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史补》又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共三卷,凡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此书上承刘餗所著《隋唐嘉话》,并与之体例相同,卷数相当,但内容较为客观,少了许多怪异。今传刻本有明毛晋刊影宋本、《津逮秘书》等诸本。
社会背景
唐代历史笔记的发展跟唐代小说笔记的发展在进程上颇相近,即它们各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而达到较成熟的阶段。鲁迅认为唐代小说笔记作者“始有意为小说”,他引用胡应麟说的“作意”“幻设”来证明这就是小说”意识之创造“。从历史笔记来看,它们的作者也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备史官之阙“的意识,即作史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它们在历史学上的价值。有的研究者认为:
『我们可以说唐代是笔记的成熟期,一方面使小说故事类的笔记增加了文学成分,一方面使历史琐闻类的笔记增加了事实成分,另一方面又使考据辩证类的笔记走上了独立的发展的路途。这三种笔记的类型,从此就大致稳定下来。』
唐代的历史琐闻笔记,因其作者的身份、见识、兴趣、视野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但这些书说人物,论事件,讲制度,旁及学术文化、生产技艺、社会风情、时尚所好等,都或多或少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历史的面貌。
内容介绍
《唐国史补》系续刘餗《传记》(实即《隋唐嘉话》)而作,全书共记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记载了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等。前二卷记事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各类典故制度。所记大致有:
①各地产物,如酒、茶、纸的名品和产地。②流行的游戏,如长行、双陆、弹棋、围棋、博戏等。③科举制度方面的典故、轶闻,多集中在卷下,均收入《唐摭言》中。④官吏、名人的轶闻,如韩愈登华山、李白脱靴等等,这一类所占比例最大。⑤工商业情况,如长安药商宋清、扬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广州市的外国船等。⑥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数万者,流俗重碑志,以重价求文,以及达官争娶士族女等。⑦唐代官场中的一些制度和习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帖等,还有官场中的称谓,使职的设立及名目。此书对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一书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
《新唐书》、《崇文总目》、《通志》、《宋史》等书皆记为三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等书则记为二卷。传世单刻本有明毛晋刊影宋本,丛书本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得月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一卷节本有《唐宋丛书》、《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学津讨原》本标点排印,收入中国文学参考小丛书。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古典文学出版社本重印。
图书目录
卷上
李隆基幸长安 西国献狮子 裴旻遇真虎 伪撰庚桑子 李白脱靴事
玄宗思张公 临淮代汾阳 蜀郡万里桥 李翰论张巡 左震斩巫事
埋怀村下营 韩自负米 张凤翔被害 韩滉过大梁 卢杞为奸邪
韩陆同使幕 三评事除拜 诸道出界粮
卷中
穆氏四子目 孟容拒宦者 德宗幸金銮 行状比桓文 阎吉州入道
京兆府筵馔 刘理普润 李惠登循吏 阳城勉诸生 置广文馆事
马畅宅大杏 曹洽杀小使 薛尚衍何祥 襄样节度使 史牟杀外甥
王先生名言 灵澈莲花漏 百官待漏院 封山辄有雨 役者将化虎
侯高试县令 场草生对 郑阳武易比 王相注太玄 蒋乂宰臣录
陈谏阅染簿 求碑志救贫 崔昭行贿事 夜不开女墙 王散财货
李氏公惭卿 李愬用李佑 诛贬同晦朔 鉴虚煮法 卢昂瑟瑟枕
宋清有义声 王四舅一字 太穆皇后白麦面 滻中浸黄 射雉兔之法
古屋东为户 故囚报李勉 妾报父冤事
卷下
近代宰相评 拜相礼优异 宰相判事目 台省相呼目 两省上事仪
中书参酌院 论仆射仪注 论尚书丞郎 申明同省敕 长名定留放
叙诸曹题目 度支判出入 当直夜发敕 省中四军紫 御史台故事
御史扰同州 崔御史巡囚 御史给公券 御史争驿厅 用使下御史
台省相爱憎 内外诸使名 叙著名诸公 叙专门之学 张参手写书
熊氏类九经 高定易外传 董和通乾论 诗赐载叔伦 二文僧首出
叙时文所尚 裴冀论试题 二崔俱捷事 熊执易擅场 第果实进士
于公嫂知音 于公顺宗教音乐 曲名想夫怜 讹谬坊中语 叙诸茶品目
叙酒名著者 叙诸州精纸 货贿通用物 诙谐等所自 叙风俗所侈
饮酒四字令 叙博长行戏 董叔儒博经 叙古蒲法 叙舟之利
狮子国海舶 舟中鼠有灵 天官所书气 虹霓飓风母 人食雷公事
龙门人善游 杜邠公下峡 鱼登龙门化 蝎为主簿虫 江东夜鹰目
猓然有人心 猩猩好酒屐 甘子不结实 扬州江心镜 苏州伤荷藕
宣城市兔毛褐 越人娶织妇 造物由水土 善和坊御井 叙祠庙之弊
库蔡邕 大摩尼议政 元义使新罗 李不受赠 虏帐中烹茶
维州复陷事 赞普妻名号
作者介绍
李肇,生卒年里不详,贞元后期历华州参军。元和二年至五年间,为江西省观察从事。七年任协律郎,十三年以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十四年加右补阙,十五年加司勋员外郎,出翰林院。长庆元年因为与李景俭等于史馆饮酒,贬州刺史。长庆中历著作郎,左司郎中,撰《唐国史补》(据本书卷首作者自序,本书成于穆宗朝作者为尚书左司郎中时,系续刘餗《传记》(实即《隋唐嘉话》)而作,连卷数也同于刘书,不过比刘书少讲些怪异,多讲些史实习俗)。大和初迁中书舍人。三年坐荐柏耆贬将作少监。卒于开成元年前。《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其《国史补》三卷,《翰林志》一卷,《经史释题》二卷。《经史释题》今佚。(以上按《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中华书局)
文段精选
序
《公羊传》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未有不因见闻而备故实者。昔刘餗集小说,涉南北朝至开元,著为传记。予自开元至长庆撰《国史补》,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续传记而有不为。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仍分为三卷。
叙酒名著者
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市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道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薄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县,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叙诸茶品目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𰡉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涩、茱萸,福州市有方山之露牙,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省有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镇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叙博长行戏
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有二。其法生于握,变于双陆。天后梦双陆而不胜,召狄仁杰说之。梁公对曰:“宫中无子之象是也。”后人新意,长行出焉。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鉴险易者,喻时事焉;适变通者,方《易》象焉。王公大人,颇或耽玩,至有废庆吊,忘寝休,辍饮食者。乃博徒是强名争胜。谓之“撩零”,假借分画谓之“囊家”,囊家什一而取,谓之“乞头”。有通宵而战者,有破产而输者,其工者近有浑镐、崔师本首出。围棋次于长行,其工者近有韦延、杨首出。如弹棋之戏甚古,法虽设,鲜有为之;其工者,近有吉逵、高越首出焉。
拜相礼优异
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有服假,或百僚问疾,有司就私第设幕次排班。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百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御史台故事
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常参则殿中知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 近,用六品;殿中得立五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监察院长与同院礼,隔语曰:“事长如事端。”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大夫、中丞入三院,罚直尽放,其轻重尺寸由于吏人,而大者存之黄卷。三院上堂有除改者,不得终食,惟刑部郎官得终之。
韩愈登华山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迈。乃作遗书,发狂恸哭。华阴市令百计取之,乃下。
李白脱靴事
李白在翰林,多沈饮。李隆基令撰乐辞,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王维取嘉句
王维好释氏,故字摩诘。立性高致,得宋之问川别业,山水胜绝,今清源寺是也。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嘉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英华集》中诗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鹦。”李嘉佑诗也。
王四舅一字
扬州市有王生者,人呼为“王四舅”,匿迹货殖,厚自奉养,人不可见。扬州富商大贾,质库酒家,得王四舅一字,悉奔走之。
宋清有义声
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辄卖药迎送之。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计所入,利亦百倍。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
杨妃好荔枝
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韦相拒碑志
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贾然。大官卒,造其门如市,至有喧竞构致,不由丧家。是时裴均之子,将图不朽,积帛万匹,请于韦相。贯之举手曰:“宁饿死,不苟为此也。”
京师尚牡丹
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命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
虏帐中烹茶
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浥湖者。”
叙舟楫之利
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居多。转运使岁运米二百万石输渭河平原,皆自通济渠入河而至也。江淮汽车篙工不能入黄河。蜀之三峡、河之三门、南越国之恶溪、南康之赣石,皆险绝之所,自有本处人为篙工。大抵峡路峻急,故曰“朝发白帝,暮彻江陵”。四月、五月为尤险时,故曰“滟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瞿塘不可触。”扬子、钱塘二江者,则乘两潮发棹,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省,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自白沙沂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潮信。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暴风之候,有抛车云,舟人必祭婆官而事僧伽。江湖语云:“水不载万。”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然则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载万也。洪鄂之水居颇多,与屋邑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奏商声乐,众婢仆,以据舵楼之下,其间大隐,亦可知矣。
历史价值
历史笔记所记虽不及正史系统、全面,但在揭示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方面,因少有拘谨、言简意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唐国史补》中的”开封市佛流汗“”韦太尉设教“”王锷散财货“”御史拢同州“等条,写出了中唐时期文武官吏的贪赃枉法、贿赂公行的丑恶行径;而”京师尚牡丹“”叙风俗所侈“等条,则活画出德宗朝及其以后贵族生活的奢靡和腐败;此外,如关于藩镇跋扈、宦官专权、官僚队伍膨胀的记载,都从比较深刻的意义上揭露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问题和历史特点。李隆基开元、天宝之际,实为唐代历史的重大转折,其中盛衰得失,引起后人的许多回味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