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The Surrender of Japan),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世界反法西斯反法西斯同盟无条件投降,并于同年9月2日的投降仪式上正式签署投降书的历史事件,日本投降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1944年至1945年初,日本太平洋战争节节败退,而在欧洲大陆展开反攻的反法西斯主义盟军逐渐占据上风,直到1945年5月8日苏联红军柏林会战德国投降,而中国军队也开始对日军实行战略反攻,同年7月26日,美国、英国苏联三方代表在德国的波茨坦会议中发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虽然日本决心实行“本土决战”的计划,但迫于军事压力和国内的经济压力而选择投降。8月15日中午12时,日本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国以录音电台广播的方式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反法西斯同盟。9月2日上午9时,美国远东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停靠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主持举办投降仪式,包括中国受降代表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在内的中、美、英、苏等各国代表出席,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的军事行动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9月9日,日中两国也举行受降仪式。但由于日本战后被美国间接统治,而美国未能彻底清除日本旧有政权机构并且保留天皇制,致使日本国内对法西斯主义战争的反省不彻底,为军国主义右派势力歪曲历史提供有利条件。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事件背景

国际背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军队偷袭珍珠港, 偷袭大获全胜,美国军队损失惨重。并且迅速偷袭马来半岛掌握东南亚控海权和制空权,又占领了万隆、仰光等东南亚要地,日军初战大胜。,随之爆发了美国参战的太平洋战争。起初日本于东亚地区的战场上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是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战败,扭转了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的优势地位。1943年9月8 日,轴心国领导国、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无条件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 ,法西斯主义扩张主义同盟开始崩溃。11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开罗会谈上发表了开罗宣言,表示同盟国坚持与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愿意无条件投降为止,且日本必须于战后归还所占领的太平洋地区岛屿和中国的领土,并要承诺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独立。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苏联主席约瑟夫·斯大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美英联军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同时,苏联同意参战对付日本。

1945年1月,反法西斯主力军在吕宋岛进行登陆行动,日军撤退至山岳地带,但随即遭受菲律宾抗日人民军的袭击。2月19日,反法西斯主义军队以六万人的规模机动部队,在马利亚纳基地空军的掩护下,发起了对硫磺岛的进攻。日本守军几万人寡不敌众,到3月中旬,日本军队全军覆灭。30日,东京东部地区遭受了反法西斯军队的大规模夜间空袭,累计死亡人数超过了十万人。4月1日,反法西斯军队在在冲绳岛登陆,日军回击,战斗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天。最终以日本地面部队九万人全被歼灭,牛岛满中将和大田实海军少将被击毙结束。1945年4月份,中国军队开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向日军发动反攻,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抗战形势转守为攻,并于8月收复广西全境。

从1945年2月4日开始的连续九天里,苏联、美国和英国的领导人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对德国和日本的方针。会议上,美国和英国认为要使日本投降,苏联参战是必要的,因此要求苏联对日本进行作战。5月2日,苏联红军占领柏林的消息传至东京轴心国中仅剩日本继续作战。7月26日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的代表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会议。会议后,发布了一份声明,即《波茨坦公告》,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限制。同年8月6日,早晨,美国保罗·蒂贝茨上校驾驶艾诺拉·盖号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在日本本州岛西南部的广岛市上空投下小男孩原子弹,8月9日上午美国博克斯卡又在日本九州西海岸的长崎市投掷第二颗原子弹胖子,累计死伤二十多万人。苏联政府于8月9日正式宣布对日作战,开展八月风暴行动并下令苏联军队攻打关东军

日本背景

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为摆脱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而发动侵华战争并在国内实施战时经济政策,以期实现国内经济的军事化。1931-1936年,国家对军事工业的投资将近70亿日元,1941年日本对军事工业的总投资超过160亿日元,占日本整个工业投资总数的53.1%。但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居民消费品生产锐减,致使国内的经济危机尤其是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工人工资下降,农产品等商品价格上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被征用参与军事工业建设,又导致日本粮食紧缺和耕地面积减少。同时,随着中日战争的持续深入,日益增加的军费开支给日本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仅1944年的财政预算中军费就超过总体收入的三倍多,战争将近结束时日本的财政赤字高达766亿日元。政府为解决战争拨款问题和财政危机而扩大税收,1941年日本的收税对象增至700万人,租税收入更是达到36.9亿元。

1944年11月美国开始轰炸日本本土工业区,先是轰炸中岛飞机公司武藏野市工厂,随后又对东京名古屋市大阪神户等飞机工厂进行了超高空袭炸。但是,美国军队的超高空轰炸也未取得预期成果。于1945年2月轰炸重点目标由飞机工厂改为用燃烧弹轰炸市区,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大半化为焦土,飞机工厂生产下降到空袭前的40%左右。与此同时,小矶国昭内阁除与重庆中国国民政府商讨和平协议外,还企图通过对苏外交打开局面,但都没有成功,后于1945年4月5日辞职。接着,原海军大将、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被指名担任后继首相,组成新内阁,主张继续作战 。但是日本政府内部也开始产生不同意见,1945年2月,前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近卫上奏文》中主张日本政府应该要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从1945年3月初起,美国军队就改进了对日战略轰炸的战术,同时于3月27日开始了代号“饥饿作战”的水雷封锁,截断了日本海上供给线,先是在关门海峡,继而向全国各地的航道和港湾投放水雷,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海上运输。此外,由于日本属于资源匮乏的岛国,因而在战争后期向英法美等国借款近20亿日元,且从国外输入小麦、大豆、大米等粮食不计其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外资源输入断绝致使后勤补给短缺,间接加剧日本战争和社会形势的恶化。

5月2日苏联红军占领柏林轴心国作战仅剩日本的消息传至东京后,日本政治会总裁南次郎召集政治会议员开会,会上表达了要誓死保卫日本军部法西斯主义的统冶。5月17日,东京广播承认当时的战况严峻,不容乐观。五月下旬,反法西斯同盟军飞机夜以继日地在东京、大阪、等地上空进行了轰炸。1945年5月22日的内阁会议上,由于日本遭受连日轰炸,支持投降的声音在内阁中比例逐渐升高。然而,陆军将领们却反对投降,坚持战斗。次月8日,日本御前会议还正式批准了作战到底的军事计划。7月27日,日本政府认为《波茨坦公告》的条件对日本过于苛刻,并期望能够苏联从中调解,苏联拒绝调解。

事件过程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向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四国政府发出正式通知,表示天皇氏陛下已经颁布了一道诏书,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的所有条款。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 审议终战诏书草案,全体内阁成员、包括陆相阿南惟几依次地签字后,由铃木首相于晚8时30 分呈送天皇。夜11时日本方面收到并接受波茨坦宣言诏书,同时向反法西斯同盟发出通报。11时20分许,昭和天皇开始在宫中录制诏书的玉音广播盒式录音磁带。8月14日深夜东京发生了宫城事件,部分右派军官想要阻止日本投降录音的播放,但最后宫城事件以失败告终。

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发布了一份名为《停战诏书》的文件,被迫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昭和天皇打破日本历史上日皇从末亲自广播的先例,向全国车民作无线电广播,宣读投降敕书。日本人民听完广播,议论纷纷,有人不相信战败的事实,坚持无线电的广播完全是造谣,有人说陆军大臣被青年追赶,逃到皇宫去厕所里自杀了。尤其是少壮派军人,仍不甘心失败,曾试图发动政变,继续战争。8月15日下午3时20分,铃木内阁总辞职。8月15日早7时,中美英苏四国便以四国同时公告的形式,用英语、俄语、华语同时宣布了日本投降。

关东军的战斗并未停止,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Khasanov Georgiy Aleksandrovich)是苏联军队的高级将领,他于1945年8月16日以苏军总参谋部的名义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出,日本军队尚未正式投降,苏联军队将继续全力进攻。同时,天皇东久迩稔彦组阁,17 日,东久迩新内阁成立。同时重光葵取代东乡茂德接任成为外务大臣。在宣布投降的同时日本军队仍然对中苏作战。8月18日凌晨3点,日本军方代表山田通过电台向苏军总指挥部发出答复,表示他们准备履行所有的投降条件。8月18日,日本大本营再度下达第1385号命令,指示日本各地区司令官应“停止行使一切武力”,并告诚他们“严禁轻举安动”。日本军阀被迫停战。同一天,日本军队在前线的多个地区开始自愿缴械、投降或被俘。日本投降的同时,中方也致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并于17日收到冈村宁次的回复。

日本代表签订降书

1945年8月28日,反法西斯同盟的先遣部队抵达了厚木机场。随后,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于30日抵达厚木。在9月2日,9月2日,位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了一场投降签字仪式。仪式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随后盟国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代表徐永昌将军、苏联德勒维扬哥中将、美国尼米兹将军、英国福拉塞将军、澳大利亚布米梅将军,荷属英国东印度公司欧莫将军、法国莱克勒克将军、加拿大柯斯资莱夫上校、荷兰赫尔大里区將军,新西兰米西特将军相继在黑色封面的日语降书及金绿色封面的英文降书上签字。这一签字仪式持续二十二分钟,同时签字仪式标志着战争的正式结束。

9月8日,何应钦乘“美龄〞号专机到南京,检视中国战区投降仪式准备情况。9月9日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8时51分,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率受降官四人入场,他们分别是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陆军参谋长萧毅市、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空军第1路司令张廷孟。紧接着,日本投降代表在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带领下,相继入场,他们分别是中国派遣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将小林浅三郎;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陆军少将今井武夫;中国派遣军参谋、陆军中校小笠原清;中国派遣军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中将福田良三;台湾军参谋长、陆军中将谏山春树;第38军参谋长、陆军大佐三泽昌雄等7人。9时整,何应钦令将日军降书(中日文本两份)交付冈村宁次阅读签字。受降仪式历时约20分钟。

1945年9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投降仪式。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向英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官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将军的代表投降。蒙巴顿将军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日本将领必须在自己的部下面前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并象征性地缴械。寺内寿一元帅不愿接受这个要求,于是派板垣大将代替他参加了仪式。仪式结束后,板垣等几个日本将领想和蒙巴顿握手寒暄,但被断然拒绝。实际上,在仪式前,蒙巴顿就明令禁止属下与日本人握手。投降签字仪式之后,英军看管寺内寿一直至他死于该地。

10月25日,台湾地区的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举行,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日本投降代表、日本台湾总督兼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从中国代表、受降主官陈仪手中接受“第一命令",办理投降手续。陈仪通过广播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从中日甲午战争后被迫与祖国分离50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台湾人欢欣鼓舞,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次日,台北还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

事件结果

占领日本

1945年12月,莫斯科3国外长会议决定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设立远东委员会,作为制定占领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并在东京设立由美、苏、中、英4国代表组成的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可以通过不经过远东委员会的讨论,单独向最高统师发出所谓的“临时训令”。这样的做法使得美国在实际操作上具备相当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1945年8月至1947年底,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消除日本成为美国威胁的可能性。1950年6月25日后,美国加速变日本为侵朝战争的基地。1951年9月8日美国、日本缔结《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即美国结束对日占领,但条约规定美国军队继续留驻日本。

战犯审理

1945年9月到次年4月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作为盟军统帅,发布5道战犯拘捕令。1946年1月由美、中、英、苏、法、荷、澳、加、新西兰印度菲律宾11国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并开始清算日本战争罪行。1946年5月开庭,1948年11月做出最后的判决,11月12日以前5天,韦勃庭长宣读了判决书,内分历史、法理及判决主文三部分。原控诉中胪举之55项罪状经剔除仅考虑17项。12日下午宣读了各被告之个别责任之判决及科刑。

释放战犯

1949年1月30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命令蒋介石冈村宁次等259名战犯释放回国。,规定所有仍在日本服刑的战犯,都可以按所谓“宣誓释放制度”予以释放。在中国关内战场受降区的日俘、日侨共200多万人,至 1946 年的6月底,全部被遺返回日本。同时日本官兵与侨民在遣返途中可以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 , 并且一般侨民可携带1000 元 ( 国民政府货币单位 ),军官可携带500元,士兵200元。

事件影响

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标志着轴心国的完全崩溃,并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最终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与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抵抗侵略战争和压迫,是人类抗战史的史诗。这场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在反抗帝国主义斗争中首次取得完全胜利,正因为这次胜利,危亡中的中国得以逐步走向振兴。此外,这次战争不仅为中国积累了宝贵经验,日本的投降还标志着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强国的成功范例。对于世界而言,日本投降不但代表中国的就此解放,更代表着整个亚洲地区反法西斯主义的胜利。而这场投降更是法西斯们在对热爱和平的国家或者个人们的投降。

日本趁美国军队8月底进占之前公然违抗“波茨坦公告”的投降协议,非法瓜分军费及军用物资,私自复员军队,销毁侵华战争的罪证,镇压日本国内的左派民主力量,对战后联合国及世界人民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造成不利影响。美军独占日本后由于事前的“八一一复文”,并没有瓦解日本旧有的政府机构(除军部之外),对日本的法西斯势力清除不够彻底,尤其是保留日本的天皇氏制度,任用大量旧政权的官吏为美国做事以实现美国对日本的间接统治,而日本统治集团既不得不充当美国占领军的工具,而美国造成的日本“有条件投降”致使日本国内对法西斯战争的罪行反思不深刻,为二十世纪后半段日本右派势力歪曲历史创造可乘之机。

事件评价

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在《致日本国民书》中评价:“无条件投降并不意味着日本国民的灭亡和奴隶化。”

日本文艺评论家江藤淳评价:“接受《波茨坦公告》条件的投降并不是无条件投降,投降仅仅是指日本军队,日本国没有无条件投降。”

中国学者梁尔东评价:“促使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共同作战、联合战斗的结果。”

相关影视

后世纪念

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军队“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后,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于次年4月决议将庆祝胜利的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也称为“国定纪念日”),同时规定在纪念日当天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缅怀先烈。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每年8月15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后于1951年改定为9月3日,直到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密苏里号纪念馆

“密苏里”号战列舰建造于1944年,是以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家乡名字命名的美国最大战舰之一,是美国海军第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也是美国海军第三艘以密苏里州为名的军舰,同时也是美国最后一艘建造完成和退役的战列舰,还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地点。之后,“密苏里”号先后参加朝鲜战争、波斯湾战争并于1992年3月31日正式退役,1999年1月,停泊在夏威夷王国珍珠港福特岛旁的“密苏里”号战舰作为博物馆舰正式向公众开放,每个月纪念馆有36名固定的志愿者、16个军方志愿团体,以及8个民间的志愿团体,共计约1800小时的人力来协助纪念馆的维护工作。除日常的宣传讲解外,密苏里号纪念馆还举办军方的官方仪式、特色的节日庆典活动和各式教育活动,比如每年11月11日美国的退伍军人节。2014年,为密苏里号战列舰下水70周年,美国海军在“密苏里”号纪念馆展出参与投降仪式士兵的信件与日记、“胜利之笔”、投降见证纪念卡等纪念品。

日本投降书正复本

日本投降书正本的英文名为《INSTRUMENT OF SURRENDER》(投降书),上有中国受降代表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盟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受降代表切斯特·尼米兹、投降方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12个重要人物的签名。1945年9月6日,伯纳德·蒂勒上校把投降书和第二份大日本帝国声明带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并于次日在白宫举行的正式仪式上将这两份文件上交哈里·S·杜鲁门总统,随后这些文件由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出。同年10月1日,它们正式被放入美国国家档案馆中收藏,后又现存放于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而投降书的复本(复印件)一共有两份,每份共两页,装裱在一张长约 50 厘米、宽约 40 厘米的白色丝绸织物上,其中一份存放于杭州市,另一份在革命老兵刘纯一的亲家国民党空军高级将领的手中,1979年他将复本赠送与刘纯一,2014年,刘纯一将投降书复本正式寄存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档案馆。

参考资料

日本投降是8月15日早7点 入夜延安火炬游行.中国新闻网.2023-07-28

勿忘历史 警钟长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中国政府网.2023-07-28

党史回眸|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8

日本在朝鲜投降 조선에서 일본의 항복 (1945).豆瓣电影.2023-07-11

日本投降 Fall of Japan: In Color (2015).豆瓣电影.2023-07-11

受降前夕 (2015).豆瓣电影.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