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理县

理县

理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78.2公里,辖区面积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余人。县政府驻地在杂谷脑镇

理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川西北高原过渡地带山区,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体单元,地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和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境内最大河流为杂谷脑河,在理县境内的大小支流共有246条,其中有10条与10个天然湖泊相连,由主河道南北直接汇入的有68条。理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民国初期改厅州为县,民国2年(1913年)改为理番县,属川西道。民国35年(1946年)为缓和民族矛盾去“番”,改理番县名为理县。2020年,理县辖杂谷脑、米亚罗、古尔沟、朴头、薛城区、桃坪6个镇;甘堡、蒲溪、上孟、下孟、通化5个乡。

理县水电蕴藏量120万千瓦、可开发量110万千瓦,已探明地下矿藏有18种,有大熊猫等一级保护动物8种,猕猴等二级保护动物17种,红豆杉珙桐等野生植物资源12种,结球白菜车厘子冰糖心苹果等优质农产品。理县是藏羌走廊上的交通要点,构建了“南连小金、北接黑水县、西通马尔康市、东达汶川”的二纵二横交通骨架网络。2023年,理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4889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0%,人均GDP达97051元。

理县有“中国最大红叶观赏地”米亚罗、“西川第一汤”古尔沟、“山水世界”毕棚沟、“东方阿尔卑斯”孟屯河谷等一大批高品质景观,全县有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AAAA级景区、3个AAA级景区,先后获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省十一届双拥先进县、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全州县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历史沿革

古代

理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禹贡》为梁州之域,秦属湔氐道,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中央版图。西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设广柔县,属蜀郡刘宏光和七年(公元178年)属汶山郡。隋开皇六年(公元587年)置金川县(治所今通化乡卡子村)。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为通化县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置维州和薛城县,后陆续设小封县、维州和定廉县。宋、元设霸州市和保宁县。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置杂谷安抚司。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改土归流,废杂谷土司,设厅(治所今薛城区);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升为直隶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改为理番直隶厅,辖域外辽阔,有“四土、五屯、九枯、十寨、三番、六里”之称。

近现代

民国初期改厅州为县,民国2年(1913年)改为理番县,属川西道。民国24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1946年)为缓和民族矛盾去“番”,改理番县名为理县。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县人民政府,属茂县专区。1951年11月县治由薛城迁杂谷脑。1958年7月析县成立含汶川、茂县在内的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6月分县恢复理县。

1990年全县行政建置为2镇、12乡、82村。4个居委会、203个村民小组。1997年,理县面积4313.4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3镇10乡。县政府驻杂谷脑镇。2000年,理县辖4个镇、9个乡。2020年,理县辖杂谷脑、米亚罗、古尔沟、朴头、薛城、桃坪6个镇;甘堡、蒲溪、上孟、下孟、通化5个乡。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村级建制改革的相关部署要求,理县的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于2020年2月启动,6月份完成。调整改革完成后,设置村(居)民委员会71个,其中:村民委员会63个、居民委员会8个。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理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经102°32′46′′~103°30′30′′,北纬30°54′43′′~31°12′12′′之间。东北与茂县黑水县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市红原县毗邻。辖区面积431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杂谷脑镇,距州府马尔康150千米,距省府成都市180千米。

气候

理县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属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和垂直变化,小气候多样和较明显的山地型立体气候特征;冬有逆温,越冬条件好;气温日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对积温的利用;海拔约在2400米以下的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热量资源差异大、水热配合差,具有两个干季和两个雨季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1.2°C。最大日较差27.5°C,作物生长期平均331天,无霜期平均205天(最长天数260天、最短天数18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71.6小时,年总辐射量107.66千卡/平方厘米,0°C以上331天,年平均降水量619.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0.1毫米)167天(最多天数184天、最少天数150天),极端年最大降水量790.1毫米、极端年最少降水量422.4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6月降水最多。

地质

理县地质构造属四川省西部地槽区金汤弧形褶皱带的一部分,地质结构复杂,地层异常发育。县境东部主要分布为变质岩、云母片岩板岩,西部变质稍浅,主要分布有千枚岩、涓云母片岩、板岩、页岩砂岩,其间夹有薄层砂岩或砂质大理石。茂汶大断裂带杂谷脑薛城至卧龙属于“S”形褶皱构造,并属于金汤弧形构造的东翼部分,由弧形浅状褶皱和压扭形弧形断层组成。地壳活动强烈、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的岩层,坡度较大,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东南部、北部和西南部,分布有花岗闪长岩体。

地形地貌

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邛崃山脉东部边缘,川西北高原过渡地带山区,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体单元,地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海拔1422~5922米。地势西北高,东部低。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山脉有鹧鸪山、虹桥山、霸王山、钱粮山、雪隆包峰熊耳山、笔架山等,境内最高峰“万年雪山”位于上孟乡木尼村,海拔5900米,最低点位于桃坪乡古城村,海拔1474米。

水文水利

理县境内沟河纵横,水流丰富,境内最大河流为杂谷脑河,在理县境内的大小支流共有246条,其中有10条与10个天然湖泊相连,由主河道南北直接汇入的有68条。杂谷脑河由西北流向东南,贯穿全境,于汶川县威州镇注入岷江,全长158公里,在县境流长146公里。

土壤

理县土壤是在复杂的山地型立体气候、立体气貌、立体植被和各种成土母质以及人为耕地熟化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带。根据理县土壤普查和土地资源调查,全县土壤共分成9个土类、15个亚类,17个土属,21个土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理县有金、银、铜、锡、铁、铅、锰、铝、钛、锌、钾等;非金属矿有大理石、石英石、花岗石硅石榍石碳化硅水晶、云母、石棉等;稀有矿藏有钼、锂、铍、铌、铋、钍等。硅矿C﹢D级储量120万吨,分布于杂谷脑镇危关;金矿C﹢D﹢C级储量3279.23公斤,分布于杂谷脑镇打色尔沟;大理石储量3180万吨,分布于通化乡;金刚砂E级储量1011万吨、C﹢D级123万吨,分布桃坪乡境内。

水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120万千瓦,可开发量110万千瓦。主要分布杂谷脑河干流和18条支沟,有40个电源点。已建各类大小电站(不含村级小电站)12座,装机26.95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4.5%。在建电站13个,总装机63.02千瓦。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呈垂直分布,河谷半山为旱生灌丛农耕地,高半山、高山为森林,疏林草地和极少量农耕地,山原地带多为草场和极少量高山灌丛,河谷半山分布荒旱草坡,从河谷到山地有裸岩和流石滩分布。至2005年末土地总面积43.18万公顷,分为农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有农耕地40.09万公顷(耕地2570.68公顷,园地652.21公顷,林地19.55万公顷,牧草地20.1万公顷,其他农用地1198.25公顷)。建设用地894.05公顷,其中居民点工矿用地546.41公顷,交通用地294.2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53.43公顷,未利用土地3.01万公顷,其中其他用地3641.57公顷。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理县拥有林地面积12.5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216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云杉铁杉松属桦木柏树、青杠,森林分布在米亚罗、大小沟、梭罗沟、上下孟四个主要林区。有野生种子植物4500种。境内盛产各种天然药材,如:虫草、川贝母天麻、黄芪、疏叶当归、当归等。

动物

理县境内有野生动物2004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林麝马麝、大熊猫、金丝猴属、牛羚、豹、雪豹云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熊瞎子小熊猫属大灵猫等1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绿尾虹雉红喉雉鹑斑尾榛鸡黑颈鹤金雕;二级保护鸟类20种,有鸳鸯、血雉藏马鸡高山秃鹫等。

行政区划

理县辖杂谷脑、米亚罗、古尔沟、朴头、薛城、桃坪6个镇;甘堡、蒲溪、上孟、下孟、通化5个乡。设置村(居)民委员会71个(其中:村民委员会63个、居民委员会8个)。

领导班子

更新时间2025.04

人口民族

人口数量

2023年,理县公安总户数14724户,公安户籍人口42286人,其中:男性21448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20838人,占总人口的49.3%;城镇人口8641人,占总人口的20.4%,乡村人口33645人,占总人口的79.5%;藏族22751人,占总人口的53.8%,羌族14244人,占总人口的33.7%,汉族5036人,占总人口的11.9%,回族177人,其他民族110人。全年出生275人,出生率7.51‰,死亡328人,死亡率8.95‰,人口自然增长率-1.45‰,符合政策生育率100%。

民族分布

理县属藏、羌、汉多民族聚居区,是典型的资源大县﹑人口小县。2023年,藏族占48%、羌族占32%、汉族占19.5%,其他民族占0.5%。

经济

综述

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8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024万元,增长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7%,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935万元,增长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3%,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6938万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0%,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2023年人均GDP达97051元,同比增长5.1%。

从结构上来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22年的13:27.7:59.3,调整为12.6:28.1:59.3。截至2023年底,理县共有控股企业105户,注册资金达到216639.7万元,私营企业787户,注册资金达531293.55万元,个体工商户加快发展,现有个体工商户3678户,注册资金123616.26万元,同比增长8%,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43个,注册资金62729.49万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39322万元。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890.8万元,同比增长6.29%。其中:农业产值50845.9万元,增长1.23%;林业产值5542.5万元,增长72%;畜牧业产值17526.4万元,下降1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76万元,增长4.8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0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

种植业

2023年理县有农产品检验检测站、植保站、种子站、经济林木管理站、蔬菜站、农技站(含乡镇农技站)、科教站7个事业站,主要从事全县农业技术服务生产一线工作。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7.53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40公顷,种植玉米1133.33公顷、阳芋375.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90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7719吨,其中小春粮食产量113.94吨、大春粮食产量7605.16吨。全年蔬菜产量10.14万吨,水果产量1.24万吨。建立以“河谷甜樱桃、半山苹果、高山李”特色水果为主、生态蔬菜为辅的“特色果蔬立体农业”产业带,新引进“秦脆”“维纳斯黄金”“响富”等水果新品种8个,在桃坪、通化等乡镇进行试验工作,试验示范面积2.67公顷;在米亚罗、古尔沟等乡镇进行结球白菜、莴笋等蔬菜新品种试验,新引进“红将军”“五二零”等蔬菜新品种22个,试验示范面积8公顷,选育培优适合理县产业发展的优良品。

畜牧业

2022年,理县完成草原禁牧补助2万公顷、 补助资金229.5万元(7.65元/亩),草畜平衡补助5.37万公顷、补助资金201.25万元(2.5元/亩)。以上共计430.75万元,截至12月,直补资金成功转入信用社农牧户专户。2023年围绕理县畜产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保供等重点工作,推进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服务,实现快速、平稳发展,农牧民收入得到提高。全县投入生产的生猪代养场共计12个,每个设计规模为出栏1200~4800头。全年累计出栏生猪37179头,存栏22828头。

第二产业

202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含园区7.8%)。主要产品产量:累计发电396906.7万千瓦时;工业硅31274吨;高氯酸钾16497.9吨;氯酸钠9081.3吨;高氯酸钠18739.3吨。2023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177994.3万元,同比上升9.11 %;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70182.6万元,同比增长4.11%,实现利税总额17216.9万元,同比增长15.38,规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5.4%,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2023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中在统计库存中的企业26家,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 6.87亿元,同比下降14.3%。

工业

国网理县供电公司担负着全县11个乡(镇)、81个村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4318平方公里,供电用户1.8万户,供电人口4.34万人。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5.63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0座,变电容量6.37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12条,线路长度186.16公里;10千伏线路31条,线路长度616.89公里。全年公司售电量79629.96万千瓦时,营业收入3.14亿元。

2022年,理县胆扎木和打色尔自来水厂合计取水量271.89万立方米,供水量263.73万立方米,日均供水量0.72万立方米,满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出厂水浊度合格率100%、余氯合格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100%,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149.35万立方米污水。出水综合合格率100%。2023年,阿坝州理县兴蓉环境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县城自来水厂2座(打色尔沟、胆杂木沟自来水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1座。2座自来水厂供水能力均为5000立方米/天,全县总供水能力为10000立方米/天,服务人口1万人;出厂水水质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其中出厂水浊度低于0.5NTU( 度), 高于国家标准1NTU(度),大肠菌群指标未检出。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4000立方米/天。

建筑业

2023年,理县注册企业56家,入统完成产值6.87亿元,距州级下达的7.02亿元任务相差1410万元。理县房地产开发项目2个,分别是致和时代广场二期和白麓·那山河一期。全县共有3个信息平台,分别为:交易服务平台、存量房交易服务平台、预售资金监管系统。西区致和二期项目商品房预售转现售,网签备案11套,面积1373.03平方米, 成交额797.57万 元, 均价5808.85元/平方米。 二手房网签备案42套,面积5145.36平方米, 成交额1383.58万元, 均价2688.98元/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按投资结构分:基础建设投资下降70.9%,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8.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58.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9.6%。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 7.6:34:58.4。全年计划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完成投资占计划总投资的12%。

2023年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0.3亿元,增长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4亿元,增长4.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29%;金融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1%;房地产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5.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户,实现营业收入22519.6万元,比上年增长97.7%。

商业贸易

2023年全年销售大米122.29吨, 收入54.51万元; 销售菜籽油22.12吨, 收入34.61万元; 销售面粉39.97吨, 收入17.11万元。销售收入总计106.23万元。销售雪茄1510.95箱,完成计划1450箱进度的104.2%, 同期销售1446.52箱,同比增加4.45%;销售收入6197.1万元,同期销售收入5757.77万元,同比增加7.63%。在米亚罗夹壁村试点“三社融合”供销社建设工作,研究现代物流进农村、便民服务进农村、农资配送进农村等,探索试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供销模式。召开职工会20次,支部活动4次,发放学习资料36份、报送学习简报12篇。供销系统组织销售农资1537吨。

金融业

理县信用社共有营业网点9个。开展“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打赢风险化解攻坚战”专题党课活动和“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警示教育大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年集中观看二十大现场报告1次,集中学习5次,学习交流2次。中国财险理县支公司开办机动车辆、农业、财产、责任、信用、意外、健康等险种50个,保障范围涵盖全县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年均服务企业200余家、家庭1万余户、机动车4400辆。农业银行理县支行存贷规模35.29亿元,较年初净增2.01亿元,增幅6.04%,总量和增量分别占全县的59.04%和197.06%。其中各项存款余额16.37亿元,较年初净增1.42亿元,增幅9.5%,总量和增量分别占全县的51.1%和86.7%; 各项贷款余额18.91亿元,较年初净增5855万元,增幅3.2%,总量和增量分别占全县的68.23%和94.67%。

运输邮政

2023年,理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8248万元。其中:完成理小路、黑理路、薛孟路延伸段(上孟乡至米亚罗镇)环线公路建设总投资17383万元,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120万元,投入农村公路预防养护及维修养护资金195万元,投入资金安装波形护栏资金550万元。

理县设红叶大道支局、老街支局、米亚罗支局、网运中心4个班组,其中自营金融代理网点2个(红叶大道营业所、老街营业所),乡金融代理网点1个(米亚罗营业所)。全县共有农村投递路线11条,邮政服务覆盖全县6镇5乡。委代办网点11个(古尔沟、薛城、夹壁、上孟、下孟、通化、蒲溪、甘堡、木卡、朴头、桃坪)。

信息业

中国电信理县分公司下设4个分局、2个支局,共有员工18人。新建光缆100千米,宽带网络持续升级从原百兆升级为千兆,完成理县乡镇三千兆网络搭建及新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理县分公司下设综合部、销售中心、集团客户部、网络建维4个部门。在网4G基站数275个,其中FDD基站127个、TDD基站148个,实现80%TDD基站有FDD900共站,4G综合覆盖率98%,11个乡镇、63个行政村4G实现100%覆盖, 自然村覆盖率95%。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理县分公司累计基站达到114站, 其中5G站24站、4G基站65站、3G基站25站。县城覆盖率100%,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79.1%,景区覆盖率95.25%。

旅游业

2023年,理县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改扩建景区连接道路4000米;新建步游道5000米、供排水管网12000 米、停车场1200平方米、旅游厕所4座;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安防设施、消防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创新开展自媒体平台宣传,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原创信息83篇,在线阅读量累计达到13.6万人次;在微博理县文旅发布信息2483条,上榜2022年“四川省十大文旅系统微博”榜单。在“游理县”抖音号、视频号平台共发布视频424条,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为25.3万,上榜“抖音同城榜”“抖音热榜单共计36次。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理县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所,其中:高完中1所,普通初中2所,教职工207人,专任教师203人,在校生1192人(含高中384人);小学校6所,在校生1871人,教职工316人,专任教师30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12所(含附属幼儿园及村幼),在校学生937人。

卫生健康

2023年,理县全县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3 个,其中:医院 2 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2 所,卫生院 11所,村卫生室 6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个,个体诊所 2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9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475人(其中村医79 人,个体诊所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144人,注册护士137人,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36.69%。(其中县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50.95%,乡镇5.48 %),本地患者县内就诊率达87.39%以上。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档案建档率100%。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文化事业

2023年年末,理县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11个,博物馆1个,新华书店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书籍总藏3.8万余册,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2621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和90%。

社会保障

2023年理县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239人,输转劳动力7160人,实现劳务收入2.64亿元。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基金,兑现各类优抚资金380.44万元(各类优抚资金包含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大学生入伍奖励金、立功受奖奖励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3978人,共征收养老保险费15133万元,支付养老金18726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6138人,征收养老保险费6644万元,按时足额为3568名企保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378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49人,征收养老保险费8489万元,为1223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34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6189人,共征缴养老保险费411.14万元,支付养老金914.51万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080人,征收工伤保险费222万元。及时为发生工伤事故的职工及近亲属支付工伤保险各项费用393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043人,征缴失业保险费430.95万元,为5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62.23万元,代缴医保20.82万元,为35家企业发放稳岗补助45.07万元。2023年理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共计38872人,其中: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8433人,其中在职职工6308人,退休职工 212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30439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302人。2023年理县征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8056.96万元,(征收城乡居民个人缴纳部分及县本级财政补助基金1154.48万元)。

人民生活

2023年,理县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4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以内。

环境保护

2023年理县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10.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去年下降25.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8位。主要河流杂谷脑河五里界牌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城市声环境质量达标率100%;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持续保持稳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制定印发了《理县2023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理县2023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稳步有序组织相关部门推进林长制、碳达峰碳中和、地灾全域综合整治、国土空间规划等13项改革任务。

安全生产

2023年严格按照省、州防火条例和省、州、县各级森林草原防火令,压实理县714名护林护草员工作责任,严格28个防火卡点管理,坚持进出山扫码登记和火源收缴制度,按照“四定一灭”工作措施,严格用火审批报备,依法严厉打击违规野外用火。抓好关键环节,应急能力切实提升。组织修订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及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完成《理县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报告》,加快编制《理县重特大地震救援行动方案》,进一步规范地震应急响应、救援程序。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4个重点部门152人的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大型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7支221人的社会救援队伍,11个乡镇、71个村(社区)组建了930人“一主两辅”应急队伍,确保紧急情况拉得出、用得上。

交通

综述

理县是藏羌走廊上的交通要点,构建了“南连小金、北接黑水县、西通马尔康市、东达汶川”的二纵二横交通骨架网络,“两轴三支一环线”的路网格局。其中,成都市—噶尔公路(G317线)贯穿理县全境,县城距离省会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3公里。

公路

2023年末,理县二级路(国道317线)133.548公里、三级路21.055公里、四级路650.651公里。2023年货运周转量24994.63万吨公里,较同期增长5.25%。客运周转量2157.0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24.25%。

公共交通

2023年,理县有旅游客运站1个,班线客运车25辆,定制客运车12辆;出租车公司1个,出租车38辆;毕棚沟观光车公司1个,观光车117辆;城市公交车公司1个,公交车2辆;农村客运公司1个,农村客运车45辆;寄递物流12个。

文化

服饰

亚罗、夹壁、沙坝乡男子衣服一般为大领装,不镶边,以布料毪子或牛皮缝制戴毡帽或狐皮帽,腰系红色或紫色麻丝绸料制作的腰带,脚穿牛皮筒靴,腰间佩戴一把约两尺长的藏刀和银镶珊瑚珠的大火镰刀。杂谷脑、甘堡、上孟、下孟及薛城的甲米塔子以下则穿开衩、小领、有细扣旗袍,外穿布褂或绵羊皮里布面褂,头缠青布帕或戴狐皮帽,梳独辫,拴绑腿,穿毛鞋或缀有獐皮的云状布鞋,佩带银镶珊瑚火镰刀一把,腰拴“白裹肚”。妇女穿小衩口镶边、小口领长衫、两边衩口上端镶红绿灯鱼黄色布条,拴用各色布条镶成的前围腰和白褶长裙,外套左侧开扣的镶边长褂子,梳双辫缠于头,搭绣花巾,穿大足裤,长筒牛皮底鞋,腰系五色棉丝线织成的花带子,于围腰带上边拴镶银乳盖状的红牛皮带,腰间挂金或银镶嵌珊瑚小刀。五屯女服为镶花边、两边叉口镶图案花边小领旗袍,外套外侧开扣的镶花边领褂,拴异色布镶边的白线锁边有皱褶的前围腰和有32道皱褶、银质韭花的后围腰,头搭绣花青布褶叠头帕,穿绣花包包鞋,胸前挂金包,左腕戴珊瑚银镯,有的戴珊瑚银耳环,压鬓发银片等。

羌族男女在劳动时穿麻布或毪衫,外套羊皮褂;平时或节日则常穿阴丹兰、青色或折土布长衫镶花边,外套一布面和绸面、一般以两扣或三扣为一组的“坎肩”。青年妇女和少女在内衣袖尖常接红布袖口,与外衣相衬别有风彩;腰束红、绿色布带或绸带,拴绣花或印花围腰,腰带左侧挂针筒、拉针。脚穿绣花“云云鞋”,缠白布绑腿,未婚少女白绑腿上外缠半节红绑腿;发梳长辫盘于头上,插一根银质“帕针子”(装饰品),缠青色或黑色、白色头帕;手戴银、铜质圈和戒指。妇女都戴耳环,年轻妇女多戴“冬瓜子米”耳环,中老年妇女多戴“古老钱”式银片坠。

饮食

除米亚罗地区外,藏、羌民族饮食习惯大体相同。用玉米面可做“麦拉子”(玉米糊)、“搅团”“蒸蒸饭”(包括锅蒸蒸)、“玉米馍”(冷水粑、刀片子)、“面汤元”“金裹银”(玉米面和大米饭)等,同时还可做藏、羌人民极为喜欢的蒸蒸酒,用麦面做的有:馒头、包子、烧馍、炕饼煎饼面条、拉面(面皮子)、饼子、抄手、面片刀削面)“面絮絮”等;荞麦面除不能做“拉面”外,凡麦面可做的食品荞面都可以做,同时还可作“灯盏窝”。以稞麦、玉米为制作原料的“咂酒”是藏、羌族人民极为喜爱的食品。米亚罗地区主食多以酥油糌粑、马茶、奶茶食用。

住房   

藏族民居建筑皆为石块砌墙,木质梁架的石木结构。一般有三、四层,也有五、六层的,三层者底层作畜圈,二层作厨房、库房和住房,三层设经堂、客房。羌民修建住宅的建筑材料是当地形状各异的片石和黄泥土,或粘土石墙以片石和黄泥浆垒之。住宅外型多数为堡垒式,基部比较大,渐上则渐收缩。有两层和三层两种,均以独木作为锯形楼梯,上下两层者人居楼下,楼上为晒台及储粮堆杂物之用,牲畜圈另设屋外,圈旁为厕所。现新修的民居趋现代化,多采用仿城市建筑的砖混结构,房屋附建阳台,有的则按城市建房样式修建砖混结构的楼房。

习俗

婚俗

羌族的婚俗  

羌族婚俗较为繁琐。一桩婚姻一般要经过说亲、送定准酒、吃开口酒、吃大酒、吃报期酒、结婚等几个阶段。大多在秋收后农闲举行。前后常需五六天,女方要比男方提前一日开始。婚礼第一天为“开笼”,杀猪做准备工作,晚上请亲友喝酒,安排执事人员。第二天晚上“花夜”,男女两家各自举行。新郎、新娘要换上新衣,新郎要穿上长袍马褂、戴礼帽,并插“金花”一对,两肩交叉各挂红绸或红布一条。。第三天接亲,由“红爷”率领几个小伙子、两个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两个“吹吹匠”(吹唢呐的)等接亲人员去女家接亲。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带上礼品去岳家回门,当天回归。

藏族婚俗  

杂谷脑、甘堡、上孟、下孟等地的婚俗受汉族影响,且有自己的特色,在说亲时,要请一个亲友作媒,携带“三色礼”(白酒一坛、香猪腿一只,点心一封和面条三把)去女方求婚。如获允婚,女方收下礼品,并在空酒罐内装上稞麦、小麦或大米并装酒曲三粒,罐颈上拴“哈达”一根。接亲时男方由一个长辈带领8--10个小伙子,背着礼品和一个拴上“哈达”的人型面馍前去接亲。出亲前,女家要给新娘做一个人型麦馍(夹勒),拴一根“哈达”在人馍的颈上,胸前挂一银牌,并用红、绿、黄三色丝绸围着,然后敬神拜辞长辈,由同辈中的青年男子或新娘的兄弟把新娘背出门送上马。新娘到达男方门口后,引新娘进入神堂,在进门的右边席地跪坐;新郎身着旗袍、腰拴红带、头缠青色布帕,上插“金花”,跪坐左面;参加婚礼的亲友也席地跪坐,静听喇嘛念经。念毕后,喇嘛给新郎、新娘各敬一杯祝福酒(莫搅丁),并给他们在颈上挂“哈达”和“金刚带”。新娘三天回门,如女方缺乏劳动力可多住一段时间;如男方缺乏劳动力,也可三几个月后才接回新娘。新娘回门时,新娘嫁奁才带来。

葬俗

羌族葬仪  

理县除蒲溪乡保留火葬外,其余地方的羌民也和汉族一样以土葬为主,凡非正常死亡、孕妇难产死亡和久治不愈的疾病死亡的则需火葬。蒲溪乡羌族,一般都在族坟上火葬,三天后,只需去盖上泥土就行了。但凶死者只能在火坟旁火葬;出嫁后的,不得归葬族坟。

藏族葬仪  

理县藏族的丧葬形式有四种:塔葬、火葬、土葬、水葬。塔葬是把尸烧化成骨灰放在小型塔心作纪念,只限于活佛、格西和一般喇嘛。土葬,埋入土内造坟堆。土葬一般是把尸体放在木棺内埋入土内造坟堆;也有的把尸火化后,骨灰放在小木匣内或土罐内埋入土内造坟堆。水葬,一般是小孩死后放入小木匣内投入水中。

传统节日  

藏历是藏族的传统历法,县内藏族的藏历年一般都与春节一起过。米亚罗镇夹壁乡、沙坝乡的藏民一年举行两次“若木纽”节,一次是在农历五月的“仁古若木纽”,是农历十月或冬月的一次“觉日若木纽”,会期一般3至5天。五月的“仁古若木纽”节,各寨都要到各自固定的神山“烧烟烟”,在山上搭起帐房,男女老少都尽情的欢乐几天,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免难。农历十月或冬月的“觉日若木纽”节,各寨都要选择宽敞的旷野,搭起帐房,合买野牦牛宰杀,牛肉按人头分给各户,互相宴请;草坪上四处放着咂酒坛,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盛装纵情歌舞,有时还举行赛马、射击等活动。 羌历年是羌民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在农历寒衣节举行花儿呐吉庆典,一般3至5天。蒲溪羌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还过夬儒节,即祭山会,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求来年吉祥平安的重要节日。藏羌民族除了过自己本民族的节日外,也过汉族的所有节日,尤其把过年(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来过。

宗教信仰

理县米亚罗、夹壁、沙坝、杂谷脑、甘堡、上孟、下孟各乡镇的藏民信仰的藏传佛教主要教派有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理县杂谷脑和下孟乡的藏民信奉黄教,米亚罗地区和上孟乡的藏民信奉红教羌族的宗教。羌族的宗教信仰是多神巫术信仰,羌族巫师释比(端公),羌族称为“许”,称白石为“俄许”,“释比”是勾通羌人与神灵的媒介。 羌人驱邪、送鬼、招魂、庆坛等都请他去做法事,释比作法事都是通过舞蹈来体现的。羌族还信仰白石神,家家户户屋顶都供奉一尊白石。

风景名胜

古尔沟温泉休闲度假区  

古尔沟温泉休闲度假区所在的古尔沟镇是一座新兴旅游集镇。古尔沟温泉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泉,是集饮、浴、疗于一体的优质热矿泉。

毕棚沟生态旅游区  

毕棚沟生态旅游区系米亚罗国家级人与生物保护圈的核心区域,海拔2015——5922米,幅员面积6138平方千米,具有典型的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貌特征。

米亚罗红叶观光区  

米亚罗红叶观光区东西长127千米,南北宽29千米,幅员3688平方千米,是中国已开发的最大的红叶风景区,景区植被覆盖面90%,森林覆盖面75%。

筹边楼 

筹边楼位于理县薛城镇薛城小学内一天然岩石顶上,唐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筹划川西防务所建。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底楼为正方形,边长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内柱4根将其空间隔成进深、面阔各3间。二楼高3.60米,中为方形大厅,边长3.64米,四周板壁及顶部望板皆彩绘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故事,如商讨军事、演练兵士、山川地形等。

甘堡藏寨  

甘堡藏寨是理县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嘉绒藏寨,自古就将甘堡称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整个村寨以其特有的嘉绒藏族服饰、习俗、锅庄、民俗音乐以及屯兵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石头文化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休闲度假。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理县县城东40千米,距成都163千米,是保存完好的羌族建筑之一,其羌族民风和石碉建筑艺术、地下供水系统,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木卡羌寨  

木卡羌寨沿用名“木卡村”,羌语叫“麻泽布”,木卡老寨房屋是典型的山谷坡面上的石木建筑群,具有平定、石墙、木架、过街楼、悬挑阳台等一系列典型的羌民族传统建筑特征。其民居“依山而建,垒石为室”,整个村落依靠自然的坡度呈梯状布局,从下往上看就如同岩石上生长出来的房子。被誉为“岩石上的羌寨”。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十一期间,理县毕棚沟景区、桃坪羌寨迎来旅游小高峰。

参考资料

理县概况.理县人民政府.2024-03-07

理县年鉴2023.四川省数字方志馆.2024-10-03

201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10-03

视频 羌语日常用语学习(一).微信公众平台.2024-10-03

理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理县人民政府.2024-08-07

理县杂谷脑镇 胆扎木沟生态康养旅游示范片区 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理县人民政府.2024-10-03

历史沿革.理县人民政府.2024-10-03

昔日茶马古道 今朝交通枢纽——理县交通运输发展提升小记.阿坝日报.2024-10-03

地理环境.理县人民政府.2024-03-07

自然资源.理县人民政府.2024-10-03

杨健任中共理县县委书记.川观新闻-今日头条.2025-04-09

领导之窗.理县人民政府.2025-04-09

理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理县人民政府.2024-10-03

理县人民政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理县人民政府.2024-10-03

国道317线大岐棚洞恢复通车理县境内国省干线全线畅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24-10-03

理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4-10-03

【宗教信仰】.四川省情网.2024-10-03

理县.四川省情网.2024-10-03

农业农村部关于命名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的通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2024-10-03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07-05

【百县榜】“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发布!.小康杂志社.2020-07-11

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正式授牌.封面新闻.2020-09-25

重磅!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入选名单公布,有你的家乡吗?.澎湃新闻.2024-10-03

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出炉,四川有50个.四川在线.2021-08-12

国庆畅游 乐享阿坝|国庆假期首日:理县桃坪羌寨游客盈门.百家号.2024-10-03

国庆畅游 乐享阿坝|理县毕棚沟景区迎来旅游小高峰.百家号.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