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别拉洪河

别拉洪河

别拉洪河,又名“别拉雅河”,是黑龙江省支流乌苏里江下游左岸的一条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东部。满语中“别拉洪”意为“大水漫地之河”,河流全长267公里,河宽25—40米,水深0.6—2.5米,流域面积4393平方公里。别拉洪河为沼泽性河流,地势低洼,多沼泽湿地,上中游无明显河床,承泄能力差。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20世纪70年代进行大规模整治,开挖河道,流域已成为农垦区,80年代初,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型洪河农场

名称由来

别拉洪河,原名“别拉音、毕尔窦”,又名别拉雅河,满语。伊彻满语,意为大水漫流之河,又作圈河——即泡沼相连的河。水大时则漫溢,无规则河床。

河流简介

别拉洪河发源于富锦市北部东石子山西平原区的低湿沼泽地,向东至下游偏北注入乌苏里江。流经富锦界内35公里,而入同江市界,在富锦流域面积为27.8万亩,1977年列为三江平原治理第一期工程,已开挖成新河,上宽20~45米,深3~5米。同江境内河长66公里,水深0.6米—2.5米,河宽60—80米。自双山子西北入饶河县境,东北折至民主村与二龙山北,再东北直插抚远市境,至抓吉镇南注入乌苏里江。全长180公里,流域面积2530平方公里。东流,从抚远县南境中部进入,向东北地区流经县域东南部海青乡和东部抓吉乡的广大地区,然后于抓吉村南注入乌苏里江,在本县流长30公里,流域面积370平方公里。

别拉洪河流经场区南部,源于创业农场北部沼泽地,由西向东坡降1/15000—1/20000,系平原沼泽性河流。上游无明显河床,至中游下段,才开始出现断续河床,汛期靠滩地行洪。至下游流向东北,坡降变陡,是发育较好的河床。场区河段为其中游,在双山,连环泡子一线以西没有河槽或明显水线,流经场区长度24.5公里,本场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水深0.4米,弯曲系数2.0,河床高度在53米左右,河滩宽1—2.5公里,连环泡子以下出现由泡沼和水线组成的断续河床。经治理以后,场区段为二次分流新开河,是本场主要承泄区,在瓦盆窑处改道向东入乌苏里江

别拉洪河为沼泽性河流,地势低洼,多沼泽湿地,上中游无明显河床,承泄能力差。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

主要支流

别拉因河:发源在前山之狐仙洞,南流过别拉因村西北折至洪原村东,北流市12公里,注入别拉洪河。全长22公里。

东南岔河:在别拉洪屯东南2.5公里,别拉洪河东南,为别拉洪河的支流,河流长12.1公里,宽60米,属常年沼泽性河流。

二道河:在别拉洪乡所在地南10公里处,是别拉洪河的第一条较长支流,河流长22公里,宽5~55米,属常年性沼泽河流,产杂鱼。

二道河子:在头二道河南5公里,发源于前哨农场13队南6公里处的沼泽地,长9公里,宽5米,为别拉洪河的第二条较长的支流(从河口算起),属常年沼泽性河流,产杂鱼。

二道河:在前锋农场与八五九农场的交界处,发源于八五九农场三分场西北13公里处的沼泽地,河流长13公里,宽5米,东南西北走向,流入别拉洪河。

芦苇塘泡子:在别拉洪乡利兴村东2.5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26′,北纬47°52′,长圆形,长500米,宽50米,为沼泽性湖泡,泡子周围遍生芦苇。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别拉洪河抽水站,1949年,由内地迁来抚远市的几户农民在别拉洪河拦河提水种植水稻,当年种植3公顷,亩产350斤。1950年春继续将拦河坝加高加宽,并用草筏子护砌迎水坡。当年完成土方700多立方米,修灌水渠道0.3公里。但在春汛时拦河坝被冲毁,农民相继搬迁,该站废弃。

别拉洪河配套工程有连环泡总排干,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排干,这些工程基本上于1980年底都已完工。洪河农场治涝标准采用五年一遇。排水沟系按总排干、干沟、支沟、斗沟、农沟五级布置。除末级固定农沟外已全部配齐。全场基本达到了2400X800米网格化。基本上排除了洪水的危害。

生态保护

黑龙江省科技委员会批准,以黑科农字(1983)119号文件批复,同意建立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是北纬47°43′~47°52′东经133°37′~133°45′区间以内,即同江市(原同江县)境内,建三江管局洪河农场东北地区,前锋农场以西、浓江以南,总面积16333公顷。洪河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沼泽自然保护区,为省级保护区。隶属省科委领导,保护区归属省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和狩猎办公室。洪河自然保护区任务是:一、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现有自然综合体。二、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沼泽动物、植物、土壤等项资源调查工作。规定在保护区内不准开荒、伐木和狩猎,要保护浓江河、沃绿兰河等水域沼泽区原始景观,禁止一切有损自然景观的活动。1982年4月,省自然资源研究所考察队来到这块荒凉的沼泽地上开始考察。工作人员用一年半的时间对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进行了本体考察,并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经过考察发现,保护区在动植物构成上,有明显的南北种类混合的特点,已经发现沼泽植物600多种,水禽候鸟120种,野兽30多种。整个保护区的植物由重、轻沼泽草甸沼泽和完达山余脉的茂密森林构成,堪称有山有水,为世界稀有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