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山市

黄山市

黄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117゜02'~118゜55'和北纬29゜24'~30゜24'之间,东西最长约164千米,南北最宽约123.35千米,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1.6万人,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苗族、回族、壮族、土家族等。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黄山市自秦设黝、歙二县,汉建新都郡,西晋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隋改新安郡为歙州,宋改歙州为徽州,元改徽州为徽州府,1983年12月,成立黄山市(县级),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截至2022年10月31日,辖3区4县,市人民政府驻黄山市屯溪区天都大道1号。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

黄山市交通呈现公路成网纵横交错、高铁飞驰南北便捷、机翔蓝天四通八达、货邮畅通进村到户的特点。黄山市在2020年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荣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2024年4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黄山市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黄山市成为安徽省第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黄山市生产总值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65.2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686.3亿元,增长5.6%。

地名来历

以其标志性地物得名,因其境内有黄山,又因其为市政府驻地,故得名黄山市。

历史沿革

春秋-秦朝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黄山市域原属吴,后属越、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设黝、歙二县,属鄣郡。

两汉-南北朝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黝、歙二县隶属丹阳郡,歙县为丹阳郡都尉治,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改黝县为广德主国,歙县属丹阳郡。莽篡权,建立新朝,于始建国二年(10年),贬广德王为公,改黝县为愬虏,东汉光武帝时期恢复黝县名。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犁阳(后改为黎阳)、休阳县,加上黝、歙共6县,建新都郡,隶属于扬州,这是黄山地区州郡一级行政设置的开始。

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改休阳县为海阳县。晋朝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县入海宁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镇人新安郡,大同元年(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梁承圣二年(553年)又析海宁、黝、歙各一部分重设黎阳县,新设新宁郡,与新安郡同隶扬州市。陈永定二年(558年)撤良安县,并人歙县,陈蒨天嘉三年(562年)新宁郡并人新安郡,黎阳县并人海宁县。

隋唐-清朝

杨坚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州,改始新县为新安县,并以遂安、寿昌人新安县,隶婺州,改新安郡为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海宁为休宁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复改歙州为新安郡,辖休宁、、歙县,郡治休宁万岁山(今休宁县万安镇古城岩),大业十二年,歙县人汪华起兵保郡,称吴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徽州,州治歙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个道,歙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划全国为15道,歙州属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划休宁回玉乡平睦州女子陈硕真起义,析歙县地置北野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划全国为15道,歙州属江南东道。天宝(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隶属宣州,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隶属浙江西道,大历五年(770年),废北野县入歙,废归德县人休宁,歙州辖歙、休宁县、夥、绩溪县、婺源、祁门县县。

五代十国时期,歙州先后隶属吴宁国军节度使、南唐建威军。

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被镇压,5月,改歙州为徽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合江南东西路为江南路,又置建康府路,徽州隶江南路建康府路,绍兴元年(1131年)复分江南东西路,徽州隶属江南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徽州为徽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县为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改徽州路为兴安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复改兴安府为徽州府,属江浙行省。

洪武元年(1368年),徽州府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正月,降婺源州为县,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徽州府直隶六部。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隶南京,不久改称南直隶。

清顺治二年(1645年),徽州府隶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徽州府改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徽宁道、徽宁池太道。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隶安徽布政使。咸丰四年(1854年),改属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镇,同治四年(1865年),复归安徽省管辖。

中华民国

1912年,徽州所属各县直属安徽省,1932年10月,设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辖休宁、婺源、祁门、、歙、绩溪6县,治所休宁。1934年7月,婺源县划属江西省,1940年3月,撤销第十区机构,同年8月原第十区改为第七区,1947年6月,婺源县划归安徽省,属第七区。1949年5月,成立徽州专区,隶属皖南行署区人民行政公署,婺源县划属江西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2月,太平、石棣、宁国三县划属徽州专区,8月,设安徽省,徽州专区改属安徽省,1953年12月,屯溪市直隶安徽省,1955年屯溪市改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1961年4月重设徽州专区,8月,宁国县划属徽州专区。1971年3月,改徽州专区为徽州。1974年3月,太平县划属池州地区。1980年1月,宁国县改属宣城地区,太平、石台县2县划归徽州地区。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所辖区域与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合并成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1986年6月,黄山市(县级)改由徽州地区代管,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县祁门县、黟4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黄山市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共3区4县,4个街道,59个乡镇,42个乡,63个城市社区,689个村。市人民政府驻黄山市屯溪区天都大道1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117゜02'~118゜55''和北纬29゜24~30゜24'之间,市域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上饶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杭州市淳安县、临安区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毗邻,东西最长约164千米,南北最宽约123.35千米,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千米。

地质

黄山市是"原始江南古陆"的组成部分,为安徽省最早的成陆地区之一,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交汇处,黄山市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留下了众多的地质构造遗迹,中生代以来的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奠定了黄山地区现今的地质构造格架。前震旦纪末,市域与浙、赣相毗连地区上升为陆地,形成呈北东向和东西向展布的山地;早古生代末,市域地面复又上升,北部的黄山区形成大型水下隆起和坳陷,并在交接带发育主干或深大断裂;侏罗纪,境内发生大规模断裂活动,形成黄山胚胎,为山系格局和谷地、盆地展布莫定基础,休宁县与歙县的交界地区,因受断裂影响而形成断陷盆地;第三纪中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和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时期,境内仍受断块式升降运动控制,表现为间歇性和振荡性的运动形式。区域地层为扬子江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发育较全,总厚度3.7万米,地层序列有中元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古生界和新生界。区内岩浆活动分为晚元古代和侏罗纪一白垩纪2个主要阶段。

地形地貌

黄山市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间谷地面积不大,处从属地位,山体海拔一般为400~1000米,千米以上的山峰众多,可划分为北部的黄山山脉、中部的屯溪盆地以及南部的白际山脉等3个单元。黄山市中部的断陷区形成两侧的断块隆起带,隆起中心东南侧的白际山、天目山、五龙山等山脉和西北侧的黄山山脉、九华山脉,构成从歙县屯溪区休宁县等地的河谷平原,向南、向北演变为丘陵、低山和中山的地貌格局,地势逐渐上升,地貌成层性十分清晰,加上沿着多条深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分割的河流发育,不断侵蚀丘陵、山地,又形成大小不同的山间盆地。地貌类型因岩石性质而异分为黄山峰林地貌、丹霞地貌,、樵山神仙洞等岩溶地貌。

气候

黄山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时数偏低,夏洪秋旱,对农业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15.5℃~16.4℃,通常每年最高气温在7、8月,平均为34℃~39℃,每年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气温为4.1℃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750~1960小时之间,每年日照时数最大出现在7、8月,日照时数最小出现在2、3月。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2000毫米,每年6月降雨量最多,平均在200~399毫米,12月降雨量最少,平均为40毫米左右。

水文水利

水文

黄山市境内以黄山山脉为界,南坡有流向东南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流向西南鄱阳湖流域的阊江水系、乐安江水系,北坡有直接流人长江的青弋江、秋浦河水系。新安江水系新安江为钱塘江上游,境内最大河流面宽180米,最大底宽80米,其支流在10千米以上的有57条,10千米以下的有606条,其中,率水是新安江最大的一条支流,长148.2千米,流域面积1512平方千米,占新安江(黄山市境内)流域面积的23.4%;横江全长65.2千米,流域面积997平方千米,占新安江(黄山市境内)流域面积的15.4%;练江长65千米,流域面积1576平方千米,占新安江(黄山市境内)流域面积的24.4%。阊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1893平方千米,其支流在10千米以上的有28条,10千米以下的有577条。乐安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仅64平方千米。青弋江水系流域面积1586平方千米,境内有10千米以上的支流14条,10千米以下的支流100条。秋浦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1093平方千米,其支流10千米以上的有8条,10千米以下的有60条。其他发源于境内的河流还有:皂坎源、营川河,龙田河、璜尖河、白际河,溪西河等。

水利

黄山市共有大中型水库5座,其中月潭水库为大(Ⅱ)型水库,丰乐水库、毛坦水库、东方红水库3座水库为中型水库,截至2022年6月28日,全市在运行小水电站94座,总装机11.8万Kw,开发率54%。

土壤

黄山市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红壤、黑色石灰土、粗骨土、石制土、潮土、水稻土8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67个土种。土壤自南向北呈现一定水平分布特点。南部及东部以黄山、雀岭、九龙头等为主体的中山山地,构成以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和粗骨土、石质土为主的土区;北部、西部低山丘陵及甘棠——仙源盆地的盆缘丘陵盆内岗地构成以黄红壤、红壤性土、石灰土以及部分粗骨土为主的土区;甘棠——仙源盆地及零星分布全市面积不等的山间盆地、河谷盆地构成的不同类型的水稻土,以潮土、新积土为主的土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黄山市地处钦-杭成矿带东段、江南过渡带成矿带南缘。相继发现各类矿产37种,矿区(共伴生矿区)89(33)处。其中,能源矿产2种:石煤、地下热水,矿区7处;金属矿产16种:其中金、钨、、铜、铁、钒、铅、锌、银、锑、、铬、铋、、镉、等矿产地32(27)处;非金属矿产18种:膨润土、玻璃用脉石英、玻璃用石英岩、陶瓷土、普通萤石、溶剂用蛇纹岩、、硫铁矿、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熔炼水晶等,矿区34处;水气矿产1种:矿泉水,产地5处。黄山市优势矿产膨润土矿查明矿区13处,累计查明资源量12005万吨;蛇纹岩矿发现大型矿床1处,查明资源量10.6亿吨,矿石氧化镁含量37.14%。地特色矿产陶瓷土矿累计查明资源量254万吨,砚石矿360万吨。钨矿查明矿区6处,累计查明资源量19万吨;普通萤石矿查明矿区5处,累计查明CaF2资源量88万吨。矿泉水查明矿区5处,累计查明允许生产量1808立方米/天。地下热水查明矿区2处,均为小型矿区,累计查明允许生产量300立方米/天。高纯石英矿查明矿区2处,累计查明资源量150万吨。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耕地58395.54公顷;种植园地75971.43公顷;林地756701.80公顷;草地773.44公顷;湿地1298.2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4704.4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964.1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556.52公顷。

水资源

黄山市地表水资源量108.12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7.086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重复量17.07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127立方米,较上年偏少30.9%。2021年水资源总量108.132亿立方米,与2020年比较偏少33.2%,较多年平均值偏多5.3%。水库蓄水总量为15.232亿立方米;其中两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为13.820亿立方米,比年初少1.953亿立方米;三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0.590亿立方米,比年初少0.044亿立方米;小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0.822亿立方米,比年初少0.113亿立方米。202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829.7毫米,比2020年偏多27.6%,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3.1%。

生物资源

黄山市内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1104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树种有银杏、香果树、南方红豆杉、金钱松鹅掌楸华东黄杉等33种。

陆生野生动物有兽类86种、鸟类211种、两栖动物26种、爬行纲53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云豹华北豹、华南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熊瞎子、称猴、大灵猫小灵猫大山羊鳞甲目中国大鲵白鹇勺鸡等28种。

自然灾害

黄山市境内自然灾害有旱灾、低温、连阴雨、暴雨、冰雹、雷电等,其中水旱灾害是主要的气象灾害,旱灾出现的频率大于洪灾,洪灾重于旱灾。

1996年6月黄山市出现连续暴雨,3天洪量高达10.1亿立方米,屯溪区水文站最高水位127.85米,为50年一遇,江心洲全部淹没水中,城区7万人被洪水围困达50小时之久,全市经济损失27亿元。

2006年5月4日起,暴雨引发新安江水位猛涨,水位达128.11米,超警戒水位2.06米,洪水频率接近20年一遇,超过1996年6月30日洪水。市中心城区多处发生内涝,最深处积水达2.5米,全市有9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33.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305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335公顷:倒塌房屋537间,损坏房屋2738间,直接经济损失46542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9130万元。

2003年的7、8月份,气温高达41.3℃,屯溪持续无雨日长达29日,屯溪30天雨量仅0.3毫米,远小于1978年,严重的干旱,导致河流、塘坝干涸,农作物枯萎,全市经济损失达2.27亿元。

生态环境

2021年,黄山市环境空气6项污染物浓度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7%,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230天。黄山市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优。黄山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全市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96.4%。

人口

人口概况

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1.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23%,提高0.85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黄山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苗族回族壮族土家族等。1930年回族人迁入黄山市定居。

政治

经济

综述

黄山市因山而得名、以旅游立市,旅游资源闻名世界,以文旅项目为载体,推动建立文旅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旅游+会展”“旅游+康养”“旅游+数字创意”等,同时黄山市的茶业也是本地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还有构建黄山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生命健康产业。黄山市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产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产业,做特做强绿色食品、徽州古建九大产业。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黄山市生产总值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65.2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686.3亿元,增长5.6%。202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39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7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1,较上年缩小0.0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

第一产业

黄山市大力推动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推广“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黄山模式。建设生态茶园50万亩,建立涵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不断深化茶文旅融合,推行“旅游+”“徽文化+”,头部企业茶企有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中茶联合利华公司立顿等。截至2022年7月5日,黄山市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华老字号2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4项。

2024年,黄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8%。粮食产量29.9万吨,增长0.95%。油料产量3.7吨、增长3.4%,其中油菜籽产量3.4万吨、增长3.7%。蔬菜产量31.9万吨、增长1.8%。猪牛羊禽肉产量7.5万吨,下降3.5%。其中,猪肉产量6.3万吨,下降5.2%;禽蛋产量4.5万吨,增长10.0%;水产品产量14812吨,增长2.8%。

第二产业

2024年,黄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三大门类生产均实现增长,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2.7%,制造业增长 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8%。黄山市前10大行业中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化工行业、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1.4%、20.0%、13.8%。从企业看,6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42户产值同比实现增长,企业增长面55.1%。

第三产业

《黄山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规划黄山市到2025年,将黄山市建设成为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强化大产业观,构建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核心支撑的大文旅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旅游”业态,以徽文化引领文旅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引领、数字驱动,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休闲度假产业链、做大全域旅游产业链、做优乡村民宿产业链、做强研学旅行产业链、延伸自驾旅游产业链、拓展非遗文创产业链、构建康养旅游产业链、培育夜间经济产业链、建立节庆MICE会奖产业链和创新数字创意产业链。

2024年,黄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3亿元,同比增长5.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5.4%、餐饮收入增长5.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4%、5.5%。限上基本生活类零售增势较好,粮油食品类增长9.3%,烟酒类增长18.2%。部分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0%,其中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6.2%;汽车类增长8.3%,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4.7%。2024年接待游客9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总花费841.8亿元,增长13.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8万人次,增长170.7%,创汇5536万美元,增长211.9%。

交通运输

综述

黄山市交通呈现公路成网纵横交错、高铁飞驰南北便捷、机翔蓝天四通八达、货邮畅通进村到户的特点,其中,公路方面已基本形成以“十字型”高速公路网为主轴,“叶网”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县乡道为补充的“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布局,高铁方面身全国“50+4”铁路枢纽城市、成为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航空方面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是安徽省第二大4D级口岸民用机场和第二个国际机场。

公路

截至“十三五”末,黄山市境内拥有5条普通国道和21条普通省道,普通国省道1621千米,其中国道502千米,省道1119千米,路网密度达到78.6千米/百平方千米,建成徽杭、合铜黄、黄塔桃、绩黄、黄祁5条高速公路,里程达352千米。黄山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715千米,截止2020年10月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截至2023年末,黄山市公路线路里程77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0公里。

航运

截至2022年4月8日,黄山市境内拥有定级航道里程207.06千米,其中通航里程143.2千米(太平湖通航里程78.7千米,新安江流域通航里程64.5千米)。黄山港现有码头22座(处),分设4个港区:深渡港区、屯溪港区、太平湖港区和月潭湖港区。拥有11家水路客运企业分布在全市四个港区,截至2022年11月27日黄山市登记检验的船舶总数为227艘,除黄山港籍7艘一般干货船长江中下游平原从事省际普货运输,其余220艘船舶均在新安江、太平湖、月潭湖封闭湖库区或航道内从事客货运输或作业。2021年水运运输旅客66.33万人,增长17.6%。

2022年,黄山市全年完成旅客运输总量800.6万人,比2021年下降46.6%。其中,水运39.93万人,下降39.8%。

铁路

1985年5月31日皖赣铁路开通,其中皖赣铁路黄山市段全长185.21千米,为一级干线,设有黄山站。黄山站拥有标准客运站台2座、候车室3个、货运专业装卸线路2条,有一台20吨门式起重机装卸货物,设有石油专用线4条。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速铁路建成通车,2018年12月25日,杭黄客运专线开通运营,2021年8月,黄山-合肥-塔什干“茶叶专列”正式开通,为黄山茶叶出口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陆路物流通道。黄山北站于2015年6月28日开通运营,候车室分上下两层,共1.22万平方米,均设有检票口,截至2022年11月26日车站共有7个站台,17条股道,其中合福场3台8线,杭黄场4台9线。2021年黄山市铁路(含高铁)运输旅客268.66万人,增长12.3%。2022年,黄山市全年各类运输方式完成货运总量3928.7万吨,比2021年下降9.2%。其中,铁路71.64万吨,增长1.2%。完成旅客运输总量800.6万人,比2021年下降46.6%。其中,铁路(含高铁)172.54万人,下降35.8%。

运输航空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始建于1958年,于2014年6月被批准为国际机场。机场占地2611亩,跑道长2600m,机坪面积4.9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4D,可起降波音757及以下机型。截至2021年3月7日开通了黄山至北京市等22个国内城市及台湾地区、首尔特别市等6个国际城市的航线。2021年,黄山市民航货邮吞吐量0.10万吨,下降29.0%,民航旅客吞吐量43.50万人,下降2.1%。2022年,黄山市全年各类运输方式完成货运总量3928.7万吨,比2021年下降9.2%。其中,民航货邮吞吐量0.04万吨,下降55.4%。完成旅客运输总量800.6万人,比2021年下降46.6%。其中,民航旅客吞吐量14.14万人,下降67.6%。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底,黄山共有13座三级及以上客运场站,初步形成以黄山汽车客运总站、黄山旅游客运中心等为主体,以歙县公路客运站祁门县客运中心站等客运中心站为支撑,农村客运站为补充的多级公路客运枢纽场站体系,黄山市有城市(城际、城乡)公交车449辆(其中:新能源345辆),线路99条,运营里程达1731千米,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16条,投入车辆391辆,客座6647座,有巡游出租汽车企业11家,车辆866台,网约车平台企业23家,已办理网约车运输证车辆509台。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3年末,黄山市有普通高校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254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10所,在校生16233人。普通高中20所,在校生2095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9.38%。普通初中86所,在校生34919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54%。小学120所,在校生7571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7.6%。幼儿园241所,在校生3667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2.67%。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42人。

医疗

截至2023年末,黄山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096个,其中医院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2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6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乡镇卫生院1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个,村卫生室60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21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600人,注册护士5506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2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485张,其中医院床位8513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817.21万人次。

科研

2023年末,黄山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5家,比2022年末净增74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354项,成交额46.06亿元,增长199.3%;吸纳技术合同578项,成交额79.64亿元,增长76.35%。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5项。全年共授权专利2221件,其中发明专利405件,企业专利授权1965件。截至年底,黄山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7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7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4个;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2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不含授权检定机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67万台(件),新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5项。

文化

2021年,黄山市建设应急广播588个。三阳镇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截至2023年末,黄山市拥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51个(含民办博物馆3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名录78项。广播电台7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8%。电视台7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2%。全市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线上服务932.3万人次,到馆387.0万人次;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750场,举办农村文化活动2000余场。黄梅县小戏《求职》和独幕剧《迎客松日记》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京福高铁美徽州》和《黄山守松人》两幅国画作品入选安徽省新时代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守松人》入选省重点文艺项目;黄梅歌《那一抹红》荣获安徽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体育

2021年末,黄山市拥有体育场地25个,其中,体育场9个、体育馆6座、运动场(田径场)1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0平方米。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项目220项次,参与健身群众人数达19.5万人次。在市级以上竞赛中,黄山市运动健儿共夺得金牌20枚、银牌19枚、铜牌22枚。2022年,黄山市拥有体育场10个、体育馆6座、田径场2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31平方米,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项目200项次,参与健身群众人数达21万人次。在市级以上竞赛中,黄山市运动健儿共夺得金牌47.2枚、银牌52枚、铜牌61枚,并举办2022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全国竞走大奖赛暨竞走项目世锦赛\u0026亚运会选拔赛、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暨国手邀请赛等70余场赛事活动,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2.62亿元。

2023年,黄山市拥有体育场10个、体育馆6座、运动场2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31平方米。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项目300项次,参与健身群众人数达23万人次。在市级以上竞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夺得金牌22枚、银牌27枚、铜牌40枚。圆满承办黄山马拉松、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等涵盖游泳、围棋、高尔夫等项目的大规模赛事共百余场。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4.13亿元。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36.1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4.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60万人,全年为3664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7.6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5.3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6.1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5.60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0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9.58万人。

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3年,黄山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7.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8个。当年造林面积6086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601公顷,封山育林面积59268公顷。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优,其中新安江流域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优,1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I~III类;长江流域河流总体水质优,10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太平湖水质优,水质类别为I类;丰乐湖水质优,水质类别为II类;奇墅湖水质良,水质类别为III类。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2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1分贝。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9起,死亡2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91%,比上年回落0.18个百分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68起,死亡69人。发生火灾事故851起,无死亡人数。

人文

概述

黄山市是徽文化发祥地和承载地,享有“徽商故里”和“东南邹鲁”美誉,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集成中国传统文化诸多精华,是与藏学、敦煌学齐名的三大地方显学之一。作为古徽州的所在地,历代名人辈出,历史文化十分发达,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医学、徽商、徽剧、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新安画派、徽派盆景等经济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方言

黄山市方言,根据保持中古全浊声母的程度,可分为仙甘和黄谭两个方言片,仙甘方言片包括仙源、甘棠镇、郭村等地,黄谭方言片包括黄山、谭家桥和新丰等地。与其他方言的语音进行比较,黄山市的仙甘片方言在特点上属于吴语,黄谭片方言则属于徽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黄山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名录60项。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木雕主要用于木制家具和房屋木质结构的装饰,砖雕主要装饰于民居的门楼、门罩等部位;石雕则主要用作祠堂的石栏板,民居门墙的础石、漏窗及石牌坊的装饰。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并用,但“徽州三雕”的制作程序因材料、工具和技法的不同有些差异。

徽派盆景技艺

徽派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始于南宋,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发源并主要流传于地属古徽州的歙县卖花渔村而得名,徽州盆景技艺主要通过修剪、蟠扎、构图等艺术处理手段将当地特有的植物、山石等材料布置于盆盎之中,使其呈现出或苍古或自然或刚劲或幽雅的风格特点。

徽州竹雕

徽州竹雕是基于徽州文化基础上的民间工艺,伴随着徽商经济兴起于明清时期,是徽州民间工匠和徽州文人仕士集体智慧的结晶。徽州竹雕以当地盛产的优质竹材作为原材料,匠人在雕刻制作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作品形式灵活地变换不同的技法,经常在雕花竹筷、竹筒、竹椅上刻山水、人物鸟兽、诗词等内容,作品形态多样,实用与美观兼具。

徽墨制作技艺

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有自己特有的绝技且秘不外传,一派中针对不同的制墨原料,也会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如桐油、亚麻籽油、生漆均有独特的炼制、点烟、冷却、收集、贮藏方法,松烟窑的建造模式、烧火及松枝添加时间与数量、收烟及选胶、熬胶、配料和剂等也各有秘诀。如此制出的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

绿茶制作技艺

绿茶是以高温杀青而未经氧化、发酵的茶种,又称“不发酵茶”。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采摘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上品绿茶用嫩新芽制作,一般需在清明或谷雨前采摘;杀青可分蒸青和炒青两种,用高温蒸汽杀青,称为“蒸青”;炒青即为用铁锅炒杀青;用手指使茶叶卷紧成油条状,谓之“揉捻”。绿茶目前主要产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福建省四川省等地,其代表有杭州西湖龙井、金华婺州举岩,安徽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苏州东山碧螺春等。

徽州民歌

徽州民歌起源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黄山三区和歙、黟、休宁县祁门县四县,流传于古徽州范围内的绩溪县旌德县石台县等县和邻省部分地区,徽州民歌是在先民的劳动生产中形成的,最早出现的称为劳动号子,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喊号子”,山歌的歌词常带有即兴创作成分,音乐节奏相对自由,音调悠长,多使用自由延长音。除此以外,徽州民歌还包括山歌、小调、歌舞及部分佛教、道教歌曲,其代表有《猜谜对歌》《牧牛花鼓》《小石桥》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黄山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7处。

宗教信仰

黄山市拥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道教主要道观有浮丘观、松谷庵、松谷庵等;佛教在南朝宋元嘉年间(424年~453年),传入黄山市,主要寺庙有翠微寺、慈光寺、云谷寺等;天主教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人金品三神甫在石县主持广阳天主教堂;基督教(新教)美国纽约州牧师圣约加于1924年至太平县传教,此为基督教(新教)传入黄山市之始。

曲艺

徽剧

徽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徽剧的音乐唱腔可分徽昆、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等类。其中,徽昆以演武戏为主,吹腔兼有曲牌体和板腔体形式,花腔小调多为民间俗曲。伴奏乐器有唢呐、笛、锣鼓等,徽剧脚色行当包括末、生、小生、外、旦、贴、净、丑等类,擅长武戏,有翻台子、跳圈、窜火、飞叉、滚灯、变脸等特技。代表剧目有《七擒孟获》《八阵图》《八达岭》《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千里驹》《战樊城》《龙虎斗》《李大打更》等。

徽州目连戏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明万历年间,祁门县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祁门目连戏基本唱腔古朴,“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脚色分生、旦、末、净、杂、襟,脸谱有鬼脸、标脸、花脸等。表演吸收民间武术、杂耍的一些技巧,目连戏演出形式有二:一为演员直接扮演,谓之“大目连”;二为演员操木偶演唱,谓之“托目连”。

地方特产

风俗民情

嬉鱼灯从明朝建立时就存在,汪满田鱼灯,一年嬉一年;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六,“鱼”灯前后嬉四天;全村有六个鱼会,每个鱼会都有一个庞然大“鱼”及略小的鱼灯,还有村童们撑的碎花灯,承载着徽州人独特的宗祠文化。

抛绣球是黟县西递村村的一项民俗活动。本地的清代民居“大夫第”,建造了一座“绣楼”供夫人、小姐们歇凉观景用,如今人们将其作为抛彩球的绣楼,给游客一个“喜兆”。

叠罗汉为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演出前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表演,表演造型有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

钟馗是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今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嬉钟馗”的时间在每年的端午节,古时“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

仗鼓舞是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区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由数十人合力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鼓面或敲鼓边。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

黄山市庙会有重阳庙会、上九庙会,其中重阳庙会是屯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3天,庙会期间,会搭台唱戏;上九庙会是徽州区岩寺镇人们为纪念天宝忠烈张巡和许远而举行的庙会,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八日开始,初十日结束,如今“上九会”已失去原来纪念张巡、许远的意义,取消了游神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

景区

综述

黄山市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是徽文化发源地,拥有黄山、徽州IP,黄山市不断开发新的文旅产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此黄山市推出了《黄山市非遗旅游地图》,拥有5条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同时还以新安医学为基底推出20条康养黄山产品线路,整个旅游路线包含休闲、美食、民宿、夜游、研学等。截至2022年4月,黄山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2家57处,其中5A级景区3家8处,省级度假区4家。

主要景区

黄山风景区

黄山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在1800米以上。黄山有“五绝”“五胜”,五绝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其中奇松中位于玉屏楼的迎客松为黄山标志性景观之一,五胜为画派、石刻、古道、诗文、名人。1990年黄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年黄山被列为AAAAA风景区。

西递宏村

西递宏村位于黄山市黟县,西递建于北宋皇佑年间,截至2022年仍然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2021年被正式列为AAAAA级旅游景区。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属人工水系村落,古民居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原貌及内在的文化信息,其中承志堂“三雕”被誉为“民间故宫”。景点还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2000年11月30日,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5月5日,正式列为AAAAA级旅游景区。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由唐模、潜口民宅、呈坎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五大精品景区组成,面积9.5平方公里,北依黄山,南接千岛湖,2014年被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

唐模景区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主要特色为水口、徽派建筑园林和水乡景致,其代表有檀干园、徐承尧故居等,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画乡村”“中国龙形村”、唐代古徽州唯一幸存的最后一个古村落。旅游景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是个极具浓郁徽派气息的皖南古村落,同时景区内还有中法特色民宿-唐模法国家庭旅馆。

呈坎景区位于徽州呈坎镇,呈坎八卦村按先天八卦的形式来布局建村,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古老的东汉八卦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完整保存着东汉三国时期三街九十九巷的古村落肌理,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建筑、古遗址180多处,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49处,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

徽州古城景区位于黄山市歙县,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文物之海”“文化之邦”“徽墨之都”“歙砚之乡”“东南邹鲁”之美誉。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潜口民宅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是一座古建筑专题博物馆,由明园和清园两部分组成,分别于1990年和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有明清时期最具典型的古民居、古聂氏宗祠、古牌坊、古亭、古桥、古戏台等24幢古建筑,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1988年,潜口民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座落于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内,由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鲍家花园等景点构成,整个景区占地约500余亩,景区内有全国唯一的一连七座牌坊,与牌坊群相谐互生的鲍家花园,是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聚集各流派盆景的代表作品,是一个盆景观赏基地。

友好城市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书记说城市|大美黄山:一条江和一座城的千年守望.黄山市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2024-12-01

黄山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1-19

黄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黄山市人民政府.2024-04-29

2024年1-12月全市经济运行简析.黄山市人民政府.2025-02-02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黄山交通:大道如虹天地宽.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2023-01-20

定名!安徽境内新建2座车站.安徽日报.2023-01-20

..2023-01-19

自然地理.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黄山区:“三个方面”务实功扎实开展民族工作.中共黄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2023-01-19

..2023-01-19

历史沿革.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1-19

黄山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荣誉称号.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5

摘获殊荣!黄山市正式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 来徽州 上春山 | 春游江淮.黄山文旅-今日头条.2024-05-08

黄山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1-19

黄山市人口区划.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2023-01-19

..2023-01-19

2021年黄山市水资源公报.黄山市水利局.2023-01-19

关于全市大中型水库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黄山市人大常委会.2023-01-19

关于对市政协黄山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64号提案的协办意见.黄山市水利局.2023-01-19

..2023-01-19

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征求《黄山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送审稿)》意见的公告.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黄山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1-19

..2023-01-19

2021年黄山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黄山市生态环境局.2023-01-19

..2023-01-19

丁纯任安徽黄山市委书记,此前担任铜陵市委书记.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4-12-02

伍春宏当选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洪建春、陈立青为副主任.大皖新闻-今日头条.2025-01-15

市长之窗.黄山市人民政府.2024-12-02

政协第八届黄山市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名单.政协黄山市委员会.2023-01-19

十四五,黄山旅游业如何向上生长.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构建黄山特色现代产业体系.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黄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2019年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1-19

黄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04-05

精准发力 乘势而上我市茶产业闯出一片新天地.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19

黄山高新区:产业兴城筑高地 创新驱动促发展.黄山日报.2023-01-19

【生态环境】关于市民反映黄山区工业园区引进新建两个项目环境问题的回应.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2023-01-19

【文字解读】《黄山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1-19

关于印发《黄山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黄山市屯溪区人民政府.2023-01-19

黄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24-05-21

黄山市首次召开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黄山市交通运输局.2023-01-20

从300公里到7101公里,黄山市交通70年变化翻天覆地.安徽网.2023-01-20

月潭湖综合旅游码头工程(码头部分)顺利通过交工验收.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2023-01-20

黄山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黄山市交通运输局.2023-01-20

用好“三心”优化船检服务.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20

黄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24-04-19

..2023-01-20

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建议将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列入国家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国经济周刊.2023-01-20

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安徽省教育厅.2023-01-20

黄山市人民医院简介.黄山市人民医院.2023-01-20

医院介绍.黄山市中医医院.2023-01-20

医院简介.祁门县人民医院.2023-01-20

喜报!国家一级馆.今日头条.2023-01-20

屯溪区文化馆.安徽省文化馆.2023-01-20

歙县文化馆.安徽省文化馆.2023-01-20

休宁县文化馆.安徽省文化馆.2023-01-20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1-20

黄山市图书馆简介.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20

屯溪区图书馆.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20

黄山休宁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今日头条.2023-01-20

2021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在徽州区举行.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20

2021年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信息保障鸣金.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20

第十六届中国黄山(黟县)山地车公开赛开赛.黄山市体育局.2023-01-20

2021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资格赛圆满收杆.黄山高尔夫.2023-01-20

2022中国田径协会大众田径健身达标系列赛(黄山站)成功举办.黄山市体育局.2023-01-20

黄山市情简介.中国网.2023-01-20

..2023-01-2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徽州三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2023-01-20

..2023-01-20

徽墨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徽州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安徽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1-20

..2023-01-20

徽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0

名优特产.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20

风俗民俗.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1-20

从观光迈向休闲,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黄山旅游“非凡魅力”炼成记(上).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0

黄山市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名单(截至2022年4月).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0

黄山概况.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2023-03-20

走进黄山.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2023-03-20

安徽黄山.中国自然遗产网.2023-03-23

最新最全5A级景区名单来了!看看你去过几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3-23

西递.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宏村.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览徽州文化的胜地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3-23

唐模景区.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唐模】景区简介.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2023-03-23

呈坎景区.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徽州古城.中安教育网.2023-03-23

徽州古城景区.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潜口民宅博物馆.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黄山市国际友城交流情况一览表.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3

徽州名人.黄山市人民政府.2023-03-25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央视网.2023-03-25

科技部关于公布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先进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3-25

2017年中国文房四宝文化名城.黄山在线.2023-03-25

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 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新华网.2023-03-25

关于我们.中国文明网.2023-03-25

黄山市荣列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合肥网.2023-03-25

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黄山市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大皖新闻-今日头条.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