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来凤县

来凤县

来凤县是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腹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中心城市。来凤县东南接湖南龙山、西南邻重庆酉阳,东北与本省宣恩县相交,西北与本省咸丰县交界,县域面积1342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来凤县武汉大道18号,下辖6镇2乡,截至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3.31万人。

来凤县西部和西北部多山,武陵山系余脉,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县境。地势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为喀斯特高原和中山,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特点。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5条,属季节河,源短流小,随天时变化,时涨时落。来凤周为巴国五溪地,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元三十一年(1294年)置大旺宣抚司,属四川行省,元末明初先后设散毛、大旺、东流、腊壁、卯峒、漫水、百户七土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来凤县。1914年废府存县,来凤直隶于湖北省。1949年11月9日来凤解放,隶属湖北省恩施专区。1979年12月19日,撤销来凤县制,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凤县建制。

来凤县是中国第一个跨省经济协作示范区(龙凤示范区),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2019年7月,来凤县通过脱贫摘帽验收和第三方评估,正式脱贫出列。截至2022年3月,已形成茅岩莓茶油茶、水果、香菇、中华蜜蜂等主导产业,拥有商旅文融合、农业特色产业、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加工制造业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2022年来凤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3.9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6:18.7:62.7。

来凤县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是巴楚文化重要沉积带和土家文化重要发祥地。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摩崖石刻,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摆手舞。截至2023年,来凤县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仙佛寺景区、杨梅古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卯洞景区)。拥有土家族摆手舞、南剧、地龙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来凤打安庆、油茶汤制作技艺、土家族牛王节等省级非遗项目12项。

地名由来

凤凰降临栖息翔凤山的传说得名。乾隆年间,朝廷因新君登基,诏令各地申报祥瑞,知县于执中奏报半边城上凤凰翔集,于是朝廷将此地命名为“来凤”。

历史沿革

先秦

来凤县,周为巴国五溪地。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

秦汉至三国

秦隶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属吴荆州武陵郡。

魏晋南北朝

西晋属荆州武陵郡。南北朝时属宋建平郡,齐、梁宜都郡,周为乌飞县地。

隋唐五代

隋隶于清江郡。唐隶于施州。五代属羁感化州。

宋元

宋为富州,后为柔远州,赵祯时,置散毛司,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元初为柔远州,后废州为散毛洞。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升为散毛府,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元至正六年(1346年)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

明清

明初,复废司为师壁峒。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割其半为大田所,属四川重庆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为敖毛宣抚司,属湖广都指挥使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明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明永乐四年(1406)三月,升宣抚司。

清代顺治初仍为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属归州恩施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废散毛、大旺、卯洞、漫水、百户、东流、腊壁等七土司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来凤县,因凤凰降临栖息翔凤山的传说得名,属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全县设体乾、达德、聚伦等3乡,编户12里,48甲。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初七日,施南反正,来凤独立自治。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存县,来凤直隶于省。民国四年(1915年),属荆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属施鹤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鄂西行政区,来凤为特别小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鄂西行政区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仍辖施鹤道旧属各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列来凤为三等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仍辖原领各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推行地方自治,定来凤为三等县,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9日,来凤县解放,隶湖北省恩施专区。1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风县建制,设立来风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凤县建制,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后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新中国成立后,来凤县行政区划历经1952年,1958年,1975年等三次大调整,至1983年底,全县设接龙桥、绿水、卯洞、大河、旧司、高洞、革勒车、三胡8个人民公社和翔凤镇,辖159个生产大队,2036个生产小队。

1984年6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设区建乡,全县设8区2镇,下设48个乡4个区辖镇,2个办事处、6个居委会,202个村。原卯洞公社改名为百福司镇,所辖兴隆、鱼塘、洗车、三坝、漫水5个管理区改为5个乡,划出成立漫水区。

1993年12月,撤销多稼桥区,并入翔凤镇。1995年4月,撤销高洞区所辖花坨乡,将其所辖区域和旧司区三合乡官田坝村、革勒车区革勒车镇小河村划归高洞区官塘乡管辖。1995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将宣恩县所辖高罗区、李家河区、沙坪区、沙道沟镇及其所辖雪落寨乡划归来凤县代管。1995年11月,撤革勒车区百兴木乡,所辖村组分别划入鼓架乡、太平乡和高山乡。

1996年7月,撤区建乡,1996年末设9乡4镇,即绿水、漫水、高洞、旧司、三胡、革勒车、李家河、高罗、沙坪9个乡,翔凤、百福司镇、大河和沙道沟4个镇。

1997年4月,原区设76个乡镇全部撤销,改设54个管理区。翔凤镇原土堡乡、飞机乡改为办事处,同时设精神堡、三光(官)坪、育红桥、花园堡4个街道办事处。

1998年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高罗乡李家河乡、沙坪乡、沙道沟镇(雪落寨乡)不再有来凤县代管,仍归宣恩县管辖。

1999年增设中华山村,隶属翔凤镇管辖。

2001年3月,撤销高洞乡并入旧司乡,同时撤销新峡等36个管理区和精神堡等6个办事处,实行乡镇直管村体制。

2002年10月,调整合并乡(镇)辖部分村,由原来203个村调整合并为185个村。

2003年6月,来凤县全县设立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同年年底来凤县全县辖3镇5乡,即翔凤镇、百福司镇大河镇、绿水乡、漫水乡、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镇,185个建制村、11各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1年11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绿水乡,设立绿水镇。

2012年9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撤销旧司乡,设立旧司镇

2013年11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撤销革勒车乡,设立革勒车镇。

2015年1月,经来凤县人民政府批准,翔凤镇关口村更名为仙佛寺村。至2015年底,来凤县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6镇2乡,即翔凤镇、百福司镇大河镇、绿水镇、旧司镇、革勒车镇三胡乡漫水乡,185个建制村,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00个村民小组,75个居民小组。

地理

位置境域

来凤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地跨东经109°00′-109°27′、北纬29°06′-29°40′。东南邻湖南省龙山县,西南毗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与湖北省宣恩县接壤,西北与湖北省咸丰县相连。县境东西距长42.5千米,南北距长61.3千米,国土总面积1342平方千米。

气候

来凤县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1400小时,平均温度15.8℃,无霜期256天,气压16.2百帕,相对湿度81%,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特点。因地貌、地势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又具有气候环境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高山气候温和,春迟秋早,类似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的过渡带。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气候寒冷,四不太分明,类似暖温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

2022年全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2.9℃,平均相对湿度77%,平均降水量963毫米,平均日照市时数1426.5小时,降雪日数11天。县境多年平均降水量1566毫米,年均降水总量20亿立方米。降水特点:年际变化大,枯水年(P=75%)年降水1323毫米,特枯年(P=95%)年降水1125毫米;西北多于东南,呈径向递减;季节变化明显,雨热同期,来凤县雨量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348.9毫米(城区点雨量);酉水来凤县水文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566.1毫米(酉水面雨量);酉水纳吉滩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581.2毫米(酉水面雨量)。来凤县终年风力微弱,静风频率占全年的62%。风向多为西南风。各月平均风速均小于10米/秒,多年平均风速为0.7米/秒。除盛夏季节短时雷雨大风外,基本无大风出现。大风产生的机率小,年平均为1.4次,集中在5-8月。10月至次年3月无大风出现。

地质

来凤县发现并识别的古生物化石有:三叶虫、直角石菊石亚纲、燕石等海生无脊椎动物。说明来凤县在寒武纪奥陶纪时,处于海水淹没状态。以后由于地壳的变化,慢慢上升成陆地。到三叠纪晚期(距今约二亿年)才完全脱离海浸。

来凤县地处鄂西四大断裂带之一的宣恩椒园至咸丰断裂带南缘的蠕动区,曾受1856年咸丰小南海地震的影响。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隆起带的一部分,地层出露较全面,且多为沉积岩,广泛出露的为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类,以三叠纪大冶灰岩为主。按岩石中含硅质岩的比例及成土的性状分为:石灰岩、硅质灰岩、燧石灰岩、紫红色瘤状灰岩、泥灰岩五种。局部断陷盆地,沉积有第三纪红色砂质岩系。

地形地貌

来凤县境南北狭长,北半部东西稍宽,南半部东西偏窄,呈栎树叶型。西部和北部多山,重山叠岭,山势嵯峨;东北和东南部沿酉水河岸,盆地较多,甚为平坦,为丘陵地带,属酉水河上游河谷盆地。境内山脉属武陵山余脉,分两支成钳形走向横贯全境。一支自西南至西北绵亘于大河镇、旧司镇革勒车镇三胡乡与咸丰县之间;另一支自西南至东北经百福司镇漫水乡、绿水镇、翔凤镇宣恩县境。山脉以挖断山为界,以西为西部山脉,以东为东部山脉。西部山脉主要山峰有:捌股界、笔架山、捌股梁、猫头山等。东部山脉主要山峰有挖断山、大竹山、月亮岩、永灵山等。天山坪为县内最高山,白岩山为县内第二高山。主要平坝有县城周围(翔凤镇)沙坨、飞机、覃家坝等。山口40个,重要山口有滴水关、老鸦关、智勇关。较大峡谷有麂子峡、新峡、老峡、龙嘴峡。主要溶洞有老虎洞、甘溪洞、卯洞、婆婆洞、穿洞等。地形错综复杂,高山丘陵交替连绵,河流沟溪纵横交织,山与山之间形成大小不等冲积平坝和梯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为喀斯特高原和中山,山体雄伟,山顶平缓,大致有齐一峰顶线,显示原来高原面。由于高原面长期经受流水切断,河谷均成深峡,多急流瀑布。地层局部陷落处及河间开阔处,形成盆地,盆地开阔,溪谷深峻,有利于动植物繁殖生长。县境一般海拔(黄海)680米,县城海拔458.25米,最高海拔大河镇天山坪大尖山,1621.3米;最低海拔百福司镇金龙滩,339.9米。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地区占总面积17.15%,海拔500米~800米低山地区占总面积61.13%,海拔800米~1200米二高山地区占总面积1.81%。

水文水利

水文

境内有大小河流25条,长487.5千米,水能蕴藏量80832千瓦,可开发7.95万千瓦。酉水为主河道,由北向南纵贯本县东部边境。老虎洞河、新峡河、老峡河、怯道河等支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注入酉水,组成梳齿状水系。县内较大的溪沟,计有38条,属季节河,源短流小,随天时变化,时涨时落。

酉水河即古五溪之一,属沅江水系,在来风境内为其北源。河道大多呈原始状态,两岸山高峡深,河身陡峻,海拔高程由两河口450米,到鸡笼滩河谷降至339.9米,平均坡降为1.2‰。水急滩多,礁石、孤石林立,不利航行。从沙坨到红花段,鱼塘至三坝段,河道两岸是平旷的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盛。酉水在县内流程89千米,河床宽20至200米,流域面积为1322平方千米,流域耕地30.7万亩。沿途有13条小溪注入,汇成四季长流的大河。最大洪水每秒3480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2.38立方米,年径流量15.4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可达6.1万千瓦。这条河在县境上段,地形开阔,水流平缓,中、下段的龙咀峡谷,落洞峡谷、鸡笼滩河谷,有险滩七处。即龙咀、仙人洞、头洞、二洞、三洞、卵洞、鸡笼滩。百福司镇至鸡笼滩段流程17.3千米,终年通航,可行6吨木船,洪水时期,可通行百吨木船。

老虎洞河发源于三胡区的乾洞母枯(漫塘亚达屋凉桥)。流程35千米,河床宽10~40米,流域面积110平方千米,河床坡降为4.9‰,经二胡坝、苏家堡、猴栗堡至县城东南1千米处的官渡口汇入酉水河,水力资源较为丰富。

水利

来凤县境内小型水库一般建在山谷洼地之间,拦截径流,聚集泉水,规模不大,施工简便。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凤县共建成45座小(二)型水库。截至2023年3月,来凤县有水库55个,水电站19个,水厂27个,中型灌区2个。

来凤县仅新峡水库属中型水库,库坝建予高洞官塘乡,横截新峡河,坝高36米,长154米,顶宽14.7米,总库容3520万方,正常库容2260万方,是以发电为主兼有多种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

●龙洞河水库

龙洞河水库位于县城东北飞机乡,横截龙洞河,集雨面积18.J15平方千米,设计坝高21米,库容45万方,为粘土心墙坝,是新中国成立后来凤县首建的蓄水工程。1955年兴建,次年8月基本建成,实际库容33万方,负担3100亩水田的灌溉。1973年,对水库进行扩建,大坝加高5.89米,库容增至100万方,并改装了输水设备,使实际灌溉面积达4100亩。

车沟水库位于漫水区漫水镇,横截车沟河,集雨面积6.4平方千米,坝高20米,总库容量128万方,兴利库容91.4万方,实际灌溉面积1700亩,于1959年由漫水管理区组织农民筹建,中途几经停顿,至1974年完成大坝工程。渠道总长11760米,坝后涵管1000米为总干渠,两支一长4640米,一长6120米。其中有涵洞6个,单拱渡槽2座,倒虹吸1处,遂洞1个。

土壤

来凤县土壤的类型共分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8个土类,15个亚类,46个土属,126个土种。其中水田64个土种,早地35个土种,非耕地27个土种。水田大部分缺磷,部分缺钾,偏酸偏碱水稻土面积占三分之一。

红壤,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坝、台地、地势较低的地区。分布面积以接龙桥、浸水、百福司镇、绿水为昂大;黄壤,是来凤县的主要土壤,垂直分布于红壤之上,海拔500--800米之间的低山、谷地等处。全县各区均有分布,以漫水、百福司、大河、旧司、三胡面积最大;羹棕壤,垂直分布于黄壤之上,海拔800米以上的二高山及高山,以大河,三胡、革勒车、旧司,绿水区的五台乡和百福司镇的高潺乡面积最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绿水区茅坝乡,接龙桥区的红花、新峡、活水三个乡;潮土,面积1171亩,分布在接龙桥,浸水,百福司镇沿酉水河岸的河流冲积物母质形成的土壤上,面积小,且贫布零散。石灰土,分布在接龙桥区的红花乡;沼泽土,分布在接龙桥区土堡乡的地势低洼处;水稻土,全县各区均有分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来凤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512.1毫米,降水总量19.99亿公方,枯水年(P=75%)年降雨量1322.7毫米,降水总量17.49亿公方,特枯年\u003cP=950A)年降雨量1124.8毫米,降水总量14.87亿公方。来凤县多年年平均径流深1038.8毫米,径流量13.73亿公方,按耕地总面积亩均4807方。其中:溪沟小河直接汇入酉水的径流总量为2.54亿公方,占总量的18.5%,老虎洞河流域的径流总量为1.13亿公方,占总量的8.23%,新峡河流域的径流总量为2.78亿公方,占总量的20.25%;老峡河流域的径流总量为5.05亿公方,占总量的36.78%I怯道河流域的径流总量2.23亿公方,占总量的16.24%。枯水年(P=75%)年径流深914.8毫米,径流总量12.09亿公方,亩平4233方。特枯年(P=95%)年径流深748.5毫米,径流总量9.89亿公方,亩平3463方。来凤县地下水也较为丰富。老虎洞河源头泉水最枯流量0.1秒公方,最大0.3秒公方,毛杆洞泉水径流量最枯0.3秒公方,最大0.7秒公方。县城及周围的地下水位很高,随处可掘井,仅不足一平方千米的老城区内,密布着100多个吊井。

矿产资源

地下矿藏主要有原煤、铁、铅锌矿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二十余种。其中陶土探明储量1000多万吨,重晶石以量大质优列全国县市前列。

根据地质勘查和矿产普查,本县矿藏种类不多,储量也甚少,除煤外,大都开采价值不高。主要矿藏有:煤矿分布在县南田坝、龙咀、五台、锡塔等地,已探明储量约760万吨。铁矿甘溪,田坝、广沟,腊壁司、高洞叙浦等地,均有零星分布,藏量不丰。石膏产于半边城山麓和沙坨一带,石膏质量较好,内含多种化学元素,藏量不丰。石灰岩白云岩产量较丰,质地较纯,主要分布在竹坝,田坝,狮栗坪及三胡,旧司等铝土粘土矿主要分布予五台,甘溪、沙子田等地,储量约100多万吨。重晶石主要分布在三胡刺猪槽,三堡岭,梅子垭一带,矿石结晶较好,质量甚优。储量约33万吨。铅锌矿分布于革勒车桐木湾,三胡铅厂坪一带,质量甚好,藏量较丰。锰矿石主要有百福司拉萨至荆竹、天井坝至荆竹两矿脉,藏量不大。矿百福司木车坝一带产硫磺,藏量不大。石英石分布于黄河刘家坡,储量约50万吨。

森林资源

来凤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0.91%,林木覆盖率73.9%,林木蓄积量830.96万立方米;完成造林12.4万亩,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7.5%,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7%。

来凤县气候温暖湿润,小气候环境多样,土地肥沃,适于多种植物生长。按用材林、经济林划分,用材树种44科,84属,146种。其中乡土树种129种,外地引进17种。经济树种有60余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垂柏、樟木、楠木栎木、椿、、枫香树毛白杨油桐油茶、五倍子、漆树、杨梅柑橘属、桃、李,桑、杜仲等;竹类有孟宗竹斑竹水竹、白竹、慈竹、荆竹、紫竹等。

来凤县处于亚热带常绿林区。以樟、楠、栎、桦、、类和松、杉、柏等用材林以及桐、茶、漆、倍等经济林为主的森林植被,形成典型的中亚热带植物群落,属鄂西南山地栲类、润楠植被区。因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随地势阶梯而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差异。按海拔高度自然分布的种类,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林带。海拔800米以下,是以油桐马尾松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以及柑橘属等常绿阔叶林带。海拔801~1200米之间,是以壳斗科樟科盐麸木杉木王孟宗竹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带。海拔1200米以上,是以各种栎类、漆树和杂灌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带。

生物资源

来凤县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小气候环境多样,土地肥沃,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并形成与气候相适应多种植被类型。截至2012年11月,来凤县境内经济林有17科、25属、91种。传统经济林主要是油桐油茶、倍子,其次有柑桔、桑、棕、杨梅、核桃、板栗、桃、李、梨、柚等。主要树种:茶叶、板栗、油桐、杜仲黄檗厚朴柑橘属、柚子。基本形成沿酉水一线以桔、柚、桃为主,来大线以板栗、孟宗竹春蚕为主,来咸线以杨梅、板栗为主,来智线以油桐、油茶为主“一水三线”经济林布局。用材林有44科、84属、146种。原来主要是马尾松、香杉、毛竹等。后陆续引进水杉、柳杉、油松华山松、广东马尾松、湿地松、雪松、池杉云杉、美国白杨、意大利白杨、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等。全县竹林面积2280.7公顷,其中毛竹面积854公顷。此外,有斑竹水竹、白竹、慈竹、荆竹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树种,主要有、杉、柏、香椿桤木。薪炭林,主要树种:麻栎栓皮栎、山毛、栎、小叶栎等。饲养动物水牛麻鸭、黑猪为湖北省优良品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1999年来凤县林业局开展清查确认,发现高、低等植物有109科,706种。其中乔木51科,106属,237种;灌木40科、128种;木质10科、藤本20种,草本32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属(所有种)、银杏、框属(所有种)、药菜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树(多杆香樟)、喜树(早莲木)、川黄桨(黄皮树、黄柏)、小青树等,国家级珍贵树种银杏、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黄杉等。全县属国家、省级和国际公约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植物67种。其中有虎头兰、惠兰、建兰等

动物

据1999年林业部门调查,全县有野生动物资源130种,其中兽纲36种,鸟纲30种,两栖纲11种,爬行纲11种,昆虫纲及其它42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小爪水獭大灵猫、称猴、红腹锦鸡等。

来凤县地貌、气候、植被类型复杂,野生动物资源较多达100余种,其中国,家、省级重点保护及“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共5纲20目34科54种,包括兽纲6目12科17种、鸟纲8目13科22种、两栖动物2目3科6种、昆虫纲1目1科1种、爬行纲3目5科8种,其中金钱豹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

来凤县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要生态功能区,截至2021年9月,共有4个自然保护地。

2002年8月,古架山古杨梅群落被湖北省列为自然保护区名录,定位市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14753公顷,尚存古杨梅树1万多株,最大树龄达1200余岁,号称“亚洲杨梅之王”。

老板沟野生动植物州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位于来凤县大河镇境内,总面积8250公顷。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有2500余种,野生动物有40余科200余种,鸟类有60余种。

自然灾害

来凤县地处武陵山脉,地形错综复杂,河流沟溪纵横交织,土地贫瘠,自然灾害交替发生,一般1-3月阴雨低温,春夏之交,经常有大风冰雹灾害;7-9月出现伏旱,县境内河流灌溉面积较少,农业生产全靠雨量调节。月余无雨,便成旱灾;雨水太多,便引起山洪暴发,造成水灾;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经常相伴发生。

2021年7月7日23时许,湖北省来凤县遭遇强降雨袭击,导致漫水乡境内出现山洪、内涝、山体滑坡等灾情,其中有9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包括1名老人(72岁)和2名儿童。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3月,来凤县下辖6镇2乡,县政府驻来凤县武汉大道1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0年,来凤县人口出生率为8.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7‰。截至2022年末,来凤县户籍人口333058人,其中,男性173189人,占总人口的52.0%;女性159869人,占总人口的48.0%。60岁及以上57044人,占总人口的17.1%。全年出生人口2293人,其中,男性1174人,女性1119人。

民族

来凤县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全县共有26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56%(其中土家族占比34%,苗族占比20%)。土家族的大姓为覃、田、向、冉、白、彭。分布特点是“所居必择高岭”,主要分布在漫水、百福司镇、旧司、大河等地。苗族的大姓为张、吴、杨、廖、石、龙。主要分布在百福司、三胡、革勒车一带。迁入较晚的苗族,则分布在县城周围,如土堡张姓,万家塘吴姓,苗寨沟李姓、何姓等。汉族主要分布在县城、集镇及周围平坝,其他民族散居于各地。

语言

在“改土归流”前,来凤土家人“语言侏离,不识文字”,多使用土家语作交际工具,只有土司头人中的文化人,使用汉文字。“改土归流”以后,“流寓渐多,风会日启”,土家人多效客家语言。新中国成立后,除百福司镇、漫水等一些偏僻地方的少数老年人会讲土家话外,其他地方的人都使用汉语。在汉语方言上,因来凤地处“三省之要区,四冲之捷径”,位置特殊,土苗杂居,加上“流寓’甚多,方言也较为复杂。在土家人聚居的漫水、百福司一带,所使用的汉语方言有受土家语明显影响的痕迹;在县城及城郊所使用的语言,多受江西省、常德语的影响;大河、旧司、高洞一‘带的方,同四川话要更为接近,三胡、革勒车的方言与咸丰话基本一致。

土家语

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土家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一个独立的语言。来风土家语,主要分布在百福司镇、漫水一带,属土家语北部方言中永顺县土语的一个地点方言,同龙山坡脚土家语相近。“改土归流”前,境内普遍使用土家语。“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文化的迅速传入,土家语逐步消失。民国时期,中国国民党“剿匪”部队,把土家语当作土匪黑话加以禁绝,使土家语消失更快。来凤解放时,只有卯洞,漫水一带数千人会讲土家话。到1985年,只有少数老年人会讲土家话。

声母,河东土家语有21个声母,都是单辅音声母,其中有13个清辅音,7个浊辅音和1个单元音,另外还有i个零声母;有21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5个,复元音韵母l0个,半鼻音或带鼻音韵尾的韵母6个。

汉语方言

来凤的汉语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同四川话比较接近。境内各地方言,在语音上大同小异。根据语音特点,大致可分为四个语音区。东南区,包括漫水、百福司镇一带,其方言有受土家语明显影响的痕迹。东北区,包括县城及城郊一带,由于江西省常德市人迁入较多,语言多受江西、常德话影响。西北区,包括三胡、革勒车及甘溪、大沟一带,与咸丰话基本一致。西南区,包括旧司、大河一带,同四川话更为接近。

河东汉语方言有19个声母,都是单辅音声母,其中有13个清辅音,5个浊辅音和1个半元音,另外还有1个零声母。有23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5个,复元音韵母12个(8个两合元音,4个三合元音),带辅音鼻音韵尾的韵母6个。

宗教信仰

来凤县曾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后来有佛教流传。来凤宗教以佛教较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前,寺庙之多,僧尼之众,为他县少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因唯物主义的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不少僧尼自愿还俗,多数僧尼年老病故,佛教徒所剩无几。佛教传入来凤县较早。来凤县仙佛寺摩崖造像,据传为晋朝咸康元年所刻(一说为五代十国成康)千百年来,一直是鄂、川、湘、黔边区香火旺盛的佛教胜地。2014年9月26日,来凤县佛教协会成立,当时有合法佛教寺庙一座(翔凤镇仙佛寺),合法活动场所三处(翔凤镇川主庙、绿水镇玉龙宫、百福司镇观音阁),教职人员5名。县境内的佛教派别属于汉语系。

经济

综述

来凤县是中国土家族第一县、中国藤茶第一县、中国第一个跨省经济协作示范区(龙凤示范区),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是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县。2019年7月,来凤县通过脱贫摘帽验收和第三方评估,正式脱贫出列。截至2022年3月,来凤县已形成藤茶、油茶、水果、香菇、中华蜜蜂等主导产业,拥有商旅文融合、农业特色产业、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加工制造业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藤茶、油茶、黄精、粮食4条全产业链。2022年来凤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3.9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6:18.7:62.7。

第一产业

来凤县是“中国藤茶之乡”,藤茶产业是来凤县的支柱性农业产业,另有油茶、黄精、蔬菜等特色产业。来凤县耕地盛产粮油,山上多松、杉、樟、竹、金丝桐油。有桔、桃、李、梅、核桃、板栗等干鲜果,云贵型烟叶,水牛、麻鸭、黑猪为湖北省优良品种。

2022年,来凤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6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3.8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59.4万亩,新建8000余亩标准化藤茶示范基地,藤茶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5家,州级农业龙头企业达23家,培育产值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1家。

2022年来凤县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16亿元,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0.11亿元。2022年末耕地总资源33.55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74万亩,总产量13.03万吨;蔬菜面积9.77万亩,蔬菜产量11.25万吨;油菜面积7.56万亩,产量0.88万吨;茶叶面积5.02万亩,总产量0.37万吨;水果面积5.4万亩,产量2.90万吨。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40余万亩,建成标准化藤茶生产基地5万余亩。截止2022年底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19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3家。来凤县乡村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公司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山”。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3861.2公顷,农产品企业49个。

截至2023年8月,来凤建成客家白茶油茶黄精等特色产业基地达40余万亩。全县培育出州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来凤藤茶”入围湖北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20强,创建出“来凤酉味”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农业产业园中的来凤民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6个项目纳入省科技计划。

第二产业

来凤县工业包括以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等为主的非金属矿产业,以水泥、大理石加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肉类、特色蔬菜、茶叶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生物质能源转化为主的能源工业,以漆筷生产、手工编织为主的民族工艺品制造业。至2022年已形成以家居建材、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基础化工、工艺品制造等五大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2022年全县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达11.03亿元,是建州初期的22倍,2022年工业技改投入达3.28亿元,是1985年的5.5倍,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8.5亿元,是建州初期的28倍。培育出金凤牌水泥、凤头姜、金祈藤茶等名优品牌,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两化融合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

2022年,来凤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5.58亿元。截止12月底,实现总产值18.48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实现产值5.26亿元。2022年,来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267.00万元,实现营业利润1997.00万元,资产总计353479.90万元,负债总额204647.7万元。截止12月底,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4家,新增2家。资质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37亿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

第三产业

来凤县第三产业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为主,2000年以后,中百购物中心、中心广场、好利来等多个区域商贸中心陆续营业,黔龙建材城、西商农商城、欧亚达家具城等三大专业市场建成,建成约1万平方米新电商产业园,来凤城北、城南农贸市场不断改造升级,城区商贸集聚功能增强。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8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4.97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7.93亿,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5.73亿元。2022年末全县一套表上报本地法人房地产开发企业16家。商品房施工面积78.75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13.5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6.6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2085万元。2022年来凤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6家,其中,批发企业2家、零售企业35家、住宿企业6家、餐饮企业3家;限额以上大个体33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7家、大个体11家。截止12月底,来凤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820万元,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完成零售总额68130万元。批发业销售额为7909万元,零售业销售额为69752万元,住宿业营业额为3765万元,餐饮业营业额为2894万元。全年旅游综合收入14.22亿元,接待游客260.09万人次。仙佛寺、杨梅古寨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有序推进。2022年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99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3万美元。

经济功能区

来凤经济开发区

2007年,来凤县委、县政府成立来凤经济开发区,把桂花树工业园和绿水四合一带工业聚集区均纳入开发区范围。截至2019年11月,来凤经济开发区共有企业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高新科技企业3家,开发区企业年产值34.7亿元,创税8600万元,每年安排就业逾万人。其中,桂花树工业园位于城南新区,地处酉水河谷一级阶地,总用地面积约2200余亩,共有企业34家,功能定位为以农副食品加工及医药化工为主,管理、商业服务等各项设施配套完善的特产生物科技产业园;四合工业聚集区为来凤县第二工业园,隶属绿水乡四合村和梅子树村,距来凤县城约20千米,248省道从聚集区中部穿过,以发展化工、电力工业为主,建设用地规模约1000亩,目前共有企业5家。

重要企业

湖北来凤腾升香料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来凤腾升香料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香精香料产业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承担过省级重大专项项目1项,州级科技项目及重点创新团队3项,已获授权专利24项,成果验收4项。2023年3月,湖北来凤腾升香料化工有限公司被授予"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同时该企业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申报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来凤全县学校总数55所,其中,小学44所;普通中学10所;职业高中1所。年末全县专任教师总数2489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小学教师1336人、中学教师1025人、职业学校教师128人;在校学生总数4580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4415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9183人、职业学校在校生2204人。全县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数9708人。全县学前教育入学率87%,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学生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0%,高中学生入学率94%,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5.5%。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7.2%,比上年增长1.4%,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比上年增长0.8%。

来凤一中

来凤一中前身是始建于1938年9月13日的“湖北省立中等联合学校来凤初中分校”,1941年5月,更名为“湖北省立来凤县初级中学”,1956年9月,更名为“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2017年7月27日,增设初中部,发展为一所完全中学,2019年3月建成并试运营教职工子女爱心托儿所。 截至2022年8月,学校高中部有在编在岗教职员工224人,临聘人员1人,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2人,州级名师3名,高级教师72人,硕士研究生10人,有51个教学班。初中部(龙凤中学)在编在岗教职员工67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来凤全县各级卫生机构达209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19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达2036张,其中医院1270张,卫生院676张,其他机构90张。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7.68张(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卫生技术人员2041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8.05人(以常住人口为基准)。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移动服务体检车,实现首个乡镇卫生院血透室开科,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其中有来凤县人民医院、来凤县中医医院等8家二级医院

2022年,来凤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主体工程完工,县中医医院揭牌成立,建成三胡乡卫生院应急医疗救治站;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7个。

文化事业

全县有剧场1个、影剧院2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室196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18.3万册。县级公共文化场所持续免费开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体广场实现全覆盖。截至2023年2月,来凤县有一级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2个(翔凤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革勒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二级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5个(百福司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胡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绿水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旧司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级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1个(漫水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来凤县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楹联之乡、原生态摆手舞发源地,也是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的典范。2012年,来凤县在全州率先创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2022年12月,来凤县《以“张富清先锋队”志愿服务提升来凤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百福司镇三次获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2年11月,土家族摆手舞入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来凤县民族博物馆

来凤县民族博物馆位于翔凤镇龙凤文化中心,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50平方米,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截止2022年2月,来凤县民族博物馆藏品总数139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49件,藏品种类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金器、银器、木器、字画工艺品等。全馆展厅内容分为序厅、民族历史溯源、土司制度遗存、民族民俗风情、民族文化遗产、张富清先进事迹主题展六大部分。展出从新石器时代到当代不同时期文物7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33件。

来凤县图书馆

来凤县图书馆位于来凤县龙凤文化中心广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于2016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设22个服务窗口,拥有各类藏书近20万册,每年免费开放接待读者7万余人次,外借图书3万余册次,被评定为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来凤县图书馆共设立清廉文化大厅、清廉文化建设阅读专区、清廉文化专题厅、廉政电影放映室等四个板块的清廉文化建设专区。游客们在此可以通过电子屏、借阅室、阅读机、展柜、放映室等途径学习了解清廉文化。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来凤全县有体育场馆3个。2023年4月15日,在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比赛中,来凤县13岁选手周雷获男子200米冠军,2003年8月4日,在202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少年运动会比赛中来凤县田径项目共获得13枚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羽毛球项目包揽了6个团体赛中的5个团体冠军游泳项目获1个第三名、1个第七名、2个第八名的成绩。

来凤县体育馆

来凤县体育馆可容纳3000人,该县各类运动会、外地部分专业级别赛事、专场文艺表演均可在此举行。体育馆二三楼主要作为老年大学办学基地,也用作全县民族体育项目培训基地。体育场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看台安装座位11245个,可容纳1.5万人。场地中心为足球场,周边为塑胶跑道,全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州1997年八运会、来凤县第二届摆手节开幕式以及中央民族歌舞团公演均在此举行。

科技事业

2022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9%。全县专利授权数201件,同比增长103%。2022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投资达1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达3.53亿元,同比增长25%。

人居环境

2022年,来凤县水功能区达标率、水质监测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污水处理厂9个,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乡镇垃圾中转站全面投入运行,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自然村组覆盖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22年,来凤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截至2023年3月31日,来凤县环境空气自动站共运行455天,有效天数452天,空气质量状况优256天,良169天,优良率94%;通过对县域环境质量进行布点监测,2022年共120个监测点进行监测评价,城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一级(好),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好)。

社会保障

2022年末,来凤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07人,比上年增长0.3%;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169人,增长4.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595人,下降0.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381人,比上年增长4.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5091人,增长1.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173人,比上年增长5.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095人,下降0.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906人,增长23.3%。全年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37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各项社会保险费支出67265万元,增长5.7%。2022年末,来凤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个,收养性床位1853张;敬老院、福利院12个。全年共有837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6191人享受农村低保,19341人享受农村社会救济。

2022年全年,来凤县民生支出占比达82.09%,承诺办理的5件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73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覆盖人数达14.5万人;发放各类救助保障金1.19亿元;提档升级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3个,新建社区智慧养老综合体2个。

2023年9月,来凤县残疾人联合会在翔凤镇三官坪社区,建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个社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站。服务站集残疾人辅具适配、辅具免费租赁、辅具免费维修、残疾人政策咨询、残疾人就业创业登记,残疾人交友登记、爱心超市于一体,通过在基层社区开展综合性的残疾人服务。

交通

综述

来凤南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接渝东,历来是鄂湘渝黔边区的物资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门”。1983年初,来凤县通车里程为409.33千米,绝大部分都是等外级公路。全县有客运站一家,客运车辆12辆。1985年12月,来(凤)酉(阳)公路建成,打通来凤南北出口大通道。2014年12月,恩来高速公路来凤段建成通车,结束来凤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2019年12月,黔江区至常德铁路开通运营,来凤县结束不通火车历史。至2022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2865千米,路网长度增加了7.6倍,路网密度2.3千米/平方千米,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前列。

公路

截至2022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3103千米,路网长度增加了7.6倍,路网密度2.3千米/平方千米,居恩施州前列。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为100%。全年客运量330万人,旅客周转量25045万人千米。来凤县城区共有3个客运站,

铁路

来凤县境内有一条铁路——黔张常铁路,于2019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来凤站同步投用,来凤县结束不通火车历史。开行动车组列车日常线12对(开行我州1对)、高峰线8对,普速列车7对黔张常铁路在来凤县境内,有28.5千米。

来凤火车站

来凤火车站客运站呈凤字形,站房面积3500平方米,设计最高旅客聚集人数为500人,是黔张常铁路为数不多的客货综合站场之一。2014年12月,黔张常铁路正式动工建设。2015年9月,来凤县决定向上争取增设黔张常铁路来凤客运站。2018年11月中旬,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来凤火车站增设客运功能。2018年10月,来凤县委托铁一院对来凤县火车站站前广场进行规划设计。使来凤客货综合站站前广场与火车站站房各项功能实现无缝对接。2018年11月底动工建设。2019年3月中旬,站前广场动工修建,与来凤火车站站房同步投入使用。2019年3月15日黔张常铁路来凤段正式开始铺轨。2019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来凤站同步投用。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1月,来凤县有客运车辆126台、公交车64台、出租车158台、城乡客运车辆305台。2020年8月25日,来凤县至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的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运营,成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

人文

综述

来凤是中原地区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来凤是巴楚文化重要沉积带和土家文化重要发祥地。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造像;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摆手舞,成为土家族艺术的代表;地龙灯、三棒鼓、哭嫁歌、南剧等民俗文化原汁原味。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6月,来凤县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仙佛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

仙佛寺石窟

仙佛寺石窟在来凤县城东7千米的酉水河边佛潭岩上,是中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据同治来凤县志记载,仙佛寺建凿于(东晋)咸康元年五月(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冈石窟(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和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仙佛寺石窟高约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阁三层,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四大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高的5米余,矮的10多厘米,且神态各异,雕工精湛。大佛坐于莲台之上,高约5米半;中间的大佛旁有小佛4尊,两侧的大佛,伴有小佛2尊,小佛高约2米。南有石窟群,刻有1米高的小佛19尊,整座石窟全长35米。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舍米湖摆手堂

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土家山寨的舍米湖摆手堂,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堂。舍米湖摆手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长方形,周围圈以院墙,系用山石砌筑。大门位于院墙前方正中,略呈牌坊状,两立柱和横楣皆为长柱形条石,在立柱与横楣接榫处,左右各镶半月形石牙一块,大门与神堂之间是一条石铺甬道,位于院落的中线上,道旁夹植高大古柏五株,既增添幽静气氛,又便于跳摆手舞悬挂红灯。神堂的墙壁是石块砌成,上覆“人”字披的黑瓦,无雕梁画栋和斗檐飞拱,与一般佛寺道观全然不同。有神堂三间,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舍米湖摆手堂于2008年3月27日,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纪念地

来凤县烈士陵园

来凤县烈士陵园修建于1959年4月,当时建在翔凤镇老虎洞村的山坡上,因“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71年元月,迁建至城区东部的半边城上,截至2023年3月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为15600平方米。烈士英名录墙共有烈士411名,其中来凤籍牺牲烈士373名,外籍和籍贯不明在来凤牺牲烈士38名,国民党军来凤籍抗日阵亡将士237名,烈士墓4座,来凤籍老红军墓碑14座。纪念设施有烈士英雄纪念碑、烈士英名录、烈士张昌岐塑像、烈士墓区、板沙界农民起义雕塑、来凤战役纪念碑亭等。2009年10月10日来凤县烈士陵园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湖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接龙桥

接龙桥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1808年),桥长86米,有大、小二拱。取名接龙桥含有“延接龙脉、龙凤呈祥”之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在湘、鄂西活动,来凤县人民盼红军、望贺龙,接龙桥便被赋予新的含义。中国国民党军队对人民的意愿惊恐不安,便将桥名改为“截龙桥”。来凤县人民和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不少青年加入红军队伍,新中国成立后接龙桥恢复原名,并成为进行革命教育的场所。1984年4月,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胡耀邦亲笔题写桥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凤是土家文化重要沉积地,截至2023年8月,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12项、州级35项、县级100项,全县建成县非遗综合展示馆1个、非遗传习所8个、挂牌非遗传承基地11处、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10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彭承金),省级传承人11人,州级传承人29人,县级传承人131人。出版《来凤非遗图典》《三棒鼓》等非遗类公开发行图书及内部资料十余册,设立非遗专项展示馆5处。牛王庙被列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舍巴日”“舍巴格痴”或“舍巴巴”,其意为敬神跳,汉语叫跳摆手,是流传于鄂、湘、渝边区酉水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土家族原生态摆手舞有着1200年历史,2008年6月,土家族摆手舞(来凤)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摆手舞起源于劳动和社会实践,它在初始阶段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是为祭祀活动服务的,但仍显现出一定的娱乐性质。来凤县凡土家人聚居的村寨,过去都建有“摆手堂”,是举行祭祀仪式和跳摆手舞的场所。截至2020年10月,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摆手堂有舍米湖村摆手堂等4处,已发现的遗址有六处。土家族的摆手活动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前者规模较大,活动时间较长,参加人数较多,活动内容丰富,多在户外进行。相对而言,后者规模较小,时间短,人数较少,多在摆手堂的坪坝里举行。来凤县流传下来的是“小摆手”。2022年11月,土家族摆手舞获文旅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同月,土家族摆手舞被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评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优秀成果展播;2023年2月,2022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公布,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传承人彭承金入围30强。

地龙灯

地龙灯,俗称“巴地梭”,流传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大岩板、板沙界两个相邻的土家山寨,是酉水流域来凤土家族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灯舞。2011年5月,地龙灯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地龙灯在来凤流传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150多年。每逢春节和五月十五“中端午节”,地龙灯走村串寨,游舞四乡。地龙灯的表演除娱乐外,在当地还有扫瘟镇邪、祈求人寿年丰之意。乡民们认为,龙为海中之王,凤为百鸟之首,世上只有龙、凤的本事大,能保佑六畜兴旺。地龙灯集龙、凤、虎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汉文化楚文化与巴文化交融整合的艺术结晶,反映出华族一体多元的特征,是一种艺术化的民俗和民俗化的艺术。来凤县旧司乡板沙界村,2005年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地龙灯被列为保护对象。

吹打乐(来凤打安庆)

2011年6月,来凤打安庆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安庆是以唢呐、笛子分别与锣鼓乐配合成一体的民间吹打乐,亦称“打安寝”“打安请”等,在来凤县大河、旧司镇境内广泛流行。凡民间祭祀、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活动中都有表现。打安庆的主要打击乐是堂鼓大锣、头、二钹钩锣五大件,加上吹管乐唢呐或笛子。安庆曲牌多为单曲体、徵调式,其曲调多由民间小调和弋阳腔山歌旋律发展而来,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流行曲牌有“老安庆”“少安庆”“将军令”“接亲令”“唢呐皮”“长路引”等20多种,曲目丰富多彩,具有欢快、庄重、悲切等多种音乐表现力。每奏一支唢呐或笛子曲牌,锣鼓乐都为之奏前奏和尾声,有较固定的锣鼓乐句。

习俗

来凤县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长期杂居,风俗习惯相互影响,尤以汉族影响为深。现今除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土家族,其风习还有许多独特之处外,其它各地均无明显区别。

土家族牛王节

土家族牛王节是土家族重要的民族节日之一,因地区不同而定在农历的四月初七、初八、十七、十八等不同时间。2013年10月,土家族牛王节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人在牛王节当天,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先、祭牛王,摆宴席招待出嫁的姑娘和至亲好友,还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每年四月初八牛王节时,来凤土家族有让牛休耕,并喂牛精饲料的习俗,一般都须喂猪肉坨和糯米蒸馔肴。

土家族牛王节祭祀牛王仪式,农户除在各家牛圈旁举行祭拜外,还要在牛王庙举行庙祭。庙祭在牛王庙举行。当天中午男女齐聚庙堂,养牛户牵牛入外场,神案上摆放三牲供品,由土老司主持念诵牛王经,引众祭拜,祀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接着选出一健壮大水牛为牛王,为其披红挂彩,喂酒蛋谷草。此时号角声起,鞭炮齐鸣,欢声雷动。祭祀完毕,群众打花鼓、打靠灯、打安庆、对山歌,武术杂技绝活争相竞技,尽兴表演。土家族牛王节,被湖北省认定为土家族四大民俗节日之一。2009年,“牛王节”成为恩施州民族传统节日。

社节

社节,俗称过社,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每年必过的岁令节日,主要有吃社饭、拦社两大内容。拦社,是在春社日前祭扫三年内的新坟,第三年最隆重,称“圆坟”。圆坟之日亲戚人家送一个或多个花锣鼓班子,准备酒食及纸扎的旗、伞、宝盖等祭品,到坟前祭奠,给坟挂红布祭幛,表演文艺节目,又称“拦响社”。此俗是在社节传承过程中,因宗祠兴起而淡化社神代之以祖先崇拜的结果,亦与二次葬俗有关。仪式中的花锣鼓表演沿袭了古代社日以鼓祭社的习俗,文艺表演则沿袭了古人祭社的娱神内容。社饭,是以野草香蒿、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社饭原是古人社日祭祀土地神即社神的祭品,人们举行祭社活动后请亲朋邻里共食。清同治版《恩施县志》有这样的记载:“社日,采蒿作饮,杂以肉糜,亲邻转相馈赠,谓之社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重视春社,基本不过秋社了。过春社时祭祀土地神的仪式淡出,演变成只吃社饭的饮食文化习俗。

饮食

来风人以大米为主食,山区多包谷杂粮。菜肴多川味,对饮食质量、味道尤其讲究,宴席待客,往往十盘八盘。若席面菜肴数量、质量、味道太差,将会招致怠慢之非议。土家人由于多居山地,吃食主要为杂粮,如玉米棒番薯阳芋荞麦等,吃大米较少,喜腥膻,好饮酒。

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是先用食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加水于锅中,并放上姜、葱、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黄豆等“泡货”即可食用。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的火候,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在恩施州全境,特别是在咸丰县、来凤等地盛行。

油粑粑

油粑粑,土家族小吃,也叫油城、油香、饵糕,渝黔、渝东南湘西土家人特产,是"土家汉堡包"。是将大米与大豆类配比合适的水打成浆、用模具容器在放入秘制的包心用菜籽油炸而成的一种食品,是土家族逢年过节制作的食品,油粑粑不耐储存。根据气候冷热状况和油粑粑软硬程度,保质期在1~3天之内。油粑粑是武陵山区土家人的特色美食。食用时,可现炸现吃,其味香辣脆软,亦可放入锅中煮软了吃,或用热料汤泡了吃。

地方特产

凤头姜

凤头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特产,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又名“来凤姜”,是来凤县民间经过长期选育稳定下来的地方优良生姜品种。其姜柄如指,尖端鲜红,略带紫色,块茎雪白,具有皮薄色鲜、纤维化程度低、营养丰富、风味醇美等特点,凤头姜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体必需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以凤头姜为主要原料,可制作成糟姜,糟姜是土家族人人喜爱的咸菜。制作方法是:将生姜去皮,用水洗净,沥干水分,然后切成均匀的姜块,放入盆内,加入白酒、酒糟、盐、花椒和切碎的红辣椒一起拌匀,置入坛内,上面撒上砂糖,盖严坛口,糟腌约一星期即可开坛食用。

金丝桐油

“金丝桐油”是湖北省来凤县土特产,其浓度大﹑色泽橙亮金黄﹑可牵拉成丝,故有“金丝桐油”之美称。“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获湖北省“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金丝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好、不导电、抗热潮、耐酸碱及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军工、电器、化工以及家具、工艺品等行业。金丝桐油的医药价值很高: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和脑动脉硬化效果较好。民间还用油桐治疗小孩肚疼,将桐油搓热后直接敷在小孩肚脐上便可,更具杀菌之功能。

传统村落

2012年至2023年度,来凤县累计有19个村落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

冷水溪村位于来凤县西南边陲的大河镇。因其地处大山深处,仍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国家珍稀树种红豆杉楠木等遍地皆是,楠竹、松杉等人均拥有量居全省前列。2004年列入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2006年被中国--欧盟合作组织列入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示范村。2013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冷水溪村坐落在来凤县白岩山脚下,因白岩山百丈悬崖下的石洞中常年有桶大般冰冷的清泉流出并穿越全村而得名。冷水溪坡坡岭岭,生长着一种被植物学界统称为孟宗竹又别于毛竹的楠竹。全村经济作物主要以楠竹产业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收入以楠竹产业、牲猪养殖为主。

来凤县百福司镇新安村

新安村原名中路口,地处湖北西南边陲来凤县,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乡、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溪乡交壤,素有一脚踏三省(市)之称,是湖北省最偏远的土家族小山村。2013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列。村内有保存完整的大屋吊脚楼群落,有大喇宫和忠敬堂高大的朝门遗址,有近乎消失的土家语。新安村有8个村寨。当地人依次称为下寨、中寨、上寨、岩、瓦场、大屋、查茶溪(也称茶岔溪)。62栋吊脚楼群布列其间。茶岔溪的吊脚楼群最大,保存最好。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4月,来凤县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三个,分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仙佛寺景区、杨梅古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卯洞景区。百福司镇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

重要景点

来凤县仙佛寺景区

来凤县仙佛寺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以仙佛古寺为核心元素建成的宗教文化旅游区,位于湖北省来凤县(市)翔凤镇仙佛寺村,景区约占地425亩。仙佛寺集儒、释、道、巫四教于一体,是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缩影,也是“恩施民俗生态旅游区”最具特色的代表。仙佛寺是鄂湘渝黔四省(市)边区最大的宗教场所,也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圣地,自古以来香客游人不断。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三次庙会,有数万人聚集。景区有佛光普照广场、仙佛映月、翰墨碑林、祥云霞光、奇缘古道、仙佛古寺、佛潭栈道、慈航普渡等八大主景。

佛光普照广场是武陵山区最大的观音道场、佛教文化中心和边区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4.5万余平方米,由石牌坊和双面观音造像等景观组成。石牌坊八柱七门,双面观音塑像通高32米,代表32万颗来凤各族群众佛心,仙颜慈怀,庇佑两湖。双面观音盛行于唐代以前,仅龙门石窟和仙佛寺摩崖四大石窟尚有遗存,广场常年信众络绎不绝,有信众不远万里到此朝拜。

仙佛映月为仙佛寺景区八大主景之一,是广大信众礼佛的主要场所。为保护不可再生的文物胜迹——摩崖石窟,完全按照古佛形制规格,等比复制的3个大佛龛,1个中型佛,18个小石窟。三尊大佛通高6米,中型龛为双观音立像,小佛神态灵动,须眉如画。善男信女皆在此虔诚祈祷,燃香化纸,表达心愿。与“仙佛映月”咫尺之遥的是“九龙浴佛”,池中九龙喷水为初诞佛陀沐浴,佛祖一手擎天、一手撑地,四大菩萨周围护持,意蕴浓厚。

“翰墨碑林”收藏着仙佛寺历代文人雅士、高僧大德墨宝,以及当代诗词楹联大家题咏作品,传承着仙佛寺的诗词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咸池昙真人流传千古的回文诗。这首诗语言清新,顺念倒读皆成句,拼拆组合皆成诗。

“祥云霞光”是仙佛寺景区的最高点,由坐观沧桑、太平盛世鼎等景观组成。山顶观景亭又名“望佛轩”,能坐观天际云卷云舒,环看峰峦起伏,指点酉水一线,将两岸秀色、田园风光、大地沧桑尽收眼底。

“奇缘古道”原是进入古寺的唯一通道。牌楼中柱前镶嵌一幅古联:“有碑载咸康,百代年月成古寺;数世同佛道,三生石上结奇缘”。意即仙佛寺历史上有碑记载始建于咸康元年五月,至今已历经百代;这里既供佛又信道,游客能到此,是其前世、今生、来世结下的奇缘,所以这条路叫“奇缘古道”。牌楼门前,十八尊罗汉形态各异,守护着这方灵地。进入门楼,结缘亭依山而建,古往今来,有不少得道高僧曾在此讲经布道度众生,扬佛法结善缘。

仙佛古寺是仙佛寺景区的核心所在,寺内高逾六米的初唐摩崖造像是研究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鄂湘川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佐证。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潭栈道,依山临河,全长860米,宽2米。距栈道一箭之遥,酉水破峡谷而出,于古寺前汇成方圆百丈深潭,在此佛潭之畔,既可近距离体会“佛潭映月”景观,又或下河登舟,仰观仙佛,体会到“水中有天行日月,空中无地现楼台”的壮景。

慈航普渡意即救度众生,景点内有仿古休息长廊、古朴石舫和56米宽的游船码头。“铁船开江”石舫上雕刻有两幅画图,源于鲁班修佛潭的美好传说,表达着千百年来土家人征服自然创造福祉的梦想。此处,既可攀登百步石梯,回到佛光普照广场,也可顺流而下,游广袤原野,看田园景观。

杨梅古寨

杨梅古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来凤县三胡乡,以古村、古寨、古道、古墓、古庙、古院、古桥、古戏楼著称。杨梅古寨集土家文化,山水风光和慢生活的休闲农耕体验于一体,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杨梅古寨有优质杨梅1.4万余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杨属有1000多棵,最大树龄有1200年,被誉为“湖北杨梅第一乡”。

卯洞景区

卯洞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鄂、湘、渝三省市交界的来凤县百福司镇境内,距集镇3千米。卯洞是一个大伏流洞,洞宽58米、高36米,西水从洞中穿过是百户司土司城所在地,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1992年对老司城“八景之一”的仙人洞进行考古挖掘,从悬棺中发掘文物131件。

百福司镇

2015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将百福司镇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百福司镇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东与湖南省龙山县接壤,南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毗邻,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全镇国土面积191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1万。

百福司镇卯洞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的卯洞峡谷,是第四世纪冰川遗址,世界少见的溶洞地质奇观。百福司镇曾辖百福司、卯司、漫水司三个土司。从五代十国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清康熙编的《卯峝司志》,是一部反映历代土司在“军、政、农、工、商、学、文”各方面的发展史诗。集镇油桐码头作为酉水航运的起点,自古,内外客商披荆斩棘,行商往来,均以土特产品顺流而下,工业用品逆水而上,古镇遂成为鄂、湘、川三省边区商品物资流通总埠,其繁华几压县城,曾有“小南京”之誉。2008年以来我镇连续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百福司镇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峡张家界市国家重要旅游线上的承接点。

对外交流

2022年5月20日下午,来凤县与青田县缔结友好县。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0年6月,来凤县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2020年11月,来凤县来凤县被表彰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2月,来凤县获得2021年度湖北城市传播力十佳区县。

2023年2月,来凤县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2023年9月,来凤县被授予“中国藤茶之乡”荣誉称号。

2023年3月,来凤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2023年6月,来凤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参考资料

来凤县楚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天眼查.2023-09-30

来凤县概况.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8

地理环境.来凤新闻网.2023-09-25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5

行政区划.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5

人口民族.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5

来凤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7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视察我县A级旅游景区发展情况.来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9-27

历史沿革.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5

来凤至武汉即将直通高铁.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6

湖北来凤:“新农人”成乡村振兴“兴农人”.今日头条.2023-09-25

来凤县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1-06

来凤县脱贫出列后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路径探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8

五大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来凤县发展特色产业纪实.荆楚网.2023-09-28

五大百亿产业 搭好县域经济发展“四梁八柱”.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8

凤凰迷恋这如画江山. 恩施日报.2023-09-28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25

来凤乡镇地名的来历.土家族文化网.2023-10-16

来凤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旧司撤乡设镇有关问题的决定.来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10-16

来凤县翔凤镇仙佛寺村村情简介.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10-16

来凤概况.来凤新闻网.2023-10-16

资源环境.来凤新闻网.2023-09-25

来凤水利:开展汛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构筑防汛“长城”.湖北省水利厅.2023-09-28

来凤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迎接省级检查验收.今日头条.2023-09-30

来凤县地名拾趣•植物篇.来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9-29

..2023-09-29

来凤县地名拾趣•动物篇.来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9-29

恩施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恩施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11-06

千年古杨梅造福一方百姓.武陵传媒网.2023-11-06

来凤县老板沟野生动植物州级自然保护区立牌.今日头条.2023-09-29

湖北来凤:强降雨致乡镇受灾 9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今日头条.2023-10-16

做好“七篇文章” 争当绿色崛起排头兵 ——专访来凤县委书记李伟,来凤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作明.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8

领导之窗.来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9-28

政府领导.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8

来凤县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恩施州委员会.2023-09-28

2020年来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11-06

来凤县佛教协会成立.来凤新闻网.2023-10-16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9-28

奋楫中流 行稳致远.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8

来凤藤茶入选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8

奋楫扬帆风正劲.恩施新闻网.2023-09-28

资源环境.来凤新闻网.2023-09-28

来凤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十七家.来凤新闻网.2023-09-28

来凤第三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来凤新闻网.2023-09-28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80237号提案的答复.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9

来凤县一企业获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厅.2023-11-07

来凤一中简介.来凤县第一中学.2023-09-28

医疗机构查询.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9-28

来凤县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8

来凤县民族博物馆.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2023-09-28

清廉来凤 | 有一条清廉文化旅游线路等你来打卡.云上恩施.2023-09-28

恩施州13岁选手周毓雷斩获 省十六运会青少年田径男子200米和60米冠军.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10-16

2023年恩施州青运会第一阶段我县代表队荣获佳绩.来凤新闻网.2023-10-16

来凤建起全州首个社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站.恩施新闻网.2023-10-16

【庆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四十周年】积聚磅礴力量 绘就壮美画卷——来凤县喜迎州庆四十周年发展成就综述.来凤新闻网.2023-09-29

【庆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四十周年】积聚磅礴力量 绘就壮美画卷——来凤县喜迎州庆四十周年发展成就综述.来凤新闻网.2023-10-16

来凤县客运站迎来春运第一天.云上来凤.2023-10-16

黔张常铁路来凤火车站客运站封顶.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9

黔张常铁路今日开通运营.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9

黔张常铁路来凤火车站客运站封顶.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29

定了!12月26日,恩施这个县火车站将正式运营.今日头条.2023-10-16

春运大幕正式拉开 恩施州各地严阵以待 打好春运交通安全保卫战.湖北广电长江云.2023-09-29

【恩施】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开通运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2023-09-29

关于对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202351号提案的答复.来凤县人民政府.2023-09-2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23-09-27

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录(1098处).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27

来凤县仙佛寺景区.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29

来凤舍米湖摆手堂,领略土家风情舞蹈.今日头条.2023-09-29

来凤县烈士陵园_荆楚网.荆楚网.2023-09-29

湖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7

湖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7

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7

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7

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7

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7

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7

土家族摆手舞.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8

龙舞(地龙灯).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8

吹打乐(来凤打安庆).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8

土家族牛王节.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8

恩施社节.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10-15

土家油茶汤.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9

油粑粑.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10-15

酱菜制作技艺(凤头姜制作技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9-29

金丝桐油.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9

第一批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传统村落网.2023-09-27

第二批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传统村落网.2023-09-27

第三批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传统村落网.2023-09-27

第四批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传统村落网.2023-09-27

第五批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传统村落网.2023-09-27

第六批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传统村落网.2023-09-2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29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新安村.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29

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27

A级旅游景区名单.湖北省文旅厅.2023-09-27

来凤仙佛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1-07

湖北西大门--来凤县.中华建设网.2023-09-27

卯洞奇景.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10-15

来凤县龙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关于对县十八次人大第一次会议202268号建议主办工作的答复.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10-15

来凤县与浙江省青田县缔结友好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1-07

吴郅堂.中国军网.2023-09-30

江汉天地阔星火映楚天——湖北各市州(林区)第一个党组织成立概况.湖北党史网.2023-09-27

湖北公布第二批21个“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25

恩施州一批单位和个人被表彰为全省双拥模范.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7

2021湖北大数据内容峰会举行 “楚治”“传播力十佳”重榜发布.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09-27

来凤县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7

湖北来凤获授“中国藤茶之乡”.荆楚网.2023-09-27

恩施州8县市全获“中国天然氧吧”授牌.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9-27

14地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