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等高山峡谷地带。由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组成,总面积为27134平方公里,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80余个。

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体制试点全面启动。2018年10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揭牌。2019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七个分局挂牌。1月15日。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成立。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嘉陵江、岷江、沱江3个水系,地处大陆性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内,全年降水量约500至1200毫米,分布不均,西南区域多于东北区域,山区多于河谷,并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公园主要包括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珍稀和特有动植物种类较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6种,中国特有种1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50 种,中国特有种2189 种。

历史沿革

规划建设

2013年底,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时,四川省提出依托宝兴县、芦山等灾区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2015年2月28日,原国家林业局野保司首次确认,在四川等地试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11月,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建立以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特殊生态类型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写入四川“十三五”规划。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决定,依托珍稀物种建设一批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4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大熊猫、东北地区虎豹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编制工作。5月,四川与陕西省甘肃省合作,研究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范围、机构人员安置、划定区域内自然资源财产处置等事宜。6月中旬,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省协调会上,四川、陕西、甘肃分别通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编制工作的进展,讨论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体方案编制工作中相关问题并达成共识。同年8月,川陕甘三省编制的相关方案上报中央。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大熊猫国家体制试点全面启动。4月,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同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2017年争取取得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初步成效,2020年前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结合试点进展情况,研究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6月,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什邡管理站组织巡护监测人员在保护区内长河坝区域发现了大熊猫粪便和大熊猫采食、活动痕迹,这是“5•12”5·12汶川地震后在该区域首次发现大熊猫踪迹,对研究震后大熊猫活动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10月29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川陕甘三省相关负责人的见证下,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揭牌。

2019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七个分局挂牌。1月15日。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成立。5月,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绵竹管理站公布了在绵竹金花镇境内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资料。这不仅是德阳市境内首次发现野生大熊猫,也是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年来首次拍摄到大熊猫活动影像资料。9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上,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项目正式落地绵竹。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大熊猫科学研究院科研示范基地、大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小镇、科普教育示范区等,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会客厅”。9月29日,2019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开幕。

2020年7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布了首批6个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和4个生态体验小区名单。6个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中四川省有3个入选,分别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自然教育基地、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12月2日,林业局局长党双忍表示,陕西将生态核心区域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为大熊猫种群保持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式设立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10月12日,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

2022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恢复栖息地植被、建设大熊猫廊道等8.4万亩。对重大项目、民生项目进入国家公园开展生态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实施最严格保护。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分属69个自然保护地、13个局域种群的1340只大熊猫,连成一片。4月,《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送审稿)》已审议通过,待印发实施。根据该《办法》,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划出一片“无人区”。同时在管理职责方面,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将实现“多合一”,由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一行使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职责。

2022年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8月,中国科学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发现植物新种卧龙盆距兰,因发现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故命名为卧龙盆距兰。

2022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四川省片区建设情况通报会在成都举行。在会上,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片区已基本完成勘界落图,正全力推进打桩定标,各管理分局正按照审定的技术方案加紧组织实施竖界桩、立界牌、埋界碑。自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四川片区发现大熊猫实体10只,红外相机监测到野生大熊猫影像724次,就地选聘1893名国家公园管护员,实地生态体验超过100万人次,兼顾保护与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巡护监测体系,设置的663条固定巡护线路开展巡护8万余人次。11月30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对外通报称,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影像资料时发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园区内布置的2台红外相机成功拍摄到的活动影像。

2023年11月9日至13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崇州管护总站在5天内多次拍到野生熊猫。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等高山峡谷地带,东起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镇广坪河、西至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伊牛河南山、南自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麻木滴滴、北到四川省九寨沟县勿角镇双池。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1′06″—105°40′00″、北纬28°51′03″—33°12′50″。总面积2.20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19327平方公里,陕西省98平方公里,甘肃省255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水系发达。大熊猫国家公园最低处592米、最高处6250米,相对高差1000米以上的深谷众多。大熊猫主要分布于海拔在1500至3000米的区域。

气候特征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大陆性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内,湿润多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从河谷亚热带湿润气候,经暖温带湿润气候过渡到温带半湿润和高寒湿润气候。全年降水量约500至1200毫米,分布不均,西南区域多于东北区域,山区多于河谷,并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水文特征

大熊猫国家公园河流水系属长江流域的嘉陵江、岷江、沱江3个水系,是全球公认的地貌最复杂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地质灾害频发区。

生物多样性

动物资源

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珍稀和特有动物种类较多,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和古北界西南区盆地西缘高山深谷地带。己记录脊椎动物5纲37目132科869种,昆虫23目188科211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6种,中国特有种148种。

植物资源

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和特有植物种类众多,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呈现完整的群落结构。已记录有高等植物326 科1532 属712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50 种,中国特有种2189 种。

主要景点

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市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0年,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的美誉,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属、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哺乳纲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纲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维管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门160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3年,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绵阳市安县境内。保护区面积为17740公顷,全为国有林。四川千佛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豆杉、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5′~104°10′、北纬32°49′~33°02′,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2 297hm²,核心区面积为28202.0公顷,缓冲区2 587.5hm²,实验区面积1507.5hm²。保护区始建于1965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熊猫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王朗主要树种有冷杉属云杉红桦糙皮桦、方枝柏、杜鹃等。区内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星叶科独叶草天麻、大熊猫、金丝猴属蓝马鸡羚牛等,因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有多种该区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四川毛尾睡鼠四川林跳鼠黑喉歌鸲棕头歌鸲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安市太白、眉县周至县三县交界处,地处秦岭中段,是陕西省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区内自然景观以雄、古、秀、险为特色。拔仙台、冰斗湖是园区景点。区内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1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7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红河谷森林公园为保护区内旅游景区。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主脊南侧,总面积28586公顷,居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中心位置。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区内具有典型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其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属、羚牛等一级保护动物8种;熊瞎子、金鸡等二级保护动物38种。有高等植物1769种,其中红豆杉、独叶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4种。大熊猫的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世界唯一的棕色大熊猫在这里发现,生物学家称这里是“生物资源的宝库,野生动物的天堂,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行政区划上隶属陇南市武都县文县的9个乡镇。总面积为1837.99平方公里,区划为核心区901.58平方公里、缓冲区261.32平方公里、实验区675.0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7.3%。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之一,甘肃省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024年4月2日至27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不同个体的大熊猫的活动画面,这是国内首次不到一个月便在同一地点拍摄到5只不同野生大熊猫个体。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川县境内,东接青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与绵阳市平武县毗邻。面积4万公顷,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东北麓,龙门山北段的高山峡谷区,最高峰海拔3837米,相对高差2400多米,地形条件相当复杂。本区的动植物资源均比较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云豹绿尾虹雉等20多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由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组成。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总面积43.86万公顷,囊括了秦岭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31.51万公顷,一般控制面积12.35万公顷。区域涉及西安市宝鸡市汉中市、安康4市8县的19个乡镇,分布大熊猫298只,包括12个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水利风景区、3个省属林业局、16个林场。

园区布局

按照地理分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园四区”,四川省境内涉及岷山、邛崃山至大相岭两个片区,陕西省境内涉及秦岭片区,甘肃省境内涉及白水江片区。

岷山片区是大熊猫分布区域最多的区域,横跨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5个市(州),面积10013平方公里,野生大熊猫数量656只。

邛崃山至大相岭片区是大熊猫分布最广的区域,位于成都、眉山市、雅安、阿坝等4市(州),面积10164平方公里,野生大熊猫数量549只。

秦岭片区分布的大熊猫为秦岭亚种,是大熊猫分布纬度最高、密度最大的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宝鸡市汉中市、安康4市,面积4386平方公里,野生大熊猫数量298只。

白水江片区位于陇南市,面积2571平方公里,野生大熊猫数量111只。

保护目标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稳定大熊猫繁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稳定大熊猫繁衍生息。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大熊猫栖息地,促进栖息地板块间融合,已刻不容缓。国家公园可有效增强大熊猫栖息地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合理调节各栖息地的种群密度,实现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

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地形地貌最为复杂、气候垂直分布带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拥有包括川金丝猴在内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极具保护价值。通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能促进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乃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国家公园区内涉及多种类型保护地,各类保护地按照生态要素类型和行政边界划定,土地及相关自然资源产权不清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国家公园试点,可实现大熊猫栖息地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和管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NGO组织山水自然相关负责人认为,国家公园试点过程中,通过搭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生态保护平台,能有效把生态保护、扶贫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园区内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重构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设立意义

大熊猫国家公园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原真性、系统完整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整合原有各类保护地的基础上,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为目标,让大熊猫更好栖息、生存和繁衍,为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保障。

相关研究

国家和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三省开展大熊猫保护、抢救与繁育的科研机构较多。体制试点以来,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为主的科研机构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开展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0余项,主要集中在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及调查监测、生态廊道建设、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人工繁育技术和疾病防控等方向,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60余项;发布标准7项;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6年7月,四川、陕西省甘肃省三省协同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待国家相关部门批复后,三省将联手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将横跨三省现有的大熊猫栖息地,优先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国有林场等6类保护地。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体制试点全面启动。2018年10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揭牌。

2019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省管理局7个分局同时在成都、绵阳市、雅安、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德阳市眉山市挂牌,作为省局派出机构,实行省管理局与市(州)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州)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分局以下整合各类保护机构设立管理总站。试点中,四川省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并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眉山及卧龙设立片区法庭,成立大熊猫保护生态检察官团队,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模式。

保护

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通过植被恢复、道路优化、生态搬迁、生态移民等对受损、退化、碎片化的栖息地进行恢复改造。通过抚育间伐并栽种大熊猫栖息乡土树种、恢复大熊猫喜食竹种等,对集中连片人工林进行改造,使其逐步恢复成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栖息地联通廊道建设。采取近自然措施,在土地岭、泥巴山、黄土梁等地建设生态廊道,连通相互隔离的栖息地,实现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在现有已建成工程建筑和交通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空中廊道、地下隧道等方式,为大熊猫及其他动物留出通行通道。

保护和复壮大熊猫野生种群。通过完善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复壮野生种群机制,对多个局域小种群实施人工放归和种群复壮。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对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相关事件

2020年8月,赵某某、辛某某和冯某为谋利,商议共同到“老槽沟”矿区内盗取铅锌矿石。为便于进入“老槽沟”矿区,三人雇人将国家公园核心区入口的大石头破碎,强行打通进入核心区的通道。破碎后的石头用于铺设、硬化路面、垒彻堡坎等,并雇人将小路上的植物砍倒,形成约一米宽的路。之后,三人先后将发电机、电镐、电线、矿灯、汽油、生活物资等物品搬入“老槽沟”矿区,在矿洞内用电镐、子等盗采矿石约15天,凿获矿石约40吨。

2020年11月,辛某某、冯某用电镐凿矿时引发矿洞垮塌,辛某某、冯某掩埋,冯某当场死亡、辛某某受重伤。近一年后,辛某某、赵某某再次同他人一起,从“老槽沟”盗运矿石约10吨。后在运送矿石过程中,被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分局工作人员发现并报警。经鉴定,“老槽沟”矿洞内遗留的袋装铅锌矿石重30472.02kg,价值106652元。

2022年9月23日下午,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赵某某、辛某某破坏自然保护地罪一案。法院当庭判决赵某某、辛某某犯破坏自然保护地罪,判处赵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判处辛某某有期徒刑两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据了解,该案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宣布设立之后,全国首例涉国家公园破坏自然保护地罪刑事案件

参考资料

守护绿水青山生态安全 大熊猫野外栖息地更“宜居”.百家号.2023-11-16

全国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中国文明网联盟网.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此前试点7成以上区域在四川.澎湃新闻.2021-10-12

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公布_新浪财经.新浪网·澎湃新闻.2021-10-12

..2023-11-16

三问大熊猫国家公园:定位、方向和目标 是什么.四川新闻网.2018-02-27

..2023-11-16

四川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两年间.澎湃新闻.2023-11-16

川陕甘将联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网易.2023-11-16

四川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来了!涉及德阳两地.澎湃新闻.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网易.2018-02-27

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态体验小区名单公布 四川共有5家入选-新华网.新华网.2020-07-27

陕西:近5年来人工繁育大熊猫32只 成为世界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新华网.2020-12-08

保护30%全国陆域野生动植物种类!首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百家号.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今年将迎来变化.今日头条 北青网.2022-04-08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 废弃矿山正一点点复绿.百家号.2023-11-16

中国科学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发现植物新种卧龙盆距兰.百家号.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周岁”:四川片区逐步建立健全巡护监测体系 开展巡护8万余人次.中新网.2022-10-13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基本完成勘界落图 正全力推进打桩定标.四川频道.2023-11-16

雪豹现身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园区.今日头条-环球网.2022-12-02

视频丨成都同一地方5天内多次拍到野生“滚滚”.今日头条.2023-11-16

保护区概况描述.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11-16

·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05-01.北碚报数字报.2023-11-16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搜狐新闻.2023-11-16

【祖脉秦岭】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网.2023-11-16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中国科普网.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获批,武都裕河自然保护区位列其中.武都新闻网.2023-11-16

红外相机咔嚓!小熊友在“网红打卡点”成功牵手.新福建-今日头条.2024-05-09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园林网.2023-11-16

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欢迎您.百家号.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27134平方公里 四川两个片区占74%.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1-16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 雅安:勇担历史使命,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1-16

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中安在线.2023-11-16

..2023-11-16

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②地跨3省试点4年 公园“养成记”.百家号.2023-11-16

三人合谋到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盗矿!全国首例涉国家公园破坏自然保护地罪案判了.网易.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