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是中国原省级行政区,1912年建立察哈尔省(不同于现在省的概念),简称“察”。察哈尔省东接热河与辽北省,北邻蒙古,西接绥远省与山西省,南接河北省,1947年时,全省土地面积为28万3675km2,人口200多万。热河、绥远、察哈尔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省合称“塞北四省”。
1913年,察哈尔省改为察哈尔特别区域,特别区政府初驻直隶省张北县。1928年,撤销察哈尔特别区。将原察哈尔特别区所辖地区重新划分建立察哈尔省,省会设在张家口市,赵戴文为第一任省主席。察哈尔作为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等爱国将领于通电全国,正式宣告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蒋军及日军的双重压迫下开展察哈尔抗战。1945年11月12日至12月6日,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在宣化区召开,张苏当选省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宣化。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将其所属雁北专区、大同市及察南专区之天镇县划归山西省,将其察东、察北两个专区合并为张家口专区,划归河北省。
名字释义
察哈尔,为蒙古语,汉语为“屏障”之意。
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
元朝末年,顺帝出奔蒙古,居于喀喇和林,七传至达延河汗,以内蒙之地,分封诸子。长子图鲁,先达延而死,孙博迪嗣位,统管内蒙东半部地区,该部落最为强盛,因其近长城,为东南屏障,故称之为“察哈尔”。崇祯七年(1634年)该部为后金所破,首领林丹汗败走青海省客死异乡,其后林丹汗之子孔果尔额哲被俘降清。
满清时期
康熙十四年(1675年),额哲之侄布尔尼举兵反清,失败身死,余部被迁到宣化区、大同市边外,收编为察哈尔八旗,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一带繁衍生息。在清初,蒙古严禁内地汉族到口外垦荒,就是各旗之间。也不允许越界畜牧,尤其禁止蒙人学习汉语,目的是想断绝蒙古族与汉人的来往,防止被同化。事实上,蒙汉两族的交往一直未中断,禁令也逐渐松驰由此内地人纷纷向口外迁移,最初是山东省、河北人开发东北地区热河一带,后来又有山西省人到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一带垦植至此察哈尔生态雏形基本形成。
民国初期
1912年(民国元年),察哈尔省建立,简称“察”。省会设在宣化市,这个“省”实为中国旧省级行政区,与通常理解的“省”不同。
1913年(民国二年),察哈尔省改为察哈尔特别区,何宗莲为第一任都统,辖以前直隶口北道之张北、独石(后改为沽源县)、多仑三县,与绥远都统所属之丰镇、凉城县、兴和县、陶林四县及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左右旗等。
1914年(民国三年),特别区又增设宝昌、康保县、商都县、集宁区四县。1927年(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随后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
1928年(民国十七年)。撤销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凉城5县划入绥远省,由原直隶省口北道所属的宣化区、赤城县、万全区、龙关镇、怀来县、阳原县、怀安县、蔚县、涿鹿县及延庆区10县,原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所属的张北、沽源、康保、多伦、商都、宝昌6县,合并成立察哈尔省,省会设在张家口市,赵戴文为第一任省主席。从此,察哈尔作为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其后的岁月里,在察哈尔这片土地上,战火纷飞,金戈争鸣。
抗战时期
1933年日军越过长城,向华北渗透,并于该年春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是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6月开始向察哈尔和热河之日军发动进攻,7月中旬日军全数被逐出察哈尔,此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实现军令统一为由,派军进逼张家口,迫使同盟军解散。之后察哈尔再度沦陷,被日本占领并成为德王领导的日本控制区蒙疆的一部份。
1945年5月12曰,八路军冀察军区为开辟察南(今张家口市地区),将冀察、冀晋解放区联成一片,并向平绥路两侧和察北地区发展,发起察南战役。察南战役结役,歼灭日伪军600多人,收复怀安县、涞源县等县城。
1945年8月24日。塞北重镇张家口解放察哈尔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有一个民主、团结的新察哈尔,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和参议会于1945年10月15日,公布召开察(察哈尔)、热(热河)两省人民代表会议,以及成立察、热两省政府的决定。同年11月12日至12月6日,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在宣化区召开,会议历时5天,参加会议139人,会议选举了察哈尔民主政府委员9人,候补2人,张苏当选省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宣化,下辖5个专区,2个盟,1个市,37个县和18个旗,286个区,7987个行政村,人口4297万,土地面积达61.7万平方华里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随即领导全省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受到全省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中国国民党破坏协定挑起内战,调动大军围攻察哈尔省,10月10日我军做出战略转移,主动撤离张家口市、宣化区,察哈尔省政府也撤离宣化1948年11月,平津战役爆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向张家口地区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将国民党第11兵团、傅作义嫡系部队第35军,救援的第104军、第16军全数消灭12月24日,解放军占领张家口,张家口第二次解放,中华民国政府在察哈尔省的政府机构彻底瓦解。
1949年2月21日,华北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华北人民政府所属各行政公署主任及省主席决议案,通知成立察哈尔省政府,仍由张苏同志任省主席,省会设在张家口市1949年5月1日,察哈尔省政府改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察哈尔省在战火中成立,察省成立后,辖雁北、建屏、易水、平西、察南、冀察(察东)察北七个专区及张家口、宣化区、大同市三个市,共54个县。据《察哈尔纪事》所载的人口数为75310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察哈尔辖张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专区,共32县,位置上东接热河,西邻绥远省,北望蒙古地区,成为戍卫首都的北部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险要,由中央直接领导。然而两年后,1952年11月15日,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察哈尔省委制定省制结束和移交方案,对机构和干部的移交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1953年1月20日,察哈尔省7369名省级机关干部的分配和移交工作基本结束,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察哈尔省在完成了自身的战略任务后淡出历史。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察哈尔原是北京西北介于晋蒙冀三省区的一个地区,张家口市是其中心地域。自1937年抗战始至1952年底察哈尔省建制撤销止。
气候
察哈尔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适中。坝上地区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生长季节气候爽凉;高温高湿炎热天气少。
行政区划
察哈尔特别区时期
1913年(民国二年),察哈尔特别区,辖以前直隶口北道之张北、独石(后改为沽源县)、多仑三县,与绥远省都统所属之丰镇、凉城县、兴和县、陶林四县及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左右旗,还有宝昌、康保、商都、集宁等。
察哈尔省时期
民国时期
民国察哈尔省行政区域包括:原河北省口北道所属万全区、赤城县、宣化区、龙关镇、怀来县、阳原县、怀安县、蔚县、延庆区和涿鹿县等10个县;原察哈尔左翼所属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和正蓝旗等4个旗以及商都县牧群、牛羊群和左翼牧群;锡林郭勒盟所属乌珠穆沁左旗、乌珠穆沁右旗、浩齐牛羊群和左派牧群;锡林郭勒盟所属乌珠穆沁左旗、乌珠穆沁右旗、浩齐特左旗、浩齐特右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左旗、阿巴嘎右旗、阿巴哈那尔旗和阿巴哈那尔右旗等10个旗。
抗战时期
下辖5个专区,2个盟,1个市,37个县和18个旗,286个区,7987个行政村。
新中国时期
察哈尔省辖张家口市、大同市、宣化区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专区,共32县。
地理环境
在新中国早期,察哈尔省位置上东接热河,西邻绥远省,北望蒙古地区。
人口
截至1945年,人口4297万;截至1949年,总人口7531000人。
政治
历任主官
经济
1946年8月20日,察哈尔省银行开业,随着中国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国家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央合作金库分支机构相继在张家口恢复设立。1948年12月24日,张家口市二次获得解放,张家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张家口之伪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央合作金库、察哈尔省银行和张市信用社、张垣第一合作社两家信用合作社,并对世合德等10家银号(钱庄)进行改造。1949年6月,察哈尔省银行关闭。
社会事业
传媒
自1939年抗战始至1952年底察哈尔省建制撤销止, 察哈尔省曾出现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挺进报》《黎明报》《冀察群众报》《张垣日报》《晋察冀日报》《北岳日报》《新察哈尔报》《新张家口报》《前线报》《冀热察导报》《察哈尔日报》《张家口日报》等许多革命性报纸。
历史价值
察哈尔省的历史见证了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由黑暗走向光明的伟大历程。
察哈尔督统署自建成以来,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清代,是管理察哈尔地区边防军事的首领察哈尔督统的驻地;民国期间先为察哈尔特别区域督统署后改察哈尔省主席驻地;抗战时期被伪蒙疆自治政府使用;晋察冀边区政府、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也先后在此办公;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四年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所在地,乌兰夫曾以中共中央蒙绥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之职在这里办公;1952年11月21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察哈尔省级行政区划的历史从此结束。同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迁至呼和浩特市。察哈尔督统署又有多家单位驻用。可见察哈尔督统署使用时间长,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也见证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变迁。
文物保护
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察哈尔都统署日址体现了封建官僚衙门的威严,又具有精湛的建筑艺术,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了,虽历经风雨,但仍然挺拔宏伟,坐落庄严,风骨犹存。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古代边防重要的省级衙署和中国仅存的清代都统衙署建筑,对于研究清代官衙建筑、研究京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张家口市人民政府.2024-02-09
第二十七期:察哈尔抗战.河北师范大学.2023-12-28
四、长城抗战和察哈尔抗战【3】.人民网.2023-12-28
张垣概况.张家口市人民政府.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