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徐光启传

徐光启传

这篇传记中有少数的纪年错误,又《罪惟录》原稿因保存年久,遭虫鼠啮伤,间有缺字。现在考查有关的材料,加以订补,均在注文中说明。

作品原文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先世从宋南渡。祖母尹,以节闻。

光启幼矫挚,饶英分。尝雪中蹑城雉,疾驰,纵远跳。读书龙华寺,飞陡塔顶,顶盘中,与鹳争处,俯而嘻。

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祝笔。故读之者不辞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而实可试诸行。往往顾盼物表,神运千仞之上。

以北雍拔顺天首解。沈从文。成进士。选庶吉士

好论后事,以为先能守而后占。约以二首:曰求精,曰责实。会万历末年,庙谟府于体例,臣劳颓于优尊,此四字可呼沉寐。后数十年,长计无过此,光启甫释褐,一口裕之也。

授简计。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

历左春坊坊左赞善。奉敕封庆藩,尽却遗。

时方东顾,四偺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改训兵通州,以詹事府兼河南道御史。甫就事,又以安家、更番二议不协,事不就。会神庙崩,予千回籍。

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知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有曰:“人皆天之劳子。其所厚予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市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绉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相继失守。光启曰:“吾言之,而又不意其或验也。”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时复以经、抚委任不专,战、守无据。而光启练兵、除器之说,徒令舌敝,无补大坏。台抨,疾归。

癸亥即家拜礼部右侍,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修《神庙实录》时魏忠贤用画。南乐广微以通谱势张,意引光启为重,固不应。益,台臣论劾,闲住。

崇祯初起原官,补经筵讲官。疏请讲筵井参论哈军国重大事宜,及古今沿革利弊。以劳加太子宾客,充《熹宗实录》副总裁。

时揷虎墩兔儿子宣、大,上《忕时》一疏,有曰:“用寡、节费,臣言之屡矣。请但与臣精兵五千,唯臣所须毋或牵沮。试要害不验,臣执其咎。验则以次递增,然亦不得逾三万。一当十,可三十万也。”不果用,改本部左。

十一月,遵代不守,首都惊甚。光启应召平台,曰:“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招徕。

督师袁崇焕自辽左人援,幸战辄败。

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升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理詹事府事。

辛未八月,大凌河兵覆。光启疏万全之策,有云:“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陈车营之制甚悉。条秦中有曰:“速召孙元化于登州。”此议行,后可无吴桥之变。不果。

时廷臣酷水火,光启中立,不逢党,故此置若忘之。独天子知其学主自尽,将之以诚,不任气,特手勅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时督师孙承行边老谢事,上意光启继之。光启亦自意可尽展其所为,卒不果。进太子太保。兼文渊阁没事书如故。代享太庙,释奠先师。

八月,病,乞休,不许,慰问特至。病剧,犹请以山东省参政李天经终历右,诫家人“速上《农政全书》,以毕吾志。”卒,年七十有二赠少保,谥文定;以《农政》一书,有裨邦本,加赠太保,并两。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咸所究治。

先是,二年五月日食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

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其议盐法也,归重禁私,剖悉明畅。至论火攻,不惟其攻,惟其守。曰:“以大胜小,以多胜寡,以精胜粗,以有捍卫胜无捍卫。”

独于漕议,谓:“漕能使国贫,漕能使水费,漕能使河坏。”国贫者,东南五倍而致一西北,坐而靡之。水费者,自淮以北,涓滴为漕用,则滋田者寡。河坏者,会通河横绝禹河故道,万世不能为利。治河易决,必以准望为主,使地形水势,了然于中,则经、经而治之之法,可以施矣。且曰:“我可待河,而河不能为我难。”则兼采支运之意,以节次之。诸议杂见志中。

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宦邸萧然敝衣数袭外,著述手草,尘束而已。启居约啬,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厅事至不能旋马。训子孙毋空期明日:“期明日,则今日是作梦之日。以梦废今日,而明日不醒,当奈何?”夙从主退,作解。且曰:“吾儿可幸,吾孙其不免矣。”其审以天道也夫!

作品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赵顼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地方武装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朱由校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市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火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照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案被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寒衣节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封少保。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作品注释

南直:南直隶的简称。明代称直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自朱棣永乐初建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属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属于南京(今南京市)的地区为南直隶。南直隶辖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安徽两省。上海市:今上海市。

节:守节。

矫挚(治zhì):矫健勇猛。挚,通“鸷”,凶猛。

饶:富于。英分:天分。

蹑(聂niè):轻步爬登。雉(志zhì):“雉”的简称。城上矮墙。

[6]龙华寺:在上海市西南郊。

陟(秩zhì):登高。

[8](肤fǖ):盘膝而坐。顶盘:塔建筑的顶部分有盘,称作“顶盘”。

层折:一层一层地转折。

进凡思五六指,乃祝笔:深入思考,总要想到五六层意思,才开始动笔。指,借为“旨”。祝,属。

这句说:读他的文章,要不辞辛苦,一再深思,虽然仓猝之间还不能体会,可是文中所说的事,实际上是可以试验施行的。

顾盼:警觉。

仞:古时以周尺八尺为“仞”。千仞:八尺。这句意思说:他能够立在很高的高度来思考事物。

北雍:北直隶的国子监(太学)。雍,“辟雍”的省称,太学。顺天:顺天府,今北京市。首解:就是“解元”,乡试第一名的称呼。徐光启于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举顺天乡试第一。

甲辰: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

[16]庶吉士:“庶吉士”的另称。明代在翰林院高吉士官,选进十之优于文学、书法者担任。

约以二言:归结为两句话。

万历:朱翊钧年号1573—1620年,其最后一年,自八月起,改称泰昌元年,为光宗年号。

庙谟:国政。

臣劳:大臣的职事。颓:败坏。优尊:养尊处优。

此四字:指“求精”、“责实”。可呼沉寐:可以唤醒沉睡。

长计:上策。

甫:刚才。释褐(赫hè):换去布衣穿上官服,指考中进士(旧制新进士到太学行“释褐”礼)。褐,粗布衣服。

一口元好问也:(徐光启)一句话就充分地把它说出来了。

简讨:翰林院的文华殿大学士,职位次于编修。“简”原作“检”,因避崇祯朱由检的讳,改为“简”字。徐光启于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任翰林院简讨。

礼闱:担任考试官。因为考试进士的事务由礼部的管理,故称“礼闱”。徐光启于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任考官。

魏南乐:就是魏广微。因他是南乐县(今河北南乐)人,故称为魏南乐。为人狡猾,没有气节,宦官魏忠贤得势后,他以同乡、同姓依附于魏忠贤,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更加谄附忠贤,陷害好人。崇祯初年,削夺官职。不协:不合。

移病:移书称病,即上书请病假。

[29]天津市:天津。徐光启于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八月托病请假,赴天津屯垦。

间疆:边地、荒地。

农政全书》共分十二个部分,计六十卷。这里所说的“鹰爪芦荟”,实际上是“十二门”。

春坊:太子官的称呼。有左、右春坊。赞善:太子官属的名称。有左、右赞善。徐光启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任左春坊左赞善职。

敕:皇帝的诏令。庆藩:庆王。

奉命册立诸王,照例受到赠礼。庆王援例送二百金及币、仪等物给徐光启,光启都退还了。于此可见他的廉洁。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清兵攻占抚顺市明朝东疆紧张。

明廷派杨镐(号hào)经略辽东。杨领兵十三万,分四路进兵:马林帅北路军,杜松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刘綎(厅tīng)帅东南路军。这种布置,战绩很长,兵力分散,在战略上是很失策的。

策:预料。

杜将军:杜松

杜松的部队出抚顺,沿浑河左岸进苏子河谷,至新宾西吉林崖,中清兵埋伏,全军覆没,杜松战死。刘綎军也相继大败,明军全线溃退。这时是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三月。

训兵:练兵。通州区:北通州,今北京市通县。

詹事府:管理太子家庶务的衙门。设詹事、少詹事职。徐光启于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升詹事府少詹事职。河南道:辖河南府(府治在今洛阳市)及汝州市(今河南临汝)。御史:监察官。

更番:军队调访。

神庙崩:1620年(朱翊钧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去世。

予告:旧时朝廷官员年老归家称“予告”。籍:原籍。

[45]天启:1621年,朱由校年号。

辽警:(清军入侵)辽东边防告警。

这句说:起用徐光启参与军务。知,主管。

[48]熊廷弼:字飞百,江夏区(今湖北武昌)人。杨镐被清军打败后,代镐经略辽东。

劳子:劳苦的儿子。

予:给。

[51]辽阳市:今辽宁省辽阳市。

海、盖四州:海州卫(今辽宁海城县)、盖州卫(今辽宁盖州市)、复州卫(今辽宁复县)、金州卫(今辽宁金县)。

第:但是。断:决人计。

浪营城外:轻率地布防在城外。

寒:使单薄。

指:宗旨、规划。

庙:朝廷。成画:确定的计划。

党事:党派的意见。左:违。

沈、辽:沈阳市、辽阳。

广宁乡:今辽宁北镇市

经、抚:经略、巡抚。当时院落经略为熊廷弼广宁县巡抚为王化贞。按理王化真应受熊廷弼的节制,但因委任不专,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指挥。熊主守,王主攻。

大坏:大局的败坏。

台:御史台的简称。抨:抨击。

疾归:称病辞归。

癸亥:1623年(朱由校天启三年)。

《神庙实录》:即《神宗实录》。“实录”是记载一朝帝王史事的官书,在一个帝王的去世后编修

[67]魏忠贤(当dāng):指魏忠贤。珰,本是帽子上的一种装饰,宦官所戴的帽,饰有金珰,故以“珰”为宦官的别称。

南乐广微:指魏广微。通谱:同姓通谱,表示是一家人。参见前注。

固不应:徐光启坚持不与魏广微等同流合污,互相勾结。

嗾(sǒu)台臣论劾:指使那些御史弹劾(徐光启)。

[71]崇祯初:崇祯元年是公元1628年。这时,明思宗登位,叹除弊政,斥魏忠贤,起用忠正大臣。

经筵:讲经官和帝王联讲认经史。称为经筵。

这句说:上奏章建议,在经中除了时论经史外,同时也评论目前军国大事和古今政治沿革利弊。

[74]太子宾客文华殿大学士。职务是对太子进行调整护和规谏。

副总裁:副总编辑。

插:蒙古部落插汉(也写作“察罕”)的简称。居住在原察哈尔省地区。偤:偤长。虎墩兔:插汉部族孛儿只斤·达赉逊的四世孙,很为强悍,有时率领他的部族犯明产疆,有时又与清军火敌。宣、大:宣化、大同市。虎墩兔犯宣、大,是1628年(崇祯元年)事。

唯臣所须:让我来安排用途。须,需用。

牵沮:牵制和阻碍。

执:担任。咎(救jiù):过失。

改本部左:改任礼部左侍郞。前面说,“拜礼部右侍郞”,故这里的“本部”指“礼部”。

遵化不守:1629年(崇祯二年)十一月,清军攻下长城在北京紫禁城内。

垛(朵duǒ):土堆的防御工事。

毖(避bì):谨慎,这里指妥善准备。

走勅:派人持令奔走。招徕:搜集散兵和逃亡的老百姓。

[85]袁崇焕:明末名将。以兵部尚书职督师(河北省)、辽(辽东)。辽左:辽东。

幸战:徼幸作战。

辛未:1631年(崇祯四年)。

[88]大凌河:指大凌河城,在辽宁锦江县东四十里(现在是大凌河店,沈、山铁路经过它),明初所建。明末,清兵屡在此处与明军作战,至崇祯四年攻下后,城墙被清军毁掉。

[89]孙元化:江苏嘉定人,天启举人。徐光启的学生,精通西洋火器。崇祯初年,任登、莱巡抚登州登州府,位在山东半岛东端,治所当今山东蓬莱区

[90]吴桥县之变:1631年(崇祯四年)十月,登、莱巡抚孙元化的部下鋀州游击孔有德,率部属千余人循陆路赴兴城古城(今辽宁兴城市)增援,闰十一月,行至吴桥(今河北吴桥县),逢大雪,无所得食,发生兵变。史称“吴桥之变”。

酷水火:意思是说:斗争得很严重、残酷,有如水火不相容。

逢:逢迎。

自尽:自己尽自己的能力。

将:将事,即办事的意思。

东阁:明朝大学士都带殿、阁的头衔,其中之一是东阁。

[96]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明末名将,通晓边事。天启初年,累官兵部尚书,自请以原官督理辽东防务。行边:督理边防事务。

老谢事:年老请求退休。

太保:位望高重的官职,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

文渊阁:明朝皇家藏书阁名。

享:祭祀。太庙:帝王的祖庙。释奠:设置酒食来祭祀。先师:孔子。代表朝廷祭祀太庙与先师,是德高望重的表征。

李天经:精通算法、天文。初为山东省参政,后任光禄寺卿。与徐光启李之藻及西洋人龙华民汤若望等同修《崇祯历书》。完成修订历法的事务,

诚:叮嘱。

年七十有二:“二”原作“三”,今依各种传记资料和《后乐堂徐氏家谱》订正。

少保:也是位望高理的官职,为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之一。

裨:益。邦本:国家的根本。

两廕(印yìn):两代借廕庇而叙官。廕,同“荫”。旧时的制度凡是子孙因先世的勋劳而叙官职的,称为廕。

澹:同“淡”。

无间:没有间隔。这各大说;不管睡眠和吃饭时候,都不忘记研讨富国强兵的学问。

先子:称去世的父亲。徐光启的父亲名思诚,字怀西。勇退:勇于退让。就是“不争先”的意义。

权之:权衡于。

火攻:用火器(指火炮)作战。淮安盐河:水运叫做“漕”。明朝北都的官粮、军粮,都依赖大运河从东南运来,故称大运河为“漕河”。

二年:“二”原误作“元”,据徐光启《治历疏稿》及《明史·庄烈帝本纪》、《明史·历志》校改。

[113]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1629年6月21日(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钦天监依《大统历》推算蚀三分二十四秒,依《回回历》推算蚀五分五十二秒,都不合。徐光启依西洋历法预推:顺天府(今北京市)蚀二分多一点,应天府(今南京市)蚀八分多一点,海南省(今海南岛海口市)全蚀,大宁(今内蒙古自治区平泉县北)以北不蚀。证验下来,完全符合。

光启受命监修历事: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钦天监依旧法推算不合后,礼部奏请修改历法,推徐光启、李之藻和西洋人龙华民等任其事。崇祯帝即予批准。徐光启就开设历局,翻译历书,并进行观测。

[115]龙华民:NicolausLongobardi,意大利西济利亚人,生于1559年,卒于1654年。1579年来华。译有《地震解》等书。汤若望:AdamSchallvonBell,日尔曼人。生于1591年,卒于1666年。1622年来华。译有《浑天仪说》、《交食历指》等天文、历法书甚多。

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历局所上《历书》,前后五次,总数一百三十七卷。这里写“三十一卷”,是不完全的统计。

交食:日、月全食。太阳和月亮同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某一范围之内,便会发生日、月食,故称日、月蚀为交食。

计十二目:《农政全书》分十二个部分,就是: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讲木棉和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

立虚、实二法招徕之:招徕民众垦荒,徐光启建议虚、实二法:虚法是给以爵、禄,爵是虚名,禄是垦者自己耕种的果实,也是虚的;实法则为在科举考试制度中,另立屯额乡试,给以特殊的科名机会,借此来鼓励人口繁密的地方移民屯垦。

惟:谋,考虑。

漕议:徐光启著《漕河议》(文见《皇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九十一)],讨论漕河的利害,并建议治黄河的对策。因为漕河的一段夺去了废黄河

靡:靡费。这句说:国家贫困的原因,就是由于漕运运费太大,西北一地坐在那里靡费了东南大量的财富。

滋:灌溉。

[124]会通河:即今山东省东平县安山镇到临清市之间的运河。孛儿只斤·忽必烈至1289年(元二十六年)开筑,全长二百五十余里,上连御河(今卫河),下接泗水;引大汶河通航。禹河故道:相传大禹所治河(指黄河)的下游老路,当在山东东平境。“禹河故道”四字原残缺,据《漕河议》补。

准望:古代的地理学和测量学名词,就是“方位”。

地形:“形”字原残缺,所《漕河议》补。

经、权:永久办法和临时措施。《漕河议》说:“定形为经,时变为权。”

我可待河:“我”、“河”两字原残缺,据《淮安盐河议》补。

而河不能为我难:徐光启的治河主张是:不可以急于求功。但不急则影响到漕运,将使北都发生粮食恐慌。所以要采用“支运”的办法,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后,那末就形成“我可待河,而河不能为我难”了。

支运:漕河分段驳接运输,叫做“支运”;与一船直运叫做“长运”的相对而言。

节次:调度。

志:《罪惟录》的一部分是“志”,有《天文志》、《历志》、《屯田志》、《漕志》、《兵志》等。这句说:徐光启的各种奏议,杂见于各“志”中。

宦邸:官邸。萧然:寂寞得很。

敝衣:破旧的衣服。袭:套。

手草居:即起居。约啬(涩sè):简朴。

姬媵(应yìng):侍妾。

厅事:厅堂。旋马:转过马来。这是形容厅堂的狭小。

毋(吴wú)空期明日:不要放松今天,而空推托到明天。

夙:向来。主退:主张退让。就是前面所说的“此先予‘勇退’遗教”。

作解:作有解说。这篇文章现在不存。

这句是徐光启的预言。意思说:到了他的孙子一辈,便免不了要做亡国奴了。

审:果真。这句是作者查继佐的感慨。意思说:(徐光启不幸而言中,后来明朝亡于清了)。难道这果真是天意吗?

疏(庶shù):我国古书的一种体裁。它的意义是疏通或说明。《甘藷疏》就是“甘藷浅说”的意思。

作者简介

查继佐,字伊,海宁市人。生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卒于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1633年(崇祯六年)举人。南明鲁王授以职方主事。明亡后,不再出仕。晚年辟敬修堂于杭州市的铁冶岭,著书其中,学者称敬修先生。

查继佐在北都倾覆1644年(崇祯甲申)以后,就立志编写明朝一代的历史,经历二十九年,至1672年(康熙十一年)完成,名为《罪惟录》,全书分纪、志、传三体,共一百零二卷。在撰著期中,于1662年(康熙元年)遭庄氏(廷)史狱,牵连被捕,后由广东省提督吴六奇营救出狱,仍不舍前志,写成全书。但鉴于史祸,不敢传布。原稿历经秘密保存,幸未散佚,至1936年才由涵芬楼影印行世。清代官修的《明史》,由于撰写时趋避忌讳,史料价值很受影响。《罪惟录》虽是私人所撰国史,但是多存遗文逸事,足以订补《明史》的地方极多。

查继佐所作《徐光启传》,在《罪惟录》卷十一下《经济诸臣列传》中,叙事及概括徐光启的政治与学术成就,远远超过《明史》卷二百五十一的本传。徐光启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在明末东疆危急的时代,曾迭筹练兵抵御外患。可是《明史》因为这些触犯忌讳,只是草草表过。查继佐在撰写《罪惟录》时,系故国之思,故特别着眼于徐光启的战略思想和高尚风格,而能以生动的笔触,栩栩如绘地把它描写出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