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Wuwei City),古称濡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县级市,由芜湖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下辖20个镇,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82.9万人。无为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

无为市地貌可分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该市属长江流域,境域内主干河流为西河。无为的历史可前溯到夏商周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渡江第一船”始发地。2019年12月,无为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安徽省直辖,芜湖市代管。

2022年,无为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09.91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0.4:48.6:41.0,在安徽省县域经济总量排名第五。无为市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产业为龙头,以建筑、农副产品深加工、羽毛羽绒和新能源、电子商务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该市粮棉油及水产品产量均跨入全国百强行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更是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无为市首次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连续四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无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灯舞(无为鱼灯)”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为剔墨纱灯技艺”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历史上书画家米芾曾任无为知军三年,“父子丞相王之道和王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等人都是无为市的杰出人物代表。无为市拥有米公祠、泊山洞、黄金塔、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并且还荣获全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荣誉。

名称来历

关于无为地名的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其一以《太平寰宇记》为代表:“无为军,本巢县无为镇,即曹操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号无为,城临濡须水上地。”认为曹操与孙权在濡须(无为古地名,即今裕溪)一带交战,曹操因不能成功而感叹,因此得名。另一说法以《燕翼诒谋录》为代表:“李世民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取“无为而治”之意命名,故称“无为”。《元史·地理志》也有此记录。

历史沿革

先秦

夏朝末年,商汤将桀流放到古巢国(今无为境内)。东周时,楚国和吴国多次再次交战。楚国于灵王二十四年占领了巢国,后于景王七年灭巢。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吴国灭巢伯国而称“巢邑”“巢门”。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随着越灭吴,巢国回归楚国。

战国期间,无为属楚国。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属九江郡居巢县

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刘启四年(公元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

东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

三国时(公元220-280年)吴庐江郡濡须,因濡须口地势险要,古来为兵家必争。三国时的魏吴之战就发生在濡须口。据位列二十四史的《三国志》记载,曹操四征孙吴,在濡须口两次大捷。

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属豫州。太元(公元376~396年)中,在县境西北侨置扶阳县。

南朝时,梁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属南谯郡蕲。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属庐州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区东北2.5千米处,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624年,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湖市,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将为无为州,领巢县、无为、庐江三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无为州领巢县,直隶中书省。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无为州改隶庐州府。清代仍隶庐州府,领巢县。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安徽建省,无为州隶庐州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市舒城县庐江县、巢县同属庐州府。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失无为城。同年,太平军扼守泥、神塘,阻止清军沿江东下。清军掘开凤凰颈大堤,水淹太平军,太平军失利。

中华民国

1912年,无为州改为无为县,隶庐州府。

1914年,属安庆道。

1928年,废道,直隶安徽省,此后先后属安徽省第二、五、三、一行政专署。

1940年11月初,新四军军部电示留在无为的曾希圣就地组织“渡江指挥部”,以接应渡江部队。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后,分散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将士一部分沿着既定路线向苏南方向行进,还有一部分选择了由章家渡附近渡河,然后插向繁昌区,再渡江到无为。一直到4月初,先后有700余名同志突出重围。1月20日,从皖南事变中突围到达无为的新四军指战员和原在皖江地区坚持斗争的无为游击纵队以及三支队挺进团共1900余人组建成新四军第七师。5月1日,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县白茆胡家瓦屋宣告成立。

1949年4月,无为县全境解放,无为、临江、湖东、无南四个县级民主政权合并成立无为县政府。辖9区1镇,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隶芜湖专区

1958年,全县成立31个人民公社。1962年,设区10个、镇2个、公社70个。

1965年,复隶巢湖专区。

1979年,增设二坝镇。

1983年,政社分开,恢复乡、村建制。

1992年,撤区并乡,全县设立28个乡镇。

1995年,增设7个乡。

2004年和2005年,分别撤销了4个乡镇和8个乡镇,至此全县有23个乡镇。

1999年,地级巢湖市成立,无为县隶之。

2011年,撤销地级巢湖市,改隶芜湖市

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无为撤县立市,为县级市。由安徽省直辖,芜湖市代管。

地理

位置境域

无为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7°28′48″—118°21′00″,北纬30°56′21″—31°30′21″。全市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

气候

无为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根据1981年至2010年的气象记录,该市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蒸发量850毫米年,气温在15-35°C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6~8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5%,梅雨天气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0℃,多年平均无霜期250天,历年平均梅雨期长达24天,梅雨量最高达629毫米,且多为暴雨,日雨量达100毫米,日照总时数2270小时。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南风与偏东风相互转换不定。

地质

无为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淮地台的下扬子台坳。境内褶皱构造有线形褶皱和坳陷或断陷(盆地)两种形式,其中盆地占全县80%以上的范围,主要为白湖—祁雨山盆地和无为盆地。银屏山区断层极其发育,以北东东向和西北为主,飞来峰构造发育为显著特点。岩浆岩出露于西南边缘,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两类。境内除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山丘地带有基岩出露外,绝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纪冲积层覆盖。震旦纪末期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基本上均有零星出露。上元古界震旦系见于银屏山区南部和井头山等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分布于龙骨山—毛公山间;奥陶系以猪头山、沿山、芝麻山等地出露较好;志留系见于关河—龙骨山东缘及银屏山区。上古生界各系,相伴分布于关河—古楼一带及银屏山区。中生界三叠系分布于银屏山区和蜀山东部;侏罗系分布于鹤毛河—汪田一带和蜀山以东零星地段;白垩系在照明山南侧和江家老山等地可见其上统层位。新生界第三系中仅有下第三系,零星出露于照明山—石涧一带;无为境内80%以上为第四系覆盖。

地形地貌

无为境内地貌总特征是“山环西北,水聚东南”,大体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平原区又分为低圩、洲地和平。低圩平原以县境东部圩区为主,沿西河延伸到县境西部。一般高程在海拔10米左右,水网发达,面积98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0.6%。多为潜育型水稻土;沿江洲地由长江沿岸滩地和江心诸洲组成。地势平坦,海拔高程9米左右,面积39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6.2%。土壤含砂量高,土质疏松肥沃,以旱作为主;低岗平畈处于县境中部,高程一般在海拔12~14米,面积52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1.8%。地势起伏平缓,土壤肥沃,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以育型和侧漂型水稻土为主。低山丘陵自北部县界延伸至西南。岗峦起伏,海拔高程大多在40~200米,三公山最高,海拔高程为675米。面积51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1.3%。该区为自然土壤,土层多含砂砥,部分为裸岩,土壤流失严重,肥力差。

水文水利

水文

无为市环城河总面积约1.67平方千米,河岸线总长约8.12千米。通航河流除长江外,主干河流为西河,西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县,入裕溪河而后汇长江。其主要支流有的鹤毛河、郭公河、永安河、独山河、花桥河、花渡河、黄陈河、裕溪河等。西河河道全长136千米,流域面积2578平方千米。无为市境内圩区沟塘网布,水面达123平方千米,蓄水量为9840万立方米。丘陵山区有皖江、牌楼等水库和竹丝湖、苏塘等湖泊,水面达20.75平方千米,蓄水量为5341万立方米。无为市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平原,地势大多低平,地下水资源丰富。圩区地下水位在30厘米左右,丘陵地带在100厘米上下。水资源总量22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27.6立方米,水资源较为丰富。

水利

2022年,无为市全市在建重点水利工程13个:续建泵站项目6个,分别为神塘河站、凤凰颈新站、临江站、百子桥站、卫渡站、泥汊南新站;续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个为:西河马口河防洪治理工程、花渡河环城河防洪治理工程、永安河开城桥段拓宽工程、小河口外侧堤防加固工程;小流域治理项目1个为石涧镇青苔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新开工五千至万亩圩口除险加固工程(二期)和市补泵站项目。

无为大堤

无为大堤的形成始于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巢湖流域沿江滩地的围垦开发。自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形成堤线雏形。无为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安徽省无为市及和县境内,跨长江的铜陵市、黑沙洲、芜裕三个河段,属长江干流1级堤防。大堤上起无为市的牛埠镇,下迄和县的黄山寺,总长124.2千米。无为市境内的堤段总长112.7千米,上起无为市果合兴,下至鸠江区方庄。无为大堤是巢湖流域的长江防洪屏障。巢湖流域总面积14203平方千米,流域内受无为大堤保护的面积为4520平方千米。国家水利电力部于1982年批准立项的无为大堤加固工程,是安徽省重要的大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此项工程从1983年3月投入实施,至2010年竣工验收,前后历时27年。无为大堤此次加固工程完工之后,大堤的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加固工程实施40年来,无为大堤依然坚固。

土壤

无为市境内土壤大体可分为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岩)土5个土类,12个亚类,39个土属,84个土种。

水稻土土类是无为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共有1200593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3.17%。秋季作物为水稻,午季作物为油菜、麦类和绿肥等。

潮土土类是无为市重要的旱耕土壤,面积182352亩,占总耕地面积12.63%。主要分布于沿江洲滩和内河两测的河滩旱地,多种植棉花、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

黄棕壤土类是红壤和棕壤的过渡性土壤种类。主要分布在无为市境内西北、西南低山丘陵地区。该土类面积342718亩。

紫色土土类零星分布在丘陵地区。由粉砂质紫色页岩和紫色砂砾岩的风化物发育而成。无为市共有6174亩。

石灰(岩)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无为市西北边境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层薄厚不一,面积54312亩。一般种植侧柏、松、杉等,但长势较差。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无为市共有耕地8.92万公顷(133.85万亩)、种植园用地0.19万公顷(2.84万亩)、林地2.91万公顷(43.62万亩)、草地0.10万公顷(1.43万亩)、湿地0.05万公顷(0.7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4万公顷(38.08万亩)、交通运输用地0.34万公顷(5.0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05万公顷(75.68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全市查明有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18种,共有矿产地27处。总体来说,铜、水泥用大理石碳化钙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为无为市优势矿种。矿产资源遍布全市各个乡镇,集中分布于昆山、牛埠、鹤毛、蜀山、石涧等13个乡镇。

能源矿产

能源矿产有煤1种,矿产地1处,查明资源量597.0万吨。

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共6种,铜矿产地11处,查明金属量38617吨;铁矿产地1处,查明矿石资源量544.2万吨。金、银、铅、锌矿均为伴生矿产。

非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11种,矿产地1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冶金用白云岩1种,矿产地1处,查明资源量4868.6万吨;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电石用大理石和硫铁矿2种,电石用灰岩(共生)查明资源量12179.4万吨;硫铁矿矿产地1处,查明资源量225.9万吨。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明矾查明资源量225.9万吨;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明矾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建筑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陶瓷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等共8种,矿产地12处,主要矿种为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其查明资源量分别为:20153.7万吨和7356.5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

无为市低山丘陵植被植物主要以常绿针叶林为主,有杉木王马尾松黑松等。间有黄檀枫香树等落叶阔叶林、油桐等经济林及灌木丛。栽培植物主要是农作物及茶、果。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棉花、油料、薯类、麻类等。水生栽培的有芦苇、菱、藕、鸡头果等、席草、荸荠等。在河道、水塘中,水生植被主要有浮萍、水浮莲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竹丝湖已发现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以及鸟类、鱼类、爬行纲100余种。天井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珍稀动物包括藏酉猴、鳞甲目熊瞎子、大小灵猫科水鹿、蟒蛇、白鹇等。

植物

野生树木类有马尾松黑松金钱松侧柏等;野生竹在丘陵地区有零星分布,有苦竹华西箭竹慈竹凤尾竹紫竹等;野生药用植物有丹参桔梗、山银花、射干等500余种。竹丝湖已发现野菱、野大豆两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自然保护区

无为市共有自然保护地4个,分别为安徽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为)、铜陵江北湿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枫沙湖)、安徽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安徽无为竹丝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

自然灾害

无为市地势平坦低洼,受长江外水顶托,历史上外洪内涝严重。2016年6月30日至7月1日,无为市突发强降雨,平均降雨量达到480毫米,全市20个乡镇全部受灾。截至7月9日,共转移受灾群众51333人,未出现伤亡情况。2019年,无为市发生严重干旱,全市受旱面积达34.8万亩,其中小麦13万多亩,油菜4万多亩。2020年,无为市遭受洪涝自然灾害,共有645684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4066.8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92124.37万元。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无为市下辖20个镇,无为市委、市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年末,无为市常住人口82.9万人,户籍人口117.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37万人,比重为37.6%;乡村人口73.58万人,比重为62.4%。本年出生人口0.61万人,死亡人口0.68万人。在全市人口构成中,0-17岁占全市人口16.1%;18-34岁占全市人口22.3%;35-59岁占全市人口42.0%;60岁以上占全市人口19.6%。

民族

无为市居民主要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99.9%,还有回、壮、蒙古等14个少数民族。

语言

无为方言归属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江淮官话。无为语言基本是统一的,无全浊声母,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五个声调,入声保留后喉塞尾。

根据细微的内部差别,无为方言可分为城关、东乡、西北乡、西南乡四个小片。

宗教信仰

佛教

1946年,成立无为县佛教支会,有会员78人,主持人大缘。1984年8月,召开第一届佛教代表大会,成立县佛教协会,会长姚华芳,全县有僧11人、尼31人。庙宇有双泉寺、延福寺等。2023年7月,无为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

道教

民国期间,道观遍及城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无城的崇德观(宋初建)和襄安的白鹤观(唐朝建)。抗日战争期间,崇德观和白鹤观被战火焚毁破坏。解放后,道教的影响逐渐减弱。

天主教

1903年,法国人孟惟礼在无城关圣庙建雅威教徒。1910年,州署差役刘鹏为首闹教,以致教堂被毁。自此多年无教士前来。解放后,便再无活动。

伊斯兰教

1925年,无城人马祯等组织了“回教公会”和“阿文小学”。1947年,有会员130人。1950年,成立县回族协会。1983年11月,选举产生县伊斯兰教领导组,组长马荣生。

基督教

基督教是从清代光绪年间传入,始由宣道会(差会)传授福音,建立聚会点,发展教徒,并先后在无城、襄安、黄雒等地建立了福音堂和教堂。1966年,有教徒1000余人。“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勒令停止活动。1982年,得以恢复。2023年5月1日,无为市基督教锡安堂举行了立会130周年感恩礼拜。

经济

综述

无为市主要出产稻、麦、棉、油、蔬菜和水产品,产业体系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产业为龙头,以建筑、农副产品深加工、羽毛羽绒和新能源、电子商务等为主导。该市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农产品荸荠、田藕还有棉花是安徽省重要生产基地,并且襄安镇已成为全国席草重点产地之一,在安徽省县域经济总量排名第五。

2022年,无为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09.9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96.6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49.81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比重为10.4:48.6:41.0。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68元,同比增长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21元,同比增长7.4%。从经济总量来看,无为市位列全省第五。

第一产业

无为市第一产业以种植稻谷、小麦、油料、棉花、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以螃蟹、龟鳖目和稻虾等水产养殖为主。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82.52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5.04万吨。其中,稻谷种植面积55.9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16万公顷,蔬菜产量52.21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22万公顷,油料产量3.52万吨;肉类产量3.88万吨;水产品产量7.12万吨。

第二产业

无为市第二产业以电线、电缆产业为龙头,以建筑、农副产品深加工、羽毛羽绒和新能源、电子商务等为主导产业。2022年,全市锂离子电池产量已突破500万只,达到523万只。截至202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分行业看,27个行业大类中有10个保持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7.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2.7%。工业产品中,电力电缆49万千米,增长10.3%;锂电池1070万只。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30.52亿元,增长3.1%。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09.88亿元,增长10.3%。

无为市高沟镇是无为电缆产业的发源地,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安徽省民营科技园”。

第三产业

无为市第三产业以服务业、贸易和旅游为主。2022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2.6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0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4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5.97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36.58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5.49亿元。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0.71亿元。旅客运输周转量47868万人千米,货物运输周转量120306万吨千米。年末公交车32路,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202辆,实有出租汽车834辆。民用汽车拥有量111419辆,比上年增加8541辆。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52亿元;快递业务量81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7900万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7.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4万户。

经济功能区

2019年7月,无为县建筑产业园正式运行,这是安徽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建筑产业园,也是全国第一家集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劳务为一体的新型建筑产业园。产业园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营”的模式,将“建筑产业聚集、培育建筑产业工人、孵化专业施工企业、聚焦建筑专业人才培育”作为核心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的建筑产业链。

2021年7月,投资总额达2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件产业园项目落户无为市。

2022年5月,总投资30亿元的楚江导体产业园年产15万吨高端细线生产项目落户无为市泥汊镇,达产后年产值约100亿元,将成为亚洲第一高精导体生产基地。产品填补了特种导体、中低压导体、柔性导体等市场。

无为经济开发区

无为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2006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按“一区四园”规划布局,分为城东园区、健康食品产业园、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园、羽毛羽绒产业园、石涧新材料产业园,形成了电线电缆(含电子电气)、健康食品、碳酸钙新材料、羽毛羽绒四大支柱产业。

重要企业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电缆制造企业,坐落于无为市高沟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公司拥有国内外先进生产及检测设备1000余台(套),年产各种电线电缆30多万千米,产能达20亿元,为全国电线电缆纳税十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21年荣获“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下设安徽华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始建于1989年,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火电、电力、石油、化工、煤矿、铁路、交通、军工等诸多领域和重大工程,坐落于无为市龙庵工业区。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多项成果,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特种电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徽省轨道交通用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大研发平台。多次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质量管理奖以及安徽省企业管理进步成果一等奖。2021年荣获“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

三只松鼠(无为)有限责任公司

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安徽芜湖,并于南京成立研发与创新中心。三只松鼠先后被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誉为新时代的"改革名片""下一个国货领头羊",上市当天获誉"国民零食第一股"。2019年双十一,公司以10.49亿元销售额刷新中国食品行业交易记录,被《华尔街日报》《路透社》《彭博社》等外媒称为"美国公司遭遇的强劲对手""中国品牌崛起的典范"。2021年,三只松鼠获“中国中央电视台匠心坚果领先品牌”称号。

安徽紫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紫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安徽紫约集团,成立于2013年,是以蓝莓种植、深加工、科技输出管理、鲜果贸易、休闲旅游、农贸批发市场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攻克了蓝莓无土化基质栽培技术,把正常5年丰产期压缩至2年,先后培育出“紫约一号”和“紫约二号”种苗,获得“一种蓝莓栽培方法”“一种蓝莓全基质化栽培方法”和“一种蓝莓水肥一体化方法”等专利。并不断开发蓝莓干红、果酒、白兰地、果汁、果脯、果干果酱等蓝莓衍生产品。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无为市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873人,在校学生6135人,毕业学生576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6098人,在校学生18278人,毕业学生6420人;普通初中52所,招生7916人,在校学生25754人,毕业学生9303人;小学101所,招生7214人,在校学生45545人,毕业学生7705人;幼儿园121所,在园幼儿1859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人数87人,专任教师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

无为中学

安徽省无为中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数十所全国重点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学校每年都为“985”“211”重点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2019年,清华大学授予无为中学“2019年优质生源中学”荣誉称号。截至2023年1月,无为中学已经三次荣获“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称号。

卫生健康

2022年,无为市拥有各类共有卫生机构454个,其中医院16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3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0个,村级卫生室259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689张。卫生技术人员516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877人,注册护士1688人,药师154人,技师221人。

主要医院

媒体

无为市融媒体中心(无为市广播电视台)为无为市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主管运营的媒体平台有无为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文化生活频道,FM105.6无为人民广播电台,无为周刊,智慧无为手机APP,"无为发布""无为融媒"微信公众号,无为融媒微信视频号,无为融媒抖音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科技

2022年,无为市授权专利数991件,下降12.4%。其中发明专利248件,实用新型718件,外观设计25件。截至2023年5月,无为市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

文化事业

2022年,无为市拥有文化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70.41万册(含电子书),其中古籍3.86万册,文物藏品684件(套)。建成阅读空间5个,其中城市书房2个,城市书吧3个。

无为市图书馆

无为市图书馆建于1923年,是安徽省最早建立的图书馆之一,也是国家一级图书馆。现馆址坐落于无城镇新力大道南侧,占地面积约二万一千二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九千二百平方米,集图书阅览、文化教育、展览培训功能于一体。无为市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三十多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三万八千多册,另珍藏大量古今字画、法帖、宗谱、地方文献、民国书刊等。2016年,无为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最美基层图书馆”称号。

体育

无为市城南体育公园,占地约14.7万平方米,由人工湖、人工岛屿构成,内建有音乐喷泉、景观亭、亲水平台、景观石等设施,并配套一定的体育健身设施。现有全民健身路径、五人制笼式足球场、步行道、骑行道、乒乓球场等体育运动类型。同时,城南公园西侧还建有无为市全民健身综合馆、无为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综合馆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场地面积15000平方米,座位数1400个,馆内二楼中间球场地面层类型为木地板,内含有篮球馆、羽毛球室、乒乓室、综合健身房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全民健身综合馆地上一层,建筑面积5048平方米,场地面积3000平方米。城南体育公园,因其过硬的工程质量品质,现已获得安徽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奖、安徽省2015年优秀园林工程“园林杯”奖、芜湖市建设工程“鸠兹杯”奖、华东地区优质工程奖。

环保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无为大堤护堤地脏、乱、差现象突出,非法侵占、违法耕种屡禁不止。2016年、2017年和2020年,这三年间,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绿化改造4977亩、其中空白段2758亩,栽植各类苗木21万多株。推进了成材林更新,成功更新采伐了53176株杨属。并于2019年10月无为市将无为大堤姚沟至泥汊段规划为乡村宜居示范带,并连续三届在无为大堤泥汊段举办“翠堤春晓 烂漫无为-大堤赏春节”。截至2022年,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治理脏乱差堤线共计70.75千米,完成清障1353.53亩,清除杂树123.3亩、乱堆乱搭422处、蔬菜大棚5528平方米、各类围栅45800米、各类电杆49根、废旧船只7只。

202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期间,无为市生态环境分局在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6月5日当天,分局联合三峡水务无为城东污水处理厂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园区的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不仅近距离接触了环保设施,还观看了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工作人员也向各企业宣传了绿色低碳理念等相关知识。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3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46.75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89人,3091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数6266人。全年拥有各类各种社会福利机构48个,床位数7379床。全年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财政支出12.11亿元,增长10.4%。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1350元/月,比上年提高108元/月;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2342元/月,比上年提高151元/月。

交通

综述

无为市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苑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市经济圈、马芜铜经济圈的交汇区域。水陆交通便利,北沿江高速、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连接线、巢黄高速、庐铜铁路全线贾通,岳武高速东延无为段开工建设,G347泉塘至牛埠段一级公路及昆山鹤毛连接线、S218无城至高沟段及石洞改线段一级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通车,6347、S218、S330、S449、S451、S233、S220、S213国省道纵横市境,京福高速铁路贯穿南北,56千米的长江航道环绕东南,西河、裕溪河等155.4千米的内河航道四通八达;无为对外交通条件形成“一环四射”对外大交通格局。

公路

无为市第一条公路始建于1935年,至1988年底,无为共有接养公路324千米。2022年,无为市内等级公路里程4498千米。次年,S208无为段一级公路改建完成,道路全长35.864千米,分为石涧镇改线段5.86千米和无城至高沟镇改线段30.004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27米,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铁路

无为市设有无为站、洪巷站、襄安站、无为南站四个火车站。2014年12月高铁无为站建成,次年7月由北京途径无为终到福州市的京福高铁将正式通车。京福高铁共分为三段:北京至蚌埠市段共用京沪高速铁路,蚌埠至合肥市段是合蚌客运专线,合肥至福州是合福高速铁路。分别于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开通。其中,合福段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途经安徽省中南部、江西省东部、福建省东北部地区,线路自合肥枢纽合肥南站引出,经巢湖、无为,与庐铜铁路共建长江大桥越江至铜陵市,经南陵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歙县、黄山进入婺源县、上饶,越武夷山市脉至福建省,经武夷山、建阳、建瓯、南平、古田、闽清等地后引入福州枢纽福州站。线路全长806.27千米。2022年,无为市首次开通直达上海市方向高铁。

航运

无为市坐拥59.3千米长江黄金岸线,其中适宜建万吨级以上工业及港口码头岸线10.1千米。2022年,区域内长江航道56千米,内河航道155.4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3月,无为市安徽交运集团巢湖汽运有限公司无为分公司有营运客车50辆,拥有省际客运班线12条,市际班线12条;安徽省无为县运输有限公司有营运客车23辆,拥有省际客运班线2条,市际班线4条,县际班线4条,县内班线7条。

人文

综述

无为的历史可前溯到夏商周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无为特有的传统文化,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无为“灯舞(无为鱼灯)”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为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唱庐剧、划龙舟等都是当地人常见的文化活动。

饮食

饮食主食向以大米为主,早晚两顿吃粥,中午吃干饭。沿江洲区有时早晚餐吃玉米糊。汤沟区衣家习惯日食三顿干饭。圩区人喜欢把7成糯米摻和三成籼米,用水浸泡,磨成粉状,蒸成团子。吃食时,把它切成片,用油炒,放点糖,香甜可口。春节前夕,蒸糯米饭,晒干,炒成炒米,把花生、芝麻分别掺在炒米里,做成花生糖、芝麻糖,成为孩子的节日糕点。腊月腌肉(或鱼、鸭等)),晒干,称作“腊肉”。陡沟区农家有食“腊八粥”之习,即用糯米加莲子、龙眼、腊货、大枣熬粥、合糖食之。城乡部分居民早上喜欢上街,吃点油条、小饼、五香蚕豆之类。

习俗

无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唱庐剧、划龙舟、舞龙灯、跑旱船、挑花篮等,都是当地老百姓常见的文化活动。无为市在小年夜过小年这一天,一直有着一个特色习俗,那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做名为“送灶粑粑”的米面食物。制作送灶粑粑,要用籼米和糯米按比例均匀搭配,将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之后再做馅。将准备好的蔬菜、肉、豆腐干等洗干净,用刀剁碎,然后直接下锅不停地翻炒。随后就是和面和揉面了,将它搓成一个个小面团,揉成小圆饼,用手在圆心处按下去,将炒好的馅料塞进一个凹陷处,最后封口。

文物古迹

综述

无为市拥有黄金塔戴安澜故居米公祠、白鹤观商周遗址、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周氏宗祠、杭西墩遗址等53处文物古迹。

戴安澜故居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无为市洪巷镇风和村。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革命烈士证书,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现存戴安澜故居152平方米,为两进三开间、中间有天井的青砖灰瓦清代民居,是戴安澜将军诞生地及童年、青少年时代居住地,故居前150余米,有一棵200余年树龄的枫香树。2019年10月,戴安澜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所在地风和村于2023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黄金塔

黄金塔位于无为市城北郊西河之畔,始建于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历史上号称“十里三黄金,凤凰赶麒麟”指的是黄金塔所在地“黄金闸、黄金庵、黄金城”和“凤凰”与“麒麟”二山,黄金塔以“黄金”命名其缘由也在于此。黄金塔历经多次修缮,1981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名录。该塔为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共9层。塔内可沿阶盘旋而上,每层均有塔门,供游客远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无为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

无为剔墨纱灯

剔墨纱灯是无为市闻名的传统工艺品,又名宫灯,它是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工艺制作而成,已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将其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清康熙由无为人蔡静首创,1894年,光绪为慈禧操办60寿辰,特派统领官专程来无为征选纱灯,被誉为“宫灯”。1912年民国初,无为剔墨纱灯参加南京全国博物展览,获得荣誉奖状。国庆10周年时,无为纱灯参加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并作为名牌特产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它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获得了金奖,并且已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为鱼灯

无为鱼灯无为最具特色的年俗,又称“吉祥灯”“太平灯”。清《无为州志》记载:“十三日至十五上元,为元霄节,用黏米作牢丸相馈遗,张灯为鱼龙及百故事式,聚为乐,箫鼓烛爆达旦,凡四日,不禁夜”。据考证,赵祯在位时,包拯到陈州放粮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无为鱼灯一般每三至五年举办一次,主要包括灯彩艺术、舞蹈阵法、鼓乐艺术以及鱼灯表演仪式等,最为突出的是舞蹈阵法,它是模拟鱼的生活习性加人类想象创作出来的,舞蹈动作灵活多变,能够排出“天下太平”“人口太平”“六畜太平”等造型。无为鱼灯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庐剧

历史上无为地区曾经流行过徽剧和庐剧。后来徽剧逐渐式微,庐剧占了主要地位。无为庐剧有一百多年历史,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个部分。其传统剧目在体裁上有小戏、折戏和本戏以及连台本戏等不同形式。无为地区的庐剧属于庐剧中的东路(又称下路),唱腔接近民歌小调,对白使用土语方言。传统剧目有《蔡鸣凤辞店》《王清明合同记》《孙继高卖水》等连本台戏,还有《老先生讨学钱》《蓝桥担水》等折子戏。“无为庐剧”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为民歌

无为民歌是无为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为民歌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别。新中国成立以来,无为对民歌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普查,共搜集整理各类原始民歌300多首,编纂成《无为民歌》近150首,其中52首入编《安徽民间音乐》,38首编入《中国民歌曲集成》安徽卷。无为民歌已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为赛龙舟

无为龙舟赛己有一百多年历史,赛龙舟是端午节第一项重要活动,是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十三、二十、二十五和六月初六、十三,成为民间赛龙舟的日子。 赛龙舟一般一个村划一条船。龙舟为木制,身窄而长,头尖尾翅,船头扎个龙头,分青龙、红龙、黄龙、白龙等,龙眼装有干电池灯珠,闪亮发光。龙船的尾部竖着一面表示姓氏或村民组的彩色旗帜,船身还插有“胜”字旗帜,昭示着一定得胜。一条龙舟有16对划手,中间一人打鼓,一人打铜锣,船尾一人掌棹(舵)。打鼓人为指挥,船上所有人都扎着彩色毛巾,穿同一色背心。“无为赛龙舟”现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为板鸭制作技艺

无为板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无为板鸭制作工艺精细,宰杀洗净后,配以八角、丁香、草果、丁香、高良姜茴香花椒、大红袍等作料,先熏后卤,工序繁多复杂,颇不简单。“无为板鸭制作技艺”已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特产

无为市土特产品主要有:荸荠、田藕、席草、中华绒螯蟹万蟹楼大闸蟹鳖科、鹅、鸭等。在水产品中,长江三鲜、中华绒蟹、河蟹、甲鱼、小龙虾等因其品味高、产量少而闻名各地。

无为螃蟹

无为螃蟹是无为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无为螃蟹背甲壳呈青灰色,腹为白色,金爪丛生黄毛,脐部圆润且向外凸。肢体连接牢固呈弯曲形状,活动敏捷。无为螃蟹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味鲜清甜,营养丰富。经检测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有蛋白质≥19%;氨基酸≥17%;钙≥1.7毫克,铁≥1.7毫克,锌≥1.9毫克,≥0.04微克。

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又称“无为板鸭”,产于芜湖市无为县,早在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精细,选料讲究,宰杀洗净后,配以八角、丁香、草果、丁香、良姜、小茴香、花椒、大红袍等作料,先熏后卤,待其遍身金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板鸭就做好了,工序繁多复杂,风味别致。在江淮一带颇有名气,并已收入《中国名菜谱》。

风景名胜

综述

无为市山环西北、水聚东南,山清水秀、环境怡人。高沟镇、姚沟镇、鹤毛镇分别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乡镇”。拥有米公祠、泊山洞、黄金塔、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

重要景点

红色景区

无为烈士陵园

它坐落在无城镇绣溪公园西南侧。陵园始建于1953年。现在,经改扩建后的烈士陵园进大门迎面是“国歌墙”,背面镌刻《烈士陵园简介》。从两边台阶而上可见到烈士墓群。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四面汉白玉大理石上分别刻有《六洲暴动》《七师成立》《渡江战役》以及无为优秀儿女踊跃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型场景浮雕,纪念碑周围广场面积达1200平方米。革命史迹展览馆分为7个展厅,展厅通过现代化、声、光、电等手段共展出各个时期的历史图片500余幅,各种实物百余件,战斗场景3处,还有仿真蜡像、抗日战场、渡江沙盘等。

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无为市红庙乡三水涧村,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致使正在北移途中的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5月1日,在江北沿岸的无为县东乡白茆洲胡家瓦屋组建了新四军第七师。到抗战结束时,创建的皖江根据地面积扩大到3.7万多平方千米,部队由2千人发展到3万多人,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七师司令部旧址保留有石砖、土木结构茅根加小瓦平房7间,存有七师司令部机要室,七师政治委员曾希圣住过的房屋5间,及七师其他领导同志用过的物品。2022年,拟命名为芜湖市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保护级别为省级3级。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米芾一生仕途不顺 晚年任知军无为而治.合肥晚报.2023-08-06

无为简介.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05

无为县.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2023-08-05

无为螃蟹.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农村商网).2023-08-07

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安徽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澎湃新闻.2023-08-03

安徽省(皖)-芜湖市-无为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05

2023年无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为市人民政府.2024-11-06

无为县志.安徽党史方志网.2023-08-25

无为市A级旅游景区基本信息.无为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3-07-30

芜湖长江三桥设芜湖籍(皖B)小客车专用车道 免收过桥费.安徽商报.2023-08-22

芜湖电缆工业学校(无为市职教中心)2022年秋季招生简章.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5

好消息!庐铜铁路将于3月18日开通客运列车.安徽网.2023-08-25

春运期间安徽47个火车站可支付宝购票.央广网.2023-08-25

无为市人民政府.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1

2022年无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为市统计局.2023-08-06

无为历史演变.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7-29

2022年1-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简析.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7-29

重磅!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出炉.决策杂志.2023-08-22

无为:坚守智造“一缆定乾坤”.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2

无为市高沟镇简介.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8

芜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夺目 剔墨纱灯名噪海内外.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2023-08-15

无为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7-29

无为,有为.无为周刊.2023-08-05

王栐和他的传世之作.无为周刊.2023-09-08

无为 “皖南事变”突围将士的集结地.芜湖日报.2023-08-05

安徽省无为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台.2023-09-08

无为市环城河综合治理展新颜.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5

西河概况.安徽省巢湖管理局.2023-08-15

无为县志 第四节 水文.浙江省图书馆.2023-08-18

以水为名、因水而兴,做好水乡水文章.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5

无为市水务局2022年新闻发布会.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5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实施始末(一).巢湖晨刊.2023-08-15

履职尽责,当好无为大堤守护者.安徽省水利厅.2023-08-11

【工作推进】无为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无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8-07

无为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4

特色物产.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7-29

芜湖将再增省级湿地公园.政务:芜湖.2023-08-07

天井山森林公园.韶关市人民政府.2023-08-18

无为县志 第七节 动物 植物.浙江省图书馆.2023-08-18

关于无为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公示.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8

无为市:兴水利 惠民生 促发展. 芜湖新闻网.2023-08-15

安徽特大暴雨:上百村庄陷汪洋、积水汹涌漫脖子.央视财经.2023-08-25

芜湖旱情持续 人工降雨来“解渴” | 芜湖早阅读.大江新闻.2023-08-25

无为市因洪涝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受灾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等).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5

无城镇.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06

乡镇简介.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05

匡健当选无为市市长.人民网安徽.2023-08-06

【紫云英花开 无为等您来】2023无为紫云英人才日活动正式开幕.无为市融媒体中心.2023-08-06

无为市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无为市融媒体中心.2023-08-06

无为市委书记调整,“80后”的他接任.上观新闻.2025-05-01

无为市佛教协会换届圆满完成.中共芜湖市委统战部.2023-08-25

无为市基督教锡安堂举行立会130周年感恩礼拜 .中国基督教网.2023-08-25

安徽无为:大有可为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无为篇章”.大江晚报.2023-08-06

无为市聚焦科技强农,做大螃蟹、龟鳖、稻虾等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水动力”.芜湖市农业农村局.2023-08-18

新能源产业成为拉动无为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无为市统计局.2023-08-07

安徽无为县建筑产业园正式揭牌.大江晚报.2023-08-17

无为市: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大江资讯news.2023-08-21

无为经济开发区.芜湖市人民政府.2023-08-22

我市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获省委、省政府表彰.无为市融媒体中心.2023-08-06

集团介绍.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2023-08-06

走进华菱.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2023-08-06

公司概况.三只松鼠.2023-08-07

小蓝莓做成大产业.中工网.2023-08-25

无为市“四带一自”特色种养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潇湘晨报.2023-08-25

【工作动态】无为中学再次荣获“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称号.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2

真牛!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授予无为中学.大江新闻.2023-08-22

无为市人民医院简介.无为市人民医院.2023-08-21

无为市中医医院.无为市中医医院.2023-08-21

医院介绍.无为济民医院.2023-08-25

无为惠民眼科医院.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5

全国示范!无为上榜!.无为发布.2023-08-18

无为市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2

无为市综合文化站名录.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5

无为市图书馆.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2

无为市体育公园基本情况介绍.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8

无为市生态环境分局多措并举开展202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芜湖市无为市生态环境分局.2023-08-07

无为通达公路建设有限公司S208无为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阶段性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公示.无为市交通运输局.2023-08-08

【新春走基层】千年江城无为的高铁梦.中国广播网.2023-08-08

长三角铁路今日实行新运行图 潜山太湖宿松无为等县首开至上海高铁.大皖新闻.2023-08-08

再见,无为县.安徽财经网.2023-08-08

安徽交运集团巢湖汽运有限公司无为分公司.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18

安徽省无为县运输公司.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5

小年到 年味浓 无为:送灶粑粑蒸起来 特色民俗过小年.芜湖文明网.2023-08-22

无为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1

无为市洪巷镇:观故居 走多党合作之路.无为文明网.2023-08-24

无为·黄金塔.无为县人民政府.2023-08-21

巢湖周边景点之 无为黄金塔.安徽网.2023-08-25

无为市非遗名录.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4

无为剔墨纱灯获非遗大展金奖 有300余年历史-中新网.安徽日报.2023-07-30

特色物产.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05

无为市年俗——无为鱼灯.大江晚报.2023-07-30

无为而治之地 山水人文之乡.上饶日报.2023-08-06

无为熏鸭.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7-30

芜湖:乡村热游引客来.安徽经济报.2023-07-30

欢乐芜湖·嗨玩国庆丨国庆去哪玩?自在无为等您游.欢乐芜湖.2023-08-07

15张高清大图带你读懂无为市!.大江新闻.2023-08-07

芜湖古村之都督村:深山古村藏古寺.今日芜湖.2023-08-07

观日出看云海,芜湖最高峰也可以!.芜湖新闻网.2023-08-07

休闲福地“小九寨”——国家级生态乡镇无为市鹤毛镇.芜湖文明网.2023-08-07

无为米公祠.芜湖先锋网.2023-08-07

无为烈士陵园.大江晚报.2023-07-30

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芜湖•无为).安徽党史方志网.2023-08-17

拟命名芜湖市第六届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公示.芜湖日报.2023-08-07

无为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无为市红庙镇.2023-08-07

无为县成功召开第二届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归侨新春恳谈会.芜湖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23-08-22

无为文联开展全国楹联名家交流活动.金台资讯.2023-08-25

无为名人.无为市人民政府.2023-08-21

安徽2021年度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区)名单公布.大皖新闻.2023-08-02

2019全国百强县市区榜单公布,慈溪名列第6位,观海卫镇周巷镇同时上榜.政务:慈溪.2023-08-02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07-29

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光明日报-光明网.2023-07-29

正在公示!拟命名为省级示范县!.蚌埠发布.2023-08-02

2022全国百强县榜单公布!.今日头条.2025-04-30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如皋第19!.今日头条.2025-03-18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3-06

2023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等榜单发布.中国日报.2025-03-05

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榜单来了!.百家号.2024-10-01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