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额盆地
银额盆地,全称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外文名:Yin'e basin),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中国北方勘探程度较低的陆相断陷盆地,是中国十大盆地之一。银额盆地地理上东以狼山为界,西临马鬃山,南抵北大山和雅布赖山,北至中蒙边境及洪格尔吉山、蒙根乌拉山;盆地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宽75~255千米,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
银额盆地所处的阿拉善盟地区在古元古代是由板块间的微陆块和边缘海构成,经历了陆壳拉张形成洋盆、洋盆闭合到陆陆碰撞的不同构造发展过程。早华力西末期,塔里木盆地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沿石板井-小黄山缝合线拼接。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古蒙古洋壳板块南俯冲。印支中晚期,古亚洲洋闭合,塔里木与华北板块在恩格尔乌苏碰撞,形成阿拉善统一地块及裂谷盆地。中生代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地壳减薄,阿拉善地区伸展,形成众多断陷盆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后,形成现今构造样貌,包括银额盆地的复杂断裂系统。银额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在银额盆地的巴丹吉林沙漠里,有很多湖泊群,总数高达144个。银额盆地有天鹅、野鸭、盘羊、黄羊、欧洲狗獾、狐属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和鸟禽;梭梭、柠条锦鸡儿、霸王、黑沙蒿、胡杨、骆驼刺等多种植物资源。银额盆地四周地势为高山,西部为南高北低、东部为北高南低;盆地内东、西部地表主要为沙地、软戈壁滩和戈壁地貌;中部为巴丹吉林沙漠;东部为宗乃山、沙拉扎山。
银额盆地油气资源量丰富,常规石油资源量为14.39×108吨、天然气资源量为451.17×108米3,非常规页岩油资源量约为5.6×108吨,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银额盆地有巴丹吉林沙漠、巴丹湖、巴丹吉林庙等风景名胜。
命名
银额盆地,全称银根-额济纳旗盆地,“银额”二字分别取自银根和额济纳旗,这两个地名共同构成了盆地的名称。
位置境域
银额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中国北方勘探程度较低的陆相断陷盆地。银额盆地地理上东以狼山为界,西临马鬃山,南抵北大山和雅布赖山,北至中蒙边境及洪格尔吉山、蒙根乌拉山;盆地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宽75~255千米,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
盆地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洋与特提斯洋构造的交会部位、中朝克拉通(准地台)与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准地台)、天山一兴蒙造山带与秦祁昆造山系的复合地带。
历史变迁
二叠纪末—三叠纪中期
银额盆地基底最终形成的时代是二叠纪末一三叠纪中期。基底岩石主要是前中生代地层和岩体,可能包括少量三叠纪早一中期的岩石。基底的性质是增生一碰撞混杂带,其中包括一系列的岩浆弧和海山等地质体。银额盆地基底的形成演化与阿拉善盟地区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在显生宙历经了古亚洲洋从扩张到闭合造山的全过程。
在新元古代,恩格尔乌苏构造带以北的广大地区属于西伯利亚地区板块南缘的一部分,而以南则属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被宽阔的古亚洲洋所分隔,并发育了不同的沉积组合和岩浆作用。巴彦诺日公一狼山构造带晚前寒武纪沉积岩石主要由钙硅质板岩、千枚岩、片岩、大理石和白云岩等中浅变质岩组成,这些沉积组合显示,华北板块北缘在新元古代可能为一被动大陆边缘。
在早古生代,随着古亚洲洋的不断扩张,沿着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发生了洋壳的俯冲作用,形成了雅干(不成熟)岛弧,岛弧北侧可能形成弧后盆地。伴随古亚洲洋(恩格尔乌苏洋)不断扩张,雅干岛弧主体沉没于地平线以下,火山作用也相对较弱,沉积了下古生界硅质灰岩和大理岩。而在恩格尔乌苏构造带以南则缺失下古生界,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从寒武纪一中泥盆世的沉积间断,处于隆升剥蚀状态,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剥蚀区。
早泥盆世一中石炭世,古亚洲洋开始缩小并消减。雅干地块南缘的古亚洲洋洋壳持续向雅干岛弧之下俯冲,在雅干岛弧之上形成大量基性一中酸性的岩浆岩。雅干的大部分仍沉没于海平面之下,接受了碎屑岩一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图2)。与早古生代相似,南侧的沙拉扎山构造带和诺尔公一狼山构造带除了发育少量岩浆岩外,依然缺失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表明该时期南侧构造带依然处于大陆边缘隆升剥蚀的状态。由于古亚洲洋的洋壳向沙拉扎山构造带之下俯冲,导致了在诺尔公一狼山构造带之北形成了沙拉扎山岩浆岛弧。
晚石炭世晚二叠世,华北板块北缘演化为成熟的活动大陆边缘,具有完整、复杂的沟弧一盆体系。随着古亚洲洋俯冲的持续进行,在沙拉扎山与雅布赖诺尔公狼山构造带之间的弧后盆地(查干楚鲁弧后盆地)进一步扩大。查干楚鲁弧后盆地的洋壳自二叠纪开始向雅布赖-巴彦诺尔公一狼山陆缘弧之下俯冲,导致在华北板块(阿拉善盟地块)北缘出现了岩浆峰期,大量的二叠纪花岗石和中酸性火山岩应运而生。由于西伯利亚地区板块向南的持续运动导致古亚洲洋南缘不断向阿拉善块体之下俯冲,在沙拉扎山构造带和诺尔公一狼山构造带向北依次增生。最终,沙拉扎山构造带在晚二叠世的时候发育成为成熟的日本型岛弧(图3a,b)。
三叠纪早一中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持续向南俯冲,古亚洲洋闭合,中亚造山带最终形成,在银额盆地及周边形成区域性的隆升剥蚀和构造挤压(图3c),使先期形成的岩石发生挤压变形而拾升并遭受剥蚀,同时也就形成了银额盆地统一的褶皱基底,在露头区普遍发育走向105°左右的挤压走滑断裂和高陡挤压断层(图4)。
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燕山运动以来,银额盆地进入造山后应力松弛作用形成的伸展构造变形阶段,断陷、抬升交替发育。
侏罗纪局部拉张、抬升演化阶段
早、中三叠世时期,整个研究区处于造山期隆升环境中。从侏罗纪早期开始,研究区整体表现为区域性张扭应力状态。在盆地中西部等地区,因受阿尔金山脉左行走滑断裂的控制,形成了一系列拉分性质明显的盆地群。盆地北部的居延海坳陷居东凹陷,南部的苏亥图坳陷、达古坳陷,侏罗纪早中期裂陷作用比较强,局部接受了相对较厚的侏罗系中、下统沉积。例如,在盆地西南部的大红山剖面,主要出露石炭系一二叠系花岗石,上覆侏罗系岩性主要为灰色砂砾岩,局部发育薄层灰色、浅灰色泥岩,薄片鉴定资料证实,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表明其物源来自下伏的侵入岩体(图5)。晚侏罗世断陷范围进一步扩大,接受了厚层的紫红色泥岩、杂色砂砾岩沉积。而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未接受侏罗系沉积。侏罗系沉积末期,盆地挤压隆升,仅在部分凹陷的中心部位残存侏罗系。
早白垩世整体拉张断陷、差异隆升阶段
侏罗纪末期构造运动结束后,白垩系沉积早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沉积时期),受燕山构造运动影响,盆地内拉张断陷活动增强,呈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为盆地形成多隆多洼的凹陷结构奠定了基础(图6)。从现有资料分析,在该阶段盆地发育2次断陷、抬升的构造旋回,尤其是巴音戈壁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得巴音戈壁组和苏红图组呈现2期盆地的特征。
巴音戈壁组沉积时期,银额盆地受斜列走滑拉张应力影响,发育多个以单断箕状结构为主的凹陷,沉积了厚度不等的以大套暗色泥岩为主的地层,形成了盆地最主要的生烃层系。巴音戈壁组沉积末期,由于差异隆升影响,以巴丹吉林沙漠断裂为界,盆地南侧抬升幅度较大,巴音戈壁组剥蚀殆尽;北部隆升幅度相对较小,仅在个别凹陷的边缘遭受剥蚀,如拐子湖凹陷、哈日凹陷等未见巴音戈壁组边缘相沉积(图7)。
苏红图组沉积时期,盆地自西向东再次拉张断陷,西部主要发育大套紫红色泥岩,东部主要为紫红色泥岩、灰色砂砾岩和玄武岩,表明东部的活动强度大于西部。银额盆地苏红图组与巴音戈壁组沉积期的构造演化,与二连盆地对应时期的演化具有差异性,两者间不是呈现继承性的断陷,而是在前期残留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断陷,从而在盆地内形成了苏红图组与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与侏罗系、苏红图组与前中生界三种不整合的接触关系。苏红图组沉积末期,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以来的第二次抬升剥蚀,与上覆的银根组呈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图8)。
早白垩世晚期(银根组沉积时期),随着构造活动逐步减弱,盆地进入断坳转换阶段,湖盆范围较前期进一步扩大,但仍被多个隆起区分隔。在拐子湖凹陷、哈日凹陷等水体较深区,沉积了大套深灰色泥岩、浅灰色白云质泥岩;东部的查干凹陷主要为紫红色泥岩、灰色砂砾岩。早白垩世末期盆地整体抬升,银根组仅残留在凹陷的中心部位。
晚白垩世整体热沉降阶段
晚白垩世以来,裂陷作用逐渐终止,银额盆地进入全面坳陷沉积阶段,以“填平补齐”、角度不整合形式覆盖了大多数坳陷,在盆地边缘以超覆不整合形式覆盖在老地层之上;发育浅水广盆沉积,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棕红色泥岩,局部夹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盆地中北部(苏红图苏木西北)312省道附近为盆地的汇水区,地表露头见羽状交错层理的细砂岩、粉砂岩及石膏,证实该区发育滨浅湖沉积和漫湖蒸发相沉积(图9)。
古近纪一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阶段
古近纪时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板块相撞,对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发生明显影响,由前期引张变为挤压应力状态,从而使盆地形成挤压抬升的构造背景,使得盆地中部和南北两侧多个凹陷的断陷层隆升至地表,坳陷层仅在盆地西部、东部部分地区残存,整体表现为改造、残余盆地特征。
综观整个盆地前中生代、中新生代演化历程,银额盆地经历了前中生代海陆演化、三叠纪挤压造山、侏罗纪局部裂陷、早白垩世全面裂陷、晚白垩世全面坳陷、古近纪一第四纪挤压抬升等6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单断箕状、双断2类凹陷结构,发育6种改造盆地的充填序列(图10)。
地理特征
气候
银额盆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阿拉善盟境内,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蒸发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
地质
地质构造
依据银额盆地重力、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地面露头、地震剖面解释资料,考虑盆地内基底性质不同、沉积地层不同、断裂活动不同及盖层构造特征的差异等因素,参考前人的划分方法,将银额盆地划分为五隆七坳,盆地西部发育“两隆三坳”,即居延海坳陷、绿园隆起、务桃亥坳陷、特罗西滩隆起和达古坳陷;东部发育“三隆四坳”,即宗乃山隆起、楚鲁隆起和本巴图隆起,苏红图坳陷、苏亥图坳陷、尚丹坳陷和查干德勒苏坳陷(图1)。
地层分布
银额盆地西部、东部的沉积盖层特征具有差异性。盆地西部自下而上发育侏罗系、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下侏罗统岩性主要为灰色砂砾岩、中砂岩、细砂岩和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局部发育煤线,形成多个下粗上细的正旋回。上侏罗统沙枣河群主要为大套厚层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灰色泥质粉砂岩。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岩性主要为灰色砂砾岩、深灰色泥岩和页岩,是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发育层系。下白垩统苏红图组底部发育厚度不等的灰色砂砾岩,中上部为大套紫红色泥岩。下白垩统银根组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白云质泥岩和紫红色泥岩。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为棕红色、暗紫色泥岩。
盆地东部自下而上发育下白垩统、上白垩统,不发育侏罗系。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岩性具有粗一细一粗、颜色为红一黑一红的一个完整沉积序列;下段岩性主要为灰色含砾不等砾砂岩夹灰色泥岩,中段发育大套深灰色泥岩、白云质泥岩,上部水体逐渐变浅,发育紫红色泥岩、灰色砂砾岩,是凹陷内主要的生烃层系。下白垩统苏红图组岩性主要为棕红色、紫红色、灰色泥岩,灰色含砾不等粒砂岩和玄武岩、凝灰岩、英安岩[4]。下白垩统银根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大套棕红色泥岩、含砾泥岩、灰色含砾砂岩、砂砾岩呈不等厚互层。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为一套河流相红色地层,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泥岩、灰色砂砾岩。
地形地貌
银额盆地四周地势为高山,西部为南高北低、东部为北高南低;盆地内东、西部地表主要为沙地、软戈壁滩和戈壁地貌;中部为巴丹吉林沙漠;东部为宗乃山、沙拉扎山。
水文
在银额盆地的巴丹吉林沙漠里,有很多湖泊群,总数高达144个。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银额盆地有天鹅、野鸭、盘羊、黄羊、欧洲狗獾、狐属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和鸟禽。
植物
银额盆地有梭梭、柠条锦鸡儿、霸王、黑沙蒿、胡杨、骆驼刺等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
银额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十三五”规划以来的勘探实践证实,盆地内的白垩系巴音戈壁组是主力烃源岩层系,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3套油气藏组合,形成了岩性、构造-岩性、基岩潜山以及非常规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银额盆地受晚期构造差异运动影响,其不同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资源潜力等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影响了盆地的整体效益勘探开发。
基于近年来的勘探实践和认识,在分析银额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资源潜力进行新一轮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查干凹陷、拐子湖凹陷、天草凹陷内,白垩系岩性及构造油气藏的资源潜力大,是银额盆地当前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路井凹陷、拐子湖凹陷、吉格达凹陷的石炭系—二叠系基岩潜山缝洞型油气藏具备高产富集条件,是效益勘探的新类型;查干凹陷、拐子湖凹陷、哈日凹陷的白垩系页岩油气藏和敖西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岩性油气藏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是下一步探索的新领域。银额盆地的常规石油资源量为14.39×108吨、天然气资源量为451.17×108米3,非常规页岩油资源量约为5.6×108吨,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自然保护区
巴丹吉林沙漠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是在雅布赖盘羊、塔木素梭梭林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合并扩建而成的功能更完善的大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境内。
组成保护区植被的植物生活型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包括多年生丛生禾草、多年生根状茎禾草、多年生鳞茎草本、多年生杂类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保护区有乔木4种(阔叶),占保护区维管植物的3.4%,灌木22种(常绿2种、夏绿20种),占19.0%,半灌木23种占19.8%,一二年生草本21种,占18.1%,多年生草本46种占39.7%。
保护区内的陆栖脊椎动物,兽类以中亚成分居多,北方类型次之;鸟类在繁殖鸟中,北方种类居首,中亚型成分次之;爬行纲以中亚型占绝对优势。兽类以耐旱食草动物为主,如啮齿类中的沙鼠、跳鼠科、有蹄动物中的鹅喉羚,但大型食肉动物缺乏。动物组成简单,密度稀疏。鸟类以小型耐旱种类为优势种,如类、百灵、毛腿沙鸡。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2种。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银额盆地所在的阿拉善盟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阿拉善地区主要居住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藏族,阿拉善蒙古族源于匈奴族贺兰部,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秦灭六国之战后,阿拉善东北部设北地郡。汉代,分属北地、凉州、张掖市三郡。刘彻时设居延、休屠两县。汉宣帝时,居延县归张掖郡。东汉初,改置张掖郡居延县。东汉末,设西海郡,辖居延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国和晋朝续设西海郡。北魏时,阿拉善地区为凉州所辖,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年),氐族人吕光建立后凉政权,占领居延县。元诩正光二年(521年),居延古都属柔然婆罗门领地。
隋唐时期
隋至唐初,阿拉善盟地区属甘州、酒泉市,也曾被突厥控制。686年,唐将“安北都护府”迁至内蒙古地区的额济纳旗。743年,唐设宁寇军管理居延军务。后河西走廊被吐蕃阻断,居延成通西域的“北道”,并相继被吐蕃、回鹘、辽朝占据。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建国时设12监军司,贺兰山沿线守军5万人。在居延地区设置“黑水镇燕军司”,治所为今额济纳旗黑城。元朝设亦集乃路,属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管辖,管理军政事务,总管府驻黑城,亦称哈拉浩特。
明朝时期,北元和瓦剌势力先后占据阿拉善盟地区。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5万骑出塞,兵锋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将卜颜帖木尔战败,黑城废弃。明中期以后为蒙古达延汗属部的游牧地。
清代初年,蒙古鄂尔多斯部额琳沁、固鲁岱青游牧于阿拉善地区。顺治六年(1649年),因大札木苏叛乱,其部移至河套平原地区。康熙帝十五年(1676年),噶尔丹击败鄂齐尔图汗,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罗理率和硕特汗国余部自新疆迁来,移牧阿拉善地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旗编佐,正式置阿拉善盟和硕特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阿喇布珠尔率部赴藏礼佛,归路受阻,请求内附,清廷赐牧党河、色尔腾地方,比渥巴锡东归早73年。雍正七年(1729年),丹忠晋封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后移牧额济纳河。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额济纳旗旧土尔扈特旗。两旗直属清廷四夷馆,不设辖。
中华民国
民国时期,阿拉善和硕特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直属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宁夏回族自治区护军使和宁夏兼管两旗。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盟和硕特旗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额济纳旗自治区政府成立,次年3月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治区政府成立。1954年,宁夏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并入甘肃省并更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再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额济纳旗自治区更名额济纳自治旗。1956年,巴彦淖尔市设立,辖阿拉善厄鲁特旗等,归属内蒙古自治区。1961年,阿拉善旗分为左右两旗。1969年,阿拉善左旗归宁夏,右旗和额济纳旗归甘肃。1979年,三旗均归内蒙古。1980年,阿拉善盟盟成立,辖三旗。。
城市与人口
人口
民族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银川便是全国人”的说法,据统计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55个(含北方民族大学在校学生)。银川已形成以回族为主体的聚居区,清真寺将回族、哈萨克族等同信仰的民族紧密联结。回族同胞多为“环寺聚居”。银川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145863人,占75.0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13211人,占24.95%,其中回族人口为667606人,占23.35%。
额济纳旗境内居住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裕固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12个民族。截至2017年12月19日额济纳旗户籍人口达到18466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2298人,占66.60%;蒙古族人口5858人,占31.7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10人,占1.68%。
阿拉善左旗居住着汉、蒙、回、满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2万,占全旗总人口的25.6%。蒙古族主要有阿拉善和硕特汗国、额济纳旗土尔扈特部、喀尔喀部、蒙古族穆斯林(科伯尔蒙古人)四部分构成。其他民族在阿拉善左旗各地都有分布。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21年末,银川市公路通车总里程5635.16千米(不含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9条448.93千米,高速匝道144.01千米,国道6条473.89千米,省道9条352.82千米,农村公路4215.51千米,通油路(硬化路)率100%。公路密度62.32千米/百平方千米,每万人拥有公路19.67千米。银川市建成区形成“八横十八纵”主干路网,109线国道、110国道、青岛—银川高速公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北京-拉萨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先后建成贺兰山东路、北京东路、沈阳路等主干路。乌海—玛沁高速公路银川段、银川—百色高速公路银川段等项目开工建设。
银川市境内有5座跨黄河公路大桥,分别为永宁黄河公路大桥、银川黄河公路大桥、银川黄河二桥、银川滨河黄河大桥、银川兵沟黄河大桥。其中,银川黄河公路大桥是在1994年7月建成有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而成,长1219.9米,宽23米,主孔跨径90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结构桥,是国道主干线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银(川)古(窑子)高速公路枢纽。
截至2022年底,额济纳旗公路干线有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国道331、国道213,公路总里程达到3035.5千米,其中按行政级别划分,国道1296.9千米,省道350.5千米,县道483.1千米,乡道460.1千米,村道444.8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460.5千米,一级公路94.5千米,二级公路493.3千米,三级公路651.2千米,四级公路1335.9千米,该旗所辖农村牧区公路1388.136千米。全旗所辖9个苏木乡镇已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为100%;20个行政嘎查村已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为100%。
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G7)公路从阿拉善盟北境穿过,横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境内全长814千米,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路段最长的高速公路。巴银高速公路阿拉善盟境内全长69千米,是连接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主要高等级公路。乌海市至巴彦浩特一级公路阿拉善盟境内全长130千米,是两个地区重要的运输通道。阿拉善左旗所在地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贯通。阿拉善左旗有110国道,省道218、省道219、省道312、省道314、省道3176;2022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4592.4万吨。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82.2亿吨千米,2022年完成旅客运输总量7.9万人,比上年下降80.9%。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957.7亿人千米。
铁路
银川市截至2021年,银川辖区铁路里程577千米,包括银川至银川南普速线路16千米,银兰客专吴忠至中卫南134千米,银西高铁银川至宁县427千米。银川市以包兰、太中银2条干线铁路为骨架,宁东铁路、银新铁路等地方铁路为补充的普速铁路网逐步成型。银西高速铁路、银兰高速铁路贯通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境。银川车站管辖银川、银川南、银川东、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灵武北等18个车站。其中,银川站为高普合一客运站,一等区段站,是,站房面积2.99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人候车,设高站台3座、线路8条。银川站是全路46个大型客运车站之一。2022年铁路客运量263.69万人,比上年下降38.6%;铁路货运量729.62万吨,增长1.7%。
银川市有2座跨黄河铁路大桥,分别为太中银铁路永宁黄河大桥,银西高铁黄河特大桥 。其中,太中银铁路永宁黄河大桥位于宁夏银川市黄河上游52公里处,是太中银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之一,也是国内跨越黄河最长的铁路桥。桥梁总长3942.08米,由48孔32米简支T型梁、23孔48米简支现浇箱梁以及13孔96米下承式简支钢桁结合梁组合,在国内铁路桥梁设计中是首次采用简支钢桁结合梁结构。
截至2021年,额济纳旗境内铁路全长1145.8千米,额哈铁路全线贯通,嘉策铁路完成扩能改造。2018年末,全旗境内铁路建设总里程1146千米。包括临策铁路是临河至哈密市线的东段,额哈铁路额济纳段,嘉策铁路额济纳段,额济纳至酒泉市铁路项目,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至甘肃清水铁路等。有一处列车站为额济纳旗火车站。
阿拉善左旗有8条铁路线过境,铁路运营里程为1691千米。分别为乌海西至吉兰泰铁路全长130千米,境内长128千米;干塘至武威铁路全长172.2千米,境内长58千米,增建二线境内长52千米;临河至哈密铁路全长1313千米,境内长851千米;天鹅湖西站至策克口岸铁路联络线全长71千米;嘉峪关市北至策克口岸铁路全长452.3千米,境内长344.9千米;清水至赛汉陶来铁路全长331千米,境内长170千米;赛汉陶来连接嘉策线全长12.5千米,庆华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3.88千米。
科研活动
2016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银额盆地历经10年的不懈努力,坚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引领商业性勘查的原则,与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紧密合作,首次确认了银额大型石炭纪—二叠纪含油气盆地,提出了6个油气远景区,经钻井验证的3个区块均有油气重要发现,实现了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开发与保护
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景区独家运营企业,致力于守护与弘扬“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这一世界级的自然遗产。为了确保这一宝贵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公司在规划旅游项目及设计游览路线时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直接置身于自然遗产之中的旅游服务提供者,公司将生态保护置于发展的首位,贯穿于所有旅游经营活动中。
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司避免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传统建材,转而采用易于拆卸和移动的设施,以此减轻对沙漠自然环境的负担。至于旅游线路的开发,公司则紧密依托原有的牧民小径,力求在带领游客探索美景的同时,将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降至最低,确保巴丹吉林沙漠的原始风貌得以长久留存。
适度开发以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为基础,以户外运动、科考研究和民族风情为补充的生态旅游项目,全面扩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自然遗产地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引导农牧家游经营主体申报自治区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提高乡村(牧区)旅游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风景名胜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盆地底部,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撒哈拉沙漠,世界最高沙峰——必鲁图峰也蕴藏其中。巴丹吉林沙漠壮丽辽阔,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著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正是此地。
在风力的作用下,巴丹吉林沙漠异峰突起,沙丘形态不一,异彩纷呈,犹如巍巍金塔。其中,必鲁图沙峰为沙漠中一个独具神姿的奇峰,相对高度500多米,因此也被称为“沙海珠穆朗玛峰”。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大都属于鸣沙山,其中的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沙峰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从沙脊处用双手拨动沙坡向下滑行,会发出飞机轰鸣和雷声般的“隆隆”声,数公里外清晰可闻,十分罕见。
这里的沙漠不缺水。沙漠中湖泊星罗棋布,在110多个湖泊之中,长年有水的74个,其中淡水湖有12个,当地人称这些湖泊为“海子”,沙峰、湖水和蓝天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之中,巴丹吉林特有的红色海子让人眼前一亮,就宛如熠熠发光的红宝石一般,令观者流连忘返。2006年,巴丹吉林沙漠又入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并荣获金奖,被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联合推荐为全国首批十七个最具代表性的探险旅游区之一。
在巴丹吉林沙漠中,还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必鲁图峰,平均海拔达1611米,相对高度达460米,有着“沙漠珠穆朗玛”之称。
巴丹湖
巴丹湖,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沙山中,距阿拉善右旗旗府所在地90公里,距离金昌约150公里,离317省道20公里。整个巴丹湖由13个小湖组成,水域总面积为138亩。其中有淡水湖,可以开展垂钓、游泳、沙雕等活动。巴丹湖周围高沙林立,鸣沙遍地,最高沙山海拔为1538米,可以开展攀登、滑沙、冲浪、鸣沙、沙疗、滑翔等活动。在巴丹主沙峰的北侧,有一直径约50米的圆形咸水小湖,四周被百米以上的陡峭沙山紧紧环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嵌在沙山中,被当地人誉为“大漠天池”。
巴丹吉林庙
巴丹吉林庙位于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蒙古语称“巴丹吉林苏莫”。这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距离沙漠南部边缘的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旅游服务驿站38千米;位于雅布赖山西麓,地势相对较低,周围湖泊密集,巴丹吉林沙漠里的湖泊主要集中于这片区域,相对丰富的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可能。
相关文化
传说
巴丹吉林的传说较多,题材也较广,其中最令人神往,众说纷纭的是“古冬京—固日班吉仁”的湖,这是一个由三个小湖组成的鼎形湖,中间有一座高大金字塔型沙山,湖泊四周草木丛生,景色绝佳。在历史上,找到这个湖泊的人极少。为了弄清此湖的确切位置,我国地质工作者60年代通过航测找到此湖,并投下标旗为记。但经过几个月的实地查找,除了两个标旗之外,一无所获。何故?民间与宗教信仰者说:“能进入此湖就能进入幸福之谷。”浩瀚的沙海,明珠般的湖泊,挚诚古朴的居民,是巴丹吉林沙漠自然环境与人类彼此尊重,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民俗文化
民族饮食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盟腹地,此处以蒙古族为主,民族饮食方面主要是整羊整牛,也称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自古以来,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马奶酒和给远征人携带绵羔羊熟肉条的习惯。孛儿只斤·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来客和祭礼神。
草原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民俗风情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蜜香柏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
蒙古族的哈达
哈达,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蒙古族人民的最高礼节就是献上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与办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吉祥图案。哈达最初是藏传佛教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随着喇嘛教的传入,献哈达的意识很快被蒙古族人民接受。蒙古族人民每逢贵客来临、敬神祭祖、拜见尊长、婚嫁节庆、祝贺生日、远行送别、盛大庆典等重要场合,都要献哈达来表达自己的诚心和美好的祝愿。
蒙古族民族服饰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帝国,从元、明、清到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民族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参考资料
Therm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of Mesozoic Source Rocks in Western of Suhongtu Depression,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hina.earth-science.2024-10-29
《银额-河西走廊盆地群油气远景评价图集》出版发行.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2024-10-25
阿拉善概况.阿拉善盟行政公署.2024-10-25
探秘沙漠珠峰瑰丽风景 红色海子一眼沦陷.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10-25
弘扬北疆文化 探寻大漠遗珍|巴丹吉林庙.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5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系列报道三 擦亮北疆“金名片”.正北方网.2024-10-25
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盆地.城市文化.2024-10-25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中国知网.2024-10-29
阿拉善的“眼睛”.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2024-10-29
一、阿拉善旗建旗始末.阿拉善盟档案史志馆.2023-07-30
银川市情简介.银川市人民政府网.2023-04-28
银川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银川市人民政府网.2023-04-29
综合概况.阿拉善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网.2023-11-11
阿拉善左旗地区概况.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2024-10-29
银川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银川市人民政府网.2023-04-29
银川市概况.银川市人民政府网.2023-04-30
《银川年鉴(2022)》.银川档案方志网.2023-05-23
人口民族.阿拉善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网.2023-11-11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规划(第一部分).额济纳旗人民政府.2023-12-09
银川市内畅外联打造立体交通路网.银川市人民政府网.2023-06-10
(调研报告)关于提升银川市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调研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银川市委员会网.2023-06-10
银川市情简介.银川市人民政府网.2023-06-10
【黄河两岸是我家】宁夏25座黄河桥,你都去过吗?.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网.2023-06-10
2022年统计公报.额济纳旗人民政府.2023-08-25
交通.额济纳旗人民政府.2023-12-11
沿着高速看中国|G7京新高速:穿越大漠戈壁,被誉为“神奇的中国7号天路”.澎湃新闻.2023-09-17
内蒙古 省道218线巴彦浩特至银川高速公路开建.阿拉善盟.2023-09-17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左旗.2023-09-17
阿拉善盟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阿拉善盟.2023-09-17
银川境内的桥,桥桥不一样,有震撼到你的吗?.澎湃新闻.2024-10-29
永宁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新华丝路网.2023-06-08
青·聚焦永宁黄河公路大桥9·28全线通车!看看它到底有多牛!.今日头条.2023-06-08
苍天般的阿拉善有座美丽的火车站【额济纳站】.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1
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全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额济纳旗人民政府.2023-08-10
十年不懈攻关 终获重大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10-29
巴丹吉林沙漠【AAAA】.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2024-10-25
李亚鹤: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蚌埠日报.2024-11-14
内蒙古民俗风情.中国草原网.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