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墩
鼓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高坐具椅凳,通常采用木腔鼓造型,顶部平坦略微凸起,腹部呈弧形且中空。在上下彭牙处常设有两道弦纹和鼓钉,保留了蒙皮革并钉帽钉的传统形式。
历史沿革
鼓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当时被称为绣墩,因其外形如鼓,且常被覆盖以锦缎等织物而得名。宋代高宗的《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显示,此类家具不仅可用于室内,也可放置室外。明代鼓墩的设计注重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彩之美,结构科学,榫卯精密。清代鼓墩则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出现了多种形状和材质的鼓墩,如海棠式、梅花式、六角式、八角式等。
制作工艺
鼓墩的制作工艺经历了多次演变。最初的鼓墩主要采用木质材料,通过木板攒鼓的手法制成腰鼓形,两端刻有弦纹和象征性鼓钉。后来,鼓墩的制作工艺逐渐复杂,出现了雕漆、彩漆等装饰技法。清代的鼓墩尤其注重细节处理,如钱纹装饰和精细的雕漆工艺。此外,鼓墩的材质也扩展到陶瓷、石料等领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现代发展
现代鼓墩不仅延续了传统工艺,而且融入了新的设计元素和技术。这些鼓墩不仅是坐具,还是传递古代文化的载体,为现代生活增添了古朴的气息。
参考资料
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是中国古董家具.搜狐网.2024-11-11
鼓墩--古典家具中的"大家闺秀".知乎专栏.2024-11-11
⌠ 摩登故事荟 ⌡ 美人图 · 一元复始 一“鼓”作气 鼓风扬帆 再展风流.搜狐历史.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