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
陈玉成(1837-1862年6月4日),原名陈丕成,藤县人(一说广西桂平人,一说为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军事将领。
陈玉成生于1837年,自幼父母双亡,1851年随叔父陈承瑢参加太平军。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时,他被提拔为后左四军正典圣粮,1854年攻克武昌后,以战功累迁殿右十八指挥、殿右三十检点,后又升任冬官正丞相。1856年亲驾小船解镇江市之围,随后率部参与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的战斗。1857年天京事变后,陈玉成被任命为前军主将,封成天豫,他与忠王李秀成配合多次打败清军,再次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取得“三河之战”。1859年他晋封为英王。1861年,安庆保卫战失利后,退守庐州。1862年庐州被围,他被投降清军的奏王苗沛霖欺骗,撤往寿州后被擒获,在押送至京师的途中,于6月4日在延津县西教场被杀害。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支柱,在他十年的征战生涯中,为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他善于机动战,惯用战术有“杀回马枪”“截包后尾”“声东击西”等。同时他在战斗中往往能够身先士卒,且治军严明。
人物生平
暂露头角
陈玉成生于1837年,自幼父母双亡,被叔父陈诚抚养长大。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兴起。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进入永安州时,陈玉成随叔父入伍,只有十四岁的他被编入童子军,由于表现出色,他成为童子军小头目。后他随太平军转战广西、湖南省、湖北、江西省、安徽,至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时,他因战功被提拔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管粮草,成为太平军最年轻的将领。
西征立功
为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军决定分兵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陈玉成随西征军转战安徽、江西、湖北战场。1854年2月,太平军再次围攻武昌连月不克,陈玉成奉命前去增援。陈玉成以三百人正面佯攻,自己领兵两百从侧面奇袭登城破门,引大军入城攻下武昌。战后他被晋升为殿右十八指挥,两个月后,又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统领陆军后十三军和北洋水师前四军。此后他又率部反攻岳州(今湖南岳阳)未果后,率部退往汉阳。同年10月,陈玉成率部经黄州府(今湖北黄冈)、蕲州镇、武穴市、黄梅退入九江,与殿右十二检点林启荣保卫九江。1855年1月,湘军领袖曾国藩率军直逼九江城,陈玉成与林启荣死守九江城,后石达开等增援部队在湖口县大败湘军水师,陈玉成领军出城追击,连克黄梅、广济等数城后,同年4月与秦日纲、韦俊等太平军将领再次攻克武昌城。5月,陈玉成统兵进攻隋州,击毙清安西将军扎拉芬,湖广总督杨败逃枣阳市。随后陈玉成回师德安,又大败清固原市提督张广顺、署湖北提督讷钦。在此次西征中,陈玉成表现突出,屡立战功。
回师天京
太平军在西征战场转败为胜之后,但北伐军却陷入危机,因此西征军不得不回救天京。1855年,清江苏巡抚奇他拉吉尔杭阿在上海镇压了小刀会起义之后,率军包围了镇守镇江市的太平军。1856年2月,已升任冬官正丞相的陈玉成与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人,在燕王秦日纲的带领下救援镇江。但援军却被清总兵张国梁阻截在仓头,于是陈玉成亲自驾一洛杉矶快船队,冒死冲破清军的封锁线,进入镇江城内。同年4月1日,秦日纲督军猛攻清军大营,陈玉成与镇江守将吴如孝从城内杀出,内外夹击之下大败清军,连破清军营垒十六座,解除了镇江之围,当夜陈玉成又从金山渡江至瓜州,进逼清军江北大营。3日,陈玉成先在扬州土桥大破清钦差大臣江宁将军托明阿所部,又连克虹桥、朴树湾、三河,前后击破清军大小营垒一百二十余座。5日,陈玉成等人又率部攻克扬州市、仪征市等地,完全瓦解了清军的江北大营。此后,陈玉成等回师江南,击破镇江九华山清军营盘七十余座,奇他拉吉尔杭阿兵败自杀。陈玉成一路凯旋回到天京,驻扎在燕子矶、观音门一带。同年6月,陈玉成率部参加了攻击清军江南大营的战斗,在江南大营也被完全摧毁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进入了全盛时期。
获封英王
之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东王杨秀清被杀,东王杨秀清旧部欲屠戮北王韦昌辉一党泄愤,陈玉成出言制止了太平军互相残杀的局面。后翼王石达开邀请陈玉成一同出走,被陈玉成拒绝。他一边收容流散重整部队,一边针对当时太平天国纪律松弛,吏治腐败等现象,向“总理朝纲”的干王洪仁玕谏言,“请定章程,以救时弊”,制定“赏罚之法”,洪仁深以为然将其转奏洪秀全后,获得批准后在太平天国内颁行。
清军又卷土重来,陈玉成率部与清军在安徽展开血战,但清军相继攻克了武昌、九江、安庆市、镇江市等地,并重新建立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天京陷入了危局之中。1857年10月,陈玉成被天王洪秀全任命为前军主将封成天豫。1858年8月,太平军将领在枞阳县集会,制定了恢复天京和江北交通的作战方案,由陈玉成担任主攻任务。8月下旬,陈玉成会同太平军左军主将李世贤等部攻占合肥县,接着又连下店埠(今肥东县)、梁园镇、界牌集等地,直逼滁州市。清军也集结了大量兵力在滁州东南的乌衣镇,准备阻击陈玉成。9月下旬,陈玉成在乌衣大败清军,并与李秀成所部连战连捷,直抵浦口,两军夹击歼灭清军一万余人,再次摧毁清军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太平军在江北战场连战连捷之时,清湘军将领李续宾则趁机从安徽战场发起攻击,先后攻占太湖、天柱山、桐城市、舒城县等地,并围困三河。陈玉成受命紧急驰援三河,在分析局势之后,1858年11月,他决定挥师白石山、金牛镇切断清军后路,同时命令庐州守将吴孝如会和捻军阻截清军的救援,将李续宾部置于孤立无援的包围之中。随后陈玉成在一个大雾天从金牛镇杀出,清军溃败,赶到白石山的李秀成所部与三河守军也趁机追击,三路合击之下,太平军歼敌六千余人,其中文武官员四百余人,取得了“三河之战”。此后,陈玉成又率部转战各地,连克桐城市、舒城县,逼退清军郭贝尔·都兴阿所部解安庆之围。1859年3月,陈玉成攻占六安市后,转攻庐州安徽布政使李孟群大营,将其所部一千三百余人全歼并活捉李孟群。同年6月,连年征战的陈玉成被封为英王。
再破江南大营
1859年10月,清军再次攻占浦口,进逼六合区,威胁天京。陈玉成率军回援,他先以小股兵力进攻扬州市,引诱围攻六合的清军来援,然后以主力部队进攻六合,歼敌三千余人,解除六合之围之后又顺势收复浦口。此后曾国藩又兵分四路进攻安徽,陈玉成不得不前往救援。1860年1月,陈玉成包围湘军主力之一鲍超部,曾国藩派兵来救,双方在太湖、潜山一带激战至2月间。此时,太平天国为了解除清军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威胁,决定集中兵力摧毁江南大营。4月初,陈玉成从安徽调兵东下,与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所部围攻江南大营。5月初,战斗正式打响,陈玉成率军首先突破清军在天京西南所筑的长,此后清军营垒五十余座接连被扫平,数万人被歼灭,清钦差大臣和春败逃。
解围安庆
1860年7月,陈玉成根据进攻江浙的部署,挥师南下,自宜兴市入浙江省,一路连克长兴县、安吉县、孝丰、于潜(今於潜镇)、杭州市、余杭、富阳区,进逼杭州,8月中旬,又转取安徽广德。在太平军在江浙一路连战连捷时,清军决定趁太平军西线兵力空虚,夺取安庆。太平天国决定分南北两路进军,以陈玉成领北路、李秀成领南路,两路夹击武汉并解安庆之围。9月末,陈玉成部渡江北上,先攻下安徽定远,与捻军会合后西进桐城市,并欲趁势解安庆之围,在桐城西南与清军交战,但战事不利只好退回桐城。1861年1月,陈玉成攻枞阳县未果。3月,陈玉成率军绕过安庆攻占霍山县,挺进湖北,连克英山县、蕲水(今洗水)、黄州府,距汉口仅一百多里。此时英国参赞斯密斯·巴夏礼却以不能破坏贸易场为名,威逼陈玉成不能进攻武汉,再加上李秀成所部未能按期到达夹击武汉,陈玉成只好放弃进攻武汉,让部下赖文光驻守黄州,自己率主力回援安庆,他驻军在集贤关,并在菱湖北岸筑垒,又调驻守在天长的吴定彩等部冲入安庆城内协防。此后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庐江县守将吴如孝以及定南主将黄文金也各率所部,分别从天京、庐江、芜湖市赶来参战,期间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数次,没有取得任何进展。6月,清军主力猛攻集贤关,守将刘瑲琳战死集贤关失守。此后菱湖南北两岸的营垒也被清军占领,形式对太平军极为不利。此后,陈玉成虽又夺回集贤关并试图解救安庆,但在清军的猛攻下,9月5日,安庆城失守,城内守军全军覆没。
壮烈身死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陷入了“兵不由将”的困局,只能一路退守至庐州,因救援安庆未果,他与洪仁轩也被洪秀全“革其职权”,太平天国的局势也岌岌可危。困守庐州的陈玉成曾先后派遣咏天义马融和、俱天安邱远才和扶王陈得才、赖文光赖文光等率队远征西北,扩充力量。1862年2月,清军进攻庐州,陈玉成兵力单薄不能久守,此时,驻守寿县(今寿县)的奏王苗沛霖送信给陈玉成,劝他去寿州并愿派兵助他攻打开封市,部将殷卿劝告陈玉林,苗沛霖反复无常,“万不宜去”,但陈玉林没有接受意见坚持要前往寿州。5月15日,陈玉成突围前往寿州,早已投靠清庭的苗沛霖在陈玉成入城后将其生擒。随后,苗沛霖把陈玉成交给钦差大臣瓜尔佳·胜保审讯,陈玉成在公堂上怒斥胜保的劝诱,胜保无奈只能将陈玉押解至京师,6月4日,到延津县时,陈玉成被清将僧格林沁杀害于西教场。
军事理念
陈玉成善于机动作战,强调速战速决。其惯用战术有“杀回马枪”,即以一只部队诱敌,待敌追赶入设伏地区后,主力突然出击,诱敌部队也随之掉头合击,或交战双方收兵回营之时以及敌方疲惫之时,太平军突然转入进攻,后陈玉成以“三十检点回马枪”名闻湖北。另外他还采用过截包后尾(即采取迂回包围的手段断敌后路或粮道)、声东击西等战术。
陈玉成不仅善于用兵,而且具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他在战斗中往往能够身先士卒,如在解除镇江之围的战斗中,他以冬官正丞相之尊位,亲驾小船冲破清军封锁冲入城内。他的部下受他影响颇深,叛变者极少。其次他治军严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记载过陈玉成处死违反军纪的士兵的事迹,刀口余生的《被掳记略》曾载,陈玉成有三样好处,一是爱读书人,二是爱百姓,三是不好色。
人物争议
籍贯
关于陈玉成的籍贯问题,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为广西贵县人,学者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陈玉成传》最早提出此观点,其后史学家郭廷以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附录五表》、学者莫一庸的《广西地理·乡资》沿袭了这种说法。
其二为藤县人,史学家罗尔纲根据李秀成《自述》,在其 《太平天国史稿·陈玉成传》断定陈玉成为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1953年罗尔纲发表根据金陵大学献出的陈玉成《自传》,发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自传》论证了“藤县说”的真实性。1979年学者钟文典发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籍贯考》进一步考证陈玉成为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并提出其先祖原居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由福建上杭迁居广东韶州府翁源县的枫树井,清康熙年间,他的十世祖陈珦又远徙广西,几经辗转至陈玉成的曾祖父陈文时,迁至西凤岭脚的西岸村生活。
其三为桂平市人,最早见于学者程大璋民国九年编的《桂平县志》,其中载“陈玉成,居(桂平县)宣一里寻线村”,其后《广西一览·古今名人志略》《太平天国首义史》《英王陈玉成的籍贯》等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学者高植兰根据《陈氏族谱》以及一些民间口述材料,认为陈玉成因元旦舞狮伤人后,从桂平县逃至藤县。
人物轶闻
容貌风采
关于陈玉成的容貌风采,记述颇多。《陈玉成受擒记》《胜保事类记》都曾记载:“(陈玉成)貌极秀美,长不逾中人”,《能静居士日记》载:“(陈玉成)貌甚秀美,绝无杀气。”。英国人呤唎在其《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形容陈玉成夫妇,“在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中间,他们俩人是最漂亮的”。《陈玉成受擒记》还曾说,陈玉成双眼下方各有一颗黑痣,因此又被称为“四眼狗”。
传奇经历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载,陈玉成曾在广东省学习,有一同学为洪仁轩亲戚,在洪仁轩的影响下,陈玉成皈依了基督教。后来洪仁轩的母亲、妻子和其他几位亲戚,被广东清朝官员逮捕下狱,陈玉成与他那位同学贿赂狱卒,在监狱中见到了洪仁轩的母亲,洪仁轩哥哥有一位貌美的女儿也被关在狱中,陈玉成对其一见钟情,便约定一起越狱,后被狱卒出卖,陈玉成也被抓捕并被判处凌迟之刑。在行刑的那日,因暴动陈玉成等人趁机逃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洪仁玕会合。后陈玉成扮成洪仁轩的随从前往南京加入太平军,陈玉成与洪仁轩的侄女成为夫妻。
公堂斥敌
据刀口余生《被掳记略》记载,陈玉成被押送至瓜尔佳·胜保处后,胜保盛陈仪仗耀武扬威审问陈玉成,陈玉成怒斥胜保,骂完后“铺垫而坐”,后呼尔拉特·多隆阿说胜保“平白受霉,亦是自取”。《陈玉成受擒记》也有类似记载,并称“胜保默然”,然后给予陈玉成酒食,劝他投降,陈玉成则道:“大丈夫死则死尔,何饶舌尔。”
家族情况
父母
据《粤匪始末记略》载,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后洪秀成改其名为陈玉成。陈玉成自述其无父无母,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中没有其父母的相关记载,《藤县志稿》卷六《陈玉成传》称其母为姚氏。后在考证其籍贯时,找到了其父辈的姓名,主要有三种说法。学者陈小波在其《关于陈玉成的祖籍问题》一文中称,陈玉成父亲为陈文经,有三个伯父分别是陈文和、陈文、陈文伟,并称陈玉成原名陈维成。高植兰则在《英王陈玉成的籍贯》中认为陈玉成原名为陈文丕,是陈朝业之子,陈朝典的胞侄。钟文典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籍贯考》则说,陈玉成的父亲为陈朝礼。
家族成员
参与太平军的陈玉成家族成员,史料记载也不一致。《藤县志稿》称当时参加当时陈家参加太平军的共有“老小二十八人”,1960年编写的《藤县志》记载,与陈玉成一起参加太平军的有:陈时永(仕荣)、陈承瑢、陈承琏、陈承瑚、陈安成、陈聚成等人,历史学家苏双碧认为“承”字辈应是陈玉成叔辈,陈安成、陈聚成可能是陈玉成堂兄弟。当时太平军中被称为陈玉成叔辈的人还有陈得才、陈得隆、陈得风、陈时永等人,苏双碧认为这些人应是陈姓另一宗系,并非陈玉成一宗。
妻子及其后裔
人物评价
陈玉成死后,干王洪仁玕非常痛惜地说:“英王一去,军势军威同时堕落,全部瓦解。”因此,清军便容易战胜。”,湘军领袖曾国藩也承认说:“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清军将领胡林翼也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 一支耳,他何足虑哉!”,太平军和清军双方的评价,都证明了陈玉成是当时公认的名将。后来英国人呤唎在其《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也说:“英王年仅二十四岁,具有卓越的胆识,为太平天国中占有最高地位的首领之一。”,并认为:“在一切太平军将领中,清军最畏惧的是忠王,其次便是英王。”,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也评价道:“人们论为‘威名震天地’ ,就是敌人也不得不低头承认‘近世罕有其匹’ ”,只是“因有远古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轻则寡谋’的教训,致成千古恨。”,史学家钟文典总结道:“(陈玉成)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争取民族的生存所发出的光和热,却是极其强烈的。在生死面前,他维护了革命者的尊严,留下了浩然正气。陈玉成——这个光荣,伟大的名字,应该永远铭记在人民革命的史册中。”
后世纪念
安庆英王府遗址
英王府坐落于安庆市任家坡街,原为清廷官员宅地,王府坐北面南,系砖木结构,抬梁式建筑,占地14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前构“正殿”,后筑“后殿”,两侧设“偏殿”,周环住宅、花园,王府东殿壁间,绘有彩绘“飞凤舞狮”“飞凤奔马”“瓜绵绵”“暗八仙”四幅壁画。太平天国灭亡后,王府成为李鸿章的宅第,后几易房主,经过多次改建,但主体建筑轮廓未变。该王府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晚清建筑风格及壁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英王府遗址
南京英王府遗址位于南京水西门内昇州路338-360号,原为太平天国国库天朝总圣库,太平天国后期成为陈玉成之王府,太平天国灭亡后李鸿章将其改为安徽会馆,1949年后西部及北边为南京毛巾厂所改建,南部为南京药材公司占有。该遗址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东路的前厅、后厅,中路1组3进,均为5开间,西路1组4进,均为3开间,西路右侧尚存楼房2进,平房一座。该遗址曾发掘出20多个石柱础,上有浮雕,共有180个不同画面,多以琴棋书画为题,对研究太平天国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玉成纪念馆
陈玉成在河南省延津县西校场玉石关帝庙就义后,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尸,并筑土修墓,数月焚香不止。1958年延津县人民政府在此处立碑纪念,碑文正面为“永垂不朽太平天国革命英雄陈玉成墓碑纪念”,右面为延津县人民委员会所撰写的序言,介绍了陈玉成纪念地的发现和保护经过。左面和后两面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撰写的太平天国革命英雄陈玉成传略。该馆现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英王府.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政府.2023-05-10
图说延津• 名胜掠影.经济参考网.2023-05-10
延津县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公示.延津县人民政府.2023-05-10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1988).豆瓣电影.2023-05-10
太平天国 (2000).豆瓣电影.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