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一个经济体的服务部门,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医疗服务、教育、金融服务、商业、金融、交通、信息等。第三产业是伴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空间分布与第一、二产业的空间格局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最终消费增加,优化贸易结构。第三产业内部可以大致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
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生产原材料的第一产业规模不断缩小。发达经济体会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服务部门"或"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这种转变称为第三化。第三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增值而言,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大的部门,在较发达经济体中尤其重要。
发展历史
三大产业形成机制
配第 克拉克定理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政治算术提出。科林·克拉克对其归纳并加以验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相对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定理主要形成原因
收入弹性差异机制
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农业,当人们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的比例小于人们收入的比例,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
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
工业的技术进步比农业要迅速得多,工业投资多处于“报酬递增”的情况,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进一步推进工业的更大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技术进步有很大差别,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试错和技术迭代周期也相应较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更容易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而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比农业迅速得多,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报酬增长空间更为广阔。
第三产业在各大经济体的增速
21世纪初,世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2%,其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8.8%,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4%,高收入国家(即发达国家)平均为67%左右,第三产业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产值最大的部门。如美国,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5%,2005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5%,因而列入较低外贸依存度国家。而中国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就会偏高。
在国外典型城市中,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都占有较大份额。尤其是一些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基本在80%以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退二进三”和“以二强三”方面的实践,可以成为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借鉴。
2011年,在美国15.9万亿美元的GDP中,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超过76%,而同年在中国大约7.5万亿美元GDP总量中,服务业所创造的份额只占43.1%,尤其是金融服务业所创造的GDP占比还不到7%(而中国香港这一指标为22%—25%,新加坡为26%)。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服务业,尤其是其中占很大成分的金融服务业,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构成部分。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占GDP的比重高达27.03%,金融服务业只占11.49%。60年后,到了2010年,制造业的产值占美国GDP的比重下降到只有11.72%,而金融服务业的占比则提高到了20.7%。
英国是全球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进入20世纪中叶,传统制造业的危害极具显现。伦敦急需转型。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取代传统制造业。于是伦敦开始实施以服务业替代在此过程中,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转向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后来,伦敦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例如发布《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明确了伦敦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及12项战略措施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文化融入社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推介中心、设立“创意之都基金”、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
纽约:国际金融、贸易、文化中心的形成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纽约的现代服务业地位不断上升。1977—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76.2%上升至86.8%,其中金融、保险与房地产业增长幅度最大。相比之下,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与公共事业等传统服务部门发展较慢,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随着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纽约逐渐成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
第三产业对各国的经济带动
尽管中国的实体部门的产值远远超过美国,但是在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中国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印度。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占GDP的比重高达27.03%,金融服务业只占11.49%。60年后,到了2010年,制造业的产值占美国GDP的比重下降到只有11.72%,而金融服务业的占比则提高到了20.7%。由此看来,与其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部门内部的产业升级所推动的,不如认为主要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服务业的过渡和转变所实现的。
基本概念
定义
第三产业是一个经济体的服务部门,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医疗服务、教育、金融服务、商业、金融、交通、信息等。第三产业是伴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空间分布与第一、二产业的空间格局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最终消费增加,优化贸易结构。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规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四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第三产业内部可以大致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营利性服务业主要是公路、民航和管道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住宿餐饮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产品服务业,娱乐业、邮政业等由金融业等行业的公司组成。非营利性服务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社区事务等公共服务。就增值而言,服务业目前是全球经济中支柱性产业,在较发达经济体中尤其重要。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力量进行生产活动的经济部门。它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和矿业等领域(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主要分类
依据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可将第三产业分为F至T15个门类,47个大类。
参考资料: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提供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服务业是一个广泛领域的产业,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服务行业,如教育、医疗、旅游、文化娱乐等。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关理论--三产化
第一产业往往主导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发展重心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经济体会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服务部门"或"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这种转变称为第三化。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占比会越来越大。三大产业的从大到小的产值比重成为“三、二、一”的分布。三产化的概念是与工业化、城镇化等概念相对应的概念。三产化实质就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是第三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演变的过程。工业化主要研究第 二产业——工业的发展;城镇化主要研究由农村向 城市的发展;三产化主要研究第三产业的发展。三产化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 水平的重要标志,三产化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 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 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第三产业增加值产出排名
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2022 年基于 145 个国家/地区的平均值为 2530.4 亿美元。最高值在中国。
向第四产业转变
第三产业的一种改进形式和延伸,即第四产业,信息服务业。第四产业是指以信息为加工对象,以数字技术为加工手段,以意识(广义的意识概念)产品为成果,以介入全社会各领域为市场的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种改进形式和延伸,某些技术服务以前被认为是第三产业,随着行业发展,将其分类为一个新的细分,即第四产业。是这一概念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信息专家马克·波拉特等人于1977年撰写的信息经济一书,提出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四产业划分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这些技术服务包括电信提供商、有线电视公司和互联网提供商,还包括研究与发展、媒体、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知识活动和服务。第四产业的兴起,是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它以数据为驱动力,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算法的支持,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环节的全链条升级。
重要相关学者
费希尔(A.G.B.Fisher)
最早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他在1935年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依据。他认为,最初从自然界获得产品的是第一产业,其中包括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采矿业等;对自然物质的加工和再加工应当被称为第二产业,其中包括冶金、化工、机械、电力、建材、食品、纺织等;第三产业是服务行业,其中包括商业、运输、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旅游服务、个人生活服务等。
科林·克拉克(C.Clark)
克拉克1905年出生于伦敦,1938—1953年担任昆士兰工业局负责人和政府统计员,在这期间,他深入研究统计学理论,并创作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在继承费歇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本产业经济学重量级著作对三次产业做了详细的划分,并总结了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从而开创了产业结构理论。克拉克把区域的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个产业,这一思想被各国经济界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国家和地区产业统计的基础。
中国发展趋势
2025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42亿元,增长5.3%。
参考资料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2023-11-03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家统计局.2024-01-03
【专家观点】“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特征及趋势展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11-03
Tertiary – Service sector of the economy.ECONOMICS HELP.2023-12-25
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结构、产业关键链条及发展策略 .搜狐新闻.2024-01-14
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二.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1-05
关于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的通知.国家统计局.2023-11-21
国家统计局信息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11-03
industry.Britannica.2023-12-26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ectors.oboloo.2023-12-26
服务增值--国家排名.the global economy.2024-01-04
李稻葵:世界正出现“第四产业”,一批国际化中企涌现.澎湃新闻.2024-01-05
What Are Primary, Secondary, Tertiary, Quaternary, And Quinary Industries?.WorldAtlas.2023-12-26
吕欣:“第四产业”兴起,我们找到了新科技革命的“爆发点”?.腾讯网.2024-01-05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新京报-今日头条.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