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桑

马桑

马桑(学名:Coriaria nepalensis Wall.),是马桑科(Coriariaceae)马桑属(Coriaria)多年生落叶灌木,别名马桑柴、千年红、野马桑,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在中国分布于华北地区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多见于西部各省市。马桑根系发达,耐旱、耐瘠薄,其萌发力与再生力极强,多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山地丘陵、灌丛中,在紫色土及红黄壤土中普遍生长。

马桑株高1.5-2.5米,茎枝成水平展开,幼枝疏被微柔毛,老枝具突起的圆形皮孔;叶对生,叶片为宽椭圆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全缘,叶柄紫色;总状花序,花瓣肉质,雄花序先叶开放,多花密集,雌花序与叶同出;果近球形;种子呈卵状长圆形。花期2-3月,果期5-6月。

马桑全株含马桑碱,有毒,可作土为农药使用;枝叶可作绿肥;种子可榨油,作为油墨和油漆使用;其根伴生固氮根瘤菌,具有增强土地肥力、固氮的作用;并且马桑的叶和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供药用。

形态特征

作为灌木,马桑的植株相对矮小,高1.5-2.5米。

茎枝

茎枝呈水平向展开,表面生有小瘤点,材质疏松。小枝呈四狭翅或四棱形,幼枝疏被微柔毛,后变无毛,常带紫色;老枝紫褐色,具显著圆形突起的皮孔;芽鳞膜质,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紫红色,无毛。

叶对生,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被毛,基出3脉,弧形伸至顶端,在叶面微凹,叶背突起;叶短柄,长2-3毫米,疏被毛,紫色,基部具垫状突起物。

总状花序生于二年生的枝条上,雄花序先叶开放,长1.5-2.5厘米,多花密集,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膜质,半透明,内凹,上部边缘具流苏状细齿;花梗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卵形,长1.5-2毫米,宽1-1.5毫米,边缘半透明,上部具流苏状细齿;花瓣极小,卵形,长约0.3毫米,里面龙骨状;雄蕊10,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开花时伸长,长3-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具细小疣状体,药隔伸出,花药基部短尾状;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与叶同出,长4-6厘米,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苞片稍大,长约4毫米,带紫色;花梗长1.5-2.5毫米;萼片与雄花同;花瓣肉质,较小,龙骨状;雄蕊较短,花丝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0.8毫米,心皮5,耳形,长约0.7毫米,宽约0.5毫米,侧向压扁,花柱长约1毫米,具小疣体,柱头上部外弯,紫红色,具多数小疣体。

果实与种子

果实为浆果,球形,果径4-6毫米,初期为微红色,逐渐变为红色,后期变为紫黑色。每果具种子多粒,种子板栗色,卵状长圆形,有光泽。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马桑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中国分布

马桑在中国分布于华北地区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多见于西部各省市,如江苏省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湖北、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河南省甘肃省陕西省等省区。

生长习性

马桑多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山地丘陵、灌丛中。该物种性喜光,裸露阳坡或者郁闭度低的疏林中均可生长;其适生年均气温为12℃左右,可耐-15℃的低温和38℃的高温;其根系发达,耐瘠薄,在地坎、荒山、风化砂岩陡坡、黄土高原地区、侵蚀沟坡、砂土和红粘土上均能正常生长,在紫色土及红黄壤土中则普遍生长。花期2-3月,果期5-6月。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插时间通常在马桑落叶后萌芽前,需当天采插穗当天扦插。插穗选择1到2年生,与手指粗细一般、斑纹清晰且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根据育苗或者造林需求,剪取一定长度的枝条作为插穗,插穗要求下端马耳形,上端剪平。在土壤湿润的河岸、沟旁、山坡或圃地进行扦插,插后可将土踩实。

播种育苗

马桑通常在晚秋或早春播种,果熟时,将浆果冷水浸洗,除去肉皮,滤干后密封备用。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苗圃地,播种前需用温水浸种,阴干后按一定行株距播种,播后踩实,覆土,上盖禾本科杂草,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度。出苗后需结合间苗进行松土、除草,待幼苗齐苗后及时揭掉稻草,于1月中下旬至2月中旬移栽。

分蔸繁殖

分需在马桑未萌发前,根盘健壮时进行,此时把生长茂盛的马桑树蔸分一部分进行移栽。

栽培技术

整地作床

全面整地,作床并同时进行土壤消毒。

苗圃管理

在幼苗出后但尚未穿出覆盖物之前,及时地除去覆盖物;之后用波尔多液喷施,除草但不松土;出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干旱时浇水可在早晚多次少量喷洒。

植苗造林

采用4-5月龄的裸根苗进行山地的栽植,按一定株行距定植。造林之后需严禁放牧,及时封育,定期进行松土和除草。封育两三年后,便可采收。

采收

每年七八月,马桑果变为紫黑色时需要及时采收;其药用叶需在每年四五月采收,可以鲜用也可晒干;其药用根则在每年冬季采挖,除去泥土后,晒干;割柴时,为了不影响下一年的生产量,不但需保留老根桩,而且需保留一定长度的新条。

台刈更新

马桑老树的利用价值低,在冬季落叶后到早春萌发前,其将老的树枝砍掉,台更新,可促进下一年幼嫩茎叶的萌发,通常隔2到3年进行一次更新,可以采取轮流更新的方法。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马桑是高产优质的有机肥料源,多用作种稻基肥,不但科学增产显著,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因其全株含马桑碱,有毒,可作土农药防治病虫害。茎叶可提取胶,亦可作染料;枝叶可作绿肥;果可提取酒精;种子可榨油,碘价很高,油味苦有毒,可作为肥皂、油墨、油漆等工业原料使用。马桑叶还可饲养麻蚕,其枝条可平茬作为燃料使用。

生态价值

马桑根系发达,根伴生固氮根瘤菌,具有增强土地肥力、固氮的作用,因其生长迅速、环境适应能力强,所以可作防止水土流失、保土固沙的优良树种。

药用价值

马桑叶性寒、辛、苦,有毒,具有杀虫、敛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癣、痔疮、痈疽肿毒、烫火伤、黄水疮、跌打损伤等。

马桑根性酸、苦、凉,有毒,具有解毒散结、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疮肿毒、类风湿性关节炎麻木、跌打损伤、痞块、目赤肿痛、、风火牙痛、痔疮、汤火伤等。

相关研究

药理研究

马桑具有多样活性成分,其茎枝中含有甾醇类物质,具解毒生肌、止痛消肿的作用,可治疗皮肤烧伤及溃疡等疾病;果实含吐丁内酯和马桑内等有毒成分,吐丁内酯能加快唾液分泌、使呼吸加速并引起惊厥,马桑内酯可拮抗巴比妥类催眠药,让瞳孔缩小、体温降低;种子含马桑内酯,具有显著的杀虫作用,曾被用作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毒性研究

马桑内脂的毒性主要是兴奋大脑、延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迷走神经中枢,增强脊髓反射,并产生惊厥,最后呼吸窒息死亡。有毒成分在体内破坏较快,故控制惊厥后,患者可以较快恢复。一次服大量者可因迷走神经中枢过度兴奋使心搏骤停。

延伸文化

在中国西南广泛流传着马桑树过去是高大乔木的传说,只是近两三百年才变成又矮又弯的簇生灌木。西南以马桑树为通天神树,而西南通天神树马桑树是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综合影响的结果,是以古巴蜀文明为根基,吸纳四周文化所创造的,一方面吸纳了中原龙崇拜,而龙即马,另一方面吸纳了东方的扶桑树神树传说和崇日观念以及中原桑林祭祀结果,形成了西南独特的扶桑、建木、若木神树一体崇拜观。

参考资料

马桑.自然标本馆.2022-12-28

马桑 Coriaria nepal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2-12-28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