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霸先

陈霸先

陈霸先(公元503年-公元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为南北朝时期南陈开国皇帝,于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公元557年11月16日)至永定三年六月丙午日(公元559年8月9日)期间在位,在位执政三年。

陈霸先出身贫寒,早年在南梁新喻侯萧映府中任职。大同六年(公元540年),陈霸先随萧映出镇广州,立下赫赫战功。元年(公元547年),陈霸先平定李贲之乱,被梁武帝任命为振远将军、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陈霸先率军北上勤王。太始二年(公元552年)二月,陈霸先与大将王僧辩等人汇合,大破侯景军队,被萧绎任命为司空四年(公元555年),陈霸先不满王僧辩拥立为帝,于是率兵讨伐王僧辩父子,废掉萧渊明,改立为帝,绍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56年)六月,陈霸先两度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进犯,官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太傅;又进位相国,总百,加九锡,进爵陈王,此时南梁朝中大权尽落入陈霸先手中。

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十月,末代萧方智被迫禅位,陈霸先称帝建立了南陈,改元永定。陈霸先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皇权。永定二年(558年)三月,王琳在郢州(武汉市武昌)拥立南梁宗室萧庄为帝发起叛乱,陈霸先派大将侯瑱、徐度征讨王琳。在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六月,陈霸先去世,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灭亡后,陈霸先的万安陵被王僧辩之子王颁所毁。

陈霸先在位时采取以柔治国的统治策略,在提拔寒族官员的同时,对士族门阀官员亦颇为优待,缓解了尖锐的统治阶级矛盾,江南政局得以稳定下来。在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农桑,使得在侯景之乱中遭到重创的江南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此外,陈霸先擅长用兵,多次打退北齐军队入侵。陈霸先统治期间,南陈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陈霸先将北齐作为主要防御对象,对境内少数民族则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主张“以夷治夷”。陈霸先通过重用冼夫人等少数民族首领,巩固了陈朝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统治。归有光曾在书籍《圣井铭并叙》中将陈霸先称为江左最为贤能的帝王。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萧衍天监二年(公元503年),陈霸先出生于吴兴长城下若里()的一个贫苦家庭。陈霸先少时胸有大志,在骑射之术上颇为刻苦,对田间耕作没有丝毫兴趣。陈霸先成年后因武艺高强做事果决,兼通晓纬候、孤虚、遁甲之术,深得乡人的推崇。陈霸先出仕时,最初在乡里任里司,后前往建邺(今南京)任油库吏。在建邺(今南京)时,陈霸先迁任为新喻侯萧映传教,因工作勤勉深得萧映宠信。

大同初年(公元535年),新喻侯萧映湖州市知府,他很看重陈霸先。萧映多次向幕僚夸赞陈霸先,认为陈霸先气度不凡远胜过自己,日后必定前途远大。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萧映在广州市担任刺史,陈霸先时为中直兵参军,随萧映一同出镇广州。萧映让陈霸先招募兵马,人数多达千人。此后又命陈霸先镇守宋隆郡。陈霸先所辖的安化县二县头领不顺服管辖,陈霸先便率兵征讨降服了他们。

平定李贲之乱

大同七年(公元541年),南梁交州萧谘生性豪奢,在交州任职期间极力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导致交州经济凋敝百姓困苦不堪。出身交州豪族的李贲对此极为不满,遂主动联合各州豪杰发起大规模叛乱,反对南梁统治。为平定战乱,萧衍命令新州刺史卢子雄、高州刺史孙前去攻打叛军,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及时出军平息叛乱,被武帝赐死于广州。卢子雄的旧将杜天合、杜僧明等人趁乱一起举兵,借势在此挑起叛变,并率兵包围了广州城。在如此紧急关头,陈霸先带领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往前线支援,气势汹汹地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大破敌军,杜天合、杜僧明等叛将纷纷缴械投降。陈霸先的有勇有谋让南梁武帝大为赞叹,并被任命为直阁将军,封新安子爵,邑三百户,还派遣画工将陈霸先的样貌绘制下来以供观看。

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冬,萧在广州市病亡。第二年(公元545年),陈霸先护丧返回京师。到尘岭时,恰逢朝廷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知府,和新任交州刺史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见此情况,陈霸先迅速决定返回广州,大肆招募勇士,同时准备精良的军械,以增强军队战斗力。十二月,陈霸先与杨蒨等征讨大军顺利抵达交州,准备与叛军开战。这时候的萧勃还是定州市刺史,他和陈霸先等人在西江见面。萧勃心里知道军士们害怕远征,所以抓住这一缺点企图影响对方士气。他用财物诱惑杨蒨,从领导者身上下手削弱战斗信心。杨蒨向陈霸先说明这一情况,并询问他有何对策。陈霸先认为,宗室的不作为乱作为才引发叛变,才使得数个州县都秩序混乱,百姓民不聊生长达数年之久。萧勃只贪图眼前小利,毫不顾全大局,于是士兵在陈霸先、杨蒨的率领下击鼓前进。

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六月,陈霸先军队到达交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李贲率领数万人在苏历江口栅栏抵挡,战况十分激烈。在陈霸先的带领下,军队所向披靡,连连进攻,将李贲击退到了典澈湖一带。李贲在此设置营寨,大肆兴造船舰,将其排满在典澈湖中,营造出一种兵力众多的假象。见到此情此景,南梁军害怕地不敢进兵。为了鼓舞士气,陈霸先表示,长期坚持驻守在此只会导致孤军没有后援,很难全身而退,当下敌军奔忙未定,人心不稳,正是大军向前冲锋的最好时机。面对陈霸先慷慨激昂的发言,众将都沉默不语。这天晚上军队突遇湖水涨潮,湖中水浪激流奔腾。陈霸先高喊激昂口号,果断率领属下士兵,乘着水流勇敢前进,将士们都击鼓呐喊上前破敌,敌兵大败溃逃,李贲大败。

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李贲被迫逃往岭南,躲藏在屈獠的洞蛮族部落中。同年三月,屈獠人忌惮南梁兵威将李贲杀死,将其首级献于梁廷。李贲的哥哥李天实逃进九真,再次进兵围攻爱州(越南清化市),陈霸先率领部下击败了李天实军队。萧衍加封陈霸先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区知府、督七郡诸军事。

讨伐侯景

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梁武帝派贞阳侯萧渊明与东魏降将侯景领兵攻打东魏。同年十一月,以萧渊明为首的南梁军队在彭城(徐州)被东魏名将慕容绍宗领军击溃,萧渊明被俘。太清二年(548年)二月,东魏来使欲与南梁议和。侯景得知消息后,担心梁武帝出卖自己。于是以东魏的口吻伪造了一封书信,表示如果梁武帝同意将侯景交给东魏处置的话,东魏就会释放贞阳侯萧渊明返回南梁,梁武帝在回信中同意了这一提议。侯景决定先下手为强,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力量。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正式起兵反梁。同年冬,大军抵达建康(南京)城下,京师频频告急。陈霸先闻讯后,征召军队北上勤王。侯景以高官厚禄收买广州市刺史元景仲,让他除掉陈霸先。陈霸先得知景仲的心思后,与成州刺史王怀明、行台选郎殷外臣等人秘密商议,并加强了防备措施。在太清三年七月,陈霸先将义兵集中在南海,发出讨伐景仲的檄文。景仲困境严峻,最终选择自杀。陈霸先随后前往庐州迎接董勃镇守。同时,他派遣时临贺内史欧阳憔监管衡阳市,兰裕、兰京礼煽动诱惑始兴县)等地起义,攻打欧阳顿。欧阳憔向萧勃求援,萧勃命令陈霸先率军前往救援,并成功擒获了兰裕等人,继续监管始兴郡。随后,陈霸先派遣杜僧明胡颖率领两千人驻扎在岭上,并与一些豪杰商议义举计划,一千多人前来投靠陈霸先。得知此事后,萧勃派遣钟休悦劝陈霸先暂缓对侯景的讨伐,陈霸先向钟休悦说明了自己的困境,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劝告。于是,他派遣使者从小路前往江陵,接受调度军队的命令。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正月,陈霸先从始兴县(广东省韶关市)出发,驻军大庾岭(位于江西省两省的边境的南岭)。蔡路养出兵驻扎在南野(江西省南康市南),建起四座土城以抵挡陈霸先所率军队,仍然失败。蔡路养脱身逃走,陈霸先成功进驻南康区(江西赣州市)。湘东王萧绎秉承旨意,授予陈霸先员外散骑常侍、持节、明威将军、交州,改封南野县伯。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六月,陈霸先修筑崎头(大余县东)古城,率军移驻此地。高州刺史李迁仕以大皋(江西吉安市南)为据点,派遣部将杜平虏攻打江、鱼梁(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陈霸先闻讯后,派大将周文育率军出击李迁仕部,李仕迁不敌至宁都县(江西省赣州市)。萧绎承制任命陈霸先为通直散骑常侍、使持节、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不久后,又加封陈霸先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六郡诸军事,军事将军、南江州刺史。

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三月,陈霸先奉诏攻打江州(江西大部及湖北东南一带),战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萧大宝二年(公元551年)六月,陈霸先从南康区(江西赣州市)出发。八月,王僧辩驻军在湓城江西省九江市),陈霸先率领杜僧明等军队同南川(重庆市)豪帅总计三万人要会集于此。当时以王僧辩为首的各路西军军粮不足,陈霸先从自己储存的五十万石粮食中,取出三十万石分与西军,后率军在巴丘(湖南岳阳市)驻留。恰在此时,侯景南梁司马昱改立萧栋。陈霸先遂派遣使者前往江陵县湖北省荆州市),劝湘东王登基为帝。十一月,湘东王萧绎秉承皇上旨意授予陈霸先使持节、都督会稽郡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领会稽知府、豫章内史。

大宝三年(公元552年)正月,陈霸先率领披甲兵士三万人,带着五千张强劲的弓弩、二干艘战船,从豫章江西省吉安以北)出发。二月,陈霸先驻军桑落洲(江西省九江市),派遣中记室参军江元礼向江陵上表报告,湘东王秉承皇帝旨意加陈霸先一部鼓吹。此时王僧辩湓城出发,在白茅湾和陈霸先会合,于是两人定下盟约,陈霸先进军驻扎芜湖市(安徽省芜湖)。

各路勤王大军先后抵达,停泊在石头城(南京市清凉山附近)至青溪(南京市钟山西南)一带的江上,声势极为浩大。王僧辩派遣使者至陈霸先营中询问作战计划,陈霸先认为若要围困石头城,首先得渡河至北岸。如果各路勤王大军不愿意当先锋的话,可以先安营扎寨,随即陈霸先率军渡河至石头城西驻扎下来。各路勤王大军亦紧随陈霸先,聚集至一处安顿下来。叛军担心前往西州(古扬州城)的道路被勤王大军阻断,侯景率领数万军队、八百余骑兵结阵前来。陈霸先认为各军聚集至一处不利于作战,建议应行分兵之策以避开敌军锋芒,各军依陈霸先所言。此后,侯景率军攻击王僧志部,陈霸先见王僧志军队落入下风,分兵两千由部将徐度率领前往支援,侯景军队被迫退走。陈霸先与王琳、杜龛率领骑兵乘胜追击,侯景军队撤往栅栏内,以此拒守陈霸先军队。侯景部下卢辉略见侯军大败,于是开石头城南京市清凉山附近)北门投降南梁军队。由侯景军队修筑的果林等五城栅,亦被南梁诸将及戴冕、曹宣等人攻克。此后,原本溃败的侯景军队去而复返,在侯景带领下与南梁军队殊死搏斗,将此前失去的城栅一一夺回。

陈霸先见此大怒,亲自领兵攻陷侯军城栅。为挽回颓势,侯景带领百名精骑欲冲破陈霸先军队阵型,然而未能如愿。侯景军士气大衰,纷纷溃散而逃。陈霸先率军追击侯景至西明门,侯景不敢进入禁城,派遣心腹之人接他的两个儿子逃亡外地。陈霸先率领兵士出扬州市(扬州市)去接应,正碰上侯景的部将郭元建投奔北齐,陈霸先收降了人马,后斩杀了侯景,湘东王任命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城县侯。(江苏省镇江市

抗击北齐

大宝三年(公元552年)五月,北齐派遣在秦郡(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围攻严超达。为解决困境,陈霸先命令率领军队前往秦郡(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支援严超达,并告知务必严守秦郡。北齐的七万军队士气恢宏,力量庞大,前进攻势十分猛烈。陈霸先见情况不妙,便亲自率领将士前去解围,以四面包围之势袭击北齐军。北齐的平秦王被流箭射中而死,敌兵数百人的首级被陈军斩下,北齐军霎时落于不利位置,被迫撤退。在此情况下,陈霸先完成任务整顿部队班师南归,派遣刘本仁向(湖北荆州)传递捷报。七月,广陵的侨民朱盛、暗地里组织人马准备袭击北齐的温仲。得知此消息,北齐迅速派遣使者前来报告给陈霸先。于是,陈霸先率军退回南徐州,万余江北人随着军队南迁。秉承皇帝旨意授陈霸先使持节、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等到率部队去湘州征讨陆曲,秉承皇帝旨意命陈霸先代为镇守。同年十一月,湘东王在江陵即位,改元。之后,陈霸先随即镇守京口。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三月,陈霸先被任命为

改立新帝

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九月,西魏突袭南梁都城江陵县(湖北荆州),十一月,西魏攻陷了江陵,南梁元帝萧绎被西魏军队俘杀,西魏军队在江陵大掠而返,陈霸先之子陈昌、侄陈顼亦被俘虏裹挟至北地。陈霸先和王僧辩等人进言退守江州,请梁元帝之子晋安王萧方智太师身份总理朝政,又派长史谢哲上书劝进。十二月,萧方智从寻阳到京城,入住禁宫,赐给陈霸先班剑仪仗二十人。承圣四年(公元555年)五月,北齐送还贞阳侯萧渊明执掌社稷,王僧辩接纳他,拥立萧渊明为帝,改年号为天成,立萧方智为皇太子。

陈霸先对此极为不满,派人与王僧辩力争好几次,认为萧方智为萧衍嫡孙、萧绎亲子,本应该是最合适的皇位人选。而王僧辩却为一己之私,强行立萧渊明为帝,是非常不合适的。九月,陈霸先召集徐度侯安都、周文言等人谋划,一同出发前去征讨王僧辩。陈霸先率领军队热血奋战,王僧辩寡不敌众,当场被杀死。同时废除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十月,晋安王即位,改承圣四年为绍泰元年。皇帝下令授予陈霸先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的职务,仍然诏令陈霸先带甲仗一百人,随意出入宫廷与台省。

剿灭余党

王僧辩被杀后,他的女婿杜龛吴兴郡浙江省临安区江苏省宜兴市)发起叛乱,义兴(江苏省宜兴市)郡郡长韦载献城投降杜,王僧辩之弟王僧智亦占据吴郡响应叛乱。杜龛派遣杜泰攻打陈霸先家乡长城(浙江省长兴县),时陈霸先之侄陈蒨恰好在长城,于是召集数百人死守长城。一连数十日,杜泰久攻不下遂撤军返回。绍泰元年(公元555年)十月,陈霸先派遣周文育、黄他等人前往平乱,韦载拘捕数十名陈霸先旧部,逼迫他们射击前来平乱的周文育部队。周文育被迫暂缓攻势,与韦载军队水上对峙数十日。陈霸先得知周文育作战不利,于是亲自领军国民革命军东征,十月二十九日,陈霸先领军攻破韦载在水上修建的防御栅栏,派韦载族弟韦翙入城劝降。十月三十日,韦载出城投降,陈霸先厚待韦载等人,并且任命韦担任义兴郡郡长。此后交由周文育继续负责平息杜龛之乱,自己则返回建康主持朝政。陈霸先见吴郡(浙江省苏州市)久攻不下,派遣宁远将军裴忌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出发支援黄他,王僧智弃城而逃。

绍泰元年(公元555年)十一月,北齐见南梁内乱之际,派5000余士兵渡过长江占领当涂县(安徽省当涂)。不久,齐国又派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仕荣、淮州刺史柳达摩率领一万人,在胡墅渡河运来米和马,为石头城提供补给。陈霸先听从韦载建议,派侯安都趁着夜色对胡墅的北齐军队发起突袭,烧毁了北齐的一千多艘船。另外派遣威武将军周铁虎阻截了北齐军的运输,还俘虏了北徐州刺史。陈霸先还下令加固朱雀桥的营垒,让杜稜在此据守,以抵御北齐军队袭击。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僧辩旧部徐嗣徽攻打建康(南京),被陈霸先领军击溃。徐嗣徽令柳达摩等人坚守石头城,自己则向北齐军队求援。十二月七日,陈霸先部将侯安都领军击破徐嗣徽的防御工事,将缴获的徐家财物归还与徐嗣徽。十二月十日,陈霸先领军攻打位于秦淮河南岸的北齐大营,北齐军队大败,死伤数千人。驻守在江宁浦口的徐嗣徽军队主力被侯安都打得大败,乘小船逃离此地。十二月十四日,柳达摩与陈霸先议和,陈霸先以侄子陈昙朗、永嘉王萧庄、丹阳尹王为质出使北齐。十二月十五日,北齐军队撤回,徐嗣元等人亦逃亡北齐。

绍泰二年(公元556年)正月,陈霸先派陈蒨周文育攻克湖州市,并在吴兴杀了杜龛,杜龛的堂弟杜北叟、司马沈孝敦都被赐死,王僧辩余党被全部歼灭。绍泰二年(公元556年)二月,陈霸先派侯安都、周铁虎率领水师前往江州江西省大部及湖北东南一带),又在梁山(安徽省无为市)修建防御栅栏。之后,大臣王位在石头城的沙滩边捡到玉玺四纽,陈霸先上书向梁帝汇报此事,并且派人将玉玺送至台城(南京市鸡鸣山南)。

建康保卫战

绍泰二年(公元556年)三月二十三日,北齐高洋高洋违背和约,派遣萧轨、库狄伏连、徐嗣元等人率领十万大军领兵攻打南梁。陈霸先派黄丛领军前往梁山(安徽省无为县)痛击来犯之敌,杀死北齐士兵数百人。萧轨等人见黄丛军队来势汹汹,遂退至芜湖市。沈泰奉陈霸先命令,前往梁山支援黄丛。徐嗣徽见梁山防范甚密,遂领军决定向丹阳市(安徽当涂县丹阳镇)进军,欲从丹阳突入建康。萧轨派遣使者联络陈霸先,声称北齐军队攻打南梁,主要是想让萧渊明前往北齐。如果陈霸先同意的话,北齐就会撤军。陈霸先与大臣商议后,决定将萧渊明归还,萧渊明惊惧交加急病而亡。

萧轨大怒,率领大军抵达建康城下。当时气候恶劣,不利于南梁军队作战。大将周文育以事态紧急,不必拘泥于军法主张尽快出战,陈霸先采纳了周文育的建议。双方在建康东南的白城展开激烈交锋,北齐军队初战不利。此后北齐军队欲从防备空虚的东北部攻打台城(南京市鸡鸣山南),被陈霸先所识破率兵阻挡。此后陈霸先派遣水军,拦截北齐军队运粮兵船,缴获粮食万。萧轨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将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层层包围,欲逼迫南梁主动投降。陈霸先在城内痛斥北齐违约之举,表达自己誓与建康父老共存亡决心。陈霸先率军死守建康城,正当城内粮食耗尽之际,陈霸先之侄陈蒨带着三千斛米,一千只鸭子走水路到达了建康城。六月,陈霸先兵分多路,与缺乏粮食的北齐军队展开决战,最终大败北齐军队,俘虏北齐主帅萧轨等四十六人高级将领,北齐士兵死伤淹死者不计其数。战后因守城有功,萧方智封陈霸先为中书监司徒扬州市刺史,授予长城公的爵位绍泰二年(公元556年)九月,陈霸先被任命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扬州牧、义兴公。

镇压萧勃

太平二年(公元557年)二月,南梁宗室萧勃不满陈霸先擅权,在广州起兵谋反。萧勃派大将欧阳頠、傅泰及侄子萧孜等人领兵北上,行至豫章(江西省吉安以北)后,三人分兵据险而守。傅泰据口城(江西省南昌市西南),欧阳頠则驻兵苦竹滩(丰城市西南),呈威逼建康之势,而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江西奉新西)亦举兵响应。陈霸先派大将周文育侯安都等人前往平叛。周文育到达豫章后,率军与余孝顷交战,将余孝顷部停泊于江上的船只尽数缴获。周文育在豫章修建栅栏,拒守余孝顷部。此后,周文育部军粮耗尽,周文育一边派人烧毁栅栏佯作退兵,又派老弱士兵乘船南下。余孝顷见状大喜,认为周文育已经撤军逃走,于是撤去防御。周文育等人趁机率军反攻,很快收复失地,俘虏萧勃大将欧阳頠,在南康驻守的萧勃军心大乱。三月,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远率军袭杀萧勃。同年四月,侯安都周文育率军进入广州,剿灭萧勃残部,萧勃之乱得以平定。八月,丞相陈霸先被萧方智任命为太傅,赐予黄钺等礼器。九月初五,萧方智任命陈霸先担任相国,统领文武百官,朝中政务皆交由陈霸先处理。此外还封陈霸先为陈公,赐九锡之礼。十月,陈霸先被萧方智封为陈王。

建国称帝

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于建康南郊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是为陈刘彻。陈霸先即位后大赦天下选贤任能,提拔庶族寒士以加强中央集权。另外陈霸先不喜豪奢,采取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南陈国力得以缓慢恢复。

永定二年(公元558年)三月,王琳在郢州拥立永嘉王萧庄为帝。六月,陈霸先下诏派司空侯瑱、领军将军徐度率水军为前军,讨伐王琳。并亲自驾幸石头城为侯瑱等人送行。江州刺史周迪在工塘擒拿王琳的大将李孝钦、樊猛余孝顷等人。并派遣吏部尚书谢哲去王琳处颁诏。八月,陈武帝下诏临川王陈蒨西讨,从京师发水军五万,陈武帝亲自到冶城寺为陈蒨送行。前南豫州刺史周文育,前南徐州市刺史侯安都等从王琳那里逃出来,自行弹劾自己,陈武帝宽宥了他们,并且下诏恢复周文育等人原来的官职。同月,追封次子陈立为萧栋,谥号为献;陈权为长沙王,谥号为思。

因病去世

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六月十二日,陈霸先疾病加重。六月二十一日,陈霸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遗诏临川王陈蒨即位。八月,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同月,葬于万安陵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南陈隋朝所灭,王僧辩之子王颁召集旧部千人,趁夜色之际掘开万安陵,将陈霸先尸身焚毁,取骨灰投水而引,以报父仇。

施政举措

军事方面

陈霸先行伍出身,其早年随广州市刺史萧映出镇广州时,剿灭不服管辖安化县教二县头领,稳固了南梁在广州地区的统治。此后陈霸先通过平定李贲之乱、侯景之乱、抗击北齐、平定萧勃、征讨王琳等战役,逐渐成长为南梁举足轻重的军事将领。萧绎死后,南梁皇位空悬,陈霸先与王僧辩商议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承圣四年(公元555年)五月,北齐送还萧渊明萧渊明执掌社稷,王僧辩违背诺言改立萧渊明为帝。同年九月,陈霸先起兵袭杀王僧辩,改立萧方智为帝。此后,陈霸先领军东征,剿灭了三吴地区的王僧辩余部势力,将三吴地区纳入管控范围之内。并且击退了趁火打劫的北齐军队,维护了新生政权的稳定统一。

政治方面

励精图治

陈霸先建立新王朝之后,在政治上,一方面实行大赦天下,以怀柔区开新局;一方面传承旧制,从政策上保证了一贯性和连续性,尽量避免了改朝换代带来的体制错位等不必要的困境。陈霸先的政治、军事实践活动,为庶族地主阶层在政治舞台上拓展其生存、发展空间作了诸多努力和开创性贡献。陈霸先立足国家经济状况的凋敝,国土面积的狭小等客观条件,审时度势、俭素自率、励精图治,并提出“务在廉平”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寒门庶族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和治国主张。

崇尚简朴

陈霸先出身寒微深知民间疾苦,日常饮食只有简单的几道菜。即使宴请宾客,也只是备量充足,菜品皆盛在瓦器蚌盘,与南梁高官显贵崇尚奢华之风截然不同。陈霸先登基后,并没有改变自己简朴的作风。当时陈朝内有南梁残部作乱,外有北齐虎视眈,在这种环境下陈霸先越发简朴,为国家节省不必要的财政开支。

民族方面

陈霸先以北齐为重点防御对象,鉴于萧衍时期的李贲之乱,他在民族关系上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主张“以夷治夷”。陈霸先在位时期对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颇为优待,给予他们高官厚禄,令他们为陈朝镇守地方。譬如平定侯景之乱时,陈霸先与岭南俚族首领冼夫人相识,两人结下深厚友谊。由于连年战乱,陈朝建立之后,冼夫人派遣使者朝觐陈霸先,陈霸先封冼夫人年年仅九岁的幼子冯仆为阳春太守,负责管辖岭南地区。陈霸先此举帮助了冼夫人在岭南站稳脚跟,为冼夫人成为“岭南圣母”奠定基础。此后的二十年多年间,以冼夫人为首的冯氏家族始终对南陈忠心耿耿,岭南亦没有大规模战事发生。

人物关系

历史争议

按:《陈书》卷一《高祖纪上》卷首作“汉太丘长陈蹇之后也”。《南史》增“姓陈氏,其本甚微,”和“自云”等字,表明李延寿能如实写陈霸先之家世。《南史》校勘记失校。《陈书·高祖纪》卷首之处有个别字句增补:(帝)长于谋略,意气雄杰。”“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初仕乡为里司,后至建邺区为油库吏,徙为新喻侯萧映传教,勤于其事,为映所赏”及“必胜于我”等语,均为《南史》所增补。对于了解陈霸先少时情况及其性格,有所帮助。《建康实录》卷十九《高祖武帝纪》载陈霸先少年时情况,有“初仕乡为里正,后逃于义兴,吴兴知府萧映过从之建业,映遂用为'夹砦吏,寻转为油库长’”。与《南史》所载有差异《南史》校勘记失校。

按:据《陈书》卷一《高祖纪上》所载,陈霸先“发自始兴,次大庾岭”和为交州、封南野县伯,均在大宝元年正月,而其“修崎头古城”以居之及改封长城县侯等,均在大宝元年六月,《南史》删削其“六月”之文,而以上述诸事一概上承大宝元年正月,以致发生时间上的错误,此因删致误也。

《南史》卷九《陈本纪·高祖纪》载梁简文帝大宝三年三月帝次蔡洲之后与侯景战斗时,陈霸先有“以弱制强”之说,但《南史》校勘记认为此句应改为“以强制弱”。并以《南史》上文所云“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为证。实则,此说未必正确。因为不仅《南史》各本均作“以弱制强”,而且《陈书》卷一《高祖纪上》亦作“以弱制强”《通志》卷十四《陈纪》亦作“以弱制强”,只有《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作“以强制弱”,安知非司马光以已意改之。

人物评价

总评

陈霸先幼时家境已贫寒,却好读兵书,同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陈霸先登基后,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陈书》对陈霸先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

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代评价

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南史》中评价:“(陈霸先)少时便胸怀大志,擅长谋略,意气风发,极具英雄气概。长大后,他博览群书,热爱读兵书,知晓天文地理、防御进攻之方法,武艺高强,做决定果敢决绝。”

南梁史学家姚察评价陈霸先英明而有谋略度量宽宏,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大概舆漠高祖、曹操相当。

唐初史学家姚思廉在《陈书》中评价高祖用智慧安抚万物,用武功平定叛乱,独自运用英明的谋略,人们都赶不上他,所以能够征伐战胜四方,平定叛乱削除凶逆。

唐朝魏徵评价:“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唐朝史学家朱敬则在《全唐文》中评价:“武帝身材高大,待物宽容,知人善任,性格豪放不羁,英雄盖世,丰功伟绩,名声极大。”

唐朝虞世南评价:“武帝以奇才远略,怀匡复之志,龙跃海隅,豹变岭表,埽重氛于绛阙,复帝坐于紫微,西抗周师,北夷齐寇,宏谟长算,动无遗策。荩开业之令主,拨乱之雄才,比宋祖则不及,方齐高为优矣。”

唐朝王锴评价:“陈武倜傥,雄杰过人。穷究兵书,耽玩史籍。”

宋代司马光评价:“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明朝文学家归有光在《圣井铭并叙》中评价:“(高祖)崇尚勤劳节俭,志向远大,心胸宽广,在江左各位帝王中当属最为贤能的。他功绩斐然,功业光辉灿烂。”

明朝孙承恩评价:“英资杰气,胜筭雄图。荡除凶残,如拉朽枯。政从宽仁,志尚节俭。功名之盛,江左之冠。”

明朝王夫之评价:“受推诚托孤之命,遂启逆心,非不立功,而功不在天下,以威福动人而因窃也,司马氏也,无固获之心,天下乱而无纪,一旦起而攘之者,赵匡胤也。无功于天下,天下已乱,见为可夺而夺之者,萧衍也。既无功矣,蓄奸谋以从人于弑逆,因而夺之者,南齐也……夫陈高始起岭表之日,逮乎入讨侯景之初,固知其未有妄干天位之志也。”

清代赵翼评价:“陈武帝起自寒微,数年有天下,其将帅自侯安都、黄法、胡颖徐度杜稜吴明彻诸人外,其余功臣皆出于仇敌中者。杜僧明周文育,则起兵围广州市,为帝所擒者也。欧阳頠,亦事萧勃,为周文育擒送于帝者也。侯瑱周铁虎程灵洗,则王僧辩故将也。鲁悉达孙玚周炅樊毅樊猛,则王琳故将也。或临阵擒获,或力屈来降,帝皆释而用之,委以心膂,卒得其力以成偏安之业。其度量恢廓,知人善任,固自有过人者。”

现代学者朱子彦评价:“南陈国虽短,但陈霸先发挥的历史作用却不容忽视。在南北朝北强南弱的形势下,誓不投降,智勇抗敌,保卫南方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同时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学者卞孝萱评价:“在南北朝北强南弱形势下,誓不投降,智勇抗敌,保卫南方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和中华传统文化‘最有功’的陈霸先,值得我们永远纪念,陈霸先是南梁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陈桥兵变,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南陈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

现代学者李学功评价:“陈霸先的崛起,稳定了南梁半壁江山,在陈政权下,江南的和平安定局面得以维持,社会经济得以稳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江南得以传承,南朝史在江南又续写了三十二年。作为一个风云际会的历史人物,一个有着卡里斯玛型气质的英雄人物,陈霸先的出现改写了南梁历史,使宋北齐南梁奄有下的南朝之地又出现陈朝庚续。由此构成了中国史上,宋、北齐、南梁、陈之南朝与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北朝历史性对峙的总格局。单凭这一点,陈霸先就值得纪念。”

历史学家吕思勉则评价:“从来人君得国者,无如陈武帝之正者。”

人物争议

根据《陈书》记载,陈霸先出自川陈氏,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后。陈玄孙陈凖晋朝时曾担任太尉一职,永嘉之乱时,陈准之子陈匡为避战乱举家南渡。陈匡在吴兴担任长城令时,见此地风景秀美,于是在此安顿下来。并且称此地有王者气,两百年后陈氏定有子孙当兴。后果如陈匡所说,其后裔陈霸先成为南北朝时期南陈的开国皇帝。

而关于陈霸先出自颍川陈氏的说法,有学者对此表示质疑。学者张国安认为《陈书》所记载陈霸先世系均无旁证可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选官制度主要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以门第高低贵贱授予对应官职,从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格局。而纵观陈霸先早年为官经历,多为品级卑微的小吏,因此对陈霸先出自颖川陈氏的说法并不赞同。

轶事典故

礼拜佛牙

陈霸先利用佛牙,把自己的受禅革命正当化。佛牙是僧人法献在于阗获得,后置于上定林寺舍利阁,广受四方佛徒朝拜。

萧衍普通三年(522年)正月的一个夜晚,忽有一伙强盗明火执杖,以搜寻家奴为借口,将舍利抢掠而去,舍利一时下落不明。

《南史》:己卯,分遣大使宣劳四方。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

帝王之相

陈书》记载,陈霸先少年时期便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有帝王之相,手长超过膝盖,曾梦见自己有做帝王的潜力。

鸭肉胜仗

南梁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北齐大军进兵南梁都建康,陈霸先想动员士兵,鼓舞士气。然而士兵个个饥饿不堪,根本无法出战。就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陈蒨奇迹般的送来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鸭。陈霸先大喜过望,立即命令煮熟,发给每个人一包用荷叶裹的饭,中间夹着几块鸭肉。士兵们填饱了肚子,重新振作士气,最终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取得大胜。

后世纪念

圣井铭并叙

据说南朝陈霸先出生时,故宅中井水沸腾涌出,即用此水为武帝洗浴,故名圣井,在长兴县城东下里,是吴承恩在长兴与归有光合作的艺术品,亦归文吴书。碑高92厘米,宽147厘米,厚25厘米,书301字。

万安陵

陈武帝万安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社区,是陈武帝陈霸先及其皇后章氏的合葬陵,在南陈灭亡后被仇家掘毁。现在万安陵尚存神道石刻一对,造型奇特,均雄性。北兽似天禄,长2.50、高2.57米,较完整,南兽似麒麟,长2.72、高2.28米,颈部断裂,胸部碎裂,风化严重。二石兽均无角,头有,双翼,又类辟邪。其颔须拂胸,舌不下垂,体形较大,造型朴实、线条简洁。1964年整修、提升并加固。

地名

长兴县境内至今仍保存有陈高祖钓台、陈武帝故居遗址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御驾舍”“拦王斗”“圣旨庙”“晒虾滩”“皇家湾”等相关地名。

陈墓岭,是陈霸先在长兴的祖先陈达等营墓之处。

研究书目

陈书

资治通鉴

南史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识典古籍.2023-11-24

北史八十四卷.列传第七十二.识典古籍.2023-11-04

资治通鉴考异卷第七.梁纪下.识典古籍.2023-11-25

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四梁氏乱亡.识典古籍.2023-11-04

陈书.识典古籍.2023-12-11

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四梁氏乱亡.萧勃据岭南.识典古籍.2023-12-12

《陈书·高祖纪上》所见侯安都“定南中诸郡”事释证与推论——以军事地理为中心的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24-06-04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图).凤凰资讯.2025-01-04

陈霸先的轶事典故.历史资料网.2023-08-22

圣井铭并叙.淮安市政协网.2023-08-22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2023-06-21

“地方文献”之长兴民间故事——陈霸先的故事(上).长兴县人民政府.2025-01-27

陈书(全二册).豆瓣读书.2024-04-30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4-30

南史(全六册).豆瓣读书.2024-04-30

女世子.豆瓣电影.2023-06-21

谯国夫人 (2023).豆瓣电影.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