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真寺(简称郑州北大清真寺),位于开封市城内东北隅的铁塔四街1号,与铁塔公园仅一墙之隔,占地5亩,清康熙元年1662年迁入今址,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历史沿革

原寺创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元年(1662年)后不久由城外迁入今址。

规模建制

寺院大小

北大寺座西向东,占地5亩,大门三间,前立门狮,寺内大院开阔,南北厢房各6间,是清真寺讲堂。大门南侧是水房,北侧是殡仪室,院内东南角处有1棵百年老皂角树。厢房、水房、殡仪室等建筑均为兰砖布瓦古建风格。院内正西部是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前面是宽阔的青石栏杆月台,卷棚5间,正殿3间,窑殿1间,殿内能容纳400余人作礼拜。清真寺西南侧后院是清真寺招待所。

建筑风格

北大清真寺历经水患战火,毁而重修,但清真寺主体建筑基本保持了迁建时的规模,具有明显的清代古建寺院风格。主体建筑覆盖碧瓦,起脊札兽,脊顶立有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铜制新月宝瓶。大殿、卷棚明柱梁彩绘一新,图案华美,富丽堂皇。

寺内文物

北大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存有不少文物,现有多块古碑:

1.乾隆九年(1744年)《古行礼制,永遵万代》碑;2.乾隆年间(约1743年)阿拉伯语、汉文对照《盖地母十三件条约》碑;3.明代诗刻石碑;4.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刘氏捐施清真寺学堂》碑,该碑背面及正面上方刻有优美的阿拉伯文字;5.大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铸造铜制香炉一盏;6.卷棚北山墙角门上有宋代遗物,宋嘉祐二年(1057年)开封市知府包拯亲书《龙马负图处》梅花豪字碑一块;7.南山墙角门上有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行河务工程发现《龙马负图处》碑的碑记。卷棚正上方高悬木制匾额“认主独一”,“天堂大道”,“一方锐气”三块。郑州北大清真寺古朴幽静,是学习研究开封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的理想去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