂质页岩为主,其次为砂岩和泥质页岩,呈不等厚互层。
大渡口区内的物理地质现象有滑坡、河流冲刷、冲沟、危岩、崩塌等,其中滑坡、危岩、崩塌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气候特征
大渡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晚、冬暖、四季分明、气温高、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冰雪少见、风力小、湿度大、云雾多等特点。平均气温在18.7℃,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降雨量1000~1400毫米。5月开始桃花汛,进入梅雨季节,7、8、9月为洪水期,即伏汛。大渡口区的特殊天气主要有雷暴、大风、寒潮、冰雹、干旱、连阴雨等。
水文水利
大渡口区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流经大渡口区的河流主要有长江及其支流跳磴河、伏牛溪、桃花溪、葛老溪。这些河流由于受地质地貌的限制,呈南北流向。长江干流绕区境而过,境内流程34千米;跳磴河发源于九龙坡区华岩镇,经跳磴镇从小南海汇入长江,境内流程25.8千米;伏牛溪发源于八桥镇公民村,汇入长江,长6.2千米;桃花溪发源于九龙坡区石桥镇,经城区直接汇入长江,长32千米;葛老溪发源于双山村,由西向东流经新华村、八一村、八桥村和重钢老厂区,汇入长江。
截止2024年,大渡口区已建堤防长度17.79km,其中双石河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堤防长度3.08km,双石河河道整治二期工程堤防长度1.1km,长江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堤防长度6.91km。大渡口区已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内容为:新建山坪塘9口,总蓄水量10.4万m3;升级改造2口山坪塘,总蓄水量10.2万m3;整治排洪沟7条,长5.85km,改造泵站1处,新建灌溉管道3.46km;修建人行便道3000m;修建道路700m,生产作业道路3000m,生产用田间灌溉水池2个及水系配套。
土壤
大渡口区境内的基岩属于侏罗纪的砂页岩层,只有西部沿中梁山脉东翼少部分三叠系的砂岩、石灰岩裸露。土壤大多由基岩风化发育而成,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潮土、石灰土,长江干流沿岸尚有少量由河流冲积物发育面的冲积土。其中紫色土比重最大,占总面积的51%,水稻土占总面积的32%。这两种土壤富含钾、钙、镁等矿物养分,物理化学性质好,宜种性强,适合种植粮食、油料和蔬菜作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渡口区境内矿产有10余种,主要有碳酸钙、白云岩、耐火黏土、泥岩、砂岩、河沙、地热及煤等。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跳磴镇的蜂窝坝、拱桥、新合、红胜、石林彝族自治县、双河、沟口等村,地处中梁山余脉,储量为5亿吨以上。白云石属白沙沱矿床,储量为1938万吨以上。页岩、砂岩广泛露于辖区各镇,储量为8亿吨以上。河沙分布于长江沿岸,广泛用于建筑。已基本探明的地热水水质富含硫、钙、镁、锶、氟等多种微量元素,已利用的是位于跳磴镇的南海风情温泉娱乐园。煤,在跳磴镇部分山村有煤层出露,分布广、煤层薄、含煤层数少,可开采煤层不丰。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大渡口区的森林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组成;人工植被主要由马尾松和柏木纯林组成。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香樟—绿冬青—枸杞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马尾松—杜鹃—铁芒萁为主的马尾松林;以柏木—黄荆—白茅为主的柏木林。
林场由于紧邻工矿业区、山体破碎、人口密度大及历史原因,原生植被多被次生针叶林取代,物种丰富程度降低。林场现有维管植物147科530属860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41属75种;裸子植物7科9属9种;被子植物门118科480属77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0种。
林场现有组成树种中,针叶树种以马尾松柏木为主;阔叶树有多杆香樟、栎类、千丈、刺桐、桉树、刺槐、黄葛树、泡桐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柑橘、中国樱桃、桃、李、枇杷、花椒等;竹类有慈竹、硬头黄、孝顺竹等;灌木树种有黄荆、马桑、白木槿等;草本植物有蕨类、南天竹、茅根等。
野生动物
大渡口区地处主城核心区,人为活动频繁,珍稀动物少见,只有一些常见的鸟类、爬行纲。
水资源
大渡口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径流和过境水资源。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四类。全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390万立方米,人均拥有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仅为214立方米。全区过境水资源量达2805亿立方米,实际利用量为8911万立方米(主要为长江提水),仅利用万分之三。长江干流是大渡口区最根本,也是最可靠的供水水资源。
地热资源
大渡口区在观音岩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形成的岩溶槽谷,汇聚大气降水向地层深处,随地热增温及化学热等因素使地下水水温增高。地热储量构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热储量层位,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及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的碳酸盐岩地层构成,厚500米。二是热储盖层,以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碎屑石层及侏罗系红色岩层一泥岩夹砂岩地层共同组成,厚大于1000米。三是热储层下部隔水岩层,主要以三叠统飞仙关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成,厚大于500米。
行政区划
至2024年底,大渡口区辖5个街道、3个镇:新山村街道、跃进村街道、九宫庙街道、茄子溪街道、春晖路街道、八桥镇、建胜镇、跳磴镇。
政治
注:以上资料来源
人口民族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渡口区常住人口421904人。
2021年末,大渡口区常住人口为42.42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7.7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059人,年末结存登记失业人数2759人。
截至2023年末,大渡口区户籍人口29.60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其中:男性14.37万人,女性15.2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08人,出生率为7.18%;死亡人口1878人,死亡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9%。全年迁入人口1.16万人,迁出人口0.71万人。全区年末常住人口43.73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7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7.8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民族宗教
大渡口区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等41余个少数民族。
大渡口区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信众齐全,合法宗教活动场所6个,其中佛教4个:石林寺、金鳌寺、小南海观音寺(由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于2006年暂停宗教活动)、松家沟观音寺;基督教2个:马王街基督教礼拜堂、基督教渝钢村活动点。
语言
大渡口地区主要是以西南官话、重庆方言为主。
经济
综述
大渡口区经济发展历经三大阶段:1965年建区至1995年行政区划调整,为重钢服务阶段,重钢经济主导全区,如1965年工业占社会总产值94.8%,其中重钢占工业的98.7% ,199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8%,重钢核心市属企业占规模工业83.0%;1995年至2011年重钢环保搬迁完成,是区域自我发展阶段,市场主体多元、经济规模扩大、增速加快、结构优化,重钢仍举足轻重,工业经济比重超60% ;2011年重钢搬迁至今为经济转型阶段,重钢搬迁致经济规模萎缩、增速放缓,2011年工业增加值占比首次低于50%,此后经济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2018年人均GDP较2011年增加1.5万元,彰显高质量发展特征 。
2023年,大渡口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95.60亿元,同比下降5.7%:第三产业增加值165.82亿元同比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53.9:45.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106元,比上年下降1.2%。民营经济增加值141.46亿元,下降15.0%,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9.0%。
2024年,大渡口求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0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06.0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7.3%。
第一产业
2023年,大渡口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4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12255万元,增长4.9%;林业产值3417万元,增长7.1%;牧业产值1078万元,增长6.9%;渔业产值472万元增长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23万元,增长8.6%。全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368亩,产量1032.46吨;蔬菜播种面积为1.02万亩,蔬菜总产量1.77万吨;生猪出栏541头;山羊出栏105头;家禽出栏5.08万只。
2024年,大渡口区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4.2%。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4.2%。
第二产业
2023年,大渡口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28.06亿元,比上年下降1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20.1%,出口交货值下降36.9%,营业收入下降17.4%,营业成本下降6.6%。
2023年,大渡口区产值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4.2%,拉动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拉动总产值增长0.1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业增长10.8%,拉动总产值增长0.7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4.5%,拉动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
2023年,大渡口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6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6.36亿元,增长8.3%;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1168.94亿元,增长4.7%。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500.76亿元比上年下降6.0%。
2024年,大渡口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5.3亿元,同比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全区资质内建筑业实现产值349.1亿元,同比增长6.4%。
第三产业
2023年,大渡口全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4.99亿元,比上年增长9.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1亿元,增长1.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10.2%;金融业增加值35.09亿元,增长2.6%;房地产业增加值18.63亿元,比上年下降7.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14亿元,增长0.9%。
2023年年末,大渡口全区拥有营运机动车辆2492辆;其中:载客汽车20辆、卡车2472辆。全年实现公路旅客周转量264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3.5%;实现公路货物周转量123916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0%。全区共有移动电话基站4295个,其中5G基站1865个本年新开通295个。全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622万元,比上年增长22.4%。
2023年,大渡口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从商品销售情况看,批发业销售额443.6亿元,增长9.1%;零售业销售额65.6亿元,增长15.0%;住宿业营业额1.2亿元,增长18.4%;餐饮业营业额18.5亿元,增长13.3%。
2024年,大渡口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8.0亿元,同比增长4.6%。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34.3亿元,同比下降2.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3.5亿元,增长12.0%;住宿业企业实现营业额1.3亿元,增长9.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0.3亿元,增长9.9%。全区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营业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1.9%。
财政金融
2023年,大渡口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11.01亿元,比上年下降2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教育支出9.56亿元,增长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9亿元,增长13.8%;卫生健康支出3.24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全区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0.3%;各项贷款余额为935.91亿元,增长9.0%。全年全区保险保费总收入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99亿元,增长16.0%;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收入1.96亿元,增长7.8%。
2024年,大渡口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30.0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43.0亿元,增长11.4%。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3亿元,同比下降3.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大渡口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7.6%。按投资用途分,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4%;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2%;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8.5%。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34.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5.8万平方米,下降17.4%。
2024年,大渡口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4%;工业投资增长16.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0%。
重要企业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是集水电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于2000年11月在成都注册成立。公司成立以来,主要致力于大渡河干流水电开发建设与生产运营,目前下辖龚嘴水力发电总厂、流域检修安装分公司、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集控中心4个电力生产单位,瀑布沟、深溪沟、大岗山水电站、双江口、猴子岩、枕头坝、沙坪、金川、丹巴、巴底、老鹰岩11个项目子(分)公司(筹备处)。 公司的使命是以龚嘴、铜街子水电站为母体,对大渡河干流水电资源实施“流域、梯级、有序、综合”开发,为四川省经济发展和西电东送提供保障。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复材” “公司”) 成⽴于1991年,是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玻纤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柱企业。公司专注于⾼性能新材料,致⼒于研制品质稳定、持续创新的⾼性能产品,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应⽤解决⽅案,是⼀家以研发、⽣产、销售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为核⼼业务的⾼新技术企业。国际复材下设北美公司、欧洲公司和⾹港公司3家销售⼦公司,在重庆、珠海市、常州以及海外的巴⻄、巴林等地建有⽣产基地,玻纤纱年产能突破100万吨,玻纤布年产能达到2亿⽶。公司玻璃纤维产品品种主要包括⽆碱玻璃纤维⽆捻粗纱、细纱、短切纤维、⽅格布、织物等,产品质量得到合作伙伴的⼴泛认可。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重钢集团”)前身为1890年张之洞创立的汉阳铁厂。1979年,重钢集团作为最早的6家试点企业之一,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拉开了中国国企改革的序幕;突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禁区,率先自销计划外钢材,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1996年建立起母子公司体制,在主辅分离、股份制改造、循环经济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多改革成果和实效,成为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6.5亿,现拥有子公司16家,由三个业务板块构成:一是矿产资源,包括西昌钒钛磁铁矿和澳矿,其中西昌矿业拥有钒钛磁铁矿近40亿吨,具有战略价值,为企业核心资产;二是钢铁冶金配套服务,提供配套的工业气体、溶剂矿加工、环保、运输、信息化服务等;三是新材料、不动产等。
社会
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3年,大渡口全年1177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169项,实用新型899项,外观设计109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01件。年末全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536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5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市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1个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06所。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98.9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2.5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42.15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6.87万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23.31万平方米,其他用房面积9.91万平方米。
2024年底,大渡口区共有各类学校107所。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2.0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5.7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7.43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6.68万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23.60万平方米,其他用房面积7.86万平方米。大渡口区主要学校有重庆市大渡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重庆市茄子溪中学、重庆市旅游学校、重庆市商务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等。
2024年,大渡口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785家,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1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4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5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u0026D)经费投入达到19.63亿元,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5.41%,全市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指数71.8%,位于全市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文化事业
2022年3月,重庆市音乐艺术中心签约,落地大渡口区。2022年,大渡口区文化馆完成搬迁,大渡口区美术馆建成开放,新建文图分馆7个。引进专业院团启动钢花影剧院活化利用,钢花影剧院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演艺新空间。
2023年,设立刘光宇、杨必位等一批名家艺术馆(室),挂牌成立中国广播艺术团群众艺术中心和创作基地。2024年,富士达美食街区城市书房建成开放。2024年,大渡口区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积6.8万平方米(大渡口区图书馆建设面积1.37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藏书42.90万册,有效借书证8.91万个,全年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36.97万人次,书刊外借册次20.81万册次。
社会保障
2023年年末,大渡口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81万人,比上年下降6.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9万人,比上年下降9.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万人,比上年增长45.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08万人,比上年下降0.5%。全区共有33家养老机构,提供床位2115张,入住老人1228人。
2024年,大渡口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81万人,比上年下降6.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9万人,比上年下降9.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万人,比上年增长45.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08万人,比上年下降0.5%。分别发放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56万元和146万元。
医疗卫生
2023年年末全区共有8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自治组织中持有证书的专业社会工作者354人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21个,其中:综合医院14个中医医院4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3063张。
2024年末,大渡口区共有33家养老机构,提供床位2115张,入住老人1448人。年末全区共有8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自治组织中持有证书的专业社会工作者354人。大渡口区共有医院22个,其中:综合医院13个,中医医院4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专科医院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3183张。卫生技术人员65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71人,注册护士3786人,药剂人员187人,技师(士)294人,检验师214人。全区计划免疫接种率99.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9%。
文化旅游
2023年,大渡口全区国内旅游人数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9.52亿元,增长40.5%。年末全区共有旅游景区3个,其中3A及以上景区3个。
交通
大渡口区交通网络密集,通讯便捷,基础设施完备,已开通了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5号线、十八号线、市域铁路、江跳线,“七纵七横”骨架道路完成组网。截至2024年末,大渡口区拥有卡车2363辆。全年实现公路旅客周转量2658万人千米,比上年增长0.43%;实现公路货物周转量118215万吨千米,比上年下降4.6%。
公路
大渡口区域内有省道2条约22公里,包括:省道S544约8.2公里,省道S105约13.8公里;农村公路47条约100.5公里,包括:县道3条约15.9公里,乡道14条约39.3公里,村道30条约45.3公里。重庆市内环城市快速路、重庆马桑溪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白居寺长江大桥、城市快速干道西城大道和轻轨铁路二号线纵贯全境,大滨路九滨路贯通运行。
铁路
大渡口区有成渝铁路、渝贵铁路、渝昆高速铁路过境,境内有6个火车站、8条铁路专用线。
水路
大渡口区辖区内长江航道里程29.2公里,均为III级航道。沿江分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伏牛溪油库码头、华瑞油趸码头、小南海水泥厂码头3个码头。
人文
文物遗址
截至2024年,大渡口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
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老重钢片区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储备地范围内。1938年3月,军政部兵工署和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汉阳成立“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简称钢迁会),将上海市炼钢厂、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六河沟铁厂机器设备从东中部迁至重庆大渡口,并于南川桐梓一带开采煤矿,綦江开采铁矿,在大后方建立重工业基地。1938年7月,钢迁会临时办公室和单身宿舍——晴川院开始兴建,其名取自汉阳晴川阁,这是大渡口钢铁厂动工兴建的第一栋建筑。
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大渡口钢铁厂是抗战时期内迁重庆市各兵工厂的钢铁原料供应基地,也是大后方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是目前重庆保留的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厂房,对研究抗战时期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历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2013年3月,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旧址、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旧址、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旧址、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抗战生产洞、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生产车间等7处归并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钢烈士纪念碑
重钢烈士纪念碑位于重庆市市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光冶社区隋唐园内。纪念碑由碑身、碑顶、碑台及底座等组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碑身呈方锥形,通高4.86米,四壁以石材贴面,建筑面积6.25平方米。正方形碑座边长2.5米,东、南、北三面碑身镌刻“死难烈士永垂不朽”8个字,每字高0.4米,宽0.4米,行楷。碑台高1.44米,束腰部四面镌刻碑文,每字径0.1米,内容与署款均为隶书。
1988年2月,重庆钢铁公司对此碑进行培修。2011年2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大渡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大渡口区民政局对其进行修缮保护。2021年入选重庆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022年,重钢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
钢花影剧院旧址
钢花影剧院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路506号。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6月交付使用。该楼坐西朝东,为苏式砖混结构建筑,由前厅、观众厅、舞台、放映室、演员化妆室组成。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平方米。钢花影剧院除了放映电影,还曾接待过中央乐团、东方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青年歌舞团、广岛市市业余合唱团及重庆市市各专业剧团的演出。
1997年,被国家广电部列为全国重点影院。1992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10年重钢曾多次投资进行装修改造。2016年被公布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2020年2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大渡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纳入重庆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022年,钢花影剧院旧址被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被入选首批“重庆市演艺新空间”。
马王场遗址
马王场遗址,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马王街社区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该遗址于1983年发现,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发掘较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桃花溪流域同时具有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文化层的重要遗址。该遗址出土的石器是大渡口区史前文化遗存的重要物证,为人们了解重庆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9年12月,马王场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龟亭山遗址
龟亭山遗址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沙沱村。龟亭山又称龟停山、车亭子、小南海,跳磴河入江口以东100多米,距长江北岸200米的长江中,南与巴南区隔江相望。该山是长江中一处卵石洲碛发育的石屿,基本呈西南东北向的长条形,其形似龟,海拔约210米,孤峰耸立,四面环水,风光旖旎。
“龟亭”因龟亭溪在此入江得名,是大渡口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地名。巴人立市于龟亭北岸,在《水经注》、《华阳国志》等史籍都有记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大渡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重庆市灯谜、马桑溪民间故事、跳磴石工号子、泛川派古琴、川剧、麦草艺画、乱针绣、堰兴剪纸、关姓卵石雕刻、渝派连环画、谢氏烧烤传统制作技艺、华生园传统糕点制作技艺、重庆大漆制作技艺、老氏静卧养生法、跳磴民居上梁习俗),区级代表性项目90项,共计105项。公布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名、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8人。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市级非遗项目传承教育基地1个、市级非遗项目传习所3个。其中“堰兴剪纸”于2010年8月与中国其他13个省市区的剪纸艺术代表中国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麦草艺画
麦草艺画流传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又称麦秆画。起源于隋朝,属宫廷工艺品,传承至今约1500年历史。大渡口麦草艺画从20世纪初复兴,又经100年的传承和发展,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2009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麦草艺画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堰兴剪纸
堰兴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为渝派剪纸的代表。起源于北宋时期,作品精巧细腻,题材广泛,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10月堰兴剪纸被指定参加“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巴渝风情艺术展”,其中十幅作品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这是三峡博物馆开馆以来第一次收藏剪纸作品。2010年8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綦江版画、忠县仕女图一并被誉为重庆民间“三宝”。
乱针绣
乱针绣,始创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由中国著名刺绣艺术家、教育家杨守玉教授首创。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为中华“五大绣”。乱针绣艺术虽在重庆市炙热一时,但由于各种因素传统工艺几近失传。为了保护珍贵的民间艺术,实现再就业,2006年新山村街道创立了“新艺乱针绣绣社”,先后聘请了“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弟子杨世华老师和杨世华老师的弟子吴李蒙老师对街道学员进行培训。代表重庆参加了2008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内外交流宣传展示,2011年成功申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磴石工号子
跳蹬石工号子,起源于跳磴镇。跳磴石场居多,劳动人民从最初原始的“嘿咗嘿咗”的哼叫声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这种习俗在当地代代相传,有几百年的历史。以跳磴石工号子为原型创作的表演唱,2013年11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音乐类的决赛中获得“群星奖”。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大漆制作技艺
重庆大漆制作技艺是大渡口地区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是继承、发扬几千年来的中国髹漆技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重庆漆器特色的生漆、制漆工艺。主要包括打底子、刮面漆、磨砂皮、再擦(推)漆等多个步骤百余道工序,制作一件漆器需要反复上漆、晾干、打磨七八次,通常需要6至24个月之久。大漆产品亮丽典雅、经久耐用,具有较好地防潮绝缘、耐腐蚀、耐酸碱、抗氧化、耐摩擦、耐高温性能。2014年录入重庆市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跳磴民居上梁习俗
大渡口区跳蹬镇内建造的传统民居多以木结构为主,讲究“四梁八柱”,三间房两架梁,东梁为上,西梁为下。房屋木结构的脊檩称为正栋梁,为了加强这根位于顶端梁的坚固性,在梁下又加了一根梁,因为在它的底部雕有花纹,所以称为花梁。安装正栋梁与花梁,有一套隆重的礼仪,当两根梁制作完毕,花梁雕刻完成后,把它们放在老房子的堂屋里,然后请风水先生选择吉日良辰举行上梁礼仪,并请亲朋好友参加。现代上梁分为接梁、接红绸、封七宝、上花梁、唱批布五个步骤,上梁文多数由工匠掌握,上梁仪式传播多限于业内人士,也有少量由其他从事礼仪活动的普通百姓所掌握。上梁仪式很能考验掌墨师的记性和文化素养,因为在上梁过程中,掌墨师要随机应变,“见物必语,语必吉祥”。上梁文从文人的记叙逐渐深化为匠人的口传身授。2015年,跳蹬镇居民上梁习俗被录入重庆市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生园传统糕点制作
华生园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技艺,于2011年录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由麻饼、花生块、怪味胡豆这三个品种组成。川味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又名芝麻饼,是历史悠久的川式糕点中的名品,具有皮薄馅多,甜、咸、微麻、鲜香的特殊风味。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美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为川点中的名品。怪味胡豆具有香甜辣麻咸的独特风味。色泽滋润,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甜舒适爽口,品尝时除直观感外,还有美妙的想象之味。奇趣多多又相得益彰,因此而得名怪味胡豆。花生块主要是由花生仁和糖制成,其大小、厚薄、几何尺寸一致,口感又香又甜又脆。在四川、重庆市地区,花生块深受大家的喜爱。
马桑溪民间故事
起源于大渡口区马桑溪一带的水域。是从居住以来慢慢在人们口头流传开来的一种以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关系,朴实、自然的叙事体故事。具有较高地励志育人以及艺术欣赏价值和民俗学研究价值。马桑溪民间故事主体独立、完整。从各个侧面反映出马桑溪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以马桑溪、葛老溪、滑石滩,大渡村、白鹤嘴、落中子、鱼鳅浩形成的长江北岸流域为叙事主体。抗战时期,中国重工业被迫西迁重庆,汉阳钢铁选址大渡口发生的真人轶事;以及解放以来,马桑溪赶场会汇聚各行各业和各个生活侧面流传并形成一定影响的新民间故事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重要的历史及文化价值。马桑溪民间故事是大渡口文化中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记录了马桑溪流域人们的成长历史,是群众智慧和独特文化的重要体现。
巴渝灯谜
主要是在大渡口地区流传的灯谜,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至今,在近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点。大渡口灯谜多为原创灯谜,原创结合时效,同时对灯谜难易程度加以控制。成为与时事、宣传活动结合最有效的游艺类项目,让人在思考中得到启发,在品读中增加了解,实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巴渝灯谜的主要意义还体现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对各行各业知识的了解,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多益处。大渡口灯谜在今天对于大渡口来说,促进了人们对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在环保宣传,廉政宣传,医药宣传,学校教育,节庆活动,旅游文化等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川剧(大渡口)
川剧俗称川戏,是流行于川渝云贵的汉族戏曲之一,它融汇高腔、昆曲、大胡、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有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五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丑、小生、小旦表演最具特色,表演生活气息浓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还创造了变脸、藏刀、钻火圈、开慧眼等许多绝技。
地方农产
石盘柑橘
石盘柑橘的品种优良,有无核橘、春见等种类,其中特色柑橘——春见,种植面积2000余亩,11中下旬完全着色,果实成熟期12月中旬,果皮薄,有光泽,果肉脆嫩多汁。出售时间从12月下旬到次年2~3月份结束。2010年10月,跳磴镇石盘柑橘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九叶青花椒
九叶青花椒种植主要分布在跳磴镇境内中梁山一带,海拔平均280米,日照充分,气候温润,特别适应花椒生长。九叶青花椒,特点是具有颗粒大、产量及价值高、麻浓味香、麻味纯正的特点,又因为产出的花椒皮厚且小磨香油多,无论鲜花椒还是干花椒均以独特的麻香味占领市场,成为人们喜欢的食用调料、香料和油料。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新合村、双河村、石林村、山溪村及金鳌村等。2009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大渡口区强联花椒专业合作社,并在辖区内成立了“连坡”“旺澜”两个花椒加工企业。年产2000余吨,主要销往重庆市市内主城区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和市外各地。
跳磴火葱
跳磴火葱种植是跳磴镇的传统农业,种植基地在沙沱、山溪、石盘、金鳌等村,种葱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火葱具有葱头颜色鲜红、辛香可口、个头圆大均匀等特点,2010年10月30日,跳磴火葱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3年5月,“跳磴火葱”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9月4日,被中国绿色产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风景名胜
义渡古镇
义渡古镇位于大渡口长江左岸,马桑溪大桥下,占地约35亩。清道光时马王乡士绅在此建有免费渡口,逐渐繁荣成镇,并因“义渡”而著称于世,在抗战时期,这里是重要的物资进出口岸,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2015年,义渡古镇恢复及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特邀请四川美术学院专家进行设计及前期策划。2017年初,古镇开街运营,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由19栋单体建筑,沿江岸坡度自然形成三街九巷的老街格局,是重庆主城唯一的亲水特色小镇。古镇既有滨江亲水之趣,又有居高瞰江之便。现已进驻休闲餐饮、文创展示销售等业态,开业以来,吸引游客已经超过百万人次。目前,古镇正在进行业态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休闲品质。
华生园金色蛋糕梦幻王国
金色蛋糕梦幻王国是重庆华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倾心打造的“工业旅游”项目。华生园以其烘焙工业为核心,风格独具的城堡建筑群为特色,突破传统旅游模式,创新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梦幻城堡烘焙文化旅游基地。基地内拥有五座风格各异的大型欧式城堡建筑,占地170亩,森林环绕,是重庆最大的欧式城堡建筑群,还设有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于2015年被评为“重庆新地标”。游客可以在此参观华生园全线生产链,包括蛋糕制作、月饼制作、面包烘焙;参观华生园博物馆,了解华生园30年创办的历史文化;以及参与蛋糕趣味DIY。
南海温泉
重庆市市大渡口区南海温泉中心是由重庆小南海水泥厂投资开发建设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背靠中梁山山脉,苍松翠竹,小桥流水,绿荫掩映,景色怡人。小南海温泉泉水来自地层深处,为含硅酸、偏硼酸的氟、锶医疗热矿泉,引自地层深处2336米,水温57℃。有资料表明,温泉热浴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对恢复体力有相当明显的作用;还可起到美容,延缓衰老的功效。景区除泡池及桑拿外,还有大型儿童戏水池、循环游泳池、激情滑梯、人造冲浪、DJ冲浪池等旅游项目。
重庆工业博物馆
重庆工业博物馆于2011年列入重庆市四大博物馆之一,担负着“记载重庆工业历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光荣使命。2015年,重庆工业博物馆正式启动工程建设,2019年9月竣工,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重庆工业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重钢李子林片区,依托重钢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建设而成,由主展馆、“钢魂”馆以及工业遗址公园等构成,着力打造具有创新创意、互动体验、主题场景式的泛博物馆。其中:主展馆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围绕近代以来重庆工业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重庆对外开埠后民族工业的振兴,以及重庆工业为中国抗战、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钢魂”馆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在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上进行活化利用、专题陈列、科普体验,呈现了“钢迁会”成立、西迁并支持抗战的恢弘历史。工业遗址公园约42亩,场地内有1905年英国谢菲尔德公司生产的8000匹马力双缸卧式蒸汽原动机等珍贵工业设备展品,多座主题雕塑、装置艺术和工业先驱人物雕像,体现了工业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完美结合。
代表人物
李雪芮
李雪芮(1991-),中国女子羽毛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2012年8月4日,李雪芮经过三局苦战,以2-1战胜王仪涵,将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金牌收入囊中。
李云迪
李云迪(1982-),钢琴家。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李云迪也是全球第一本弗雷德里克·肖邦护照的持有者,被国际媒体誉为“中国的肖邦”。
肖祖贤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中国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2024年巴黎残奥会羽毛球女子单打SL3级冠军。2020年获得第三届重庆市自强模范提名奖;重庆好人榜和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2024年被评为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25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马金豹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前国家乒乓球队教练。世界乒乓球冠军、国家功勋教练员。
孙莉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中国垒球运动员。1999年亚洲垒球锦标赛冠军。
冉静蓉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中国桥牌运动员。2023年第53届亚太桥牌锦标赛女子组冠军。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桥牌女子团体冠军。
刘艳艳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前重庆市武术队主教练。1990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荣获团体冠军,国家体委授予三级奖章,同时获武英级、健将运动员称号。。1995年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荣获女子刀术冠军。
李影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中国女足国家队前锋。2015年代表中国女足参加加拿大国家女子足球队世界杯。2022年女足亚洲杯冠军。
田小焱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重庆市残疾人射击队运动员。2010年获得残疾人世界射击锦标赛团体冠军。
袁梦洁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教练。2008年第二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长拳冠军。
获得荣誉
注:以上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大渡口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4-07-31
大渡口区概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大渡口区概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4-07-31
2024年1-12月全区经济运行简况.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大渡口区邮政编码.邮编网.2025-03-05
大渡口有五个站!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扩能工程进入全面开工阶段.微信公众号.2025-03-05
重庆市大渡口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3-05
大渡口的历史变迁:以地图和方志为中心.大渡口的历史变迁:以地图和方志为中心.2025-03-05
历史沿革.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汉冶萍公司 —— 汉阳铁厂.湖北省人民政府.2025-03-05
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局.2021-05-14
新重庆·老地名丨大渡口区——一湾渡口的上善之城.重庆市民政局.2025-02-27
天冷泡温泉咯!重庆的温泉分布在哪些区域?有没有“假温泉”?揭秘.新龙网.2025-03-05
镇人民政府.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专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重庆市大渡口跃进村街道.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专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重庆市大渡口茄子溪街道.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专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专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重庆市大渡口建胜镇.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专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负责人信息.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大渡口区委书记张果:常态化巡查暗访、督查督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度.凤凰网重庆.2025-03-05
覃昌德在九龙坡区镇街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5年第二次季度例会上强调: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必胜信念 全力冲刺二季度 奋力确保“半年进”.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2025-05-01
大渡口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2-10-05
罗文:重庆方言巴适得板!(重庆巫溪话).微信公众号.2025-03-05
跨越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大渡口网.2025-03-05
重庆市大渡口区统计局.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7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2025-03-05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官网.2025-03-05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钢集团.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钢集团.2025-03-05
寻城记|轨道马王场站附近 出土的手斧大有来头.百家号.2025-03-05
巴人在此立市!探寻大渡口的古迹遗址.百家号.2025-03-05
大渡口旅游资源概况.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2025-02-28
奥运:李雪芮2-1力克王仪涵 替补入围神奇夺冠.搜狐网.2014-04-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1-01-07
全国爱卫会关于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镇复审结果的通报-宁国市人民政府.宁国市人民政府.2022-02-22
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