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朝贵
萧朝贵 (?—1852年),本姓蒋,广西宣武县(一说桂平县)人,约出生于嘉庆末年,太平天国早期首领之一,天王洪秀全的妹夫。
萧朝贵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紫荆山加入拜上帝教。后成为拜上帝教的核心成员,地位是仅次于杨秀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1月,参加了金田起义并担任前军主将。他被任命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导前军,并负责军事指挥。同年9月,在平南官村击溃了清军主力向荣部,并攻克了永安。12月17日,在永安被封为西王,八千岁。次年4月,他在龙察岭全歼了清军主力乌兰泰部,成功突围出永安。太平军进军湖南省后,他与杨秀清联合发布了《奉天诛妖世安民》《奉讨胡布四方》《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三篇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消灭清朝,建立新的政权。起义队伍迅速发展,9月,他督军围攻长沙市,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中炮身亡。
历史学家钟文典将其描述为“丰功盖世,永远威风”,戴逸在《中国近代史稿》中称其牺牲是革命的重大损失。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萧朝贵生于嘉庆末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蒋万兴为紫荆镇涉田村(在桂平市县金田村西北)人,入赘盘家,母亲盘氏,是世居鹏隘山(在广西桂平县)的瑶民。
因家庭贫困,萧朝贵被东乡上武兰村的萧玉胜收为养子,此后改姓萧。稍长之后,由于生计的压力,萧朝贵四处迁徙以谋生。起初,他在商铺工作,后来成为商货的护送人员,接着在沙田、花雷、六盘等地务农。最后,他随着萧家迁居到了桂平紫荆山西南的鹏隘山下古棚村(在广西桂平县),并从事农耕和山地种植。
参加起义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创立“上帝会”,派冯云山深入桂平市一带(在广西桂平)传教,秘密组织反清力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萧朝贵通过杨秀清的介绍结识了冯云山。次年,萧朝贵受到冯云山的动员,加入了拜上帝教,并成为该组织的主要核心成员。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冯云山被捕入狱,为了拯救冯云山,萧朝贵与杨秀清一起向会众募集了所谓的“科炭钱”。他们宣称杨秀清是天父下凡,10月5日(农历九月九日),萧朝贵自己也假托天兄耶稣下凡附体,传授教义,安定了会众的心情,并获得了“代天兄传言”的特权。随后,萧朝贵与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结为异姓兄弟,并宣称自己是天父雅威的第五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萧朝贵与洪秀全、冯云山合作,筹备发动武装起义。
艰苦转战
道光三十年(1850年),萧朝贵与杨秀清主持金田团营。同年11月26日,贵州镇远总兵周凤岐令副将伊克坦布率所部黔兵围困金田。后太平军兵分三路,中路是洪秀全、冯云山指挥,杨秀清、萧朝贵、黄文金在左、右路。二十九日,太平军大胜,击溃周凤岐部援军、阵斩伊克坦布。之后,萧朝贵在军事行动中多任先锋。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会众发动金田起义。义军在粮草短缺的情况下,萧朝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省粮食。因粮食十分困难,张钊反叛太平军投到清军,部分士兵因为出现粮食暂时困难,发生动摇,想跟张钊一起为匪。张钊叛离之后仍驻扎在大湟江口,洪秀全、萧朝贵等驻军大湟江口,并征讨大头羊张钊。咸丰元年(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东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登基称天王,任命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位列洪秀全和杨秀清之后。4月19日,萧朝贵在武宣东乡代天兄传言教育会众,强调要遵守天条、执行命令,与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同打下江山。6月底开始杨秀清病重,萧朝贵成为暂代首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主政权。
同年8月20日,太平军发起了对思旺(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的进攻,清军则分成两路,尾追其后。在官村庙和官村岭一带,萧朝贵和冯云山指挥军队展开了猛烈攻势,同时设下伏兵袭击清军后方。清军在这场战斗中全线溃败,逃往平南县城。11月17日,萧朝贵指挥罗大率领前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攻占永安州(今蒙山县)城,这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攻占的第一个城市。12月17日,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封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在永安城历时半年的攻防战中,萧朝贵负责城市西线的防守,抵抗清军南北两大主力以向荣和乌兰泰为首的进攻。他发出命令鼓舞士气,将艰苦视为荣耀,提出“越受苦,越威风”的口号,并采用坚守阵地、以暗袭明、以逸待劳的战术,完成了保卫永安城的任务。萧朝贵深受洪秀全的器重和喜爱,洪秀全把自己的胞妹洪宣娇嫁给他作为继室,因此有“帝婿”之称。
北上突围
咸丰二年(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萧朝贵担任前军统帅,指挥罗大纲部队迅速攻破了三道“铜关铁卡”,在三冲龙察岭一带击溃了四、五千名清军,并击毙了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等人,使整个军队成功突围并直逼广西桂林。同年4月18日,他率军在林南门外将军桥炮击伤乌兰泰,导致敌人士气低落,引起了朝野的震动。同年夏天,太平军从桂北全州进入湖南省期间,以杨秀清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的名义发布了《奉天讨胡布四方》《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三篇檄文,公开揭露了清政府的罪行,宣布太平军的目标是推翻清朝并建立太平社会,号召群众起义响应。
战场牺牲
萧朝贵领导军队从广西桂林进入湖南后,他向洪秀全和杨秀清提出建议,称长沙城守备薄弱,如果派遣轻兵数千人偷袭,将会轻而易举地占领城市。洪杨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命令萧朝贵率领军队督战。咸丰二年(1852年)7月27日,萧朝贵率军到达湖南省城长沙市,在距离城市十里的地方扎营。长沙的清军闭城固守,不敢出战,而太平军深入敌境,兵力薄弱,无法完全包围长沙,只能占领城南门外的妙高峰、整山庙等高地,从侧面攻击城市。9月11日,太平军连续攻破了清军的多个营地,杀伤了2000多名清军官兵,缴获了大量的火炮、军粮和骡马,取得了重大胜利。次日,萧朝贵亲自指挥前线作战,不幸被清军的炮火击中胸部。洪秀全和杨秀清得知消息后,率领全军从郴州赶往长沙增援,但未能及时赶到,萧朝贵因伤势过重去世。
主要影响
政治影响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萧朝贵以“天兄”下凡的身份,开始在“上帝会”内部逐渐掌握实权。据《天兄圣旨》记载,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至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清咸丰元年)闰八月,萧朝贵以“天兄”之名发言百余次,其影响深及“上帝会”的人事安排、领袖行踪、家属管理、思想教育、奖惩制度、军师选拔、旗号设立与称王时机,乃至中枢决策与金田团营等重大事务。在这一过程中,洪秀全、冯云山均受命于“天兄”,而名义上地位更高的“天父”杨秀清则逐渐被边缘化。萧朝贵与韦昌辉共同主导了“上帝会”决策的形成、传输和执行,直至萧朝贵在水窦村之战受伤,并在永安封王之际,杨秀清正式确立了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因此,这一时代被学者誉为“萧朝贵时代”,充分彰显萧朝贵在太平天国政治中的显赫影响。
军事影响
萧朝贵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在村江会战、官村岭大捷和石马铺会战中,他展现出色的指挥能力,使太平军取得胜利。这些胜利不仅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也提升了其在民众中的威望。他的战略眼光和勇敢善战为太平天国的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战争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人物评价
杨秀清在《天情道理书》认为萧朝贵是“西王僻处山隅,自耕而食,自蚕而衣,其境之逆,遇之啬,难以枚举。及至扶助真主,统带雄师,冲锋破敌,灭怪诛妖,丰功盖世,永远威风。”
太平天国颁行的《醒世文》,对萧朝贵一生的功绩进行了评价。文件中称赞他为“天排西王真忠勇,勇敢地冲锋破敌,战略思维精湛。他被天兄下凡亲自托付,担负起救世的重任。作为帝婿,他有着保护真主的雄心,作为右弼军师,他经历了许多艰辛。他成功地夺取了省郡的控制权,开辟了新的领土,做出了贡献。
清代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评价西王萧朝贵“勇敢刚强,冲锋第一”。
清代李开芳在《李开芳供词》认为萧朝贵是最厉害的,只有已故的西王萧朝贵才真正了解军事战略,其他人都不懂得文艺方面的知识。
清代陈徽言在《武昌纪事》中评价萧朝贵为“贼首借称伪号者七人,其最著者伪西王萧朝贵,负胆力,凶悍异常尝单骑片时杀百数十人如行无所事。”
清代李滨在《中兴别记》中评价萧朝贵为“萧朝贵貌恶性悍,且多力。耕牛脱例逸畔,追握其尾,牛从之倒行。”
清代华翼纶在《寄邹中丞书》中评价萧朝贵为“萧朝贵常亲身迎斗,往来如飞。”
人物争议
籍贯争议
萧朝贵的出生地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武宣和桂平两种观点。郭廷以学者援引《李秀成自述》中的记载,将其籍贯定为武宣县卢陆筒(岗)人氏,被认为是广西武宣卢陆洞人。简又文根据潘新潮调查结果认为,萧朝贵原籍为广西浔州府武宜县东乡沙田村人,后来定居在桂平的平隘山下古棚村。
黄培棋结合了《幼主封杨庆善等爵诏》中的“万兴生西功不忘”和在鹏隘山发现的《建造佛子路碑》上的“蒋万兴”名字,以及《镜山野史》《桂平县志》和《复前教授唐先生书》等记载,确定萧朝贵的出生地为桂平市县平隘山。另外,陆仰渊根据195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史调查团在广西东部各县的实地调查以及他在1973年和1974年进行的调查,通过武宣东乡下武兰村萧朝贵后人罗勇的口述,进一步确认了萧朝贵的祖居不是武宣东乡下武兰村,而是早就在紫荆山内的平隘山居住。任坤和邢凤麟合著的《壮族历史人物传》中的“萧朝贵”条目,他们记载萧朝贵为广西浔州府武宣县东乡上武兰村人。钟文典的《太平天国人物》和苏中立的《清代人物传稿》也支持这种说法。然而,这种观点主要基于民间传说的调查结果。钟文典后来在《太平天国开国史》中修正了原有观点,认为萧朝贵是广西武宣人后移居桂平市。邢凤麟在《萧朝贵与太平天国》一文中改变了记载,将萧朝贵定为广西武宣县东乡人。后来在《天国史事释论》中,他提出了一个附加的考虑,即萧朝贵的远祖是桂平县人,近祖居于武宣县,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前,萧朝贵及其父又迁居桂平平隘山中。
生年争议
萧朝贵,生年不详,年龄大约与杨秀清相仿或略小。其生父蒋万兴,为桂平县平在山人。朝贵被送给萧玉胜为子,萧玉胜为武宣县人,后迁到桂平县平在山下古棚村居住。同治《浔州府志》记载说:“萧朝贵,武宣人。亦家桂平市。与杨秀清比邻,遂相结纳。”民国《桂平县志》也说:“萧朝贵,原籍武宣,移居于邑之宣二里平隘山,与杨秀清比邻。”
将才争议
时势造英雄,懦弱的对手造就了萧朝贵的“勇将”形象。他并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纵观其一生的军事活动,只能算得上平庸。至于长沙正面攻坚,萧朝贵就没那么幸运了,甚至闹出弄错城门方向的笑话,最终殒命在此。据《天兄圣旨》记载,金田起义前后,举凡上帝会人事变动,洪秀全行踪,洪秀全家属安置,会众思想教育、奖惩,军师人选,私人生活,扯旗与称王时间,中枢决策,金田团营等等一切琐碎与关键事务,俱决于天兄(实际是萧朝贵)。结合他在太平天国政治舞台上较为成熟的表现,以及起事建国前后有条不紊的政令铺排、细致入微的决策筹划,萧朝贵更像是一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
族属争议
萧朝贵的族属有三种主要说法:壮族说、瑶族说和汉族说。
壮族说认为萧朝贵是壮族人,这是因为他曾住在壮族聚居区武宣县。饶任坤和邢凤麟在《壮族历史人物传》中将他记为壮族,陈旭麓的《中国近代史词典》、钟文典的《太平天国人物》、《太平天国大辞典》和苏中立的《清代人物传稿》也采用了壮族说。然而,钟文典在《太平天国开国史》中稍微修正了这一说法,认为萧朝贵可能是客家人,因为他在《天父天兄圣旨》中对客家话和风俗非常熟悉。刘大可的《萧朝贵族属新探》也通过分析萧朝贵的语言特征,支持他是客家人的观点。
瑶族说认为萧朝贵是瑶族人。桂太的《萧朝贵是桂平瑶族》一文提出了这个观点。然而,吴善中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这一说法,最好认为他是汉族。
此外,黄培棋认为不能仅凭此认为萧朝贵一定是瑶族,因为汉族居民也有从母姓的习俗。他还指出,不能排除萧朝贵有可能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可能性,因为紫荆山有壮族。
彭大雍提出了萧朝贵是瑶族的观点,并提供了一些证据,包括他的姓氏来源和他的妻彭大雍提出了萧朝贵是瑶族的观点,并提供了一些证据,包括他的姓氏来源和他的妻子姓氏等。然而,吴善中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萧朝贵只是有可能是瑶族。
生父争议
学界根据《幼主封杨庆善等爵诏》确认萧朝贵的生父为蒋万兴,但根据《天兄圣旨》,萧朝贵又成了萧玉胜的儿子。因此,学界展开了对萧朝贵与萧玉胜关系的讨论。罗尔纲认为:“萧朝贵本生父蒋万兴,给萧玉胜为子。”王庆成认为很大的可能是:“蒋万兴虽是萧朝贵的生父,朝贵原姓蒋,但后来因故出继为萧玉胜之子,故改姓萧。”这种观点成为学界的主流。也有学者认为,萧朝贵系入赘至萧玉胜家,其原配为萧玉胜之女萧氏故改姓萧,萧玉胜系其岳父。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怒打恶少
周家少爷是武宣城的富家子弟,喜欢寻欢作乐。有一次,他调戏了一位挑水的漂亮姑娘,被萧朝贵指责他仗着富有而妄为。周少爷因此对萧朝贵怀恨在心,并常常身边带着两个打手,想给他一个教训。一天,萧朝贵从河边挑柴回来,周少爷和他的打手冲上前来。萧朝贵将周少爷按倒在地,并痛打了他一顿。周少爷求饶后被放走,但此事被报告给了官方。追捕令下达,官员要来抓捕萧朝贵。于是,萧朝贵匆忙逃离城市,逃往深山。
三访萧朝贵
洪秀全听说紫荆山上有一位靠砍柴和烧炭为生的勇士萧朝贵,决定亲自前去拜访。在严寒的天气中,他来到双山,并在砍柴后得知了萧朝贵的消息。由于天色已晚,风声传不过去,所以他决定在山上留宿。第二天清晨,洪秀全爬上竹蒿坳解开衣服唱歌消暑,这时看到一个壮汉背着一担野猪肉爬山而过,他知道那人就是萧朝贵,并且得知他明天会再来。洪秀全和砍柴的大伯来到炭窑边,一边烧炭一边聊天,一直聊到天亮。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虎吼声,洪秀全拔出刀子冲出去,看到前方芒草摇动,举刀准备上前,但发现是萧朝贵现身。三人一起合力将猛虎打死。大伯介绍两人认识后,他们一路上讨论杀妖除魔、创建天国等事宜。
萧朝贵砸轿
一个名叫韦老三的民众被财主打死,萧朝贵对待韦老三的母亲韦老奶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韦老奶认为长期分发粮食救济穷人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分配土地给穷人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她邀请了几十人一起去见天王洪秀全。在半路上,他们遇到了天王洪秀全乘轿而来,天王命令他们跪在路边回避,不准察告,否则就是违反天条。韦老奶去找萧朝贵,正好洪秀全的侍官来接萧朝贵去看戏,请他到门外上轿。萧朝贵拿起一根大木棒,打断了轿杠,说不喜欢这种虚伪的场面。杨秀清杨秀清责备他太过放肆,洪秀全也指责他不应该砸轿。萧朝贵拿出了韦老奶的土地,要求洪秀全分配土地给穷人,而不是贪图享受和讲排场。洪秀全拾起落在地上的天王袍子给萧朝贵披上,还取消了侍官请他上轿去看戏的安排,并要求侍官告诉东王,废除坐轿和回避等规章制度。
双身杀敌
萧朝贵在一次领兵打前锋的战役中,他希望在天亮之前赶到妙皇吁。他将100名士兵分成了前、中、后三队。自己领着中队,在清晨四更天的时候走过了一座木桥。在桥底听到了呻吟声,发现一个受伤的前军士兵。于是他决定亲自背起这名士兵,但士兵不同意,要他快去领兵追杀敌人。于是萧朝贵上了桥,命令女副将军率队追杀清军,自己则将头巾扎低,背起伤兵,急速前往前线。萧朝贵挥舞着刀冲杀敌人,最终击败了清军。萧朝贵的勇敢行为被称为“双身杀敌”。
不敬孔子
萧朝贵自幼生活困苦,目不识丁,对文化和读书人有轻蔑和排斥的一面。萧朝贵曾假托天兄传旨故意试探洪秀全:“他二人(杨、萧)又不识得多字墨,云山、韦正方扶得尔也。”洪秀全被逼无奈,只得承认:“秀清、朝贵乃真十分帮手。” 他曾假托“天兄”下凡指示洪秀全:“孔子被天父发令捆绑鞭打,他还在天父面前及朕面前跪得少么?他从前下凡教导人之书,虽亦有合真道,但差错甚多。到太平时,一概要焚烧矣。孔丘亦是好人,今准他在天享福,永不准他下凡矣。” 洪秀全与萧朝贵合作的《太平天日》还丰富夸大了批判孔子的情节:“天父上主皇上帝即差主同天使追孔丘,将孔丘捆绑解见天父上主皇上帝;天父上主皇上帝怒甚,命天使鞭挞他。孔丘跪在天兄基督前再三讨饶,鞭挞甚多,孔丘哀求不己。”
贬龙为妖
太平天国曾有一场关于龙的长期论争,争论的双方便是萧朝贵和杨秀清。萧朝贵曾借天兄指出:“洪秀全胞弟,星官说及龙妖,尔还不觉乎?海龙就是妖魔头,凡间所说阎罗妖正是他,总是他变身,缠捉凡间人灵魂。尔当前升高天,同天兵天将战逐这个四方头红眼睛妖魔头,就是他。” 萧朝贵确定了萧朝贵时代太平天国对龙的否定态度,洪秀全根据“龙是妖”的指示,把一切龙概贬为妖。但定都天京后,在杨秀清的主张下,恢复了龙的尊贵地位。
逼杀陈来
太平天国建国后,杨秀清和萧朝贵的矛盾日益凸显。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清咸丰元年)三月十八日,因有人告发杨秀清的岳父陈来偷了罗大纲亡妻的金戒指一只、银牙签一副,萧朝贵遂以“天兄”身份下凡,传讯陈来,一日之内五次下凡接连讯问,迫使陈来认罪。后来陈来之子陈得桂到天兄面前求情,天兄说:“尔求得天父下凡,托秀清口出讲准赦,朕就准也。”萧朝贵把陈来的生死大权转交杨秀清,实际欲使杨秀清陷入两难之地,最后杨秀清被迫处死了岳父陈来。
大义灭亲
一些野史记载萧朝贵的父亲萧玉胜在行军途中与其妻同居,犯了太平天国的男女分居之罪,萧朝贵与杨秀清商议后决定处死萧玉胜及其妻,并对众人说:“父母苟合是犯天条,不遵天令者,不足为父母也。”也有学者认为真相是杨秀清逼迫萧朝贵处死萧玉胜。
后世纪念
死后荣誉
萧朝贵被洪秀全追封为“传救世圣主先师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种雨电右弼又正军师殿前军西王”按照太平礼制裹刻着他的称呼是“八千岁”。
萧朝贵故居遗址
萧朝贵故居遗址位于中国桂平市紫荆木山村的溢田屯。萧朝贵出生于武宜县束上武葡村,后搬到沙田山村,再迁居至武宣县和桂平市的交界洞,最后定居在瀑田屯。瀑田屯是一个瑶族村落,拥有五六十户人家。萧朝贵的故居遗址坐落在西面,是一座三周小屋,靠着十八山,前面有江水流经屯前。佛子路从村西通往金田村。屯的背后是杨秀清祖境,右局束王山面局炭窑,这里是长期供奉上帝、聚集烧炭和打造武器的地方。
萧朝贵阵亡处
清朝咸丰二年七月(1852年8月),萧朝贵在长沙市与清军作战的过程中阵亡,其子萧有和袭西王之位。2006年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黄兴南路劳动广场设“萧朝贵阵亡处”标识。
相关节日
洪秀全将九月初九日定为“哥降节”,以纪念萧朝贵代“天兄”下凡,成为太平天国六大节日之一。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萧朝贵.今日头条.2024-04-25
多处历史文化遗址标识存疑 " 萧朝贵阵亡处" 不当.人民网.2023-10-29
太平天国女英雄 太平天国女英雄 (1961).豆瓣电影.2023-10-29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1988).豆瓣电影.2023-10-29
太平天国 (2000).豆瓣电影.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