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渠县

渠县

渠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达州市下辖县,东接大竹县,西连营山县蓬安县,北界达州市达川区巴中市平昌县,南通广安。全县幅员面积约2018.3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渠县常住人口为917508人。

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东西北三面环山,东北高、西南低平,平均海拔在360米,绝大部分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置宕渠县(治今土溪城坝),隶属巴郡;大同三年(537)置渠州;明洪武九年(1376)撤渠州,改流江县置渠县,县名沿用至今。截至2022年,渠县下辖3个街道,28个镇,6个乡。渠县人民政府位于渠县和平街19号。

渠县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主导产业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轻纺服饰加工,该县是四川省农业大县之一,是国家商品粮、瘦肉性猪、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和竹产业基地县。2022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12284万元,同比增长3.7%,连续五年获评“2022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2年渠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2.5:29.7:47.8。渠县交通便捷,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从县内经过,国道G318和省道S204在此交汇。

渠县素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和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刘氏竹编、三汇彩亭会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宕府王呷酒、渠县耍锣鼓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泥巴蛋制作工艺、段氏龟胶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入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境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賨人谷景区、文峰山景区、碧瑶湾景区,城坝遗址、汉阙、清代文庙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由来

约春秋中晚期,土著巴人(人)在渠江的“城坝”(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筑城建国,取县名“宕渠”缘于先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土著巴人的居式;秦并巴蜀,賨国随之覆亡,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置宕渠县(治今土溪城坝),隶属巴郡,“宕渠”之名则是他们对于先民时代的追思和怀念;大同三年(537)置渠州;明洪武九年(1376)撤渠州,改流江县置渠县,县名始于此;渠县之名与宕渠、渠州的建置有传承关系。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约2万年到1万年前,渠县土地上就已有人类活动。早在新石器时期,大别山以南整个渠江流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著巴人,他们以“巴”为图腾,创造了独特的“巴文化”;商代中晚期土著巴人以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为活动中心,到周代已成为奴隶制国家——賨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316年秦国并巴蜀,賨国随之覆灭;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推行郡县制,置宕渠(隶属巴郡),治地寅城(今土溪乡城坝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仍置巴郡宕渠县。

刘彻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全国设13刺史,巴郡宕渠县隶属益州,治地仍为寅城(今土溪乡城坝村);王莽“新”朝时期(公元9~23年),改益州为庸部,巴郡宕渠县隶庸部;东汉和帝永元年时期(89~105),于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治今达县市),宕渠县之北置汉昌县(治今巴巾县巴州镇)。建安六年(201),刘璋改永宁为巴郡,国陵为巴东邸,原巴郡为巴西郡,郡治阆中古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刘备鉴于巴西多事,又为拒曹要地,乃分巴西郡宕渠旧县地置宕渠郡,治地广安市,领宕渠、宣汉、汉昌3县,封寅族上层人物为“邑侯”,郡理宕渠县为“宕渠侯国”。蜀汉章武二年(222),宕渠郡省,后主延熙(238~257)中复,“郡建九年省”,其地仍归巴西郡辖。

晋朝泰始二年(266),分益州置梁州,巴西郡改隶梁州。元康六年(296),又分巴西郡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宣汉县3县。

永宁元年(301),宕渠巴氐族人李特李流兄弟率流民起义;永安元年(304),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建大成政权,置六州,梁州辖8郡,宕渠县复升宕渠郡,属梁州,统宕渠、宣汉、汉兴(即汉昌)3县。

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成汉政权维持44年,后因战乱不休,经济残破,士民流亡,宕渠郡不成治。东晋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成汉亡,其地为东晋所有。东晋时期,连年混战,政区混乱,建置变动频繁。宕渠郡仍置,领属同前。

南梁刘宋时期(420~479),以宕渠为名的还有东、南、西宕渠郡,其属皆有宕渠县,但均为侨郡或荒郡。后被南中僚人所据,宕渠县仍置,属南宕渠郡辖。郡领属同前,隶梁州,文帝元嘉十六年(439)改隶益州

梁普通三年(522),置流江县,同时置北宕渠郡,领流江、始安(治今广安县北)2县;梁大同三年(537),置渠州,为渠县建置史上设州之始。北周武成元年(559),改北宕渠郡置流江郡,渠州领流江、景阳二郡外,另撤邻州所属2郡归渠州。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581~618年)统一全国后,改地方行政为州县两级制。开皇三年(583),以原流江、领山和容山容川(今垫江)3郡合置渠州。大业三年(607),渠州改名宕渠邵。

唐朝(618~907年)政区先后有所改易,但基本仍为州县两级制。武德元年(618)改宕渠郡为渠州,武德三年,割州潾水县隶渠州;武德八年,废潾州、潾山县隶渠州。贞观元年(627),省并州县,划全国为10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增为15道,渠州由隶山南道改属山南西道天宝(742),改渠州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渠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前蜀(907~925午)分渠州置潾州,天成年间(926~930年),流江人徐承谅任“静边军节度使”,渠州曾为节度使驻地。后蜀(933~965年)省潾州入渠州,渠州领流江、大竹,潾山、潾水、渠江5县。

北宋政区改道为路,实行路、州、县三级制。渠州初隶西川路,后隶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分蜀为益州、梓州、利州、州四路,渠州(邻山郡)属梓州路南宋末,渠州徙治流江县东北80里之礼义山逾20年之久。

中统元年(1260)即置渠州路军民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渠州“安抚司”;至元二十年(1283)还治旧城,罢安抚司,改置渠州,隶四川行中书省顺庆路

元末明玉珍起义入川,至正二十二年(1362)在重庆建大夏政权,渠州及属县皆归附。

明清时期

明洪武九年(1376)撤渠州,改流江县置渠县,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顺庆府广安州,治地仍为流江故城(今渠江街道),县名始此。

崇祯末,张献忠农民义军三破渠城,崇祯十七年(1644)渠县为张献忠所建大西政权统辖。大西大顺三年(1646),大西政权解体。顺治六年(1619),清军击败义军,渠县始入清代版图。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渠县为吴三桂叛军割据,到康熙十九年(1680)渠县才重归清王朝。嘉庆七年(1802),四川州(府)上分设5道,渠县初属川北道顺庆府(治今南充市),嘉庆十九年(1814)改隶川东道绥定府(治今达县市)。宣统三年(1911)十月二十二日(12月11日),渠县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接受重庆军政府领导,后四川军政府成立,渠县直隶于省。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川东道改称东川道(治地重庆),辖渠县等37县。民国4年(1915)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民国5年5月19日,渠县成立护国军,脱离袁世凯统治。民国7年,军阀割据四川,渠县先后为颜德基、喻海清、罗泽州、杨森等部防区。民国16年(1927),渠县改隶嘉陵道,次年直属四川省。

1933~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曾建渠北县苏维埃政府。

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全省划18个行政督察区,渠县属十区(治地大竹县)。民国27年6月,全川合并为10个行政区,渠县改隶六区(治万县)。民国28年10月,四川省恢复原18个行政督察区,渠县仍属第十区。民国35年(1946)6月,改督察区为专区,改序列番号为驻地名称,渠县隶大竹专区,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2日,渠县解放,建立渠县解放委员会;12月25日,渠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大竹行政督察专员区。1952年9月撤销行署,合并成立四川省。1953年3月9日撤大竹专区,渠县改隶四川省达县专区(地区)。1993年属达川地区。1999年6月,撤销达川地区设地级达州市,渠县属达州市。

地理

位置境域

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6′~107°15′,北纬30°38′~31°16′,东接大竹县,西连营山县蓬安县,北界达州市达川区巴中市平昌县,南通广安。东西宽36千米,南北长55.55千米,边界线总长283.5千米,幅员面积为2018.37平方千米。

气候

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回暖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温凉多绵雨,冬季温和,少霜雪而多阴雾。

渠县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7.6℃,最热年年平均气温18.50℃,最冷年年平均气温为16.70℃,平均最高21.60℃,平均最低14.60℃。气温最高值在8月,最低在1月,夏季酷热,冬季偏冷,四季分明,夏季温差较大,冬季温差较小。

渠县多年年均降水量为1094.3mm,年降水量最大为1596.6mm,最小为730.7mm。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非汛期总趋势较平稳。从季节来看,降水量除冬季趋于下降外,其余三季均上升,以夏季增长明显。年内降水集中在下半年和汛期,夏季降水充沛,冬季降水稀少,秋季略多于春季,年平均降水量以7月最多,1月最少。

渠县年无霜期315天左右,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990.1mm,年均日照时数1256.9h,多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0%,蒸发和日照1月~8月呈逐月增长,6月较5月减小,9月~12月逐月减小。8月降水量偏少,气温高,日照强,蒸发大,因此渠县伏旱较多。

县境内静风频率较高,1、5月有北东北风,6~8月为偏南风,其余月份多为偏北风。

地质

渠县地处川东褶皱带和川中褶皱带过渡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I盆地东部以渠江为界。东面为川东褶皱带,以新华夏构造体系即北北东向褶皱带为主,为背斜裙皱紧密、向斜开阔的隔挡式构造,西面为川中褶皱带,南部为南充~射洪东西沟造带,北部为仪陇~平昌莲花状构造(属旋扭构造),地层平缓,为宽缓褶皱。

渠县出露地层部分,从三叠系至第四系除白垩系,除第三系因沉积间断缺失外,其余均有分布,以侏罗红色陆相地层分布最广。三叠系主要分布在华蓥山背斜西翼及沿华蓥山略呈北东~南西向条状分布,出露面积为237.6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1.80%;侏罗系分布广泛,以华蓥山背斜北西翼为主,出露面积为1568.53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77.92%;第四系分布于高阶地以及为近代河流冲积层,出露面积为206.87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0.28%。

渠县岩石主要有碳酸钙石膏白云石石英砂膨润土页岩砂岩等。石灰岩和石膏主要分布在华蓥山背斜嘉陵江组岩层中,其中石灰岩呈条带分布,长45公里,蕴藏着白云石;石英砂主要分布在华蓥山背斜北西翼珍珠冲组和新田沟组;膨润土主要分布在上下沙溪庙组地层中;砂岩广泛分布在侏罗系各组中。

地形地貌

县境东西北三面环山,东北高、西南低平,海拔222~1196.2米,海拔800米左右;东安与龙潭乡接界的万里坪,海拔1196.2米,是全县最高点,望溪乡天关村冷水河口河床海拔为222米,是全县最低点,相对高差974.2米,平均海拔360米。

渠县境内丘陵、低山、河谷均有分布。丘陵多为中、深丘或中、窄谷,海拔400~717.9米,相对高差90~280米,按地表形态可分为中切坪状丘陵、深切翼状宽谷丘陵、深切鸡爪状与枝状窄谷丘陵等三种微小地貌单元,占县域总面积的60%;低山多分布在蓥山背斜侵蚀岩溶地带,海拔700~900米,相对对高差200~500米,有隆脊槽谷、隆脊山地及溶蚀洼地等小地貌单元,占全县总面积的29.1%,河谷阶地海拔在222~350米之间,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冲积漫滩、一级阶地、冰水堆积阶地及离堆山等四种小地貌单元,占县域总面积的10.9%。

东部与大竹县交界的华蓥市山脊,海拔800米左右,华蓥山岭陡窄峻峭,峰峦层叠,顶部大理石经溶蚀而成槽谷,砂页岩地带则为挺拔的山脊,岭谷呈锯齿状,河流横切地带多为峡谷,比降大。西北部义和、大义、柏水及蔡和乡一带,属遂宁组、蓬莱镇组地层,为红层低山,多参差起伏的驼脊峰,海拔500~889米;柏水乡陈家寨主峰889米,为西北部最高点,余为连绵起伏的红色丘陵,海拔300~500米,切割深度20~100米,地势平缓,沟谷开阔。渠江、巴河、流江河两岸皆侵蚀堆积物,形成甲坝河谷和多级阶地。

水文水利

水文

渠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06条,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呈树枝状流入渠江,河流总长839.9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0.41千米。主河为渠江,古称潜水、宕渠水,又名渠河,是嘉陵江一大支流,巴河乃其干流,发源于米仓山(陕西省西乡县)。渠江傍华蓥山由北向南蜿蜒于县境东部,至望溪乡天关村冷水河口出县境,于渠河嘴注入嘉陵江,县内流长99.8千米,其中渠化工程河段72千米,年平均流量635.87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232.81亿立方米。渠江的主要支流有州河、流江河、中滩河、涌兴河、桂溪河、渠南双河等,其中州河,又名通川江,是渠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大巴山南麓的城口县和万源县,从东北向西南流,于农乐乡入县境,在三汇镇注入渠江。

华蓥山背斜低山槽谷有岩溶地下水,其余地区有岩石裂隙小和松散堆积孔隙,按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县境内岩溶地下水多集中华蓥山石灰岩分布区,面积13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8%,地下水量达5394.3万/年,占全县地下水总量61.2%。

水利

渠江县内流长99.8千米,其中渠化工程河段72千米,年平均流量635.87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232.81亿立方米,属于四级航道,100吨左右的船舶可四季通航,县内流域面积4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水能资源蕴藏量18万千瓦。

全县现有各类水库93座,山坪塘5230口,石河堰137处,灌万亩以下引水渠堰115处,提灌站126处,蓄水池6596口。

土壤

渠县境内土壤类型较多,分为地带性黄壤、幼年岩性紫色土壤、河流冲积土壤以及特殊土壤,平坝、浅丘以粘土、黄壤土为主,山地丘陵多为紫色页岩和白沙岩,沿河一带多为河流冲积土。共4个土类、7个亚类、19个土属、65个土种、28个变种。县境内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面积占农业土壤总面积48.2%,重壤质地占30.62%,轻粘质地占12.68%,轻壤质地7.64%,中粘质地占0.8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渠县县境内土地总面积20.18万公顷,耕地面积8.6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42.9%,人均耕地0.057公顷。根据渠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渠县有耕地83509.61公顷,园地6002.91公顷,林地60208.8公顷,草地1395.21公顷,湿地643.7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766.4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387.4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750.15公顷。

森林资源

渠县地处川东北重要生态屏障、重点生态功能区。2023年上半年完成营造林2.4万亩,义务植树186万株,全县森林面积60367公顷,森林覆盖率29.9%,森林蓄积406.5万立方米。

水资源

渠县境内水资源呈现短缺状况,水资源量8.57亿立方米,县境外入境水资源量210.73亿立方米。中干年可供水1.84亿立方米,总需水量1.87亿立方米;干旱年可供水量1.51亿立方米,需水量2.1亿立方米。渠江年平均流量635.87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232.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670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16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稀有金属矿产1种,化工原料及非金属矿产3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6种,水气矿产2种,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煤层气、地热、、含钾岩石、石盐钾盐石膏石灰岩砂岩、建筑用砂、膨润土、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及地下水。其中煤、石灰岩、石膏主要分布于襄渝铁路以东的华蓥山背斜一带,砂岩及砖瓦用页岩零星分布于襄渝铁路以西的各乡镇。县域内优势矿产种类主要为石灰岩、石膏、岩盐,其中石灰石探明储量12亿吨,碳酸钙含量96%,属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岩盐探明储量1.12亿吨。全县大、中、小型矿床43处,占矿产地总数的69.3%,其中大型矿床2处,占3.2%,中型矿床4处,占6.4%,小型矿床37处,占59.7%。

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7种,分别为煤、石膏石盐、砖瓦用页岩砂岩石灰岩、建筑用砂,县境内共有采矿权52个,其中煤矿10个,非煤矿42个,开采规模达到大中型及以上的7个,比例约为13.46%,小型及以下矿山45个。

生物资源

渠县境内有生物资源300余种,其中林木14科20余种;其中有用材林木26科60余种,主要有柏树马尾松杉木王高山栎、桉树、杨属、槐树、苦、香椿、千丈、桤木、泡桐、梧桐以及慈竹斑竹、白甲竹等;经济林木有13科36种,主要有油桐、茶树、桑树杜仲棕榈女贞花椒等以及果树类的柑、橙、柚、桃、李、杏、柿、中国樱桃、枇杷、核桃、苹果、石榴、柠檬等;常见药材、花卉、中药材近200余种,农民常年饲养猪、牛、羊、犬、兔、鸡、鸭、鹅、鸽等家禽及鱼、蜂、蚕等。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建设县之一。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渠县属川东盆地常绿阔叶林地带,有36科63属100多种植物。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经济林、灌草丛等植被类型。截至2020年,县境内有一级古树4株,其中1株高达500年。

动物

渠县境内渠江及其支流有鱼类17科90种;常见的鸟类有27科68种;常见的兽类有12科30种。近年来,一些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县境内出现,被国家列为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金雕金猫、长耳鹞、白尾鹞、红角鹞、中国大鲵时有发现。

自然保护地

渠县共有自然保护地3个,总面积7493.33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7%。其中四川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四川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龙潭汉阙风景名胜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地。

四川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

四川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东南部,由龙潭和卷硐两个片区组成,规划总面积3942.79公顷。

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华蓥山山脉北段,属垄脊状溶蚀中山~垄状溶蚀低山构造溶蚀地貌,海拔300m~1200m;分布野生维管植物152科495属826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30属42种,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门128科461属780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110科385属666种,单子叶植物18科76属114种,其中包括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IUCN红色物种植物、8种CITES公约保护植物;賨人谷国家级森林公园共记录野生动物164种,兽类6目14科35种,鸟类10目33科92种,爬行纲3目5科15种,两栖动物2目6科10种,鱼类4目6科12种,其中珍稀、濒危及特有物种27种。

四川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四川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贵福镇,规划总面积689.55公顷,含湿地面积257.31公顷,湿地率37.32%。柏水湖是川东丘陵区库塘湿地,是嘉陵江支流水源涵养地,具有防洪、灌溉、饮用水源地等重要功能。

自然灾害

渠县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高温、干旱、雷电、大风、强降温、低温、冰冻、大雾和霾等气象灾害,以及因连续强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2011年9月14日至18日,渠县各地及上游的巴河州河流域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源发性与自发性洪水叠加,渠城最高水位净涨25.36米(超过去年百年不遇的7.18特大洪灾0.56米),渠县县城80%的地方被淹,低洼处进水最高达到10余米,全县共有60个乡镇136.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6.35亿元。

2021年7月11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嘉陵江中下游部分支流发生明显涨水过程,渠江流域17条河流23个水文站发生超警戒超保证水位洪水,此次洪水共造成6市31县(市、区)72.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9902人,无人员失踪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2.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0.5万公顷;倒塌房屋459间,严重损坏房屋859间,直接经济损失21.5亿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渠县下辖3个街道,28个镇,6个乡,渠县人民政府位于渠县和平街1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渠县常住人口为917508人。男性人口占常住人口的52.01%,女性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9.99%,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12%,常住人口中,0~14岁占比15.97,15~59岁占比58.71%,60岁以上的占比25.32%,其中65岁以上的占比20.61%。截至2021年末,渠县户籍人口128.67万人,常住人口9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04%。全年全县出生人口4921人,出生率为5.36‰;死亡8796人,死亡率为6.76‰,自然增长率为-1.4‰。

民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渠县居民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占比99.99%。县境内共23个少数民族,分别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水族柯尔克孜族土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少数民族人口数均不过百人。

语言

渠县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川黔片的成渝小片,渠县方言内部差异不大,语音系统基本一致。渠县方言的名词多重叠和儿化;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十分多样;量词可分为个体量词及非个体量词两大类,与普通话的量词系统规律一致。在渠县方言中,“都”是一个高频程度副词。在语义上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表达程度之深,凸显说话人的主观评述和强烈的主观情感态度。

宗教信仰

渠县共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宗教,有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3个宗教团体,有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3处,宗教教职人员12人,信教群众较多。主要有佛教寺庙、渠县佛教协会、渠县天主教堂、渠县天主教爱国委员会、渠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

经济

综述

渠县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一首两重”产业体系主导,即以轻纺服饰为首位产业,数字经济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产业。“十三五”末,渠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7亿元,首度挤进中国西部百强县前50名和四川省“十强县”榜单。2022年,渠县地区生产总值4012284万元,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3656万元,增长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89906万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5%,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18722万元,增长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0%,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4:28.6:49.0调整为22.5:29.7:47.8。

第一产业

渠县属于四川省丘陵农业大县,土地总面积20.18万公顷,耕地面积8.6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42.9%。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菜、花生、甘蔗等农作物,粮食产量居全省第4,8次获省粮食生产“丰收杯”,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常年饲养猪、牛、羊、犬、兔、鸡、鸭、鹅、鸽等家禽及鱼、蜂、蚕等,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建设县之一。

渠县黄花作为该县的金字招牌,以独特的七根蕊,6-8片花瓣闻名,已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花又名“忘忧草”,极具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渠县的黄花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而色泽鲜明、香气浓郁、品质一流,有“黄花之后”的美誉,先后荣获“泰国曼谷博览会金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其生产传统技艺成功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渠县黄花先后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成功注册证明商标。

渠县还种有油桐、茶树、桑树杜仲棕榈女贞花椒等以及果树类的柑、橙、柚、桃、李、杏、柿、中国樱桃、枇杷、核桃、苹果、石榴、柠檬等经济林木,以及常见药材、花卉、中药材近200余种。

第二产业

渠县工业以“一首两重”即轻纺服饰、数字经济和农产品精深产业体系为主导。2023年上半年,全县制造业实现产值127亿元,其中“一首两重”主导产业产值98亿元;共培育轻纺服饰规上企业32家、乡村车间48家,智能装备制造规上企业35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规上企业48家,新建标准化厂房8万㎡、累计入驻企业达160余家。

渠县将轻纺服饰作为首位产业,组建了“西部渠县轻纺服饰产业联盟”。截至2023年,轻纺服饰类规上企业数量增长至32户,产值增长至54亿元,工业占比提升到13.2%,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服装类小微企业产业园42个,先后获评“中国西部服装服饰产业承接基地”“省国际品牌服装加工“智’造基地”。境内有恒硕迪杰制衣、鑫富纺织、铭圳纺织等多家企业。

渠县以数字经济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产业,聚焦“智能”引擎,用数字化为各类制造业企业延伸、扩链、强链。截至2023年,已有80多家工业企业入驻“天府云”平台,140家制造企业数据可视化,34家规上“智造”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3.4亿元,同比增长21.69%。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也同步发展,“渠县造”柠檬制品将畅销欧盟俄罗斯新加坡等31个国家和地区,“渠字号”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餐桌、走向世界。

第三产业

渠县第三产业以批发和零售业、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2021年渠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1%,位居全市第一。

2021年渠县电商交易额突破5.5亿元,外贸进出口获权企业达42家,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022年渠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3896.3万元,同比增长3.0%。

渠县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的美誉。境内城坝遗址曾获“田野考古一等奖”,入选2018年“六大考古新发现”。渠县2022年全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同比增长1.96%,旅游收入累计520438万元,同比增长4.03%。

经济功能区

渠县共有一个经济开发区,位于渠县合力镇、李渡镇辖区,成立于2007年6月,2019年1月创建为省级经开区,截至2021年建成面积2.35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10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0家,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支柱型主导产业。截至2023年,经开区累计入驻企业120家,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创利税5.49亿元,增长16.29%,成功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截至2023年,渠县有庆粮油、李馥青花椒等24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土溪柑橘园区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依托蜀道集团•广润智慧物流港建成分拨基地、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新增镇级服务站30个,村级服务站200个,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覆盖。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渠县共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幼儿园50所,小学46所,普通中学7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特教学校1所。截至2023年,渠县共有公立学校96所、民办学校68所、培训机构26所,在职教师9200余人、在校学生13余万人,省一级示范高中2所、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所,2019年以来,一本累计上线5421人,本科13912人,被清北录取10人,上线人数和上线率逐年提高,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四川省渠县中学、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先后创建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

四川省渠县中学位于八山麓,渠江之滨,龙骧山脊,创建于1917年,是川东北第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四川省首批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2021年,四川渠县中学被四川大学授牌“优秀生源基地”。

医疗事业

截至2020年底,渠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42个,其中社会办医院26个,床位数为7316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7.97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864人,执业(助理)医师数1885人,注册护士2790人。2021年,成立了渠县第二医共体静边片区医院,医疗范围覆盖周边乡镇约60余万人。2022年,渠县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基层首诊率69%。

渠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是达州市120急救指挥分中心,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集团医院、川北医学院教学医院,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规范化治疗基地。截至2021年,医院占地总面积103亩,编制床位950张,在职职工956人,设有科室74个。

文化事业

渠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等名片,入选全国县域“诗和远方”深度融合代表,渠县还曾成功举办第二届“杨牧诗歌奖”,成功创建中国“文学之乡”。2018年,城坝遗址被中国考古学会授予全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中国影像方志》、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真相》、CCTV4《国宝档案》栏目先后制作了纪录片,对渠县城坝遗址、渠县汉阙、渠县文庙进行了专题报道。

截至2021年2月,渠县共有37个乡镇(街道)建有文化站,415个村(社区)建有文化室,新建有电子阅报栏71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达30万册。新创作小说、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等各类文艺作品1257件,其中在市级以上文艺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作品537件,每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796场次,各种文化活动120场次。截至年末,全县共有文化艺术馆(站)41个,其中文化馆1个,文化站37个,博物馆2个,纪念馆1个,电影院4个,公共图书馆1个。

截至2023年,渠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境内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人。

科技事业

渠县率先在全市成立科技局,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稳妥起步,2021年全县实施科技项目7项,省级项目立项3项,市级项目立项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家,全县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90亿元,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1.7%。2022年渠县引进世界500强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设MAP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开展机耕、机播、机防、机收服务,同时引入帮豪种业、谢华安院士科创中心,开展“种芯片”技术攻关,为农业注入科技力量。 

渠县院士科创中心位于渠县渠江街道前锋社区,截至2022年,已投资投资1.2亿元,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为领军人物,配套建设基因检测室、无菌实验室、分子育种实验室,该中心服务范围达3万余亩,涉及渠县的每一个乡镇,服务内容包括品种筛选、测土配方、直播、飞防、植保以及农民技术培训等。

体育事业

2021年,渠县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9条,承办了达州市第四届运动会;截止2022年,渠县建成现代化体育馆1座、足球场9片、门球场25片;截至2023年2月,全县共建成健身步道、骑行道50.7公里,各类体育场地2187个,人均体育面积达2.45平方米;成立县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13个体育社团组织,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30余场次、共2.8万余人次参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38.2%。

渠县新体育馆建于2020年,总面积80亩,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设座位数5000席,设置机动停车位430个,总投资约1.8亿该体育馆是集体育竞赛、训练健身、会展演出、应急避灾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型体育馆。

社会保障

渠县境内有渠县养老事务服务中心三汇养老院、渠南老年养护院、渠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等社会保障机构。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7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599张,社区服务设施149个。渠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1719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5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77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854人,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以上,新增公益性岗位1014个,新增城镇就业69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人居环境

2017年12月14日,渠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2020—2022年,渠县空气质量六项监测指标全面达标且稳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稳定在92%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6天以上,PM2.5平均浓度也逐年下降,渠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至2023年,渠县已削减氮氧化物等排放量2914吨,挥发性有机物33吨,各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降低66%-95%不等,切实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2021年第二季度对渠江镇城区10个点的城市用户水龙头水质随机抽样,共采集水样30份,合格30份,合格率100%;2022年全县新建、维修垃圾池2000余个,增设四色分类垃圾桶1200余套,新改造密闭式分类垃圾房120个,全县建成27个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发电厂竣工投运,可日处理垃圾750吨;污水方面,共建成投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58个,还计划在37个建制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程;农村改厕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破解环境疾。

交通

综述

渠县是川东北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和铁公水物流集散地,境内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从经过,国道G318和省道S204在此交汇。在建3条连接“蓉欧”“渝新欧”班列的铁路货运专线、铁投智慧物流港、成南达万高速铁路镇广高速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渝西高速铁路通用航空机场

公路

截至2019年,渠县建有G318线48.4千米,S204线30千米,专用公路9条49千米,县道343千米、乡道588千米、村道4620.8千米。2021年改造县乡道路2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010公里,通乡油路覆盖率、建制村客车通达率均为100%,建成南大梁高速公路、营达高速,翼德大桥、腾龙大桥、黄花大道等建成投用。2022年建成镇广高速,其中渠县段长55.3公里,截至2022年末,渠县货运周转量54509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2940.7万人公里。

铁路

渠县境内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共98千米,在建成达万高铁。渠县境内有境内3个火车站,分别为渠县站三汇镇站土溪站。渠县火车站位于达州市渠县天星镇,距离达州站73公里,距离重庆站169公里,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于2017年开始改造升级,201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现为三等客运站。

航运

渠县境内渠江属于四级航道,100吨左右的船舶可四季通航,渠县境内通航道里程283公里,四级航道里程115公里,有客(渡)码头33座,货运码头14座,战备码头1个,各类船舶500余艘,涉水乡镇(街道)21个。在建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工程,该工程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防洪与改善城市水环境等功能,是四川省交通重点项目工程。境内还建有蜀道物流渠县智慧公路物流港,该物流港位于渠县城区内,占地面积203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预计年寄递量超3000万件,货物吞吐量超200万吨,将成为川东北交通枢纽节点和铁公水路物流集散地。

航空

渠县通用机场纳入四川“十四五”规划,渠县通用机场预计主要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当地经济建设,如广泛用于人工降雨、农林喷酒、森林灭火、医疗救援、飞行培训等等方面,条件成熟后,或将开通客运航线,成为有效融入达州市成都市重庆市、西安空中交通网络的综合性机场。

公共交通

截至2018年12月,渠县新能源公交车总数将达24辆,约占全县公交车总量的一半,截至2022年,该县共有公交线路7条。2022年渠县新建农村客运站22个、招呼站牌315个,开通村村通客运线路50条。

人文

综述

渠县是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文学之乡。渠县地处革命老区,是賨人故里,涌现出了大成皇帝李雄、当代著名诗人杨牧、乡土作家贺享雍等历史文化名人,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渠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8处。

渠县汉阙

渠县汉阙,是全国第一批和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的土溪镇,渠县境内共有6处7座汉阙,分别为冯焕阙、沈府君阙、王家坪无铭阙、蒲家湾无铭阙、赵家村东无铭阙、赵家村西无铭阙。汉阙的结构形制都基本相同,由阙基(阙座)、阙身、阙楼、阙顶四部分构成,阙基为厚实稳重的长方形整石;除蒲家湾无铭阙阙身由两石上下重叠外,另外几处的阙身都是整石立成;阙楼是阙顶与阙身间的连接层,结构繁复,由枋子层、介石层、斗拱层、斗形方解石层三至四层整石构成。

城坝遗址

城坝遗址,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坝遗址位于达州渠县土溪镇城坝村,面积560万平方米,由城址区、津关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部分组成,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城坝遗址。渠江侧的城坝遗址在战国中晚期至魏晋时期近800年的时间里是川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秦汉魏晋时几乎管辖整个川东北。截至2023年,城坝遗址已出土遗物3000余件,珍贵文物1500件以上,发现距今大约1万年的人类遗址,先后发掘出全国唯一的水路津关遗址、四川省最早的识字教科书、千年竹木简,取得中国考古界最高奖“田野考古一等奖

渠县文庙

渠县文庙,是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级保护景区。渠县文庙位于渠江镇和平街,占地面积5711平方米,建筑群中轴分明,左右对称。截至2023年,渠县文庙是川东北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儒家文化古建筑群。渠县孔子庙始建于北宋,元、明几毁几建,现存文庙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至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间,为三进四合院院落式建筑,巧妙合理地布置了宫墙、泮池、星门、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庑、西庑、崇圣祠主要框架。棂星门牌坊居蜀中之首。整个古建筑群落呈阶梯状,厢庑亭阁浑然一体,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渠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0个,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人。

刘氏竹编

竹编工艺,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后的秦汉时期。渠县刘氏竹编的主要特点为“提花编织、以竹作画”,以竹子作为媒介,在竹编上编织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以及摆件、花瓶、茶具、文具、咖啡具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汇彩亭会

渠县三汇彩亭会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清代至20世纪50年代末,每年农历3月16日-18日都要举办彩亭会,是川东北一带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节日。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数百年来以自己独特的工艺,“高”“惊”“险”“奇”“巧”的献彩展演享誉省内外,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渠县黄花生产传统技艺

渠县种植黄花已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黄花之乡”。渠县黄花以色泽鲜亮、食味别致、香气馥郁、肉头肥厚而最为闻名,每年的6月18日是渠县的黄花节。制作黄花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采摘、挑选、蒸制、休汗、晾晒分装、储存,传统的黄花制作工艺蕴含着丰富的工艺价值、文化传播价值与经济价值。

习俗

婚庆习俗

渠县境内的传统婚庆习俗有相亲、看家、订亲、交往、催庚、清话、过礼、结婚。其中结婚讲究一日夜席,二日正酒,三日发客,正酒之日,“娶亲客”备滑竿,带所备花轿、抬盒、锣鼓唢呐,前往女方迎亲。

饮食

在长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渠县菜博采众长,以地方土特产为主要原材料,讲工艺、善调味、重品质。渠县美食香型多达10余种,味型20余种,烹手法30余种,花色菜品4000余个,衍生出三大菜系:开放菜、包容菜、豪爽菜。有呷酒粑粑、萝卜丝丸子、李渡盘鳝、张麻儿羊肉、黄花水滑肉、油果子、三汇锅盔、心肺汤圆、岩峰皮蛋、老宅子怪味鸡、来凤人辣子鸡、三汇全鱼宴、涌兴卢板鸭、太太水八块等特色美食。

涌兴卢板鸭

涌兴卢板鸭达州市渠县涌兴镇的特产,有着近100年的历史,涌兴卢板鸭以涌兴特产麻鸭作原料,经宰杀、烙烧、烘焙卤料配制、卤煮等十余道工序精心加工而形成的纯天然卤制板鸭,色泽金黄,肉质酥松,香脆酥嫩,香味回荡,营养价值高。是下酒、佐餐的上等佳品。

太太水八块

太太水八块得名于整个制作过程以水为主。水八块以本土农家散养的公鸡为原料,以小火煨熟,凉干后将整只鸡按部位剁成八大块,再将每块切成片,辅以自制的佐料,做成辣、麻、鲜、香的鸡块,色香味俱全、辣嘴不辣心、口麻心不麻,是当地人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凉菜。

萝卜丝丸子

青萝卜鸡肉丸子以萝卜丝为主要原料,将萝卜切长丝䰶,然后飞水,再冲凉沥干水分,调味后加入红苕粉冷藏4小时,再捏成鸡蛋大小的丸子,装入蒸笼,大火蒸上10分钟即可(可配各种调料蘸水)。萝卜丝丸子里的萝卜,性寒,味辛、富含维生素,具有清热化痰,调节血压等功效;甘薯淀粉含有大量的粗食纤维,能够有效刺激肠壁,增强胃肠道的蠕动,除此之外,薯粉还含有,能够促进钠元素的排出,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地方特产

渠县黄花

渠县黄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中原地区黄花之乡,渠县种植黄花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黄花,又名“大荔黄花菜”,极具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渠县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出产的黄花色泽鲜明、香气浓郁、品质一流,享有“黄花之后”美誉,先后荣获“泰国曼谷博览会金奖”“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宕府王呷酒

渠县呷酒是红高粱作原料,经蒸煮、发酵等数10道工序形成天然低度酒类饮品,酒水色泽橙红,酒性平和而绵长,淡可作饮料,浓可以当美酒。呷酒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华酿造技艺的“活化石”。其酿造技艺复杂,属纯手工操作,是在长期口传授下心领神会而形成的,从红高粱籽到呷酒有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要求严格细致,按规程和习俗操作,特别是制麯发酵工序是现代技术和机器无法完成和替代的。

渠县泥笆蛋

渠县泥蛋自然醇香,层次分明,溏心蛋黄色泽诱人,松花立体剔透。渠县泥笆蛋选用当地富含矿物质无污染的黄泥和光滑的70g以上的土鸭蛋,将红茶、黄酒、盐等按特定的比例,再用十余种香料加清水熬制冷却后,混合精选粉碎的黄泥,经过充分搅拌、浸泡、晾制、密封等多道工序形成,制作全程纯手工进行,再自然风干,土鸭蛋经过一段神奇的反应,质变成为泥笆蛋。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渠县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景区4个,A级景区7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9家,发展民宿经营户29家。

重要景点

賨人谷风景区

賨人谷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达州市渠县城东26公里的临巴镇,地处华蓥山中北段,面积41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拥有的賨人穴居部落遗址和賨人文化陈列馆,拥有古賨文化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景区。賨人谷景区有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涌泉、怪石、古栈、茂林等,有“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的美誉。景区内有盟约桥、“神犬啸天”、崖居古栈、賨王洞、龙吟谷等景观。

碧瑶湾景区

碧瑶湾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距离县城12公里的万寿镇灵感社区,占地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0000余平方米,有康而寿果谷、灵感人家、打鼓山、碧瑶花巷和碧瑶庄园5个片区,建设有九华莲池、灵感洞寺、慈渡广场、定慧湖、甘露湾等景点。是典型的川东岭谷地貌,全年平均温度19C°,全年PM2.5值保持20以下,森林覆盖率90%,负离子含量丰富,是天然氧吧。

文峰山景区

文峰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渠县东城区中部,与老城区隔江相望,占地面积约3.6平方千米,核心面积1平方千米。有金榜园、文峰塔、字库塔、诗礼堂、诗经长卷、文峰阁、文峰书院、玉笔广场、笃学园等景点,错落有致。文峰山景区是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很好的弘扬了儒家传统文化和宕渠地方文化。文峰山两峰相连,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500~1000米,高出江面约300米上下不等。

文峰塔,塔身总高为68.7米,呈八面体,以合八八六十四卦,塔分九层,取九九归一这一传统文化概念,塔内文化艺术布展展示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峰塔历史上曾经几次倾倒,几次重建,如今成为了渠县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屹立于文峰山顶,代表着“以文为峰”,彰显着渠县人对文化的尊崇。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1994年1月,渠县被列为列为中原地区对外开放县。

2003年,渠县国家文化部授予渠县“眉山青神中国竹艺城”称号。

2008年,渠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黄花之乡"。

2017年,渠县获得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

2017年12月14日,渠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8年,渠县舞蹈《龙潭怀古》参加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获得最高奖项“荣耀之星”,渠县城坝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中国考古学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2019年,渠县历史博物馆荣获四川省“金熊猫”奖,11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同月渠县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2021年8月,渠县被授予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12月渠县荣获中原地区“文学之乡”新名片。

2022年1月,渠县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称号,10月渠县获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称号,11月渠县入选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12月渠县获批2021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参考资料

渠县地情历史沿革.四川省情网.2023-09-02

地理位置.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2

渠县地情地理环境.四川省情网.2023-09-06

2022统计用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02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12

红黑统计公报库 .达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0七人普.2023-09-02

(四川省)2022年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渠县统计局.2023-09-08

渠县地情风景名胜.四川省情网.2023-09-02

渠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关于渠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推荐项目的公示.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渠县人民政府网.2023-09-02

渠县站、土溪站即将增开多趟列车,让更多在外的渠县人能买到车票!.爱上渠县公众号.2023-09-27

三汇镇镇长王建锋检查督导火车站疫情防控工作.渠县人民政府.2023-10-22

渠县简介.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2

渠县:创新驱动、工业强县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2

五度蝉联 渠县县域经济创出发展样本.人民融媒体.2023-09-02

2022年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2

渠县地情交通运输.四川省情网.2023-09-02

渠县地情 渠县荣誉.四川省情网.2023-09-02

云赏非遗 | 藏在渠县的这些非遗,你了解多少?.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渠县国家级景区概况.渠县文旅局.2023-09-02

渠县地情地名由来.四川省情网.2023-09-02

渠县地名信息倒数第五行.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13

自然资源.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7

渠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7

渠县:防患于未“燃” 实现林区连续十六年零火情.新浪四川.2023-09-26

渠县这半年 | 生态:严守安全底线 治理能力提升.新浪四川.2023-10-22

渠县出台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达州日报.2023-09-26

关于发布《渠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公告.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7

渠县临巴、土溪有500多年“活的文物”.爱上渠县公众号.2023-10-22

渠县人民政府 关于渠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公示.渠县人民政府.2023-09-26

四川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2~2031).渠县人民政府.2023-09-26

达州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美如画!.新浪四川.2023-09-26

渠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渠县人民政府.2023-09-27

省地质局这样助力渠县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墙.四川地质公众号.2023-09-27

渠县国税局“9.18”抗洪救灾纪实.渠县新闻网.2023-09-08

渠江流域2021年第1号洪水形成 系我省今年首个编号洪水.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8

【聚焦达州“读书班”】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以“四敢”精神为引领 在中国式现代化达州宏大实践场景中走在前列、当好尖兵!.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8

渠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2次主任会议.渠县新闻网.2023-09-27

王飞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扩大)会.渠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8

领导分工.四川省渠县政协网.2023-09-12

2021年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渠县统计局.2023-09-27

渠县民族组成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09-08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促进渠县社会和谐稳定.四川统一战线.2023-09-11

市政协来渠调研宗教场所.政协新闻.2023-09-11

工业:主导产业领跑 集群集约发展.渠县新闻网.2023-09-09

渠县:壮大工业主战场 “一首两重”千亿产业强势崛起.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渠县在渝举行川渝特色高效农业推介会.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渠县擦亮“渠县黄花”金字招牌 质量推进黄花产业发展.渠县农业农村局.2023-09-09

开放看渠县|小黄花闯出大市场.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渠县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 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开幕 王飞虎致辞 练丹出席.渠县新闻网.2023-09-09

望江乡:擦亮黄花金字招牌 建设特色产业之乡.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2022年渠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专报--渠县经开区十三五期间经济运行分析.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五大优势.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渠县教育发展现状.渠县教育局.2023-09-09

希望和太阳一起升腾——渠县教育事业三十年改革发展巡礼.达州传媒网.2023-09-09

渠县中学简介.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四川大学授牌四川省渠县中学“优秀生源基地.四川省渠县中学 .2023-09-09

渠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渠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规划》的通知.渠县人民政府.2023-09-09

渠县:试点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渠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9

“十三五”时期渠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县文旅局.2023-09-09

2022年渠县政府工作报告.达州市人民政府.2023-09-12

渠县这十年:十年科学发展 十年辉煌成就.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2

四川渠县握紧粮食安全“科技芯”.人民资讯.2023-09-09

达州市第四届运动会在渠县开幕.达州市人民政府.2023-09-09

【群众文化活动】渠县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渠县文旅局.2023-09-09

渠县举行第五届贺新春全民健身跑活动.微博.2023-09-27

投资1.8亿元!即将惊艳亮相!.澎湃新闻.2023-09-27

达州市民政局调研渠县养老服务和项目建设工作.达州市民政局.2023-09-09

(四川省)2021年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渠县政府网 .2023-09-09

渠县成功创建为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4

【对话环保人】县生态环境局:攻坚克难 综合施策 奋力提升渠城“气质”.渠县融媒体中心.2023-09-14

刷新乡村颜值,渠县开展五大行动.四川在线.2023-09-27

2021年渠县政府工作报告.达州市人民政府.2023-09-10

镇广高速途径渠县这几个地方,快来看看吧.......渠县融媒体中心.2023-09-10

速看!途径渠县的成达万高铁有新进展了....渠县融媒体.2023-09-10

渠县火车站简介.铁行网.2023-09-10

十件大事 | 渠县火车站快速通道项目即将竣工.渠县电视台.2023-09-10

2021年度四川省渠县港航事业发展中心部门决算.渠县人民政府.2023-09-27

渠县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为船舶安全“护航”.四川新闻网.2023-09-27

五一假期不停工 四川渠县风洞子航运工程建设忙|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封面新闻.2023-09-10

【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 五区共兴】蜀道物流渠县智慧公路物流港:物流集散地 对接成渝西.渠县融媒体中心.2023-09-10

渠县通用机场初步确定三个预选场址.达州晚报.2023-09-10

本月底!渠县再投用19辆新能源公交车.搜狐.2023-10-22

渠县老乡千万得收藏好!渠县出行必备....达州日报.2023-10-22

当好绘就现代化渠县新图景的开路先锋.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0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9-1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9-12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9-12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2023-09-10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局.2023-09-10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9-10

四川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6处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9-10

渠县汉阙:古代建筑“活化石”.渠县文旅局.2023-09-10

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 城坝遗址发现距今1万年人类遗址 出土3000多件早期人类遗物.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0

城坝遗址.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0

渠县文庙3A级旅游景区介绍.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0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渠县文庙: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执着地承载着渠县人的文化自信.文旅渠县.2023-09-10

渠县文庙简介.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0

渠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关于渠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推荐项目的公示.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渠县文化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展览活动.渠县文化馆.2023-09-1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和 第 一 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9-10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0

渠县刘氏竹编→指尖上的竹编记忆,经纬交错的非遗之美.渠县文旅局.2023-09-11

【民俗】渠县婚俗 ‖ 雷映松.澎湃.2023-09-11

四川渠县:美食文化饕餮盛宴正当时.四川新闻网.2023-09-11

【渠县商务局】2023渠县美食节在渠县万兴广场热力开启.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渠县涌兴卢板鸭.达州文化资源数据库.2023-09-11

渠县:非遗“水八块” 溢出鲜香年味儿.达州新闻联播.2023-09-11

渠江两岸咂酒香.达州晚报.2023-09-27

渠县品牌 | 賨前味,一颗泥笆蛋,引领乡村振兴!.传播渠县公众号.2023-09-27

深化农旅融合发展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渠县人民政府.2023-09-27

渠县賨人谷景区:走进“阙里賨都”,领略巴賨文化魅力.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渠县碧瑶湾4A级旅游景区简介.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方志达州•历史文化】文峰千古在 文脉代代传——渠县文峰山AAAA文化景区札记.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文峰塔.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渠县地情历代名人.四川省情网.2023-09-11

渠县“竹编”被评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我家乡的“天府地标”——达州篇.达州市场监管.2023-09-11

渠县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舞蹈《龙潭怀古》参加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获得最高奖项“荣耀之星”.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渠县城坝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中国考古学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一等奖.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渠县历史博物馆荣获四川省“金熊猫”奖.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渠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渠县人民政府.2023-09-11

又添新名片!渠县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川观新闻.2023-09-11

第二届“杨牧诗歌奖”在渠颁奖 渠县荣获中国“文学之乡”新名片.西部文明播报.2023-09-11

喜讯!渠县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称号.渠县先锋.2023-09-11

定了!渠县获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称号.渠县新闻网.2023-09-11

渠县入选!第二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名单公布!.渠县新闻网.2023-09-11

渠县、万源市成功获评“2021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达州政务咨讯平台.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