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那达慕

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达慕通常在七八月举办,规模大小不一。大至一个盟(地区)、旗(县),小至一个苏木(乡)。人数少时有几百人,多的时候可达十多万人,会期三至七天。

那达慕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军事说,认为那达慕起源于成吉思汗时期的军事演练;二是宗教说,认为那达慕起源于萨满教的敖包祭祀。元朝时期的那达慕更多服务于皇室与贵族的娱乐与政治生活。明清时期的那达慕逐渐制度化并专业化发展。清末后的那达慕在民间和官方互动中演变。

典型那达慕的主要活动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表演、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现代那达慕一般有节日民俗、游艺民俗、竞技体育等三种形式,有庆祝、旅游等多种主题。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的那达慕大会的活动形式也有所不同。首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8月11日晚在鄂尔多斯市开幕。

那达慕蕴涵着蒙古族人的信仰文化、竞技精神和游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规模盛会的举办对蒙古族地区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9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命名为“中国那达慕文化 之乡”。

节日名称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在《蒙古语辞典》中,那达慕的解释有:(1)人们欢喜的玩耍娱乐;(2)玩具;(3)戏弄、玩耍;(4)赌博;(5)体育竞技等集体表演、集会,如那达慕大会、娱乐游戏和好汉三艺。

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一个习惯用语,现代人在“游艺或联欢”意义上使用该词。而牧民不用“那达慕”这个词,他们对那达慕的习惯用语是“耐亦日”或者“耐亦日·那达慕”。在蒙古语中,耐亦日更多地表示婚礼、祝寿会、剃头礼等。那达慕一次算近代用语,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流行,后成为一种常用的专有名词。

在中国境内,关于那达慕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1)1948年,为庆祝蒙古人民解放,呼伦贝尔盟在甘珠尔庙举行自治区成立以来首届盟级那达慕大会,“标志着草原民族开始用“那达慕”来称呼他们的聚会游乐活动了”。(2)1949年5月,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双喜临门:一是新中国即将成立;二是盘踞于此的国民党土匪被剿灭。旗政府决定于该年8月举行“郭哨乃日”(旗级娱乐大会),为区别于旧社会由贵族控制的“乃日”,同时参照邻国蒙古国将 类似的聚会称为“乃日那达慕”,最后决定将“乃日”改为那达慕。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关于那达慕的起源,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军事说,认为那达慕起源于成吉思汗时期的军事演练。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族各部落后,召开“忽里勒台”,举办了庆祝活动,被视为现代那达慕的雏形。二是宗教说,认为那达慕起源于萨满教的敖包祭祀。

观点一

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观点二

在蒙古族的氏族社会,最重要的“耐亦日”就是祭祀敖包。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敖包指的是在游牧区域内用石块堆起的圆形,上面插有树枝。石与木组成的二元结构具有象征意义。敖包祭祀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生命崇拜的象征。敖包即以神祇所凭,蒙古族 “敬之甚虔 , 故遇有疾病, 求福等事, 唯敖包是求” 。人们向敖包祈雨、 祈子 、 祈福祇 。它是逐水草而迁徙的蒙古游牧民族的精神所依 。这一时期的 “耐亦日” 为以后形成的 “那达慕” 节日奠定了文化传播的因子。

节日变迁

蒙元前

蒙古帝国建立初期形成了那达慕。在1227年铭刻的《也松格碑》中用畏兀儿蒙文记载着,成吉思汗在1225年西征班师途中在不哈速赤忽之地设宴犒劳将士,举办盛大宴会,成吉思汗的侄子也松格射箭达三百三十五步。罗布桑且丹的《蒙古风俗鉴》中提到每年正月会、七月会、十月会举行三次习武会(呼拉尔)。会中集中部落的甲士、兵士赛马、赛骑射、比力气。《多桑蒙古史》中记载“孛儿只斤·窝阔台喜观角抵,延至蒙古钦察汉地之力士甚多”,并记载窝阔台闻波斯力士善斗,命波斯力士赴蒙古角抵,并厚赏力士的场景。

蒙元时期

1260年,孛儿只斤·忽必烈自立为大汗。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建立元朝,蒙古传统文化得到了发展,传统竞技体育开始有了娱乐性质。元朝仁宗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时设立了掌管摔跤的专门机构一“校署”,有了总管摔跤事物的组织。《元史》 (仁宗本纪)记载“延右六年六月戊申(1319年),置校署,以角抵者隶之”。《元史》载“延右七年六月庚申(1320年)赐角抵百二十人钞,各千贯”,这表示摔跤竞技开始规则化,并且参与摔跤人数众多。

元代的“诈马宴”代表着那达慕的形成。诈马宴亦称质孙宴,是古代蒙古族最为隆重的宫廷宴会,是融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对“诈马”这一词的解释,有四种说法:(1)韩儒林等认为“诈马”这一词源于波斯语jamah,意为“外衣、衣服”;(2)纳古单夫认为是蒙古语中为juma,表示“诈马宴”指的就是“整羊席”;(3)李军对“诈马”一词的解释是:是汉语“装饰漂亮华丽的马”或“盛装的马”;(4)乾隆皇帝“诈马为蒙古旧俗,今汉语所谓跑等者也。“质孙”则是蒙古语,意为“相貌、颜色、毛色”。元代,这个词有特定的含义——专指大汗颁赐的统一颜色的礼服。”窝阔台时期就有质孙宴,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窝阔台继承汗位时“他们每天都换上不同颜色的新装,边痛饮,边商讨国事”。

元朝国家定制的诈马宴一般在水草丰美的七月至八月举行,蒙古大臣以及近侍们参加宴会观赏百戏、歌舞、竞走以及摔跤、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元代诗人杨允孚的诗描述了百官赴宴的场景:“千官万骑到山椒,个个金鞍雉尾高,下马一齐催入宴,玉阑干外换官袍。”除此之外还有贡师泰的《上都诈马大宴五首》,周伯琦的《诈马行》等诗描述当时诈马宴的场面。诈马宴不仅有传统体育竞技,还有歌舞、杂技表演等娱乐项目。

这个时期的“那达慕”更多服务于皇室与贵族的娱乐与政治生活,增强贵族的凝聚力。此外,元朝时期的那达慕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了蒙古族文化。在这个时期盛行祝词(益如勒)、颂词(马嘎塔拉),朗诵的祝词和颂词中有乃日祝词、弓箭颂词、搏克祝词、骏马祝词和颂词,使那达慕的内容更加丰富。

明清时期

1368年,明军入大都,元朝灭亡,蒙古汉庭向北迁徙,继续使用”元”作为国号,称为“北元”,与明朝南北对峙。这一时期关于那达慕的记载较少。据叶子齐的《草木子》记载:“北方有诈马筵席,最其筵之盛也。诸王公贵威子弟,竞以衣马华侈相高”。退居故土的蒙古族照例举行聚会,“那达慕”得以传承。

随着盟旗制度建立,清代出现了相应的盟敖包、旗敖包,那达慕有了举办条件和场所。男儿三艺项目开始固化。清政府设立专门管理竞技的部门,增加商贸物资交易。喀尔喀地区出现了每年一度的“七旗那达慕”“十札萨克那达慕”,即相邻旗县定期聚会,互通有无,通报一年情况的同时进行“男儿三艺”那达慕比赛,决出快马、神箭手、大力士。18世纪到19中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的政治经济相对稳定,草原上祭敖包集会盛行。这一时期的那达慕逐渐制度化并专业化发展。此外,雍正为维护蒙古地方统治,大力发展藏传佛教,大量佛教活动也要进行那达慕。

清末至民国

1921年7月11日,蒙古国建立君主立宪政府。蒙古国从1921年起在每年的7月11至13日结合国庆节举行“国家那达慕”。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乌兰巴托观看誉为“Eriyn Gurvan Naadam”(男儿三艺)的摔跤、赛马、射箭。

此时的内蒙古地区以庙会及敖包祭祀的形式举行那达慕。那达慕是在民间和官方互动中形成的。此时那达慕的活动形式已经进行了重新构建。

其一,在祭祀敖包的时候要请喇嘛念经。敖包祭祀的主持人,萨满或氏族男性的职责,已由喇嘛代替。祭祀敖包依然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信仰的象征。敖包不仅仅是牧人的祭坛,也是地界和路途的标识。

其二,“男儿三艺”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那达慕" 取代了 "耐亦日",进一步强调了"游戏"和"娱乐"的文化方向。"耐亦日" 这一民间普遍使用的词汇仍然被保留。

其三,由于现代游牧区域相对于古代更加趋向固定,各种不同大小的盟、旗、苏木等地区建立了盟敖包、旗敖包等,成为举办那达慕文化活动的场所。这些地方以自然地域为单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地区特色。

其四,设立了专门管理三项竞技的机构,并对著名选手颁发光荣称号。三项竞技的项目逐渐规范化,部分项目的运动员开始走向职业化,比如摔跤手。

其五,尽管那达慕不断被"复制",但与"原生态"的那达慕存在显著差异。台上和台下的区分逐渐加深,地位的差距逐渐凸显,有些那达慕已经完全脱离或淡化了敖包的祭祀元素。

活动与仪式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它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那达慕多在七、八月举行,一直以射箭、赛马、博克等竞技赛事为主,中国国周边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那达慕活动。“那达慕”规模大小不一。大至一个盟(地区)、旗(县),小至一个苏木(乡)。人数少时有几百人,多的时候可达十多万人,会期三至七天。小型的还有数十人的家庭“那达慕”,全区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规模最大的那达慕。在中国北方从东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到西部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只要有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就有那达慕盛会。

典型那达慕活动

典型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有以男儿三艺为代表的竞技活动、歌舞表演、物资交流等。此外还有服饰鉴赏、打马球等内容。在不同季节、地域、规模下召开的那达慕的活动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冰雪中会增加冰雕展示项目,在沙漠地区会增加滑沙等项目。

摔跤

蒙古族的摔跤有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也叫蒙古式摔跤(搏克)。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牧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蒙古语叫“搏克”。参加蒙古式摔跤的人数必须是2的次方数,如8、16、32、64、128、256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报名不分民族、地区、不限年龄和体重。对手的安排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员负责,不征求摔跤手的意见。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

在着装方面,摔跤手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用香牛皮制成,上面钉满银钉或铜钉,后背中间有圆形镜或“吉祥”等字样。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摔跤手脖子上佩戴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江嘎,这是一定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胜的象征。

比赛前,双方都有人高唱战歌,以助声势。唱过三遍后,双方摔跤手会做一种叫做“得力呼”的跳跃和甩臂动作,以类似猛兽奔跑和雄鹰展翅的舞姿进入会场。比赛开始前,摔跤双方互相致意并向观众致敬后,开始较量。蒙古式摔跤以技巧取胜,大体分踢、绊、缠,挑、勾等30余种、300多个动作。一跤定胜负,只要身体有一处着地就算输,但不能抱腿,不准反关节动作,不准扯裤子。凡取胜者,到裁判台双手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子、奶茶等,然后边跑边撒向围观的人群,让大家分享他的胜利果实。蒙古式摔跤一方式般取前8名,传统奖励方式是“九九八十一”件奖品,即马九匹、羊九头、砖茶九块等。

改革后的博克运动,常以单独项目构成比赛,这种比赛不仅设有个人冠军赛。还设有团体赛、表演赛和安慰赛等内容。

赛马

赛马前准备

在赛马前的一个月,牧民会开始进行马匹的训练和准备,这个过程被称为“调马”。这项训练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在“调马”期间,牧民需要每天从早晨开始,将马匹拴在逆风的地方,直到傍晚。同时,每天都要进行骑跑训练,让马匹出汗并嘶鸣。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马匹的体能和竞技状态。对于食量大的马匹,比赛前一天的夜晚,会让它们戴上镲子进食2到5小时。在黎明时分,马匹会被给予饮水,然后再次被拴起来,准备参加比赛。阿拉善右旗的牧民从5月中旬开始进行“调马”训练,以备战祭“敖包”会的赛马活动。8月份,他们又开始进行“调马”训练,以参加苏木镇和旗举办的那达慕大会赛马活动。

骑手的传统服装用柔软的绸料制作,轻快易吸汗。所穿的蒙古袍比普通蒙古袍短一些,紧身。帽子形式多样,有尖顶形,船型等等。鞋是布制软鞋,轻便灵巧。

 在赛马比赛开始前,还会举行绕“桑”这一祈福性的仪式,蒙古语称作“桑额尔古勒呼”或“玛日赛拉乎”。“桑”是指煨祭仪式,指煨祭时在香炉里燃烧的马尾松、柏枝及其火焰等。“额尔古勒呼”,蒙古语动词,有“转、绕”等意。“玛日赛拉乎”由绕“桑”时演唱的歌曲玛日赛而来,“拉乎”则是它的动词词缀。

赛马

赛马项目包括快马赛足球俱乐部、走马赛和颠马赛。

快马赛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参加的选手年龄不限。不过大都是少年人,年龄最小的只有七八岁,一般不超过十二,十三岁。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那达慕的快马赛,需要选择平坦的草原,一般都不分组,终点设在那达慕会场。

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走马与跑马不同,跑马是狂奔,马的前后蹄同时前进,走马是走,马的前后蹄交错前进,不能奔跑。走马赛的骑手一般都是成年人,特别讲究"压走马"。参赛马数一般不受限制。

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是指马的一只前腿与另一侧后腿同向运动,点起来平稳且速度极快,颠马赛主要比赛速度和美观。

锡林郭勒盟地区的赛马一般以远距离绕圈赛为主,一般为20-40公里,从起点出发再回到终点。比赛过程中有专门的标志和引路人将马群引入大致范围内。终点处有拿着名次手牌的负责人,递给冲过终点的骑手和马儿,最后凭手牌统一登记。

民间赛马比赛中,主持人或民间艺人会为冠亚季军送上祝颂词表达祝福和赞美。赛马结束赞扬获胜者的祝赞词有《马赞词》《马赞歌》等。

射箭

据《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载,卫拉特的军队,每逢喜庆集会,都要进行射箭比赛。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元太祖胞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裔额尔克济农和罗理率和硕特一部迁居阿拉善后,保持和发扬了风格独特的乘马射箭传统,并被列为阿拉善“乌日斯”好汉三艺之一。从此,在阿拉善地区十分流行乘马射箭活动,每逢寺庙香会、敖包祭祀和大小型“乌日斯”会上都有乘马射箭比赛项目,人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远射目前已不常见。

阿拉善盟乘马射箭比赛的场面最为壮观,首先需要选择较为平坦宽阔的平地,修筑马道。挖成长约60—100米,宽1.5—2米,深及马蹬(约0.6米—0.8米)的直沟,在全线段设三个箭靶,左边两个、右边一个,靶与靶间隔约25米左右。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在比赛时,运动员骑马背弓,把箭插在背后的箭袋里或腰带上,到起跑线,裁判员发令后,运动员催马驰进跑道,将扯手拴在马的鞍鞒上,同时开始左手取弓,右手抽箭,拾箭发射,每中一靶,有专门司鼓擂鼓一通,三通鼓响,即为第一射手。此外,射箭比赛中还有弓箭祝赞词,如《苏林哦晦歌》。

歌舞表演

那达慕大会比赛进程中,常有祝赞词相伴,如搏克手赞、弓箭颂、骏马赞等。那达慕大会举行期间,夜晚常有热闹非凡的篝火晚会,人民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品尝马奶酒烤全羊等美酒佳肴。

物资交流

旧时,牧民常以畜产品换取生活资料,那达慕逐渐承担起物资交流的任务。最初在那达慕大会中进行的交易活动仅限于“物物交换”,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那达慕大会中出现了“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局面,将贸易领域扩大至全国乃至国外。

其他

除了男儿三艺等经济活动,那达慕还有投布鲁、扔砣子、鹿棋、蒙古象棋、沙哈(嘎拉哈)等民间游艺比赛。

“布鲁”即投掷,起初是蒙古族用于打猎和放牧用的器具,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布鲁已经成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扔砣子”的蒙古语原为投掷的意思,曾是牧民们在闲暇时扔石块进行竞赛的活动,游戏时人数在两人以上,不设上限。

围鹿棋,又叫“鹿棋”,流传于内蒙古、东北三省的蒙古、达斡尔族、鄂温克等民族群众中。达斡尔语称为“包格·塔里贝”,鄂温克族称“呼莫哈奥克特”,蒙古语称 “宝根吉日格”。

蒙古象棋蒙古语称作“喜塔尔”,公元十三世纪就流传于蒙古族民间。蒙古象棋类似国际象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64个小方格。浅色的小方格称“白格”,深色方格称“黑格”。胜负规则据《绥远通志稿》中载,“以死一方官长为终局”。当王被对方“将死”,就算输棋;当双方均只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即为平棋。

“沙嘎”又称“嘎拉哈”,或者“羊拐”,是一种把羊腿骨关节经过蒸煮、去油肉、打磨棱角、上色所制成的玩具。

现代那达慕活动

举办时间

那达慕活动没有十分确定的举办时间,但一般选在6-9月的夏秋季节举行,这一时期是草原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由各级政府盟、 旗、 苏木举办的那达慕成为主流,各级政府部门成为那达慕的组织者、 规范者和主导者 。1984年那达慕大会为自阿拉善右旗建旗以来的首届那达慕大会,最大的亮点是漂亮骆驼评比。2005年那达慕大会的时候,除了进行传统的男子三艺以外,还增添了漂亮骆驼评比、漂亮马评比、蒙古包装饰评比等新的项目。

活动内容

现代那达慕一般有三种形式,节日民俗、游艺民俗、竞技体育。一般以“男儿三艺”的竞技活动为主,兼有服饰、饮食、贸易以及礼仪、竞技、娱乐等活动。民间举行的那达慕有各种主题,如庆祝、纪念、酬谢、切磋技艺、娱乐等等。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蒙古族的那达慕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丰富。蒙古马耐力赛发展至今,成为了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新巴尔虎左旗也有“耐力马之乡”的美誉。由赛马发展而来的《马之舞》《蒙古马颂》等大型实景演出,已成为网红打卡IP品牌。

重大盛会

2010年

首届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8月11日晚在鄂尔多斯市盛大开幕。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拟定每两年举办一届。此次那达慕大会的体育比赛项目包括赛马、搏克、蒙古象棋、射箭、国际式摔跤、毽子、曲棍球等7项,同时举办汽车、摩托车系列比赛以及网球、篮球比赛等项目。文化艺术方面为“鄂尔多斯杯”民族服饰展演、中外精品舞台剧目展演、草原那达慕音乐节,以及美术系列展、鄂尔多斯革命史展、西部大开发10周年鄂尔多斯成就展、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青铜器精品展。旅游经贸活动有国际那达慕乐活营、“拥抱自然,亲吻草原”人体多米诺活动、全国机器人大赛及招商引资项目推荐会、第二届鄂尔多斯住房交易会等活动。

2012年

2012年8月27日晚,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首届体育大会在鄂尔多斯隆重举行。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共有来自五大洲的44个境外体育代表团队,中国代表团、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等19个境内体育代表团队参加。8月27日晚,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在鄂尔多斯隆重开幕。

2014年

2014中国冰雪那达慕暨第二届冷极节开幕。此次那达慕包括“冰雪马拉松”群众性体育活动,赛马、驯马、摔跤、雪地骆驼、国际象棋、雪地足球等活动,开展雪地摩托车、雪地高尔夫、雪地卡丁车、雪地自行车、滑雪圈、“天天那达慕”游客体验区及蒙古族演艺等体验项目。

2016年

2016年8月22日,第三届鄂尔多斯市国际那达慕大会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创意文化大会开幕,此次那达慕大会以“四季时尚那达慕”为主题,来自中国山西、新疆、北京等省市区及美国、俄罗斯捷克日本等国共50个代表团的2500余名运动员参赛。

2016年8月2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主办,鄂尔多斯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文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承办,大连乾龙水上运动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策划的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国际龙舟邀请赛在美丽的乌兰木伦湖畔盛大启幕。

2016年12月23日,中国(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暨巴尔虎草原祭火文化节开幕。

2020年

第四届内蒙古沙漠那达慕大会在通辽市奈曼旗宝古图沙漠开幕。本次沙漠那达慕大会不仅要举行被称为男子“三艺”的摔跤、赛马和射箭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新增了赛驼以及一系列汽车、摩托车赛事。

2022年

2022年9月6日上午,准格尔旗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四届那达慕大会在布尔陶亥苏木开幕。本次大会由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准格尔旗人民政府主办。活动期间,除进行赛马、搏克、射箭等传统民族体育竞赛外,还设立绿色农畜产品展示、那达慕主题摄影剪纸展等活动。

2023年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八届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在德令哈市赛马场开幕。大会期间举办了搏克、赛马、射箭、蒙古象棋、围棋、拔河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那达慕历史文化回顾展。

价值与影响

文化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信仰文化、竞技精神和游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传承方式,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旅融合、展示民族风情的重要载体。

宗教和民间信仰

历史上的那达慕活动常与萨满教的典型仪式敖包祭祀相伴举行,主要功能是娱神和娱人。现如今的那达慕活动依然保留着娱神的功能,但主导地位已被娱人和自娱所取代。在比赛开始前,通常会进行小规模的祭祀活动,祈祷比赛获胜等。

蒙古人向来信奉天地之神,尤其是对天(腾格里)的崇拜。《蒙鞑备录》载蒙古族“每事必称天”。那达慕活动中,常会祭祀众神的象征——敖包。蒙古人也有“崇九”的习俗,认为数字始于一,而终于九,然后位数递进,循环不已,趋于无限大,故九为最大。那达慕的射箭比赛中,采用“三轮九射”的比赛规则;各种比赛的获胜者在旧时往往被授予“九九八十一”件奖品;各种祝赞词中也常出现数字“九”。此外,蒙古人对英雄和祖先的崇拜体现在“男儿三艺”活动中。在各种比赛中胜出的选手,会被人们奉为“巴特尔”(勇士、英雄),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甚至可因此殊荣获得职位乃至婚姻。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多将万物变化、吉凶祸福归为各种神灵的意愿,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信仰有了“俗性化”的趋势,即迷信的成分越来越少,健康的成分不断深入。

竞技与游戏精神

那达慕的核心内容是竞技比赛,由此产生具有草原特色的竞技精神。这些精神主要包括尚勇尚力,平等公正等。那达慕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重要价值。此外,那达慕本义为娱乐、游戏之义。其游戏精神主要包括开拓忘我、自在创新等方面。从胜利上说,男儿三艺是一种释放过剩能量的过程,可以实现身心的放松与宣泄。在男儿三艺衍生出来的赞歌、舞蹈、仪式甚至习俗、观念等都是蒙古人创新精神的体现。

影响

随着那达慕大会的传承与开发,牧民对草原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草原不仅是放牧牛羊的价值。此外,牧民认为一旦草原生态资源遭到破坏,那达慕就会失去意义,并且意识到民族风情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牧民的价值观已从为了生计的认识提高了对物质文化的更高理解。旅游那达慕大都有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杂技表演、民族服饰展示等活动,游客可以更多了解蒙古族习俗、体验蒙古民族风情。自2006年那达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达慕已由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盛会发展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经济

那达慕对蒙古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1953年,乌盟百灵庙的那达慕贸易成交额28.26亿元(当时货币)。1985年,哲盟那达慕首取“搭台唱戏”之法,创利约1000万元。1988年乌盟四子王旗推出“草原旅游那达慕”,大大促进了草原经济的发展。1991年,内蒙古党委和人民政府组织举办的旅游、经贸、那达慕“三位一体”的大型活动,引来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成交总额22.3亿元。2001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第18届那达慕暨第45周年县庆经贸活动中,共有参展团20多个,涉及90个系列3200个品种,成交额1.2亿元。

2023年7月23日至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在锡林浩特市圆满举办,相关活动持续2个月。除了主会场传统那达慕之外还相继开展了非遗成果展、农畜产品展、草原露营季等文旅新业态活动和草原游客三项赛、少年那达慕、音乐那达慕、汽车那达慕等各类赛事及演出共计21项系列活动,文旅消费市场进一步激活,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达慕开幕当日锡林郭勒盟接待游客达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7月23日至25日,全盟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锡林郭勒第二届草原露营季“草原上的朋友”户外营地从7月10日营业至今,总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日均接待人数近千余人,日均销售额超1.1万元。

传承与保护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9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命名为“中国那达慕文化 之乡”。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 、和静县东归文化馆、锡林郭勒盟群众艺术馆获得“那达慕”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7月,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开发10条“玩转那达慕”专题精品旅游线路,同步举办民族手工艺展、乌兰牧骑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旅拍作品展等,近6万人走进展览展示区,近5万人在签名墙上打卡留念。兴安盟拓展举办《水韵阿尔山》焰火音乐晚会、旅游论坛、文创非遗展示、千车万人自驾穿越等主题活动,以“秀”“会”“展”“节”等形式呈现文旅新业态、新场景。

参考资料

民族节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1

那达慕:蒙古族的传统盛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8-25

乌拉特蒙古族盛大节日---国际那达慕大会.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2023-08-25

【看,这里是肃北!】草原盛会—那达慕.今日头条.2025-04-10

首届国际那达慕大会在鄂尔多斯市盛大开幕.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8-25

那达慕.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网.2023-08-19

【民族团结进步】民俗文化——那达慕.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0

蒙古族那达慕装饰符号色彩斑斓.内蒙在线.2023-09-10

赛马.察哈尔文化网.2023-09-10

2023郭尔罗斯草原人民那达慕开幕.搜狐网(松原发布).2023-09-10

力量!速度!智慧!趣味那达慕欢乐多!.百家号(魅力兴安客户端).2023-09-10

9月1日!一起玩转草原那达慕!.腾讯网(松原广播电视台).2023-09-10

蒙古族传统游戏,你还记得怎么玩吗?.今日头条.2023-09-10

那达慕事知多少?看这篇来了解吧.今日头条(呼伦贝尔文旅).2023-08-25

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首届体育大会隆重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8-25

国际那达慕大会开幕.新浪网(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8-25

回良玉出席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开幕式.中国政府网.2023-08-25

2014中国冰雪那达慕暨中国冷极节.中国网.2023-08-25

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开幕.中国网.2023-08-26

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国际龙舟邀请赛盛大启幕.新疆频道_央广网.2023-08-25

2016中国冰雪那达慕在内蒙古开幕.百家号(环球网).2023-08-25

第四届内蒙古沙漠那达慕开幕.光明网.2023-08-25

准格尔旗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四届那达慕大会盛大开幕.澎湃新闻(准格尔旗发布).2023-08-25

万人共聚金色世界 海西州第八届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开幕.金台资讯.2023-08-25

打造品牌那达慕 擦亮“辽阔草原·锡林郭勒”名片.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2023-09-10

内蒙古旅游那达慕增设多种民俗表演活动.中国政府网.2023-09-12

内蒙古将那达慕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9-10

最新公布!全名单!西藏有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今日头条-网信西藏.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