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省承德市下辖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喀喇沁旗、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隆化县及丰宁满族自治县毗连。县境东西长138千米,南北宽118千米,总面积921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围场镇下辖14个镇、23个乡,政府驻围场镇。截至2022年末,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户籍总人口530488人。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冀北山区,由北向南跨坝上内蒙古高原和坝下冀北山地两个地貌单元,境内多山、多沟壑。西南至西北为阴山山脉余脉大马群山脉,境北至东北为大兴安岭南段苏克斜鲁山余脉,境东至东南为七老图山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滦河和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全县共有主要河流七条,包括伊逊河、蚁蚂吐河、小滦河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属北(寒)温带与中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春季较晚且多干旱,夏季湿热多雨,秋季阴雨早霜,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围场历史悠久,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活、繁衍。围场县战国时为燕国的北部边陲,筑有古长城;秦时为防御要地;辽金时为军垦之地;元代为羽林军屯田之地;明代及清代为蒙古部落的游牧之地;清时成为巩固国防的重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根据地冀热辽区、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89年6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围场县,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国道111线,京通铁路贯通全县,承围高速直达县城,坝上御道口建有通用航空机场。围场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中国旅游明星县。围场县以文化旅游产业、食品医药产业及能源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202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472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2.0:22.4:35.6,人均GDP实现46524元。
围场从新石器时期有人类居住开始,到战国时期的古墓群,燕、秦时期的长城,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元朝的白塔,再到境内现存的康、乾、嘉三位皇帝御笔所书的碑刻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孕育了丰厚独特的满蒙文化。截至2021年6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河北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截至2022年6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7项。截至2022年10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共有1个AAAA级景区,5个AA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2012年9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年会上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2021年、202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地名由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原名围场县,因清代曾设“木兰围场”而得名。“木兰围场”满语称“木兰辉罕”,“木兰”为满语的译音,意为“哨鹿”,“围场”为汉语,是“哨鹿设围狩猎”,围起来专供皇帝率领王公将士狩猎的场所。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区在商代就有人居住,但归属无所考证。周朝包括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被称为“鬼方”。秦朝时期,西部滦河(今河)流域属渔阳郡,东部索头水(今伊逊河、暗河一带)流域属右北平郡。西汉五帝时为塞地、东汉为鲜卑地,三国时期为东部鲜卑。两晋时期,晋朝为鲜卑宇文姓地,东晋为北方十六国,前后曾属前燕、后秦、后燕、东魏、北齐等。
隋唐至宋元
隋唐时期,隋朝属奚地,唐统一后属饶乐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为松洲县,西南部为安州利民县,耶律阿保机统一辽朝称帝,属契丹。辽时县境北部属上京道,为辽帝避暑狩猎之所,东部为中京道松山州松山县,西部、南部则为北安州利民县地。金朝时为北京路大定府。元代,县东部属大宁路松州,南部为惠州,西部属上都兴路州兴安县。
明清
明代属开平左屯卫,后为诺音卫,以后划入乌梁海,成为鞑靼人牧地。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四月,正式设置“木兰围场”,直属朝廷理藩院。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设立围场粮捕同知及司狱,署名曰粮捕厅(亦称“围场厅”),其衙署设于特穆尔川之二道沟(今四道沟乡二道沟)。围场建置始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因二道沟“地势既偏,形势又隘,而克勒沟山川地势颇具形胜”,于是将粮捕厅衙署移至克勒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改粮捕厅为抚民厅,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划归直隶管辖,隶属于口北道,与张家口市、多伦县、独石口为口北四厅。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建县,经热河都统昆源以“围场归直隶管辖不便,请仍归热河管辖,以符旧制”遂更名曰围场县,此为正式建县之始,属热河省。民国19年(1930年)6月,移县治于锥子山(今围场镇)。据史料记载:“初新围未开,县署建于克勒沟镇,地势既偏东南,行政尤多不便,自锥子山设市,为全县之中心,不但商务殷繁,而且控制多便。“经县长王耀中据情呈请,奉准后,将县政府移至锥子山街。民国22年(1933年)3月,热河沦陷,日本侵占围场,6月成立伪公署。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冀热辽八路军部队接管政权。民国35年(1946年)10月,国民党十三军进攻并占据县城,根据游击战争的需要,于1946年12月,把围场划分为围场、围北两个县,以承围公路(伊逊河)为界,路西为围场县、路东为围北县。民国36年(1947年)11月15日,根据热河省政府通知围场、围北两县合并为围场县,县政府设在围场镇,隶属热河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围场县仍归热河省管辖。1956年1月1日,热河省建置撤销,围场县划归河北省承德地区管辖。1989年6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围场县,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不变。1993年7月,承德市地区与承德市合并,围场为河北省承德市属县。截至2023年4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辖14镇23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东邻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西接赤峰市,北与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接壤,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隆化县及丰宁满族自治县毗连。地理坐标系东经116°32′至118°14′,北纬41°35′至42°40′。围场县县境东西长138千米,南北宽118千米,总面积9219平方千米。
气候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横跨北(寒)温带与中温带,属半湿润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和山地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春季较晚且多干旱,夏季湿热多雨,秋季阴雨早霜,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无霜期短,夏季无明显盛暑,秋季昼夜温差大。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7至2832小时,年平均气温为3.3℃。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3.2℃,极端低温为-42.90℃;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0.7℃,极端最高气温为39.40℃。年降水量为300至56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蒸发量在1491.10毫米左右。
地质
地质构造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属于河北省地质构造四个区中的内蒙古自治区背斜区,主要有太古界、泥盆一石炭系、二迭系、中侏罗系、第三系、第四系六种地层。依据构造运动时期的划分,以及褶皱、断裂所在构造单元可分为朝阳湾断褶带和新拨断凹两个部分,共7个褶皱,6条断裂带。其中,朝阳湾断褶带发育的褶皱有二道岔、大光顶子2个向斜;断裂发育有小锥子-朝阳湾子近东西向断裂带。新拨断凹发育的褶皱有东菜木山、如意林子-洞子沟、六道林、来德沟、宝元栈5个向斜;断裂发育有北东向于家店-大红山、压岱山-十间房、马圈山-二道沟门3条断裂带,北西向山湾子-姜家店、棋盘山-二龙头2条断裂带。
地层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基岩裸露,以南部较好,中部坝沿一带植被发育,只见零星露头。北部坝上地区为草原及风沙覆盖,露头较差。县内地层出露不很齐全,以上侏罗纪、中新纪、上更新纪及全新纪最为发育,太古界及上古界地层仅见于县东南部地区。围场县火山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较大,根据其喷发强度,岩石组合及接触关系特征可分为5个亚期。第一亚期是以薄层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第二亚期是以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或集体岩互层为主,第三亚期是以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第四亚期是以酸亚碱性熔岩为主,第五亚期以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
地形地貌
围场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蒙古高原南缘从西部国有御道口牧场至东部白水,有一道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明显凸起的山脊,史称塞罕坝,把全县分为内蒙古高原(俗称坝上)和山地(俗称坝下)两个地貌单元。
坝上高原平均海拔在1350-1750米,又可分为东北部和西部两部分。西部海拔较低,地貌分为坝缘山地和疏缓丘陵波状高原;坝上北部海拔较高,有玄武岩形成的熔岩台地,地形平缓,主要由疏缓丘陵及丘间滩地组成。沿坝及坝下山地川大山高,是阴山山脉余脉,大兴安岭余脉和七老图山的交接地带,深山区山岭连绵不断,山峰层峦叠嶂,山环交错,沟谷纵横,山高林密。东部的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为全县的最高峰。河谷地区沟宽谷平,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围场县主要有六条宽谷,称为大川,由六条河流形成南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大川地势较平坦,坡度缓,由缓坡地、低平地、冲积扇、间洼地、河漫滩等地貌类型组成。最低海拔为横河子村与隆化县石片村交界的伊逊河口(海拔710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域是滦河和辽河的最上游,是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共有主要河流七条。其中,滦河水系主要河流为:伊逊河、蚁蚂吐河、小滦河、吐力根河,流经围场县的中南部和西部,流域面积为6273.8平方千米,经隆化、滦平县、内蒙汇入大滦河。辽河水系主要河流:阴河、乌拉代河、啥利嘎河,流经围场县北部和东南部,流域面积为2945.9平方千米,经内蒙汇入西辽河上源老哈河。
小滦河蒙语称“库尔奇勒河”。小滦河发源于塞罕坝机械林场陡林子,向南流经御道口牧场和御道口、老窝铺、西龙头乡、由南山嘴乡官地村出境,至隆化县郑家屯汇入滦河,上游支流有双岔河、如意河、头道河。小滦河在围场县境内全长97千米,流域面积1823.3平方千米,是围场县境内水量最充沛、流量最稳定的一条河流。天然落差730米,水流清澈、河床狭窄,水深0.8-1米,平均宽3-10米,平均流量3.85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为常年河。
湖泊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较大湖泊11个,包括月亮湖、太阳湖、御道口红泉沟红泉湖、桃山后湖、桃山前湖泰丰湖、七星湖等。其中,月亮湖面积为6000平方米,水位最深6米,属御道口牧场管辖;太阳湖面积0.47公顷(7亩),水位最深4米,在御道口牧场境内;御道口红泉沟红泉湖,面积0.53公顷(8亩),水位最深2.30米,在御道口牧场境内。此外,坝上还有双泡子、东大泡子、西大泡子、迎峰泡子等若干小型高原湖泊。
水利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伊逊河沿河建有庙宫水库、钓鱼台水库和二道川、扣花营、黑山口三个小水库。庙宫水库、钓鱼台水库建有水电站。小滦河沿河建有下湾子、挖钱沟、甘沟口、老窝铺四个梯级水电站。全县塘坝10座、截潜流13处、有泉3586处、坑塘养殖水面3215.6亩。其中,庙宫水库位于四合永镇横河子村,建于1959年11月,丰水期水面面积700公顷(10500亩),周围有青山环绕,水库南缘即清皇帝来围行猎的入崖口。钓鱼台水库位于蓝旗卡伦乡,建于1991年4月,水面86.67公顷(1300亩),年蓄水量1250万立方米,水位最深处15米。该水库水面长3千米,中间有钓鱼台。
土壤
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土壤种类丰富,分为7个土类,15个亚类,72个土属,180个土种,其中薄腐中层暗实状棕壤占全县土壤面积比例最大,达27.5%。主要包括棕壤、灰色森林土、淋溶褐土、棕壤性土、草原风沙土和山地草甸土等16个土壤类型,其中棕壤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比例超过52%,灰色森林土占14.7%,淋溶褐土占10.3%。土壤随地形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棕壤土分布于围场境内中部、南部及东北大部分地区;灰色森林土分布于国有塞罕坝机械林场西北部、和木兰国有林场管理局围场西、北部地区;山地草甸土受到坝上地形和气候因素影响,主要分布于围场境内北部地区;淋溶褐土、棕壤性土分布于海拔相对较低的围场境内中、东部地区;受大风、沙尘气候因素影响,草原风沙土分布于国有塞罕坝机械林场西部、围场县西、中部等多个地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围场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5.18亿立方米,其中滦河水系伊逊河流域为1.49亿立方米,蚁蚂吐河流域为0.84亿立方米,小滦河流域为1.02亿立方米,滦河干流为0.50亿立方米,辽河阴河流域为0.68亿立方米,西路嘎河流域为0.65亿立方米。2021年,唐三营、李台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伊逊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蒙古营子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
土地资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土地资源总面积9037.37平方千米(合903737.74公顷),耕地面积112177.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园地面积2708.7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3%;林地面积590926.26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5.4%;草地面积111646.6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2.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2648.32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602.6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0833.32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2%;其他土地面积58193.5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4%。国有土地面积285287.58公顷,集体土地面积618450.16公顷。
矿产资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硅砂、沸石、莹石、油母页岩、玄武岩等,其中硅砂储量 3亿吨,居河北省第一位。已探明的矿产有36种,开发利用的20种,是中国规模较大的造型材料生产基地,适合于大规模开采。
森林资源
由于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御道口牧场属省、市直单位,森林资源统计细目中不包含以上三个单位所辖资源。经统计,截至2020年底,围场县林地面积423887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69.2%。其中,乔木林面积28517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28%;特殊灌木林面积2747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48%;疏林地8424公顷,占林地的1.99%;未成林地14841公顷,占林地的3.50%;苗圃地6480公顷,占林地的1.53%;四旁树占地面积306.4公顷;农田防护林带面积113公顷;无林地面积81495公顷,占19.2%。不含省、市直单位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1.04%,林木绿化率51.09%,林木覆盖率为52.15%。含省、市直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为58.31%,林木绿化率为58.35%,林木覆盖率为59.16%。
围场县域森林活立木总蓄积为25547780立方米,其中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活立木蓄积为15950760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的62.44%。全县(不含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优势树种共24个,一般乔木树种15个,经果林树种9个。一般乔木树种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落叶松、白桦、山杏、蒙古栎、油松、杨属、山杨、榆树、樟子松、丁香、柳树、五角槭、云杉、核桃楸和山钉子。
生物资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经济林果树以玫红酸、黄太平为主。草本植物包括黄芹、赤芍药、金莲花、苍术、桔梗、党参、柴胡、防风和远志等近百种药用植物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围场县已查明的脊椎动物计5纲28目78科183属323种,其中:鱼纲4目5科21属23种,如细鳞鲑、鲫鱼和泥鳅等。两栖动物1目3科5种,如中国林蛙和中华中华蟾蜍等。爬行纲1目5科5属15种,如虎斑颈槽蛇、双锦蛇等。鸟纲16目50科121属22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白鹳和黑鹳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天鹅、高山兀鹫、黑琴鸡、蓑羽鹤、白枕鹤、草原雕、乌雕、苍鹰、雀鹰、松雀鹰、白尾鹞、猎隼、红隼、雕鸮、长耳鸮和纵纹腹纵纹腹小鸮等。哺乳钢6目15科35属5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熊瞎子、猞猁、兔狲、石貂、水獭亚科、豹猫、马鹿、蒙古羚和斑羚属等。
植物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域内有各门植物170余科、470余属、1100余种或变种。其中,苔藓植物35科200余种,蕨类植物12科20余种,裸子植物3科15种,被子植物门90余科800余种或变种,有很多品种形成了庞大的植物群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水曲柳、川黄檗、藤五加。易危植物有樟子松、胡桃楸等。珍稀植物有围场茶子、光枝楔叶茶子、光萼山楂、光叶山楂、黄色胭脂花、东方草莓(草荔枝)、长柱多裂叶荆芥。当地稀有罕见或新确认植物有照山白、鹿蹄草、臭冷杉、坚桦等。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23年7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以及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4A级景区1个,保护区和景区面积达县域面积三分之一以上。
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红松洼牧场,属于木兰围场四大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最北部的一个围——扎喀乌里雅苏台围,总面积7970公顷,是一个以保护塞罕坝曼甸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滦河、西辽河河源湿地景观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草原草甸类自然保护区。1994年8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红松洼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动物7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重点鸟类16种,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3种。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95种,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8种,优良牧草89种,其中金莲花、无芒雀麦等具有重要的种质资源保护价值。
自然灾害
受地域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围场气象灾害较多。其中干旱以春旱、伏旱居多;低温冷害除明显的隔年一遇规律外,还表现为每20~30年出现一个冷暖阶段交替周期;风沙天气多表现为春季西北大风和夏季雷雨大风;降雨多集中于夏季,7~8月常发生洪涝灾害,暴雨特点为次数少而强度较大;降雨期常伴有冰雹,多年平均年降雹日数为4.60天,最多年份达11次,最少年份1次。
1991年8月19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37个乡镇、201个村相继遭受冰雹、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万元。
2000年入春后,围场县持续干旱少雨。截至7月23日,全县受灾面积已达71320公顷(106.98万亩),其中绝收面积38813.33公顷(58.22万亩);全县122个村严重缺水,波及1.60万户,7.28万口人,9.29万头大牲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1亿元。
2001年7月,银窝沟、三义永、下伙房等6乡镇遭受严重冰雹、暴雨灾害,最大冰雹直径3.50厘米,造成2人死亡、90公顷(1350亩)农作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2005年,围场遭受严重的暴雨、洪水灾害,全县受灾乡镇达80%,其中新地、克勒沟等10个乡镇为重灾区。农作物受灾面积5940.07公顷(89101亩),绝收1413.33公顷(21200亩)。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8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68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4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辖14个镇、23个乡,县政府驻地位于围场镇。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户籍总人口530488人,其中男性275427人,女性255061人;城镇人口118141人,乡村人口41234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2.27%。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2022年末常住总人口419398人,其中,城镇人口180973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1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围场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5452人,占50.85%;女性人口为208224人,占49.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47;0-14岁人口为79372人,占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73%;15-59岁人口为255447人,占60.29%;60岁及以上人口为88857人,占20.9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5277人,占13.05%。
民族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30个民族。2016年统计,围场县少数民族人口30.2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1.89%,其中满族213986人,占总人口的50.78%,蒙古族86007人,占总人口的20.41%,回族1686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26个少数民族1263人,占总人口的0.3%。
语言
围场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的影响下,蒙古语、满语与北京、东北、山西省等方言的相融合,经过1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民族特点的方言土语。围场老住民说话都有强烈的方言土语特点,特别是个别字词的发音,与普通话有明显区别。比如:我,发wang音;你,发ning音;他,发tang音;在,发dai音;把,发bai音等。围场满族人由于长期与汉、蒙古等民族生活在一起,在语言方面相互交流,满语词汇在汉语中沿用,构成了地方土语。如:称太阳为“老爷儿”,称昨天为“夜来个”,称今天为“今儿个”,称明天为“明儿个”等,成为满蒙汉人民的共同的方言土语。
宗教信仰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教派主要有天主教、伊斯兰教。其他教派有基督教、佛教,但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少。截至2023年11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官网显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共有宗教活动场所10处,其中道教活动场所2处,佛教活动场所8处。
天主教
围场信奉天主教的教徒最早居住地是山湾子区杨树沟一带,该地从赤峰茅山东苦力吐移入的农户,多是天主教徒,属朝阳松树嘴子主教府,由主教府派神甫管理教务。2005年统计,围场县天主教有教徒8459人,主要分布在龙头山、山湾子、三义永、姜家店、御道口等20个乡(镇)35个村。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随回族移入而传入,回民早期进入围场集中居住的有克勒沟和海苏湾,锥子山设镇后回民移入甚多,大都经营饮食业,于民国初年建清真寺。2005年统计,围场回民人口2065人,参加伊斯兰教活动1200人。
基督教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内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不多。2003年,四棵树村、鹿圈村、乌苏沟村24人在承德教堂受牧师洗礼后成为基督教徒。
佛教、道教
旧社会,及满族人多数信奉佛教,供释迦牟尼及传统诸神佛。活动场所以庙宇为主,全县共有佛教庙宇10处。农历四月为活动较为集中的月份,称四月庙会。旧时代,围场县有庙观13处,属龙门派,供奉老子(李佴),信奉者多为汉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破除迷信,淡化了佛教、道教两教的信教观念。
经济
综述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中国旅游明星县、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围场县硅砂储量居河北省第一位,是中国规模较大的造型材料生产基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食品医药产业、能源环保产业、马铃薯及蔬菜等产业。202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4724万元,占承德市经济总量的11%,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1401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7542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5781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2.0:22.4:35.6,人均GDP实现46524元。
第一产业
围场县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两大主导产业,中药材、林果、畜牧三大优势产业。202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1401万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012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84602万元,林业产值91903万元,牧业产值353510万元,渔业产值43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675万元。
围场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22年,围场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3877公顷,马铃薯总产量(折粮)300072吨;蔬菜种植面积15124公顷,蔬菜总产量1000082吨。改造升级国家级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冀围薯6号、8号、11号”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认定。截至2023年9月,围场县马铃薯年产量165万吨,总产值达23亿元。2020年,“围场胡萝卜”被评为第二届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围场马铃薯”一起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围场县是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22年,围场县药材种植面积2060公顷,中草药总产量33882吨。截至2023年,围场县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61家、家庭农场25家,建成千亩以上标准示范园区17个。围场县是国家商品牛基地县,2022年牛肉产量31310吨,牛饲养量45.39万头,出栏19.28万头。2021年,围场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塞罕坝牛”品种选育及“塞罕坝牛肉”品牌培育战略合作协议,培育自有“塞罕坝牛”品种。
第二产业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二产业以能源环保产业为主,以风光水电、生物质能为主的核心产业和非金属矿产深度开发、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为支撑。2022年,围场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7542万元。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504502万元,其中风电企业实现产值354524万元,占比70.3%;食品医药企业实现产值61400万元,占比12.2%;土砂石开采企业实现产值31528万元,占比6.2%。
围场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过度地带,年平均风速1.4-4.6米/秒,平均风功能密度在98.7瓦/平方米885.3瓦/平方米 之间,年有效风时5475小时,年日照平均约为3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达到6086兆焦/平方米,平均辐照度约为193瓦/平方米。全年平均风速、有效风速累计时间、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十分理想,适宜建设风力发电场面积达2400平方千米。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到402.81万千瓦。围场县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2022年实施绿色气体分离、中车风电智慧能源装备制造等总投资30.61亿元10个产业链项目,金山岭至御道口50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投产,庙宫抽水蓄能电站列入省抽水蓄能“十四五”重点推进前期项目。新获批风光电总装机390万千瓦,总投资252亿元,年内完成投资6.8亿元。
第三产业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医养养老产业。围场县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依托“五色”优势资源禀赋,全面实施“旅游+”战略,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围场县实施旅游开发“百千万”工程,高标准打造木兰通用机场、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等项目,成功承办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圆满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围塞旅游风景线初具规模,“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成为生态旅游新地标。2022年,好时光小镇、满族格格府建成运营,塞罕坝沉浸式体验馆成为新晋旅游打卡地,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达到238万人次、17亿元。截至2023年,围场县依据地热资源分布,谋划实施“温泉+”项目10个,投资达32亿元。
2022年,围场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5781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83564万元,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75777万元,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81677万元,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693万元,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5901万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089871万元,其中住户存款2697161万元,贷款余额2073080万元。
经济功能区
河北围场经济开发区于2014年11月获得河北省政府批复,总规划面积为37.85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26.61平方千米;省批复面积12.6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97平方千米。开发区以县城为中心向南北两翼延伸,地跨“四镇(龙头山镇、围场镇、腰站镇和四合永镇)”,总体布局为“一区四园”。“四园”由北向南依次是:北方现代物流园、东山文化产业园、科教园和四合永工业园。截至2015年底,开发区内已入驻企业74家,规模以上企业27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8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外贸出口额350万美元,吸纳就业6100余人。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物流、新型工业、文化休闲旅游和人才培养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重要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小学62所,初中13所,普通高中2所,幼儿园330所,特教学校1所,职教中心1所。幼儿园在校生11095人,小学在校生35249人,初中在校生21895人,高中在校生数10711人,特教学校在校生105人,职教中心在校生4731人。教职工6279人,其中专任教师5442人。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四合永镇,1983年由原四合永中学改建,时称四合永农业技术中学。2005年,该校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截至2017年,学校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7.0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3万册,各类专业实训室23个;有教职工257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39人,高级职称84人,双师型教师占全校教师的70%以上;在籍生3916人,62个教学班。
文化
截至2022年,围场县图书馆总面积达到5800平米,建成各类功能室23个,现有各类图书16万余册。2022年数字文化馆线上总服务人数超50余万人次,包括快手、抖音、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正能量小视频40余个;开展手工、舞蹈、器乐等线上讲座24场。博物馆充全年接待参观者6000人次,组织接待学生参观3000多人次。2022年,围场县投资165万元新建大头山、杨家湾、山湾子3个文化中心;下达到37个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费129.5万元;协助全县37个乡镇和312个村注册“冀文通”,更加精准填报基层公共文化数据。投资550余万元为73个乡村实施公共文化阵地提升项目,其中新建文化广场50个、新建文化活动室12个、合建文化活动室8个、改造文化活动室1个。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中路208号,于1981年7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截至2023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展厅面积930平方米,藏品总数269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50件(套)。
体育
202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完成石桌子乡石桌子村、围场镇坡子村两块篮球场以及四合雷子村五人制足球场的建设。截至2022年,围场县已经完成55套健身路径、30付篮球架、10副室外乒乓球台、8副室内乒乓球台配发安装工作。新建围场南滨河西路健身步道一处,长4千米,宽6.5米,总面积26000平米。围场县社区健身站点达到27个,大秧歌、珍珠球、健身腰鼓等健身项目达30余项,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发展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545人,每千人拥有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1.27。注册成立体育总会,新注册完成健身气功、冰雪运动等11个协会,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8.5万人,占总人数的19.9%,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达到65%,举办各级各类健身培训20余次。
承德围场联玉全民健身中心
承德围场联玉全民健身中心是以体育带动乡村振兴的项目之一,坐落于承德围场县腰站镇大榆木沟村一组。健身中心内部体育健身设施健全,并配套建设窑洞民宿、康养餐厅、图书馆、传统文化馆、中医养生馆等服务设施。联玉全民健身中心于2019年全部建成,采取低免开放方式运营,每年接待各类健身顾客10万余人次,多次举办农民广场舞比赛、腰站镇篮球邀请赛、承担了河北省铁人三项队训练基地任务、邯郸市铁人三项队的训练场地等任务。
科技
截至2022年底,围场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8家,全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成员增至19人,累计选派404人。202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及复审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围场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4次,研究专项课题4项,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团帮扶示范基地7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项;备案省级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9个,获省补助工作站资金45万元;选派非贫困村科技特派员143名,选派乡镇和企业科技特派员10人。
医疗
截至2022年末,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实有卫生机构541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2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实有床位2803张,卫生技术人员2755人,其中执业医师937人,执业助理医师287人,注册护士990人,药师163人。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是县内唯一一所全民所有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县医疗、急诊、急救、保健、科研、教学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2007年整体搬迁到现址,占地61亩,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41700平方米,编制床位499张,实际开放床位873张。设有临床科室24个,医技科室12个,其中骨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被承德市卫健委评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截至2023年,医院现有职工1029人,其中正高职20人,副高职74人,中职138人,有硕士研究生20人,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拥有1.5T 超导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全自动生化仪、血管造影X线机、数字胃肠、DR、彩超、腹腔镜、关节镜、血液透析机、电子胃肠镜等大中型医疗设备,能开展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重症医学、康复、健康体检等诊疗业务及高压氧、血液透析等项目治疗。
人居环境
2022年,围场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7;优良天数达到342天,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全年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2020年,围场县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333天,位于承德市各区(县)第一名、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9。“十三五”期间,围场县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6210座,打造美丽庭院20902个,城市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8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
社会保障
202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520人,全年征缴基金24391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6726万元,享受待遇人数10037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49人,全年征缴基金29203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4889万元,享受待遇人数5737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县参保总人数为243644人,全年个人缴费收入3809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437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为28376人,全年征缴基金1573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206万元,享受待遇人数279人。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31295人,全年征缴基金2397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456万元,享受待遇人数146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34816人,全年征缴基金16566万元,全年基金支出1172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417496人,全年征缴基金3828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276万元,省4425万元,县5094万元,个人缴费收入10734万元,财政资助贫困人口参保缴费2760万元。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4户,人数89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539户,人数31328人;养老机构16个,床位1275张。
交通
综述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截至2019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道111线,京通铁路贯通全县,承围高速直达县城,坝上御道口建有通用航空机场,距承德机场仅一小时的车程。围场县已形成集铁路、高速、通用机场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河北省进入内蒙古、辽宁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公路
截至2020年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承围高速、国道G510、国道G111、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等道路。截至2019年,围场县有国道217.19千米,省道195.619千米,县道197.601千米,乡道739.896千米,村道2072.588千米,专用公路26.945千米。围场县各级公路3449.839千米,其中二级485.129千米,三级公路191.588千米,四级公路2681.928千米,等外公路91.194千米。
铁路
围场县境内京通铁路(北京—通辽市)从庙宫入境,经四合永、腰站、银窝沟、克勒沟、朝阳地等5个乡(镇)出境入内蒙古自治区。截至2005年,围场境内共有铁路运输车站8个,其中,四合永站、腰站站、银镇站、纪家沟站、朝阳地站可进行客、货运输;庙宫站、广德号站、黄家店站为客运站。四合永火车站是围场县内最大的火车站。
四合永火车站
四合永火车站位于四合永镇,距县城14千米,为二级站,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赤峰车务段。站所辖路段总长1.54千米。该站发运的大宗货物主要为硅砂、木材、萤石、粮食、铁矿粉等;运入的大宗货物主要有煤、粮食、石油类及化工类物品等。
航空
截至2023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仅有1座机场,为围场御道口机场。该机场的建立对完善围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旅游业、通航产业发展,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以及促进承德市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围场御道口机场位于围场御道口镇大阳坡,属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管辖,占地834.7亩。该机场属于A1级通用航空机场,跑道型机场。机场跑道长度为1200米,宽45米,可以满足29座以下固定翼飞机运行。机场建设助航灯光、空管导航、消防救援、综合楼、油车库、机库、动力中心等工程。机场运营后将开展空中旅游、短途运输、飞行员培训、飞行体验、森林防火、喷洒播种、应急救援、测绘学摄影、人工降雨等通用航空服务项目。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拥有客运车量751辆,其中班车221辆,出租车530辆;拥有营运卡车2093辆;公交车88辆。围场县公路运输车站有两个,一是围场汽车站(承德安顺达客运有限公司),一是围场汽车北站。截至2023年,围场现已开通公交线路15条,投入公交车辆138辆,全部为新能源公交车型;已开通10条城乡公交线路,实现30千米范围内乡镇通达率100%。
人文
综述
木兰围场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在该地繁衍生息。围场县蕴藏着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千余年的辽金文化和三百年的清代木兰秋狝文化。木兰围场从新石器时期有人类居住开始,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围场县有少数民族独有的饮食、习俗及艺术,都蕴含了丰厚独特的满蒙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6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截塔镇及木兰围场碑刻及摩崖2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庙宫、超仙院、半截塔村古城遗址、城子古城和燕固阳秦长城遗址等1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壁山遗址、塞北佛石庙等6处。
半截塔
半截塔为元代白塔,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半截塔镇,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塔身为三层椭圆形,外层砖砌,内有木制塔。塔前有寺庙遗址,至今基石尚存。据其寺庙遗址出土的瓷器、陶罐、陶瓶以及砖瓦等遗物考证,当时因连年战争,大批兵卒为国捐躯。该元代白塔是为了祭祀疆场死者的亡灵而修建,因此,元代白塔又叫“祭骨塔”。
东庙宫
东庙宫是一座皇家行宫,本名为“敦仁镇远神祠”,又称“兴安大岭神祠”,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道沟乡庙宫村,是围场的东入口。东庙宫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六年(1811年),由前后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 东庙宫与其他宫廷建筑相比较,有三个“全国罕见”:一是供奉神灵的庙宇与皇帝居住的宫殿合二为一,中国少有;二是敦仁镇远神的本庙是皇家敕建的最小庙宇;三是皇帝秋狝入围场前总要在东庙宫拈香祭拜供奉的“塞罕佛”,赛罕佛着清装,为中国特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6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7项。
珍珠球
珍珠球是满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源于采珍珠生产,又被称作“踢核”“采核”“扔核”。随着满族迁入辽沈,后定居北京、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等地,该游戏也被带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珍珠球是在长25米、宽15米的长方形场地上进行的,用限制线、封锁线、隔离线、得分线将场地分为4个区。比赛为2个队,每队7人争夺珍珠,夺到后把珍珠投入自己队的持网人的网里,而对方的持蛤蚌拍的人又要设法用蚌形木拍把投来的珍珠截回去,只有让珍珠躲过对方蚌形木板后的拦截,把珍珠投入自己队的持网人的网里才算得分。珍珠球运动已经被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康熙与大庙的传说
传说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七月,康熙来木兰围场狩猎,在一棵石松树下支起帐篷休息,遇到了一位蒙古姑娘,十分喜爱,不巧被一个来捉无尾目为母治病的农夫误闯皇帷,惊了圣驾,偏巧,康熙帝因追赶农夫跑出皇帷,躲过了一场雷击,但两个贴身侍卫被雷击死。农夫后被侍卫射死,康熙念他孝心一片又救驾有功,封他为“塞罕佛”,那只蟾蜍也被封为三足金蟾,两个被雷击死的士兵封为四品侍卫,侍奉“塞罕佛”左右,蒙古姑娘被封为金莲仙子。同时在农夫救驾处为“塞罕佛”修一座小庙,供皇家拜祭,这就是“塞罕佛”的真正来历。
饮食
满族人在饮食上比较讲究,多为其他民族效仿。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除回族外,已形成共同饮食特点:在主食上体现一个“粘”字,大都喜欢吃大黄米、小黄米和江米做的粘食,如粘豆包、驴打滚、粘糕、油炸糕、芙蓉糕、粘米条、粘糕饼、元宵、粘米粥、粽子等;在副食上体现一个“大”字,即大鱼、大肉、大碗面、大碗菜,家常菜也是常用大盔上的菜和炖菜。满族人爱吃酸菜、白肉片、血肠、水豆腐、手把肉等。好客、喝大酒的习俗经久不衰。回族饮食很讲洁净,受宗教习俗影响,吃牛、羊肉,不吃猪、马、驴、骡和一切猛禽猛兽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未念“台斯米”(念颂奉安拉之命安拉至大)而宰杀的动物,不合教规,视其为污秽不可食。
粘豆包
粘豆包是一种源于满族的食品。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等。粘豆包在满族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
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特色佳肴。手把羊肉用羊肉烹制而成,因羊肉块大,就餐时须用手撕而食,故得名。极具民族特色,醇香味美。手把羊肉既有传统做法(清炖断生,不放调料,沾汁食用),也有现代做法。"将带骨羊肉剁成5厘米左右的块,洗净放入清水锅中煮沸,撇净汤沫,放入生姜、葱段、花椒及精盐。餐时点少许香菜即可。汤鲜肉嫩,醇香味美,软烂适口,别有风味。
花饽饽
饽饽是满族人对于面食的统称,历史上满族作为渔猎民族,长期在野外捕猎征战,携带面食饽饽,省事又抗饿,因此满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吃饽饽的习惯,并且在婚丧礼俗及祭祀祖先中,也多用饽饽作为桌上的佳品。花饽饽在制作过程中,即便是最简单的样式,也需要八九种原材料,虽然制作工具很普通,但工序却讲究,发酵揉面捏花蒸制,再通过挫、擀、剪、切、捏,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手法都讲究精益求精。
习俗
围场境内多民族居住,满、蒙古、汉、回族为大多数。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经过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以及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满族、蒙古族人的传统习俗已经淡化,但在县内满族、蒙古族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即原满族自治乡、蒙古族自治乡所辖的村,占全县乡村的大多数,他们仍然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习俗。回族基本保持了传统习俗。
满族婚嫁
满族男女到法定结婚年龄,无论是自愿还是由媒人介绍,皆“放定礼”(即定婚),男女互换礼物,给女方父母递红包(现金),意思是养女不易,给婚庆酒钱;在宴席上相互“换盅”唱酒,以示婚姻已定,成为亲家。在结婚前,男方要为女方家“下大礼”(或称放大定,下大相),即正式送彩礼。过去是猪羊(肉)、酒、面、衣饰(俗称“四合礼”)和彩礼钱,现在发展成为兑现女方所要的“三金”(金戒指、项链、耳环)一踹(摩托车)、一处新房或一单元楼。姑娘在婚前无需去坟地祭祖,但在出嫁前,要去祖坟烧纸叩头,俗称“出嫁头”。结婚日,男方要择吉日吉时,动用车辆接亲或关亲,迎(送)亲时,新娘要身穿红袄绿裤子,路过寺庙、井、墓时要用红布把新媳妇(汉族称新娘)轿子或车遮盖起来,叫“避煞”。举行婚礼时,新媳妇要迈马鞍子和火盆,行礼时要向新媳妇射三箭(传统习俗),拜天地。然后新媳妇“坐福”(坐在床上或炕头),坐福时间不定(一个时辰至一日),但在择定的时间内不下地、不言语、不乱动,要坐得稳坐得直才为吉祥。同时,怀里要抱两瓶,一装米一装钱,叫“抱宝瓶”;还要开脸(用线绳剪去面部汗毛)。坐福完毕吃“子孙饺子”、“宽心面”,喝“交杯酒”。满族习俗不兴闹洞房,现随汉俗。待晚间,弟妹嫂子等男女(三天之内无大小)到洞房说笑闹洞房。第二日晨,新郎、新媳妇要叩拜公婆和祭祖上坟。三日后“回门”看女方父母。“住对月”现在已不实行了。婚礼时其他一些旧俗和迷信,如“摆放天地桌”、铺红毡,桌上摆放斗、秤、弓、箭、香烛、插刀猪肉、马鞍子、火盆、拜司命帝君等习俗现也已从简。
满族禁忌
满族老人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平日养狗不杀狗,狗死埋地下。不打乌鸦和喜鹊。不在下午或晚上探看病人。埋葬亡人后不扛锨、镐进家。凡是有索伦杆和祖宗板之家,不许外面的畜类进入院内,不许持马鞭子穿孝服的人入室。清初满族信奉满教(意为疯狂的人,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译为巫),在疾病及庆丰年时,或男或女着神衣、神帽,腰悬古镜、铜铃,手击扁鼓或腰鼓,口中念念有词,边跳(舞)边说唱,现已作为娱乐文艺节目。
回族婚嫁
回族认为婚姻为人道之大端,上海古今内衣集团有限公司圣凡,皆不能越其礼而废其事也(引自古兰经),男女婚姻遵循“婚姻无贫富,择良善之准则”。基本上是异族不通婚,择婚重才德,轻财富,严厉禁止“问八字、争聘财、讲资”。回族婚礼比较简朴,禁止吹弹拉唱,一般选在立麻日,在男家或清真寺举行。婚礼当天凌晨,男女双方都要“大净”(淋浴)。婚礼由阿訇主持,阿訇依次问新郎、新娘“经名”,问他们是否同意结婚,阿訇念“依扎布”即配婚经,意即:“万能的主啊,感谢您的恩典,请您成全两人的婚姻”,新郎、新娘跪在铺有新席地上听经。阿訇念完经后往身上撒“金豆”,婚礼完毕。
艺术
萨满舞
萨满通俗称“跳神”,是巫师在祭祀、请神、治病等活动中的舞蹈表演,始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宗教观念的原始舞蹈,在蒙古、满、锡伯、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及维吾尔、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中仍有遗存。萨满舞的文化特征体现在萨满教有关的神话故事,情深的唱词、鼓的击打与各种法器的运用之中,萨满跳神的神歌,多是经口头传下来的,其歌词既反映出本民族的心理,也是萨满舞蹈形象的描述。萨满的动作是人们在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发展阶段,对原始渔猎、采集、原始农耕、畜牧等劳动生活的反映;对动物、植物、无生物作为图腾崇拜原始观念的反应。萨满教神话传说中和动物有关的居多。因此,萨满舞中多有熊等动物的形象。
围场满族刺绣
满族人在建围前就保持着满族风格、礼节、刺绣穿戴等习惯,后来进入围场的汉族也模仿了满族人生活习俗,满族刺绣也比较盛行,流传至今。满族民间刺绣是属于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种,具有非常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满族民间刺绣绣制的技法很多,主要采用套针(长短针)为主要针法,刺绣题材广泛,花鸟鱼虫、山石树木、人文历史等等都可入绣。
特产
围场马铃薯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主要种植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几个品种。马铃薯作为围场的传统种植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围场海拔在750米~2067米之间,属中温带向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性大陆季风性高原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水热同季,且土壤土质疏松,有机质平均量为1.9%,三分之二的耕地全氮含量在0.1%以上,速效钾含量在100PPM以上,特别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和生长,出产的马铃薯具有产量高、薯形大、无病毒的特点。2009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登记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围场胡萝卜
围场胡萝卜主要种植品种有畸形牌胡萝卜、御赛胡萝卜金冠、改良黑田、红映二号、高能等十余个品种,其特征为:植株生长健壮,肉质根肥大良好,根形正,圆柱形,浓橙红色,肉厚,芯小,着色快,表皮、肉质部、表皮光滑,有光泽,根长20-22厘米,单根重300-350克,品质好,及物质含量高,为鲜食、加工兼用型的理想品种。2011年11月,“围场胡萝卜”顺利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风景名胜
综述
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游地区,以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川形胜甲于紫塞载入史册。围场县主要有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塞罕坝、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棵松、千年双榆树、东庙宫、太阳湖、七星湖、塞罕塔、大峡谷等旅游景点。截至2022年10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共有1个AAAA级景区,5个AA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
重要景点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围场县北部,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面积142万亩,平均海拔在1100米-1940米之间。1993年被河北省林业部批准建园,总经营面积9.3万公顷。塞罕坝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是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有森林景观110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有较大的河流6条,是滦河与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公园内较大的湖泊有七星湖、泰丰湖、神龙潭等,有大面积的沼泽和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植物81科、312属、659种,代表种有金莲花、干枝梅、野罂粟、迎红杜鹃等;有野生动物有100余种,珍稀动物有豹、马鹿、梅花鹿、天鹅、黑琴鸡、细鳞鲑等。景区内有塞罕塔、界河(吐力根河)、七星湖假鼠妇草湿地公园、泰丰湖、神龙潭、塞北佛石庙、康熙点将台等景点。
小滦河湿地公园
木兰围场小滦河中国湿地公园旅游景区位于御道口镇御道口村,占地3755亩,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河柳林、细鳞鲑为保护重点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现已完工投入运营。公园按照湿地分布和自然景观划分了四个功能区:保育区,占地3000亩,是公园的核心区域,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主,在该区域内实施水系联通及水质保育、栖息地保护、动植物生境恢复和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区,占地300亩,该区域建有科普长廊、宣教广场,对游人开放,让游人了解湿地、体验湿地;合理利用区,占地300亩,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利用,突出展示湿地景观、修建一些旅游服务设施; 管理服务区,占地155亩,全部进行了保护。此外,在公园红线外转征荒地26亩,用于湿地公园管理服务区建设,建有宣教中心、科研监测中心、野生动物救护站。2020年5月,小滦河湿地公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紫玉蓝莓庄园
紫玉蓝莓庄园位于围场县城子乡二号村,地处围场县城前往塞罕坝景区的主通道一侧,濒临111国道,是集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园区。紫玉蓝莓庄园占地105亩,以蓝莓种植、采摘和系列产品深加工为主。截至2017年,庄园投入使用的包括:80亩蓝莓园,5亩垂钓园,同时能容纳500人就餐。建有土特产品超市,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旅游公厕等,园区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2年9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年会上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2017年12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
2018年9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18年11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2019年5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入选“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1年7月15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0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11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评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参考资料
围场概况.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5
‘Beautiful highlands’: Scenery of Saihanba in N China.中国政府网.2023-10-05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5
醉美围场.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6
生态优先 围场“突围”——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绿色发展纪实.河北共产党员网.2023-10-06
四合永火车站: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6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领导成员和分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6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1
名录.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 .2023-10-11
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对政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156号提案的答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1
等级景区名录.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2023-10-08
关于命名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10-09
关于命名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10-09
从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地名来看围场的历史发展.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7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10-07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围场马云兴食用菌种植户锅炉技术改造项目环评受理公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10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5
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2021—2030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3-10-25
中新网:河北围场:生态修复守护秀美河湖.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3-10-25
【旅发大会进行时】围场的景区景点(一).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这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终于成就了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云的故乡”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10-25
【旅发大会进行时】围场的景区景点(二).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北京旅游网.2023-10-12
河北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承德市生态环境局.2023-11-09
河北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09
河北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3-11-21
围场县委七届常委会召开第104次会议.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8
县长:孙立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8
围场召开八届政府第五十三次常务会议.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8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公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5
围场方言土语漫谈.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1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11-09
发展围场现代农业的思考.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10-12
承德市2022年县域经济增长情况.承德市人民政府.2023-10-25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孙立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5
河北围场:土豆“四变”成为“金豆”.中国农网.2023-11-17
河北围场:种出中药“财” 让农民富起来.中国新闻网.2023-11-09
乡村振兴的“哈里哈实践”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9
塞罕碳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关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试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关于支持温泉旅游医养养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1
深挖潜力,围场打造美食旅游消费新场景.杭州市商务局.2023-11-21
河北围场经济开发区.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10-12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7
围场县腾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建设项目-设备采购安装实施方案公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7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农业创新驿站建设方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7
北雁简介.承德北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官网.2023-11-27
关于我们.承德神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2023-11-27
集团简介.振龙集团官网.2023-11-27
学校简介.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11-09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2023-10-12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河北省文物局.2023-11-09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对政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09
【回顾·河北省全民健身“5个100”系列活动】“最具活力体育场地”篇.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7
医院简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官网.2023-10-12
围场县交通运输局2019年公路里程及等级统计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2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10-12
围场御道口机场.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委员会.2023-10-25
投资1.95亿!围场新建通用机场力争7至8月通航.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委员会.2023-11-09
河北围场把民生公交“开”进群众心坎里.中国网.2023-11-09
围场新开通7条城乡公交线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09
河北省第一至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河北省文物局.2023-11-09
河北省第一至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汇总表.河北省文物局.2023-11-09
康熙与大庙的传说.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2023-10-12
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09
珍珠球.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 .2023-10-12
甘沟口粘豆包微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公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12
手把羊肉:醇香味美 软烂适口.中国小康网.2023-10-12
【过年】 非遗里的年味 | 承德围场:营养健康花饽饽 年味十足贺吉祥.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10-24
萨满舞.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 .2023-10-12
围场满族刺绣.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 .2023-10-12
围场马铃薯.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农村商网).2023-11-17
围场马铃薯 致富“金蛋蛋”.中国农村网.2023-11-17
围场胡萝卜.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农村商网).2023-11-17
围场大力推广胡萝卜标准化生产.河北新闻网.2023-11-17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旅游网.2023-10-08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及发展探讨.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10-08
小滦河湿地公园简介.河北省人民政府.2023-10-08
围场紫玉蓝莓庄园.河北林业网.2023-10-08
《北京文学》2013年~2014年优秀散文诗歌.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2
张秀超.中国作家网.2023-10-12
祝贺!廊坊市荣获首届“河北省文明城市”称号!.河北新闻网.2023-10-09
我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殊荣.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09
最新公示!河北2县国家级示范,祝贺家乡!.河北共产党员网.2023-10-09
承德6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承德市人民政府.2023-10-09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出炉!七星关第二!.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9
承德市2020年政府大事记.承德市人民政府.2023-10-09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国政府网.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