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宁南县

宁南县

宁南县(Ningnan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以金沙江为界,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水相望,南与会东县毗邻,西与会理市接壤,西北角与德昌县相连,北与普格县布拖县相连。该县境域面积为1670.29平方千米,下辖13个镇。截至2023年,常住人口18.43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南丝路大厦。

宁南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特征为两山夹一谷(两山指大凉山和鲁南山,一谷指金沙江河谷),最高海拔3920米,最低海拔585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无霜,年平均气温20.4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553小时。宁南县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栖息。西汉属古邛都国,唐朝南诏属地,宋属云南大理国,元代为云南罗罗宣慰司都元帅建昌路,清代设千总,建古城,属会理州永定营。1930年,宁南县由会理市析置,治今址。1939年—1955年曾属西康省。1978年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宁南县是凉山州“茧、丝、糖”主产县。宁南蚕茧总产、单产、质量、人均产茧量和净增产茧5项指标均为四川省第一,是省优质蚕茧基地县。土特产有水冲画面石、生丝、白砂糖、烤烟、香蕉、魔芋油桐荞麦饼、五香盐豆腐干、晒醋、花椒、木耳等。2022年,宁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3166万元,人均GDP47424元。2023年,宁南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0175万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8:33.0:34.2。

截至2024年2月,宁南县布依族已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8项,多以民俗、传统技艺、曲艺民间文学为主,其中省级1项、州级7项、县级20项。同时,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金钟山、凯地里拉,其他主要景点有老观音寺、大同红土地等。

名称由来

因地处宁属之南,故命名为“宁南”。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时期,就有人类在宁南县这片区域生存活动。汉越嶲郡地。唐初属患州,咸通后为南诏建昌府科部。宋大理国因之。元至元九年(1272年)以科部置阔部千户(因讹科为阔),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阔州,为州治,属建昌路。明初属建昌卫,后废。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设披砂土千户,授以印信,属世袭制。雍正五年(1727年),土千户禄玉珍犯罪,被收缴印信。次年官军进驻披砂,设披砂汛,隶属永定营,置千总一员,建汛官署,筑城垣,周长二里半。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置披砂千户所,属会理州永定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披砂土千户禄绍武(又名禄纯祖)病故乏嗣,其妻、妾、家族、外戚等为争夺袭位而酿成大规模的械斗。

宣统二年(1910年),经宁远府,会理州会同查处,将为首“起讧”的禄祯祥处以20年监禁,并报请四川总督赵尔丰转呈朝廷奏准,将披砂、苦竹、者保、通安和会理村五处土司,一律强令“改土归流”。清廷在批文中指出:“惟披砂地接滇边,且为州属东路大场,地面稍广,居民繁众,应宜委员设治,以资佐理”。随即,会理州府任命李煦为设治委员(亦称行政委员)到披砂建立“会理州披砂分州”。民国二年(1913年),四月一日,会理改州为县后,改州属披砂、洼乌、米易县为分县,设治委员改称县佐

民国十八年(1929年)置披砂设治局。民国十九年(1930年)置宁南县,以位于清宁远府之南,故名。民国二十年(1931年)元旦,上级政府派专员将县印送至宁南,举行了“建县庆祝大会”。建县后,按当时规定,宁南县应属省政府直管,但因地处边远,故仍由宁属整理委员会代管。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1939年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昌专区。1955年10月,随西昌专区并入四川省。1968年11月,专区改称地区,隶属关系不变。1978年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处川西南山地螺髻山南支鲁南山。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洲东南部,地处北纬26°51'2"~27°18'34",东径102°27'44"~102°55'09"。东以金沙江为界,隔水与云南省巧家县相望,南与会东县毗邻,西同德昌县、会理县接壤,北和普格县、布拖县相连。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43.5公里,辖区面积1670.29平方千米。

气候

宁南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故而形成了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9.3℃,全年无霜期320天,年降雨量948mm,年日照时数2,257小时,光热资源丰富。在海拔1200米左右地区,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4℃;年最大降水量198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至10月。

地质

地质属康滇地轴东缘褶皱带,断层发育,以近南北向、纵向、高角度冲断层为主,成组出现;北西、北东向和东西线横断层次之。断裂层仍在活动,地震频繁。

地层出露以北部、西部老,主要为奥陶白云岩、灰岩、砂页岩、寒武系白云岩,震旦系白云岩和二叠系玄武岩出露;以南部较新,主要为朱罗系泥质页岩、砂岩奥陶系砂页岩、白云岩、灰岩、页岩、二叠系、朱罗系砂页岩出露;以金沙江、黑水河沿岸最年轻,主要为三叠系、朱罗系砂页岩和第四洪积、冲积出露。

地形地貌

宁南县地处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及东北为大凉山余脉、西及西南为鲁南山东坡,中部黑水河纵贯南北,注入金沙江,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大地貌。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体自东向西北逐渐增高,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最高峰为西部的贝母山峰,海拔3919米;最低处在金沙江畔与布拖县交界的依补河口,海拔585米,相对高差3334米,县城海拔1124米。宁南县地形可分为平坝、台地、低山、低中山和山原6个类型,其中:平坝占0.7%,台地占1.4%,低山占6%,低中山占67.5%,中山占23%,山原占0.9%。宁南县城所在地是县内最大的山间盆地,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

水文水利

宁南县水域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水河和金沙江,另有13条山溪,它们分别是龙洞河、三岔河、小河、老木河、俱乐河、银厂沟、野碧沟、碧迹河、支鲁沟、骑骡沟、瓜达沟、依补河、大同白水河。

2009年,宁南县已查明宁南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3.6万kW(除金沙江外),经济技术可开发量为100处23.6314万kW(不含白鹤滩镇电站淹没线以下3处12万kW);已建成53处119台82024kW,已开发占可开发量的34.71%。有中小型水库17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赵村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3座,山平塘341座,微型水池(窖)30024口,电力提灌14处,引水渠1090条总长1911公里;蓄、引、提水总量达899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6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3.98万亩的33.24%。

2023年,全县上网小水电站43处,装机总容量69500千瓦,全年上网电量19898万千瓦时。其中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金沙江干流河段,是仅次于三峡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截至2023年9月17日,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超946亿千瓦时。

土壤

宁南县土壤共有11个土类,21个亚类,总的特性是:盐基饱和度高、矿质养分丰富、自然肥力差异大。在土类中,以红壤、黄棕壤为主的微酸性、酸性土壤居多,占60%以上,适宜以云南松为主的多种植物生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5月,宁南县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耕地面积为23953.13公顷(359296.95亩);园地10507.13公顷(157606.95亩);林地104867.07公顷(1573006.05亩);草地11705.78公顷(175586.70亩);湿地558.71公顷(8380.6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82.36公顷(79235.40亩);交通运输用地1912.06公顷(28680.9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35.28公顷(39529.20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宁南县已查明的矿藏为铅、锌、铜、硫、铁、煤、磷及石棉重晶石大理石等20余种,其中,铁矿储藏量1.3亿吨,铅矿储藏量40多万金属吨,铜矿储藏量5万金属吨以上,碳酸钙遍布宁南县25个乡镇。另外,主要有1个黄竹林至大垭口的大型磷矿床和3个地热水点。

森林资源

截至2024年5月8日,宁南县森林面积8.4398万公顷(林地面积10.349万公顷),人工造林面积0.006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0.07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72%,古树名木种类218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宁南县境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植物1400余种,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国家保护植物,如“活化石苏铁、长苞冷杉、德昌杉、黄杉红椿木等。

动物

宁南县鸟类主要有喜鹊(鸦鹊)、乌春、鹧鸪、斑鸠(督鸪鸪)、八哥(八哥、乌翼子)、大杜鹃(杜鹃、杜鹃科、子规)、画眉、鹰、鹞、鹤、麻雀、云雀、雉(环颈雉、雉鸡)、灰胸竹鸡、禾鸡、乌鸦、野鸭猫头鹰猴面鸟、夜哀子、啄木鸟科印度寿带翠鸟科白头鹎、蜡咀等。

兽类主要有狐属、黄麂、野猪、鸡狼(俗称黄鼬)、山兔、野猫、狼、豹、水獭亚科刺猬亚科竹鼠鳞甲目原麝等。七十年代末,在县东北山区,还发现华南虎、野牛、普氏野马(苏门羚)、金猫小灵猫大灵猫(九节狸)。

虫类益虫主要有蜘蛛、蚂蚁、蜻蜓、蝽科螳螂等。可入药的有蜜蜂属、蚯蚓、斑螫蜈蚣、蛇、蝎、蚕、蝉、水蛭(蚂蝗)、蟾蜍等。

鱼类除人工放养的鲩(草鱼)、鲢、鳙、鲤、青、鲫、鲴鱼等传统品种外,非人工放养的主要有鳖、鳝、鳅、河鲤、石鲩、虾、鲦、铹铍、鲶、鳗、鳜、中国大鲵等20多种。五十年代末以来,由于过量捕捞、电触、爆炸、药毒情况严重,江河水域的鱼越来越少。

除上述四类外,还有青蛙黑斜线侧褶蛙)、石鸡(石虫另)、蝙蝠、蟹、蚌、螺等多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宁南县辖5个镇、19个乡:披砂镇、松新镇竹寿镇华弹镇、六城镇、景星乡、俱乐乡、新村乡、幸福乡、海子乡、六铁乡、新建乡、稻谷乡、新华乡、石梨乡、松林乡、杉树乡梁子乡、大同乡、西瑶乡、红星乡、骑骡沟乡、倮格乡、跑马乡。县政府驻披沙镇。

2003年5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宁南县六城镇更名为白鹤滩镇。2004年,宁南县辖6个镇(披砂、松新、竹寿、华弹、葫芦口、白鹤滩)、19个乡(景星、俱乐、新村、幸福、新华、松林、石梨、大同、西瑶、红星、倮洛、跑马、稻谷、六铁、海子、新建、杉木、骑骡沟、梁子)。2015年,撤销西瑶乡,设立西瑶镇。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18个乡。

2019年12月,撤销披砂镇和景星镇,设立宁远镇,以原披砂镇和原景星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宁远镇的行政区域。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9日,宁南县辖13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南丝路大厦。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52377户,户籍总人口203321人。其中:女性98383人,占总人口的48.4%,男性104938人,占总人口的51.6%。性别比为107:100。2023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8.4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29%,全年出生人口1779人,出生率为9.59‰;死亡人口1208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3.08‰。

民族

宁南县是一个以汉、彝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山区农业县,还拥有四川省最大的布依族聚居村。2023年,宁南县少数民族人口61959人,占总人口的30.5%,彝族人口58321人,占总人口的28.7%。

经济

综述

宁南县实施烟叶、蚕桑、畜牧、林业、冬季马铃薯“五大富民工程”,建设四川省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基地、川滇结合部重要商贸物流基地、攀西地区冶金初级产品供应基地和国家“西电东送”骨干水电能源供应基地“四大基地”,将宁南建成了中国蚕茧生产第一大县、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全国山地清香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2014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宁南“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2022年,宁南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9元,同比增长6.42%。其中,工资性收入12839元,增长6.27%;经营净收入8876元,增长6.55%;财产净收入1859元,增长6.48%;转移净收入3536元,增长6.61%。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59元,增长4.99%,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6693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4.2%,同比增长3.96%。

2022年,宁南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61元,比上年增加1745元,增长5.07%。其中,工资性收入19227元,增长5.41%;经营净收入8177元,增长4.26%;财产净收入4524元,增长3.5%;转移净收入4232元,增长6.8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104元,增长3.52%,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818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6%,增长2.39%。

2022年,宁南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6元,比上年增加1356元,增长6.59%。其中,工资性收入9180元,增长5.47%;经营净收入9276元,增长7.89%;财产净收入333元,增长8.68%;转移净收入3136元,增长5.8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84元,增长5.39%,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5836元,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6%,增长4.55%。

2023年,宁南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017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8551万元,增长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6.7%,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9752万元,增长1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8%,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1872万元,增长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8:33.0:34.2。

2023年,宁南县实现民营经济(个体、私营)增加值367082万元,占GDP的比重为36.7%,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100675万元,增长1.2%;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129554万元,下降1.5%;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136853万元,增长1.5%。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7.4:35.3:37.3。2023年年末,在册市场主体13145户,新增市场主体1537户。2023年,宁南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5.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98%。

2023年,宁南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其中:县本级投资(不含白鹤滩镇投资、国家电网投资、高速公路投资、农户投资)比上年下降42.0%;白鹤滩电站投资比上年下降50.6%。从构成看,项目投资比上年下降28.2%,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4%,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56.6%;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4%。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高速公路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8.1%,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同比下降34.5%。

第一产业

宁南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茧、丝、糖”主产县。宁南蚕茧总产、单产、质量、人均产茧量和净增产茧5项指标均为四川省第一,是省优质蚕茧基地县。土特产有水冲画面石、生丝、白砂糖、烤烟、香蕉、魔芋油桐荞麦饼五香淮盐豆腐干、晒醋、花椒、木耳等。

2023年,宁南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4290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44468万元,林业产值31347万元,牧业产值158508万元,渔业产值2777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804万元。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41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4.40万亩,阳芋种植面积10.04万亩,小麦种植面积3.75万亩,稻谷种植面积2万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1.81万亩,烤烟种植面积5.00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0.76万吨。其中,玉米产量4.81万吨,洋芋产量3.06万吨,稻谷产量1.00万吨,小麦产量0.68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29.52万头,比上年增长1.5%;牛出栏2.2万头,比上年增长0.4%;羊出栏16.37万只,比上年下降1.5%;家禽出栏68.98万只,比上年下降0.5%。主要畜禽(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80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其中:猪肉产量2.19万吨,增长8.3%;牛肉产量0.26万吨,增长1.2%;羊肉产量0.24万吨,下降2.2%。蚕茧产量1.50万吨,增长0.7%。年末,生猪存栏15.46万头,比上年下降5.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75万头,增长8.8%;牛存栏5.99万头,比上年下降1.6%;羊存栏14.45万只,比上年下降9.8%。

2023年,宁南县完成造林面积0.525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万亩,森林管护面积70.8万亩,森林覆盖率51.72%。

2023年,宁南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84万千瓦。机耕面积2.88万公顷,机播面积0.63万公顷。

第二产业

2023年,宁南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97869万元,占GDP的比重为29.8%,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9%,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07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2%;累计完成销售产值496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实现产销率97.8%。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水力发电量(含白鹤滩电厂)实现133.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2%;铁矿石原矿57.58万吨,增长31%;蚕丝1178.2吨,增长3.0%;鲜、冷藏肉2094.1吨,增长77.5%;商品混凝土17.99万立方米,下降15.4%;水泥84.23万吨,下降1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8%。按三大门类划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4%,采矿业增长19.1%,制造业下降4.8%。

2023年,宁南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1883万元,占GDP的比重为3.2%,比上年下降0.3%。年末19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4629万元,同比下降22.2%。

第三产业

2023年,宁南县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41872万元,占GDP的比重为34.2%,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5%,拉动GDP增长2.98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52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109万元,比上年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061万元,比上年增长7.5%;金融业增加值18675万元,比上年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40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88092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6家,分行业来看: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它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1%,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8.1%。

2023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20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函件业务量完成7.80万件,包裹完成18.35万件,特快专递完成9.76万件,累计订阅报刊246.20万份,杂志订阅10.14万份。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90亿元,比年初增长1.0%;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6.77亿元,比年初增长11.9%。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41亿元,比年初增长21.2%,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6.94亿元,比年初增长21.2%。道路运输业全年发生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62.21万元。

2023年,宁南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810万元,同比下降17.8%。其中住宅投资18070万元,下降25.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4682万元,下降14.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0148平方米,同比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160平方米,同比下降25.8%。

2023年,宁南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9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3.41亿元,同比增长2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31.24亿元,同比增长11.8%;石油报刊完成0.34亿元,同比下降6.2%。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收入实现5.81亿元,同比增长6.0%;商品零售实现29.18亿元,同比增长14.4%。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20.39亿元,同比增长15.1%,乡村市场实现14.60亿元,同比增长10.0%。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0.4%,化妆品类增长11.9%,日用品类下降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2.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0.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0%。

全年完成亿元以上项目签约6个,总投资89.53亿元;全年生丝出口7.7吨,销售金额337.81万元。

社会

教育

2023年,宁南县各级各类学校合计38所,小学33所,初中3所,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合计188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958人,中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864人。在校学生32607人,其中:小学18246人,中学(初中和高中)12903人,职业技术学校1458人。全县共有幼儿园19所,年末在园幼儿数7943人,教职工人数241人。全年小学毕业生人数2987人,初中毕业生人数2869人,高中毕业生人数987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人数539人。

卫生健康

2023年,宁南县医疗卫生机构102个,其中:医院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个(含74个村卫生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355张,其中:医院867张,卫生院396张。卫生技术员1459人,其中:乡镇卫生院370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77人。执业(助理)医师人数58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80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4人。注册护士人数613人,其中:乡镇卫生院96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33人。全年医院门诊人次94.85万人次。

科技

2023年,宁南县有县级科技馆1座。实施州级科技项目6个,涉及资金共计53万元;县级科技项目6个,涉及资金共计10万元。全县授权专利共计86件,其中实用新型61件,外观专利17件,授权发明8件。

文化事业

2023年,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1座,藏书32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9万册;村级文化活动室7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广播电视无线基站1座,“村村通”19255套;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

2023年,宁南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71万人,其中:在职缴费0.49万人,发放退休待遇0.2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0.8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1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4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04万人。年末,全县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712户1139人,累计保障14278人次,累计人均月保障补助434.15元。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390户19692人,累计保障23.1719万人次,累计人均月保障补助292.97元。年末,宁南县共有城市特困供养人员22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461人,累计实施城乡特困人员供养保障5887人次,支出特困人员供养金440.65万元。

2023年,宁南县城镇新增就业登记人数1531人,比上年减少241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6人,比上年减少121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人居环境

2023年,城区环境空气达优212天、达良149天、轻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1天、优良率99%、综合指数2.57,无重污染天气发生。2023年,宁南县城镇污水处理场站9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109.5万吨,日处理0.3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5%。全县3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金沙江葫芦口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基本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行政村比例达到50.6%。2023年,宁南县全年全社会用电合计5122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3.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119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0%;全行业用电合计3810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6.7%。

交通

2023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0339.88公里,其中国道2条,共141.49公里;县道16条,共210.22公里;乡道61条,共509.05公里;村道34条,共179.12公里。全县拥有客运班车82辆,1091个座位;出租车43辆;小型公交车8辆;营运货车726辆,吨位数9250吨。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周转量438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9416万吨公里,综合换算,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3985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

人文

饮食

荞饼

用苦荞面为面皮,以糖、肉、油和适量香油为馅,用刻有店名的专制饼盒,压制成饼胚,经杠炭火烘焙而成,有甜、咸、麻、怪等各味。色泽金黄,清香可口,远近闻名,远销西昌市巧家县昭通市昆明市等地。

豆腐干

利用本地黄豆和优质水源,以传统工艺精心烤制而成,色金黄、味清香、内柔嫩,是佐餐和馈赠之佳品。曾多次有外地人来宁南学习技术,但该产品与当地水源、气候等有直接关系,至今外地还没有仿制成功的先例。

晒醋

用麦麸加各类佐料晒制而成,酸味适度,清爽可口,堪与“保宁醋”媲美。

艺术

布依族常用的乐器有唢呐月琴葫芦琴、竹琴、巴勒、洞箫、短箫姊妹箫铜鼓、牛骨胡等。铜鼓是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鼓身铸有各种花纹图案。1950年以前,几乎每寨都有铜鼓。举行丧葬、祭祀,则只有摩公才能按照仪式的程序敲击铜鼓。

布依族的民歌,富有民族特色,有叙事歌、古歌、生产劳动歌、习俗歌、情歌、苦歌、哭嫁歌、儿歌、新民歌等。或用布依语演唱,或用汉语演唱,句式和结构不尽相同。用布依语演唱的有五言、七言、杂言三种句式和单段、双段、长篇三种章法。单段歌又称“散花调”,即单独一段自成一首;双段歌又称“双调”,即一首分成两段;长篇歌由若干段组成,或篇幅虽长、不分段落。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小调”则在月夜或“朗绍朗冒”谈情说爱的时候唱。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等。凡遇建房造屋、迎亲嫁女、老人亡故、迎来送往等场合,都要唱相应内容的歌。有时要昼夜不停地唱数天,这往往带有互相比赛的性质。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幸福和光明。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内容健康,语言生动,富于想像力。中国神话如《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黄果树瀑布的传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习俗

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彝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赛装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彝族传统的节日可分五大类:祭祀性节日、庆贺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交性节日、农事性节日。其中火把节是彝族最为盛行和隆重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犬、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姑娘节

“姑娘节”是彝族阿鲁人的情人节,时间为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属牛日,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彝族支系阿鲁人的传统节日“阿卑节”。“阿卑”为彝语,系“姑娘”之意,”阿卑节”即“姑娘节”。节日当天,阿鲁山寨的男人们宰杀猪、牛、鸡、鸭来备办丰盛的晚餐慰劳姑娘们,还为姑娘们缝制新衣服、绣花腰、洗衣服。身着盛装的姑娘们荡秋干、打磨秋、背确头(陀螺)、射弩、跳乐作舞,尽情玩乐。

六月六

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借以保护社会财产安全。许多地方(如惠水县的董朗河两岸、兴义市的查白场等)还举行规模盛大的玩山活动。六月六节还有相关的传说。如兴义的查白场传说是为纪念被恶霸逼婚、双双殉情的一对青年男女的;安龙县则是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胜利。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经国家民委批准,确定“六月六”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节。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大年节

民族服饰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彝族自治州黔西市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环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服无异。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定、六盘水市一带目前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佩戴各种银质首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等县布依族的妇女服饰,普遍为大襟衣,长裤脚;衣服的盘肩、袖口、襟沿镶有兰干;裤脚为大褶边,或蓝色裤脚镶青布和兰干。衣服的长短和裤脚的大小,各地区都不相同。自制的织锦和蜡染是布依族服饰的主要特点。布依族妇女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婚后须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饰样,名曰“更考”,意为成家人。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区,姑娘喜拢高髻,形如拱桥,发上插着长约尺许的银簪,配上短衣长裙,绣花布鞋,走起路来风韵飘逸。其他地区则多着短衣长裤,或在衣襟、领口和裤脚镶上蜡染或刺绣lace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兴仁市一带妇女喜用白布作头巾,戴各色绣花围腰,朴素无华,典雅大方。银、玉手镯、发簪和戒指、项圈等饰品为布依族妇女所喜爱,其样式别具一格,颇富民族特色。

婚嫁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一特点在凉山彝族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前若异族通婚,按习惯法要处死或逐出家族。严禁家支内婚,同宗、同姓通婚视为乱伦,违者处以死刑。严格执行等级内婚,统治阶级的兹莫和诺合与被统治阶级的曲诺、阿加、呷西之间,禁止通婚,婚外性关系也在严禁之列,违者均要处死。曲诺和阿加不通婚,但限制没有前者严格,主要区别在于彝族后裔和非彝族后裔之间,如彝族曲诺与非彝族后裔通婚或发生性关系,一些地区会被处死,多数地区是以降低其等级作为处罚。彝族传统婚姻中有转房习俗,有生育能力的妇女丈夫去世后,子女又尚未成年,则须转嫁给死者的同胞兄弟或近亲叔侄。如彝族家中无子嗣,家支内部有权分配其财产,称为“吃绝业”。新中国成立后,同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的限制已被打破,彝族青年男女以感情为基础自由恋爱,出现了跨族别婚、跨等级婚、跨国界婚。

历史上,各地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不尽相同。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从史书记载看,布依族在明代以前婚姻是自主的。明代以后,由于各民族的频繁交往和文化的相互交流,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的婚姻礼俗才逐渐改变,婚姻缔结从自主择配变成了父母绝对包办。包办婚姻导致早婚(俗称“背带亲”)的产生,即婚姻当事人在幼儿时就由父母订了婚约,然后在十几岁时就结婚。婚礼结束后返回娘家居住,即“长住娘家”。 有的则实行“姑舅表婚”,即舅之子娶姑之女,或者相反。

丧葬

彝族认为祖先去世后灵魂照样存在,可给活人以祸福,所以要加以崇拜,祈求其给子孙降福。彝族认为人死后有三个灵魂,其中一灵魂守火葬场和坟墓,一灵魂归祖界与先祖灵魂相聚,一灵魂居家中供奉祖先的牌位处。但无论哪一个灵魂,其是否安适都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因此需要祈求祖先的佑护。安灵与送灵仪式是彝族盛行的两个重要祭祖活动。安灵仪式在丧葬数日或数月后择吉日举行由毕摩主持。仪式包括选灵竹,招灵附竹,制作灵牌,献药除病,祭灵供奉几个程序,安灵仪式结束后,灵牌供奉在家中。送灵是将家中供奉的祖先灵牌集中送到野外同宗的祖灵箐洞。送灵仪式最隆重。送灵时间确定后,要通知亲友,亲友闻讯后,需带牛、羊、猪、酒等礼品盛装参加。送灵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在毕摩主持下举行的一系列宗教仪式,每场仪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风景名胜

大同红土地

大同红土梯田距离县城23公里,是宁南县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每年9至12月,青稞、小麦及其他农作物生长季节,身临其境,远远望去,层层梯田,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音乐广场

音乐广场(公园)位于金沙大道中部东侧,总面积75.16亩。广场中心由英山红面花岗石、中国红光面花岗岩排列镶贴成小提琴的面板和琴弦,四周分布着由洗米石铺成的跳动音符,形成一座露天舞台,是市民娱乐、休闲广场。

老观音寺

老观音寺距县城5公里,建于1790年。寺庙依山而立,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寺内设正殿、财神殿、杨祖殿、药王殿和孔圣殿。

金钟山景区

金钟山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宁南县城东面,是一座集文化、体育、娱乐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休闲公园。公园规划为四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分别是公共活动景观区、绿色氧吧运动区、生态休闲娱乐区、自然山林植被区。环境优美,配套建有游泳池、篮球场、乒乓球馆、网球场、古塔等设施。

凯地里拉温泉康养度假区

凯地里拉温泉康养度假区是集休闲度假、水上运动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温泉康养度假区由七彩温泉、运动温泉、饮食温泉、地产温泉四个功能产品要素构成:七彩温泉由植物花海、十色汤池组合群、山体灯光喷泉组成。运动温泉由水上乐园、温泉游泳运动培训、CS特训营地、自驾户外体验运动场、金桑庄园体验基地构成。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宁南县基本情况.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1-27

我爱宁南︱凉山人的“桑蚕之乡”——宁南.宁南青年.2024-05-25

查询.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2024-05-25

宁南县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5-25

宁南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别人再问宁南有多美?请把这条微信甩给他!.凉山文旅.2024-05-26

宁南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5-26

Ningnan South Silk Road Group Company.四川省商务厅.2024-01-2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1-2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1-28

去宁南摘“桑泡儿” 泡温泉,春日出行好不惬意~.凉山文旅.2024-01-28

我爱宁南︱凉山人的“桑蚕之乡”——宁南.宁南青年.2024-01-28

宁南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6-18

【凉山日报】宁南县西瑶镇“非遗+旅游”文旅融合焕发活力 让传统文化更鲜活.凉山日报.2024-06-07

文化发展情况.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1-27

奋勇争先开新局 幸福宁南有担当.四川日报网.2024-01-27

白鹤滩库区采集文物标本发现:金沙江中下游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6-07

凉山州.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06-18

四川省情地情.四川省情网.2024-06-18

本地气候.四川省气象局 .2024-05-26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自然资源.《小康》•中国小康网.2024-05-26

探访白鹤滩水电站.新华网.2024-06-18

宁南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宁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5-09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县政府办.2024-05-26

动物种类.宁都县人民政府.2024-05-26

宁南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4-06-18

宁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公开征求《宁南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案(草案)》意见的通告.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6-18

宁南县.国家统计局.2024-06-18

中共宁南县委领导.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5-26

宁南县人大领导.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5-26

宁南县人民政府领导.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5-26

宁南县政协领导.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5-26

2022年宁南县国民经济普查公报.宁南县人民政府.2024-06-18

响皮、豆腐干、灰水粑,还有攀枝花……宁南美食多,别的地方吃不到.四川在线.2020-03-20

布依族.国家民委网站.2024-05-26

彝族节庆.彝族人网.2024-05-26

彝 族.江苏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2024-05-26

彝族.国家民委网站.2024-05-26

6家景区跻身4A级景区 四川4A级景区达208家 数量名列全国第二.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06-07

“中国蚕桑之乡”落户宁南.四川在线-四川日报.2024-05-26

2019年度四川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出炉 22地上榜.四川在线.2024-05-26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4-05-26

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入选名单公布,会东、会理、盐源、宁南上榜.澎湃新闻.2024-06-07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