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滁州市

滁州市

滁州市,简称“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滁州市常住人口有405.0万人。

滁州市地处江淮丘陵东部,地貌以丘陵及岗地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早在石器时代,滁州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1992年12月20日,成立省辖地级滁州市。截至2022年10月31日,滁州市下辖4个县和2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滁州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唐宋年间,政治家、文学家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先后在滁州任职,留下《醉翁亭记》《滁州西涧》等千古名篇。境内市有琅琊山森林公园、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池杉湖湿地公园等风景名胜。

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滁州鲫、全椒水晶明虾球。2024年滁州市实现生产总值4034.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8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940.9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7亿元,同比增长4.6%。

名称来历

滁州市因滁河得名。滁河古称“涂水”,三国两晋时期,“涂水”中游北部一带又称“涂中”,滁州即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滁”字代替了“涂”,专指地名而别无他意。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石器时代,滁州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商周时期,居住在江淮之间的“淮夷”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并在沿河、湖岸建立相对稳定的定居点。西周灭商后,周王派兵东征,同时建立诸侯国屏藩王室,市境建有赢姓的钟离国、颛顼的椒国等。“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融入中原华夏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后属楚,有“吴头楚尾”之说。

秦汉时,属九江郡

东汉九江郡治曾设在阴陵定远县东北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滁河称为“涂水”,今滁境南部一带称为“涂中”。西晋末年,司马丕司马睿驻滁州摩陀岭,南渡长江建立东晋

东晋,先后侨置顿邱县、南谯郡等。期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发兵南下,滁州境成为战场。

刘宋元徽元年(473年),设立新昌郡,新昌城(即今滁城)为郡治所在。

梁大同二年(536年),置谯州,治新昌城。陈太建七年(575年),改称南谯州。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三年(583年),南谯州改称滁州。

北宋,市境大部属淮东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滁州为路,置滁州路总管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降路为州,属扬州路。

明初,置临府,后改为凤阳府,初领9州24县,包括今市境及皖北全部和湖北、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等部分区域。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滁州为直隶州,领全椒县来安县2县。

清康熙六年(1667年),划江南省为苏皖两省,滁境改属安徽省。清咸丰九年(1859年)七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部围攻来安、全椒县城,后离去。守滁清军李世忠部害怕太平军复至,纵兵清野,抢掠滁城周围百里乡村粮食,滁州、来安、全椒等县乡民饿死甚多,白骨遍野。

1911年,设淮泗道,辖滁县、来安、全椒、天长市定远县凤阳县等6县。

中华民国

1928年,废道,实行省直管县体制。

1932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境各县分属安徽省第四、第五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市境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先后成立民主政府。

1949年4月,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行政区专员公署,辖滁县、来安县全椒县、炳辉、定远、凤阳、嘉山、江浦、盱眙县9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8月,皖北、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滁县专区专员公署改属安徽省人民政府。

1956年1月,滁县、宿县两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

1961年3月,撤销蚌埠专区,恢复成立滁县专区。

1971年4月,改滁县地区。

1978年12月,现滁州境的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农民秘密包产到户,在中国率先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迈开农村改革的第一步。

1992年12月20日,撤销滁县地区,成立省辖地级滁州市,以原滁县地区行政区域范围为新设立的滁州市行政区域范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介于北纬30°51′~33°13′,东经117°10′~119°13′之间,东与江苏省接壤,自南向北依次与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宿迁市为邻;西部自北向南与蚌埠市淮南市合肥市马鞍山市相依,全境东西最长处193千米,南北最宽处约150千米,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10。

气候

滁州市地处南北两支冷暖气流交汇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全年无霜期21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5.4℃,1月平均气温2.0℃,7月平均气温27.8℃。多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44天。降水年际变化大,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春季雨水适中,夏季降雨集中,秋冬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年总量50.0%左右。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江淮梅雨期,梅雨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0.0%。

地质

滁州市地跨中朝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淮阳山字型东翼弧的复合部位;郯(城)庐(江)深断裂带自北东向南西斜贯滁州市,将市境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中朝地台鲁西断隆,东部为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束和张八岭台隆。地层以下元古界至第四系,除缺失中奥陶统至中石炭统及中上三迭统外,发育比较齐全。震旦系主要分布与郯庐断裂带以南,大致以夏阁—盛桥断层为界呈两条带状分布。市境出露的震旦系地层为下统周岗组、苏家湾组、陡山沱组、灯影组。构造形成过程分蚌埠市期(吕梁期)、凤阳县期(或皖南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晚期及喜山期等五个阶段,褶皱构造主要有蚌埠、凤阳变动和燕山早期运动形成,中期燕山运动以断裂和岩浆活动为主,褶皱运动次之。晚期燕山运动造成舒缓的褶皱和坳陷。

地形地貌

滁州市地处江淮丘陵(江淮丘陵台)东部,地貌类型多样性,以丘陵及岗地为主,平原区所占比例较小。丘陵区主要包括全椒县孤山、南谯区南将军山和北将军山、定远县岱山、明光市杏山至来安县半塔的大片高低丘相连的弧形带状丘陵区和凤阳山、老嘉山两片丘陵,海拔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上。岗地分布于定远县西北的将军山四周,凤阳县西南部、明光市西北部等地围绕丘陵分布的平台或波状起伏地带,以及天长市西南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接壤的台地。境内最高峰位于皇甫山北将军峰,海拔399.2米;最低点位于乌衣镇圩区,海拔5米。

水文水利

滁州市境内河道属长江和淮河流域,其中淮河流域面积为9052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的66.9%;长江流域面积4471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的33.1%。共有大中小河流77条,河段总长度2377.2千米。主要河流有滁河淮河干流、白卯河、瓦店河等。境内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滁河境内全长114.5千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西段自蚌埠市沫河口镇凤阳县境,到小溪集止,长约50千米;东段自五河、明光市交界处浮山至明光市马岗咀,长41千米。

滁州市湖泊主要有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等,以及与周边邻市的界湖一高邮湖、高塘湖、猫耳湖等,均属淮河流域。其中花园湖位于凤阳县临淮关镇东北,总集水面积771平方千米。女山湖位于明光市境内淮河右岸,距市区约8千米,系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积水而成。

截至2018年末,滁州市有水库1393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沙河集水库、黄栗树水库),中型水库城西水库等46座,小(一)型水库175座,小(二)型水库1170座,塘坝88289处,总蓄水能力28.64亿立方米。其中城西水库位于滁州市区的西北部边缘,座落在清流河支流小沙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68平方千米,属于长江流域。

土壤

滁州市的土壤类型繁多,主要分为淋溶、初育、半水成、人为等4个土纲和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等8个土类,分属20个亚种、65个土属、118个土种。丘陵区的中上部分常见的土类有石质土、粗骨土、紫色土和黑碎石土,下部则为棕色石灰土、鸡肝土和黄棕壤。丘间谷地通常为黄白土、马肝土和粘盘黄棕壤等。岗地区的上部为白土和澄板土,中部为黄白土和渗马肝土。冲田则通常是瘦马肝土。沿淮平原区则主要是黄潮土、潮马肝土以及少量的水稻土。南部圩区圩心通常为高位青泥骨土,而高处则为中位青泥骨土和泥骨土。西部浅洼平原则是砂姜黑土的主要分布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滁州市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15%。截至2019年12月31日,滁州市共有耕地67.01万公顷;种植园用地1.35万公顷;林地23.11万公顷;草地0.73万公顷;湿地0.1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38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2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50万公顷。

矿产资源

滁州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钛、锰等金属矿产,石膏瓷石矿、黄沙等非金属矿产。截至2023年,滁州市已发现矿种39种,矿床及矿点134处,其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及矿点114处。金属矿产以铁、钛、锰、钒为主;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以石膏、瓷石、黄沙等为主。其中硅石、玻璃石英岩、天然油石,凹凸棒石、铸石石盐钙芒硝、石膏、石油等储量,在安徽省居于首位或是唯一的矿产。

水资源

滁州市地表水资源量约为27亿立方米,是该市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地下水资源比较匮乏,仅蕴藏有约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平原圩区。地下水主要用于人畜饮用,难以用于农业和工业生产等用途。为了满足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用水需求,滁州市从外部引入外来水源进行供水。南部地区通过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将长江水引入滁河,供给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沿滁河北岸地带的农业用水和部分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北部地区则紧靠淮河,在沿河设站提引淮河水。滁州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有城西水库黄栗树水库沙河集水库等。

生物资源

滁州市森林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及人工营造针叶林为主,有乔灌木414种,包括变种35种,隶属83科187属,竹类有两属17种;占安徽省木本植物科总数的74.1%、属的59.6%、种的31.4%。

滁州市重点湖库的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相对丰富。其中清流河水域鱼类有回游性、半回游性和定居性鱼类近50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鱼等。城西水库浮游藻类共有5门30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硅藻,有15种,占总数的50%;其次是蓝藻8种,占总数的26.67%;绿藻门5种,占26.67%;裸藻门和金藻门各1种,占3.33%。优势种有硅藻门的直链藻、桥弯藻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滁州市有草兔、鼠类、狼等兽类12种,占安徽省兽类总数的31.3%;有中华中华蟾蜍、无斑雨蛙、泽蛙等两栖、爬行纲两栖动物9种;有乌龟、鳖、无蹼壁虎爬行类11种。鸟类15目41科166种,其中:留鸟46种、夏侯鸟54种、冬侯鸟31种、旅鸟2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鸳鸯、蓑羽鹤等16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白肩雕白颈长尾雉等5种。

植物

滁州市有受保护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乔灌木414种、竹类17种、草本植物600余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鹅掌楸厚朴金钱松台湾肉桂,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鸭脚子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4月,滁州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由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大类构成,有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女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公园9个。

女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明光市中部,保护区由女山湖、七里湖湿地组成,湿地脊椎动物目、科、种分别占到了明光市总数的78.7%、67.6%和55.1%,女山湖湿地是水禽的重要栖息地,有14目43科104种鸟类栖息,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白鹤、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等;省级保护的豆雁赤麻鸭四声杜鹃等。此外,保护区内有42种水生维管植物,包括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水蕨、野大豆等。

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谯区,占地面积3534.57公顷,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鸟类。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114种、野生动物160多种、鸟类127种。保护区内有獐、小灵猫等珍贵野生动物。

自然灾害

滁州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干旱、暴雨灾害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比较集中,年均发生一次。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94年,受灾面积达739.5万亩,占滁州市土地面积的37%。地质灾害年均发生2~4次,地质灾害的诱因主要有暴雨集中、地质松软等原因。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滁州市下辖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4县和琅琊区南谯区2区,代管天长市明光市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滁州市常住人口有40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56万人,占比63.12%;乡村人口为149万人,占比36.88%;出生率为6.64‰,死亡率为8.02‰。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滁州市60周岁、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占常住人口的19.85%、15.97%,高于中国、安徽省平均水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民族

滁州市总人口以汉族为主,根据2011年末数据,汉族人口占99.14%;有苗、回、满、土家、蒙古、彝、壮等47个少数民族,占0.9%;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回、苗2个民族,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7.8%。境内的二龙回族乡是滁州市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安徽省成立最早民族乡。

语言

滁州话受地理位置与人口迁徙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滁州南部四县(市)即滁州市、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市多属于江淮官话区,而北部三县即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处于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带,具有双重的语音特征。尤其是凤阳县、嘉山县的沿淮地带以及三县境内历史上从淮北市移民较多的地方,更多受到了中原官话的影响,具有中原官话的特征。从滁州市辖区的方言经营来看,方言可以分为西部的“山区片”、东北部的“丘陵片”和南部的“圩区片”三个方言片。从三个方言片的语音特点上看,“山区片”方言和“圩区片”方言属于江淮官话,而东北地区“丘陵片”方言则属于中原官话。

宗教信仰

滁州市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齐全。佛教传入最早,始于三国,盛于唐宋,在民间影响深广;道教在东晋即有活动;古代佛道寺观遍布于城乡,以琅琊寺、龙兴寺为代表;伊斯兰教明初在定远县一带聚集;基督教、天主教于晚清时期随着西洋人深入内地而传入滁州。

经济

综述

2022年,滁州市共有金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5位)、天大集团(第9位)、安徽天康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23位)等8家企业入选2022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2024年全年滁州市实现生产总值4034.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8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940.9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90.7亿元,同比增长4.6%。

第一产业

滁州市是“特色农业之乡”,第一产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已形成优质粮油、畜牧、水产、道地药材、林茶蔬等5大特色支柱产业;滁州滁菊、天长芡实获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滁菊是滁州市特有农产品,名列中国“四大药菊”之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40万亩左右,总产量保持在9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总量一直稳居安徽省前四位,粮食商品率安徽省第一。截至2020年末,滁州市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以上59家。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540.4亿元,同比增长3.7%。全年粮食产量483.8万吨,同比增长1.4%;油料产量15.8万吨,同比增长5.1%;畜产品产量60.1万吨,同比增长3.6%;蔬菜产量116.6万吨,同比增长3.0%;水果产量28.0万吨,同比增长0.8%。

第二产业

滁州市以先进装备、智能家电、健康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绿色能源为六大支柱产业;有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从企业数看,全年全市新增规上企业346户,总数达2807户,居全省第2位。分行业大类看,37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贡献率居前的4个大类行业,分别是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6.7%、18.4%、28.3%、10%;贡献率分别为35.5%、26%、11%、10.9%。四个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6.6%,贡献率达83.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

新型化工产业是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20年末,滁州市有定远县来安县全椒县明光市天长市五大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华塑股份、泉盛化工、金禾实业、中普石油等国企、上市公司等新型化工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底,滁州市在库新型化工产业企业150家,占滁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2%;其中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有华塑股份、金禾实业8家;全年实现产值419.6亿元。

滁州市是安徽省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先进装备产业是滁州市另一支柱产业。至2021年,滁州市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574家,拥有安徽猎豹、长久汽车、明光浩等整车及改装厂10家,拥有全柴动力、达世汽配、鲲鹏模具、艾德模具各类配套企业近200家。

第三产业

滁州市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贸流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了城南新区市级商业中心和明湖新区、琅琊新区等若干片区级商业中心,形成了专业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并存,零售网点、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截至2020年底,滁州市拥有商业网点1504个,有苏宁广场、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19家。

2024年,滁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4亿元,同比增长3.8%。从城乡结构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98.9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596.7亿元,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9.5亿元,同比增长3.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滁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有1157所,其中幼儿园662所;小学227所;普通中学25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滁州市共有卫生机构198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3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机构从业人员3.63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46万人,执业医生7474人,注册护士12199人。

科学技术

2021年,滁州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67.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01%。截至2022年末,滁州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孵化器6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全年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3220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6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滁州市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5家、一级文化馆6家,总数居安徽省第一。2022年末,滁州市有广播电视台7个;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滁州市共有滁州体育馆等体育场地15445个、面积1046.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8平方米。其中滁州体育馆于2012年建成,占地面积29359.1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57平方米,主馆室内场地面积2729.5平方米。

截至2022年底,滁州市共有体育协会数200个、俱乐部62个;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33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所;全年滁州运动员参加安徽省锦标赛共获得金牌83枚、银牌48枚、铜牌76枚。年内承接了2022年全国青年男女U18手球锦标赛和全省排球、足球、手球、体操锦标赛,组织33支代表队426人参加21项省级以上锦标赛,共获得奖牌83枚。

社会保障

2024年,滁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08元,增长5.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34元,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7元,增长5.9%。

人居环境

2021年,滁州市3个市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3个县级及县级备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7个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点全年昼间达标率92.9%,夜间达标率75.0%。

2022年,滁州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天数为62天,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29天,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291天,占比79.7%。全年轻度污染70天,中度污染2天,重度污染2天,污染天数占比20.3%。

交通

综述

滁州市交通便利,是安徽东大门,毗邻长三角,又是南北之间重要通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高铁、宁西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交织成网,穿越和连接市域。清流河等内河航道直通长江。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新生圩港口均在1小时左右车程,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2小时车程。

公路

滁州市在安徽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截至2022年末,滁州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04万千米;已通车高速公路里程均居安徽省第一位,其中境内高速通车总里程已达647.1千米。有沪陕、宁洛、京台、宁淮等高速公路过境,其中上海—西安高速公路境内全长60千米,双向4车道,有全椒县、大墅2个出口,通往合肥、南京方向;宁洛高速公路境内全长126千米,双向4车道,设滁州、黄泥岗镇、三界等6个出口,通往南京、洛阳方向。有104、205国道过境,其中104国道全长129千米,二级路,起止点为明光五河交界一来安河南京交界。境内有101、311等省道过境。

铁路

滁州市有铁路京泸高速线、京泸线、沪汉蓉高铁、水蚌铁路过境。截至2020年末,滁州市铁路运营总里程达385千米。沪汉蓉高铁设有滁州全椒站,向西可达合肥、武汉、成都市等城市。开工建设的铁路有滁宁城际、合新高速铁路宁淮城际铁路

航空

滁州市境内无机场,航空出行主要依托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从滁州市市区驱车,1小时左右即可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1个半小时可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高铁1小时40分钟到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根据2019年12月26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文件显示,滁州市境内不晚于2025年,将建设明光市定远县天长市3个通用机场。

航运

滁州市境内具有通航功能的河流10条,形成了以滁河为干线航道组成的航道网和以池河镇白塔河高邮湖)为干线航道组成的航道网,航道总里程为601千米,通航里程为499千米。其中淮河为三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船舶。滁州港是安徽省重要港口,共有滁城、天长、来安县全椒县等7个港区;拥有生产用泊位83个,使用岸线长度6千米,共有吊机66台,最大起重能力25吨。年设计吞吐能力1534万吨,其中集装箱13.95万标准集装箱(TEU)。2022年,滁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710吨,位列安徽省第8位。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滁州市有公交运营线路123条,有公交车辆1351辆;城乡公交运营线路229条,实有公交车辆812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2569.7万人次;有巡游出租汽车3145辆,网约车1643辆。

人文

综述

滁州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凤阳县、全椒县。唐宋年间,政治家、文学家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先后在滁州任职,留下德政遗风和《醉翁亭记》《滁州西涧》等千古名篇。

文物古迹

2020年末,滁州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6处、省级文保单位34处、市级文保单位34处、博物馆8家,累计出土文物41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2个、省级22个、市级44个。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位于滁州市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明太祖朱元璋以其发祥之地凤阳县为中都,建城池官阙,经六年建成。主要建筑有外、中、内三城。内城高约15米,城内殿宇壮丽,雕饰奇巧,是中国古代豪华侈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古代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现仅存残破的西华门、午门及970米一段城墙。皇陵石刻,即明太祖御制皇陵碑。碑高20余尺,宽约6尺,文为楷书。碑文为朱元璋亲撰,叙述他一生简历。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琅琊山摩崖石刻和碑刻分布在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及周边山崖石壁上。题刻主人自唐、宋、明、清至民国,有官宦、文豪、名士、僧人。如唐朝李幼卿韦应物;宋代王禹偁欧阳修苏轼等。石刻内容有咏赞山水、访僧问禅、游览纪胜,亦有题名记事。书法有楷、草、隶、篆,以楷书为多。现存的唐代摩崖石刻仍有六处,其余多为宋明时期的遗迹,尤以明代南京太仆寺(署滁州)官员所留手迹多种多样。琅琊寺中有一块唐代的摩崖题诗,醉翁亭侧宝宋斋内有苏轼书欧阳修文的碑刻,归云洞内有北宋时期杜符卿的览胜题书刻石崖上,南宋辛弃疾题刻石壁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滁州市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882项,其中县级208项、市级59项、省级29项、国家级2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2人,省级25人,市级43人,县级269人。

凤阳花鼓是集歌、舞、演奏、表演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也被称为“打花鼓”“花鼓小锣”和“凤阳歌”。明初,朱元璋将移民徙居凤阳县,并江浙传统的花鼓艺术也流传到凤阳。花鼓艺术在当地民间艺术和北方移民锣鼓的基础上发展成两种形态:一种是用于庙会、祭祀、节日社火等喜庆活动,另一种是在农事活动中表演的秧歌。明嘉靖、万历年间(1573~1620年)周朝俊的《红梅记》是最早以文字记录的凤阳花鼓艺术形式。清末后,凤阳花鼓的舞蹈部分逐渐分离出来,留下歌唱部分。20世纪初,凤阳花鼓成为了当时唱片界的民间艺术之一。2005年,凤阳花鼓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民歌,又称“凤阳歌”,主要流行于凤阳县东部的燃灯、小溪河、红心一带。由于凤阳地处楚、吴交接之地,受到南北文化的影响,凤阳民歌呈现出南北两种不同风格民歌交融的特点。现在流传的凤阳民歌,音乐情绪和风格差异较大。凤阳民歌最早以文字形式记录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1573~1620年)周朝俊的《红梅记》传奇中,凤阳花鼓的出现促进了凤阳民歌的发展。由于凤阳花鼓艺人在灾害、战乱时期常打着花鼓四处卖唱,吸纳外地优秀民俗音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凤阳歌”,产生了一批经典曲目,如《凤阳花鼓》《凤阳歌》等。20世纪初,凤阳民歌曾有十多首曲目被录制成唱片。

饮食

滁州饮食主要受到了安徽沿江风味的影响,以咸味为主,烹技法多用炸。此外,由于滁州靠近南京,饮食也体现出淮扬菜的特点,强调原汁原味,讲究倡导一菜一味、百菜百味。代表美食有凤阳朱洪武豆腐、酥笏牌、天长雪片糕等。

凤阳酿豆腐,又名朱洪武豆腐,是凤阳县的传统名菜。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年幼时家境贫寒,曾在凤阳城的黄家饭馆内讨得一碗酿豆腐并深感其味道极佳,让他念念不忘。后来他称帝登基,将黄家饭馆的厨师召至宫中,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凤阳酿豆腐成为明朝宫廷宴会上的一道名菜,是至今仍传承着凤阳富有历史传承的特色风味。

梅白鱼,又名梅鱼,是产于定远县池河镇至凤阳县梅市乡的池河中美味。梅鱼肉质鲜嫩,由于产量少,曾为明代皇宫的贡品。红烧梅白鱼时,将鱼沾上面粉并在热油中过油,直到微黄;接着加入豆瓣酱、香醋、葱姜辣椒等烹饪材料进行炖煮而成。这种烹饪方式不仅保证了鱼肉的鲜嫩美味,同时鱼汤也可以用来泡锅巴和面饼。

酥笏牌是滁州知名小吃,主要产于全椒县马厂、大墅等乡镇和县城一带。它因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奏事时用的笏牌而得名,主要特点是香酥可口。酥笏牌制作工艺最初是由一位名叫王朝勋的老人在清乾隆(1736~1796年)乞讨至马厂时带入。经过220多年世代相传,酥笏牌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独特和复杂。这种休闲食品以其酥松著称,是滁州茶铺和饭桌上常见的珍品。

习俗

琅琊山庙会是安徽省皖东地区规模盛大、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有约1700年历史。庙会会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初十,尤以初九最为盛大。庙会起源于民间传说,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诞辰或东岳大帝女儿碧霞仙姑的生日。现琅琊山庙会已成为欢庆丰收、迎接新春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参加。庙会期间,民间玩具、庙会小吃及农商小贩等摊位布设在景点周围、古道两侧。同时,会内也有腰鼓、早船、龙灯等民间文艺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琅琊山庙会的参与者来自江淮两岸,最多时达30万。

全椒走太平是滁州市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活动,自东汉时期传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传说全椒县长刘平因救济灾民而被罢官获罪,百姓倾城相送他至城东太平桥,此时恰为正月十六,每年此时,百姓必到此桥焚香燃烛,追念刘平,后演化成一大民俗。全椒走太平体现了中华民族祈盼太平、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百姓的良好愿望。除了祈求平安、追思古人外,现也增加了商品交易的内容,商家云集,绵延千米。

地方象征

琅琊榆是滁州市树。琅琊榆,落叶乔木,是琅琊山的特有树种,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象征着滁州人民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2013年8月24日,经滁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琅琊榆被定为滁州市市树。

滁菊是滁州市市花。滁菊在滁州普遍种植,也是滁州独有的一个品种。滁菊金心玉瓣,花容大气妍美,寓意富贵吉祥,烘托出滁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红火兴旺。2013年8月24日,滁菊被定为滁州市市花。

风景名胜

综述

滁州市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具,其中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鹭岛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景华生态文化园等自然景观为其旅游特色,同时拥有吴敬梓纪念馆、龙岗抗大八分校纪念馆和明皇陵风景区等众多历史文化景观。截至2022年末,滁州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3个。

自然景观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滁州市西南部,有85%左右区域位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以森林景观为主要特色,兼具文化体验、旅游度假、科普宜教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型人文山水特色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有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多处古名泉;也有清流关、古战场、古驿道等古文化遗址。主要景点有醉翁亭琅琊寺、丰乐亭、同乐园等。2001年,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人文景观

明皇陵风景区位于滁州市凤阳县西南,距凤阳县城7千米。景区内有朱元璋为父母修建的陵墓,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面积约17万平方米。陵墓由2200米的围墙围成,还保存着32对石像生、两座碑亭和坟丘等各种建筑,其中包括麒麟石狮、华表、马与马官、石虎、石羊等不同的石像,造型精美,形象生动,刻工精细。此外,皇陵碑和无字碑也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前者高达6.87米,刻有朱元璋的亲笔碑文,后者是为了旌表其父母的无量功德而立的。2022年,明皇陵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全椒县襄河镇河湾街88号,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馆内为三厅两庑两回廊组成的仿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建筑,既融合了南方园林之秀,又收纳了北国古建之雄。纪念馆分为门厅、过厅、正厅、展厅四个部分。在大门两侧,有四座鼓形旗杆石,象征着“探花门第”当年的鼎盛。馆内收藏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各种版本、园石刻、墨岩手稿等家珍,还有其七言古诗手迹缩小件、吴氏家谱、《儒林外史》插图以及吴氏家族住宅大院全景图等。馆内还展示了中外专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中国书画家的作品。在纪念馆正厅前的草坪中央,立着一尊高约10米的吴敬梓铜像。2022年1月,吴敬梓纪念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地名来历.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1-05

地理信息.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4-22

气候特征.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4-22

滁州概貌.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1-05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滁州市人民政府.2025-02-16

人文地图.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1-05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08

区位交通.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4

..2023-05-15

2005滁菊琅琊榆当选“市花”“市树”.滁州日报社.2023-05-15

滁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4-19

地形地貌.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09

建制沿革.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3

历史人文.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4-19

滁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醉美滁州 亭好滁州.今日头条.2023-05-15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汇总表(截至2022年2月25日)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23-05-14

滁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天长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滁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滁州市司法局.2023-05-14

自然资源.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4-25

滁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4-19

2018年滁州市水资源公报.滁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2023-05-1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5-14

滁州市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安徽网.2023-05-1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5-14

滁州市认真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编制工作.滁州市林业局.2023-05-14

滁州:守护自然保护地,共享绿水青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23-05-14

17-6省以上自然保护区.滁州市统计局.2023-05-14

皇甫山:一个老林场的新变化.中国绿色时报.2023-05-14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官方网站.2023-05-14

琅琊区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南谯区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来安县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全椒县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定远县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凤阳县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天长市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明光市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8

吴劲任安徽滁州市委书记.今日头条.2024-09-05

王图强深入南谯区调研为民办实事工作时强调.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3

孙军当选滁州市政协主席.今日头条-中安在线.2025-01-14

吴劲辞去滁州市市长职务!安徽最新人事.今日头条·中安在线.2024-10-29

胡春华当选滁州市市长.今日头条·九派新闻.2024-11-04

2022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23-05-14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安徽定远县二龙回族乡:一个少数民族乡以人居环境整治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凤凰安徽网.2023-05-14

..2023-05-14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5-14

滁州24家企业入选2022安徽民企百强.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安徽滁州:食品赋能乡村振兴.中国食品报网.2023-05-14

滁州市农业农村局 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聚焦六大支柱产业“滁州制造”行稳致远.滁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05-14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意见征集】《滁州市“十四五”新型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先进装备产业.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滁州市商务局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学校简介.滁州学院.2023-05-14

学校简介.安徽科技学院.2023-05-14

学校概况.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23-05-14

走进学校.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23-05-14

医院介绍.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05-14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简介.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5-14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病医院)简介.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05-14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14

滁州市图书馆简介.滁州市图书馆.2023-05-14

滁州市文化馆介绍.滁州市文化馆.2023-05-14

滁州市博物馆.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2023-05-14

滁州市博物馆简介.滁州市博物馆.2023-05-14

2023年滁州体育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公告.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2021年度滁州市环境质量公报.滁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05-14

您现在的位置:滁州人大>> 走进滁州 >> 市情概况.滁州人大.2023-05-13

滁天高速公路今天正式通车运营.人民日报全国党媒.2023-05-14

《滁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区位交通.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航空方面.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政策解读.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5-15

全省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布局规划表(2025年).安徽省发改委.2023-05-15

《滁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定远县人民政府.2023-04-27

2022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中国港口.2023-05-1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14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14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14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14

凤阳花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凤阳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时夏方长!滁州这道美食千万别错过!鲜美无比!.澎湃新闻.2023-05-15

马厂酥笏牌.全椒县人民政府.2023-05-15

琅琊山庙会.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

全椒走太平.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5-13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6年)》公示公告.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

旅游局批准中国航空博物馆等33家景区为4A级景区.中国政府网.2023-05-15

凤阳明皇陵获评国家4A级景区.滁州日报社.2023-05-15

吴敬梓纪念馆.全椒县人民政府.2023-05-15

安徽:这7家旅游景区被评定为“4A级”.今日头条.2023-05-15

安徽省缔结友好城市情况一览表(截至2022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安徽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2023-05-14

鲁肃.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朱寿昌.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朱元璋.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5-14

朱元璋.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徐达.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马秀英.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戚继光.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安徽历史名人——吴敬梓.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5-14

吴敬梓.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吴棠.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张贻惠.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汪道涵.滁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4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出炉.央广网.2023-05-06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拟表彰名单公示.人民网.2023-05-06

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昆明上榜!排名….澎湃新闻.2023-05-06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名单.中国政府网.2023-05-06

关于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医政医管局.2023-05-0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命名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公告.中国政府网.2023-05-06

安徽4市上榜!这份全国榜单,阜阳榜上有名!.澎湃.2023-05-06

竞争力百强,安徽这4市上榜.安徽新闻网.2023-05-06

科技部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5-06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中国活力城市百强榜.澎湃新闻.2023-05-06

​“国家森林城市”增至219个,北京又有5区上榜.新京报网.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