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区
新津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西南,东连双流区,西接邛崃市、大邑县,南邻彭山区,北毗崇州市。总面积330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户籍人口32.52万人。截至2025年3月,新津区辖4个街道、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为新津区模范街56号。
新津区地势平坦,面积方圆,境内主要由平原和丘陵构成。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因素,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的气候特点。新津区历史悠久,古为蜀汉地。周郝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新津属蜀郡。宇文觉元年(557年)置新津县。杨坚开皇九年(589年)新津和道两县改属益州。大业三年(一说大业二年),益州复为蜀郡。1283年,新津属崇庆州,隶成都路。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新津县属崇庆州,隶成都府,统于四川布政使司。清末改名川西道。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撤销温江专区建制,新津县属成都市辖县。2020年6月18日,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
新津区主导产业有智能制造业、新乡村产业、文创旅游、5G基础设施、新商旅等。重点产业有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数字经济、绿色食品、智能硬件及工业互联产业、会展博览、文创旅游等,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15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4.2:42.3:53.5。连续5年进入四川省十强县。截至2023年5月,新津区GDP在成都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19位。
新津,不仅是古蜀文明和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古道文明的津梁所在。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拥有3处历史文化名镇(村落),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6处历史建筑。境内拥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4处,其中,国家级有2处,省级有3处,市级有5处。境内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拥有白鹤滩中国湿地公园、花舞人间、斑竹林等多个旅游景区。
名称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蜀汉政权犍为县郡守李严凿天社山,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新渡口,故皂里江、文井江、布水(今南河)三渡合称“新津”,“津”,渡口也。在新渡口的旁边,水运、商贸日益繁荣,成了“新津市”。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就以“新津”为名,在此设县,县治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2020年6月18日,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
历史沿革
秦汉至南北朝
姬定五年(前316年)秋,秦灭蜀,新津为秦国领地。周郝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新津属蜀郡。周王元年(前314年),秦惠文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古蜀国守。秦灭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蜀郡是其一,新津仍属蜀郡。刘彻建元六年(前135年),开西南夷,分巴、蜀,置犍为郡,新津地属犍为郡。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武阳县,属犍为郡,新津地属武阳县。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犍为县郡守李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新渡口,故皂里江、文井江、布濮水(即蒲水,今南河)三渡合称新津。东汉、三国、晋、刘宋,近五百年间,犍为郡在缩小,郡治在武阳县未变,新津属武阳,隶益州。
萧萧衍大同十年(544年),改犍为郡(南部)为戎州,改武阳县为犍为县,并在当时的犍为郡北部置江州,领犍为一县。新津为犍为县地,属江州,隶于益州。宇文觉元年(557年)置新津县。县亦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此时领新津、叙州区两县,隶益州总管府。
隋唐至宋元
杨坚开皇九年(589年),悉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犍为郡废,蜀郡改为益州,治成都市。新津和僰道两县改属益州。大业三年(一说大业二年),又废置诸州,改州为郡。益州复为蜀郡。废僰道县入新津。新津隶蜀郡,县治由六门水迁至皂里江(今金马河)东岸的坝上,即今五津街道机场内。唐武德元年(618年),四川西部为剑南道,改蜀郡为益州。新津属益州,隶剑南道。唐垂拱二年(686年),县治由皂里江东岸坝上移至南河北岸即今武阳镇。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蜀州曰唐安郡。新津属唐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到南道为东、西川节度,改唐安郡为崇州市,新津属蜀州,隶西川节度。
五代时,前蜀一切率循唐制,后蜀继之,无所更变。新津仍属蜀州,隶西川节度。
赵匡胤干德三年(965年),改道为路,于蜀置西川路。新津属蜀州,隶西川路。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升蜀州为崇庆府,属成都府路。新津属崇庆府,隶成都府路。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省四川,始改宋成都府路为成都路。新津属崇庆府,隶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崇庆府为崇庆州,新津属崇庆州,隶成都路。至元二十三年,特置四川中书省,新津隶属未变。
明清
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仍置四川等行中书省,废路存府以统州、县。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新津县属崇庆州,隶成都府,统于四川布政使司。清代,仍置四川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三级,州或县有直隶于府或省的。新津直隶于成都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双流区土旷人稀,并入新津。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双流县,新津地如故。爱新觉罗·颙琰七年(1802年),于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设五道,分统府、州(厅)、县。新津仍直属成都府而隶于龙绵龙茂道,至清末改名川西道。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下简称民国)元年(1912年),废清道制,置府、州(厅)以统县,隶于省。新津属成都府而隶于四川省。民国2年,废府、州(厅)设置。复置道,分四川为川西等七道。民国3年,更川西等七道为西川等五道,以道领县。新津均属西川道。民国24年,复废道,实行省县制。又分四川省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县受专区督察而隶于省。新津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区(即温江专区)督察,隶于四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改属眉山专区,均隶川西。1953年初,复置四川省,撤销四个行署,省下仍设专区,1953年3月眉山专区被撤销,从3月10日起,新津改属温江专区。1960年7月1日,撤销新津县建制,并入大邑县(新津县在1959年6月即与大邑县合署办公)。原县治城关镇改称新津镇。1962年10月20日,正式恢复新津县建制(1962年4月,新津已与大邑县正式分开办公)。新津镇复名城关镇(1980年已更名为四川五津镇),仍为县治所在地。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撤销温江专区建制,新津县属成都市辖县。2020年6月18日,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
地理
位置境域
新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西南。总面积330平方千米,东连双流区,西接邛崃市、大邑县,南邻彭山区,北毗崇州市。新津区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地跨东经103°42′13″-103°55′59″,北纬30°19′49″-30°31′32″,境域东西距最长21.52千米,南北距最宽19.35千米。
气候
新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因素,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4℃,其中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5.6℃;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976.8毫米,其中降水最多月为7月,平均降水量260.0毫米;降水最少月为12月,平均降水量为6.6毫米。年平均总日照市时数为1150.2小时。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97天。
地质
地层及岩性
新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保罗系的蓬莱镇组(J3p),白垩系的天马山组(K1t)、夹关组(K2j)、港口组(K2g),及第四系等地层。从上到下开列于后:第四系距今200-300万年,上部为冲洪积砂砾层、亚粘土、亚砂土等;下部为冰川、冰水形成的含砂质粘土、砾石层、泥砾层。厚度0-150米,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区表层。白垩系(K)距今7000-13500万年。灌口组(K2g)主要为砖红色泥岩,局部出现底砾岩,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在牧马山普兴场以北地区直达双流境及长秋山西麓(新津境)有裸露。夹关组(K2i)为灰黄色、棕红色长石沙岩夹泥岩,底部有砾岩,厚146-870米。新津从狮子山南向北直达塔子山一带有裸露。天马山组(K1t)为砾岩、红色泥岩、砂岩。厚0-321米。在老君山一带有裸露。侏罗系(J)距今13500-18000万年。蓬莱镇组(J3p)为黄棕、紫棕色砂岩,泥岩夹页岩和泥灰岩,厚521-868米。在象典山一带向蒲江县延伸到回龙镇以南山区均有裸露。再下为基底岩系。地壳从地表至莫霍界面厚度在47-45千米之间。
地质构造
新津区处于东为龙泉山--正兴街道,盐井沟--熊坡构造带,西为雾中山高家镇三合场构造带之间的成都市凹陷盆地缓坡的一侧,蒲江--新津断裂带呈北东向贯穿新津区,属于成都新生代断陷和龙泉山褶断束的一部分。
成都新生代断陷位于成都平原,大体上继承了中生代凹陷盆地的为位置,呈北30-40°东方向展布,西陡东缓,为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所掩覆。两侧虽有冲断层向断陷中心对冲,但由于龙门山在印支运动褶皱隆起时,其东成都平原强烈下陷,故中生代以来沉积厚达8000-10500米,凹陷中心也随隆起不断向东、南东或向北东扩张。自保罗系以来,成为四川省沉降有带河湖盆地的最后收敛场所,故有厚度较大的侏罗--白坚系及第三系沉积物。
龙泉山脉褶断束由龙泉山、苏码头--盐井沟和熊坡背斜、断裂裂及其间的向斜所组成,以龙泉山背斜和断裂规模最大。其走向由南到北为北北东、北东、南北、北北西展布,略成舒缓的反S形,总长度超过90千米。背斜东侧的断裂较西侧断裂为大。龙泉山断裂早在侏罗系即有显示示,直到第四系沉积物仍受其控制。老君山森林公园断层,地表出露在武阳镇西南约5里的老君山西侧,熊坡背斜北东倾伏部位,切入蓬莱镇组地层中,呈北30°东走向,约以20°倾角斜切背斜轴部,倾向西。上盘相对往北东斜冲,使下盘地层受到强烈挤压,断层附近状急剧变陡,在老君山垭口见挤压带宽约20米。
地形地貌
新津区是构成成都平原的主体部分。新津区地势平坦,面积方圆。主要由76.6%的平坝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构成,平均海拔442—673米,其东南和西南的牧马山和长秋山为浅丘与台地,属龙泉山脉褶断束。
平原分布在新津区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平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6.6%。平原海拔在442-480米之间(吴淞高程)。牧马山台地北起双流县的大坟包,南到彭山江口对岸府河与岷江合流处。南北直线距离约35千米,北宽南窄,略呈盾牌状。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上接双流区,下入彭山区,主体在双流境,在新津境内为山的西侧部。牧马山地势平缓,特别是南段清凉寺一带,已近乎平原。海拔不高,一般在450-500米之间,中段在500米以上,属浅丘台地。长秋山丘陵分布在丹棱县、蒲江县、彭山、邛崃市边境地带及新津区西南部,呈南西--北东走向,由熊坡构造带组成,长约80千米。新津西南境内诸山是其北端,为中、低丘。海拔高度,北段在500米左右,最高峰象鼻子山,高达673米。中段以南,海拔在600米以上,个别高峰如蒲江的佛耳岩(又名黎山埂)高达900米。长秋山占新津区总面积的14.1%。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新津区境内诸河属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马河、杨柳河,以及季节性自然然河--龙溪河。以上诸河除季节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属过境河道,都在新津四川五津镇东南汇合。
岷江
岷江包括岷江正流--金马河,及其分支河--羊马河、杨柳河。岷江古名汶江,因其发源于岷山而得名,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正流两源,分别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岷山南麓的弓杠岭和郎架山。汇流于松潘县的红桥关后向南流经灌县古城、新津,在乐山市接纳大渡河后,水量大增,至宜宾注入长江。灌县以上称上游,灌县至乐山段为中游,乐山至宜宾段为下游。全长735千米,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千米,落差3560米,平均坡降为4.83%。
南河
南河古名赤水河,或曰邛水,发源于耶继县西部山区。其上游有两条支流,左为汉井江,又名火井河;右为白沐河,又名夹关河。两河水流到马湖乡的齐口合流称南河。经白合乡出山谷入平原,到石灰包接纳邮江水,经东安、前进、固驿镇、太平、战斗、牟礼到羊安镇的合江寺,纳斜江,沿右岸先后纳蒲江县诸水出境。入新津后,经永商、铁溪、太平、顺江,于武阳镇东南通济堰汇入岷江。南河全长135.3千米,在新津县境长12.5千米。河道比较平直,平均比降为0.56%s,流速平缓,河宽水清,常年流量为55秒立方米。
水利
截止2022年12月,新津区水利工程共计4处,2处均为西河上的水利工程,分别为泗江堰引水枢纽、顺江堰引水枢纽;2处为黑石河(羊马河)上的支渠进水闸,分别是花红堰支渠进水闸、岷江堰支渠进水闸。
西河泗江堰引水枢纽位于新津区宝墩镇张场社区,始建于1971年,是一座具有供水、防洪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设计引用流量10.7立方米/s,控灌4.74万亩农田,并提供生产、生态供水,影响人口约5.26万人。工程由2孔进水闸(5.0×2.5m)、2孔泄洪冲沙闸(5.0×2.3m)、263.0m溢流坝及河岸堤防等组成。
西河顺江堰引水枢纽位于新津区五津街道文武社区,始建于1979年,是一座具有供水、防洪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设计引用流量35m³/s,顺江堰支渠有直灌面积3200亩并向通济堰51.99万亩农田补水,并提供生产、生态供水,影响人口约45万人。工程由进水闸2孔(3.5×2.4m)、泄洪冲沙闸3孔(12.0×3.9m)、270.0m溢流坝及河岸堤防等组成。
花红堰进水闸位于兴义镇斑竹林景区黑石河,闸门孔数1个,闸底高程473.82m,属于堤防上的小(2)型水闸。岷江堰进水闸位于兴义镇岷江社区黑石河,闸门孔数1个,闸底高程471.37,属于堤防上的小(2)型水闸。
土壤
新津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平原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所裂翟盖。台地和丘陵,主要覆盖有黄色粘土母质(雅安砾石层洪水搬运沉积物及成都粘土),也有部分黄色粘土层被蚀后露出白圣系紫色砂岩残丘。在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下,土壤向地带性土壤--黄壤方向发展。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采取了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系统地耕种(特别是水耕),使自然土壤熟化,改变了土壤的某些自然属性,形成独特的农业土壤--水稻土。新津土壤类型,按成土母质,可分为4个土类,7个亚区,15个土属,50个土种。
平坝冲积性水稻土类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形成,在新津面积约22.9万余亩,占农耕地的83.3%。由于地质的历史变化,坝区多形成槽沟和注地,呈带状分布,一级阶地高出河床1-6米,二级阶地高出河床2-10米。该土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pH值偏碱性,有机质中等偏上,有效氮、速效磷中等,速效钾中等偏低。
平坝冲积性沙质土类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8,al),主要为灰色冲积沙质土所组成,新津区无亚类。分布于金马河、羊马河、西河、南河及岷江沿岸,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土质含沙量高,土壤疏松,孔隙度大,保水保肥性差,肥力低,碳酸盐反映强,有机质中偏低,有效氮、速效磷低,速效钾中偏低。
紫色土类又分两个亚类:第一个亚类为红紫泥土(砖红紫色和红紫沙泥土),第二个亚类为棕红紫泥土。砖红紫色土(K,g)由白至系上统灌口组棕红色泥岩和薄层红砂岩风化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黄渡、普兴;红紫沙泥土(K,j)由白墨系上统夹关组棕红色块状秒岩夹薄层泥岩风化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邓双、永商。棕紫泥土(Jp)由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灰紫灰白色沙岩及棕紫色风化物发育而成成,主要分布在永商。本土类合计2.7万余亩,占耕地面积的9.9%。
黄壤土类无亚类,由牧马山台地老冲积黄壤构成,面积76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2.8%,分布在牧马山台地。相对高度30-45米。土壤母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冰物(82FgL)。土层上部为粘土层,棕黄色,粘土层下出现棕黄色磅乐石层,无分迭性。粘土层胶结物无碳酸根反应,自然土壤厚度-20厘米。多为梯田梯地。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新津区水资源分地上水、地下水和水能资源三部分。新津区境内河流密集,水网密布,集雨面积大,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3.10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总量109.18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量107.73亿立方米,当地径流量1.45亿立方米,资源总量为1.64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资源1.38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1.11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新津区的矿藏比较贫乏。除芒硝和沿河产沙金外,还有石油、泥炭,其它矿藏均为空白,但作为建筑材料的河沙,卵石和页岩却比较丰富。截至2023年5月,新津区有已探明的芒硝总储量约10亿吨;有丰富的页岩、砂石、河沙、卵石、红条石、生石灰石、黏土等资源,其中,页岩分布面积31平方千米,砂石储量15亿立方米。
新津区牧马山的白垩系地层,富含芒硝。矿区分布在杨柳河以东东的花园、黄渡、普兴和金华4个乡,相邻的花桥、兴乐及邓双,也有分布,面积达30多平方千米。矿藏中心在普兴火车站附近,矿层共11层,以第七、第八层最厚,距地面约0-100多米,总储量约10亿吨。
石油主要分布在熊坡北段东北地区倾末端(观音寺附近),存在观音寺潜伏构造,由熊坡大断层的东北端下盘形成,被四条地震测线控制,且控制较严密。圈闭构造不仅存在于香五中部,而且在香二也存在。以海拔-3950米等深线计算,长轴13.5千米,短轴2.7千米,闭合度130米,闭合面积29平方千米,最高点为-3820米(深度剖面采用大参井平为速度)。此构造并非在熊坡断层面上圈闭的,而是单独圈闭的潜伏构造。因此,油气储藏的保存条件完好。
长秋山一带的岩石,可作建筑材料,藏量丰富。特别是新津西河、金马河沿岸及五河合流处,一年一度从上游冲来的碳酸钙和粗砂,更是取之不尽的烧制砂砖、石灰的主要材料。泥炭在新津也有零星分布,以铁溪藏量较多。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新津区现有耕地9771.78公顷(146576.70亩),园地3652.09公顷(54781.35亩),林地3491.40公顷(52371.00亩),湿地394.15公顷(5912.2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621.73公顷(144325.95亩),交通运输用地1975.90公顷(29638.5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27.96公顷(46919.40亩)。
森林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新津区林地面积3491.40公顷(52371.00亩)。其中,乔木林地1847.98公顷(27719.70亩),占52.93%;竹林地191.50公顷(2872.50亩),占5.48%;灌木林地139.92公顷(2098.80亩),占4.01%;其他林地1312.00公顷(19680.00亩),占37.58%。林地主要分布在永商镇、普兴街道和花源街道。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新津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生长多种植物。合计有林木6科100个树种。其中以枫杨、青枫、马尾松为大宗,香樟、核树、梧桐栽种亦很普遍。珍稀树种有楠木、银杏、红豆等,但数量很少。,另有果树10科25类99个品种,主要竹类20余种。有慈竹、斑竹、毛竹、水竹、宁南方竹、硬头黄、白夹竹、黑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和水杉等。新津区还有金合欢、虞美人、三角梅、瓜叶菊、紫罗兰和海棠花等。
动物
截至2021年12月,新津区常见的陆生野生动物有28科65种,其中,兽类6科9种,鸟类15科43种,爬行纲4科6种,两栖纲3科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黄胸鹀、青头潜鸭、青脚滨鹬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角鸊鷉、尖尾滨鹬、蒙古沙鸻、凤头蜂鹰等。
生态功能区
成都市斑竹林森林公园
地处羊马河畔,距县城9千米,距镇政府驻地0.5千米。斑竹林植造于清代乾隆末年(公元1760年),现占地面积50余亩,人称“李斑竹林”。林中竹木茂盛,斑竹、孟宗竹密布,内有众多树龄上百年参天的“活化石”——国家珍稀保护树种鸭脚子公园内有姚滩、辜滩等成片湿地,吴林、钟林等传统林盘点缀其间,形成独具特色的成都平原田园风光,2017年,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92年评为成都市森林公园。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新津区花桥街道,是典型的河流沙洲复合体湿地,拥有大面积的沙洲、卵石滩及草甸交错的湿地景观。景区面积约1.07平方千米。新津生态本底优良,每年秋冬季节不少候鸟在此栖息,据统计,这些鸟类主要包括黄腹鹨、纯色鹪莺、斑文鸟、棕头鸥和青脚滨鹬,公园内已记录到鸟类物种增加到184种。每年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候鸟数量在11月、12月时达到峰值,会有近2000只飞鸟在此集结。
自然灾害
新津区境内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水、暴雨、冬干春旱、及连阴雨。
洪水在新津区内发生较为频繁,金马河系都江堰的排洪河道,洪水期拦河坝被冲毁,90%的滋共水涌入该河,自都江堰外江节制闸建成后(1974年建成)实行人工控制,有800秒立方米的水进入宝瓶口与沙黑总干渠,其余排入金马河,故洪灾稍有减轻。
新津区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每次暴雨,低注地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涝害。新津区暴雨每年平均出现3次,最多5次,大多数暴雨出现在7、8月。暴雨平均初日是7月13日,平均终日是8月18日,最早曾于4月30日出现(1963年),最晚终止于10月21日(1969年),9月上旬以后暴雨基本结束。新津绝大多数洪水亦发生在6月下旬后期至7月下旬这段时间内。
冬干已成为新津区固有的气候特征。新津区冬季降水稀少,即使是冬季降水量最多的年份,也比地面蒸发量少。所以好在新津区有自流汇灌溉,冬季雾多,露水充足,冬前秋雨绵绵,土壤湿润,因而大大减少了旱象。
新津区连阴雨天气全年各月都有出现,但以秋季9、10月出现机会最多,与四川盆地多秋雨是一致的。每当秋季来临,常是阴云密布,天色昏暗,连日不晴,形成秋雨绵绵的气候特色。雨日一般为5至10日。连阴雨出现在春季,影响春播和蜂群采蜜,并使小麦易受病害。在夏收期则影响小春、油菜的成熟和收获,在8、9、10月则影响秋收、秋种和秋耕。
新津区自然灾害有2010年“8.19”洪水、2011年“7.4”洪水、2013年“7.9”洪水、2016年“8.15”金马河水毁险情。境内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普兴镇、邓双镇、永商镇,共有地质灾害点32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新津区下辖4个镇、4个街道。镇政府驻地为新津区模范街5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户籍人口32.52万人,全区出生人口2177人,人口出生率6.01‰;死亡2986人,死亡率8.24‰;人口自然增长率-2.23‰。其中,男性人口为183736人,占50.53%;女性人口为179855人,占49.47%。性别比为102.16。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4740人,占12.31%;15-59岁人口为239060人,占65.75%;60岁及以上人口为79791人,占21.9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2748人,占17.2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4608人,占70.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8983人,占29.97%。
民族
新津区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有羌族、藏族、彝族等,户籍人口1614人,流动人口年均近1万人次,少数民族聚居村(社区)为宝墩镇玉龙村。
方言
新津区属汉语北方方言区西南次方言区四川话区。语言诸因素,大多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成都话一致,也有一些特殊现象。语音方面,声韵大部同于普通话。新津话的声调,同普通话一样为四个调类。新津话的声调,同普通话一样为四个调类,即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但二者调值有别。新津话里应是一声、三声、四声、二声,即普通话的二声,在新津话里,应用普通话的三声去标读,等等。词汇方面,新津的方言词汇丰富,感情色彩强烈,极富表现力,且词级性强,多数合符现代汉语的规范。
宗教信仰
佛教在唐代,由六祖慧能弘扬。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津即有佛教会组织,会址在区城隍庙。1987年成立了新津区佛教协会,有会员39人,佛教徒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尊老子为教主。东汉张道陵自命为天师,传道民间。道家分正一、全真两大派。信奉正一派的道士大多不出家,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信奉全真派的道士须出家。新津道教少数为全真派道士,多数为俗家道士,以从事迷信活动为职业。1985年统计,全县仅有出家道士3人。
清同治三年(1864年),建天主堂于新津县城关正西街,开始传教。光绪初年,教徒有70余家。清末民初,教徒增至390余家。1987年后将原铁溪乡政府房舍辟作天主教堂,作为占用县城天主教堂之抵偿,教徒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新津的基督教有内地会和安息会两个教派,教堂皆称福音堂。安息会福音堂设立于民国20年。地址原在城关正西街,经3次迁徙,最后在小南街。1950年初,教徒约10人左右。同年8月,该教即停止活动。到1985年,尚有教徒5人。内地会福音堂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来新津办教,福音堂初设在城关正西街原52号彭家独院,后迁至正西街原8号、9号铺房内。,直至1951年8月该教停止活动。
经济
综述
新津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产业为智能制造业、新乡村产业、文创旅游、5G基础设施、新商旅等。其中,重点企业有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农博园、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等。重点项目有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数字经济、绿色食品、智能硬件及工业互联产业、会展博览等。
新津区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8.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1.1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4.2:42.3:53.5。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61元。连续5年进入四川省十强县。截至2023年5月,新津区在成都市排名第19位。
第一产业
新津区第一产业占比4.2%,在2022年总产值为19.62亿元。其中,主要产业为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有新津韭黄、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等。新乡村产业蓬勃兴起,形成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农博园、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梨花溪文化旅游区“两园两区”发展格局。
截止2022年底,新津区共有耕地9771.78公顷(146576.70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7万亩,粮食产量6.35万吨;蔬菜面积7.0万亩,蔬菜产量22.65万吨。肉类总产量2.16万吨。全区累计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13.24万亩。成功入选全省数字乡村试点,纳入成都市“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区(市)县;创建新津区全省五星级粮油产业园区。新评定农业职业经理人63人(高级4人),改造规模养殖场10个。
第二产业
新津区第二产业占比为4.2%,在2022年总产值为198.34亿元。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重点项目有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等。重点企业有银隆新能源、格力电器、新筑股份、联合中材科技、大洋电机、氢车熟路、安睿智达等企业。
截止2022年底,全区有经营活动的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3个,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8.00亿元,建筑业竣工产值24.43亿元,施工面积118.4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新津区第三产业占比为53.5%,在2022年总产值为251.19亿元。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国内贸易、对外开放、交通和旅游业。其中重点产业为新商旅产业,其中重点项目有58数字经济城项目、新商旅经济中心项目、城市绿心七星里项目、三区融合C街区项目等。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77.64亿元,餐饮收入28.36亿元。全区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1个。全年实际到位内资110.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2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71亿元。新津区全年公路客运量69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2000万吨,公路客运周转量10450万人千米,公路货运周转量176600万吨千米。全年接待游客1171.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76亿元,。
经济功能区
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
地处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8千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58千米,是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示范区域和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具备“三铁、三高、三快”交通网络优势,是川藏铁路规划线与成贵高速铁路、成昆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节点,管辖面积83.4平方千米,其中,规划建设区面积48.6平方千米。园区积极融入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产业生态圈,截至目前已汇聚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新筑股份、格力电器、宁德时代、格力钛新能源等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8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引进培育上市企业64家,其他专业规上企业25家,包括服务业12家,商贸业11家,建筑业2家。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有幼儿园42所,在园幼儿9913人,专任教师700人;普通小学17所,在校学生20129人,专任教师1227人;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4836人,专任教师136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98人,专任教师116人。截至2020年11月,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4615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6335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279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011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始建于1957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第二训练团,是学院最早成立的飞行分院。六十余年来,分院为民航业培养了7000名飞行人才,并为亚洲、欧美等地区的国家培养了80多名飞行人员。分院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县新津区境内,占地4100余亩,现有教职工400余人。目前同时进行着初、中教机和直升机驾驶员的培训,也是学院唯一进行直升机驾驶员培训的分院,具备年培养学生350余人,年训练时数7万余小时的培训能力。分院现有83架共9种机型的飞机供教学训练使用,有一个独立的训练机场、一个辅助训练基地和配套的教学保障、生活服务设施;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飞行教师队伍。
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成都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2022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下文批复,同意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新增学士授予单位。有11个二级学院,18个本科和36个专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7000余人。
卫生健康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有医疗卫生机构共182个,实有床位数3075张、卫生技术人员30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28人,注册护士1462人。
四川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位于成都市新津区普兴街道龙蟠路509号,占地约92亩,总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为四川省医疗卫生十大民生工程,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建设项目。四川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编制床位500张,主体建筑分为综合楼、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中医运动医学培训楼、制剂大楼及提取室等。全面构建多学科协作模式,初期开放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康复科、关节病科、脊柱科、创伤骨科、骨病科、外科、麻醉科等临床科室,手供中心、药学部、功能检查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制剂中心等医技科室。
科技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2家;全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4.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215亿元。举办菁蓉汇·成渝数字经济专场活动、数智·新津——行业智库行、科技创新主题沙龙等创新活动20余场,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专利申请量80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57件。全年专利授权量14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1件。
文化事业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3.2万册,图书馆接待读者12.67万人次,图书内阅外借11.59万册次,区文化馆全年接待1.9万人次。开展文化四季风、走基层文化惠民、艺术之夏、非遗在社区等线上线下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文化艺术培训3300余人。打造“津致文化”线上文化宣传品牌,推出“每日一课”“每周一书”“每周一宝”“宝墩云讲堂”等系列推文356期。统筹推进文图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互联网+文化服务”,为群众提供云展览、云阅读、云培训等线上服务。
体育事业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完成新津体育公园、花桥街道白鹤林体育公园建设,评定一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2家,打造完成“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10个、体育消费新场景2个、社区运动角5个、绿道健身新空间10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10人,完成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52名;持续开展“爱成都·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成都·幸福新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等全民健身活动190场次;参加省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等全民健身赛事30余次,荣获2022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青蒲站)机关团体赛区市县组冠军。
环保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全年优良天数276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PM2.5、PM10、二氧化氮等指标浓度分别为36、56、30微克每立方米。新津红岩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增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天;完成安西镇场镇周边污水收集项目建设,新建污水管网6千米。建成兴义镇先寺村、岷江社区水美乡村2个,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千米。
社会保障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563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5957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4963人,生育保险参保71331人,工伤保险参保92487人(含建筑施工企业),失业保险参保69168人。城镇新增就业647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24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64人。全区各种社会福利机构5所,床位数954张,收养人数379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98处。
交通
综述
新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形似“超级绿叶”,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截至2022年,新津区已初步构建了“三网叠加、双环联通”,“四轨”轨道交通体系、“四高”高速交通体系、“五快”交通路网的交通体系。新津区还是成都市近郊中率先迈入地铁时代的县市区,地铁10号线在新津设站7座,于2019年通车。
公路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境内主要国道有G108,省道有S103和S107。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天邛高速、成雅高速公路、成乐高速公路复线四条高速;成新蒲快速、天新邛快速、天温都快速、天新大快速、西新大道(籍黄快速)五条城市快速路。大件路、三新路+新蒲路、新邛路+西创大道、西新大道、新科大道+南环线、迎宾大道+五河路六条主干道。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全年公路客运量69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2000万吨,公路客运周转量10450万人千米,公路货运周转量176600万吨千米。
铁路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境内拥有四条铁路,成贵高速铁路、成昆铁路、川藏铁路引入成都市枢纽天府至朝阳湖站(新津段)、成灌铁路延伸线。新津区境内拥有新津南站和新津站,属成都铁路局运营。新津南站位于新津区邓双镇兴化路5路1388号;新津站位于新津区花源镇关林村12组。
航运
新津水上运输分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和短航。20千米以上远程为长航,余则为短航运输。长航航线主要有新津至眉山市、乐山市、犍为县、宜宾、泸州市、重庆市;新津至成都、温江区;新津至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为长航运输。短航主要往来于本县城乡,运送农副土特产品及生活用品。除长航、短航运货外,亦搭旅客。
新津港是一个泛指。它的主体乃是县城东大门大码头、及其以东的邓公场邓市码头,两地相距约3里。除东门码头外,县城自西向东,尚有西门码头,大水南门码头、三渡水码头、老五津镇码头分流其容量。
公共交通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公交线路已经达到近40条,实有公交车辆262辆,实有出租汽车93辆。2022年总共上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92台。2019年12月27日成都地铁10号线二期正式开通运行,地铁10号线最高峰每天迎送客流近10万人次。
人文
综述
新津,不仅是古蜀文明和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古道文明的津梁所在——“武阳咽喉地,雄浑踞西川”。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有3处历史文化名镇(村落);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6处历史建筑;2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有2处,省级有3处,市级有5处,区级有14处。新津区共有省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4项。
文物古迹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共有2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有2处,省级有3处,市级有5处,区级有14处。
新津区观音寺
坐落在城南约7.5千米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吗,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观音寺古名平盖治,为崔孝通修真之处,宋淳熙八年创建,毁於元季兵之中,明宣德年间依治重修,至弘治三年竣工,共建殿宇十二重。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墩古城遗址
宝墩古城遗址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也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1995年底,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第一次正式调查试掘新津宝墩古城遗址。1996年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展开,将宝墩古城遗址的年代上限推定在距今4500年左右,并将这类遗存命名为“宝墩文化”。宝墩遗址的发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至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城墙进行解剖,并对内城部分区域进行考古发掘,确认是一座新石器时代城址;第二阶段始于2009年,宝墩古城遗址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点位,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随即考古工作者开始进行系统性考古发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
新津灯谜
清光绪年间,新津县城罗二举人家及童翰林家每年春节正月十五日闹元宵时,都在大门前红灯笼上贴上几十条灯谜让人猜射,猜中者有奖。民国六年(1917)起,刘成勋部驻扎新津东门外杨泗庙,每年正月十五晚都要举办猜灯谜活动,猜谜者络绎不绝。改革开放后,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增长。新津灯谜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猜灯谜”已成为新津群众节假日和各种庆典活动的重要内容。1995年12月,成都市文化局授予新津县五津街道“灯谜文化之乡”称号。2006年,新津灯谜被列入成都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龙舟会
新津端午龙舟会始于唐代初年,相传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活动。据清道光版《新津县志》载:“五月五日包角黍(即粽子),悬蒲剑艾虎于门,饮雄黄酒,城南竞渡。”这足以说明,新津县龙舟竞渡历史悠久。新津因其龙舟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于1996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龙舟活动先进县”,新津端午龙舟会2008年被列为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
烧袱子
是在中元节给先人烧特多纸钱。纸钱用纸封墨写为袱子,以家传“袱单子(一般皆传四代)”照写。为传统格式,称谓讲究、顺序工整。受享对象以近祖(祖、外祖、父辈)为主,均在10数封以上(天神、远祖、近亲则以2-4封代意)。先写各辈首封,称袱头子(以下续写从略)燃上香烛,摆上祭品,后人按辈序下跪,口中念祷,撕纸钱引火焚烧。袱子着火后人再起身,继于十五日晚,再烧部分散钱给孤魂野鬼,节祭完成。
窨制茉莉花茶
新津自19世纪末开始遍栽茉莉花,并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窨制茉莉花茶的习俗。手工择花摘去花苞青蒂,将花瓣完好地一分为二,然后用洁净的器皿将一层绿茶一层鲜花间隔铺叠满盛,捂严使茶叶充分染上茉莉花香。次日午后再用洁净的铁锅焙炒,并精巧地掌握火候,保证不伤茶、不耗香。新津“徐公茶”、老字号茶庄、叶源雪花茶等是手工择花窨制茉莉花茶的代表。
火牛阵
火牛阵是以模仿牛群和战士冲锋陷阵的场景为主的大型民俗活动。火牛阵始于民国初期。最初为古家村牛灯,由一条牛或三条牛组成的“牛灯”进行表演,内容多模仿牛的生活习惯和动作,主要用于春节拜年和大型聚会、游行等。后由当地民间艺人和专业人士参考战国时代田单破燕的故事重新编排,逐步发展成为后来的“火牛阵”。
饮食
新津区1949年前富有之家主食大米,贫穷者除大米外,兼食小麦、玉米、番薯等杂粮。大米做法有干饭、稀饭,干饭用木或蒸笼蒸沥米饭,甑下煮菜,饭菜一齐熟。一般是早上蒸饭,午、晚煎饭。这种方法简单省事,为城乡所习惯采用。1949年后城镇居民早餐大部为馒头稀饭,午、晚都吃干,农村普遍一日三餐皆干饭。红白喜事的宴席普遍是“九斗碗“(九样菜),富裕人家的宴席则有山珍海味,称海参鱼翅席。
特色美食
新津张牛肉
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店铺,辣牛肉丝是选用牛肉,切成丝状,用特制的双椒调料进行烹,牛杂汤锅则选用新鲜的牛杂,用特制的调料进行烹饪。
黄辣丁学名黄鱼,是一种生活在岷江上游的鱼类。在新津民间多以麻辣水煮方式烹饪,具有色泽金黄光亮,肉质细嫩,麻辣鲜香,体态细柔完整的特征,俗称黄辣丁。蔡湾街又被称为“黄辣丁一条街”,也是新津美食黄辣丁的发源地。2010年0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津黄辣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津张粽子
新津张粽子是新津传统名小吃,张粽子的口感香糯清香,制作过程非常考究,先选用糯米蒸熟,然后用清洗浸泡后的粽叶将肉、蛋黄、牛肉、豆沙等多种不同的食材包裹其中,最后用绳子拉紧封起来。粽子的品种非常齐全,有椒盐粽、腊肉粽、牛肉粽、蛋黄粽、椒盐粽、红糖粽等口味。
特产
新津韭黄
新津韭黄叶鞘长、较粗大、扁圆形、叶片厚、色泽嫩黄透亮,整体长度比普通韭黄长10厘米左右。香味浓,柔嫩 。南宋,陆游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时曾多次来蜀州管辖的新津,作《蔬食戏书》:“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新津韭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余波酒
民国时期,新津西门一带有三家烤酒烧坊,老板的名字分别叫曾元兴、苏玉林、陈汉阳。1956年,新津专卖局干部与曾、苏、陈3家一起成立了公私合营新津酒厂。1984年余波酒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部优质酒”,1986年余波桥特曲被评为四川省优质酒,1990年余波酒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
风景名胜
综述
截止2022年末,新津区有3处历史文化名镇(村落);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6处历史建筑,有三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一个国家AA级景区。截止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1171.68万人次。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
白鹤滩湿地是成都市第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1.07平方千米,拥有河流、沙洲、漫滩、水塘、沼泽等多种湿地景观,公园内活水连通、水陆交融,呈现“飞鸟逐波鱼随浪,江天沙洲人相融”的河流湿地独特景观。公园内一年四季白鹭成群,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公园内有鸟类184种,鱼类59种,植物462种,其中不乏珍稀物种,黑鸢、苍鹰、雀鹰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花舞人间景区
花舞人间景区占地3000余亩,是全国独树一帜的都市农业主题公园,也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荣获“全球低碳景区最佳范例”称号的旅游景区。距离成都市中心城区仅30余千米,是赏花、玩水,体验低碳休闲度假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拥有郁金香节、杜鹃花节、鲁冰花节、向日葵节、百合花节、野菊花节、花粉节、兰花红叶节等多个主题花节庆,使得景区365天花开不断,被誉为“西南赏花首选地”。
斑竹林
斑竹林位于新津县兴义镇,距成都市区25千米,县城9千米,现已建成面积约1500亩,景区始建于1780年,距今已有230余年历史,区域内地势平坦,羊马河、石鱼河穿境而过,金马河、西河环绕四周、姚滩水域湿地成片、花红堰水势平缓,呈现出独特的“水绕半岛”湿地景观;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超过90%,拥有国家级珍稀林木一楠木、香樟、杜仲、朴树近百亩,具有较高的保护研究价值。珍稀动物灰胸竹鸡、红隼、雀鹰、白鹭、小鹏鹏、远东山雀等70余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堪称候鸟的天堂。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4年,新津区入选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
2023年,新津区入选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第92位。
2023年,入选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
2021年,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0年,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中国楼宇经济投资高地城区奖。
2020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
2014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14年,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县。
参考资料
成都市新津区基本情况介绍.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新津地理、水文、气候条件.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06-23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09
县级地情.中国地情网.2023-10-1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09
新津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10
2022年新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新津.2023-10-09
政府工作报告.成都新津.2023-10-09
2022年新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天府自然历丨成都首座国家级湿地公园(2022年12月31日).川观新闻.2023-10-10
成都新津:国家AAAA级景区花舞人间四个项目同开工 将再添文旅新业态.四川经济网.2023-10-10
政府信息公开.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客运营业站站点.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2023-10-10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1
成都市新津区基本情况介绍.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5-04-26
新津区历史沿革.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06-23
新津区.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09
成都市新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聚焦8个重点产业链 成都新津发布“建圈强链”发展战略 - 川观新闻.川观新闻.2023-10-11
2023年一季度成都市各区GDP排行榜:武侯增长7.2%.网易新闻.2023-10-11
美丽新津.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1
《成都市新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10-10
新津文保单位名录.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0
名单目录.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0
新津斑竹林.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云.2023-10-25
成都地名溯源丨为什么是新津?.腾讯网.2025-04-30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外江灌区省管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公告.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09
成都市新津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春光下,新津最全赏花攻略来了.新津文旅.2023-11-21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现身“无人岛” 罕见鸟儿为何选择当“蓉漂”.锦观新闻.2023-10-25
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成都平原记录到12只 为历年之最.人民资讯.2023-10-25
再创新高!盐城条子泥湿地监测到濒危物种小青脚鹬1560只.扬子晚报.2023-11-21
“新市民”到访!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新增20余种鸟类.青年快报.2023-10-25
成都市新增野生鸟类记录10种.四川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2023-11-16
飞鸟云集 人水相依.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0-09
成都市新津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关于《成都市新津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公示.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新津区 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25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4A景区.成都市人民政府.2023-10-09
应急小知识.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1-16
政府信息公开.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政府信息公开.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政府信息公开.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新津区政协召开十一届第十一次常委会议.新津区政协.2023-10-09
成都市新津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人口性别构成情况.成都新津.2023-10-09
成都市新津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全区人口情况.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09
成都市新津区国土规划(发展格局图).成都本地宝.2023-10-11
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 | 深圳市安鑫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查询系统.2023-10-10
成都市新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1
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简介.成都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成都市新津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受教育情况.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1-16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10-07
分院简介.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地址.2023-10-10
成艺新闻.成都艺术职业大学.2023-10-10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简介.成都艺术职业大学.2023-11-16
天府院区简介.四川省骨科医院.2023-10-10
医院简介.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2023-10-10
医院简介.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2023-10-10
交通简介.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新津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_天地图_在线地图.2023-10-09
远去的航线 回望岷江水上枢纽新津港.新津服务.2023-10-10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丨513公里、地铁通、村村通、全覆盖……看新津交通蝶变.文明新津.2023-10-10
观音寺.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0
东西问丨唐淼:宝墩文化如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光明网.2023-12-20
专家走进古蜀文明新发现考古现场:宝墩古城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人民资讯.2023-12-20
新津非遗项目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尽显城市魅力.成都新津.2023-11-16
端午龙舟会(新津端午龙舟会).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0
灯谜(新津灯谜).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0
火牛阵.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0
龙舞(金华龙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0
绳编(新津绳编).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10
炫酷!新津这项“绝技”入选成都“非遗”!帅呆了!.水城新津.2023-11-16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10
旧时家风说新津.水城新津.2023-10-10
观大运赛事,品新津美食.成都新津.2023-10-10
新津区 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1-16
2022年“最美街道”评选,它代表新津参加角逐!.成都新津.2023-11-16
新津区地情.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2023-10-10
成都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录(按等级排序).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成都市文物局.2023-10-10
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截至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08
花舞人间.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25
新津与美国黑格斯敦市结为友好城市.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0
成都市新津区与自贡市沿滩区签订共建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0
新津区人民政府与邛崃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区域合作 共建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2023-10-10
新津区地情.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2023-10-10
滨湖: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澎湃新闻.2024-09-29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3-10
四川5地入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0-10
通报表扬!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单位、县市区、乡镇、示范村出炉.川观新闻.2023-10-10
第五批“ 四好农村路” 省级示范县名单出炉.四川在线.2023-10-10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10-10
2020中国楼宇经济大奖在成都揭晓.四川频道.2023-10-10
「四川在线」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揭晓:四川29个县市上榜,总数西部第一,西昌领跑四川县域发展.央广网.2023-10-10
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名单公布.新华网手机版.2023-10-10
新津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城纪实.成都文明网.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