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明玉珍

明玉珍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原名瑞,字玉珍,随州梅丘里玉沙村(今湖北随州市随县梅丘镇村)人。

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明玉珍于1351年在青山修栅治城,聚集乡兵伺机而动。次年受徐寿辉招揽,参与他所建立的徐宋政权,战功卓著,先后夺得陇蜀等地,官至奉国上将军都元帅。直至1360年,徐寿辉被部下杀死,于是明玉珍自称陇蜀王,于1362年即皇帝位,国号明夏,年号天统,定都重庆市西夏政权效仿周制,建立六卿,完善政治制度,并不停向周边扩张势力,任命心腹大将镇守夺来的各地城池。1366年春,明玉珍病榻前嘱托儿子及众臣不可争夺中原,不可与邻国有隙。语毕故去。在位6年,享年38岁,庙号太祖,谥号钦文昭武皇帝,葬睿陵。其后人有近四万众散布韩国和朝鲜

明玉珍为人节俭好学,建国后据守巴蜀,减免税赋,施惠民政策,使当地百姓敬重。但他的人生大多在戎马倥偬中度过,还来不及经过封建化的途径,成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君王。

人物生平

初为屯长

明玉珍,原名瑞,字玉珍。于元天历二年九月九日(1329年10月2日)出生,是湖广随州人,有一只眼睛是重瞳,身量长八尺余,胸怀大志向,不愿务农。

1351年,明玉珍问乡中一名六七十岁的老人道:“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为君无道,天下到处都有起义军,我们该如何应对?”老人答:“明公素来勇猛有见识,受人信服敬畏,不如聚集乡兵,屯守青山,积攒力量以待时机,力量变大则图谋更大,力量小则用来自卫,这个策略如何?”明玉珍答:“好。”于是在乡镇部署,各个要害之地囤兵,并且修栅治城,获得追随者十余万,众人都推举明玉珍为屯长。十一月,徐寿辉在汉阳称帝,使人招揽明玉珍:“我起兵举义,是希望驱逐胡虏,光复中原地区。若你归顺,我们共谋大事,甚好。不来,也可以先积攒兵力。”

占据重庆

1353年,明玉珍带领众人归顺徐寿辉,徐寿辉于是任命他为征虏大元帅,在仙桃市(今湖北仙桃市)驻守。当时明玉珍与元将哈麻秃在洞庭湖开战,玉珍右眼被流矢射中致眼盲,因此也被称为“明眼子”。

1355年秋,沔阳连年被洪涝灾害所扰,当地百姓只能吃菜鱼为生。明玉珍见状率领万余人,50艘斗船,沿着巫峡(今重庆市巫山县)而上去往夔州府(今重庆奉节县)一带筹集粮食。1357年春,明玉珍正准备从巫峡返回沔阳州,遇上了本想归顺元朝的杨汉,杨汉本打算带领五千兵士投奔元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完者都,完者都却想杀害杨汉,再吞并他的军士,所幸谋划失败。杨汉抢了船逃出后在巫峡遇到了明玉珍,对他讲述了这件事,还向他建议:“重庆市城中守卫薄弱,完者都与哈麻秃两人关系不睦。若是趁机出其不意地偷袭他们,那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重庆。”明玉珍本犹豫不决,戴寿进言称:“鸟困投林,人困投人,明公在沔阳驻兵,是为了百姓;在蜀地筹粮,也是为了百姓。不如将船队分为两路,一路载粮回到仙桃市,一路攻打重庆,成功了便占领,不成功则掠夺财物回去,有什么损失呢?若是打开了这条通道,离陇、蜀也更近,占据上流处,也可保护荆、襄,打开运粮通道,一举二得,不应该再有顾虑。”明玉珍听从了这个建议,带兵奇袭重庆市,大胜,完者都逃逸,哈麻秃被生擒。

据兵陇蜀

这次胜利后,明玉珍遣使把哈麻秃献给徐寿辉,于是在1357年秋,徐寿辉任命明玉珍为陇蜀行省右丞。次年春,完者都在南充市(今四川南充)整合军队,和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会面,在嘉定大佛寺(今四川乐山)安营扎寨,伺机夺回重庆。

明玉珍派万胜前去御敌,万胜派军人陈夜眼趁夜色爬上城墙,成功劫得乌牛山寨(今乌尤山),直取嘉定城。完者都、朗革歹遁逃,只剩下赵资死守大佛寨,两军对峙长达半年。直至1359年,明玉珍亲自带兵围住嘉定大佛寨,派万胜前往成都市,当时成都的重要官员都为青巾军所抓捕,守城士兵都是新招募的,听说明玉珍到了,都四散而逃,溃不成军。

万胜在成都生擒朗革歹和赵资的妻子,然后顺流回到重庆市,朗革歹妻子对船中众人道:“我家三世受羊皮宣命,我是平章夫人,决不受辱。”而后自行投入江中药业。万胜带着赵资的妻子见明玉珍,明玉珍以礼待她,说:“参政是中国人,怎么反而为胡虏守战?夫人倘若能劝服他投降,必定封土地赠给你。”翌日,两军会战之时,赵资妻子在阵前对赵资说道:“妾与锁儿受擒于此,明公以礼待我,望参政念及结发之情,救我母子之命。”语毕嚎啕痛哭,其子也跟着痛哭,两军观者都潸然落泪。赵资却不为所动,在马上拉起弓弦,厉声说:“痴妇还不死掉在等什么!怎么不像平章妻子那般!”于是用箭射死妻子,又想射死自己的儿子,众兵以护盾挡住箭矢,才没能让他杀死

明玉珍见他如此,于是挥兵勇进,分左右二翼偷袭,元兵大败,失去大佛寨。赵资逃走后跟完者都、朗革歹在龙州会和,图谋复兴,被游兵抓获送到重庆市。明玉珍希望可以将这三人为己所用,于是安排他们住在治平寺,命人传达此意,三人一致说道:“国破家亡,只想马上死掉!”于是明玉珍命人将他们一同斩杀在大十字街,最终以礼安葬了他们。

自封陇蜀王

1360年,陈友谅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说:“陈友谅、倪文进为天完帝臣子,今弑逆其主,理当讨伐。”于是与陈友谅断绝关系,命部将莫仁寿驻守门,商议如何讨伐陈友谅,并在四方发布告示。这时父老豪杰都认为,百姓没有一个君主,该怎么办呢?于是明玉珍被众人一致推举为帝,明玉珍先是再三辞谢不受,最终还是在十月望日于重庆行宫受众人推举为陇蜀王。国号、年号仍沿用徐宋政权,在重庆城南为徐寿辉立庙,为他上谥号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完颜雍,在春秋时节行祭祀大礼。 逾月,攻克播州区南部、巴州,长宁州。十一月,行郊望之礼。次年五月,出击龙州(今四川省北部)、兴元(今汉中市)、巩昌(今陇西县)等地。

建立大夏

1362年春,明玉珍受众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光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 ,年号天统,历曰先天,定国都重庆市,妻子彭氏为皇后,儿子明升为太子,设立太庙,追尊四代先祖为皇帝、皇后,祭祀时以天子礼乐,与郊社并隆。 效周制,设六卿,置翰林院;内设国子监,外设提举司、教授所;设科举,策试进士。去佛、道二教,而专奉弥勒教。将蜀地分为八道:上川西道、 下川西道、 上川北道、 下川北道、 上川东道、下川东道、 上川南道、 下川南道,变更府州县官名。这年夏天,大夏定好赋税标准,规定收取十分之一,不需要征收农民为劳役。秋天,举行科举,在庭上考验进士,赐董璧等八人及第身份,其余按能力各有不同。追求雅乐。置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汉中市,以进取陕右。置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宜昌市,以进取陈友谅

1363年,明玉珍派万胜由叙南界首,邹兴由建昌,芝麻李从八番分三路进攻云南省。万胜孤军深入,攻占云南首府中庆路,迫使梁王逃到金马山,转入威楚。逾年,梁王挟大理军出击万胜,万胜以孤军之力无继引还。复遣邹兴取巴州。四月,梁王命匝剌瓦尔密之傅大都率兵侦查,抓获招安元帅姬安礼,问:“胜兵几何?”姬安礼回答:“八千”,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于是和大理总管段功合作一军,打算进攻万胜 ,攻打至吕阁(今吕合镇)时,在关滩江打败万胜,杀获军士千数。万胜收拢残兵再战,杀段氏骁酋铁万户,在古田寺屯兵休整。段功趁夜色带军潜入,烧毁寺庙。万胜又带兵追击段功,在楚雄城西二十五里的回蹬关大破段功。万胜认为孤军不可深入,军中战士又多受伤,于是引兵回重庆市。1364年春,万胜率兵攻兴元,围城三日,没有攻陷便回去了。 同年秋,巴州叛变,明玉珍命令司寇邹兴前去攻打,攻克成功,于是留兵在此地镇守。

1365年春,改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改冢宰戴寿、司马万胜为左、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张文炳知枢密院事,其余人各自镇守攻陷得到的城池。秋,朱元璋派遣都事孙养浩送信,写道:“我和你是唇齿相依的友邦,愿效仿孙权刘备的关系。”明玉珍派遣参政江俨回复:“在此特地派遣使者与您通好往来,不敢怠慢。”此后,两方信使互有往返,来往不绝。同年冬,原徐寿辉部下、参政姜来重庆市朝贡, 明玉珍命其镇守宜昌市元朝威顺王、侯普颜达失平章率兵由云南省间行往陕西省,派遣丞相戴寿前去追袭,到秦州没能追上便返回重庆。

逝世

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召众臣留遗命,命众人不得出兵攻打中原,也不要和周边邻国生隙,守好蜀地以求自保。语毕即殒命,在位六年,享年三十八,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九月,葬于睿陵

姓氏争议

明玉珍本姓“明”,但也有说明玉珍姓“”。在明朝邓士龙所著《平夏录》中,称“蜀有明氏,一曰旻氏,讳玉珍”。

对于明玉珍的姓氏,专家们也有自己的看法。历史学专家吴晗在其著作的《明教与大明帝国》中指出明玉珍的姓氏是“旻”,而改为“明”是因为信奉明教的原因。另一个历史学家白寿彝也有相同的观点,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中,他就写明了明玉珍姓“旻”,因明教而改为“明”。在国家权威工具书《辞海》中,同样也引用了两位专家的观点,认为明玉珍姓“旻”。

对于两位专家相同的结论,明玉珍的后人却十分不满,多次反驳却并没有得到回应。因为根据中国历代所著的《明氏家谱》、韩国《明氏大同谱·壬申谱序》记载,都称明氏一姓来源姬姓孟明视,以最后一个字为氏,故以明为姓。

直到1982年在重庆发现的明玉珍墓中,出土的玄宫之碑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明玉珍“随州随县梅丘人,姓明氏,御讳玉珍”。《中华明姓总谱》编委会在编《中华明姓总谱》之时,针对明玉珍是姓“旻”之谬误,查遍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家正史以及姓氏专著,并写了《明玉珍姓“明”不姓“旻”》的论文,证明“明玉珍本姓明”。

人物评价

清代大臣傅维鳞称赞他:仁爱义气是其本心,宽宏雅正,值得称道。占据险要之地,没有昏庸暴虐,而是减免赋税,礼贤下士,使文化气氛浓郁。守卫川锦,稳固住了政权。控制全蜀而登上帝位。

清代学者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夏 》指出:巴蜀地区形势虽险,却不足以依靠。明玉珍已经占据巴蜀,却不趁机向北攻打关陇,向南攻打宜昌市,以打开去往汉、的通道,而只是固收瞿塘关,改年号称帝,偏安一隅。坐等灭亡。此为最下策。

张廷玉所著《明史》中认为:明玉珍素无远谋,然而性情节俭,懂得好学进步,礼贤下士。即位后,设置国子监,教授公卿子弟知识,设立提举司教授,建社稷聂氏宗祠,追求雅乐,开进士科,确定赋税只取十分之一。让蜀人安心。然而这些都是刘桢为他谋划的。

张翼之教授在其论文《明玉珍的“远略”问题试析》中认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明夏并没有具备可以劳师远征的条件,不能因为大夏国的疆域没有扩大,就说明玉珍没有远略。建国后,明玉珍施行了种种惠民政策,以当时的实际情况,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才是立国之初的重要问题。但他的大半生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还来不及经过封建化的途径,成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君王。

家族成员

先世

高祖父:明郎,追尊为钦宪皇帝

高祖母:鲁氏,追尊为衍庆皇后

曾祖父:明子成,追尊为庄惠皇帝

曾祖母:郭氏,追尊为恭懿皇后

祖父:明如海,追尊为昭顺皇帝

祖母:朱氏,追尊为慈宁皇后

父:明学文,追尊为元恪

母:赵姓,追尊为贞淑皇后

妻子

妻:彭氏

儿子

子:明升、明重、明昭(义子)

参考资料主要来源

后世纪念

睿陵

1982年3月底,在重庆市嘉陵江北岸重庆织布厂的施工现场中发现明玉珍所下葬的明玉珍墓,其中出土了玄宫之碑及大批丝织品等珍贵文物。经考古专家研究后表示,玄宫之碑上共刻有1004字,其中详细记载了明玉珍元末起兵和建立明夏政权的经过,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为研究重庆、四川省地方史和元末战争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佛像真貌

重庆大佛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2011年,徐寿辉部下明玉珍义弟万胜的第二十八代孙女万宁回四川老家,拜访重庆大佛寺时发现,重庆大佛寺五佛殿中、右旁斜坐卧象、缺右眼的普贤菩萨像,实为元末大夏国皇帝明玉珍真容雕像,是大夏红巾军后裔的工匠秘密建成,其真实身份在隐藏了五百九十年后才被发现。

纪念馆

明玉珍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柳林镇双利村,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东与洛阳千年银杏谷相连,西与大洪山温泉度假村毗邻。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一代明夏皇帝故里,明氏族裔朝圣之地”为旅游形象定位,以“大夏明氏”文化背景为特色,充分利用人文资源进行拓展。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在投降明朝后,被朱元璋送去高丽,其后代在高丽繁衍生息。如今,共有近4万明氏后裔生活在韩国和朝鲜。自1992年以来,明氏后裔数十次来随州拜祭先祖。

参考资料

韩国明氏大宗会柳林寻根拜祖.随县人民政府.2023-04-04

重庆大佛寺:神秘大佛背后的王朝秘史.重庆考古.2023-04-04

明玉珍故里.随县人民政府.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