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1856年(清咸丰六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856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咸丰六年)8月,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其为“皇帝”。面对杨秀清的逼迫,洪秀全召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回京“诛杨”。9月1日,韦昌辉赶回天京,并与秦日纲在当夜包围东王府,次日凌晨,韦昌辉突袭东王府,与秦日纲一起杀死杨秀清本人及其家属、部下;随后,又扩大事态,以清除“东党”为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杀害杨秀清部属男女2万余人。

9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后,斥责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又准备杀石达开。于是,石达开连夜逃离天京,韦昌辉则将其留京家属尽数杀害。石达开逃到安庆市后,调集大军准备讨伐韦昌辉。11月初,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并将韦昌辉的首级解送到石达开军营,要求石达开回京辅政。之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并被洪秀全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掌握军政大权。

洪秀全经过韦昌辉叛乱后,对石达开怀有戒心,在加封石达开的同时,还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不满,于1857年5月率部出走天京。1863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同治二年)5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包围,陷入绝境,遂向清军投降。6月25日,石达开在成都被清军处死。

天京事变中,有两万多将士被杀,之后,石达开又带走了十余万精锐部队,致使太平天国一时间出现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事件背景

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北上,相继进军至湖南省、湖北、江西省、安徽等地,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并于1853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咸丰三年)3月攻占南京市,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首都。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开展了北伐、西征,占领了安徽、江西的广大腹地,又击溃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然而,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成为太平天国事业成功的保证,反而激化了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太平天国的领导们被胜利冲昏头脑,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及麻痹轻敌的太平观念,他们一变前期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天京大兴土木、养尊处优。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当时,起事诸王中,南王冯云山萧朝贵萧朝贵已经战死,入天京者只有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和石达开。北、翼两王受杨秀清节制,而天王自定都天京后,深居简出,杨秀清独揽了太平天国的教、政、军大权,并取得了代天父传言之权,成为凌驾洪秀全之上的“上帝”代言人。1853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咸丰三年)12月,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要打洪秀全四十大板(因洪表现恭顺,实际未予杖责)。虽然事后杨秀清主动缓和了与洪秀全的矛盾,但他的野心已经引起洪秀全的猜疑。

杨秀清与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之间也有矛盾。在杨秀清与洪秀全为争夺太平天国最高权位斗争的时候,韦昌辉一边谄媚杨秀清,一边想要夺取杨秀清的权位。杨秀清对韦昌辉也有警惕之心,因此长期将他留在天京,有时还予以打击。同时,杨秀清对石达开朱棣秦日纲也不信任,不但寻机对他们进行分权,而且故意利用权势对其压迫、欺辱。

事件起因

1856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咸丰六年)8月15日,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清军江南大营主帅向荣去世6天后,杨秀清又一次假托“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其为“皇帝”。面对杨秀清的逼迫,洪秀全一面答应于9月杨秀清生日时予以加封;一面召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回京。

事件过程

1856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咸丰六年)9月1日,韦昌辉从江西战场赶回天京,并与秦日纲会合。当夜,在佐天侯陈承瑢的接应下,韦昌辉与秦日纲的军队进入天京城并包围了东王府。次日凌晨,韦昌辉突袭东王府,与秦日纲一起杀死了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随后,又扩大事态,以清除“东党”为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杀害杨秀清部属男女2万余人。

9月26日,石达开赶回天京后,斥责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又准备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得知后,连夜逃往安庆市,韦昌辉将其留京家属尽数杀害。石达开到达安庆后,立即调集大军,准备讨伐韦昌辉,并公开提出要为杨秀清报仇。他还上奏天王洪秀全,提出要得到韦昌辉的首级,否则他的军队就要攻打天京。11月初,洪秀下令诛杀韦昌辉,并将韦昌辉的首级解送到石达开军营,且要石达开回京辅政。在石达开的要求下,朱棣秦日纲也被解除军权,并被召回天京。11月28日,石达开迫使洪秀全处决了参与“诛杨”密谋及天京大屠杀的秦日纲及佐天侯陈承瑢。之后,他回到天京,受到合朝文武的拥护,并被推为“义王,但石达开本人不肯接受,洪秀全又任命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

事件后续

韦昌辉被诛后,洪秀全即为杨秀清恢复了名誉,并将杨秀清的忌日订为“东王升天节”,1857年(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咸丰七年),洪秀全又加封杨秀清为“传天父上主皇雅威真神真圣旨……东王”。“天京事变”中,杨秀清的两个世子皆死于难。为了给东王续嗣,洪秀全将自己的第五子洪天佑过继给杨秀清,并封之为“幼东王”。

洪秀全经过韦昌辉叛乱后,对石达开怀有戒心,在加封石达开的同时,还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弘光帝,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对此不满,于1857年(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咸丰七年)5月出走天京,与此同时,他还带走了二十多万太平军将士。1863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同治二年)5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包围,陷入绝境,遂向清军投降。6月25日,石达开在成都被清军处死,终年33岁。

事件影响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中,有两万多将士被杀,之后,石达开又带走了大量精锐部队,致使太平军实力锐减,一时间出现“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太平军很快便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乃至退却阶段,清军由此获得喘息之机,趁势重新纠集兵力反扑:趁天京变乱之机,清政府重组了江南、江北大营,1858年(太平天国戊午八年,同治三年)初,江南、江北大营相互配合,逼攻天京;曾国藩湘军则从长江上游进行反扑,太平天国形势危急。为挽救危局,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 ,任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后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天京事变也引发了太平军的信仰危机。天京事变中,天父皇上帝的代言人杨秀清被杀,太平天国编造的所谓天父皇上帝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神话被截穿,人们的虔诚、敬畏之心顿失,相当一部分人对前途丧失了信心。石达开率部出走后,在江西省与反对分裂的太平军火并,民间遂有“江西贼杀贼,南京王杀王”的谚语,苏州市一带还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之类的打油诗。这也是太平军军民在精神上的迷茫演变为政治分裂的关键因素。天京事变后不久,太平军中便出现了中高级官员自立旗号之事;还有部分太平军投降清军。

历史评价

王新龙在《大清王朝》中认为,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的分裂出走搞垮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以至于前期领导核心只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它也使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这种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原有态势”;天京事变还造成了太平军思想上的混乱和革命精神的锐减,使广大群众对雅威的信仰发生动摇。

关于天京事变的评价,在蒋世弟、吴振棣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中,记述了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天京事变”是一场由阶级异己分子韦昌辉发动的反革命叛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个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爆发,韦昌辉是这次事变的罪魁祸首。另一种观点认为:“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内讧。第三种观点认为:“天京事变”反映了革命阵营中极为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既有个人野心家争夺最高权位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阶级异己分子阴谋篡夺农民革命领导权的矛盾。

相关争议

杨秀清是否曾“逼封万岁”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之事,史学界大多学者对此事的真实性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比如史式认为“逼封万岁”说从史实和情理上都是荒谬的,是事变的罪魁洪秀全制造的政治谣言;苏双碧在《洪秀全传》中也认为,“逼封”一事是韦昌辉用作“诛杨”借口的,此事在当时社会广泛传播,是由于韦昌辉的宣传,也是人们寻求有关天京事变的一种意想性的答案,未必是事实。

杨秀清“逼封万岁”是否为篡位

郭毅生认为,“逼封万岁”并非篡位。他指出,在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中,“主”有五位,“万岁”有八位,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是多“主”多“万岁”的,所以,杨秀清称“万岁”是经过洪秀全加封、合乎太平天国体制的,并非篡位。茅家琦、方之光等在《太平天国兴亡史》一书中则认为,1856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咸丰六年)杨秀清“逼封万岁”以前,只有天王称“万岁”,杨秀清是“九千岁”,他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是想取洪秀全而代之。

洪秀全是否曾密诏“诛杨”

关于杨秀清被杀一事,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牟安世在《太平天国》一书中认为洪秀全曾密诏北王、翼王等统兵回天京诛杀杨秀清。郭毅生则认为,洪秀全未曾“密诏”诛杀杨秀清,杨秀清之死是韦昌辉矫诏擅杀的。茅家琦等在《太平天国兴亡史》中也认为洪秀全并没有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等杀害杨秀清,是韦昌辉擅自杀死杨秀清的。苏双碧在《洪秀全传》中认为,洪秀全并不是非杀杨秀清不可,韦昌辉所宣布的密诏是不存在的。

天京事变发生的具体时间

洪秀全1859年(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咸丰九年)11月16日颁布的《天历每四十年一斡旋诏》中,七月二十七日为“杨秀清升天节”,而天历丙辰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为1856年9月2日(咸丰六年八月初四日),后人根据这一记载将9月2日视为天京事变发生以及杨秀清被杀的时间。但张光荣在《天京事变日期考》中认为,天京事变和东王被杀应该发生在9月4日至9月5日,事变的过程可能是:9月1日韦昌辉到天京,经过四天的紧张密谋,以洪秀全为首的诛杨联盟于在9月4日深夜发难,9月5日凌晨杨秀清被杀于东王府;刘晨在《从密议、密函到明诏:天京事变爆发的复杂酝酿——兼辨太平天国的盛衰分水岭问题》中也认为,韦昌辉于9月4日深夜入城,9月5日凌晨血洗东王府。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2025-04-15

太平天国 太平天國 (1988).豆瓣电影.2023-07-06

天国传奇 (1998).豆瓣电影.2023-07-06

太平天国 (2000).豆瓣电影.2023-07-06

太平天国 太平天國 (2009).豆瓣电影.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