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是沈阳市旧称。1625年,后金迁都盛京(今沈阳)。清兵大举入关之后,建都北京,称为京师(今北京)。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今沈阳设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开始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于南京国民政府;并改奉天省辽宁省,改奉天市为沈阳市。自1929年起,奉天重新改称沈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植下伪满洲国成立,沈阳市再次被更名为奉天,直至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重新使用沈阳作为市名,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  ,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简介

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今沈阳设奉天府,这是沈阳又名奉天的由来。1634年,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1644年,清廷迁都北京后以盛京为留都,置内大臣。1646年,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1662年,改统辖今辽宁省地区的“昂邦章京”为汉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1665年,又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即“奉天将军”。而后“奉天”逐渐由原来奉天府名称扩大为其所辖的整个行政区称谓。1747年,定称“镇守沈阳市等处将军”,即“盛京将军”,但其所辖行政区仍称奉天。

发展

封禁期

顺治十年至咸丰十年(1860),除短时外,主要为“封禁”期,顺治十年设辽阳市府(今辽阳),辖辽阳(附郭)、海城市二县。十四年罢辽阳府,于盛京置奉天府,设府尹(专管盛京地方民人事务)。康熙三年增承德(附郭)、盖州市(今盖县)、开原市、铁岭四县,升辽阳县为州。于此稍前,康熙元年在辽西锦州地方置凌海市,三年于广宁(今辽宁北镇)设广宁府,另置广宁县兴城市,并隶广宁府。四年罢广宁府,改设锦州府,移治锦县。锦州府及所属州县,均受奉天府尹管辖。雍正四年奉天府境域扩大,于吉林乌拉置永吉州,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置泰宁县,伯都讷(今吉林扶余)置长宁县。此时奉天府辖境北至长宁县松花江八百七十里蒙古界,东北至永吉州穆稜河二千零四十余里宁古塔界。西北至义县大宁堡四百五十余里界。七年罢泰宁县乾隆元年罢长宁县,并入永吉州。十二年永吉州改吉林省厅,隶吉林将军。至此奉天府辖境缩小,仅及东北开原以南辽沈和半岛地区。至咸丰十年奉天府尹辖奉天、锦州二府,辽阳市等四州,以及五厅八县。这些府、厅、州、县主要分布在辽河两岸和滨海地区。

弛禁开放期

咸丰十年后,根据中英《天津条约》规定:首开辽河下游牛庄为商埠,后因辽河淤积,十一年改为营口市,遂使营口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向外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此后清政府鉴于形势,废除“封禁”。光绪三十一年东北全部开禁。又兼东清(后改中东)铁路兴建,于是关内齐鲁、燕、晋一带农民大量移居东北。东北民政管理体制和区划体系逐步完备。为巩固海防,加强边疆治理,同治五年(1866)改山海关区监督为奉锦山海关兵备道,并加按察使衔,辖沿海金州厅、岩州、复州、海城市、盖平等地。同年设营口海防同知,以加强海关管理。光绪二年命盛京将军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书都御史衔,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两江总督关防。加奉天府尹二品衔,以右副都御史行巡抚事。各州县满汉兼用。三十三年裁盛京将军,改设奉天省,置巡抚。至宣统三年(1911)奉天省共领四道、八府、五直隶厅、三散厅、六州、三十二县。光绪末年,奉天、丹东市大东沟辽阳市凤城市新民市、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大连市等十处辟为商埠。随着东清南满铁路支线(1903)、京奉(1907)、安奉(1910)等铁路建成,奉天省的交通和地理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港湾条件,取代营口市而跃居东北地区第一大港。昔日的辽河松花江鸭绿江水运日趋衰落,旧时驿站交通被取代;一些新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很快集向铁路沿线。

居民

在满洲人口构成中,满族比例一直不高,居民以混合的人口组成,最初,与满人血缘相同的土著部落分布在山区,汉人则定居在平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婚已经使满汉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实际上人们很难再把满人,旗人和汉人区分开来。居民普遍使用汉语,满语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力,和北京一样,奉天的朝廷官员也讲方言。只是在满族的发源地,还明显地保留着旧日的传统,不禁使人联想起征服者努尔哈赤生活的时代。在南满洲,仍然有一些满人聚集的城镇和村庄,尤其在古老的皇陵附近。那里的人们特别排外,而且只在满族内部通婚。

历史沿革

三万年前,沈阳市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7200年前,有中华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阳鸟图腾文化)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候城(候,是斥候的候,为瞭望  之意)。顾名思义,“候城”即为瞭望之城,隶燕辽东郡襄平县。此为沈阳建城史之初,距今已2300余年。侯城为东北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西连沓县、平郭;北至狗泽都、阳安都、白庚都、酉城都;南通上下障,东接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沈阳市隶属辽东郡望平县

两汉时期,已有史书称之为“候城”  ,隶属汉辽东郡望平县,为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说明“候城”在西汉已经规模颇大。

三国时期,辽宁地区公孙度设置有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乐浪郡、带方郡等,郡下置县。

高句丽时期,属于辽东城。

唐代时期,属于安东都护府“沈州”。

五代时期,辽太祖大规模移汉人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属沈州。

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这里的“沈阳”是取沈州和辽阳各一字而成,与“沈水之阳”关系不大。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首都辽阳市迁到沈阳市中卫,并在沈阳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皇太极元年(1627年),清太宗皇太极大规模扩建沈阳城,在沈阳修建盛京八门。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

崇德元年(1636年),蒙古归顺清代,用白骆驼驮着蒙古圣物——吗哈噶喇金佛、传国玉玺来沈阳。清太宗皇太极敕建实胜寺,因其是清皇室家庙,因此又称皇寺。

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在沈阳市称帝,改国号大清。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敕令,以沈阳古城为中心,修建东、西、南、北四塔四寺,意让四塔四寺护佑人民,确保“奉国安民,五福斯来”。

沈阳(13张)

顺治帝元年(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后,盛京(今沈阳)为陪都。

顺治元年(1644年)开始,清朝实行移民奖励政策,拨内地各省人民来此开垦。此后,有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的人,源源不断来到这里安家屯垦,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村屯都是顺治元年以后建立的。

顺治八年(1651年),清廷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凡移住之农民,每月供给食粮一斗,每垦地给种子六升,垦民每百人贷与耕牛二十头,其中食粮、种子于秋收后,如数归偿”“凡招来新民,归部遣官偕同县官,城中每丁给地基二绳,约三丈(二日)于野,每丁给地五绳(二十五亩),永为民业”。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市)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中国清朝时期,全国只有在北京城设顺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并称,可见规格之高。

顺治十五年(1658年) ,清政府规定“还依开垦面积之多寡,决定地方官的升迁,或赐匾额,高悬门第,以示褒奖”。政策十分优惠,许多地方整村屯迁来,有的地方官率领而来,推动了屯垦,这就是著中的顺治年间拨民事件,沈阳地区许多人的祖先都是顺治年间拨民而来的。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市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党中央为了统一对东北地区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派陈为人组建中共满洲省委。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罗登贤等先后担任省委书记。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5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改奉天省省名为奉天省;4月2日,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沈阳市市花--山刺玫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沈阳正式解放。

1953年,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64年,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市管辖,新民县撤县建市。

1994年,沈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2002年,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入铁西区。

2006年,沈北新区成立。

2014年6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

2016年1月,辽中县撤县设区。

行政区划

沈阳市共辖1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0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2个县。沈阳市人民政府驻浑南区沈中大街206-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位于北纬41°48′11.75″、东经123°25′31.18″之间,全市总面积逾12948平方千米,市区面积3495平方千米。

地貌

沈阳市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东部为辽东丘陵山地,北部为辽北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平展,由山前冲洪积过渡为大片冲积平原。地形由北东向南西,两侧向中部倾斜。最高处是沈北新区马刚乡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441米;最低处为辽中区于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皇姑区和平区沈河区的地势,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间。

沈阳东陵区多为丘陵山地;沈北新区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渐平坦;苏家屯区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同于洪区一样,都是冲积平原新民市、辽中区的大部分地区为辽河大辽河冲积平原,有少许沼泽地和沙丘,新民市北部散存一些丘陵。全市低山丘陵的面积为102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2%。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东部山区的西坡,向西南渐拓。

沈阳市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东南部,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缓倾斜。全市最高平均海拔为447.2米,在法库县境内;最低海拔高度为5.3米,在辽中区于家房镇。沈阳东部为低山丘陵,中西部是辽阔平原。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30―50米。

气候

沈阳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记录以来,沈阳极端最高气温为38.4℃(2018年8月2日)  ,中心城区极端最低气温为-32.9℃(2001年1月15日),近郊近年来最低气温为-35.4℃(沈北新区2001年1月11日);之前沈阳市还观测到39.3℃(1920年)的高温,和-33.1℃(1950年)的低温。

沈阳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毫米,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

水文

沈阳市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蒲河、养息牧河、北沙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27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为3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沈阳降雨量的2/3集中在7、8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多年降水量为622.5毫米,折合水量80.8亿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53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3.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6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3.25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3.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8亿毫升,地下水可开采量19.3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沈阳市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等矿产资源,有大型煤田2处,探明总储存量18亿吨。截至2015年,沈阳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日产汽车公司原油千吨以上,铁矿储量2500万吨。此外,还有铝、花岗石、粘土等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沈阳市处于长白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种类较丰富,约有种子植物98科371属779种,最大科是菊科。共有植物85种,超过20种的科还有莎草科、蔷薇科、豆科蓼科唇形科百合科及毛科等,这些科共有植物384种,占沈阳市市区种子植物总数的49.3%。此区系有23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以温带性质占优势。占沈阳市区地理成分的89.3%,根据植被发生和功能以及建群种的作用,沈阳市区城市植被划分为三大植被类14个植被组和57个植被型。

人口简介

人口

沈阳铁西万达广场

根据《沈阳市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沈阳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8106171人。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95172人,占50.52%;女性人口为4010999人,占49.48%。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5290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46571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3432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1364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8年,沈阳市常住人口810.62万,比上年末增长0.3%。户籍人口746万人,增长1.2%。其中,市区人口601.4万人,县(市)人口144.6万人;男性人口367.4万人,女性人口378.6万人。人口出生率8.00‰,比上年降低0.79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5.7;人口死亡率8.61‰,降低2.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61‰,提高1.92个千分点。

民族

沈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汉族是自沈阳市建城(侯城)以来就开始定居沈阳的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沈阳是满清王朝发祥地,自1625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将后金首都辽阳市迁至沈阳,满族人口大量聚居在沈阳。朝鲜族是二战时期日本朝鲜半岛强迁过来的移民,经过吉林省辽宁省的其它市、县陆续迁至沈阳,主要聚集在沈阳西塔地区。回族早在蒙古元朝,就有先人在沈阳活动,明末清初由关内陆续迁居而来,形成了小集聚区,以后大部分是从内蒙古自治区阜新市朝阳市等市迁入沈阳。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沈阳市有41个少数民族成份。即: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土家族壮族彝族苗族、维吾尔族、藏族达斡尔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黎族畲族瑶族土族高山族羌族、鄂温克族、哈尼族仡佬族、俄罗斯族、赫哲族傣族哈萨克族仫佬族鄂伦春族水族纳西族、珞巴族、毛南族景颇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京族拉祜族塔吉克族东乡族

三好桥

截至2015年,沈阳少数民族人口为70504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79%。其中,满族38337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54.38%;朝鲜族94600人,占13.42%;蒙古族94530人,占13.41%;回族72811人,占10.33%;锡伯族54628人,占7.75%;其他36个少数民族5099人,占少数民族总数的0.72%。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街道、8个民族乡(镇)和256个民族村

沈阳市少数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截至2015年,其中满族主要聚居在东陵区、于洪区,共有113119人,占全市满族总数的29.51%。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和平区、于洪区、东陵区和苏家屯区,共有65259人,占全市朝鲜族人口的68.98%。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共有58652人,占全市蒙古族人口的62.05%。回族主要聚居在沈河区皇姑区和铁西区,共有34266人,占全市回族人口的47.06%。锡伯族主要聚居在沈北新区和于洪区,共有29503人,占全市锡伯族人口的54.01%。

经济

沈阳市东北地区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到2013年为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00多家,地区生产总值7000多亿元。

2016年4月,沈阳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连 技术产业区升级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沈大示范区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即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生态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创新先导区、东北亚地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辽宁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647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78.6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6亿元,增长5.2%。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省统计局对沈阳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101.9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8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56.3亿元。

2018年,沈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54元,比上年增长6.5%;人均消费支出32235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0元,增长6.9%;人均消费支出11395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各项税收578.1亿元,增长7.9%。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232.4亿元,增长3.3%;企业所得税97.2亿元,增长6.2%;个人所得税31.8亿元,增长7.4%;土地增值税36亿元,增长22.7%;耕地占用税1.7亿元,下降62.6%;契税50.3亿元,增长4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8.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8.3%。

第一产业

2018年,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产值244.2亿元,林业产值9.6亿元,畜牧业产值222亿元,渔业产值25.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亿元。

2018年,沈阳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69.1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8万吨,玉米产量257.7万吨。水果产量28万吨,比上年增长1.1%;蔬菜产量362万吨,增长4.0%;肉类总产量70.9万吨,增长4.6%,其中猪肉下降1.7%,牛肉增长26.6%、羊肉增长3.4%;禽蛋产量19.9万吨,增长1.3%;牛奶产量49.6万吨,下降1.3%。

2018年,沈阳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6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2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8207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806万亩。高效特色农业面积达到202万亩。建成市级粮油高产示范区2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处,解决3.4万农民饮水安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80.9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

第二产业

2018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6%,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增长0.8%。

2018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利润总额298.3亿元,增长3.0%;工业产品产销率97.7%,下降0.8个百分点。

2018年,沈阳市建筑业增加值47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30.2亿元,增长6.8%。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沈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5.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增长24.4%;民间投资增长18.2%。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5%。

2018年,沈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住宅投资775.1亿元,增长24.9%。房屋施工面积652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68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6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95.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354.8万平方米,增长4.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02.7万平方米,增长1.0%;商品房销售额1204.7亿元,增长14.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043.9亿元,增长10.3%。

国内贸易

2018年,沈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1.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65.7亿元,增长34.4%。按地区分,城镇零售额3459.5亿元,增长8.8%;乡村零售额591.8亿元,增长12.1%。

2018年,沈阳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529.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47.1亿元,下降6.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64.7亿元,增长0.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66亿元,增长6.1%;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1.1亿元,增长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57.5亿元,增长2.9%;日用品类零售额48亿元,增长1.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93.5亿元,增长5.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2.3亿元,增长6.8%。

2018年,沈阳市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55个,成交额1509.1亿元。

对外经济

2018年,沈阳市进出口总额9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进口总额642.1亿元,增长16.8%;出口总额342.1亿元,增长7.7%。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62个,合同外资额3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2.9亿美元;实现营业额9.8亿美元,增长32.4%;外派人员0.4万人次。

旅游

2018年,沈阳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111家,旅行社305家,星级宾馆81家。全年旅游总收入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34.2亿元,增长15.1%;外汇收入4.03亿美元,增长15.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257.5万人次,增长14.1%。其中,国内旅游者8175.6万人次,增长 14.1%;入境旅游者81.9万人次,增长17.8%。全市在建旅游项目100个,当年投资111.5亿元。

金融

2018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1300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746.2亿元,比年初增长12.7%;本外币贷款余额14911.6亿元,比年初增长13.3%。

2018年,沈阳市证券营业部及网点119个。全年证券交易额26765.3亿元,比上年下降33.5%。其中,股票交易额11883.1亿元,下降30.4%;基金交易额782.9亿元,下降22.0%。

2018年,沈阳市保险机构及网点461家。全年保费收入328.5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92.9亿元,增长11.3%;人身险保费收入232.4亿元,下降18.5%。全年赔付及给付支出121.9亿元,增长20.8%。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支出53.1亿元,增长17.2%;人身险赔付金额67.9亿元,增长25.1%。

交通运输

公路

沈阳站

环城路沈阳一环路沈阳二环路、沈阳三环路(G1501)、沈阳四环路、沈阳五环路(规划,新环城高速)和沈阳六环路(即辽宁中部环线高速)。

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沈哈高速、沈阳—吉林高速公路、沈丹高速、沈彰高速、沈康高速、沈阳绕城高速及辽宁中部环线高速等。

汽车站:长客总站、长客西站、沈阳站汽车客运枢纽站、辽宁省快速汽车客运站、北站长途客运站、南塔客运站、五爱客货联运总站和浑河客货联运中心。

铁路

沈阳北站

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哈铁路沈大铁路沈吉铁路沈丹铁路、沈佳铁路、沈山铁路、苏抚支线和哈大高速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南站为沈阳的主要火车站,其他还有皇姑屯站苏家屯站沈阳西站沈阳东站、京沈高铁新北站(规划)等。其中沈阳北站、沈阳站、苏家屯站和沈阳西站为三个铁路特等站,沈阳站是东北客运规模最大的火车站。2015年投入使用的沈阳南站是哈大、京沈、沈丹客运专线的交汇点。

航空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2航站楼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确定的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复合型门户枢纽航空港。桃仙机场位于沈阳市都市圈的中心,为八市共用机场,距沈阳市中心20千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现为4E级国家一级干线机场,未来将扩建成为4F级民用机场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有多条国内航线飞往全国各大城市,是中国东北地区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窗口,有飞往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中国澳门、中国台中、东京平壤首尔特别市、清州、大邱市釜山广域市大阪札幌福冈市济州市法兰克福洛杉矶、悉尼、新加坡、曼谷、巴黎、吉隆坡名古屋市温哥华墨尔本慕尼黑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州、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普吉岛、木浦等地的国际和地区航线。至2015年,将重点开发沈阳市至亚太地区、欧美地区的国际航线,计划开出沈阳至芝加哥旧金山奥克兰罗马等地的国际航线。

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

2016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54条,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4条,增加运营里程164.8千米,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711.5千米;公交运营车辆5444台,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360台,全部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试点推广公交电子站牌43处。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0亿人次。

出租汽车

截至2016年末,出租汽车有17844辆。沈阳市出租车9元/3千米起车价,里程运价1元/500米。夜间时段(晚22:00-次日6:00)和夏季开启空调,起步价为10元/3千米,里程运价为1元/455米;如果乘客要求不开空调,则不得执行开空调时运价。

地铁

沈阳地铁2号线

沈阳地铁第一条地铁线路于2010年9月27日开通试运营,是全国第七座拥有地铁的城市。

据2020年5月官网信息显示,沈阳地铁运营线路共有4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9号线和10号线,均为地下线路,里程长度114千米,共设车站85座。

据2020年5月官网信息显示,沈阳地铁在建线路共有3条,分别为2号线南延、3号线、4号线,里程长度89千米,车站48座。

2019年,沈阳地铁运营里程达到950.9万列千米,客运量36765.3万乘次。

有轨电车

截至2016年,沈阳有轨电车共完成运营里程326.7万列千米,客运量1071.7万人次。将苏家屯区会展中心、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高铁新南站、全运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运行中心、奥体中心、新区行政中心、沈抚新城等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奥体中心、21世纪大厦等综合交通枢纽站,与地铁、公交线路无缝对接。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东北大学

2018年,沈阳市幼儿园990所,占比达到68.5%,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76.3%。全市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98%。全市小学275所,在校生39.3万人。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16.3%。普通中学299所,在校生27.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0所,在校生7.9万人;技工学校13所,在校生1.6万人。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23.9%。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7所(含独立学院4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0.6万人,在校生39.1万人,本、专科毕业生11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2万人,在校研究生5.6万人,毕业研究生1.5万人。

科学技术

2018年,沈阳市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资金9.1亿元。其中,549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直接资助,支持额度2.7亿元;27个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支持额度6亿元。8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个项目获中国专利奖。全市拥有市级以上民口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3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83个,其中国家级20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450个,其中国家级26个。两院院士2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6名。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252亿元。专利申请2382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152件;专利授权1258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43件。

文化事业

2018年,沈阳市成功举办2018沈阳艺术节,共推出50余台剧(节)目、130多场演出。组织开展第十九届中韩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交流展、“舞动新时代”辽宁省暨沈阳市广场舞展演比赛等品牌文化惠民活动、“流动博物馆联合走进城乡校园”系列活动、讲好沈阳文物故事专题活动。全年沈阳市群众艺术馆、沈阳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沈阳市图书馆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2万场,参与群众1010万人次,全市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6947场次,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608场。

体育事业

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2018年,沈阳市举办国际马拉松、“和平杯”沈阳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国际冬泳邀请赛、国际垂直登高大奖赛沈阳分站赛、国际毽子公开赛、沈阳首届国际登山节等13场自主IP赛事活动。全年共举办大型赛事活动20余场次,群众性健身活动1100余场次,参与群众430万人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200余人。体彩销量达19.2亿元,比上年增长40.7%。

医疗卫生

2018年,沈阳市卫生机构2681个(不含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74个;卫生院11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1个;卫生监督所5个。年末实有病床7032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7951人,其中执业医师28311人,执业助理医师1815人,注册护士35980人。

社会保障

2018年,沈阳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2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6.1万人,增加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37.1万人,增加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3万人,增加24.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2.2万人,参合率99%以上,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700元,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90元。参加失业保险143.2万人,增加0.2万人;工伤保险180.2万人,增加1.3万人;生育保险311.8万人,增加8.5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参保人数30.18万人。

2018年,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2619元,比上年提高140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1230元,提高130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和开发区1620元,一区(辽中区)三县(市)135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65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450元。

2018年,沈阳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35亿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4亿元,3.3万户、4.4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1亿元,1.75万户、3.1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01户、39人享受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838户、1641人享受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

2018年,沈阳市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新增养老床位4656张;新增3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到2018年末,全市各类养老机构207个,床位4.5万张,入住养员1.5万人。

2018年,沈阳市全年福利彩票销售24.3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8亿元。

城市建设

2019年10月31日,沈阳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2019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支持。

2020年7月,入围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名单。

2020年6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定为2020年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2020年9月6日,沈阳市房产局、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第二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首付款须一次性支付,禁止分期支付和“首付贷”。

历史文化

方言

沈阳话是沈阳的地方话,属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沈阳话是官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的地方变体,属于汉藏语系(语系)-汉语(语种)-东北官话(方言)-吉沈片(大片)-通溪小片(小片)。以北京官话(由北京方言和沈阳市方言构成)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在近代已经成为汉族共同语的基础。沈阳话和东北其他地方的方言一样,同属于官话方言的东北官话。

宗教

截至2015年,沈阳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7个市级爱国宗教团体,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89处,另有2处外国人临时基督教活动场所,全市信教群众约40万人,宗教教职人员483人。

长安寺

佛教是沈阳地区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一种宗教,于魏晋时传入辽东,唐代在沈阳地区广为传播。沈阳市著名的佛教寺院较多,如素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之说的长安古寺、东北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慈恩寺、清皇家寺院实胜寺等。沈阳佛教出现过全国有名的步真、逝波等德高望重的僧尼。据1950年调查显示,当时沈阳共有佛教寺庙62座,僧尼喇嘛304人。文革中,市内大量佛教场所均被占、被毁,宗教活动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得以重建并恢复宗教活动。

道教是唐代传入辽宁省的,沈阳是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1352年一名为云山的道人创建了沈阳城隍庙后,道教开始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较有名气的道教场所,如明代的斗姆宫、清代的三教堂(太清宫)等。太清宫是我省两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另一处为无量观)。沈阳市历史上曾出现过中原地区第一届道教协会会长的岳崇岱等著名高道。据1950年调查显示,当时全市共有道教宫观28座,全真派道士101人。文革中,市内大量道教场所均被占、被毁,宗教活动停止,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太清宫最先得以修缮,并恢复宗教活动;全国最大的坤道院――蓬瀛宫于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传入沈阳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现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修建沈阳城隍庙的石碑阴文《沈阳路城隍庙功德官员题名记》。清康熙元年(1662年),铁氏先祖铁魁,出资兴建沈阳市第一座清真寺――清真沈阳南清真寺,之后,随着回族人口的增多,又陆续修建了一些。历史上,沈阳伊斯兰教曾先后有张子文、朱岳坡、赵铭周等一些大阿訇在沈执掌教务活动。文革中,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被停止,清真寺遭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修缮、复建了部分清真寺,宗教活动得以恢复。

天主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传入辽宁。1838年,罗马教皇指令将辽东和蒙古从法国迁使会北京教区分离出来,成立满蒙教区,并将主教府设在营口市,1878年沈阳市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建立,这是沈阳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之一。1892年满洲教区主教府从营口迁到沈阳,沈阳逐渐成为东北地区天主教活动中心。解放初,沈阳市有天主教堂10座,神职人员57人,1957年教堂合并为7座,文革中,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宗教活动停止,1979年后,南关天主教堂等场所开始陆续修缮、建立并对外开放。

基督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随后传入辽宁沈阳地区。1872年,英国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差会派宣教士罗约翰牧师到沈阳市传教,成立沈阳东关基督教长老会,是为基督教正式进入沈阳。之后,英国大英圣公会、美国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朝鲜汉城东洋宣教会、英国伦敦救世军等基督教组织陆续在沈阳建立教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基督教侵入沈阳,并与英美等基督教争夺在沈的领导权。全国解放后,1950年,以上海基督教吴耀宗先生为首的基督教爱国人士40人联合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号召中国基督教徒割断与帝国主义国家的联系,沈阳市基督教徒热烈拥护这一宣言,从此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沈阳解放时统计,全市有基督教堂23座,传教人员48人,信徒3000人左右。文革时期,各教堂被关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活动得以恢复。

舞蹈

大美沈阳

沈阳市大秧歌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秧歌传统特色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原为古代汉族人农闲时期的娱乐形式。开始时,是少数民间闲散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谋生手段,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特点:沈阳大秧歌,除继承了满族秧歌原有传统艺术风格外,已同辽南、辽西地区的高跷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艺术特色。

小吃

老边饺子

沈阳小吃有老边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杨家吊炉饼、鸡蛋糕、协顺园回头、百年马烧麦、西塔大冷面、老山记海城馅饼那家馆白肉血肠、宋家馄饨、朝鲜族烤牛肉、打糕、张久礼烧鸡、大舞台油炸糕、麻花、小毛球爆米花、沈阳小土豆、鸡味抻面、铁板鸡架、开口馅饼、高楼香鸡、翟家驴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老四季面条、四季面条、甘露饺子、大清花饺子、宝发园四绝菜、原味斋烤鸭、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郭家汤圆、三盛源饺子、海洁灌汤包等。

风景名胜

截至2018年,沈阳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0家,旅行社222家,星级饭店96家。全年旅游总收入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62.8亿元,增长13.2%,外汇收入3.44亿美元,增长4.0%;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401.1万人次,增长11.9%,其中,国内旅游者6333万人次,增长12.0%,入境旅游者68.1万人次,增长5.4%。全市在建旅游项目96个,当年投资108亿元。

沈阳十景:清福陵叠翠、御苑松涛、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春雨、道院秋风、神碑幻影、陡山霁雪、凤楼观塔、万泉垂钓。

其他景点: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怪坡风景区、沈阳森林动物园沈阳植物园沈阳东北亚滑雪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沈阳方特欢乐世界欢乐世界、紫烟薰衣草庄园、爱琴谷、陨石山风景区、刘老根大舞台、沈阳小南天主教堂浑河西峡谷永安桥。  2015年,沈阳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219.2万人次,增长11.0%。其中,国内旅游者9154.2万人次,增长11.0%;入境旅游者65万人次,增长10.2%。

地方特产

沈阳特产有辉山牛奶、中街大果、德氏冷饮、小梁山西瓜、醉金香葡萄、东陵红树莓、寒富苹果、祝家大杏、清水大米、香雪面粉、辽中鲫鱼八王寺汽水华润雪花啤酒、老龙口酒、沈阳陈酿酒、老高太太糖葫芦、不老林糖、克拉古斯腊肠、重工盐水凤梨火腿、雄洲牛煮三锅、榆园酸菜康福月饼冬冬食品桃李面包、麦金利苹果醋、眼宝羊肝羹、老王头调料、沈河大酱、红梅味精、沈阳红药、绢花、葫芦雕、沈阳羽毛画、彩石镶嵌画、天然色高级地毯,中和福茶叶,天益堂中药等等。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领事机构

参考资料

话说沈阳.中国海关总署.201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