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菜
薇菜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所指,存在同名异物现象。是一种为豆目、紫萁科、野豌豆属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门的嫩叶柄。另一为诗经《采薇》中所指豆科大野豌豆。
别名异名
大野豌豆(豆科薇菜)
Fabaceae蝶型花亚科 Vicia野豌豆属
异名:Vicia nigricans subsp. gigantea (Hook) Lassetter et C. R. Gunn.
别名:救荒野豌豆,大巢菜,斑矛架,山扁豆,山木樨,陶木-给希,薇,薇菜,东北薇菜
科学分类
生物 Vitae[三域系统] 真核生物 Eukarya[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传统系统]
离瓣花亚纲 Magnoliopsida[Cronquist系统]
蔷薇亚纲 Rosidae[Cronquist系统]
豆目 Fabales[Cronquist系统]
蝶形花科 Fabaceae[Cronquist系统]
野豌豆族 Trib. Vicieae[Hutchinson系统的蝶型花亚科Fabaceae]
野豌豆属 Vicia[Hutchinson系统的豆科Fabaceae]
大叶野豌豆组 Vicia Sect. Cassubicae[Hutchinson系统的蝶形花科Fabaceae]
大野豌豆 Vicia gigantea[Hutchinson系统的蝶形花科Fabace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灌木状,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状茎粗壮,直径可达2厘米,表皮深褐色,近木质化。茎有棱,多分支,被白柔毛。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卷须有2-3分支或单一,托叶2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0.6厘米;小叶3-6对,近互生,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3厘米,宽0.7-1.7厘米,先端钝,具短尖头,基部圆形,两面被疏柔毛,叶脉7-8对,下面中脉凸出,被灰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长于叶;具花6-16朵,稀疏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花冠白色,粉红色,紫色或雪青色;较小,长约0.6厘米,小花梗长0.15-0.2厘米;花萼钟状,长0.2-0.25厘米,萼齿狭披针形或锥形,外面被柔毛;旗瓣倒卵形,长约7毫米,先端微凹,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最短;子房无毛,具长柄,胚珠2-3,柱头上部四周被毛。
荚果长圆形或菱形,长1-2厘米,宽4-5毫米,两面急尖,表皮棕色。种子2-3,肾形,表皮红褐色,长约0.4厘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2n=14。
产地分布
中国大陆的陕西省、四川省、湖北、云南省、华北地区、河南省、甘肃省等地
生长环境
薇菜对温度的适应性广,当地温达8℃时即可开始萌发,15℃左右时,叶的生长速度最快,高于20℃时,生长开始缓慢,30℃以上生长停止。地下根可安全越冬。薇菜对水分的要求较严格。喜湿润,不耐干旱。薇菜喜酸性土壤,但在疏松湿润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更好。
栽培技术
栽培地的选择
栽培地要求选择在土壤潮湿的田块,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地最适宜,土壤要求偏酸性,pH值5.5-6.7之间,忌碱性。质地中壤、中粘壤或沙壤均可。
精细作畦重施基肥
移栽前应对栽培地进行深翻至30cm深,要求泥土细碎,疏松、无石砾,无禾本科杂草。作宽120-150cm,沟宽25--30cm,畦面要平整;作畦时每667m2结合深翻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作底肥,底肥上层再覆细土10-15cm,待栽。
适时采挖及时移栽
野生薇菜一年四季都可移栽成活,但实践证明,于10月底--12月初采挖最适合。采挖过早影响其养分积累,过迟又影响其分化和不利操作,容易冻死;采挖的种应及时移栽,防止太阳曝晒和风吹雨淋。
精挖种蔸深栽密植
薇菜没有胚根,不形成真正的根系,只有着生于根状茎上的不定根。不定根根系较发达,2-3年生的根系可达30cm见方,采挖时应选择健壮株,减少和避免对根系、生长锥的人为损伤;畦上4行栽培,株距15-20cm,行距30--40cm,移栽深度为10--12cm。移栽时不宜再分蔸,提倡带土移栽,根系要求平展,填土要压紧压实,表层再覆盖5cm左右的细土,要求能覆没茎生长锥。最后盖上稻草或其他秸杆,浇足定根水。
营养价值
1、薇菜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每一百克薇菜之中有四点三克的糖分,另外还有二毫克的胡萝卜素,除此以外钾、钙、铁以及锰和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特别高,特别是铁的含量能高达一百二十五微克,而钾的含量也有三十多毫克。
2、薇菜有杀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对于人类的流行性感冒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轼效,另外经常食用薇菜还能减少脊髓灰质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生,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以控制人体中有毒细胞的生成,其抗病毒作用比抗生素还要出色。
3、薇菜止血的功效,对于吐血以及便血等症状都有不错的冶疗效果,另外对于人体中的内部出血也有治疗和缓解的作用,另外捣碎以后还可以直接用在外伤的伤口上,止血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同时还能预计伤口因细菌入侵而发生感染。
古文释义
草名,又名“大巢菜” [bush vetch,hedge vetch]。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野豌豆属 sepium ),花紫红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五六粒,可吃。又名“救荒野豌豆”采薇而食之。
1.《史记·伯夷传》采薇而食者。
2.《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方文《访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
晋·陶渊明《拟古九首(少时壮且厉)》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2. 又如:薇藿(薇,菜名,又名野豌豆;藿为豆叶。指贫者所吃的食物)3. 指蔷薇 [rose]碧脑浮冰,红薇染露。——宋· 周密《天香》
3.菜也。见毛传。侣藿。谓似豆叶也。陆玑诗疏曰。薇,柴胡杆也。茎叶皆似赤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聂氏宗祠祭祀。项安世曰。薇,今之救荒野豌豆也。蜀人谓之大巢菜。按今四川人掐豌豆媆梢食之。谓之豌豆顚顚。古之采於山者,野生者也。释竹云垂水。薇之俗名耳。不当以生於水边释之。从竹。微声。无非切。十五部。——《说文解字》
参考资料
薇菜的形态特征-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4
薇菜的栽培技术-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