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
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
20世纪工业企业发展历程中,企业逐渐把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视为自己的核心职能。2006年根据45个地方科技部门和53个国家高新区统计,中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548个。2022年,中国新的财税政策出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科技型企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另一类为以客户信息和偏好开发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界定标准一般依据三个方面:科研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研发费用所占比重;产品是否属于高科技领域。
含义
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
科技型企业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保留了生产型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企业的优点,同时又有了新的内涵。科技型企业把企业竞争从单纯的生产竞争和营销竞争扩展到技术创新的竞争,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技术创新的制度化,集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形成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体制和机制,通过持续技术创新,获得持续性收益。
发展过程
20世纪工业企业发展历程中,企业逐渐把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视为自己的核心职能。近30年来,企业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在这种创新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如美国的英特尔、日本的日立制作所、德国的西门子股份公司的海尔等,这些科技型企业牢牢抓住了技术创新这个本质,实现“以需定产,产需结合”,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河北红星集团1985年以7000元启动资金成立,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高频设备能效问题,率先将微机控制技术应用于高频感应加热领域,实现单台节电35%-40%,产品迅速覆盖26省市。1989年推出晶闸管直流调速产品,形成系列化布局,至1996年资产规模达5000万元,年产值近亿元。像“红星”这样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河北省有一大批,他们大部分创建于1990年,起步时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少量的资金。但由于拥有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和高科技项目及产品,才使企业由小到大快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自创立起存续发展完全遵循市场竞争机制。统计数据显示,该类企业平均死亡率约为20%,主要淘汰原因包括产品定位偏离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市场适应性问题。然而,成功跨越初创期的企业往往表现出显著的成长韧性。
2006年根据45个地方科技部门和53个国家高新区统计,中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48个,其中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168个,占总量的30.7%,这些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布在41个省市区。2022年,中国新的财税政策出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相关研究
阿科斯和奥德斯(Z.J.Acs&D.B.Audretsch,1982)对美国34个创新最多的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数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产业成长的早期,创新和熟练劳动力的使用相对较重要的行业,以及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创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中小企业内在成本劣势,有效地帮助其进入一个行业,并提高其创新的活力。
日本学者中村秀一郎(1970)认为科技进步会引起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移,人们对规模经济的根本信念产生了动摇,大规模生产时代将会终结。事实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相对于大企业并不总是处于劣势;相反,在很多方面反而处于优势。
谢勒尔(F.M.Scherer,1999)的研究结论是专利发明(创新水平)并不与企业规模的增长成正比,并且认为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常常会出现活力的衰退。
卡米恩和施瓦茨(KamienandSchwartz,1981)指出,一个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将促进最高速度的发明创新活动,而由各具特色的中型企业组成的新企业可以随时进入的行业,最适合技术的进步。
罗斯韦尔(R.Rothwell,1998)根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管理结构的不同特点,论证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阿科斯用技术轨道的转移来解释中小企业兴起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他认为,由于科技革命,由传统技术所支撑的传统产业日渐萎缩,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
阿科斯和奥德斯(Acs&Audretsch,1991)同时认为,在技术创新试验阶段,譬如在技术诀窍扩散,及新产品、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中小企业恰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的角色。新技术带动了新产业的出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契机,拓展了生存空间。
卡尔松(卡尔森,1989)从新技术发展与引入对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角度进行了研究,指出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即平均成本曲线向左移动。这说明并非只有大企业才存在规模经济,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具有一定技术能力,也会出现规模经济。
基本分类
科技型企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另一类为以客户信息和偏好开发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企业。
结构特点
要素结构
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大员、专业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较高;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高。这些企业通常把有关的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委托外包出去。
组织特征
大多数科技型企业的组织都是扁平、亚铃型的。这类企业核心业务是研究开发、营销运作或crm客户管理系统、技术或产品的集成,重视采用法兰茜运营模式,把大部分劳动密集性予以外包,从而压缩了内部科层机构。
企业业务
主营方向
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业界认可或有关部门产品目录形式明确的技术产业领域的业务。他们多是利用新的经营手段开辟新的市场,靠对消费者的理解赢得市场和高回报。
业务特点
产品或服务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由于技术决窍、技术领先、知识产权的保护、品牌知名度、企业能有明显的市场份额,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较高,企业可以超常速成长。
认定条件
(一)必须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的企业。单纯的商业经营性企业除外。
(二)科技型企业产品领域范围: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及其他高技术领域、农业专利产品(新品种、新成果)等。
(三)必须是依法在本区办理纳税登记的企业。
(四)有一年以上企业营运期,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五)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包括相当于同等学 历的科技人员在内)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要达到15%以上,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
(六)企业的专利产品、市级以上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之和占企业销售总额的40%以上。技术性收入是指企业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承包、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中试产品销售等技术贸易收入。
(七)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有良好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和设备,“三废”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认定程序
*以浙江省为例:
(一)企业申请。企业自行登录浙江省科技创新云平台,注册企业账户,填写申请书(见附件),并上传相关的附件材料扫描版,向所在县(市、区)科技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县审核。各县(市、区)科技部门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认定条件的在云平台提交上报,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告知原因。各设区市科技部门负责对本级和所辖县(市、区)初审通过的企业进行审定;
(三)公示认定。各设区市科技部门将拟认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有异议的,由所在地对问题进行核实处理。对公示无异议的申请认定企业,报省科技厅备案;
(四)备案颁证。省科技厅印发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清单,核发统一印制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证书。
监督管理
*以浙江省为例:
(一)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采取常年受理、分批认定的方式,各设区市科技部门应当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小组,建立季度认定备案工作机制,在每年2月、5月、8月和11月底前完成认定和上报备案工作。
(二)经认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2月底前在云平台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各设区市科技部门审核合格后,报省科技厅备案。对已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要求的,取消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称号。
(三)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各市县科技部门要倾斜资源优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省级创新载体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依托云平台利用创新券提供科技服务,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受益面。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机制,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四)各设区市科技部门每年要对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评估,掌握了解总体情况,发现并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和指导,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五)已认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其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
1.在申请认定过程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
2.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
3.未按期报告与认定条件有关重大变化情况,或累计两年未填报发展情况报表的。
相关政策
2022年,中国新的财税政策出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单列一定预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科技金融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绿色金融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普惠金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养老金融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数字金融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金融治理体系。
2025年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参考资料
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哪些扶持政策?.福建省人民政府.2025-03-07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百家号.2025-03-07
科技型企业认定条件有哪些?.固原市人民政府.2025-03-07
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2025-03-06
中国证监会主席: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今日头条.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