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临近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台江县全县常住人口已达17.3万人,有苗、侗、土家、布依族等15个少数民族聚居,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

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平均海拔717.5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属于相对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C,年均降水量1096.7毫米。唐朝时台江一带隶属应州陁隆县,元、明朝为“化外生苗地”,民国三十年(1941年)始称“台江”,重划台江县;1956年设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属其下辖县,此后下辖乡镇街道略有变化,截至2022年,台江县下辖4个镇、3个乡、2个街道。台江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台江县台拱街道政府行政中心。

台江县物产丰富、地阜物华,当地的特色产业是旅游业。据2022年统计,台江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61:34.37:43.02;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7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7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6元。台江县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台江临近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三省交界处,置身泛珠江经济合作区区域中心,构造了立体化交通网络。台江县距离贵州省会城市贵阳两个小时、芷江侗族自治县机场1个半小时,距凯里黄平机场26千米。60号高速公路、上瑞高速、沪昆高速铁路和G320、G211国道穿境而过,沪昆高铁距离上海市5小时车程,距广州市4小时车程。属“凯里半小时经济圈”,北上重庆市,南下广州,东出湖南,西进贵阳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形成。

台江县作为县级行政区中苗族比例最高的县级行政区,民族风情浓郁、美誉繁多。台江县境内共有9个苗族支系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共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有“中国苗绣之乡”“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大县”之称;台江县处地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优渥,森林覆盖率达69.34%,生物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台江县境内已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6个。

地名由来

台江县自古属“化外生苗地”,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台拱厅。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撤丹江县,将部分区域划归台拱,并取台拱之“台”,丹江之“江”,更名为台江县,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隋唐至宋元

唐朝之前,台江一带尚无建制。唐朝时始置陁隆县,隶应州。五代时,苗族割据,拒绝向朝廷纳贡,此后至元朝均为“化外生苗地”。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台江一带仍为“化外生苗地”。

清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决定开辟苗疆,招抚苗民,赐苗族汉姓,并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台拱厅,建台拱城,设3个土千总,5个土把总,下辖多个苗寨。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九月,台拱厅改为台拱县,隶镇远道,为二等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六月,撤丹江县,将部分地域划入台拱县,并取台拱之“台”,丹江之“江”为县名,更名台江县,下设5区,17联保106保1108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地解放工作陆续进行。1949年12月3日,台江解放;1953年1月,改台江县为台江苗族自治区,隶镇远专区,设3个区、44个乡,次年改台江苗族自治县。

1956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台江苗族自治县改为台江县,并调整全县乡镇区域。1958年,台江县并入剑河县,1962年又恢复台江县建制。

1984年4月,台江县增设南宫区,废公社设乡镇,辖4区1镇,28个乡镇。1991年12月,台江县实施撤区建镇并乡,全县辖9个乡镇,村组建制不变。

2003年起,台江县县境范围多次改制。直至2016年,台江县下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

地理

位置境域

台江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位于北纬26°24'~26°53',东经108°03'~108°31'。北以清水江为界,与黄平县施秉县毗邻,西邻凯里市,东南与剑河县、西南与雷山县接壤,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

气候

台江县处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长而无严寒,夏短而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9℃,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1096.7毫米,雨量集中在5~9月份;无霜期289天;年日照市时数1100~1200小时;年平均湿度在85%左右;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季风气候明显。

地质

地质构造

台江县境内横跨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大致以施洞口断裂带为界,东南侧属华南褶皱带,西北侧为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带范围内主要出露下江群浅变质岩,在境内为雷公山复背斜;扬子准地台区则分布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及粗—细碎屑岩地层多呈单斜构造。主要的褶皱构造(自西而东)有青岗背斜、三穗向斜(境内的台江——革东段)、新寨背斜、雷公坪向斜、提庆背斜等;主要的断裂构造有方篷洞口断裂、料洞断裂(施秉县向县境延伸部分)、革东断裂、昂因断裂(剑河县向县境延伸部分)等。

地层

从老到新有下江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白垩系、第四系等地层。

下江群包含甲路组、乌叶组、方召组、清水江组和平略组,其中甲路组是由千枚岩、绢云母板岩、钙质千枚岩组成,下部夹透镜状绢云母大理岩。乌叶组的构成为变余粉—细砂岩,粉砂质板岩及黑色灰质绢云母板岩、绢云母千枚岩组成,上部夹变余砂岩及变余凝灰岩。方召组命名于台江方召,为变余砂岩与绢云母板岩互层,夹少量凝灰质板岩。清水江组主要由变余砂岩、凝灰质板岩、变余凝灰岩、变余层凝灰岩组成、夹变余砂岩、粉砂质板岩等。平略组则为绢云母板岩、粉砂质绢云母板岩、中部夹变余砂岩及砂砾岩透镜体。

而震旦系分布在台江城郊一五河一带,由页岩、灰质页岩及砂砾岩组成,上部有数米厚的白云岩。寒武系下部为页岩、灰质页岩夹少量石英沙岩,中及上部以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少量灰岩组成,底部有薄层硅质岩,硅质岩之上产磷矿石煤,分布于台江一革东及施洞口断层以西。而奥陶系仅有下统,由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钙质页岩、钙质矿岩组成,中部石灰岩是优质水泥原料,分布于施洞口断层以西的西部边境。志留系仅在大寨以西边境地带小片出露,岩性主要有页岩、砂岩粉砂岩等,上部夹灰岩透镜体。白垩系常见于石板桥等地,由砖红色砾岩、钙质砂岩组成。 第四系则分布于沿河流、沟谷有砂砾层堆积,缓坡地带有坡积,残积亚黏土、砂土等堆积物。

地形地貌

台江县城位于苗岭山区的北段,山体走向受地质构造及地层、岩石的制约而多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总的地势由南西向北东(清水江)倾斜,县境西部一带的最高山峰海拔1468米。在南北长约60千米的范围内,按平均海拔可划分出三个台阶:西南部山峰顶面高程在海拔1500米左右,宽数千米,向东北有一个数千米宽的斜坡;之后进入第二台阶,其山峰顶面在海拔1300米左右;第三台阶大致在养你坡~方召一线以北,地势突降到海拔1000米左右,直至清水江边。清水江及其主要支流翁你河、小江河(巴拉河)是在1000米台面基础上强烈下切而发育起来的。

台江县地貌的成因类型大致有剥蚀、侵蚀中山、溶蚀及河谷三个不同的地貌类型区。中山区占有县境除施洞口断层西北的绝大部分地区,此区内相对高差(切割深度)常达500米,属中切割中山地貌。溶蚀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施洞口一洋桃一龙井街以西地区,该区分布寒武系一奥陶系碳酸根岩石,受地表水地下水双重溶蚀作用,形成一系列岩溶地貌景观,如溶丘、峰丛、溶沟、溶槽、溶斗、溶洞等。大塘及古羊溶洞长数千米,最宽处可达10~20米,内有石笋钟乳石、石柱、有水流者形成暗河。岩溶区地热较低,海拔在1000米以下,切割深度在50~200米。河谷地貌(成因类型属构造侵蚀地形及侵蚀堆积地形)区的范围包括主流清水江及主要支流(巴拉河、翁你河)的两侧,呈长条带状展布。河水流向常受地层、构造的制约,即河床的发育受到断层和软弱地层的控制。上述河流均为成形河。

水文水利

水文

地表水

台江县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096.7毫米,年平均径流深为621毫米,径流总量为7.51亿立方米;清水江、巴拉河、翁密河等片区过境容量为44.6亿立方米。县境内干流有清水江、巴拉河、翁密河、翁你河,有支流20条,干流总长为259.1千米,流域面积为1206平方千米。

清水江发源自贵定县、都匀市交界的斗篷山,经都匀、麻江县凯里市入县境西北革一镇后哨村入境,沿县界北面向东流经施洞镇到平兆,向南流经五河、革东等寨,由掌架村出境入剑河县。县境河长73.4千米,流域面积为344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高河、猫坡河、江河、养掉河与方白河,总长为105.2千米,河网密度为30.4千米/每百平方千米。

巴拉河源出雷山县雷公山之交腊山,流经雷山、凯里挂丁,由德眷村入境。流经台盘大寨、南瓦、南垌、排生、报效、老屯等村寨,于巴拉河寨脚注入清水江,总长70千米,流域面积265千米。主要支流有龙塘溪、箕簸河、小江河和辣子溪,总长为122.9千米。河网密度为46.4千米/每百平方千米。

翁密河:发源于雷公山,有西南二源,以南源格头河为主。经雷山县的方祥,向东北流入县境西南部,经交密、南宫,在掌皆归流入剑河县境。县境河长31.7千米,流域面积为283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交包河、南牛河、翁西河、翁芒河、南宫河、交密河,总长为126千米。河网密度为44.5千米/每百平方千米。

翁你河发源于县境雷公山北坡南刀村。流经台浓、南省,于南你村注入巴拉河。总长84千米,流域面积为31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九摆河、红寨沟、打岩沟、排当沟、排汪河、五寨河等,总长140.7千米,河网密度为44.5千米/每百平方千米。

地下水

台江县境内大塘、革一、台盘一带可溶性岩层出露地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其余地区地势起伏很大,切割性强,地下水甚少,分为中等富水带和弱水带。中等富水带分布在大塘、革一、台盘等地。地下水出露点较多,大于1升/秒,共22个地下水点,地下径流模数为4升/秒·平方千米,埋藏深度50米左右。弱水带主要分布在施洞口断裂以南地区。植被较好,地下径流模数为2.13升/秒·平方千米。全县地下水储量在6200~11000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天然储量为8741万立方米/年左右。其中岩溶地下水年储量2047立方米/年,占全县地下水量24%左右。

水利

截至2023年,台江县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建成了40余座水库、山塘等保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当地留不住降雨的工程性缺水问题。

台江空寨水库

台江空寨水库位于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巴拉河上,该水库总库容248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库容2222万立方米,死库容39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824万立方米。2022年1月12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空寨水库正式蓄水。该项目作为省“三位一体”重点工程,是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西南地区的重点扶贫项目,其建成投入使用将解决凯里市城区、台江工业园区以及多个乡镇村民约20余万人供用饮用水、兼顾发电等。

土壤

台江县境内土壤主要分为5个土纲,6个土类,10个亚类,25个土属,75个土种,其中农耕用地主要分为旱作土和水稻土,共约占全县土地的7.66%。在主要的土类中,分布最广泛的是黄壤,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1%,此外还有山地黄棕壤、石灰土、黄泥土、淹育型水稻土等。

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冷凉地区和海拔1400~1800米的南部地区,面积为8.72万亩。主要由砂页岩风化而成,质地在中壤和重壤之间,有硅质黄棕壤和硅铝质黄棕壤两个土属。硅质黄棕壤主要分布在红阳、南刀、大塘、大红寨、翁腮、石灰河等地,面积6.57万亩,占自然土面积的4.67%,由砂岩残坡积物发育而成。其物理化学特征为:土层浅薄.在40~80厘米之间,剖面层次较明显,轻、重壤小块状结构,通透性好,肥力较差。硅铝质黄棕壤主要分布在石灰河、登交仓门坳、交片坡等处,面积15.94万亩,占自然土面积1.1%,由砂岩、页岩风化发育而成。其物理化学特征为:土壤呈现A、B、C构型,深度在60~70厘米之间。A层呈灰黄,粒状结构,PH值为4.7;B层呈淡黄,块状结构;C层呈棕黄,重壤,块状结构。有机质含量7.2~10.2%之间,全氮含量为0.28~0.35之间。速效磷为25PPM。速效钾在94~178PPM之间,PH值为4.2~5之间。

石灰土面积为11.45万亩,分布在台盘、大塘、革一、宝贡、革东等地,由白云质灰岩风化而成,有黄色、淋溶黄色和次生黄色三个石灰土属。黄色石灰土面积为1.44万亩,由石灰岩、白云岩风化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大塘、良田、革一等地。淋溶黄色石灰土面积为7.97万亩,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残坡积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台盘、革一和革东等地。次生黄色石灰土面积为2.04万亩,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残积和坡积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革东、革一和大塘等地。

黄泥土面积为2.51万亩,广泛分布在台江县全县的山腰、山脚谷地及河流两岸,由黄壤垦殖后熟化而成,有黄泥土、黄砂泥土和石砂土3个土属。黄泥土面积为1432亩,主要分布在台盘、革一、方省、东扛、翁脚等地。由硅铁质黄壤和硅铝质黄壤开垦耕作熟化而成。黄沙泥土面积为1.81万亩,占旱作土面积64%,由硅质或硅铝质黄壤开垦熟化而成,成土母质为砂岩,砂页岩,有黄油沙土、黄沙泥土和豆面泥土3个土种。石砂土面积仅为649亩,零星分布在宝贡、方省、排羊和南宫等地。由硅质、硅铝质黄壤开垦而成,成土母岩为砂岩、砂页岩,有燧石砂土、扁砂土和石渣子土3个土种。

淹育型水稻土面积为3.96万亩,土壤剂面为A、B、C构型。有坡黄泥田和大泥 田两个土属。塝坡黄泥田面积为3.83万亩,除革东、五河、翁脚之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由黄壤或黄泥土水耕而成。有死黄泥、寡黄泥和黄砂泥3个土种。大泥田面积为1340亩,主要分布在革一、革东、五河、台盘等地,由黄色石灰土和大土泥土水耕而成。有黄大泥、大泥、苦大泥3个土种。其物理化学特征为:质地轻粘至重粘,粒状或块状结构,灰黄至棕黄色。淹育型水稻土水耕起浆,保水保肥较好。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台江县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8244.87公顷,林地86758.58公顷,草地257.89公顷,湿地92.1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70.0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48.6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89.87公顷。

矿产资源

台江县境内矿产资料调查研究程度较低,经地质勘探发现的矿产有铅锌矿、水泥石灰岩磷矿石煤大理石等。

其中,铅锌矿水井寨铅锌矿位于台江县城北东5千米。矿体产于下江群地层中,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断层有近南北向、北东东向两组。矿体七个,其中2、4、6号矿体为工业矿体。1992年省储委审批C+D级储量pb+Zn4667吨。1992年省储委审批D级储量pb+Zn951.59吨。

水泥石灰岩分布在台江县城西郊水泥石灰矿床,计算矿石储量123.46万吨。磷矿则分布于良田(南哨)磷矿点,计算远景储量储量930万吨。另在台江县城西效亦见该相当层位磷矿层出露,属结核状矿石,可选性差,工业价值不大。而台江县的石煤分布在台江县城西郊,产于磷矿层之上,发热量可达1100--3743卡/克。新寨大理石矿点的矿体呈透镜状,产于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矿体七个,分别长100~900米,厚55~107米,估算石料远景储量724.5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台江县县境属雷公山山地植被区,植被类型多种,相互交错分布,主要分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灌草丛等类型,森林覆盖率达69.34%,是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

水资源

台江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096.7毫米,年平均径流深为621毫米,径流总量为7.51亿立方米;清水江、巴拉河翁密河等片区过境容量为44.6亿立方米。河流全县干流有清水江、巴拉河、翁密河、翁你河,有支流20条,干流总长为259.1千米,流域面积为1206平方千米。全县地下水储量在6200~11000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天然储量为8741万立方米/年左右,其中岩溶地下水年储量2047立方米/年,占全县地下水量24%左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台江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较为丰富,县境内分布有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共22科38属5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18科27属36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8科10属14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树种1科1属1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特有植物1科1属1种。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小叶红豆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柔毛油杉台湾杉贵州山核桃、树、伯乐树等33种;省级保护树种有铁坚油杉、粗榧红花木莲青钱柳瘿椒树等14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树种有长苞铁杉1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特有植物有滑壳柯1种。

动物

台江县动物资源丰富,共有491种动物栖居于此,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鸳鸯、猕猴、鳞甲目熊瞎子等28种。

自然保护区

台江县境内分布着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南宫州级自然保护区、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雷公山园区(台江片区)、贵州台江翁你河中国湿地公园、贵州台江国家森林公园、翁密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史上未受到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地方,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所,蕴藏着丰富的中亚热带森林植物资源,珍稀动物。珍稀植物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秃杉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揪、马尾树、钟萼木、十齿花、香果树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经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台江南宫自然保护区

台江南宫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5%,保护区内有植物有674种,其中药用植物413种,观赏植物261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钟萼木)等;野生动物有17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颈尾雉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鸳鸯、雀鹰猕猴熊瞎子金猫等28种。

自然灾害

台江县境内主要的灾害有旱涝、风雹冷害与虫灾等,其中干旱各季节均有发生,洪涝多发生于夏季,雹灾主要在4~9月发生,偶有在早春出现。

2012年4月10日晚,贵州台江县遭遇特大冰雹灾害袭击。冰雹最大的有乒乓球大小,直径达35毫米,平均重量18克。降雹时间持续10分钟左右。据灾后统计,台江县有4个乡镇共47个村受灾。冰雹灾害造成部分房屋受损,电力设施损坏较为严重,县城大面积停电,市政路灯、电信设施及4个乡镇的农作物和林木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多人受伤。

行政区划

台江县全县下辖4个镇、3个乡、2个街道,共71个行政村、385个自然寨,政府驻地贵州省台江县台拱街道政府行政中心。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台江县全县总人口173677人,其中男性人口92731人,比重53.39%,女性人口80946人,比重46.61%;其中有城镇人口50225人,乡村人口123452人,全年自然增长率为3.16‰。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台江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2429人,占26.39%;15-59岁人口为71035人,占57.82%;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397人,占15.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972人,占12.19%。

语言

台江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大部分以苗语、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常用。台江县的苗语方言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北部土语,但由于居住地的分散,地形导致的交通较为闭塞,北部土语又逐渐形成了若干个次土语点,即方南、方翁、方旎、方纠、方秀、方白、巫芒、方黎、后哨等九个,分别分布在县内各个镇、乡及村寨里。

关于次土语点的发音大部分音调是相同的,但在声母韵母和声调声值上略有差异。如“太阳”叫“hnab”,方白叫“naib”,南宫叫“nab”,排羊叫“hab”,方西叫“haib”。这里的声母就有送气、不送气和喉舌音之别,方南的声母与其他次土语点差别较大,其他点的“z”、“s”声母在方南变为“s”和“hs”;在韵母发音上,少部分也存在着些微差别,如“做”,方旎叫“at”,方南叫“ait”,方白叫“it”;调值上也有差别,如“去”大部分次土语点是22调,方白、南宫是21调,其尾音稍降而短促。然而在各个次土语点里,由于山地环境的趋势,村落之间相隔较远以及长期的生活习惯与自身发展的不同,发音也存在着区别。

民族

台江县境内有苗、汉、侗、土家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98%以上。长期以来,台江县的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混居特有的民族居住现状。

宗教信仰

台江县境内佛教和道教的影响甚小,以苗族人民信仰其民族内一些习俗为主。比如,台江县境内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对于突出的自然物,都认为有神灵附于其上而加以崇拜。夫妻多年不育,要拜祭巨石或古树。小孩生病也要拜大树或怪石,称其为“树爹”“岩妈”。寨边的风景树尤受膜拜,认为是庇护村寨的神树,不许砍伐,不许折枝,逢年过节勤往敬祭。深洞被认为是始祖“央”栖息之所,称为“央洞”;石槽认为是“央”睡过留下的印迹,称为“央槽”。响雷认为雷公发怒,雷击认为是雷公惩罚。流星坠落认为是“火神”降落,将有火灾发生。大风认为是风神过境,必须躲开。日食月食认为是天狗和老鹰吃太阳或月亮,必须敲击锣鼓营救。久旱不雨,认为是旱神作怪,必须抬狗击锣求雨或敬祭水潭等。

经济

综述

2022年全年台江县实现生产总值44.98亿元,财政收入46899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2.61:34.37:43.02。按常住人口计算,台江县的人均生产总值达3.7万元,城镇人民可支配收入3697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6元。台江县以农业为基本产业,旅游业为主要支柱性产业。台江县按照“2+2+1”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为主要的粮食产地和蔬菜产地。截至2022年底,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639.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58亿元。

第一产业

台江县境内农林牧渔业规模较大,并且台江县以农业产业为支柱产业,围绕“2+2+1”(稻+鱼、茶+果2个复合产业,中药材、食用菌2个特色产业和1个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进行战略布局。根据2022年统计,台江县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8311.05公顷,主要为粮食产地(10465.27公顷)和蔬菜产地(4540.88公顷),另有油料、棉花等种植;县内造林面积2600公顷;畜禽饲养总量115.38万羽。截至2022年底,台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51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90625万元,林业总产值43566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0236万元,渔业总产值7548万元。

台江县围绕“2+2+1”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创新优质稻“五优”产业发展模式,提速“稻+”及渔主导产业增产增效,实现试点推广种植平均亩产水稻651.68公斤、稻田鱼70公斤。与此同时,台江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五院经济”拓宽致富门路,促进示范户增收万元以上。

第二产业

台江县以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体旅装备制造两个工业产业为主导,2022年全年台江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5.46亿元,其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9.4%、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2%。除此之外,台江县推进农特产品品牌创建,“鲤吻香米”“姊妹五彩茶”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走进大众视野。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食品加工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推动碧桂园集团台江县鲟鱼三产融合、生生农业集团稻渔产业化发展示范园等项目落地见效。

第三产业

台江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依托民族特色村寨,实施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2022年,台江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亿元,下降2.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71亿元,增长6.8%;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0.71亿元,增长4.8%;住宿业营业额完成0.43亿元,下降8.6%;餐饮业营业额完成1.91亿元,下降0.2%。2022年全县旅游接待165.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旅游综合收入17.12亿元,同比增长36.74%。台江县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四大行动”,打造偏寨红色美丽村庄等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游基地;举办了“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全国乡村“村晚”展示活动。用好“村BA”火爆传播效应,争取到补助资金420万元改造提升“村BA”网红球场。

经济功能区

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2012年获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43.87平方千米,目前初步形成了北部(革一)片区以发展新能源、冶金等重工业为主,南部(台盘)片区以发展食品加工、服饰制造、银饰工艺品制造等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开发区的规划主导产业为铅酸蓄电池、再生铅和配套产业链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带动就业3500余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基地。贵州台江经济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经发集团)是台江经济开发区所属国有企业,重点承担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运营和产业投资管理职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台江县有学校93所,其中,幼儿园58所(民办10所),小学29所(含教学点15个),初中4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台江县全县共有学生31656人,教职工数为1869人。近年来,台江职校加强校企合作,加大与广东省等地对接联系,拓展“订单式”培养,探索“3+3”“1+2+2”办学模式,就业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98.98%和74.1%,正逐步实现“就业充分,收入不错”的目标。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台江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7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民营医院1个,卫生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台江县卫生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其他卫生机构152个,村卫生室139个(含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卫生机构病床床位791张,其中城镇546张,乡镇(街道)卫生院245张;县乡两级卫生技术人员1122人(在编784人(含备案制),临聘338人)。

除此之外,台江县争取到国家卫健委支持380万元建成全国首家县级疑难疾病筛查实验室。争取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支持1000万元建成现代化一流示范性重症监护室,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家具有ECMO资质的县级医院。在佛山市中医院顺德区帮扶下,完成县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业务用房面积增至5424平方米、病床增至107张。全面推广中医药新项目新技术,研制推出院内协定方17个,填补了中医院无院内协定方空白,台江县民族中医院的接诊能力不断提升。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全力支持,扎实推进县妇幼保健院软硬件建设,业务用房面积增至4500平方米、床位增至53张,新增创建临床、保健科室8个,顺利通过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建成台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期),施洞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州级验收。

文化事业

2022年末,台江县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全县建有四级应急广播,综合应用平台1套,3套县级广播前端系统(县级广播调度中心),9套乡镇级应急广播前端(乡镇调度中心)。75套行政村级前端(村级调度中心)(其中63个行政村、6个移民安置小区、4个社区、1个居委会、1个开发区管委会),完成全县811个广播终端建设,其中681个收扩机带1362个高音喇叭和130个音柱,台江县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8%。文化活动方面,台江县举办了“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全国乡村“乡村春晚”展示活动。

科技事业

台江县201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55.5%,位居全州县16个县(市)第六名,全省第三方阵甲类县排名第9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全州排名第三名,专利授权量全州排名第二,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州排名第二名。并且台江县锚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靓目标,突出科技创新赋能,强化科技成果应用,创新优种、优法、优机、优企、优品“五优”模式,大力发展“稻+设施化辅助养鱼”产业综合示范区,实现年综合亩产值10000元以上,全面推动“稻+渔”产业增产增效,逐步走出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粮渔多赢的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模式。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台江县建成202个篮球场,156个村寨均有业余篮球队。截至2023年,台江县拥有1个体育中心和1个台江县全民健身中心。2022年12月,台江县全民健身中心入选第一批贵州省青年友好运动场馆(基地)名单。除此之外,台江县还利用“村BA”火爆传播效应,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420万元改造提升“村BA”网红球场。2023年7月30日,台盘村又迎来一项重要的篮球比赛——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半决赛。赛事在各市州覆盖2624个村镇、进行5457场次,共有30438人参加。

人居环境

根据2022年统计,台江县全县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其中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综合指数为2.21;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域2个地表水断面(平敏大桥、施洞镇)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61%,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02%;森林覆盖率达69.34%。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台江县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06822人,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559人,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3267人,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6158人,参保率为101.33%。2022年全年台江县各级共筹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36亿元,报销医疗费达1.12亿元,共计开展医疗救助17880人次,发放救助金1874.6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人员3225人次、保障金342.9979万元。除此之外,台江县发放各类救助及生活补助金6.88万人次,共计1765万元。

交通

综述

台江县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临近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三省交界处,地处泛珠江经济合作区区域中心,接受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区、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南北钦防经济区、滇中经济区发展辐射。60号高速公路、上瑞高速、沪昆高速铁路和G320、G211国道穿境而过,沪昆高铁距离上海市5小时车程,距广州市4小时车程。台江县属于“凯里市半小时经济圈”,北上重庆市,南下广州,东出湖南,西进贵阳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台江县公路总里程1199.05千米,全年货物周转量25081.72万吨。

公路

截至2022年,台江县全县公路总里程1199.0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9千米,国道130.88千米,省道41.17千米,县道187千米,乡道260千米,村组道561千米,全年货物周转量25081.72万吨。60号高速公路、上瑞高速、沪昆高速铁路和G320、G211国道穿境而过,沪昆高铁距离上海市5小时车程,距广州市4小时车程。属“凯里半小时经济圈”,北上重庆市,南下广州,东出湖南省,西进贵阳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形成。

铁路

台江县境内有沪昆高铁横穿,但并无设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19年,台江县共有3条公交线路,实现村村通路,城乡公交也投放运行。

人文

综述

台江县自古是苗族聚居之地,有着浓郁的民族发展历史与民族风情。截至2022年,台江县境内有9个苗族支系文化,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传统村落36个,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一等“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一,也有“中国苗绣之乡”的称号,被评为“中国原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大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台江县境内共有25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处,分别是莲花书院、苏公馆和文昌宫。

莲花书院

莲花书院位于文昌宫背面,始建于1891年,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是一个由大门、配殿、天井、正殿组成的四合院。因其大门南侧有一莲花池,故名莲花书院,为生员攻书之处。1987年,莲花书院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公馆

苏公馆位于台江县城北40千米施洞镇柏子坪村。苏元春于同治六年(1867年)至十三年(1874年)随席宝田入黔镇压张秀眉苗族农民起义,升任总兵,时驻施洞,遂修公馆。

公馆坐南朝北,面临清水江,为三进三幢五开间单檐悬山顶木结构建筑,四周以封火墙围砌。从正门而入依次为前院、前间、中堂、后院、天井,通面阔20.5米,通进深76.6米,占地面积为1556.5平方米。北墙正中为前门,条石门框,双合门启闭,门高2.5米,宽2米,正门有门廊,遮风挡雨。后为青石铺院坝,前间建于院坝南端,进深29.9米,右侧有通道。二进为中堂,进深16米,堂前小天井,左侧有厨房。明间为苏氏家人聚食会客之处。三进为后院,进深46.4米,系主人卧室与书房。院前小天井,后为花园。三幢正房皆为穿斗式构架,小青瓦覆顶,高均10米,柱径31.57厘米,鼓墩或柱础,精雕各种图案。门窗造型别致,装饰简练。公馆多年自然侵袭和人为破坏,其主体建筑尚余好。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21日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宫

文昌宫位于台江县贯城河南岸的小丘上,坐东朝西,始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同知周庆芝创修,包括文昌宫、莲花书院、学舍、字库塔与义工房和莲花塘建筑群等,现存房屋阁楼9栋35间,是贵州省保存至今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古书院之一。其中部分建筑曾于“文革”期间受到破坏,后由政府拨款修缮。文昌宫建筑结构传承了中国几千年来所沉积的寺庙文化景观,又融入了苗族建筑技艺,筑风格凿柱穿梁、榫枋衔接,没有一钉一铆,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1982年10月,被列为第一批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台江县第一批传统村落没有,第二批传统村落有29个,第三批传统村落有7个,第四批传统村落有1个,第五批传统村落有4个,共计41个。

台江县登鲁村

“身在故宫,根在登鲁”台江县登鲁村是全国传统村落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登鲁村(原名:登禄)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的登鲁还是一片大森林,江西省的牧民迁徙至此,牧民放羊,因而得名“羊”氏(羊通杨)。在一次战乱中,张氏志荣为了逃避追兵沿河而漂至此,请求牧民收留,而后杨氏、张氏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子孙后代,经过历时变迁,依旧繁衍生息。登鲁村全村140户人家,共555人,以苗族聚居为主。走进村寨随处可见的木屋建筑多是五柱三间或五柱两间的吊脚楼,房屋大都是瓦房,建筑面积在八十至一百二十平方米左右,实际占地面积只有三分之一,其余都是吊脚的面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台江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4个。除此之外,台江县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82人。

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施洞镇、老屯以年轻女子和后生为主体的传统婚恋的一种节日聚会方式,世人誉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苗族贵州苗族姊妹节苗语叫“垄嘎粮”,“垄”意为吃,“嘎”意为饭,“粮”意为了确姊妹、朋友之聚的心愿。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一起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婚等主要活动内容,是一个情与爱邀约的节日,是一幅人类情爱生活的风俗画卷,同时也是展示多姿多彩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和丰富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蕴的一个盛会。

节日中,当地的姑娘们穿上盛装,游客会被邀请入席品尝苗族的“百家饭”,在享用那风味独特的菜肴时,苗族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边喝歌一边热情向客人敬酒。“游方”场上,激越嘹亮的飞歌,此起彼伏,混合交响,游客往往会陶醉于这三三两两情歌缭绕之中,就像回到童话的世界里,那男女主人公的情话故事便在眼前的春光中回荡……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姑娘们总是热情相邀到家作家,吃“姊妹饭”,对歌“游方”。在苗族生涯里,不管迁徙到何处,这种古风遣俗在历史发展中固定成了一种方式,由妇女集体策划、集体主持、集体参与,集体传承,由母亲口传心授给姑娘,由大的传给小的,并以固定的时间聚会形式,一代一代的传承至今天。

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的祭祀性民间舞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主要流传于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贵州省台江,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中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反排木鼓舞最早起源于苗族的杀牛祭祖活动“吃鼓藏”(又称“鼓藏节”),每13年举行一次。据反排村民介绍,苗族普遍认为祖先由枫木而生,用枫木制作成鼓,敲击它,就会唤醒祖先的灵魂。反排的木鼓分为两种,分别代表苗族男性始祖“姜央”和女性始祖“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 

独木龙舟节

龙舟节是施洞地区苗族人民的一个盛大集会,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龙舟古朴硕大,别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直径约70厘米,长约24米,两边各置一根直径约50厘米,长约17米的子舟,下水时用竹篾将三根并列扎成一排,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龙颈上挂满寨中的姑母舅爹馈赠的鸭鹅,舟上有女婿送来的猪、羊等。每条龙舟载三四十人,都是从寨中挑选出来的成年男子。母舟前方坐有四个人:第一个坐在龙舟与龙头连接处,背朝前方,负责呐喊助威和靠岸撑船;第二个是一个中老年人,背朝前方,负责鸣放铳炮,制造声势;第三个是一个寨中人气比较旺盛的寨老,称为鼓主,背朝前方,身穿一套绿色长袍,外套一件黑色马夹,头戴一顶特大博士帽,负责敲鼓;第四个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身着银装,头戴银冠,负责敲锣。其余的水手分成两排站在两只子舟上,略显弓箭步式兀立划桡。有三位老人独排站在母舟的尾部,负责掌握龙舟的方向。水手一律身着紫色家织布衣和蓝色布裤,腰扎一条织花钉上银泡的腰带,头戴插着三根如凤冠银片的马尾斗笠,古朴而整洁。

龙舟下水时有一个下水仪式。在农历5月20日至23日期间,施洞镇地区的龙舟都纷纷被村中的青壮男人抬到河坝,清洗捆绑并装上龙头。比赛当天,龙舟出发前,每村寨在龙舟附近的河沙坝放一张四方桌,桌上有一升米,米上点有三柱香,放十二元钱,请一个巫师手提一只白公鸡站在桌边念巫词,招集山神、树神、祖宗前来保佑龙舟平安比赛,平安回归。龙舟比赛结束后,巫师又用同样的方法欢送山神、树神、祖宗。施洞地区的独木龙舟节被誉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节日,龙舟文化被称为“苗族独木龙舟文化圈”。

苗族多声部情歌

台江苗族多声部民歌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方召镇方召村、反排村、巫梭村,南宫镇白邦村以及革一镇的部分苗族村寨的一种苗族原生态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有独特的旋律、独特的和音的无伴奏的五声音阶民歌,以宫、商、羽、徵、角为主要音列,和音为大三度和大六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节拍相对自由,多以3/4、4/4、2/4和6/8混合使用,曲调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感人。苗族多声部情歌歌词内容很多,根据青年男女从接触到相恋、相爱到成婚的过程,有“见面歌”“赞美歌”“单身歌”等不同的类型,根据歌词的类型用不同的曲调演唱。苗族多声部情歌的曲调大致有“见面调”“赞美调”“单身调”等。苗族多声部民歌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名录。

苗绣

苗绣一般以青色、蓝色、白色等布料或绸缎作底布。从纹样内容看,苗绣所采用的植物图案或动物图案,在构图上,将纹样巧妙地搭配与拼接,使之美观而富有内涵,反映苗族的生产生活以及故事传说,如凤蝶总科、狮子、龙、鱼、桃子、石榴等。花,象征美好的事物和少女;鸟,象征自由和快乐;龙,象征风调雨顺;鱼,象征子孙繁衍。苗绣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绣,一类是凸绣。刺绣技法丰富,针法细腻。技法有平绣、皱绣、缠绣等。其中,施洞镇、老屯地区的破线绣,台拱、萃文地区的绉绣,排羊地区的双针绣,革一地区的打籽绣和叠绣,各自成为独具一格的绣技之一。

台江苗绣,其纹样和图案;有着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刺绣图案语言记录着人类起源的神话,记录着苗族先民的迁徙历史,是一部活的史诗。苗族妇女用智慧与灵巧,把文化藏在身上, 用刺绣承载历史,这就是苗族服饰成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的文化根源。

习俗

舞龙嘘花

每年元宵节,台江县境内的苗族人民都会举办“舞龙嘘花”的活动,当地人用土火药和孟宗竹等制成嘘花筒,向舞动的彩龙喷射,形成绚丽的景象,有严格的仪式仪轨,和传承已久的制作龙、灯和嘘花的技艺。舞龙嘘花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民间传说,舞龙嘘花起源于唐朝,在台江县一带已传承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金龙错播行雨,唐天子李世民梦助魏徵错杀金龙,后地府十殿阎君查明,特封金龙于每年正月十五,在民间收受香火纸钱,为人间驱逐瘟疫,留下吉祥幸福。2021年,台江县苗族舞龙嘘花习俗获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

敬桥节

每年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寓意吉祥、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年的这时,台江县境内苗族人会举办祭桥节,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盛装打扮,迎接亲人和远道而来的游客,并准备好五颜六色的平安鸡蛋和糯米饭,送给每一位客人,祝福参加活动的人民平安幸福,万事如意。节日期间有祭桥、祭古树、对唱、踩鼓舞和篝火晚会等活动,其中以祭桥的活动最为隆重,每个村寨都要踩鼓跳芦笙舞,小寨跳三五天,大寨跳七至九天,以祈求发财、丰收。

饮食

台江县以苗族为主,其饮食习惯以籼米和糯米为主,有煮食和蒸食两种,辅以玉米、麦子、豆、等。玉蜀黍属和麦子制成烙饼食用。酸藤每户都可制作,将青菜(有的加青萝卜、大蒜、韭菜等)洗净,晒干切细,与糯米粉糯米甜酒、盐粉等物搅匀,贮于坛内密封三五天后即可食用。糟辣是将鲜红辣椒和姜洗净,剁碎并加以食盐密封于坛内即成。酸汤家家均有,将刚开的米汤水舀起,待冷却酿置于瓦坛等器皿中,让其沉淀发酵,变成酸味。

糯米饭

糯米饭是苗族的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苗族贵州苗族姊妹节等重大节日中,都少不了糯米饭的身影。在姊妹节中,苗族的年轻姑娘们准备好用花草染成彩色的糯米饭,称为姊妹饭,赠与心爱的男子以表达情意,有如无字情书。平日里,也有不少用糯米做的粽子、糯米粑、米酒等食品,不论走访亲友、上山做活,苗族百姓都会用竹制盒子盛装糯米饭,带给亲友或自己食用。

苗家炒香虫

苗族多居于崇山峻岭,居住环境中栖息着各种虫类,其中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青米蜂天牛和蜻蜓等虫类的幼虫,都是台江炒香虫的主角,苗族百姓发现这类蜂群时,会通过各种方式追踪到蜂巢,待巢内幼虫丰满时,掏窝取虫,以鲜炒、煲汤、焙干香炒等方式烹,味道鲜美。

台江酸汤

台江酸汤分两种,白酸汤和红酸汤;红酸汤用西红柿、红辣椒、酒等发酵而成。白酸汤,是用淀粉发酵而来,比如玉米水、淘米水等酸汤菜就是用白酸汤制作而成。在台江,似乎万物皆可酸汤;除了酸汤鱼之外,还有酸汤猪脚、酸汤排骨、酸汤猪脚酸汤粉等。

特产

苗族银饰

台江苗族银饰,分为施洞型、巴拉河型、黄平县型。施洞镇型银饰区,以施洞镇为中心区;巴拉河型银饰区,在台江境内占大半地域;黄平型银饰区,在台江境内有一个乡。台江县基本集中了苗族银饰精华,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银饰的重要代表之一。   台江苗族银饰,主要有银角、银雀、银簪、银梳、等。以片片“银片”覆盖上衣,誉称“银衣”,重达一二百两。苗族村民把美丽与财富结为一体,未婚女子希望通过银饰得到异性的青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名录。

台江金秋梨

台江金秋梨通常在秋季收获,外观亮金黄,肉质纯白细腻、晶莹剔透,口感脆嫩香甜,营养丰富;同时金秋梨种植也是台江县境内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当地人民带来了重要收入。

台江腌鱼

腌制入味的台江腌鱼,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过年的必备美食,这不仅是黔东南人犒劳自己的一种方式,也饱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年年有鱼。苗家制作腌鱼,大多用放养于稻田之中的鲤鱼。春天三月,人们在秧田里撒鱼苗。金秋十月,在稻谷收割前,人们把稻田里的水排干,捕捉长成的鱼儿。他们在制作腌鱼的方法上也是独树一帜,将捕捞的鱼洗净,剖开取其内脏,撒上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浸渍,置于烟火上烘至半干,再把备好的米酒抹上,装进坛内盖好,封严。等到半月以后,便可食用。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台江县有6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5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重要景点

红阳万亩草场景区

红阳万亩草场位于省级南宫森林公园红阳景区西南部,草场面积近6万亩,最高海拔1760m,主要为山地灌丛林草地,四周分布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

锦绣长滩

锦绣长滩位于台江县东北部,环山而居,临巴拉河,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风景优美,苗族文化浓郁,是国家级4A级景区,有着“苗疆鱼米之乡”的美誉。长滩景区内分布有大量传统院落、历史文物,可观五彩荷花、小桥流水、风雨长廊,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如贵州苗族姊妹节、敬牛节、龙舟节、吼呗节(花脸节)、苗年节等,民俗风情浓郁,2013年,长滩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施洞古镇

施洞在苗语中叫“展响”,译为商贸集散地,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最繁荣的时候,这里百舸争流、过尽千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咸同年间,清政府为开辟苗疆,发兵清剿苗族村落,抗清英雄张秀眉带领的苗族起义军以施洞为据点,多次有力地阻击清军的进犯。如今的施洞镇,依旧文化厚重、交流频繁、民风纯朴,保留着“苗族古歌”“苗族织锦”“苗族踩鼓舞”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湖会馆”“一品夫人墓”等文物古迹,是国家AAA级景区,有着“刺绣银饰剪纸艺术之乡”的美称。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2018年12月11日,由新西兰中华教育基金会支持,中国对外汉语办、新西兰奥克兰孔子学院、新西兰教育部国际语言交流发展合作项目——2018新西兰中学生冬令营23名师生到台江民族高中开展“新中汉学文化交流”活动。

2019年5月28日,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贵州商会会长徐洁一行到台江县开展商务考察活动并召开座谈会,旨在扩大台江对外开放,促进商会与企业的合作,助力台江县农特产品及民族手工艺品“出山出海”,助推台江脱贫攻坚。

城市荣誉

2020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入选“2020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市”。

2021年11月,台江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台江县被评为全省首批禁毒示范城市。

2022年,台江县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创建示范县。

2022年12月,台江县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

2023年,台江县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参考资料

台江简介.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9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1-20

带您走进独木龙舟冠军之乡——长滩.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施洞古镇.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人民防空警报试鸣的公告.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台拱街道“四措施”深化平安建设成效.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台江县人民政府.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台拱街道: 发展壮大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台江县人民政府官网.2023-11-11

历史沿革.台江县人民政府官网.2023-11-11

行政区划.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1

经济发展.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1

2022年台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6

台江县全域旅游指南(旅游景区篇).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1

台江|留住天上水 用好地表水 利用再生水.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6

黔东南州空寨水库正式蓄水.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6

台江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6

台江:守住生态红线 共享生态红利.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9

【黔东南这八个县这回真“牛”了】来看看是哪八个吧!.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9

秋林尽染|雷公山:有一种美叫“到了秋天”.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9

回眸¦2012年贵州台江特大冰雹灾害.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6

龙滨近期已调任台江县委书记.今日头条.2024-07-11

全宏超到企业督促复工复产工作.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6

杨德昭带队赴江苏开展招商考察活动.台江县人民政府官网.2023-11-16

县政协主席黄置民到大塘村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6

台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6

贵州台江:“村BA”绘就民族团结“新样板”.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6

2022年台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台江县:种得万元田 一地收多金.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中共台江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贵州制造丨台江:地区GDP增速全省第一背后的招商密码.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贵州台江经济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公开招聘公告.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典型案例⑲ ‖ 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问题突出,再生铅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台江县2017年度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位居全州第六.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CCTV-17】9月17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报道《贵州台江:稻香鱼肥迎丰收》.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贵州日报关于村BA村超的调研报告.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7月3日!2023年台江县“社区运动会”篮球联赛即将开赛.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黔东南州第一批“贵州青年友好运动场馆(基地)”正式挂牌启用.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贵州省台盘村:一个村办篮球赛为何人人爱.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社会事业.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台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沪昆高铁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公告.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台江县正式开通3路公交线.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台江县国家级非遗有哪些?快来了解一下吧!.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台江县“七个坚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施洞·风物志丨第一期:古迹、遗迹.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台江,天下苗族第一大县.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台江县共有41个!黔东南州中国传统村落一览表.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秘境探访 全国传统村落之一台江县登鲁村.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姊妹节.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非遗】反排木鼓舞:文化自信与传承坚守.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独木龙舟节.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苗族多声部民歌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张奎:穿在身上的史书—台江苗绣.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深度了解 | 最火爆刺激的台江县苗族舞龙嘘花习俗(附美图).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贵州:苗族“舞龙嘘花”闹元宵.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敬桥节.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苗族姊妹节要到了,请您到贵州台江尝一尝醉人的“五彩姊妹饭”.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苗家炒香虫.台江县人民政府官网.2023-11-20

酸汤系列.台江县人民政府.2023-11-20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和美城乡 四大行动】台江:千亩金秋梨“穿新衣”,精细化管理待丰收.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台江腌鱼:年年有“鱼” 岁岁有情.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康养 | 黔东南春日吸氧之旅,山野徒步“森”呼吸.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侨力搭建友谊桥 青年交流无国界.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中东阿联酋贵州商会到台江县考察 助力“黔货出山出海”.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喜报!台江县入选“2020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市”.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姊妹节”再“立功” 台江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党建研究》第4期刊发台江县党建工作研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四个一”行动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台江县“五个”坚持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喜讯!台江县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的公示.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

台江县上榜!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公示.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