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区隶属河南省郑州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城区,东和中牟县搭界,西与二七区相邻,南同新郑市接壤,北和金水区毗连,因春秋时期管国都城所在地而得名,是郑州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全区总面积10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2.47万人。截至2024年1月,管城回族区下辖1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约82万。
秦至明初,管城建制,其后一直保留,后废管城县入郑州,隶河南东京汴梁。从此,管城建置不存,但它一直是郑州市、郑县、郑州市、郑州专区驻地。1981年,撤销郑州市向阳区,更名向阳回族区。1983年,向阳回族区更名管城回族区。
管城回族区拥有亚洲最大的服装批发基地“银基商贸城”、中西部最大的食品百货批发市场“百荣世贸商城”、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宇通客车”和中部六省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基地;存有东汉时期的文庙、元代的北大清真寺和明代的城隍庙等多处历史文化古迹。
2022年,管城回族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7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163.9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513.8亿元,下降2.7 %。三次产业结构0.1:24.1:75.8。
2020年,管城回族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2021年11月,管城回族区获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
历史沿革
早在3500年前,这里就是商朝都城(都)。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中牟县为内县。十六年(596年),析内县置管城县,隶管州。
大业二年(606年),废管州,改称郑州市,治管城县。大业三年改郑州为荥阳郡,治所不变。
李渊平王世充后,复置管州于管城。贞观元年(627年),废管州,管城隶武牢的郑州。贞观七年(633年),郑州治所由武牢迁管城。
此后,郑州先后称荥阳郡、郑州荥阳郡,治所一直设在管城,直至五代十国。
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郑州,以管城县直隶东京汴梁,属京西、北路。同时省荥阳市、荥泽为镇入管城。元丰八年(1085年),复置郑州,仍隶京西、北路。崇宁四年(1105年),郑州市曾两次改称西辅郡,旋建旋罢。郑州当时实领五个县。
金朝,以郑州治管城县,隶南京路。贞佑四年(1216年),管城县更名为故市县。
元初,更故市县复名管城县,属郑州。
明洪元年(1368),废管城县入于郑州,隶河南开封府。民国2年(1913)改称郑县。
解放前夕,今管城辖区属郑县维新镇,下辖13个保。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人民政府实行市县分设政策,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
1953年1月,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郑州市设立回族自治区。
1956年,郑州市将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
1958年8月,郑州市将金水回族区与陇海区合并为管城区。
1966年,郑州市管城区更名为向阳区。
1981年11月,郑州市向阳区更名为向阳回族区。
1983年7月,郑州市向阳回族区更名为管城回族区。
2017年12月,撤销南曹乡设立南曹街道和金岱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管城区位于北纬34°39′~34°57′,东经113°41′~113°46′之间,地处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东南部,是郑州商城遗址所在地,属老城区。东临中牟县、西临二七区、南连新郑市、北与金水区相接,东起圃田乡石王村东0.6公里,西至十八里河镇南小李庄西2.1公里,南至南曹街道安庄南0.2公里,北到圃田乡穆庄北1.2公里。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6公里。
地形地貌
城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约成2‰的坡度,海拔为100—140米,最高点是老城西南角(原夕阳楼旧址)。管城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土壤
土壤种类较多。但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特点是呈条带状分布,以京广铁路为界,京广铁路以西为地带性褐土,以东的冲积平原区为潮土,东南黄泛故道区为砂土和风沙土,中间过渡地带为潮褐土和褐土化潮土。
气候特征
管城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多风,冷暖无常;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凉晴爽;冬寒干燥,多风少雪。一般年份日照时间为2385.5小时,日照率为54%。全年日照时数以6月份最多,为258.2小时,日照率为60%。三月份最少,为177.7小时,日照率为48%。10℃以上的积温天气为4673.2小时,这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生长、繁殖关系很大,有利于秋粮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日照时数与晴天、多云、阴天有关。本辖区大多年份平均为:全年晴天173.2天,多云天101.5天,阴天90.7天。
气温全年变化虽大,但总的比较温和。一年最冷和最热的天气均不太长,都在一个多月左右。冬春季节受西北气流控制,西北风偏多,温度较低,一般在-10℃之间。最冷时间多在元月份,月平均气温在-3℃。冬季气温干冷,有时还出现“倒春寒”,对农作物及蔬菜极为不利,需年年提防。无霜期时间较长,全年为227天。宝石花期在11月11日左右,终霜期在3月28日左右。在霜期内,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也是渔业生产的最好季节。
降水特点是年际变率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大多数年份均降水为636.7毫米。据郑州气象站资料统计,最大年降水量为1128.4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为334.8毫米(1996年)。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月至9月份,平均41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5.2%。3至5月平均降水量119.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8.8%;10月至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为10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每年以7月份的雨量最大,大多年份平均月降水量为140至160毫米。
管城区以西北风和东南风较多,常发生在冬春两季,以每年的12月份和1月份最多。最大风力可达8至9级。8级以上的大风,大多年份平均为23天,但每年出现的日数又变化很大。夏秋季以东南风或偏南风较多风力多为2级至3级,出现8级大风的次数很少。
水文
管城区辖区河流主要有熊儿河、七里河、潮河、十八里河,均属淮河水系。熊耳河发源于郑州市南郊铁三官庙,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流域区间面积80平方公里,河道长度21.4公里,流经辖区长度5.4公里。至金水区祭城入东风渠。
十八里河发源于新郑市境内,流经十八里河镇,穿过北京—香港公路,至南曹街道的七里河村向北至圃田乡的岔河村,在陇海铁路以北与七里河交汇。全长29.4公里,流经管城区16.8公里。流域面积61平方公里,流域区间20.5平方公里。
七里河古名龙须沟,发源于新郑市郭店镇半坡桥村附近,流经十八里河街道、南曹街道的尚庄、七里河村、在圃田乡的岔河村与魏河汇合后向东流入东风渠。全长38.3公里,流经辖区长度为27公里。流域面积205.7平方公里,流域区间103平方公里。
潮河发源于新郑市。古称役水,又名栾河、圃田河,因其有潮汐现象,今名潮河。流经辖区南曹街道、圃田乡,至圃田乡的小孙庄入东风渠。全长32.1公里,流经辖区20.8公里。流域面积161.3平方公里,区间面积91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6年底,管城区土地总面积215145亩(不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此单位由国土面积143.43公里换算而来)。其中,农用地165111.2亩;建设用地108636.6亩;未利用土地21026.7亩。在农用地中,耕地95153.4亩、园地49473.8亩、林地12120.1亩、其它农用地8363.9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95853.4亩、交通运输用地11483.4亩、水利设施用地1299.8亩;在未利用土地中,未利用土地14311.7亩、其它土地6715.0亩。
水资源
管城区流经辖区的河流有5条,小型水库5座。因1982年以来水位下降、天气干旱、上游截流等原因,除东风渠有水以外,其余河流已断流多年。五座小水库只有小魏庄水库蓄水,其余水库业已干涸,其中刘湾水库于1994年干涸,其余水库1990年以前已干涸。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取用地下水,管城区地处黄河中冲积平原地带,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便于开采。管城区水资源可开采量约为33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开采模数20~2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1991年地下水埋深3~4米,至2003年已下降5~11米,1992年以来地下水位下降了2~7米。
生物资源
动物
截至2016年,管城境内传统养殖品种主要有马、驴、骡、牛(肉牛、黄牛、耕牛)、猪、羊(山羊、绵羊)、兔(肉兔、高原兔、雷克斯兔)、鸡(肉鸡、蛋鸡、白凤乌鸡)、鸭、鹅、犬、蜜蜂属、鸽子、鹌鹑、蚕、土元、猫等。1991年以来陆续引进了奶牛、波尔山羊、小经济尾寒羊、萨能奶山羊、新罗曼鸡、海兰鸡、AA鸡、伊莎蛋鸡、小香猪、杜洛克猪、大约克猪、长大三元杂交猪。特新养殖品种有美国七彩山鸡、非洲鸵鸟、中华黑羽乌鸡、鸳鸯鸭、梅花鹿、比利时兰白花纯种肉牛等。传统的水产养殖品种有各种鱼类(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黄鳝等)、鳖科、虾、螺蛭等。野生兽禽主要有草兔、黄鼬、草兔、刺猬亚科、田鼠、啄木鸟科、猫头鹰、乌鸦、喜鹊、麻雀、鹌鹑、大杜鹃、燕子、黑枕黄鹂、夏鸡、斑鸠等。两栖、爬行纲主要有青蛙、蟾蜍、鳖、蛇、铅山壁虎、麻蜥属、蚯蚓等。昆虫主要有瓢虫、蝇子、蜂类、草蛉虫、螟虫、花椿、蜘蛛目、螳螂、蚜虫、盲椿象、象鼻虫、直纹稻弄蝶、飞虱、 枣壁虱等。
植物
2013年底,管城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水稻、大豆、谷子、红薯、高粱、稷子、绿豆、红豆、豌豆、小豆、扁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蒜、西瓜、甜瓜、辣椒、白菜、白萝卜、红萝卜、大葱、韭菜、菠菜、莴笋、芹菜、蕃茄、茄子、马铃薯、黄瓜、南瓜、冬瓜、吊瓜、笋瓜、苦瓜、葫芦、豆角、四季梅、梅豆、芋头、山药、菊芋、莲藕、茭白、荸荠、荷兰豆等。林木主要有大关杨、毛白杨、沙兰杨、小叶杨、加杨、泡桐、榆树、椿树、槐树、柳树、垂柳、柏树、松树、梧桐、刺槐、苹果、桃、葡萄、李子、梨、杏、樱桃、大枣、花椒、香椿等。观赏类植物有月季、刺梅、黄杨、美人蕉、冬青、菊花、仙人掌、夹竹桃、无花果、石榴等。菌类有蘑菇、木耳、苔藓植物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10月27日,郑州市第一区成立,下辖9个街公所和2个乡公所。9个街公所是:一街街公所辖黄殿坑带;二街街公所辖西大街东段;三街街公所辖砖牌坊街一带;四街街公所辖平等街以南;五街街公所辖南大街一带;六街街公所辖北大街附近;七街街公所辖东大街西段;八街街公所辖书院街周围;九街街公所辖东大街东段。2个乡公所是:梁乡公所辖梁砦、燕庄、司庄、马坟、沈庄、台庄、黑朱庄7个自然村;陈庄乡公所辖陈庄、凤凰台、晋王庙、二里岗、康庄、杨庄、魏庄、弓庄8个自然村。全区辖76条自然街、15个自然村。
1949年7月6日,为适应民主改革要求,根据市政府“缩小区编制,取消街政权,建立派驻所”的指示,一区政务交公安分局代管,将原9个街公所合并改建4个派驻所,即原六、七街公所合并建立一所;原八、九街公所合并建立二所;原一、二街公所合并建立三所;原三、四、五街公所合并建立四所。2个乡公所建制不变。12月,一区所辖的2个乡公所划归郑州市四区管辖。
1950年7月,原第三区的乾元街、东三马路、南关3个派驻所及其所辖街道划归一区。至此,一区下辖派驻所增到7个,即一所设东大街,二所设北大街,三所设黄殿坑,四所设平等街,五所设乾元街,六所设南关,七所设东三马路。
1951年9月,民主改革完成恢复街建制。下辖7个派驻所改为7个街政府,即东大街街政府、西大街街政府、菜市街街政府、南关街政府、东三马路街政府、北大街街政府、裴昌庙街政府。
1953年1月,郑州市建立回族自治区,老城区出现第一区与回族自治区并存的格局。新建的回族自治区不设行政街,直辖24条自然街,其中包括原属一区的北关大街、北大街、清真寺街、外营街、马号街、唐胡同、法院东街、裴昌庙街、北顺城街、市府前街、代书胡同、黄殿坑、营门街、法院西街、法院后街和原属二区的清真胡同、北下街、东河阳街、西河阳街、北鼎兴里、南鼎兴里、南柴火市、北菜市、河东街等。郑州市回族自治区建立后,一区原有7个街政府减为5个,即东大街街政府下辖10条自然街,西大街街政府下辖19条自然街,东三马路街政府下辖13条自然街,菜市街街政府下辖19条自然街,南关街政府下辖16条自然街。原属一区的南、北乔家门、布厂街、惠工街、豫丰街划归郑州市第一区。
1954年5月,区划进一步调整,将原市郊金水区凤凰、台乡的魏庄、柴庄、二里岗三个自然村合并建立二里岗街政府,划归一区。此时第一区下辖街政府增加到6个,同时,将原市郊金水区的白庄、黄委会职工宿舍及原属二区的天成路、工人新村划归回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郑州市第一区更名为郑州市陇海区,所辖区域除第一区原有的6个行政街外,另将市内第三区所辖乔家门]行政街划归陇海区。街政府下辖南北乔家门、前后杜家花园、振兴市场、青云里、三德里、荣华里、汉昌里、西三马路、布厂街、金声街、金隆街、西豆腐砦、臧家门、张家门、黄家门等17条自然街。
1956年2月,根据政务院颁布的区街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改市区街政府为街道办事处,陇海区下辖的7个街政府改为东大街、西大街、菜市街、东三马路、乔家门、南关、二里岗街道办事处。
1956年11月,郑州市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郑州市金水回族区,下设北下街、杜岭、清真寺街3个街道。
1958年8月,撤销郑州市金水回族区建制,同陇海区合并,建立郑州市管城区,下辖10个街道,即东大街、西大街、菜市街、东三马路、乔家门、南关、二里岗、清真寺街、北下街、杜岭。9月,城市人民公社兴起,区辖10个街道合并,建立5个人民公社,即东大街和清真寺街两个街道合并,建立东大街人民公社;杜岭和北下街两个街道合并建立东太康路人民公社;乔家门和东三马路两个街道合并建立陇海马路人民公社;西大街和菜市街两个街道合并建立小西门人民公社;南关和二里岗两个街道合并建立南关人民公社。另外,将原属七区的福华街、小赵寨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建立铁路人民公社,划归管城区。将郊区管辖的杨庄、康庄、晋王庙3个自然村亦划归管城区。
1959年3月,郑州市人民委员会决定以“政社合一"“体制,建立管城区联社管理委员会。同时对区划作了部分调整。将管城区陇海人民公社的青云里、三德里、荣华里、汉昌里4条自然街划归二七区;撤销小西人民公社建制;将原菜市街街道所辖区域划归陇海人民公社;将原西大街街道所辖区域和东太康路人民公社部分地段合并建立西大街人民公社。
1960年5月,为解决城市蔬菜供应问题,市人委决定将一部分近郊农村分别划归市区各人民公社。划归管城区联社的有:南郊公社五里堡大队6个村、十里铺大队6个村、东郊公社燕庄大队5个村、崔庄大队5个村、郊区第二综合场的白庄等,组成凤凰台人民公社。另将南郊公社站马屯大队1个村、荆湖大队3个村、贾寨、佛岗、柴郭3个大队各1个村归郑州市服务局菜场,由管城区联社管辖。
1960年6月,郑州市人委宣布,以区为单位在市区分别建立4个城市人民公社,管城区联社遂更名为郑州市红旗人民公社,区辖公社改为分社。经过调整,郑州市红旗人民公社下辖7个分社(6个城市分社、1个农业分社),即旗分社、西大街分社、菜市街分社、陇海分社、南关分社、二里岗分社(原铁路分社)、凤凰台分社。自然街138条,自然村33个。
1961年5月,根据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郑州市红旗人民公社复名为郑州市管城区,区辖原有各公社全部恢复街道办事处。计有西大街、北下街、菜市街、东三马路、布厂街、陇海马路、二里岗、南关等8个街道办事处。
1962年5月,8个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农业队由新建的农业公社管理。7月,增设东大街、北大街2个街道办事处。11月,市政府决定将1960年从郊区划入的凤凰台分社及市服务局菜场,重新划归郊区。至此,管城区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农业公社,即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菜市街、北下街、南关、东三马路、布厂街、陇海马路、二里岗等街道办事处和管城农业公社。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郑州市管城区更名为郑州市向阳区,部分街道办事处亦相继易名。东大街街道办事处更名解放东路街道办事处,西大街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解放中路街道办事处,南关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向阳路街道办事处。
1968年3月25日,郑州市向阳区成立革命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和农业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撤销郑州市向阳区革命委员会,重建郑州市向阳区人民政府。期间,行政区划无大变动。
1981年11月,民族区建制恢复,郑州市向阳区改称郑州市向阳回族区。仍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农业公社。
1983年,郑州市向阳回族区更名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在文化大革命"中改名的部分街道亦恢复原有名称。
1984年8月,北大街街道办事处迁往城东路,故改称城东路街道办事处。9月,管城农业公社更名东城乡。
1987年3月,郑州市区划调整,郊区撤销,将郊区的十八里河、南曹、圃田乡3个乡划入管城回族区。至此,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农业乡。
1988年10月,经郑州市政府批准,将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5个。除二里岗、陇海马路2个街道办事处保持原有建制外,将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并入城东路街道办事处,西大街、菜市街2个街道办事处并入北下街街道办事处,东三马路、布厂2个街道办事处并入南关街道办事处。
1991年5月,圃田乡的吴庄村委会划分为吴庄村委会(辖小孙庄)和石王村委会2个村民委员会。年底,全区辖5个街道、100个居民委员会、167条自然街;4个农业乡、62个村民委员会、135个自然村。
1997年3月,十八里河乡撤乡建镇。
2000年4月,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辖区5个街道办事处增加为8个,即由原来的二里岗、陇海马路、南关、城东路、北下街街道办事处,新增加东大街、西大街和紫荆山南路街道办事处。
2002年7月,东城乡杨庄村委会改制,成立河南中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月,撤销东城乡设立航海东路街道办事处。
2003年3月,航海东路街道办事处在航海东路95号正式挂牌办公。原东城乡5个行政村实行属地管理,就近划入各街道办事处。10月,由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东新区的相继设立,南曹乡的东耿庄、曹古寺、弓马庄、王士明庄、司赵、二郎庙、单庄、梁湖、螺蛭湖、毛庄、东尚岗杨、西尚岗杨12个行政村划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圃田乡的岔河、赵庄、李南岗、营岗4个行政村划归郑东新区管辖。东周村的东老南岗、西老南岗划归郑州经济开发区管辖。
2006年底,圃田乡的吴庄、大王庄、大孙庄、石王4个行政村移交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圃田乡的小店、榆林、西刘庄、南岗、穆庄、白佛6个行政村和五洲汇富1个社区划入郑东新区。
2010年12月,圃田乡的小店、榆林、西刘庄、南岗、穆庄、白佛6个行政村和五洲汇富1个社区,划入郑东新区。
2012年12月,圃田乡剩余3个行政村(河沟王、圃田、小孙庄)全部划入郑东新区。
2016年,管城回族区辖北下街、南关街、陇海马路、二里岗、城东路、东大街、西大街、紫荆山南路、航海东路9个街道办事处,81个社区居委会;1个镇(十八里河镇),1个乡(南曹乡),26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12月30日,十八里河撤镇设办,成立十八里河街道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底,管城区辖12个街道:北下街街道、西大街街道、南关街道、城东路街道、东大街街道、二里岗街道、陇海路街道、紫荆山南路街道、航海东路街道、十八里河街道、南曹街道、金岱街道。
截至2020年6月,管城回族区辖13个街道、1个乡。
人口民族
2007年管城区总户数118653户,总人口379691人,出生率8.96‰,死亡率4.46‰,自然增长率4.50‰。其中:女性人口数184944人,非农业人口228967人,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36万人。全区城镇化率达92.7%。
截至2016年,管城回族区总人口532934人,全区有32个民族(2010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管城回族区常住人口为819439人。
2020年,管城回族区常住人口81.94万人,比上年增加23.42万人,增长40.02%;其中,城镇人口74.73万人,城镇化率91.19%,比上年提高3.59%。 共有少数民族22个,共1955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32%。其中:回族人口最多、为19079人,其次是满族,为267人。再次是蒙古族,为74人。维吾尔族41人,壮族31人。苗族16人,土家族13人。其余15个民族,人口均在10人以下。
2022年管城回族区政府官网显示,总人口约81.9万。
经济
综述
2017年,管城区生产总值851.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691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2:46.7:53.1;固定资产投资592.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4元。
2020年,管城回族区地区生产总值6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亿元,下降2.3%;第二产业增加值171.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501.6亿元,增长0.0%。三次产业结构0.1:25.5:74.4。
2021年,管城回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5.4亿元。
财政
2020年,管城回族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54.0亿元。税收收入45.5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4.4亿元;增值税17.5亿元;个人所得税1.3亿元;土地增值税5.1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0.9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3亿元;房产税1.5亿元。非税收收入8.5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7亿元。
2020年,管城回族区公共财政支出合计44.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8亿元;教育支出8.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5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1.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管城回族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13.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9.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1%。
2020年,管城回族区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62个(不含房地产开发),计划总投资70.9亿元,增长18.2%。
2020年,管城回族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4%。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281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08万平方米,增长9.1%。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37.79万平方米,下降32.3%;其中,住宅210.44万平方米,下降42.2%。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34.06万平方米,下降30.1%;其中,住宅89.69万平方米,下降33.4%。商品房销售面积310.12万平方米,增长2.3%;销售金额268.16亿元,下降9.7%;待售房屋面积12.3万平方米,下降30.1%。
人民生活
2020年,管城回族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98.38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11.49元,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80.17元,增长5.5%。
第一产业
2010年管城区,花楼现代农业科技园和潮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建成并投入运营,2008年花楼现代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市级带动能力强示范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河南省高档玫瑰鲜切花、食用菌产业化项目示范区;潮湖生态农业观光园被确定为“市级森林公园”。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全区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9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带动省内外农户4.3万户。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0年,管城回族区粮食总产量0.27万吨,比上年上升1.5%;其中,夏粮产量0.12万吨,增长2.1%;秋粮产量0.15万吨,增长1%。油料产量0.07万吨,下降1.2%;蔬菜产量0.48万吨,下降7.9%;水果产量0.06万吨,下降17.6%。
2020年,管城回族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5%;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25千公顷,下降0.8%;秋粮播种面积0.25千公顷,下降7.9%。蔬菜种植面积0.17千公顷,下降6.7%;油料种植面积0.25千公顷,下降1.2%。
第二产业
截止2010年底,已开工入驻企业42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8亿元,完成利税1.5亿元,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聚集区”。已形成年产3万台客车整车、5万台客车底盘、4000台各类工程机械的生产能力,园内拥有行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首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并建成行业内唯一的客车实验中心,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条件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基地,并被国家定为“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10年管城区工业增加值完成64.7亿元,是2005年的33.2亿元的1.9倍,年均增长1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3%。
工业
2020年,管城回族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0.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2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6.3%;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8.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23.6%;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6.1%;重工业增加值下降21.1%。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24.3%。
2020年,管城回族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其中,小麦粉649吨,下降98.8%;饮料酒122065千升,下降21.9%;服装11.6万件,增长3.7%;家具35286件,增长23.3%;单色印刷品29545.8令,下降20.4%;多色印刷品656891.8对开色令,下降6.2%;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894吨,下降25.4%;商品混凝土1388653.5立方米,下降2.0%;钢化玻璃1848819.6平方米,下降4.0%;夹层玻璃3032531.7平方米,增长22.4%;中空玻璃16094.5平方米,下降35.3%;泵252台,下降16.1%;汽车41979辆,下降26.3%,其中,新能源汽车16449辆,下降24.9%;
2020年,管城回族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6.5%;利税总额下降47%;利润总额下降52.7%;产销率10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11.9%。综合能源消费量3792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3%;其中,轻工业6780吨标准煤,下降28.8%;重工业31141吨标准煤,下降6.3%。
2020年,管城回族区建筑业总产值2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房屋面积2757万平方米,增长16.7%。
第三产业
管城区2010年成功举办中部首届电动车产业交易会等各类经贸洽谈会。签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油库扩建等一批上亿元的大项目。2010年新增境内域外资金57.4亿元,比2005年的12.4亿元增长3.63倍,年均增长35.86%;实际利用外资10515万美元,比2005年的304万美元增长33.59倍,年均增长37.9%。
国内贸易
2020年,管城回族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2亿元,比上年下降0.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1亿元,下降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2亿元,增长2.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97.2亿元,下降14.2%;零售业零售额401.7亿元,增长4.4%;住宿业零售额0.5亿元,下降35.5%;餐饮业零售额17.8亿元,下降19%。
从限上单位商品销售分类看,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基本生活类商品分别增长36%、167.7%。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4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2.0%,日用品类商品下降7.8%。
对外经济
2020年,管城回族区外贸进出口总额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新批外资企业5个,比上年增加2个,增长66.7%。实际吸收外资1.63亿美元,增长9.8%。引进境内域外资金146.8亿元,增长6.4%。境外投资额11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3.1%。
金融
2020年,管城回族区新增上市企业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
文化
根据郑州商城遗址的地层叠压和打破关系以及遗物的不同特征,考古工作者将郑州商城的时代定在商代二里岗期,同时又区分为二里岗下层一期、二期和二里岗上层一期、二期。城墙内包含的遗物最晚的是商代中期。对东城墙夯土上层内出土的木碳的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3235±90年,证明是比安阳殷墟还早的商代中期城址。郑州市商代城址范围广,遗迹丰富,大面积宫殿遗址、手工业作坊及精美的青铜器群等,可以断定,这是商朝商汤所居的亳都,距今3600年。
地名由来
交通
铁路
管城区内京广、陇海铁路两大铁路干线经过,境内有郑州火车站、小李庄车站、圃田车站。位于货栈街的郑州火车东站是新亚欧大陆桥最大的集装箱基地,年货物吞吐量700多万吨。
公路
管城区内东西大街、紫荆山路构成辖区室内交通的黄金十字架,郑汴路、东明路、城东路、商城路、航海路、陇海路等主干道纵横交错。公路2013年通车总里程185.411公里,其中县道32.9公里、乡道93.595公里、村道42.395公里、专用道1.723公里、网外道路14.798公里。二级公路12.95公里,三级公路10.118公里,四级公路77.182公里,等外公路22.45公里。
社会
教育
2011年管城区各级各类学校总计128所,其中,中学4所、小学38所、幼儿园80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共计1527个班,2011年共计毕(结)业学生11946人,新学期招生16296人,在校(注册)学生69616人,预计2012年有8045人毕业。幼托人数由2010年的14373人,增加到19620人。师资力量相对较为稳定,2011年全区教师共计4480人,其中专任教师3375人。
截至2020年,管城回族区共有普通高中1所,招生542人,增长4.2%;在校学生1623人,增长3.4%;毕业生558人,增长25.4%。普通初中18所,招生5830人,增长17.3%;在校学生15871人,下降2.0%;毕业生6161人,增长21.6%。普通小学46所,招生11521人,下降0.3%;在校学生61706人,增长4.4%;毕业生8898人,增长4.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23563人,增长4.2%。专任教师3846人,增长22.8%。
科技
截至2020年,管城回族区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2020年,管城回族区专利申请量1423件;授权量1389件。共签订技术合同227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53亿元。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管城回族区图书馆。
截至2020年,管城回族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非国有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社会保障
2020年,管城回族区城镇居民累计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197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34.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16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5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
卫生医疗
2011年管城区卫生医疗机构总计150家,其中综合医院9家、中医医院1家、专科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2家,乡镇卫生院3家,诊所84家,卫生所、医务室19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疗职工总数4669人,其中执业医生1368人、执业助理医生171人、注册护士1526人,药剂人员180人,检验人员132人。
截至2020年,管城回族区共有卫生机构461个;拥有床位598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拥有床位5709张。卫生技术人员902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639人;注册护士416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3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2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0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8人。乡镇卫生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327人,床位276张。
旅游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王汤建立的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座商代城垣遗址,也是目前发现的商代城垣建筑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1961年郑州商城遗址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城遗址是以郑州老城为中心,东起凤凰台、西迄西沙口、南到二里岗约25平方公里。城内有宫殿区、奴隶主贵族居住区、平民居住区。城外分布有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区。郑州商城城垣为夯土板筑,呈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城墙长约170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均为1870米,周长近7公里,面积3.43平方公里。郑州商城宫殿遗址是安阳殷墟宫殿遗址的两倍,是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的六倍。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和中期文化遗存,是早于安阳殷墟文化的商代早、中期文化遗址。它是郑州成为中国八大古都的标志。
尚岗杨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位于南曹街道尚岗杨村西的土岗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为7.5公顷。其中西侧文化层厚2米左右,包含有房基、窖穴、墓葬等,房基为木骨整塑,十分坚固。窖穴多为桶状与袋状。墓葬全部为竖穴土坑墓。地面散存大量烧土块、陶片、残石器、兽骨等。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为主,其次为泥质灰陶。陶器表面多素面,磨光或施一层陶衣,部分陶器上有纹饰。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站马屯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存。位于十八里河街道站马屯社区南干沟古河道两侧的土岗上,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10公顷。1984年,国家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两次考古,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发现房基9座、灰坑27个、井7眼、墓葬5座、瓮棺葬1座、陶窑1座、灰沟1条,出土了陶、骨、角、蚌、石器等大批遗物。另有7眼水井和3个灰坑为东周遗址。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里岗遗址
二里岗遗址属商代文化遗址。位于市区东南部陇海马路东段两侧,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约600米,面积达90公顷。文化层厚0.2~1.5米,最厚处3米以上。1950年发现,1952~1954年,郑州市文物工作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等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商代早期房基、灰坑、窖穴、壕沟、水井、墓葬、祭祀坑、夯土墙及一大批铜、石、玉、骨、蚌、角、陶、原始青瓷器及刻字骨、卜骨等。从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的类比分析看,遗址可分上下两大期四个阶段,是距今3500年前的典型遗存。考古界以遗址命名了二里岗文化。并于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郑州二里岗》一书,为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成果之一。
青龙山百寿园
青龙山百寿园:高150米,面积达36平方米的青龙山,位于郑汴公路圃田乡小店村南400米,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床位500张,1200米深的地热井,水温达46度,能温泉洗浴、游泳,做矿泉水饮用。
金沙植物庄园
金沙植物庄园:位于南曹街道梁湖村南约一公里处,沙丘起伏,树林茂密。
金鹭鸵鸟园
金鹭鸵鸟园:位于南曹街道司赵南约一公里处,集鸵鸟养殖、观赏、健身游于一体。
代表人物
管城历史悠久,历史上名人辈出,有西周初管国始封君姬鲜(管叔)、先秦思想家列子(列子)、北宋建筑学家李诫、民族英雄沙春元、名医张希圣、辛亥革命党人金承绪、贾宗伊、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导师马长清、清末教育界名流赵星阶等。
获得荣誉
2020年,管城回族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11月1日,入选拟命名的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公示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
2024年11月19日,管城回族区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32位。
参考资料
2023年管城回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2024-08-31
中心简介.管城回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24-01-26
郑州管城回族区地图.豫都网.2024-01-31
2022年管城回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2024-01-31
管城概况.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2024-01-26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4-01-26
自然地理.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2021-07-26
管城概况.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官网.2022-07-16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7-08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