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
沱[tuó]江,也被称为外江或中江,是长江四川段的一条支流。沱江位于亚欧大陆中南、中国西南部,其流域经纬范围为104°E~105.5°E,29°N~31.5°N。沱江全长702千米,发源于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清平镇断岩头下的大黑湾,流域面积为2.79万平方千米,最终汇入长江,平均年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76平方千米。 沱江干流为绵远河,阳化河、大清流河、濑溪河、球溪河和釜溪河是沱江的主要支流。
约3000年前,古岷江流域地震引发山崩、滑坡,形成堰塞湖,湖泊水位上涨,水流从低矮的分水岭处溢出,形成了沱江上游水系形态。沱江从北向南穿越龙泉山脉褶皱带。河流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沱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沱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种类繁多。其动物资源、浮游生物资源同样丰富。
沱江流域曾发掘出三星堆文明遗址。因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还建有张家岩水库。沱江流域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问题,但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情况良好,有、三星堆遗址等著名景点。
历史上,也存在一些与沱江有关的文学作品,如杜甫的《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沱江流域还流传着“碧血丹心”的中国神话。
命名
沱江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也被称为外江或中江。沱这个字源于“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或者是取其水深之意。
位置境域
沱江流域位于川渝交界处,其中90%位于四川省。河流经纬度范围是27°50′~31°41′N,103°38′~105°50′E,沱江西北至点与北河相接,东南至点位于龙马潭区境内。整体流域面积为27604平方千米,干流全长为640千米。沱江流域的上游有三条河流,它们分别是东源的绵远河、中源的石亭江和西源的湔江[jiān jiāng]。主要河流绵远河从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发源。这三条河流在汉王场、高景关和关口等地出山后,进入成都平原水网区,与都江堰市引岷江水的青白江和毗河在金堂赵镇汇合。沱江干流穿越金堂峡谷,进入丘陵区后蜿蜒南下,经过简阳市、资阳市、内江市和自贡市,最终在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下大街社区入江口汇入长江。
成因
约3000年前,地震引发山崩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导致古岷江在光光山峡谷处被阻断,山以下成为断头河。随着堰塞湖的水位上涨,水流从低矮的分水岭处溢出,并向西南流向汶川县城与杂谷脑河交汇,形成了今岷江上游的水系形态。这次河流变迁,引起了三星堆遗址消亡和金沙文明兴起,也造成了传说中古蜀国罕见的大洪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也侧面印证了这次河流变迁的过程。
地理特征
气候
沱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春旱夏雨,无酷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约14摄氏度,一年之中的7-8月气温最高,上游山区平原区最高为37~38.2°C,中下游丘陵区最高可达41.1°C。1月气温为最低,上游山区最低可达8.9~-10°C,中下游丘陵区最低为一3°-5.4°C。降雨方面,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约900毫米(一说1100毫米左右,其中山区1200~1400毫米,丘陵区900~1000毫米),汛期(5-9月)雨量约占全年雨量80%。无霜期长达270~320天。降雨多集中于夏季,最多为6~9月,四个月降雨总量可占全年的65%,且多暴雨。该流域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沱江属长江上游支流,风向变化对降水和径流变化影响较大,大气降水在可利用降水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时,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当东亚夏季季风偏强时,可利用降水量偏少。
地质构造
地质
沱江流域主要跨越四川省沉降褶带与龙门山隆起褶带两个构造带。其中上游地区处于龙门山隆起褶带中段,中下游则处于四川沉降褶带处。中新生代菱形构造盆地,流域偏西部,也属于川中褶带;流域西南部有以威远隆起为中心的威远辐射状构造,东南则有华莹山断裂带。
地层
沱江流域的地层较为齐全(除第三系外)。沱江上游河源山区有部分古生代地层;沱江流经的成都平原区及河谷地带广布第四系地层,中下游为盆地丘陵区地层。
矿产资源
沱江流域矿藏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岩盐、井盐、石料等。其中,煤、盐开采历史悠久。沱江所流经的四川盆地边缘地带为煤田主要分布区。沱江流域内流域内岩盐、井盐矿藏丰富。
地形地貌
沱江流域平面形状呈长条形,南北长316千米,东西宽平均73千米,最大210千米。总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分水岭九顶山狮子王高程4984米,沱江口处高程仅255.3米。全流域由中低山、平原、丘陵三种地貌类型组成。绵竹县汉旺场至彭县关口一线以上为山区,高程700~1500米,面积约1670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6%。区内山高坡陡,沟谷深狭,河谷多呈V形,河谷宽一般40~150米,谷坡多40°以上。汉旺镇至关口一线以下为平原水网区,地势平坦,水系纵横,河床由卵石、砾石构成,地面高程440~730米,面积4920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17.7%,区内地下水较富。龙泉山脉以下则为四川盆地丘陵区,高程250~500米,面积21270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76.3%,区内冈垄相连,相对高差30~60米,溪沟发育,河道纤曲,淮沱相间。
沱江干流在穿越高程800~1000米的硬岩地段处,呈峡谷地貌,形成的峡谷主要有三处:一为上游金堂赵镇至淮口街道的金堂峡,二为中游资中登瀛[yíng]岩至归德的月亮峡,三为下游富顺安溪场附近的石灰峡。从地势上看,在丘陵区西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的平行岭谷区地势亦高,高程范围是832~1000米。
土壤
该流域的土壤处于富铝质土区域。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为侏罗系蓬莱镇组和白垩[è]系城墙岩群的紫红色砂岩和泥岩,形成了紫色土和水稻土,其中紫色土占比超过65%。土地利用方式以旱地和水田为主,农业生产采用多熟制,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和柑橘属,土地垦殖率相对较高。
生物
沱江流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
沱江上游由岷江流入,二流域属于川西地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整体分布有包括针叶林、灌丛、草甸三个植被大类。在上游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影响,植被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但是整体而言,沱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仅为6.1%,是四川省各条河流中最低的。
在川西高山峡谷一带,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一般相对高差达到2000~3000米。该地区的支流多数为高山峡谷,属于冬暖夏凉的山地气候,是亚高山针叶林集中分布的区域。除针叶林外,在海拔1700~2200米的河谷地带,分布有农田、干旱河谷灌丛;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针叶林、高山草甸等植被。
峡谷地带除针叶林外,还分布有蒙古莸[méng yóu]、川甘亚菊、华西小石积、冷杉属、羊茅草甸,香草、聚叶虎耳草、甘青乌头、地衣等植物。
而位于峡谷针叶林带以北的川西北高原一带,则以草甸和灌丛为主,还有零星的亚高山块状针叶林。在一些低洼处,排水不良的地方,沼泽草甸和沼泽植被得以生长。而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脊上,则发育着流石滩植被。
动物
沱江流域动物资源丰富,囊括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浮游生物几个大类,其中鱼类种类达97种,此外还有大熊猫、水獭亚科、雪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此外,该流域还有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ráo jiǎo lèi]等浮游生物。
水生生物
四川沱江中共有97种鱼类,占全部鱼类种数的44.3%。这些鱼类归属于16个科、7个目。其中,鲤科有64种,鮠[wéi]科有9种,花鳅科有7种,平鳍鳅科有3种,鲇科[nián kē]和科各有2种,而合鳃鱼科、鮨科[yì kē]、塘鳢科[lǐ kē]、科、胭脂鱼科、鲟科和各有1种。其中,经济鱼类共有58种,占总数的60%。其中鲤、鲫和鲶鱼是主要的经济鱼类,它们的产量占沱江年捕捞总量的70%以上。鲤科鱼类在沱江鱼类中占比最高,达到了66%。
除了沱江口附近洄游的鳗鲡,其他鱼类均为纯淡水鱼类。这些淡水鱼类属于5个不同的区系成分。沱江鱼类的食性比例为: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占2%,食植物和腐屑的占18%,杂食的13%,肉食(食鱼)的16%,食底栖动物的51%。由此可以看出,沱江的植食性食物链和浮游生物食物链发展不够成熟。
陆生动物
沱江流域所属的川西地区是珍贵稀有、孑[jié]遗动物大熊猫的主产区。动物区系组成由华中区渐过渡至西南区,并成为以西南区物种为主的过渡地带。其中包括雪豹、豹、云豹、兔狲、猞猁[shē lì]、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斑灵猫、水獭亚科、小熊猫属、西藏棕熊、亚洲黑熊、豺等一、二级保护动物。
浮游生物
沱江中共检测到轮虫类10科22属43种,其中该类生物的种类数占全国的16.8%和四川省的31.9%。臂尾轮科是萼花臂尾轮虫中最多样化的科,其种类占总数的53.3%。沱江轮虫的浮游性种类占近70%,而枯水期的种类数为全年的88%,丰水期的种类数近60%,平水期的种类数则只有33%。常见种类有壶状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等。
沱江内的枝角类浮游生物有6科19属41种,其中仙达科有3种,溞科有10种,粗毛溞科有3种,裸腹溞科有2种,象鼻溞科有3种,盘肠溞科有20种。盘肠溞科的种数占总数的49%。截至1985年,沱江枝角类种类占四川省已知81种的51%,占全国136种中截至1979年的30%。全年种类和生物量以枯水期最多,湿重生物量占浮游动物的89%。常见种类有老年低额溞、直额弯尾溞、纤毛大尾溞等。
沱江中共有25种桡足类浮游生物,分属于3目3科12属,数量占据了四川省57种已记述的生物种类的44%,超过了云贵高原的58%。其中,的种类最为丰富,共占沱江桡足类的84%。桡足类的种类和生物量在枯水期最为丰富,约占全年的90.5%,且密度个/M3比丰水期和平水期高出20.7倍。
自然保护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属、牛羚等稀有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建于1963年,于1975年获国务院批准将面积从2万公顷扩大至20万公顷。它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邛崃山脉[qióng lái shān mài]东侧、岷山西侧,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气候为温凉的高原类型。植被的垂直分布很明显,海拔1600~1800米是亚热带绿阔叶林,1600~2000米是山地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2100~2600米是针阔混交林,2600~36000米是针叶林带,3600~4400米是高山灌丛草甸,4400~5000米是高山流石滩植被,5000米以上则是高山寒冻冰雪带。
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主要是以放牧为主,家畜包括黄牛、羊和牦牛等。野生动物往往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低,通常采取回避措施。随着人为干扰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压缩。虽然与狩猎和伐木等其他人为干扰相比,放牧家畜被认为是干扰程度较低的人为活动。因此,在保护区内,禁止狩猎和伐木等活动,对于放牧活动则往往不受限制。但是其干扰程度依然值得关注。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建于1978年,面积4万公顷,位处龙门山西北侧青川摩天岭南麓,属青川县工农乡。区内地形复杂,谷地最低处海拔仅1250米,周围矗立有3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峰大草坪达3864米。群山之间,平地小而少。但由于受到高山保护,使保护区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600米以下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1600~2100米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100~24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带;2400~36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36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与高山草甸。保护区的动物资源不但丰富,而且特产动物较多;有兽类42种、鸟类124种、爬行类6种、两栖动物9种,共18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虎、云豹、豹、绿尾虹雉7种。1987年调查,牛羚有480~500头。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金猫、林麝、水鹿、大灵猫、鬣羚[liè líng]、斑羚、红腹角雉、血雉、蓝马鸡、红腹锦鸡、多种鹰、雕、类和两栖类的大鲵属[dà ní]等。
水系组成及特征
干流河段
沱江干流为绵远河,该河流流经绵竹北部山地,出汉旺峡谷入成都平原,至广汉连山镇的石亭江,于金堂赵镇纳入来自岷江水系的青白江、毗河后,始称沱江。沱江穿金堂峡后进入丘陵地区,向东南流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内江、富顺县等县市于泸州市注入长江。
主要支流
沱江是一个水系分布较广的河流,其支流众多。自上而下,左岸支流有清溪河、蒙溪河、大清流和赖溪河;右岸支流则有石亭江、湔江、毗河、绛溪河[jiàng xī hé]、球溪河和釜溪河,形成一个像树枝一样的水系网络。这些支流中,有8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其中,釜溪河的流域面积最大,为3540平方千米;赖溪河则是最长的支流,全长达238千米。
濑溪河
濑溪河,又称水河,起源于重庆市大足区巴岩山,向东流入泸州市,最终汇入沱江。濑溪河是沱江的一级支流,全长195千米,河宽80至100米,平均比降1.11‰,流域总面积为3,240平方千米。在泸州市境内长达77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36立方米每秒。濑溪河是泸县境内最长的河流,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濑溪河下游经过6个镇街,分别是方洞镇、喻寺镇、福集镇、玉蟾街道、牛滩镇和海潮镇。河流下游还有七条一级支流,分别为李市河、泥溪河、九曲河、小鹿溪河、马溪河、益水溪和仁和溪,其中九曲河、马溪河和仁和溪的流域面积均超过50平方千米。除了九曲河和马溪河,河口平均流量均小于0.5立方米每秒。濑溪河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釜溪河
釜溪河位于自流井区城区上游,是由旭水河和威远河在双河口处汇合而成的主干流。全流域面积约为348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35.5立方米每秒,境内长度约为73.2千米。旭水河流经荣县县城、贡井区龙潭镇和桥头镇、贡井区城区等地,全长约为118千米,流域面积约为101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0.4立方米每秒。威远河则从廖家堰处进入自贡市境内,全流域面积约为96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9.9立方米每秒,境内长度约为19千米。旭水河沿程有金鱼河和中溪河两条支流汇入,其中金鱼河全长约31.5千米,流经自流井区农团乡、仲权镇、舒坪街道、长土镇、大安区凤凰乡等地,在贡井区城区太和桥汇入旭水河;中溪河全长约62.4千米,流经贡井区章佳乡、成佳镇、艾叶镇、筱溪街道[xiǎo xī jiē dào]等地,在雷公滩断面上游位置汇入旭水河。
湔江
湔江发源于彭州市及汶川县交界的九顶山麻太子城(高程4812米)峰下红龙池(冰缘湖),上源名银厂沟,自西北向东南流,纳小金河后,称为金河。流域面积626平方千米,河床平均比降23%,多年平均流量23.5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5060(1923年),最枯流量2.11(1978年2月13日)立方米每秒。湔江在出山后,历史上最多曾分为九个支流,自东而西依次为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阳河、小漾阳河、白土河、新润河、新开河、清白江,号称“湔江九河”。
石亭江
石亭江发源于九项山脉峭壁山,上源为银厂沟,下段称平水河,自北向南右纳来自火焰山一文沟,折东南,称二道金河,左纳海心沟,至唐家河左纳铜罐沟口。山区河长62公里,流域面积62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3.4%,中段河道宽近200米,出山口处河床宽至1500米,多年平均流量21.8立方米每秒。石亭江进入平原后,原为分支漫流,即朱堰分五河,李堰分六河,但现已汇为一流,流向东南,为什邡[fāng]、绵竹二县界河。
清溪河
清溪河古名金水,一名金溪河,发源于中江太平岩,上源自西北向东南,过中江县兴隆,折而向西南,入金堂县境,左纳发源于中江县柏林乡玉皇山的福兴河,右纳长乐河、赵家河,过三烈乡,于淮口街道红岩寺汇入沱江左岸。清溪河在金堂县境内河长25.7公里,河道宽18~40米。全流域面积30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06立方米每秒。
水文特征
径流
沱江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水量相对丰富。河流径流的空间分布、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与降水情况基本相同。年径流深从山区1000毫米变至中下游的300毫米~400毫米。径流年内分配汛期(6月~9月)短而集中,径流比重高达75%~85%,最大月径流量比重在30%以上。年径流变差系数从上游山区的0.3变至流域中下游的0.6。因流域本身并非闭合,沱江还受到岷江来水的补给,以及平原区地下水、灌溉区回归水的补充,使上游地区径流组成因素复杂。在金堂三皇庙水文站以上的上游流域中,多年平均径流量78.2亿立方米,占全流域水量的52.4%,其中岷江来水26.2亿立方米,占三皇庙站以上径流量的33.5%(其中汛期占31.1%,枯期占40~60%)。三皇庙站以下的中下游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71.1亿立方米,占全流域水量的47.6%。
径流流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尤其是下游地区表现突出。河流各段最大月与最小月水量之比都超过15倍,各段的总水量均相应地超过了本段全年总水量的50%,而中下游地区则超过了70%。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各段径流变差系数都在0.2左右。实测结果显示,径流最大年平均流量与最小年平均流量的比值均在2以上,其中大多数在2.5以上。下游李家湾站的最大年平均流量为606立方米/秒(1961年),是最小年平均流量(210立方米/秒,1969年)的2.9倍。
流域
沱江发源于四川省西北部区域,其源头为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条河流,后经德阳市、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泸州市等地,于泸州市城区汇入长江,干流长634千米,是四川盆地腹部的重要水系、长江的一级支流。该流域多年平均流量454立方米每秒。沱江流域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源头至金堂县赵镇为上游,金堂县赵镇至内江市椑木镇[bēi mù zhèn]为中游,内江市椑木镇至河口为下游。
人类活动
遗址留存
沱江流经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多出土陶器和石器,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文化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以金杖、金面具为代表的黄金制品,以大立人像、人面像为代表的青铜雕像,以及三星堆古城使用土坯的城墙筑造技术可能与西亚两河流域甚至更远地区的文明有某种关联性。
三星堆遗址历经两千年,完整地记录了人类文明从孕育、诞生、发展、辉煌到开始衰弱的过程,是一部早期古蜀国的物质文化史。四川省古称蜀,是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古老国家。这个名称曾多次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但是关于蜀的文献记载大多较为简约,而且大多有着神话色彩。“蚕丛及鱼,开国何茫然”,“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将传说中的蜀汉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信史,而且还展现出古蜀国璀璨的青铜文明,再次证实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国文明的发祥地。
距今约3100年左右,大约是从三星堆遗址四期晚期开始,三星堆古城开始衰落。与三星堆文化传承一脉相承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在以成都市西南部金沙遗址为中心的地区悄然兴起。这个文化经过持续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3100年到270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考古学文化有学者称为十二桥文化或者三星堆遗址一金沙文化。
产业发展
沱江流域农业发展条件良好,该流域拥有丰富的种植资源,包括稻、薯、麦、棉、麻、烟草、甘蔗、玉米、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特别是在棉花和甘蔗方面,沱江流域是四川省省内最大的产区之一。
此外,沱江流域内的工业也十分发达,东方电气、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这“三东”是西部地区能源产业的支柱。流域内的铁路和公路与江流伴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交通建设
陆路运输
2023年4月17日,金简仁快速路跨沱江特大桥首次成功进行顶推,该桥位于成都简阳。金简仁快速路跨沱江特大桥有三个“世界之最”,它是世界最宽桥面大桥、世界最高倾斜桥塔和世界最大跨径非对称曲线形扭索面独塔斜拉桥。大桥将有效串联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空港新城,成为通向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又一重要通道,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到积极助力作用。
水路运输
沱江河道全长达到516千米,从赵家渡一直延伸至泸州市,其中563千米支流全年均可通航,而其他9条支流的411千米则只有季节性通航。
然而,沱江流经的内江市地区也存在大量塘堰,淤积量约为万石河堰淤积量的266.51万立方米。根据1986年的统计数据,内江地区共有塘58882口,容积为22239万立方米,石河堰4114条,容积为18143万立方米。据此计算,内江地区的塘和石河塔的年淤积率分别为1.2%和0.11%。
水文工程
沱江水力资源蕴藏量152.64万千瓦,可开发量26万千瓦。沱江流域的水库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盆地边缘山区,建有包括张家岩水库、资中水文测报中心等水文工程。
张家岩水库
张家岩水库位于四川省简阳县境内的沱江支流上,是一座集蓄水、输水和发电于一体的水库。该水库于1970年11月开始兴建,1973年2月竣工,总库容为1445万立方米,死库容为100万立方米,控制集水面积约为17.02平方千米。该水库主要由经过龙泉山隧洞向库区蓄水,然后由南、北干渠分别向其他水库供水。库区流域年平均来水量约为0.06亿立方米,东风渠年引来水量为1.3~4.1亿立方米。库区流域属于中度侵蚀区。
资中水文测报中心
该水文测报中心是沱江流域资中县主城区唯一的国家水文站。沱江流经的内江市市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季节性小溪多,故流域内汛期防汛压力较大。该水文测报中心在建成后,将实现对流域的水质、水量、情、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可分析该地区生态结构变化(耕、草、林)、土壤变化,以及节水、节能、治理污染等情况。
环境问题及保护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沱江流域主要由砂页岩风化物、酸性紫色砂页岩风化物、石灰岩类风化物和石灰性冲积物构成,土壤质地以砂壤土、壤土、粉土为主。流域地势高低起伏巨大,西北山区山谷狭窄,沟谷深切,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沱江平均年径流量为149.4亿立方米,其中丰水年径流量高达262.4亿立方米,而枯水年径流量则为66.2亿立方米。沱江流域已经成为森林植被最差、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流之一。据李家湾站数据,沱江的每立方米水中含有0.95公斤泥沙,该含沙量排名长江上游干流各支流中仅次于嘉陵江。沱江泥沙量多在0.9公斤以上,但在金堂以上则少于0.8公斤。
水体污染
沱江流域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可分为排放废水污染、农药污染、水体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二十世纪每年有超过3亿吨的废水被排放到沱江流域的江河中,同时仅内江市区每年就排放超过40万吨的废渣到沱江中。在1984年,就已经有70项污染物超过了规定标准;在1985年,超标率有所上升,其中包括原本未超标的六价铬、镉[gé]和铅,13项项目的平均超标率由1984年的11.0%激增至19.5%,增长近1倍。特别是剧毒重金属(如汞、镉、六价铬、、铅)的超标率从1984年的0.104%上升到了0.788%,增长了6倍。这些污染物的存在,对于沱江流域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药污染物的分布亦呈现不均匀的现象,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上游\u003c中游\u003c下游\u003c支流。
沱江水系上游区域的绵远河和石亭江沿岸,两条河流沿岸分布着多处矿山和数家大小磷化工及其他工厂。在两河汇合之前,沱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矿业活动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当两河汇合后,元素含量有较明显升高,显示了两河的汇流对沱江下游水系沉积物有较大的影响。与2007年的研究相比,各元素的含量有较明显的增加。沱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大多数属于轻微生态风险,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
此外,废石和尾矿渣受雨水的淋溶作用,使得其中大部分重金属元素进入河水中。即使矿坑废水、选矿水和尾矿水得到处理,相当多的污染物最终仍会进入河道。沱江下游沿河有许多化工企业,它们不断向河里排放大量含重金属元素的工业污水,严重改变了河水的水质和底泥的自然结构。
地质灾害
沱江流域主要涉及汶川县雁门乡、威州镇,彭州市龙门山镇、小鱼洞镇、通济镇、新兴镇、丹景山镇等乡镇。根据大地构造划分,该区为松潘甘孜褶皱系,有松潘平武和龙门山两条地震带贯穿,是地震高发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I~VIII度。岩体裂隙发育,历来多有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发生。公元前26年以来,历史记载松潘平武地震带Ms>7级地震4次,最大为1933年8月25日茂县(今茂县)7.5级地震,龙门山地震带6~6.9级地震5次,8.0级地震1次,最大为2008年5月12日汶川映秀8.0级地震。由于该地域地质地貌更为特殊,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出现了山体滑坡、泥浆遍地、砾石滚落等现象,道路受阻,震后救援难度加大,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环境保护
政策措施
2019年5月23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从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等方面给予指导。
具体活动
自2018年起,仁寿县在球溪河流域投资约24亿元,建设了95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了约600千米的主管及支管网,形成了处理能力达15.84万余吨/天的污水处理系统。截至2023年04月27日,球溪河流域的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了95%和76%。由此,球溪河于2018年成功摘掉了戴了四年的“劣V类”帽子,并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2022年总磷浓度下降了60%至0.18毫克/升。
同时,成都市全面禁止三岔湖网箱养殖,采取了截污、生态修复等措施,使得三岔湖水质逐年改善。
风景名胜
荣县大佛
荣县大佛位于沱江流经的自贡市荣县县城东郊,俗称“大佛岩”。据传,陆游在赵昚淳熙元年(1174年)十月摄知荣县时,曾称真如岩为“东山”,因此该佛像又被称为“东山大佛”。该佛像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8米,是仅次于乐山大佛的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
大佛寺现有佛寺建筑采取古代殿堂建筑典型抬梁式木构架,屋顶多采用重檐歇山式。大佛殿采用歇山式和悬山式组合结构,为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但却没有明清时期官式建筑的过分繁絮。整个建筑和地形结合,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多采用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在南北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均衡对称,排列两边。荣县大佛寺总体布局因山势所限,布局结合山势,以大佛为中心点,殿堂建筑错落有致,疏密得体,与东山地形溶为一体,这在古代明清佛寺建筑中是有特色的。1956年,荣县大佛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位于沱江流经的四川德阳市、广汉市,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被发现。它是中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其文化堆积距今约4500-2800年,占地12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域面积约为3.6平方千米,是古蜀国首都的遗址,年代约当商代。1986年,三星堆1号、2号“祭祀坑”出土了上千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金面罩、金杖、象牙等,这些文物埋藏了三千年之久。这些文物的年代约为商代晚期(距今3250一3100年),揭示出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随后,专家们又发现了三星堆东城墙、南城墙、月亮湾小城和大型宫殿基址等重要遗迹,逐步揭示了三星堆古城的分布范围。专家们认为,三星堆遗址文化既呈现出独特性,又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的古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 Museum)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这座博物馆拥有文物、建筑、陈列、园林四大特色,深具川西园林之风。它是四川省向世界推出的三大国际旅游精品之一。
展示面积近12000平方米的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由“综合馆”和“青铜馆”两大展馆构成。陈列以科普化和艺术化为双重目标,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深刻内涵,并集中反映了三星堆作为长江文明之源和天府文化之根的辉煌灿烂。此外,博物馆还新设了“修复馆”,展示了2019年以来发现的祭祀坑出土文物的修复过程,并普及相关文保知识,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参观体验。该博物馆是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国家遗址公园和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之一,也被列入了最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博物馆曾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历史上曾存在很多与沱江有关的诗词歌赋,例如:野客乘非所宜,况将儒懦报戎机。锦江不识临邛酒,且免相如渴病归。——唐彦谦《奏捷西蜀题沱江驿》;沱水流中座,岷山到此堂。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míng]。——裴铏[péi xíng]《题文翁石室》
相关传说
沱江流域流传着“碧血丹心”的中国神话。这则民间神话传说的主人公,是历史上来自资阳市的周代政治家苌弘[cháng hóng]。传说乡亲们感于弘殉难之惨烈,把他的血藏在匣中,3年以后化作青绿色的美玉,他的心脏化为红色美玉。晚于苌弘200年的庄子,在《庄子·外物》中写道:“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碧血丹心”的成语即源于此而盛行天下。
民间习俗
沱江流经自贡市会在沱江举办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活动。在沱江流经的镇乡,都设有专业的龙舟运动队和龙舟运动员。每逢佳节,这些队伍会聚集在沱江之上,举办赛龙舟的主题活动,已成为自贡市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参考资料
沱江.四川省水利厅.2023-04-28
略论近代四川沱江流域糖业经营方式①|区域概况及问题意识.重庆史谭.2023-06-18
三星堆介绍·三星堆遗址介绍.三星堆博物馆.2023-04-23
鲜为人知的孔子之师苌弘:生死路上的术臣 宠臣 权臣.孔学堂官网.2023-06-18
沱江流域范围公布.四川省水利厅.2023-06-18
沱江.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10
中国五冶集团金简仁快速路跨沱江特大桥西侧钢箱梁首次顶推成功.人民网-四川频道.2023-04-23
提升水文基础能力 沱江流域又一个国家水文站开工建设.微信公众平台.2023-06-23
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降暴雨 都汶路因泥石流阻断.中国政府网.2023-06-18
荣县大佛寺景区.自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2023-06-18
奏捷西蜀题沱江驿.古诗文网.2023-05-06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古诗文网.2023-05-06
题文翁石室.古诗文网.2023-05-06
激情“战火"点燃沱江 自贡端午龙舟节拉开帷幕.四川在线.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