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英文名:Ussuri River),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江,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南岸的支流,古有阿里门河、阿速江等名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其流域范围为东经129°48′~138°06′,北纬43°24′~48°54′。乌苏里江有东西两源,东源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山脉西侧,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注入黑龙江。河流长度905千米,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千米,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623.5亿立方米。乌苏里江主要支流包括中国的穆棱河挠力河俄罗斯的伊曼河、比金河等。河流分上、中、下游三段,由河源到伊曼河口为上游,伊曼河口到挠力河口为中游,挠力河口以下至黑龙江省汇合口为下游。

乌苏里江因在晚更新世纪末沿霍特深断裂带切穿了珍宝岛一带的峡谷,袭夺了原注入兴凯湖的诸水系外泄而形成。其整个河道由南到北穿行在中国的完达山脉和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之间广阔的纵谷中,上游地势稍高,主要为盆地和平原;中、下游地势低洼平缓,地面强烈沼泽化,主要为平原、山地和湿地。乌苏里江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冬长。截至2016年9月,乌苏里江流域共有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8个,总面积达到88万公顷以上,占区域行政面积的23%以上。乌苏里江流域保护区内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其中有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15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哺乳纲14种,盛产名贵北方冷水鱼类40多种。

乌苏里江流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有20多处国家AAA级以上景区,包括月牙湖兴凯湖关林虎头要塞遗址纪念馆及遗址等。乌苏里江流域历史悠久,自史前氏族开始一直有人居住,农业、渔业发达,在此地产生了远古时期肃慎族新开流渔猎文化、女真族后裔赫哲族的伊玛堪文化、白山黑水烽火连天的抗联文化、建设北大荒的军垦文化等诸多文化。

命名

乌苏里江的名称最早见于辽、金时代,《金史》称其为“阿里门河”,亦叫作“阿里民忒水”。元朝演变为“乌图哩河”“忽吕古江”或“额多里河”,并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骨儿千户所。

明朝又演化为“阿速江”,又作“亦速里河”。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又阿速江,在开元东北千六百里,下流亦入松花江。”阿速江只是一个简称,它的原称是女真语“阿速古儿穆克”,“阿速古儿”意为“顺流而下”,“穆克”的汉译为“水”。在明代时称阿速江,其含义是“顺流而下之水”。明朝在乌苏里江支流的穆棱市鸡西市一带设麦兰河卫;在穆棱河密山市虎林市一带设失里绵卫;在兴凯湖附近设兴凯卫;在虎头亦麻河口设亦麻河卫;在饶河县设苏穆罗河卫,在四排上游设失尔元赤卫,在挠力河口设诺罗路卫,在抚远海青一带设伏里其卫等建制。

清代通常写作乌苏哩江。《大清一统志》:“混同江水,在永吉州东南即松花江,自长白山北流,会嫩江,折而东合龙江,又东会乌苏哩江入海。”乌苏里江是原名的简化,因为现今“哩”字的字义,除了是语音的记录之外,曾一度借用为“英里”的“哩”字,也因规范后为“英里”而被废弃不用了。乌苏里江的“里”字是一个译音的衍变。

乌苏里江的名字,满语有“乌苏里乌拉”之称,意为“水里的江”或“东方日出之江”;但伊彻满语地名考释称,乌苏里江为下游或下游的那边之意,因住在松花江、乌苏里江的土著人,确有“上游”“下游”和“上江”“下江“之说。住在松花江沿岸的人,常把乌苏里江说成是“下江”;而住在乌苏里江沿岸的人,也把松花江说成是“上江”。《吉林通志》也曾将乌苏里江释为满语“天王”之意。

位置境域

乌苏里江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其流域范围为东经129°48′~138°06′,北纬43°24′~48°54′。乌苏里江有东西两源,东源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山脉西侧,由刀毕河与乌拉河汇合而成;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两源汇合后,由南向北流经密山、虎林、饶河、抚远等14个县市,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从右岸注入黑龙江。河流长度905千米,由松阿察河河口至汇入黑龙江口处为492千米,此部分为中俄两国的界河,其余413千米则位于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千米,在中国黑龙江省境内6.15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岗区占29%,坡地区占21%,平洼区占50%。

乌苏里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江,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黑龙江南岸的支流。乌苏里江西侧(左岸)位于中国境内,主要包括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鸡西市以及七台河市等地区,东侧(右岸)为俄罗斯领土,流经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岛屿大而多,成串分布,按岛名其共有319个岛屿、沙洲,总面积144.9平方千米,其中俄罗斯拥有166个,面积79.01平方千米;中国拥有153个,面积65.89平方千米,较著名的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七里沁岛等。

历史变迁

乌苏里江,是在距今1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更新世、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开始形成的。当时乌苏里江还是一条近东西向的小河。兴凯湖是乌苏里江源头的最大水源地,它原来是一个大型拗陷湖,新生代该拗陷湖大幅度下降,七虎林河穆棱河原来都注入兴凯湖,但自第四纪以来,兴凯湖的北岸发生间歇性隆升,湖水后退,先后形成东西向排列的4道弧形砂岗。

晚更新世纪末,在地质营力作用下,乌苏里江沿霍特深断裂带切穿了珍宝岛一带的峡谷,也切穿了兴凯湖北岸的弧形砂岗,袭夺了原注入兴凯湖的七虎林河、穆棱河等诸多水系,使其外泄流入乌苏里江。最终使乌苏里江由原本近东西向的小河变成近南北流向的一条大河。

自全新世以来,乌苏里江在海青——抓吉一段沿东和(河)——北岗流淌,其后河水又不断改道和逐渐东移,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格局。

流域水系和特征

水系构成

干流概况

乌苏里江是中国黑龙江支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乌苏里江有东西两源,东源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山西麓;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两河汇合后,由南向北流动,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注入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降水量较高,河流交错,沿途汇集了大小支流174条,江面宽阔,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623.5亿立方米。

乌苏里江从地质、地形、地貌及水系分布情况看,河流分上、中、下游三段,由河源到伊曼河口为上游;伊曼河口到挠力河口为中游;挠力河口以下至黑龙江汇合口为下游。伊曼河口以上,中俄界河也分为三段,由自棱河汇入兴凯湖段为自棱河段,兴凯湖为界湖段,界湖出口至伊曼河口为松阿察河段。乌苏里江绝大部分的河段位于低缓的平原,上中游为河谷谷地,下游多为洼地及沼泽湿地,中、下游可通航300~1000吨船舶。河流主槽宽度300~1000米,河道弯曲系数1.3,河岸坡降0.06‰~0.02‰。乌苏里江河道宽度在松阿察河口处为200米左右,虎头至饶河为500~600米,饶河至河口为500~1000米,正常水位下平均深2~5米。乌苏里江干流河道位于中国的完达山脉和俄罗斯锡霍特山脉之间的宽阔河谷中,整个干流水面坡降在0.005%~0.006%。枯水平均流速0.5米/秒左右,中高水0.5~1.0米/秒,高水最大流速1.5米/秒左右。河道中多浅滩,主流摆动频繁,两岸滩地起伏不大,局部湿地布有沟、牛轭湖。

主要支流

乌苏里江西侧(左岸)位于中国境内,沿途自上而下依次有中国一侧的穆棱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挠力河别拉洪河等主要河流汇入;东侧(右岸)为俄罗斯领土,依次有俄罗斯一侧的伊曼河、比金河、霍尔河等主要河流汇入。

穆棱河

穆棱河是中国境内乌苏里江一级支流,也是乌苏里江左岸最大支流,发源于黑龙江省穆棱县老爷岭山脉东坡穆棱窝集岭,由南向北流至鸡西市附近青龙山处折向东流,在湖北闸分为两股水流,一股经密山市虎林市虎头镇南汇入乌苏里江,另一股经穆兴分洪道入小兴凯湖。境内穆棱河干流总长223.5千米,流域面积6145平方千米,流经6个乡镇(从上游到下游流经共和乡穆棱镇兴源镇下城子镇八面通镇河西镇)52个村屯。穆棱河全长834千米,流域总面积为18427平方千米。穆棱河的主要支流有大石头河、亮子河(发源于东宁市,全长70千米)、黄泥河(发源于鸡东县,全长77千米)、锅盔河(发源于那丹哈达岭山脉的煤窑西山西侧,自北曲折向南,全长98千米)、裴德河(发源于那丹哈达岭南侧,全长132千米)等。

七虎林河

七虎林河是中国境内乌苏里江左岸支流,发源于完达山脉老龙背和老岗山,全长262千米,河床较宽,平均约为30米,流域总面积2926平方千米,主要流经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县,虎林县因此河而得名。虎林河在清代称为“稀忽林河”,清末改称“七虎林河”,“七虎林”满语意为“沙鸥”。

阿布沁河

阿布沁河是中国境内乌苏里江左岸支流,发源于完达山山脉的神顶山南侧,由西向东流经阿北、新政等乡,注入乌苏里江,全长145千米,河床平均宽30米,流域总面积为1627平方千米。

挠力河

挠力河是中国境内乌苏里江左岸下游地区较大支流,古称“诺雷河”“诺罗河”。“挠力”,满语意为“流荡不定的河”。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坡,勃利县境内七里嘎山,流经宝清县富锦市饶河县3县(市),在饶河县东安镇南部注入乌苏里江,全长596千米,流域总面积23988平方千米,拥有较多二级支流,如:七里沁河宝石河大索伦河蛤蟆通河。宝清以上为上游山丘区,河床单一,坡度较陡,河道弯曲;宝清至菜咀子为中游平原区,坡度极缓,河道极度弯曲,平槽水面宽20~70米,最大水深1~4米;菜咀子至河口为下游平洼区,河道滩地坡度变陡,主槽坡降一般为0.07‰~0.03‰。

别拉洪河

别拉洪河是中国境内乌苏里江下游支流,又名“别拉雅河”。别拉洪河的满语意思为“大水漫地之河”,发源于富锦市北部,自西向东北流经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市3县(市),在抚远县东部的别拉洪亮子处注入乌苏里江。河流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4393平方千米。

伊曼河

伊曼河是乌苏里江右岸支流(俄罗斯境内),河长462千米,流域面积286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7.05亿立方米,下游瓦古通站集水面积23000平方千米。

比金河

比金河是乌苏里江右岸支流(俄罗斯境内),河长459千米,流域面积246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86.64亿立方米,下游兹文耶瓦亚站集水面积21400平方千米。

霍尔河

霍尔河是乌苏里江右岸支流(俄罗斯境内),河长4114千米,流域面积为281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9.3亿立方米,下游霍尔站集水面积为24500平方千米。

水文特征

径流

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乌苏里江年平均流量约1600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50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丰富。乌苏里江径流组成主要以降水为主,积雪融水和地下水为辅,雨水约占年径流量的66%,融雪补给占19%,地下补给占15%。径流年分配不均,冬季径流量极少,只占年径流的4%左右,其它各季径流量比较均衡,夏季偏大,春秋两季相差不大。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多半在8、9月份出现,春汛水位偏高,水量较大。多年平均5~8月径流量占径流总量的60%左右,12月至次年2月径流最小。

由于降水和地形的原因,右侧山地部分发育有较密的水道网,右岸支流有极为丰富的径流量,在乌苏里江的水量组成中占很大比重,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9.5毫米,三大支流的径流量占区间径流量的60%,占海青站以上的44%。右岸流量的年内变幅较大,最大月平均流量是年平均流量的2.5~4.5倍;径流量集中在4、5月和8、9月,其中春汛占25%~30%,夏汛占30%~35%,比金河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34,伊曼河为0.32,霍尔河为0.25。

左岸水道网的发育比较弱,由于大部分是平原地带,河流在平坦切割较浅的沼泽地中流动。支流水量较小,河水很浅。左岸支流属典型的平原沼泡性河流,洪水调蓄能力强,具有以下特点流量的年内变幅小,最大月平均流量是年平均流量的2倍;径流量不集中,6~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5%左右,最大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0%;年径流变差系数较大,挠力河为0.75,穆棱河为0.55。

地区分布

乌苏里江上游站基洛夫斯基站集水面积2500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4%,多年平均流量213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67.2亿立方米,年径流深275.3毫米。该站至海青区间年径流量为556亿立方米,年径流深344.2毫米。

乌苏里江下游饶河站(集水面积10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32.9亿立方米。丰水年(1971年)年平均流量1170立方米/秒,枯水年(1978年)年平均流量360立方米/秒,两者相差3倍多。海青站(集水面积17.8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9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54.1亿立方米。丰水年(1981年)年平均流量2800立方米/秒,枯水年(1949年)年平均流量927立方米/秒,两者相差3倍。河口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23.5亿立方米。

水能

乌苏里江水量丰富,江口处年径流总量为623.5亿立方米,全流域理论蕴藏量为24.7万千瓦。

泥沙

乌苏里江支流河上游穆棱水文站历年最大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1.83千克,下游杨岗水文站每立方米1.07千克。穆棱站年侵蚀模数35.8吨,杨岗站18.8吨。挠力河含沙量,支流大于干流,支流七星河保安水文站年侵蚀模数21.6吨,多年平均年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4.7千克;干流宝清水文站年侵蚀模数14.3吨,多年平均年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0.8千克。2023年1~8月,乌苏里江水系水质为I~IV类,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

封冻期

乌苏里江流向由南至北,区域内差异较大,下游冰期略长于上游,达5个月之久,多年平均封江日期为11月17日,下游稍早;平均封冻天数148天,最长达162天(1957年),最短104天(1970年);平均开江时间4月25日,最早在3月1日(1970年),上游流冰时间长于下游。冰层最大厚度为1.15米(1944年3月16日),历年冰层最小厚度0.68米(1945年3月11日)。

地理特征

气候

乌苏里江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20~150天,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夏短冬长,负气温时间长达6个月,河流稳定封冻天数南部为140天,北部为150天。乌苏里江流域春秋几乎相连,春秋两季因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降水偏多;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年平均气温1.7~3°C,极端最低气温-35~-40°C,春季气温日温差可达20°C左右。

乌苏里江流域降水受气候与地形影响,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平原区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山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降水高值区在锡霍特岭。降水量由平原到山区随高程增加而增大,由东向西随距海洋距离增加而减少。年降水量左岸为550毫米左右,右岸650~850毫米。最大积雪深30~40厘米,最大冻土深2.0米左右。

地质

地质构造

乌苏里江前第四系地层发育,从元古宇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其中以中生界地层分布最广。山地包括大、小兴安岭及完达山地区,沿江基岩出露,构成基岩岸。第四系地层的分布、发育程度差异很大,平原区堆积厚度大,达20~30米。黑龙江河谷第四系地层不甚发育,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黑龙江漫滩有分布,厚小于10米。完达山乌苏里江河谷第四系堆积相对发育,厚度10~40米新构造运动活跃,以升降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

矿产资源

乌苏里江流域,不仅有丰富的渔产和粮食,地下更有煤、石墨、矸石等等。鸡西市鸡东县密山市宝清县的煤产、煤储十分丰富。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第二产煤大企业,1991年煤炭总产量曾超过2100万吨,现在一直稳定在年产1500万吨左右;鸡东县、密山市年煤炭产量亦保持在700多万吨;而宝清县的神华国能朝阳露天煤矿年产1100万吨。

地形地貌

乌苏里江干流穿行于中国的完达山脉与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之间的山谷平原。其余大部分河段或处于低矮的平原之上,或穿行于低洼、沼泽湿地之中。乌苏里江右岸的俄罗斯境内山岳起伏绵延不断,左岸的中国一侧,地形地貌复杂,有兴凯湖盆地平原、完达山脉的山谷丘陵和三江平原的湿地。从整个乌苏里江流域的地貌特征看,大致可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

上游地区为兴凯湖盆地或称兴凯平原,主要位于虎林市密山市、鸡西、鸡东这一地区,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低山、丘陵和平原的混合区。虎林市北部为完达山地的南缘,西部是西老爷岭的西缘,兴凯湖平原则是被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山脉的锡尼山、中国境内的老爷岭余脉的太平岭、老秃顶子山、完达山所围绕。在中国一侧的乌苏里江流域上游地区的较大支流就是穆棱河,此河由西南向东北流,在虎林市东北注入乌苏里江上游并与松阿察河、俄罗斯境内的伊曼河汇合,这一带地势较低洼,由三河冲刷而成的兴凯湖平原是最肥沃地区之一。虎林市北部为完达山脉余脉,地势高、起伏大、坡度陡,随山势渐缓,河谷渐宽;虎林市南部及其东南部地区为兴凯湖平原,地势低洼平缓,水流缓慢,众多河流密布其中形成综合交错的河道网,土壤肥沃,便于灌溉。穆棱河与松阿察河河段是在低平的虎林盆地东缘流动,穿行于低洼、沼泽湿地之中。该河段有乌苏里江的源流——松阿察河、刀毕河、乌拉河以及穆棱河注入。东岸刀毕河自南向北流,注入东南西北流向的乌拉河后横穿锡尼山脉汇入松阿察河,并与伊曼河共同汇入乌苏里江上游。

乌苏里江流域的中游地区主要为完达山山地,该河段位于虎林市北部以及饶河县南部境内,乌苏里江中游河段穿行于中国完达山脉和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山脉之间的山谷中,左岸主要由发源于西南一东北走向的完达山脉的七里沁河(又称七虎林河),由源头自西向东横贯虎林县全境,在大王家村附近注入乌苏里江左岸。乌苏里江右岸则由发源于锡霍特山脉的阿库里河汇入。中游地貌特征主要由乌苏里江干流与众多支流穿行于完达山与锡霍特山脉之间,构成了众多的山谷川地与河谷平原。

乌苏里江下游地区左岸由三江平原湿地构成,主要位于双鸭山市饶河县北部以及佳木斯市抚远市境内。下游流域的地貌特征是:河流相互交错,沼泽、湖泊众多,岛屿点缀其中,与江心洲相连成片。乌苏里江下游流域属于中国的江中岛屿有数十个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珍宝岛七里沁岛。在注入黑龙江的河口处还有巨大的沙洲横亘其间,东侧为乌苏里江干流,西侧为抚远水道。乌苏里江下游河道贴近县城的东侧缓缓北流,河床就此渐渐变宽,对面是锡霍特山脉的余脉贴近乌苏里江干流,俄罗斯的比金镇就坐落在饶河县城的对岸,比金镇的地名来自发源于锡霍特山脉的比金河,比金镇就坐落在比金河注入乌苏里江右岸的河口处。饶河县县城西南是完达山脉的森林、山地与丘陵,西北与北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湿地、沼泽、平原、岛屿和乌苏里江的沙洲。乌苏里江下游与黑龙江、松花江交汇形成三江平原的核心地带,并由此形成了广袤的三江平原。乌苏里江流域下游左岸的主要河流有发源于完达山北坡的挠力河别拉洪河汇入,挠力河流经三江平原后与乌苏里江右岸的比金河、和罗河等河流相汇。

土壤

乌苏里江沿江地带土壤有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

暗棕壤

暗棕壤地处温带湿润地区。原生植被为针混阔交林,主要的针叶树种有果子松、杉松、冷杉属兴安鱼鳞云杉红皮云杉等;落叶阔叶树种很多,较重要的有白桦槲树春榆、胡桃、檬、青楷槭水曲柳等,林下灌本和草本植物繁茂。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及山体两侧的台地,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石玄武岩及部分前震旦纪变质岩的残积物和坡积物。

黑土

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土壤冻结期长。自然植被为灌丛草甸或草原化草甸植物,以杂类草群落为主;植物种类繁多,无明显优势种;植物组成以中生草甸植物为多,局部地方可出现早生草原植物或湿生草甸沼泽植物。所处地形大都是受不同程度切割的高平原和山前台地。主要是波状起伏的“漫岗地”。成土母质多为洪积黄土状粘土为主。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对黑土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并不大。

草甸土

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土壤。自然植被茂密,多由中生的草甸植物及部分沼泽化的草甸植物组成,如小叶樟、狼尾革、拂子茅、红眼巴及喜湿的野草、芦苇等,覆盖度一般都在80~90%以上。所处地形一般为冲积平原,泛滥地,低阶地中的低洼地,地势平坦,径流弱,排水不畅,土壤水分较多。地下水埋藏较浅,多为1~3米,地下水矿化度低,大都小于0.5克/升,高者可达0.5~1克/升,多属HCO₃-Ca型水。母质多种多样,但以淤积物为主,也有少数洪积物和湖积物。

沼泽土

沼泽土是土壤季节性积水或长期积水,在沼泽植被下发育而成的一种水成土壤。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洼地及平原中的低洼地区,此外在母质粘重、排水极差的漫岗下部和熔岩台地上也有零星分布。沼泽土的植被类型很多,它因地形部位、气温、水分及含盐状况等的差异而变化,主要有塔头——小叶樟沼泽、小叶樟——塔头沼泽、漂筏沼泽及芦苇沼泽等不同类型。沼泽土的形成条件是气温低、降水集中、母质粘重(沉积物或黄土状物质),有岛状永冻层和季节性冻层的存在,地形低洼平坦,加之地表沼泽植被生长繁茂,使土壤得以进行泥炭化和潜育化过程。

生物多样性

乌苏里江流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草原、沼泽广布,水草丰盈,人烟稀少,地理位置优越,为珍禽异兽营造了栖息、觅食、活动、繁殖的良好场所,成为鸟类迁徙繁殖的重要地域。

动物

乌苏里江流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鸟类27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丹顶鹤、白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等50多种。这里栖息着虎、熊、鹿、貂、貉、野猪、东方狍等150多种异兽,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如东北虎、紫貂马鹿熊瞎子棕熊等。盛产貂皮、狐狸皮、猞猁皮、麝鼠皮等,曾有“榛打黑麝瓢舀鱼,红原鸡飞到饭锅里”之说。野生鱼类87种,其中最为名贵的有施氏鲟、达氏、大马哈、花、哲罗等鱼种,素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之美誉,盛产名贵北方冷水鱼类40多种,水产资源丰富。

植物

乌苏里江流域保护区内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其中有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15种,如红松、兴凯松、野生大豆、黄檗等。乌苏里江流域还有丹参、中药材、蜂蜜、蜂王浆、木耳、松茸、蘑菇、野核桃山野菜等山野珍品。森林类型包括红松林、落叶松、赤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云、冷杉林。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6年9月,乌苏里江流域沿江共有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八个,总面积达到88万公顷以上,占区域行政面积的23%以上,包括乌苏里江上游的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游的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下游的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临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邻,是黑乌两江汇合的三角地带。保护区于1994年建立,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200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总面积198089公顷,其中核心区66050公顷,缓冲区27964公顷,实验区104086公顷,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由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保护区内有黑龙江省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河流57条,湖泊200余个,有兽类43种,鸟类261种,爬行纲8种,两栖纲7种,昆虫500余种,鱼类1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东方白鹳金雕等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白枕鹤马鹿雪兔等47种,维管植物900余种,国家三类保护植物野大豆、黄菠萝等4种,国家二类保护鱼类施氏鲟和达氏鳇2种。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东部,完达山南麓,是三江平原沼泽地集中分布地区。其地处中俄边境,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是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原始和最典型的沼泽生态系统,容纳了三江平原地区所有的生物物种,是亚洲北部水禽南迁的必经之地,是东北亚地区野生水禽繁殖中心,被定性为最具原始性、观赏性、复合性和代表性的沼泽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湿地依地形起伏交错分布,2013年曾荣获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活动“美丽中国、魅力湿地”特别关注奖。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东南部,总面积22.2万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691种、鸟类289种、鱼类70种。200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以湖泊湿地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特大型地质公园。兴凯湖湿地和水面面积达17.2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77.5%。这里的天然湿地涵盖了内陆滩涂、森林沼泽、沼泽地等三江平原所有湿地的类型,且渔业资源丰富,与俄罗斯湿地连成一片,是中国三江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候鸟栖息、繁殖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驿站及繁殖地,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北国绿宝石”。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先秦

早在公元前12世纪姬发灭商之际,居住于乌苏里江流域古老的肃慎族,就开始向西周贡“楛矢石”表示臣服,周王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之际,东北古代民族交流融合频繁,民族迁徙与中原地区距离较远,所以文献记载该区域民族时,随时代变迁而将肃慎转称为挹娄、勿吉等称谓。

隋唐时期

勿吉在隋唐时期又转称为靺鞨,靺鞨七部在民族兼并与融合中又形成了粟末靺鞨、黑水靺鞨两大部落。

7世纪,渤海国人建立了渤海国政权。渤海最盛时,境内共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在乌苏里江流域设置有若干府、州、县,如定理府、定远府、安边府统辖六州。天宝为节镇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其领域东“滨大海”“未知其北所极”,完全包括了今天的乌苏里江下游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

辽金时期

延至辽金时期,乌苏里江流域成为女真的发祥地,生女真完颜部就兴起于三江平原及其黑龙江省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的夹角地域内,有黑水靺鞨发展而逐步壮大的完颜部为核心建立了金朝,并统治中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

辽代属黄龙府路,此地居住着生女真与东海女真。辽朝为获得海东青鹰,专门设置了通往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流域的鹰路,沿路设置“障鹰官站”。金代设置有速频路、胡里改路,耶懒路(后改为恤品路)。金代沿用辽制沿途设置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行政机构——站铺,统归上京路与胡里改路管辖。

元朝

元朝设征东元帅府和胡里改军民万户府。元朝在辽金鹰路、站铺的基础上修建了从元大都到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省流域一整套驿站制度。历史上被称为海西东水路城站,并在黑龙江口设置了征东元帅府有效地管辖黑龙江省及其乌苏里江流域。这条驿站上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各站夏则水路行船,冬则使用狗驾的雪撬,所以元朝人称之为狗站。

明朝

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并于黑龙江下游奴儿干都司所在地附近修建了永宁寺,其管辖范围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其以东地区。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驿站加以改建、扩充、重修,沿路修建了众多的城站,并设置卫、所进行管理。在这条交通要道上共有四十五个驿站,起点是拉林河畔的底失哈站(即金代的第四铺),终点为奴儿干都司所在地西五千米的满径站。

清朝

17世纪上半叶,清朝取代明朝对中国实行统治。努尔哈赤及其后继者皇太极,在清军入关前控制了原由明朝奴儿干都司所管辖的整个乌苏里江流域。此后,《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部边界,是以格尔必齐河、直达于海的外兴安岭及额尔古纳河为界,黑龙江、乌苏里江都属于中国的内河。公元1860年,清政府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属于沙俄,乌苏里江遂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

重大历史事件

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这个岛及其附近的卡脖子岛七里沁岛,均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属中国管辖。岛上有中国边防部队巡逻,有中国居民进行生产。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指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的严重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1969年3月2日,苏方派出大批武装军人,分乘四辆装甲车、汽车,从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方向侵入珍宝岛,袭击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军,打死打伤中方战士多名,中方边防部队被迫还击。此后,苏联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于3月4日至17日,又出动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和大批武装部队入侵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并向中国岸上纵深炮击。中原地区边防部队被迫再次进行有力反击,将入侵者击退。事件发生后,中国外交部三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打倒新沙皇》社论。中国各地纷纷集会,抗议苏联军队的武装挑衅,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就中苏边界问题的事实真相和自己的一贯立场,作了申述。提出在肯定以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和平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对边界上的个别地方作必要的调整。主张和平谈判,反对诉诸武力。并重申: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的领土,珍宝岛事件是苏联政府挑起的,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是俄罗斯帝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民族

乌苏里江流域是肃慎、汉、蒙、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达斡尔族、费雅喀等民族的故乡。

乌苏里江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的物产、水产、林产,为早期人类的活动和繁衍生息提供了极为便利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自史前氏族开始,这里一直有人居住,西周时代的满族祖先——肃慎人及其后继者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创造了渔捞、狩猎、采集和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地域文化与文明。

肃慎

肃慎人,远古至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宋辽金元时称女真,明清时称满洲(简称满族)。肃慎人是远古时期居住东北地区的一支土著民族,属东北四大族系的肃慎族系,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长白山、黑龙江省)和松花江牡丹江市镜泊湖兴凯湖穆棱河、乌苏里江一带,其中心点还是在兴凯湖边的穆棱河一带。2012年8月,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和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及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决定授予鸡西市“中国肃慎文化之乡”的称号。据兴凯湖新开流文化遗址、饶河县小南山文化遗址、镜泊湖莺歌岭文化遗址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在7000多年前,肃慎人即在这里创造了自已的文明——渔猎文化。他们以渔猎为生,过群居生活,有自己的墓葬文化,并崇尚萨满教。

赫哲族

赫哲,赫哲语为“东方”之意,赫哲人自称为“赫哲喀喇”,可释为“赫哲那伙人”,是女真族的后裔。清光绪三十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满洲地志》称:“于三姓地方松花江、牡丹江两岸至乌苏里江岸及穆棱河注入乌苏里江处,皆为瓦尔喀人之居处,居于乌苏里江口以下,虎林、饶河、富锦、临江、绥远者为赫哲人。”但历代政府将瓦尔喀和赫真统称为赫哲族。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与满语略同,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粘着语型。赫哲族有其民间口头文学,如“伊玛堪”(说唱故事),“加林阔”(流传小唱),“苏胡罗”(民间故事)等。

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经济

乌苏里江流域农业经济、渔捞经济、狩猎经济、采集经济、畜牧业与家庭饲养业等诸多经济模式交汇融合,其行政所辖区域为鸡西市密山市虎林市两市,双鸭山市饶河县佳木斯市的抚远县,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属的兴凯湖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八农场饶河农场八五九农场前哨农场6个国营农场。流域上游交通便利,有牡东铁路、牡密公路。中下游交通条件较差,多为砂石及沙土路面,公路不太完善。据1987年统计,乌苏里江干流(不包括松阿察河)沿江人口总数74945人,粮豆产量90819万千克,年总产值9956万元。工业年总产值3000万元。人均占有工农业总产值1729元,农业年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76.84。此外沿松阿察河有4个国营农场和一个养殖场。

科学考古

乌苏里江流域考古文化丰富,有上游的兴凯湖新开流文化、鲁德纳亚文化等,中游的饶河小南山遗址、马架子林场明代失儿兀赤卫遗址等,以及下游的滚兔岭遗址、凤林文化、劝农二道岭遗址等。

新开流文化

乌苏里江中国一侧大、小兴凯湖之间的土岗上所发现的新开流文化是上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1972年7月,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在新开流附近的湖岗上发现了这一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发掘初步确定这处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约24000平方米,共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32座,鱼窖10座,在遗址文化层中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由于地处新开凿的沟通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水渠旁,遂命名为“新开流遗址”。大多数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较少,每座墓葬只有一两件陶罐,一些石器,很少有太复杂的随葬品。其中少量的墓葬随葬品则较为丰富,如六号墓中出土的随葬品就达102件之多,出土有石镞、石斧、石矛、刮削器、陶罐、蚌壳、牙饰、牙刀、鹿角、野猪牙、骨鱼镖等,这说明新开流文化的社会群体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贫富分化,表明了社会地位的差异。

上游地区距今六千年的兴凯湖新开流文化分布范围较为广阔,与此相关联的文化在乌苏里江流域右岸俄罗斯境内的鲁德纳亚文化中表现出相似性的特征,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的下游地区、松花江下游、黑龙江省中下游、兴凯湖周边、穆棱河流域地区都发现了具有新开流文化繁纹饰的陶器,尤其是鱼鳞纹、水波纹、菱形网格纹是其典型特征。

饶河小南山遗址

饶河县县城南侧的小南山遗址是乌苏里江流域中游地区考古文化的重要发现。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中游左岸冲积盆地的饶河县城南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在小南山附近就不断地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小南山遗址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20世纪60年代初,黑龙江省历史博物馆古生物专家杨大山曾在这里采集到一些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石制工具,以及猛象等古生物化石,经中科院考古所C14同位素测定,距今为1.3万年左右。1971年秋,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部的殷德明、谭英杰等人在饶河县小南山果园附近进行了考古试掘,共开掘探沟6条,发掘了直径7米的圆形居住面,出土了大量石片、石核、石料等,可能是当时的石器作坊。这次发掘,仅石器就获得84件,其中有打制而成的矛、镞、刮削器、尖状器,也有磨制的石镞、石斧等,陶器仅有一件素面卷沿罐。

1991年7月,驻饶河县的边防部队在小南山的山顶上改建一座嘹望塔,一批民工挖地基,在距地表约3米深处发现了一座双人合葬墓,其中有大小两具骨架:大者位于左侧为仰肢,小者居于右侧为屈肢葬。墓葬内随葬品极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和石器,经过清点收缴和群众上交的文物总共126件。饶河县城南侧的小南山双人(夫妇合葬)高品级大型王权墓葬遗址的发现,为寻找和推断新开流文化王权中心的所在位置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滚兔岭文化

滚兔岭文化属于乌苏里江流域下游具代表性的一种考古学文化,滚兔岭文化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遗址位于双鸭山市尖山区北6千米处与集贤县交界的滚兔岭山丘上。遗址主要分布在岭南坡和安邦河西岸台地上,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1984年,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对山丘顶部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将其命名为滚兔岭文化类型。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共清理出房址15座。出土了小平底瓮、敞口碗、敛口深腹钵、高领壶及带角状把手的敞口鼓腹罐。这种剖面呈扁圆柱状并斜向上方翘起的角状把手,有的通体呈牛角形,通常都安在罐和杯的肩部或口沿处,为单柄罐或单柄杯,这一器物成为滚兔岭文化的典型器物代表。还出土了石刀、石磨盘、磨棒及铁刀、铁链、铁甲页、铁带扣等文物60余件。根据C14测年数据,滚兔岭文化的年代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左右,即两汉时期。滚兔岭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三江平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航道

乌苏里江在伯力入黑龙江省,从营明山至饶河县航道水深1.0米,航宽30米。可通航100~300吨船舶;饶河至伯力航道水深1.2~1.5米,航宽30~50米,可通航600吨级船舶,中水期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乌苏里江河床底质主要为中、粗砂。乌苏里江上游由乌拉河和道比河汇合而成,乌拉河口以下可通航。

水利

虎林灌区

虎林市灌区位于乌苏里江左岸,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隶属于虎林和农垦854农场。灌区范围为:北以阿布沁河为界,南至穆棱河,西邻庆丰农场,东至乌苏里江沿岸的珍宝岛湿地和月牙湖保护区。全区总土地面积478平方千米,区内现有耕地3.73万公顷,水田1.46公顷,为井灌、旱田2.27万公顷。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44万公顷,工程规模大(2)型,为提水灌区,水源为乌苏里江。

兴凯湖灌区

兴凯湖灌区坐落于三江平原腹地——穆兴平原上,北倚完达山,东临乌苏里江,南靠松阿察河,西望兴凯湖,内有大小穆棱河,与俄罗斯相望。兴凯湖灌区始建于1958年,灌区水源取自小兴凯湖,灌区土地总面积21万公顷,分布在八五六农场、八五七农场、八五八农场庆丰农场兴凯湖农场。兴凯湖灌区地理位置优越,水田发展潜力巨大。1999年纳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设计灌溉面积达到11.1万公顷。现有水田面积10.5万公顷,其中地表水灌溉面积8万公顷,地下水灌溉面积2.5万公顷,年产水稻10亿千克,为湿地提供生态补水2.9万公顷。

团结水电站

团结水电站位于穆棱市共和乡境内穆棱河上的团结水库坝后,为坝后式水电站。设计水头19.4米,单机引用流量1.6立方米/秒。电站在水库放水洞一侧,由压力管道、厂房和尾水渠构成。厂房面积380平方米,装机3台,为250千瓦卧式水轮发电机,总容量750千瓦。团结水电站是修建团结水库的同时修建的。1974年9月动工,1980年12月建成。供水库管理处和共和乡的生产和生活用电。水库蓄水量充足,除特别干早年份外,一年四季都能运行发电,多年平均发电量294万千瓦小时。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乌苏里江流域受地理、地质地貌因素的影响,沿岸遭受江水的侵蚀,塌岸地质灾害严重,大片森林、草原、耕地被毁,已造成大面积的国土流失,河流侵蚀、冻融作用、人为植被等使沿岸地质环境脆弱化,影响了沿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松阿察河口到乌黑江汇合口,沿岸河段,中侧江岸除饶河镇、虎头镇、东安镇附近为完达山脉靠近河岸外,其余岸段皆为低洼沼泽湿地和宽阔平原、河流多弯曲环绕,中岸为凹势,岸边多为松散沉积砂土、亚粘土,且植被不好,江岸冲刷塌速度一般平均每年1~3米、个别地段达到5~8米,沿珍宝岛和东安镇河段走一趟,多见中岸塌岸树倒之现象。

水污染

乌苏里江每年接纳475个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7240.56万吨,占总水体接纳废水总量的10.52%。接纳污染物72548吨,占总水体接纳污染物的10.06%。其中COD(化学耗氧量)为13700.40吨/年,BOD₅(生化需氧量)为4135.19吨/年,悬浮物为54594.75吨/年,挥发性酸为11.06吨/年、氰化物为0.36吨/年、为17.21吨/年、铬为0.4吨/年、铜为0.03吨/年、铅为1.06吨/年、锌为0.0004吨/年、石油类为5.57吨/年,硫化物为81.94吨/年。在4条主要纳污支流中,接纳工业废水量和污染物量最大的一级支流是穆棱河。因乌苏里江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乌苏里江流域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珍稀濒危名贵鱼类、国家保护品种的鱼类资源量不稳定。

环境保护

加强护岸工程和护岸林工程

护岸顶高、边高应按20年一遇江水位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研究护岸形式,如抛石、抛石插柳、干砌石、砼板护岸等。现有护岸工程绝大部分没有采取生物防护措施,堤防护岸工程亟待营造护岸林与其配套,以提高工程的整体防护能力。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植被

由于历史原因,天然林资源破坏严重,森林质量下降,林缘明显后退,对现有的疏林、灌木林、未成林要坚决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加以保护,对于重点生态公益林停止一切商业性采伐,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性措施。恢复沿岸森林植被,充分发挥防护林多功能作用,保护国土,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乌苏里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也是中国名优鱼类主产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对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等界江、界湖的水体水质保护,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俄两国还不断加强界江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出台了禁渔措施。根据中俄两国相关规定,乌苏里江干流水域实行夏、秋两次禁渔期,共计55天。黑龙江省虎林市从1999年开始,专门成立了水产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增殖水产资源的措施,专门选育适合乌苏里江生长的鱼类品种进行繁育,在每年禁渔期进行增殖放流。

加强行政管理和执法力度

根据国家《地质遗迹保护规定》加强已建护岸工程的维修管理,严禁乱挖滥采砂石,严禁乱开荒地。在政府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强制力度,各单位各部门更要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加强协作,依法“管江”,依法“治河”。运用舆论宣传、政策引导、行政行为、法律制裁等多种手段,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创造全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氛围,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重视自然保护,杜绝生态破坏。

风景名胜

乌苏里江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20多处国家AAA级以上景区,包括月牙湖兴凯湖、天下第一虎、关帝庙、虎头要塞遗址纪念馆及遗址等。

自然景观

兴凯湖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东南部,是亚洲最大的中俄界湖,距密山40余千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北国绿宝石”。一条98千米长的沙岗将兴凯湖分为大小两湖。大兴凯湖总面积4380平方千米,中国境内面积为1240平方千米。小兴凯湖是中国内陆湖,面积176平方千米。兴凯湖东西最宽处70千米,南北最长纵距130千米,湖水最深处约10米,平均水深3米。共有26条河流分别注入大小兴凯湖,其中在中国境内9条。兴凯湖出水口河流只有一条,由兴凯湖东北口溢出经松阿察河流入乌苏里江。兴凯湖被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月牙湖

月牙湖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乌苏里江西侧,长1500多米,最宽处300多米,水域面积40多公顷,是国家草地类自然保护区、国家A级景区,旅游宿营地。月牙湖因形似弯月,故称“月牙湖”。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市境内,乌苏里江中游,完达山南麓,东接乌苏里江干流与俄罗斯接壤,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湿地内主要河流有独木河、大木河,最后汇入乌苏里江,是乌苏里江流域中游重要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水鸟繁殖地和迁徙停栖地。保护区总面积3151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19371公顷,是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存着脊椎动物342种,其中鱼类68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纲7种、鸟类216种;另有昆虫421种、土壤动物59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东方红湿地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201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

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

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级景区,位于双鸭山市饶河县东部乌苏里江江畔,总面积为1704.1公顷。湿地公园主要是由水上木质栈道和森林石板步道两部分组成。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生态系统主要由岛状林、湖泊、沼泽草甸等组成,是众多湿地植物的生长地和多种水禽的繁衍地,是三江平原湿地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人文景观

鸡西虎林市虎头旅游风景区

鸡西虎林市虎头旅游风景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的达里涅列钦斯克市隔江相望。2019年12月25日,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旅游景区入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虎头旅游景区的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核心地区。其以重要的历史遗址景观为主,是集界江风光、战争遗址、湿地探险、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虎头旅游区有三大景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景区、虎头要塞遗址景区、滨江旅游景区,其中侵华日军虎头地下军事要塞遗址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全区域内还有上海基尼斯纪录的“天下第一虎”“乌苏里江第一塔”“东方第一关帝庙”等特色景点。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位于虎林市虎头镇乌苏里江畔,先后被列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是侵华关东军动用十余万中国劳工和战俘修筑的,被侵华日军夸耀为“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的军事要塞。要塞建于1934年至1939年间,整个要塞由钢筋水泥构筑,工程浩大,结构复杂,设施完备,每个地下阵地都有指挥所、休息室、弹药库、储藏室、发电所、医疗室、厨房、厕所等,是侵华日军在中苏、中蒙边境秘密修筑的17处筑垒工事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虎头侵华日军凭借虎头要塞遗址仍负隅顽抗。8月26日,虎头要塞被苏联红军攻克,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激战地和终结地。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国家、省市投入资金,开掘和清理虎头要塞,在遗址上修建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

相关文化

乌苏里江流域历史沉积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远古时期肃慎族新开流渔猎文化、女真族后裔赫哲族的伊玛堪文化、白山黑水烽火连天的抗联文化、建设北大荒的军垦文化、讴歌乌苏里江风土人情的流域文化等。

历史人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鱼皮文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内存在的特色文化。赫哲族长期以渔猎为生,他们捕鱼、食鱼、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从清代至今只有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的赫哲族将鱼皮文化传承沿袭下来。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分为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步骤,过去赫哲族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20世纪中叶以后,鱼皮技艺渐渐失传。由于博物馆收藏和人类文化学研究的需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的老一代赫哲人曾多次为国内外博物馆复制鱼皮服饰,使这一技艺在局部地区得到传承。老艺人还用传统技艺创制了鱼皮萨满服饰及赫哲风俗系列作品,一些年轻人发展创新,利用传统的鱼皮剪贴技术创制了现代的鱼皮技艺品及鱼皮画,使古老的鱼皮文化延伸到旅游、艺术等领域。2006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赫哲族伊玛堪

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伊玛堪的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传统节目长、中、短篇均有,代表性作品有《什尔达鲁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等。伊玛堪的节目类型及演出风格有“大唱”和“小唱”之分。“大唱”即“伊玛堪大唱”,是指以说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英雄与传奇性的节目内容;“小唱”即“伊玛堪小唱”,是指以唱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抒情性内容的短篇节目。伊玛堪的唱腔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常见的曲调有【赫尼那调】、【喜调】、【下江打渔调】等。伊玛堪具有传承赫哲族历史文化的“教科书”功能,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抗联文化

1930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即派崔庸健(崔庸健)等同志来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虎林市一带发展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当年成立了中共饶河县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改为饶河中心县委,办公地点即在虎林境内现东方红林业局海音山一带,具体领导饶河、虎林、宝清县抚远市四县的抗日斗争。1932年6月,饶河中心县委决定创建抗日武装,最初只有崔庸健、金文亨等6名党员和一支手枪,经5个月的艰苦努力,发展到40多名队员,活跃在乌苏里江流域,开展抗日斗争。此后乌苏里江流域的完达山脉以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抗联七军的组建地和抗联四军、五军、七军的密营地、大本营;也是中国共产党饶河中心县委在下江一带领导抗日斗争的活动中心;更是乌苏里江流域人民(简称下江人民)鼎力支持抗日联军的一个革命摇篮。

军垦文化

早在十万转业官兵转战北大荒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五师余友清副师长,即奉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之命,率先带领500多名垦荒队员来到乌苏里江上游的虎林市西岗一带开荒建场。1955年元旦,沿用铁道兵部队番号,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〇农场”,从零开始军垦建场。按王震将军“母鸡下蛋”的作战方略,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等农场相继成立;伴随七个建制的预备师、四个部队医院以及集体转业的部队学校,非军籍的工薪制职员,军队“右派”,以及随部队转业席卷而来的学生和军官子弟等,号称十万垦荒大军,奔赴乌苏里江流域三江平原的纵深地带,紧接着八五五、八五六、八五七、八五八、八五九、八五一〇、八五一一等农场应运而生。这一阶段产生了《向地球开战》《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北大荒人》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文学艺术

《乌苏里船歌》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族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1962年著名歌唱家郭颂深入到饶河体验生活,创作了表现了赫哲族幸福生活的《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是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的,序唱是根据赫哲族的说唱音乐“伊玛堪”改编的散板性引子,只用虚词;歌曲主体部分,体现了赫哲族民俗音乐改编的行板。其展现了生活在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幸福渔猎的场景,并在广泛传播中成为赫哲族民歌的代表作。第二年他唱到了人民大会堂,由于这首歌,人们了解到乌苏里江,了解到大顶子山,形成了独有的乌苏里界江文化。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1962年,著名诗人郭小川跟随王震将军来虎林市采访,对这块土地上的山川、河流、森林,特别是朴实的北大荒人充满了深情,目睹了战士们那种战天斗地其乐元穷的乐观品格,在回北京的列车上写下了著名诗作《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这首诗首先赞美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接着又描写了进军北大荒的困苦艰辛和征战北大荒的喜人变化,最后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嘱托与希冀。

参考资料

黑龙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1-16

..2024-01-16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4-01-24

..2024-01-24

..2024-01-16

..2024-01-27

..2024-01-27

..2024-01-18

乌苏里江.中国地情网.2024-01-20

第四届“网络媒体龙江行”再游乌苏里江.中国新闻网.2024-01-17

..2024-01-16

春到乌苏里江.今日头条-新华社.2024-01-20

山脉河流.华夏经纬网.2024-01-20

..2024-01-26

..2024-01-18

..2024-01-27

大美界江乌苏里.微信公众平台-微观北大荒.2024-01-22

云游龙江——美丽鸡西,不一样的江湖.今日头条-东北网.2024-01-17

王吉厚作品《乌苏里江流域文化述略》.东北网.2024-01-28

【鸡西之恋】散文 | 高翠萍:乌苏里江的回响.鸡西新闻网.2024-01-17

乌苏里江:溶却烟云泛舟行.中国国家地理网.2024-01-16

美丽富饶的乌苏里江.双鸭山新闻网.2024-01-20

..2024-01-27

乌苏里江的前世今生.百家号-地震三点通.2024-01-27

水利资源.穆棱市人民政府.2024-01-26

..2024-01-18

黑龙江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月报(2023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4-02-21

..2024-01-30

保护区概况.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4-01-20

领域概况.黑龙江省林业厅.2024-01-22

黑龙江省推出19个湿地休闲旅游目的地.人民网.2024-01-22

这就是兴凯湖.百家号-新华社.2024-01-27

黑龙江兴凯湖迎来今春首批候鸟.百家号-光明网.2024-01-27

倾力守护兴凯湖 保护候鸟生命线.百家号-黑龙江网.2024-01-27

..2024-02-21

1969年3月2日 苏军侵入珍宝岛我边防部队被迫还击.中国军网.2024-01-29

珍宝岛事件.共产党网.2024-01-29

赫哲族.人民网.2024-02-20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1-27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30

乌苏里江鱼满舱.今日头条-新华社.2024-01-20

中俄界湖兴凯湖.密山市人民政府.2024-01-28

月牙湖景区 | 一个有风景、有故事的地方.微信公众平台-虎头镇微平台.2024-01-28

【文旅融合】第五十五期 生态鹤岗100篇(23)江畔明珠.月牙湖.鹤岗市向阳区人民政府.2024-01-28

乌苏里江畔看东方红湿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1-28

黑龙江国际重要湿地.黑龙江日报.2024-01-28

多彩双鸭山 如画美景等您来——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今日头条-东北网.2024-01-22

「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森林湿地、漫步休闲,黑龙江饶河旅游推荐官力荐两条夏季避暑线路.百家号-哈尔滨新闻网.2024-01-22

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风光如画.今日头条-光明网.2024-01-22

虎头旅游景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4-01-28

虎头旅游景区入选国家5A景区丨黑龙江6个5A景区演绎北国风光.今日头条-哈尔滨新闻网.2024-01-18

[鸡西日报]虎头要塞入选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虎林新闻网.2024-01-28

探访侵华日军虎头要塞.中国政府网.2024-01-28

朝鲜名将崔庸健在中国的传奇革命经历.安徽党史方志网.2024-02-20

王震.人民网.2024-02-20

赫哲族民间艺术濒临失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2-20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2-20

赫哲族伊玛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