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郡
河南郡本秦三川郡,西汉高帝二年(前205)改名,治阳县(今洛阳市东北)。该地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原阳县、中牟县等县以西,孟津、汝阳县等县以东,汝州市、密县、新郑市(登封市除外)等市县以北地区。
建武十五年(39),其长官改称河南尹,其辖地河南郡亦改称河南尹。晋朝其仍为河南郡;北魏太和中迁都洛阳,又改为河南尹;东魏、北齐、北周皆为河南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改河南省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洛州;东汉、魏、晋、北魏为司州治,东魏、北齐、北周属洛州。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
先秦三川郡
战国时期韩宣惠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辖域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市以东,中牟县以西的伊、洛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攻韩,韩献成皋、巩,秦国疆界至大梁,置三川郡,郡治洛阳市(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一说治荥阳市(今荥阳市东北),辖域和韩国的三川郡相当。可考领县有洛阳、河南省、荥阳、京、索、阳武、氏、卷、巩、新城、启封、成皋、宛陵、新安县、宜阳县、渑池、陕、梁、平阴县。
西楚河南国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分封河南国,瑕丘人申阳被封为河南王,以洛阳为都。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军东进,河南王申阳投降刘邦。
西汉河南郡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军东入,河南王申阳投降,其地改为 河南郡,与河东郡、河内郡合称三河,是西汉京范围内的郡级行政区,治所在洛阳市。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新安、宜阳以西设立弘农郡。
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期,辖有雒阳、荥阳、偃师区、京县、平阴、中牟、平县、阳武、河南省、缑氏、原武、巩义市、谷城、故市、密县、新城、开封、成皋、苑陵,梁县、新郑共计22县。
新朝保忠信乡
王莽建立新朝后,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属县不详,属司隶校尉部。
东汉河南郡、河南尹
建武元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市,为突出河南郡作为京畿之地的地位,于建武十五年(39年)将 河南郡改称 河南尹,属司隶校尉部。
永和五年(140年),辖有雒阳、河南、汝州市、荥阳市、卷县、原武、阳武县、中牟县、开封市、苑陵、平阴县、谷城县、缑氏镇、巩义市、成皋、京县、新密市、新城、偃师区、新郑市、平县共计21县。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属于曹魏,称 河南尹,辖有洛阳(旧称雒阳)、巩、河阴(旧称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新郑、谷城、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禹都阳城遗址(旧属川郡)、阳翟、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原武共22县。
汉末时置有荥阳都尉,领荥阳等县。正始三年(242年)升格为荥阳郡,辖有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市计8县。魏末时废郡,划归河南尹。
西晋时期
西晋以后复称 河南郡,治所在洛阳市,属于司州。
泰始元年(265年),辖有洛阳、巩、河阴、成皋、缑氏镇、新城、偃师区、梁、新郑市、谷城、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登封市、阳翟、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共21县。
泰始二年(266年),分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8县置荥阳郡,河南郡辖县减为13县。
泰始、咸宁年间(265年-280年),废偃师入洛阳,谷城县入河南省,增置新安县,河南郡辖有洛阳、巩、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新郑、谷城、陆浑、禹都阳城遗址、阳翟、新安共12县。
永嘉五年(311年),汉国主刘聪派遣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占据洛阳市,史称五胡乱华。
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建立时,河南郡故地归属汉国,是否置郡不详,此后河南郡先后归属汉赵、后赵、东晋、前燕、前秦、东晋、后秦、东晋。东晋曾三次收复河南故地,重置河南郡。
大兴二年( 319年),汉国主刘曜改国号为赵国,建立前赵,占据洛阳、长安一带。
东晋河南郡1
永和五年(349年),后赵主石虎去世,诸子争位,东晋桓温趁乱收复洛阳市,复置河南郡,属司州。
建元六年(370年),前秦苻坚进攻前燕,占据洛阳。
东晋河南郡2
东晋河南郡3
义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后秦主姚兴死,姚泓继位,八月,东晋刘裕北伐。十月,王镇恶占领洛阳。
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河南郡
永初元年(420年),宋武帝建立南朝宋,河南郡领十一县:洛阳市、河南、巩、缑氏镇、新城、梁、河阴、陆浑、东垣、新安县、西东垣。河内郡寄治河南郡内,领十县:温、野王、、河阳、沁河、山阳郡、怀、平皋、朝歌。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去世,北魏攻取河南省。
元嘉七年(430年),南朝宋收复河南地区。
元嘉八年(431年)二月,北魏再次占据河南地区。
元嘉末年,侨立河南郡于汝南郡,寻亦省废。
北魏河南郡、河南尹
永初三年(422年),北魏攻取河南地区。
元嘉七年(430年),刘宋收复河南地区。
元嘉八年(431年)二月,北魏再次占据河南地区。
太和十九年(495年),拓跋宏从平城迁都洛阳市,置 河南尹。
天平元年(534年),北魏分为西魏、东魏,东魏迁都邺,河南尹改为河南郡。
天平二年(535年),分置洛阳郡,领洛阳、缑氏镇二县。河南郡领县一,宜迁县,户三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万四千七百一十五。
西魏北周河南郡
大统四年(538年),西魏宇文泰占据洛阳。北周河南郡,领县不详
隋唐时期
隋朝河南郡1
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河南郡废置,其属县归洛阳市。
隋朝河南郡2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再置河南郡,户二十万二千二百三十,领县18:河南、洛阳、阌乡县、灵宝市、陕、熊耳、渑池县、新安县、偃师区、巩、宜阳县、寿安、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伊川城关镇、兴泰、缑氏、嵩阳、阳城。
唐朝河南郡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废郡置州,河南郡为王世充割据。
武德四年(621年),讨平王世充,改河南郡为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镇、嵩阳、陆浑、伊阙等九县。河南郡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之名终于此,成为洛阳市或河南府的别称、雅称。
天宝(742年),李隆基废州置郡,但是洛州已经改为河南府,未改为河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