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日纲
秦日纲(?-1856年),原名日昌,后避北王韦昌辉之讳而改名日纲,广西贵县(一说广西桂平白沙人),太平天国将领。
秦日纲约生于清道光四、五年间(1824-1825年),后他加入天王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城后,秦日纲负责永安州城外围水窦的防御工作,曾三次击退清军的反攻。1851年10月27日,他被封为天官正丞相。1852年10月27日,秦日纲率部担任全军后卫,成功掩护太平军主力部队从永安州撤离,后秦日纲随太平军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进入湖南省、湖北作战。1853年,秦日纲随太平军东下攻陷南京并定都于此,秦日纲被封为真忠报国顶天侯。1854年4月27日,秦日纲率领第二支北伐援军,在舒城杨家店被清军击败。1854年,武昌失守后,秦日纲奉命防守田家镇被湘军击败,战后其燕王爵被革除,改为顶天燕,后杨秀清恢复了秦日纲的燕王爵。1856年1月29日,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解除镇江之围。此后秦日纲率太平军瓦解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并在1856年6月率部参与了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的战斗。
天京外围威胁被解除后,太平天国领导层矛盾爆发,秦日纲与韦昌辉奉洪秀全密诏回到天京,诛杀了杨秀清全家。后又奉洪秀全之令诛杀韦昌辉,因与石达开的矛盾,1856年11月28日秦日纲被处杀,其燕王爵也被洪秀全永久革除。秦日纲一直居于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虽然后来附从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但不能抹杀其对太平天国的贡献与忠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旻宁四、五年间(1824-1825年),秦日纲生于广西贵县(一说桂平白沙人),家境贫寒。他在参加“拜上帝会”之前的身份,有几种说法:《贼情汇纂》《粤寇起事记实》等认为他在老家充当乡勇,另外《忠王李秀成自述》称其为“帮工者”,《金陵癸甲纪事略》则认为其以作豆腐为业,《乙丙日记》则载其为“御车者”。
后来他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其原因也有几种说法,其一是《粤寇起事记实》载,当时贵县土民与客民因田产之争而聚众互殴,县令收受土民贿赂后,将客民驱逐,其中“悍者”便提议投奔“拜上帝会”,秦日纲也随之前往,另外他在充当乡勇时曾窃取饷银被革职也是原因之一。另一种说法则是,据《民国广西人物志》载,秦日纲在贵县龙山挖矿时,结识了在矿工中传教的天王洪秀全,从而加入了“拜上帝会”。
1850年7月28日,“拜上帝会”不久便将起义,秦日纲等人接受了洪秀全的“灵魂超生”仪式(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认为此次为秦日纲加入“拜上帝会”的开始)。同年八月,白沙林凤祥等地主团练斗争,秦日纲组织会员对抗地主团练。此事让洪秀全看到了秦日纲的组织才能,遂将秦日纲视为“拜上帝会”的骨干成员。后秦日纲等前往金田团营。
获封燕王
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建立。1851年3月30日,秦日纲与南王冯云山执“天兄圣旨”,负责对太平天国兵将中不遵守号令者的教导与责罚。同年9月25日,太平军占领永安州城,秦日纲奉命驻守永安外围的水窦。后在清军的反攻下,秦日纲连续三次击退了清都统乌兰泰的进攻。同年10月27日,天王洪秀全对金田起义功臣论功行赏,秦日纲被封为天官正丞相。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城突围,秦日纲率二千余人担任全军后卫。秦日纲在此次突围战中与追击清军战两日,成功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退,自身也伤亡惨重。
后秦日纲随太平军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进入湖南省、湖北作战。1853年2月9日,太平军从武汉出发分水陆两路东下,2月15日,秦日纲与罗大纲作为先锋,率太平军北洋水师在武穴市老鼠峡一带大败清江防军。同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以此建都,称其为天京,秦日纲被封为真忠报国顶天侯。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布置了北伐与西征的战略。1854年3月,杨秀清杨秀清为限制翼王石达开的势力,以秦日纲代替石达开守安庆市。秦日纲到安庆后仍执行石达开旧策,受到杨秀清猜忌。遂又以罗大纲替秦日纲,秦日纲率部回到天京后,杨秀清对其仍不放心,便削减了秦日纲所部兵员。1854年4月27日,前去支援北伐军的夏官副丞相曾立昌等部,在山东临清州败溃。同年6月,被封为燕王的秦日纲统领第二支援军前往援助北伐军,结果在舒城杨家店就被清军阻截。秦日纲败逃回天京后奉命前往安庆安民。
田家镇之败
1854年9月,秦日纲被派去湖北巡查河道,行至九江时得知武昌陷落的消息,守将石凤魁、黄再兴退往田家镇。于是秦日纲前往田家镇了解武昌失陷原因,并将其汇报给杨秀清。秦日纲的奏折还未到天京,杨秀清便已命令由秦日纲督理田家镇大营军务,并派人押解石凤魁、黄再兴回天京。后秦日纲又按照杨秀清的部署在田家镇一带严密布防,田家镇至蕲州镇四十里,沿江岸筑城并安置炮位;田家镇与半壁山之间的江面横置有铁链,半壁山也设有营垒。11月23日,湘军进犯田家镇,秦日纲率领守军在半壁山与湘军交战受挫,恰逢韦志俊、石镇仑、韦以德等率部来援,决定分三路渡江再战。但经过整日苦战,韦志俊、石镇仑战死,秦日纲、韦以德撤回田家镇,半壁山失守。12月2日,湘军水陆两路同时进犯田家镇,太平军水师遭遇湘军火攻,损失惨重。秦日纲只好放弃田家镇,退守黄梅,与九江的林启荣、罗大纲等部分别把守要隘。秦日纲也因半壁山、田家镇的失利,被革去燕王爵,改为顶天燕。1855年2月,湘军领袖曾国藩亲自率湘军水师进攻九江,但在石达开支援下,用计烧毁湘军水师战船,在九江大败湘军水师,后又趁胜克复了武昌等城市。1855年9月27日,杨秀清假托洪秀全降梦诏于他,恢复了秦日纲的燕王爵。
解围天京
虽然西征战场转败为胜,但由于北伐、西征抽调了大量天京兵力,清军在天京城郊设置的江北、江南大营一直将天京处于包围之中,太平天国决定抽调西征兵力回援天京,首先便是要解除已被围困的镇江。1856年1月29日,秦日纲率冬官正丞相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驰援镇江,但援军却被清军阻截。后由陈玉成驾小船冲入镇江城内,联系上镇江守将孝如,让城内守军与援军内外夹击,连破清军营垒十六座,解除了镇江之围。随后秦日纲率太平军从金山渡江至瓜州,破土桥、红桥、朴树湾、三汊河,踏破清军营寨一百二十余座,瓦解了清军的江北大营。4月4日,太平军又破扬州市,并收集大批粮草运回镇江。5月31日,秦日纲趁胜攻击清军高资营,清江苏巡抚奇他拉吉尔杭阿从九华山带兵来救,却被太平军包围,吉尔杭阿走投无路之下用手枪自杀。得知主帅自杀后,九华山七、八十座清营士兵弃营溃逃。
当秦日纲援救镇江市之时,石达开也自江西省返回天京,威胁清军江南大营。6月14日,秦日纲等率军回到天京,驻扎在燕子矶一带。6月17日,太平军开始对江南大营展开攻击,秦日纲部自燕子矶出发推进至尧化门西北里一带筑垒。次日,石达开也赶至尧化门、仙鹤门一带。随后太平军人马对清军发起总攻,是役击毙清副将以下将领一千余人,清将张国梁被击伤,清军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在修整数日后,秦日纲率军追击残余清军,6月27日攻占句容市,7月3日抵达丹阳市城外,包围清军向荣部。8月9日,困守孤城的向荣悲愤自杀。
身死爵除
天京外围威胁被解除后,太平天国领导层的矛盾彻底爆发出来。北王韦昌辉和秦日纲被洪秀全密诏召回天京,于9月1日冲入杨秀清杨秀清府中,屠杀了杨秀清及其家属。此后形势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太平军将士被屠杀。9月中旬,石达开从湖北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的滥杀。岂料韦昌辉又要继续谋害石达开,石达开连夜逃出天京,但其家属全部被杀害。秦日纲奉韦昌辉令,率军追杀石达开,在秦日纲得知天京外的太平军都同情石达开且实力远胜于他后,遂驻扎于西梁山,转而攻击清军,以获取石达开的好感。而石达开则调集部队并声言,若洪秀全不处死韦昌辉及其党羽,他便攻打天京,此时洪秀全并未立刻同意石达开的要求。后因为民心所向,洪秀全不得不同意了石达开的要求,命秦日纲杀死韦昌辉。11月2日,秦日纲用计将韦昌辉杀死。石达开回到天京后并未放过秦日纲,封闭城门三月,在11月28日将秦日纲诛杀,其燕王爵也被洪秀全永久革除。
相关研究
籍贯
关于秦日纲的籍贯,有几种不同的记载,《金陵癸甲纪事略》称其为广西浔州人,《贼情汇纂》《镜山野史》则进一步说明其为广西浔州府贵县人,但《李秀成自述》中则言秦日纲为桂平白沙人氏。在桂平市县白沙镇祝多塘发现的一尊香炉,刻有秦日纲、秦子以(秦子以为太平天国受封的王宗)之名,且其上秦姓之人的排字与太平天国受封的秦姓人相同,学者黄培棋据此推断,秦日纲为广西桂平县白沙镇祝多塘人。
秦日纲第二次北伐援军失败原因
据《贼情汇纂》载,当时秦日纲率领第二支援军前往援助北伐军时,他畏惧北路清军过多,因而畏缩不前。《金陵癸甲纪事略》则言,当时秦日纲已与杨秀清结怨,不愿听从他的命令,因而不愿北行。学者周衍发认为,秦日纲畏难且拒不接受杨秀清命令,导致援军夭折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他认为当时北路清军多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非秦日纲畏难而夸大事实,且当时秦日纲与杨秀清的矛盾并未显化,反倒是杨秀清在太平军兵力困难的情况下,还强行要求秦日纲率兵北援的决定是错误的,秦日纲在此次失败上并没有什么责任。
人物轶闻
秦日纲形象
《金陵癸甲纪事略》载秦日纲“面中凹,黄须”,身材中等。《贼情汇纂》记载说:“身材中人,面长有,攒眉巨口,识字无多,人甚憨猛。”,并“略习刀枪技艺”。《粤寇起事记实》也说秦日纲能“力举千钧”,但当时西方人所著的《中国叛乱史》一书则说其“身材瘦小”“十分精明,极富智慧”。
秦日纲住宅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秦日纲初住在“前任宜昌市府程家督宅”,封顶天侯后,改住“上元县署东正街胡宅”,后秦日纲嫌其不够气派,遂“将迎街墙拆卸,另造高大门楼一号,涂以红色,类似衙署大门”,“大门绘有双象”。秦日纲封燕王后,其住宅称“燕王府”,王府有门联曰:“燕雄都,龙蟠虎踞,王侯伟绩,霞蔚云蒸。”
牧马人事件
1854年5月,秦日纲的牧马人某甲坐在门前时,见到杨秀清的“同庚叔”时,没有起身行礼。于是他勃然大怒,打了某甲二百皮鞭之后还不解恨,又将其送到卫天侯黄玉处,要求黄玉崑再对某甲施以杖刑。黄玉崑认为既然已经鞭打某甲了,就没必要再杖打他了。于是杨秀清这位“同庚叔”便去向杨秀清告状。杨秀清得知此事后,便让石达开将黄玉崑也抓起来。黄玉崑得知此事后,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却要被抓起来,便愤而辞职,秦日纲、兴国侯陈承瑢听到这个消息,也同时请辞,声援黄玉崑。但杨秀清变本加厉,将秦日纲、陈承、黄玉崑全部抓起来,将秦日纲打了一百杖、陈承瑢两百杖、黄玉崑三百杖,并将某甲五马分尸,自此秦日纲也与杨秀清产生了嫌隙。
相关人物
秦日纲直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才成婚,当时他已三十余岁。1853年秋,洪秀全、杨秀清为秦日纲挑选了一位十六七岁的安庆市女子为妻。
太平天国的《封杨庆善等爵诏》《追封卢明信曾添养并升授练顺森等职诏》等诏书中,将秦子忠、秦子以、秦日南、秦日源、秦日来、秦日庆称为开朝王宗。据《贼情汇纂》记载:“伪国宗(即王仲)皆各伪王兄弟。”,《金陵癸甲纪事略》记载,秦日兰为秦日纲兄。
人物评价
《忠王李秀成自述》中说秦日纲 “忠勇信义可有,故天王重信。” ,肯定了他对太平天国事业的忠诚和坚贞。《平定粤寇纪略》认为,秦日纲“罪与肖、冯、韦、石坪 , 虽比肩胡以晃,而以晃视之不及也”,从反面肯定了秦日纲对太平天国的贡献。《武昌记事》作者在评价太平天国领导成员时,对秦日纲评价较差,“其余伪北王韦昌辉、伪朱棣秦日纲,等而下之,皆猥鄙无能之辈,不足数也。”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朱从兵认为:“秦日纲一直身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核心层,但居于末位,可谓核心的边缘。由于他地位的这种特殊性,他在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中,显得有些摇摆,这种态度最终使他身首异处。”
学者李润仓认为:“秦日纲参加太平军后,英勇敢战,定都天京后,被封为燕王,地位仅在石达开之下,反映了他功绩颇大。他在天京事变中为报仇而附从韦昌辉,罪恶也很大。总得来说,他可以功过相抵。”
学者顾朴光也专文对秦日纲做了论述,他说:“总之,秦日纲一生‘忠勇信义’ ,过不掩功,他的名字完全可以置于太平天国的群英谱中与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等相并列而毫无愧色。”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1988).豆瓣电影.2023-05-10
太平天国 (2000).豆瓣电影.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