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重庆主城都市区

重庆主城都市区

重庆主城都市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中西部,西起荣昌区、东至涪陵区,北起潼南区、南至綦江区,包含22个区县。中心城区为原主城9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渝西地区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璧山区、荣昌区、大足区、铜梁区、潼南区;渝东新城为涪陵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垫江县。重庆主城都市区面积3.02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5473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达到2118万人。

重庆主城都市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势起伏很大。东西长约240千米,南北宽约220千米。重庆主城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制约了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的结构布局,有长江和嘉陵江两江环抱。主城区共有大小河流155条,总长约2300千米。1929年2月,重庆市政府成立时,市行政范围为以前商埠区域;1949年市区面积约45平方千米;2010年市区面积由214平方千米扩展到600多平方千米;2020年1月3日,中央决定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年5月9日,重庆市召开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官宣重庆主城区由9区扩容到21区,与成都市向东发展相向而行。2024年3月,重庆主城东北方向的垫江县进入到主城都市区范围,重庆主城都市区由21个区增加到22个区县。

重庆主城都市区是重庆工业主战场,着力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2018年,重庆主城都市区人均GDP达到77852元(折合10980美元)2022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5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023年主城都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6.0%。

重庆主城都市区有5A景区4个、4A景区63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1个;有温泉旅游景区36个,全市占比高达94%。2019年主城都市区实现游客接待总量4.18亿人次,同比增长6.9%;旅游总收入3495.84亿元,占主城都市区GDP的4.19%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时期

1929年2月,重庆市政府成立时,“其权限不出城门,对于市区亦无明显之规定”,只是笼统的规定“本市暂以前商埠区域为市行政范围,其全部区域另组织市区测量委员会确定之”。

1930年2月,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市县勘界条例勘测、规划市区范围。勘测规划的结果,决定上自嘉陵江西岸的磁器镇、红庙子起,至黄沙溪、黄葛堡过江而达南岸;又自火烧坟起,横经以涂山最高峰顶为限,沿山脉直达铜锣峡北渡,经江北之大万坪起,至黄葛沟,再抵嘉陵江北岸止。计从巴县划入68.125平方千米,从江北县划入63.125平方千米,整个市区面积共为131.25平方千米。且此次市县划界,基本上系利用山脉、河流等天然界限,界限分明整齐,没有犬牙交错现象。

1932年,重庆市政府内设组织机构奉令缩小。最终巴县整个划入重庆市区的场镇为:两路场、姚公场、南城坪、海棠溪、弹子石暨县城全部;江北县整个划入重庆市区的场厢为:弋阳、宝盖、金沙、上关、樱花、下石梁、上石梁7厢,溉澜溪、香国寺2个码头以及江北县城。此时的重庆市区,以5场、7厢、2个码头及与其他乡场毗连的界址为市区范围,计从巴县划入市区面积约43平方千米,从江北划入市区面积约3.75平方千米,全市总面积为46.75平方千米,较1930年缩小了近三分之二。

1946年,重庆市十八区的建置以及区划设置与调整,基本上奠定了重庆主城区的基础,也奠定了其在重庆行政区域内的核心地位,日后的重庆,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30日重庆市区面积约45平方千米。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产和生活片区,强化了组团式的城市结构。

1980年7月1日南岸区开始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开始向南坪纵深转移,南坪迅速成长为同观音桥、沙坪坝区并重的城市副中心。

1997年,重庆市成为全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十多年来,重庆城市结构出现跳跃式和渐进扩张式并举,由中梁山和铜锣山构成的东、西屏障和由长江、嘉陵江构成的两江屏障被大规模突破,城市原来的各个组团也逐渐扩大、合并。整个城市呈现出“一岛一心、两江四岸、四山三片”的大格局。

2000年北部新区成立,标志着重庆城市发展中心向北偏移,从此,城市新拓展区向北迅速扩张。

2010年,重庆市区人口由460万增长到超过800万,市区面积由214平方千米扩展到600多平方千米。由中梁山和铜锣山构成的东、西屏障和由长江、嘉陵江构成的两江屏障被大规模突破,城市沿对外交通干线快速伸展,两山外围地区的小城镇逐渐变成城市的新组团,两山以内核心区的组团则不断充实、扩大和部分合并。

2015年10月16日,重庆市政府针对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请示作出《关于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批复》中提到,重庆大都市区是以主城区为核心,与渝西片区各区的城区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成渝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大都市区按照“一心多极网络化”高度融合的空间结构进行布局。以主城区为核心,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等12个区的城区为增长极,构建由环形和多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联结形成的轴带圈层网络化空间形态,形成由“主城区至各区城区至镇”组成的大都市区城镇结构。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2020年5月9日,重庆市召开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官宣重庆主城区由9区扩容到21区,人口2027万,面积由原主城9区5475平方千米增加至21区28657平方千米。

2024年3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主城都市圈由21个区增加到22个区县,重庆主城东北方向的垫江县进入到主城都市区范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重庆主城都市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中西部,西起荣昌区、东至涪陵区,北起潼南区、南至綦江区,东西长约240千米,南北宽约220千米,由中心城区9个区与主城新区12个区组成,面积2.87万平方千米。

地质

地质条件复杂,重庆地跨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重庆主城位于新华夏系华蓥山帚状褶皱束,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峡4条长背斜地带呈紧密束状褶皱,背斜隆起高而窄,向斜相对宽阔。这4条背斜向南渐次分支,相互平行有序排列组成典型隔挡式梳状褶皱构造带。地质构造控制着地貌形态和展布,长江以北地区背斜发育成高峻山岭,向斜则为低缓丘陵或平坝。井然有序平行排列的地貌组合景观,成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制约了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的结构布局,促使重庆城市采取“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

地形地貌

重庆主城区被长江、嘉陵江分割成数块,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势起伏也很大,如明月山最高海拔可达1183米,平均海拔为500~600米。受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4条近南北走向隔挡式山脉分割,主城区由4大山脊5大向斜槽谷组成,条带状近南北向展布。低山和丘陵占了主城区面积的91.12%,而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台地和平坝仅占到总面积的6.73%。

水文

重庆市既是山城,也是水城。市区有长江和嘉陵江,两江环抱,形如半岛。主城区共有大小河流155条,总长约2300千米。

参考资料

主要功能区划

“主城都市区21个区”将分为5个层面:一是“两江四岸”核心区;二为中心城区城市;三是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四是四个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五为四个桥头堡城市。

承载功能

中心城区,围绕“强核提能级”,加快集聚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在以长嘉汇大景区16平方公里为核心、联动周边“两江四岸”大约50平方千米的这个区域一体规划、整体提升,打造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展示区。

主城新区,围绕“扩容提品质”,统筹抓好长寿、江津、璧山区南川区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涪陵区合川区永川区綦江区—万盛四个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大足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四个桥头堡城市发展和品质提升,当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从空间布局上,主城都市圈要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格局。从功能定位上,主城都市区要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经济

概述

重庆主城都市区是重庆工业主战场,着力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重庆主城都市区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切入点,持续壮大汽车、电子、装备、材料、消费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和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超30%,中心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50%以上,主城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43%。与此同时,重庆主城都市区全面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提速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五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倍、达到510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五年翻了一番,达到605亿元。

工业互联网

2021年,吉利工业互联网全球总部落户两江新区,为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增添动力。2021年,15个国内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12家在渝布局区域性总部,在渝集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达到197家,重庆正努力成为工业互联网高地。

新兴产业集群

京东方凭借液晶显示屏,给重庆带来千亿级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已落户9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重庆主城都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4.3%,工业总量、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占全市九成以上,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协同发展

重庆主城都市区与周边地区加快协同发展。在四川宜宾市宁德时代工厂加快建设,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为重庆市汽车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四川广安市,半数工业企业为重庆企业配套,包括为重庆渝北区的手机工厂输送零部件;毗邻主城都市圈,重庆垫江县工业互联网产业渐成声势。2021年前三季度,重庆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7%、21.5%。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为21122370人,占65.90%。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0343462人,占32.27%,主城新区常住人口为10778908人,占33.63%。

语言

重庆方言特点,发音硬直平,以湖广话为基础。从方言种类讲,重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大区的西南官话区。受移民文化的影响,各区县居民很多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裔,因此方言主体以湖广话为基础,或多或少保留着早期移民的语言特点。但是重庆方言在发音上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尤其是市区方言与成都方言在近代形成较大差异,语调明显较成都方言有较大差异,语音也较成都方言强硬很多,接近贵阳话。

重庆市主城片区是川西方向,靠近四川省,这些地区的方言具有西南官话成渝片区的主要语音特点,如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普遍读成平舌音,并且n、l不分,“男”读成“蓝”、“怒”读成“路”。荣昌区的方言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五种,“夹沟子”属于荣昌的客家话,主要来源于广东梅县,但受当地口音的影响,又与梅县客家话有很大区别。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主城都市圈新增公办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占比达55.96%,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2.14%。积极探索一体化办学模式,主城都市区基础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超80%。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两江新区入选教育部全国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主城都市区立项建设13个课程创新基地、14个校本教研基地。

围绕主城都市区产业布局,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市级示范性校企联盟(职教集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城都市圈重点产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到86%以上。

对接主城都市区功能定位,支持市属本科高校开展分校区建设,加快建设重庆中医药学院、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院。27个高校科技创新项目进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项目库。大力实施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培育计划,优势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聚集。

环保

2021年,立足主城都市区统筹市域协同、城乡协同,抓实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两件“关键小事”,生活垃圾覆盖率达99.45%、连续三年保持西部第一,城市公厕总量达到9700余座、入选全国“十大厕所数字化城市”和“十大司机如厕友好城市”。

重庆主城都市区以中心城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带动主城都市区科学、生态、节俭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划定现状绿线和永久保护绿地,科学审慎加强占绿移树审批,新增绿化面积238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用好城市美学、城市哲学,打造15条山城绿道、116个山城花境,建设83个街头绿地“小氧吧”,完成16个坡坎崖绿化美化和162个绿化补缺提质项目。

科技

2021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在数字经济建设及数字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全市大数据、数字内容、软件服务、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带动主城都市区数字产业增加值增长27%,占全市数字产业比重升至94.8%。通过培育数字经济“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促进主城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推动10.5万户企业上云,实施47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126个智能工厂和733个数字化车间。建成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实现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示范区数据互联互通;“渝康码”新增场所码、核酸检测二维码、医保电子凭证功能;“渝快融”助企融资超过439亿元。

交通

重庆市总体规划中要求,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通道和空中航线为骨架,构建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建设功能完善、快速便捷、国际国内通达、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一江两翼三洋”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把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在交通规划方面,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100%,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95%,实现“一小时主城都市区、四小时周边,八小时出海”的目标。

公路

规划建成覆盖所有区县(含自治县)的“三环十一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即在沪渝(G50)、包茂(G65)、兰海(G75)、沪蓉(G42)、渝昆(G85)5条中国高速公路主线以及重庆一泸州一成都一遂宁一重庆的成渝地区环线(G93)的基础上,新增重庆一广安一西安(银川)的高速公路通道。

其中,“三环”分别为内环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G5001)和三环高速公路:“十一射”分别为重庆市内江市昆明市(G85)、重庆一遂宁市成都市(G93)、重庆一武胜一兰州市(G75)、重庆一广安市一西安(银川)、重庆一邻水一西安(G65)、重庆一恩施一武汉(G42)、重庆一安康一北京、重庆一吉首一长沙(G65)、重庆一贵阳一海口市(G75)、重庆一泸州市一成都(G93)、重庆一安岳县一成都:“多联线”主要为垫江县武隆区、梁平一黔江区巫溪县一建始、大足区荣昌区永川区一江津等高速公路。

远景在市域内新增重庆一十堰一北京、重庆一泸州一瑞丽、重庆一习水县一磨憨等中国高速公路和长寿一南川区合川区一安岳、泸州一荣昌一潼南区南充市、梁平一开州区、武隆一涪陵区等高速公路联络线,形成“三环十四射多联线”的高速公路网。

跨江桥梁

自1966年中心城区首座跨江大桥牛角沱嘉陵江大桥通车以来,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跨江大桥30座,其中跨嘉陵江大桥16座,跨长江大桥14座。而整个重庆市境内的桥梁数量超过1.3万座。

注:以上表格仅统计主城区内已建成或在建的跨江公路大桥,不含铁路大桥和轨道交通专用桥。(斜体为预计通车年份)

铁路

规划形成北京一重庆一昆明市乌鲁木齐市一重庆一广州市上海市一重庆一成都市、重庆一长沙市福州市包头市一重庆一南宁市等5条国家铁路大通道,建成辐射各个方向的“一枢纽十四干线四支线”铁路基本网络。

“一枢纽”为重庆铁路枢纽:“十四干线”为成渝铁路(重庆一成都)、成渝客运专线(重庆一成都)、遂渝铁路(重庆一遂宁市)、兰渝铁路(重庆一兰州市)、襄渝铁路(重庆一襄阳市)、郑渝高速铁路(重庆一郑州市)、渝利铁路(重庆一利川)、渝怀铁路(重庆一怀化)、渝贵铁路(重庆一贵阳)、渝昆高速铁路(重庆一昆明市)、渝汉铁路(重庆一汉中)、安张铁路(安康一奉节县张家界市)、达万宜铁路(达州市万州区宜昌市)、毕黔铁路(毕节市黔江区);四支线为綦涪铁路(綦江区涪陵区)、合川区铜梁区永川区、永川一江津一綦江、合川一长寿一涪陵。

远景规划渝西铁路(重庆市西安市)和渝长铁路(重庆一长沙市),在兰州、西安、昆明、郑州、广州市、武汉等周边省会方向上预留客货分线的铁路走廊。

航空

2021年,重庆已建成的运输机场布局为“1+4”,“1”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为万州、黔江、巫山武隆区四个支线机场。备受关注的重庆新机场则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2024年1月7日,作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双核之一,江北国际机场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465.7万人次,排名全国机场第六位。2023年8月12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创新高,达15.85万人次;去年8月,创下单月旅客吞吐量新高,达到437.73万人次。

公共交通

2020年轨道交通线网由1号、2号、3号、4号、5号、6号、9号、10号、环线共计9条线路组成,总长约497千米(总规划中总长约478千米)。远景规划18条轨道线路,总长约866千米(总规划中总长约820千米),形成双心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

注:车站数量不含未开通车站

风景名胜

概述

主城都市圈各区围绕“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9年主城都市区实现游客接待总量4.18亿人次,同比增长6.9%;旅游总收入3495.84亿元,同比增长28.2%;旅游产业增加值1001.16亿元,占主城都市区GDP的4.19%,占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01%;文化产业增加值823亿元,占主城都市区GDP的比重为3.89%,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9%。

主城都市区有5A景区4个、4A景区63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1个,有温泉旅游景区36个,全市占比高达94%。此外,纳入全市直统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有15个,7个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还有国家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

主要景点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大足石刻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199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初,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南川金佛山神龙峡

神龙峡地处金佛山以西,境内山地属大娄山余脉。神龙峡是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挤压出来的原生态峡谷,山体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其中最高峰豹子岭海拔1380米,是距离重庆主城区延伸最近、最原始的一条生态峡谷。

重庆江津四面山景区

四面山景区位于云贵高原大娄山余脉,是重庆市联手四川省贵州省重点打造的旅游"金三角"景区。1994年1月被评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它集山、林、水、瀑、石于一身,融幽、险、齐、雄、秀为一体,至今保持着原始、自然、古朴的生态环境

重庆黑山谷景区

重庆黑山谷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重庆黑山谷景区景区由黑山谷、万盛石林两大核心景区组成,被专家誉为“渝黔生物基因库”、重庆市独特的“生物基因库”“西南神农架”。

参考资料

重庆市情简介.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5

《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解读.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4

重庆今年1月首提的"主城都市区"明确范围:含21个区.新浪网.2024-01-24

“国际范”更足 重庆主城都市区迎来全方位提升.人民网.2024-01-25

202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人民政府.2025-03-09

重庆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览.人民网.2024-01-25

四面山简介.四面山.2024-01-25

黑山谷景区官网.黑山谷景区.2024-01-25

联系我们.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5

重庆这7个地方拟建机场,有你的家乡吗?.澎湃新闻.2024-01-25

1月10日起铁路调图 重庆火车站有这些变化.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5

重庆:复盛高铁站预计年底营运.中国政府网.2024-01-27

“中国第一市”重庆再扩容,新增200万“城镇人口”,影响涵盖四大方面.界面.2024-05-03

重庆主城都市区由21区扩容至22区县:垫江等5城区被纳入渝东新城.凤凰网重庆.2025-03-09

“中国第一市”重庆再扩容,新增200万“城镇人口”,影响涵盖四大方面|界面新闻.界面新闻.2025-03-09

官宣!人口第一城,扩容了.澎湃新闻.2025-03-09

重庆珍档丨重庆主城八个区名字与水有关.上游新闻.2024-01-25

重庆市启动“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 将对主城范围内20条河流开展全流域治理.中国国情.2024-01-25

重庆市版图之历史变迁(一).重庆党史网.2024-01-24

读图丨官宣!重庆主城都市区扩至21区 你想了解的在这里.澎湃新闻.2025-04-23

重 庆.中国政府网.2022-10-16

主城都市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持续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和安全保障功能.华龙网.2024-01-25

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9

主城都市区全面携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共同打造“大都市”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华龙网.2024-01-2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国政府网.2025-03-09

重庆市内河流叫什么江 重庆市内河流叫作哪条江.天气网.2024-01-25

重庆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 21个区有了新目标.人民网.2024-02-04

顶层推动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成效显著.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4

重庆主城都市区全力提升发展能级.人民网.2024-01-27

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6

重庆最经典的区县方言,你的家乡话上榜了吗?.搜狐网.2024-01-29

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跨江大桥30座 今年再将建成通车三座桥梁.凤凰网重庆.2024-01-25

中国桥梁委员会:重庆为中国“桥都.新浪网.2015-12-12

江北国际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4465.7万人次.人民网.2024-01-25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图(2023最新).本地宝重庆.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