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páo](食虫类:Capreolus pygargus)。别名西伯利亚狍,鹿科狍属动物。狍的体长为0.95-1.35米,体高0.67-0.78米,尾长2-3厘米,体重为15-30千克,体型中等。雄性狍有角,其角短而直,柄分两叉;雌性狍没有角,雌性在额骨后外侧缘有隆起的崎突。眼大,耳短宽而圆,内外均被毛。四肢较长,后肢略长,蹄狭长,尾短,隐于体毛内。

狍广泛分布在亚洲大陆和东欧部分地区,在蒙古北部以东至日本海海岸线和黄海,从西西伯利亚平原向南延伸至巴尔喀什湖(Balkhash lake),然后向东延伸至哈萨克斯坦(未到达咸海(Aral Sea))。此外,它从满洲里市进入中国北部和中部,到杨子河左缘的西半部,进入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该物种多栖息在不同类型的落叶林和混交林以及森林草原上,多倾向于选择乔木较粗、较为稀疏的乔木生境。

2016年,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2021年,狍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

分类历史

狍曾被认为是西方狍(Capreolus capreolus)的一个亚种,但1987年和1991年的研究发现了区分这两个物种的特征,例如狍子比西方狍大,雄性狍的鹿角与西方狍间距更大,狍的皮毛夏季是红色的,而西方狍夏季的皮毛是灰褐色的。

形态特征

狍的体长为0.95-1.35米,体高0.67-0.78米,尾长2-3厘米,体重为15-30千克,体型中等。狍的冬毛密且厚,毛基为牵牛紫色,毛尖端为黑色,中间一小段是棕黄色的,其喉部的皮毛为灰色,两颊和耳基部黄棕色,耳背部棕灰色,耳内淡黄色,从嘴、额、颈到其背面都是黄褐色,背中线的颜色较深,腹部的颜色较浅,臀部有一白色大斑块。夏季毛短,毛色单纯,嘴到尾巴、四肢的背侧都是棕黄色,腹部、胸部、四肢的内侧是淡黄色,耳内为白色,耳背为棕褐色。狍的毛色有个体差异,幼狍为红棕,背部有大条白色纵斑,且腰后臀侧的白斑是不规则的。

雄性狍有角,其角短而直,柄分两叉;雌性狍没有角,雌性在额骨后外侧缘有隆起的崎突。眼大,耳短宽而圆,内外均被毛,四肢较长,后肢略长,蹄狭长,尾短,隐于体毛内。狍的上颌向前延伸吻部突出,泪骨短,上颌骨没有门齿和犬齿,下颌骨门齿和犬齿都集中于前端,前白齿与犬齿之间有一空位。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狍广泛分布在亚洲大陆和东欧部分地区,在蒙古北部以东至日本海海岸线和黄海,从西西伯利亚平原向南延伸至巴尔喀什湖(Balkhash lake),然后向东延伸至哈萨克斯坦,但未到达咸海(Aral Sea)。此外,它从满洲里市进入中国北部和中部,到杨子河左缘的西半部,进入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分布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等。

亚种分布

狍有四个亚种:比贝氏亚种(Capreolus pygargus bedfordi Thomas, 1908)、东北地区亚种(Capreolus pygargus mantschuricus)、中国中部亚种Capreolus pygargus ochraceus Barclay, 1935、指名亚种(Capreolus pygargus pygargus)。比贝氏亚种存在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东北狍分布在中国,指名亚种分布在亚洲山脉的最西部(从伏尔加河西伯利亚地区),第四个亚种Capreolus pygargus ochraceus在韩国提出。

栖息环境

该物种多栖息在不同类型的落叶林和混交林以及森林草原上,它们多生活在灌丛生境,因其隐蔽性较好,食物丰富度高。狍多倾向于选择乔木较粗、较为稀疏的乔木生境,因为乔木密度大会不利于其活动,且影响林下植被生长,导致狍可食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此外水源也是影响狍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水源较丰富的地区活动频率增多;在水源相对较少,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水源是狍的刚性需求。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在下雪期间,狍的食物主要以木质植物为主,而在无雪期间以草质植物为主。在5月,狍多采集草质植物;在6-8月多采集草本植物,其中豆科较多,包括广布野豌豆野豌豆属 cracca)、歪头菜(Vicia pratense)等。在10月,狍摄入的草本植物减少,灌木的比例增加,木质饲料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在11月,狍摄入的草质食物比例急剧下降;12月和1月的狍主要以干草为食。

节律行为

西伯利亚狍是夜行性动物,大部分的活动时间都在觅食,它们平均每天进食七次,与休息时间交替进行。

狍在夏季是独居的,但在冬季会形成多达20-30只混合群体进行迁徙,而在少雪的地区,它们一般不会迁徙。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它们进行季节性迁徙,会离开有深雪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缺乏食物。大多数群体在9月迁徙,这时还没有下雪,白天的温度高于冰点,而且饲料丰富。到达冬季的住处后,它们通常会在那里停留到春天。到了春季,狍的回迁发生在3月底和4月初,但也有些个体早在12月和1月就开始回迁到夏季栖息地,一般在4月和5月完成。狍通常以“家”为单位进行迁移,在迁移的高峰期,它们会形成几十到几百个个体的群落。在季节性迁徙期间,团体规模可达到500只,每年从冬季迁徙到夏季,迁徙长达200千米,并且基本遵循相同的路线。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会进行迁徙,但更多是在早上。通常情况下,迁徙群体的领导者是群体中的成年雌性

交流行为

狍子可以使用声音、触觉、视觉和化学物质来交流和感知环境。它们使用各种叫声进行语音交流,例如吠叫、呜叫、吹口哨、喘气声和尖叫。雄性经常在繁殖季节吠叫,以阻止其他雄性或潜在的捕食者入侵。呜叫一般为生殖期雌性发出,幼狍除了吱吱声外不会其他声音,用作呼唤母亲。狍子在尿液、粪便和唾液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被同类检测到,并作为领土边界的指标,或作为其他同类遵循的气味轨迹。雄性会用鹿角在其领地内的物体上留下刮痕,成年雌性与其幼狍之间和交配期间触觉交流很常见,雄性也会通过与鹿角来争夺配偶。

生长繁殖

狍是“一夫多妻制”,一只占主导地位的雄性与多只雌性交配,雌性是季节性发情的,发情发生在8月和9月,它们有一个很长的交配期,交配期结束一般是在10-12月。雄性发情后攻击性和领土性增加,通过使用鹿角在物体上留下标记来标记自己的领地,通过头部腺体的分泌物或后腿上尿液和油的混合物来留下气味进行标记。交配期雄性狍子会绕圈追逐雌性,还会积极保卫领地,因为质量更高的领地更容易吸引多的雌性群体。

妊娠期为6-10个月,幼崽在10-12月出生,大多数时候幼崽都在白天出生。雌性以卧姿或站姿分娩,当几个幼仔出生时,这两种姿势可能交替出现。狍通常会产下两只幼狍,很少会出现一只或三只的情况,其出生体重一般为1.8-2.2kg。分娩后雌性狍子会迁移至新的地点,直到它们的幼狍断奶,一般需要3-5个月。除了交配行为之外,雄性一般不对幼狍提供任何照顾。

幼狍生下是睁眼的,毛干后即能站立行走,但是走得并不稳,并且它们比较容易受惊,且受惊后不能正常逃跑,容易跌倒。狍的哺乳期约为一个半月,初生幼狍身上有斑点,半年后胎毛脱落,斑点也消失,4-5个月时期角长出,但此时不分叉,以后每年换角一次,约在11月间掉角,到次年1月开始重长出来,4、5月间长成,每年换毛两次。幼狍会先随着母亲生活一段时间,直到能够独立生活后才离开。

幼狍的成熟期为13个月,成年狍的寿命为10-12年。雌性的性成熟平均年龄为1年,雄性的性成熟平均年龄为2-3年,雄性狍子成年后就会分散寻找自己的配偶和领地。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985年,整个蒙古的种群规模估计在7万-8.9万之间,同年在库苏古尔湖(Khovsgol)的密度估计为1000公顷4-5只,该地区的总种群估计为25万只。1995估计该物种的总数量约为100万,2007年,西伯利亚地区2011个联邦地区的狍的总数量估计为10326只,狍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狍被非法狩猎,主要是为了其肉和鹿角,并且这种现象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发生比较多,此外偷猎狍在中国也有发生。

朝鲜半岛上该物种因为森林砍伐等原因,数量减少。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和与资源开采、过度放牧等问题造成的生境退化也可能对狍的生存带来潜在的威胁。

严酷的冬季气候特征很可能会对某些地区的狍种群的生存或存在产生较大影响,但这不是导致其整个物种面临威胁的主要问题。

保护措施

对于狍的保护来说,俄罗斯开发了其专有的生物技术支持系统,开发生物技术措施综合系统,在多雪条件下,可以帮助建立大型饲养区,是保护该物种的重要举措。中国也有类似的狩猎管理系统,蒙古有一个类似的保护区网络,许多保护区内都有狍子。在蒙古,允许在9月1日和12月1日之间进行狩猎。在韩国,根据现行的狩猎法,狍被列为野味物种,有执照的猎人在每个狩猎季节最多可以捕获三只。

2024年3月16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摄影家高君成在当地拍到的6只野生狍子,此发现经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任岩确认。

保护等级

2016年,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

2021年,狍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

物种对比

西方狍和狍这两个物种密切相关,是狍属(Capreolus)下的两个物种。

参考资料

.SP2000.2023-05-21

Capreolus pygargus (Pallas, 1771).COL.2024-08-21

Siberian Roe Deer.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3-05-21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08-29

..2023-05-21

Capreolus pygargus.ITIS.2023-05-21

..2023-05-21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征求意见稿).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征求意见稿).2023-05-21

Capreolus pygarg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6-29

..2023-05-21

..2023-05-21

..2023-05-21

朔州市平鲁区首次发现群体出没的野生狍子.今日头条.2024-03-23

Capreolus capreolus.ITIS.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