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爱国诗人。与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与欧阳修,合称古称庐陵)“五忠一节”。因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称其为“诚斋先生”。

元年(1127年)九月二十二日,杨万里出生在江西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家境贫寒,少时便随着父亲四处游学,师从刘安世、王庭珪等名士。绍兴市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他被朝廷任命为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直到绍兴三十二(1162年)调任。元年(1163年)秋,经张浚推荐,杨万里动身赶赴京城,担任临安府教授。当时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未到任职。十一年(1184)杨万里被召为。后转任检详官、尚书省右司的郎中、左司郎中、秘书少监等职位。淳熙十五年(1188年),因其上书为张浚力争,言辞激烈,惹恼赵昚。被遣外任筠州(今江西高安市。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便给杨万里恢复直秘阁的贴职。不久,杨万里入京。淳熙十六年(1189年)元年(1190年)春,杨万里被任命为借焕章阁学土接伴贺正旦使,迎送和陪伴金国使者。绍熙二年(1192),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赣州市。未赴,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庆元元年(1195年)召赴行在,力辞。 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之后,杨万里屡次请辞。杨万里晚年誓不出仕,是由于当时韩侂胄擅政,嘱托杨万里为其作记,并许以高官。杨万里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初八,杨万里得知韩胄出兵之事,愤然悲叹,写下言书,落笔而逝,享年八十岁。次年,朝廷颁赐“文节”谥号,追赠

杨万里历仕四朝,追求一种政治、伦理、功利的政体和谐统一。杨万里是诗坛的大家,一生作诗2万余首,风格多样,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都很高。除了诗歌,他在散文、赋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创作。长子将其诗文合编为《》,另有儒家阐释著作《心学论》《庸言》,易学《诚斋易传》。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诗歌内容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部分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变革当时的诗风,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陆游曾言:“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清代学者沈德潜则讥讽杨万里的作品虽多,却无甚佳作“然排沙简金,几于无金可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杨万里出生吉州吉水(今湴塘村)。家境清寒,世代没有为官之人。父亲杨芾,以教书为业,母亲毛氏,继母为罗氏。少时,吉水遭遇饥荒,其父为了亲人能够活下去,从百里外买米背回家来。杨万里八岁时,生母去世。此后,杨万里随着父亲四处游学。

经父亲的安排,杨万里十四岁时,拜高守道为师;十七岁时,拜王庭珪为师;二十一岁时,拜刘安世、刘庭直为师;二十七岁时,仍拜同为庐陵郡老乡的刘才邵为师。

进入仕途

绍兴市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考中进士,初授赣州市司户参军。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杨万里跟随父亲拜访当时力主抗金的名臣大儒、已居南安市张九成,以及同乡名臣胡铨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赣州司户参军任满,杨万里返回吉水县,在乡间常与叔父扬辅世往来唱酬。不久,朝廷任命杨万里为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底赴任。杨万里迎亲老至零陵。时王庭珪得自便,自辰州贬所返回安福县,杨万里迎亲老途中经过安福,前往拜,不遇,留函而去。赴永州市途中遇师刘廷直于湘江野店。到达零陵区后,杨万里结识了刘琥、刘芮。

当时名臣张浚谪居永州市,杜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都不得见,后来又写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和他促膝长谈,勉励他要“正心诚意”做人、做学问。为终身记住张的教诲,万里名其读书之室为“诚斋”,自号“诚斋”,以明己志,终身厉清直之操。绍兴市三十一年正月(1161年),胡铨由谪所放还。当时张浚在永州,胡自衡州府来访,杨万里始得师事胡铨。二月,杨万里和张共同创作《望月词》。冬季,发生采石之战南宋军队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击溃了金朝的水军,萧昭文的南征军遭到失败。南宋军队大挫金兵,杨万里作《海赋》以壮之。对虞允文指挥之功,尤深推仰。张浚官复原职,杨万里写了贺词。

回乡守丧

绍兴三十二(1162年)夏,杨万里与萧德藻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写有《千岩摘稿序》记录两人相识过程,《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为分别后追寄。之后,杨万里调离零陵县。隆兴元年(1163年)秋,经张浚推荐,杨万里动身赶赴京城,担任临安府教授。途中遇到符离之战的败将李显忠,李显忠被谪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去,杨万里写下《路逢故将军李显忠以符离之役私其府库士怨而溃谪居长沙》。之后,杨万里在杭州市还拜见了胡铨

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杨万里得知父亲病重,便匆匆离开杭州,返回家乡,没有去临安区上任。此后,杨万里一直侍奉病中的父亲,直到父亲去世。乾道二年(1166年),杨万里为父守丧期满。同年冬,杨万里专程从家乡吉水县长沙市拜访张栻。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服满复职,前往临安,先后谒见枢密副使陈俊卿枢密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分为《治原》《人才》《民政》等三十篇,总结了靖康之变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虞允文读后赞叹说东南乃有此人物,力荐其为国子博士。

此后,杨万里又返回家乡吉水。一直到乾道五年(1169年)底,杨万里家居,没有出仕。期间,他十分关心国事,写有不少壮志难酬的诗作,如《秋日晚望》《暮归》《老眼废书有叹》等,都是折射了他苦闷的心情。

谏言劝阻

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赴隆兴府奉新县任知县。四月到任,当时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上任伊始,杨万里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的府库空空如也,他深知这是官吏盘剥、腐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释放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通知所有百姓,放宽税额和缴税期限。官吏们担心这样一来,官府收不到税要停摆,可却出人意料,百姓纷纷主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衙门亏空的税款全部补齐。

同年十月,由于右相虞允文赵昚皇帝举荐,杨万里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到杭州市为官。

乾道七年(1171年),李淏欲用幸外戚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舆论哗然。此时张栻为左司员外郎,力争不可,并向虞允文严词质问,因此被排挤出京城,出守袁州。此时,杨万里上书劝阻,写下《上虞彬甫丞相书》,文中陈述要害,分析利弊,大胆直言,并例举历史正反经验为证,公而忘私,为世人所称。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杨万里被任命为漳州市(今福建省漳州市知州,诗人携家赴任,行色匆匆。淳熙二年(1175年)夏,朝廷任命杨万里改知常州市,杨万里上章力辞,请求作祠官(提举某道士宫观,挂虚名,食俸禄,实际上不赴任,在家闲居)。淳熙四年(1177年)夏,杨万里出守常州。

就任广东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被任为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这是宋徽宗时始设的一个职位,监管茶、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情况。本年三月,杨万里离开常州。杨万里在常州留下很好的政声,他尽心竭力为百姓办事,人民对他无限留恋。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杨万里改任提点刑狱公事的职务,掌管一路司法、刑狱的官职。期间曾巡行各地,杨万里对所过之处的民俗音乐特别感兴趣,认真玩味,并写有《峡山寺竹枝词》五首。同年冬,沈师的农民起义军逐渐壮大,从福建省进入广东梅州(今广东省梅县)一带,杨万里立即召集诸郡兵亲自带领前去镇压,年底,就把起义军全部镇压下去了。

淳熙九年(1182年)二月,为文祭吕祖谦。七月,继母丧。朝廷除直密阁,未赴任。七月,返回吉水县,为母守丧。淳熙十一年(1184)十月,服丧期满。服丧期间,杨万里作诗很少,因与继母感情很深,沉浸悲痛之中。十一月,杨万里被召为吏部员外郎

举荐学者

淳熙十二年(1185)五月,杨万里迁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丞相王淮问他,觉得当下最急的事是什么。杨万里答道,人才问题是当务之急。并呈上《荐士录》,举荐朱熹等60人,都是正直且有才华之人。鉴于杨万里的才学和正直品格,八月,赵昚亲自提拔他为太子侍读。杨万里在为太子评述历代史事,曾写下《东宫劝读录》,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月,杨万里转任枢密院检详官,掌管监察枢密院事务。春,陆游应昭来到临安区,杨万里与陆游思想、学术观点、诗歌主张等方面虽不一致,但对陆游的文学才能却是推崇备至。两人一起在西湖边举杯畅饮,吟咏赋诗。在此写有《和陆务观惠五言》《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等。后升任尚书省右司的郎中,十一月,迁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官。杨万里耳朵有点聋,上章要求作福建省转运使,未获准许,心中已有归意。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杨万里被任为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天文历数等的秘书省副长官。此时写有《旱曦应昭上书》等,陈述自己的政见。赵昚称他直不中律。而李淏年事已高,明成祖北伐中原早以失去信心,宰臣王淮周必大没有多大作为。杨万里虽竭心国事,但收效甚微,不免有点灰心。

被贬还乡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宋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的建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高聂氏宗祠祀,朝中一些人认为张浚也在配飨之列,其中杨万里最为坚决,上书《驳配飨不当疏》,力争主战名将张浚也应当配飨,指斥洪迈专横独断,言辞激烈,孝宗言“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此惹恼孝宗。四月,杨万里与洪迈都被遣外任,杨万里出赴任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知州,除去直秘阁的贴职。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赵昚传位给太子赵惇,是为宋光宗。五月,光宗便给杨万里恢复直秘阁的贴职。八月,召杨万里入京。九月,杨万里入京,不久就受到赵惇的接见。杨万里一连上了三道奏札,叮嘱光宗要爱护人才、防止奸,要求他做到“一曰勤,二曰俭,三曰断,四曰亲君子,五曰奖直言。”

淳熙十六年(1189年)冬至绍熙元年(1190年)春,杨万里被任命为借焕章阁学土接伴金朝贺正旦使,迎送和陪伴金国来南宋祝贺元旦的使者。金使南来,常兼负窥探虚实的任务,盛气凌辱、敲诈勒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沿途州县忙于接待,苦不堪言。杨万里率领的船队由二十四只大船组成,白天岸上纤夫密如蚂蚁,晚上火炬照得如同白昼。迎送的路线是南起杭州市,北到淮河,中经运河、长江。这一带正是昔日南北交锋的战场,吊古伤今,杨万里写下一系列爱国主义诗篇。

绍熙元年(1190年),会《孝宗日历》成,参知政事王蔺以故事俾杨万里序之,而宰臣属之礼部郎官傅伯寿。万里以失职力丐去,帝宣谕勉留。会进《孝宗圣政》,杨万里当奉进,孝宗犹不悦,杨万里终不自安,请求外任。此年十一月,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南西路、江东军马钱粮。在这一年所写的诗后来编为《朝天续集》。

屡次请辞

绍熙二年(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任直龙图阁、江东转运副使的杨万里认为此时行使这种货币并不利于国情,是变相增加百姓负担,不易被接受,便上书谏阻,不奉诏。这一行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于是杨万里再次被贬,任赣州市知州。杨万里自请离职,改作祠官,获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该年八月回到家乡吉水县,开始归隐生活。

赵扩庆元元年(1195年)召赴行在,力辞。 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之后,杨万里屡次请求彻底退休。庆元二年(1196年)上书《陈乞引年致仕状》;次年再次上书《再陈乞引年致仕奏状》。庆元四年(1198年)正月,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又授太中大夫。庆元五年(1199年)三月,进封宝文阁待制,致仕。《辞免转一官仍除宝文阁待制致仕奏状》。庆元六年(1200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嘉泰三年(1203年)八月,诏进宝谟阁直学士,加赐衣带。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候,加食邑三百户。开禧元年(1205年),召赴行在,复辞。上书《辞免召赴行在奏状》。

逝世

杨万里晚年誓不出仕,是由于当时韩侂胄擅政,网络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托杨万里为其作记,并许以高官。杨万里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开禧二年二月,升宝谟阁学士。同年五月初八(1206年6月15日),族侄杨士元从外面回来拜访杨万里,言及邸报所载韩侂胄出兵明成祖北伐之事,杨万里闻罢痛哭失声,愤然悲叹奸臣胡乱作为,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他写下十四言书,告别妻儿,笔落而逝。享年80岁。开禧三年(1207年),朝廷颁赐“文节”谥号,追赠光禄大夫

主要作品

诗集

杨万里死后第二年,长子将其诗文合编为《》,共133卷,分《诗集》42卷,《文集》90卷,《附录》1卷。又有《杨文节公诗集》42卷,乾隆年间杨云采据明本校刻,为诗集单行本。诗歌部分依年代分编为《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朝天集》等10种。有《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又有《四部备要》本《诚斋诗集》42卷。另有《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今人有《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62年初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79年新版。

儒家著作

杨万里耿直磊落,践行儒学,他早年受张浚“正心诚意”之学一脉,写有儒家经典阐释的著作《心学论》《庸言》;同时他又出自时代感慨,专精骚学,成楚辞研究专著《天问天对解》。《新学论》是论文体,分《六经论》《圣徒论》两大部分,《六经论》是对《易》《礼》《乐》《书》《诗》《春秋》六部经典的阐释,《圣徒论》是对儒家中一些重要思想家如颜回曾子孔伋孟子韩愈等思想的论述。

易学专著

诚斋易传》是著疏体,是对于《周易》的阐释,是其易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也尤为时人所重视,在当时便与程硕的易传合刊为《程杨易传》。除了《诚斋易传》外,杨万里还写有几篇研究易学的论文,如《易论》《易外传后序》《周易宏纲序》《答袁机仲寄示易解书》等。

主要思想

文学思想

杨万里在诗歌理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是他长期创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他的诗歌理论和他的政治立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的诗歌理论概括为四点。

杨万里曾写过《诗论》等五篇短论,要旨是论述如何运用礼、乐、诗、书等儒家经典使人信服和遵从儒家之道。他明确提出“诗也者,矫天下之具也。”他认为《诗经》是圣人用来矫正天下不善的工具,诗讽刺不善的现象,形成群众性的批评,迫使为不善者心中感到惭愧,由惭愧就会进而改正,最终复归于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鄙弃那些歌功颂德之作,而让诗歌发挥讽刺批评的作用,就能在政治上产生好的影响。

在诗歌的表现方法上,杨万里特别强调要婉转含蓄,提出“去词去意”,是说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词藻的华丽上,也不要使诗意过于显豁。在《诚斋诗话》中,他谈及“诗有句中无其辞,而句外有其意者”,列举了《何人斯》的例子。杨万里推崇这种把不尽之意蕴藏在诗外的做法,认为不指出其人,而其人自明,就可以收到议而愧之的效果。比如,他认为爱情诗的描写应当像《诗经》的国风那样,虽写了爱情,却不涉于淫乱,还批评当时的词人们描写爱情过于露骨。

对于政治讽刺诗,杨万里主张以《诗经·小雅》和《春秋》的笔法为榜样,对当政者的怨刺不能超出封建等级的限制,在叙述的笔法上要文字简省而意义婉晦,不能把统治者的丑行直接坦露出来。

杨万里特别不满江西省派末流的因袭模仿,以门户自拘的作风,鉴于此,他强调作家的独创精神。在《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中写有“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他指出,每一时代的作家应该发展各自的创作个性,创造出新风格来,不要总是字规句模学黄陈,应该另辟蹊径。

杨万里标举自己的创作,即“无法”。他不愿把自己的创作方法变成束缚后进作家的绳索,希望诗人们能放开手脚,无所顾忌的进行创作。他自己的风格也是多变,即“每变每进”。他主张从现实出发,要有真感情。注重对大自然的观察,并努力把天公造物的巧妙表现出来。

杨万里一直主张采取转益多师、兼收并蓄的态度。他平生喜爱诵读李白的诗歌,表示出由衷的钦慕。特别称道晚唐诗人(如李商隐杜牧陆龟蒙等)的作品,认为晚唐诗人作品委婉雅正,余味深长,继承了《诗经》的优良传统。杨万里所学习的对象不同于江西省派,没有独尊杜甫,但在学习方法上,他深受江西派的影响。他要求熟读古人的作品,作为模仿和取材的对象,从中汲取并丰富自己的创作。

易学思想

杨万里精通《周易》,解《易》属义理派。他继承程颐的易说,与以邵雍为代表的象数学派、图书学派相对立。同时,其易说也受张载的影响,有张载易学思想的痕迹。

首先是“易者圣人变通之书也”。主张学习《周易》的目的,是为了在人事得失、社会治乱中掌握法则,转灾为福,转危为安,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之道,使万事万变归于“中正”。认为《周易》是可以依据过去的经验,预知未来的事变。

其次是“引史证经”。他撰写的《诚斋易传》对《周易》各卦和各爻义的解释,几乎皆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行加以论证,把《周易》看作治理国家的一部教科书。再次,注重文字和义理两方面的贯通,不拘泥于文字训和注疏的形式,体现了宋学解经的特色。

最后,他认为易之道乃天地之理,圣人以天地之理而作《易》,但不能创造天地之理。他认为《周易》是圣人效法天地之理而写成的。关于理、象、辞、数的关系,易之理最为根本。有未画之易即易之理,之后才会产生有形有象的东西,才会有卦爻象、卦爻辞和揲之数、天地之数。

杨万里在易学哲学上反对周敦颐以“无极”“太极”为虚无的观点,认为混沌元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因受孔颖达太极元气和张载气论的影响,他企图将阴阳二气同程颐的天理说为一体,但由于其在易学上主张先有理而后有象,故而终不能从程颐的理本气末的观点中解脱出来。

哲学思想

杨万里论证天地人物均为物,物本于气。《庸言十三》中,肯定气无所不在,气作为原始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天地日月水火均不能离开阴阳,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也是气之运行。其次,杨万里又以宇宙的生成过程来论证世界的物质性。唯物地解释了宇宙生成过程,有太极而后有天地,有天地而后有四象五行。然后,唯物地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这样,杨万里把自己的理论置于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对立的地位。

杨万里还具有朴素的物质不灭观念。《庸言六》中,他肯定物质存在形式可以改变,而物质是不会被消灭的。

在理与气、道与器的关系上,杨万里肯定气决定理,器道不相离,无先后,坚持了唯物论的观点。他认为,道为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是气之一阴一阳的运动。宇宙是元气自然地形成的,天地万物生长发育,秩序井然,均是其自身所以如此。其次,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继而又论述了空间的无限性。

杨万里用物质自然解释天,所以世俗社会和宗教迷信在他眼中不成立。他解释出现灾疫或和顺年情时,排除了有厉鬼出没得迷信。他也不信人可以长生不死。他认为“人是气之精者凝而为物故有知”。整体概括为,气聚而有生,生而有知是气精者的表现,有知而称之神,此神就是生人之知。死是气之散,气散则体毁物亡而无知,谓之鬼。

杨万里有着深刻的变化发展观。首先,他认为矛盾运动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以气为根本的世界,运动无息;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推动其运动变化。他在肯定运动具有绝对性的基础上,承认动静相涵,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杨万里看到了量变引起质的突变,他进而区别了量变和质变。他指出,变指量变,化指质变。量变不改其性质,如某物由壮至老,仍为某物;世由盛而衰,仍其世。化为质变,是事物发生性质的根本改变,如由生至死,由存至亡,某事物已非原物了。

政治思想

杨万里的政治思想体系追求一种政治、伦理、功利的和谐统一。

杨万里主张以理治国,继承了儒家这种把自然原则引进社会领域的天理论。他以阴阳的规定性来规定君臣、父子、夫妻等蕴含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概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各种冲突融合关系。他强调阴阳范畴的矛盾运动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阴从阳,母、妻、臣从父、夫、君,上下尊卑不可逆的思想。在他看来,维护君主的权威,就是维护宋中央封建君主集权制。他把“道”放在“天”的位置,为君权至高无上寻找理论依据,使上下尊卑的伦常秩序制度化、永恒化。君主也必须按天理的原则办事而不得违反。

杨万里主张把封建制度固定化、秩序化,认为君子、野人之分这一原则,不仅是社会统治的法则,而且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他的基本思想是君尊民卑,出于统治阶级的身份,他要求劳动人民安于所处,忍受苦难,不要反抗,否则统治者就可以选择武器和屠戮。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体系中,秩序良好的政治共同体的基础是同一、同心与献身,要求民众必须坚持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认可他的命运,包括他的不公正待遇。要服从和任命,而不能反抗君主扰乱天理。

杨万里推崇孟子,思想上受到孟子的影响很大。他倡导“仁政”,要养民,而不是简单直接的“战争”来解决根本性的社会政治问题,杨万里认为那只会加重民众负担,甚至会危及南宋的统治。他呼吁上层统治者不能无节制追求满足自身的奢侈耗费,而不顾民生艰难。他不否认“刑政”,但更强调道德教化的优先。他理想的制度是包含道德精神和政治法律精神的综合的礼乐制度,他期望用高尚的道德去感化民众。

杨万里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端,从足君富民、增强国力角度考虑问题的思路,积极主张改革,要求薄税敛,平徭役,以减轻农民负担等。他主张做好理财工作,大胆突破儒家传统的“贵义贱利”的观念,从政治、礼教等方面来说明物质财富决定一切社会活动。他还主张在和平的环境里发展经济比冒然对金出兵更有利于民众的生活。

作品风格

杨万里是南宋诗坛的大家,一生所创作的诗不但数量大,而且风格多样,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都很高。除了诗歌,他在散文、赋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创作。

诗歌

“诚斋体”诗

在杨万里的诗作中,“诚斋体”诗约占一半多。“诚斋体”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杨万里为乐观、诙谐,“诚斋体”诗中有着诗人性格的投影,常有一些风趣幽默的诗句。如《题山庄草虫扇》中,“三蝶商量探花去,不知若个是庄子。”《舟过安仁》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些诗句都简短、隽永、涉笔成趣。其次,还有一些诗句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的情趣,如《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差翅亚目立上头。”《桧径晓步》中,“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这些诗句中绝大多数都是写他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以及自得其乐的平居生活。

杨万里对山水尤为钟情,“余随牒倦游,登九疑,探禹穴,航南海,望罗浮,渡鳄溪,盖太史公、韩退之、之车辙马迹,余皆略至其地。观余诗,江湖岭海之山川风物多在焉。”用诗歌加以表达,可见山川风物成为杨万里诗歌的重要题材。

在杨万里的诗中,山水风日都是有生命的,草木虫鱼都是有意识的,如《题严州新堂》中,“北山故挽南山住,东溪不遣西溪去。”《题青山市汪家店》中,“杨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飞来入竹窗。”他认为大自然提供源源不断诗材,“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杨万里的诗赋予自然较强的主观色彩,灵动性也很突出,极富谐趣。如“风”在杨万里笔下,风显得有情有义,“好风有意人金台。”

杨万里通过吸取民间文学的养料以丰富自己创作。其中《》是最富民俗音乐特色的诗集。他在诗序中,流露出一种自负、自得之情。他说:“《竹枝歌》等篇,每举示友人,延之必击节以为有之味。”他认为自己的诗“每变每进。富有民歌情味,饶有生活气息,这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进步。”但“诚斋体”的“活法”内容更加丰富,最大的特点是,要求诗人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当“万象毕来”时,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主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即“生擒活捉”。

一如钱锺书所分析的,杨万里写生如同摄影机,能迅速抓住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的瞬间动静,准确而鲜明地勾勒出来。杨万里常把他的目光投入到人们所未曾注意的角落,将一些新鲜的物事和景致采纳到他的诗中如《夏夜追凉》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行圃》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借助于神话,借助于夸张的手法,对现实加以解释,加以形容,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如《水仙花》中,“江妃虚却蕊珠宫,银汉仙人谪此中。偶趁月明波上海戏剧学院,一身冰雪舞春风。”诗中把洁白无瑕的水培水仙写活了。

杨万里注重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他在任职广东省时所写的民俗音乐体的竹枝词,曾受到尤袤陆游的赞赏。后来在接伴金使途中他又效仿船夫、纤夫的歌号。民间文学语言质朴,运用口语多,对杨万里的诗风具有重要影响。杨万里还注意广泛采择各方面的口语,如一些前代诗文中已被采用的;方言口语中生动形象的;公文官书中带有术语性质的。因此,“诚斋体”诗的语言特别通俗浅近,生动活泼。

爱国忧民诗

在《诚斋集》中反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表现诗人爱国忧民之心的诗作大约有上百首。数量较少。杨万里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于中原沦丧,国势不振的深深忧愤。当时朝中斗争复杂,他的诗中多是对于奸佞之臣破坏抗金、排挤正人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和谴责,对一些脱离现实夸夸其谈的大夫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如《白歌舞四时词》中,“老农背脊欲晒裂,君王犹道深宫热。”诗中向最高统治者、各级官吏提出劝告。《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中,“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告诫官吏不要热衷于歌颂功德,粉饰太平,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这些诗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胸中却是狂澜万丈,熊熊热火。在接伴金使过程中,他写过不少爱国情感的诗篇,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虞丞相挽词》《豫章江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在《雪霁晓登金山》中,他用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来鞭挞南宋小朝廷。张浚死后,杨万里为国家失去一位爱国将领而深切悲悼,亲自为他写传记,并写下《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出画民犹望,回军敌尚疑。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

豪放抒情诗

杨万里自称“少时狂杀老更狂”。他的一些抒情诗表达了这种“狂”的人生态度。如《赠都下写真叶德明》中,“仰看青天不看人,醉里那知眼青白。”《饮酒》中,“贵贱与死生,不齐元自齐。”诗中表现的狂傲之态,还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这和他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有关。杨万里的这类诗大多为古体诗或歌行体,诗句长短自由,感情纵放,气势澎湃,有时还采用夸张的手法,也是受到李白的诗作影响。

散文

杨万里一生所写的散文数量很大,而且体裁众多,举凡表、疏、札、状、启、笺、书、序、记、传、碑、祭文等,在他集作中都有。他认为文是道的外观,道德修养充分,文章自然就好了,他反对那种片面追求文辞之工的做法,说是“文弥工,道弥邈”,他特别强调文章在政治上的实效。同时,他也重视文章的气骨,重视文学的独创性,特别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创作成就。如《眉山任公小丑集序》《默堂先生文集序》等。

杨万里一生所写的策、论、疏、表、奏札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揭露政治上的积弊和人民的痛苦,不怕得罪贵戚。如《千虑策》《论天变地震书》等,这些文章结构绵密,逻辑性强,引证古今,反复辩驳,有很强的说服力。

杨万里写过百余篇记和序,大多是应人而作。如《怀种堂记》《隆兴府奉新县怀种堂后记》《吉水县除屯田租记》等都贯穿了要求减轻人民负担的爱民思想,《真州重建壮观亭记》则寄寓了抗金爱国的情思。还有一些记、序是为他所熟悉的亲友写的,文中回忆往事,叙写友谊,写得真挚动人。如《怡斋记》《送刘景明游长沙序》《达斋先生文集序》等都是怀念故人之作,充满世事沧桑之慨,感情十分恳挚。

杨万里还写了大量的传、行状、神道碑、墓表、墓志铭等,记录下众多的南宋爱国志士、儒学大家、知名文人的生平事迹。他在文中特别注意表现所写对象的各自特点,集中笔墨,精雕细刻,使得这些人物能各自显露他们的丰采。他为爱国名臣虞允文所写的神道碑长达八千字左右,是一篇力作。

杨万里共写过十六篇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如《溪赋》《海鳅赋》;另一类是描写生活中的一些有趣小事的,如《放促织赋》《木犀花赋》等。《海鳅赋》是反映绍兴市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完颜亮率大军南侵在采石矶下长江中被宋军打得大败的史实。《木犀花赋》写的是作者闻桂香而梦游广寒宫见到嫦娥的故事,自得其乐的情怀和丰富的想象力。

杨万里的词作以错落有致的艺术结构,铺叙纤悉的笔触,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情感,溶涵着睿智的谐谑之趣,富有极为鲜明的个性色彩,内容主要是表现归隐的意愿和家居生活的闲适。

杨万里的词在结构上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给人一种曲尽其妙、趣味盎然的感觉。如《昭君怨·赋松上鸥》通过作者和沙鸥交朋友,表达了作者退隐之心,饶有趣味;如《忆秦娥·初春》,春来后,“落梅如雪”,“山桃” 又红又小,景色诱人,到此一转,由 写景转入抒情,全词结构跌宕起伏,层次明晰。

《念奴桥·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这首词写上章致休,得以恩准而自贺。 全词以游刃有余之洒脱,写出了作者退出官场、 隐野山水的自得其乐之心境。表现出了诙谐幽默、新奇活泼的特点,且由于其笔触细腻,行文如行云流水,“状物姿态、写人情意、 铺叙纤悉”,故其词作更加新奇巧趣,自成妙谛。又如《七月十三日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好事近>》用词和语序说,都十分接近口语,读者如听作者闲谈一般;《<昭君怨>咏荷上雨》词中写作者一梦,睁眼一看,原是身在家乡,隐含了惋惜和感叹,作者往年往日的生活,怀念临安区。实际反映了作者虽退休林下,却念念不忘朝廷,不忘国事的心境。杨万里的词虽只存八首,却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为人们所喜爱。

书法特点

杨万里的《清河帖》书法风格特点,结构疏松,字形扁平,似有钟繇遗意,点划清雅,颇有苏轼神韵,反映出细腻平和的姿态与趣味。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杨万里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变革当时的诗风,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南宋后期

杨万里在南宋后期备受尊崇,周必大说他“执诗坛之牛耳”。陆游也对他多有称赞。张栻张镃、周必大等把杨万里归属于江西省派,推崇他为江西派的一代宗师。另有姜夔认为杨万里的成就是他个人的创造,不是宗法江西派的缘故。这和杨万里本身的创作方法的复杂有关。杨万里是从江西派如而突破江西派的藩篱,走出自己的创作道路。他焚毁早年效仿江西派的诗作,抨击江西派末流模仿的风气。所以杨万里的诗学主张和“诚斋体”诗在当时诗坛上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为变革旧诗风,开一代新风气作出重要贡献。

金代元代

金朝元代,杨万里备受推崇。方回把尤、杨、范、陆作为南宋中兴四大家提出来,他所选评的《瀛奎律髓》一书中,选录了杨万里多首诗。金代作家李纯甫很重视文学的独创性,他晚年非常喜爱杨万里的诗,也是看重杨万里诗作的独特风格。

明代

明代的诗坛上的大家主张取法盛唐之诗,宋诗不受重视。评到宋诗也是多为贬抑。胡应麟没有完全否定杨万里,肯定了他的“近唐句”,离盛唐还有一段距离。从拟古派的评价看杨万里的可取之处不多,当时公安派、竟陵派却很少注意到杨万里。

清代

在清代宋诗受到重视,随着诗派的纷争,对杨万里的评价也形成了褒贬两类。清初的思想家、诗人黄宗羲强调“诗以道性情”,又重创新,称许杨万里经过长期探索的创作历程。吕留良吴之振等编的《宋诗钞》中,也选录了大量杨万里的诗,对杨万里诗作的特点赞扬不已。另一些持有对杨万里贬斥的态度,如朱彝尊、叶燮沈德潜等,以学古为宗旨,贬低杨万里的诗作“谐俗”等。主要集中批评的点,“俗”“熟”“颓唐”“油滑”,也是出于一种贵族阶层没落的审美观。

近代及以后

“五四”以后,杨万里的诗一直受到文学史研究家们的重视和好评,赏析性的文章甚多,“诚斋体”的风格已日益为广大人民所熟悉和喜爱。杨万里作品大量选入中小学教材,他的诗作对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易学影响

杨万里的解《易》方法对后世易学影响颇大,清代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将其列为义理派史事宗的代表,该派在宋代易学影响深远,被认为是义理派三宗之一。他撰写的《诚斋易传》对《周易》各卦和各爻义的解释,几乎皆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行加以论证,以说明《周易》乃圣人通变之书,他因此把《周易》看作治理国家的一部教科书

杨万里《诚斋易传》能由史事而进到历代通变之理,其《自序》谓《易》为通变之书,其通为中正,中正立而变通,五帝三王之圣治,孔子颜孟之圣学,皆在此。他认为,求中在正,求正在易,求易在心;以心合中正之道,以通万变明万事,而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用。而欲通万变、明万事,莫如史鉴,故多以史事证之,其治易的根本用意在致用。从易学渊源看,杨万里以史事证理的易史观受程颐易传》的影响较深。《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诚斋易传》说:“是书大旨本程氏而多引史传以证之,初名《易外传》,后乃改定今名。宋代书肆,曾与程传并刊以行,谓之《程杨易传》。”可见以杨万里为代表的宋易史学派的形成及影响的重要性。

人物评价

正面

鹤林玉露》载虞允文评语:“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编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

赵昚赵昚称赞:“杨万里仁者之勇。”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有言:诚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扫千军,倒三峡,穿天心,出月胁之语。至于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言:“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南宋官员项安世称赞:“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

南宋官员姜特立称赞道:“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

南宋文学家张镃称赞:“笔端有口古来稀,妙语奚烦用力追。”

严羽: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称赞:“今人不能道语,被诚斋道尽;陆游学力也似杜甫,诚斋天分也似李白。”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价:“立朝时,论议挺挺。如乞用张浚配享,言朱熹不当与唐仲友同罢,论储君监国,皆天下大事。”

元代欧阳玄在《罗舜美诗序》中称赞:“南渡后,杨廷秀好为新体诗。学者亦宗之。”

元代大臣脱脱在《宋史·杨万里传》中评价:“万里为人刚而褊。”

蒋一葵评价:“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成大陆游为巨擘。”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清代诗论家袁枚认为:杨万里,一代作手,谈何容易。可以和李白并称。

清代李纮则在《南园答问》中评价:封事则胡忠简惊人,诗盟则杨诚斋独主。

现代学者钱基博在《中国文学史》中称:“南宋诗集传于今者,惟杨万里及陆游最富。游清新刻露而出以圆润,为媲于苏。万里清新刻露而特为生拗,则原出黄。”

现当代学者钱锺书说:“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

负面

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称,杨廷秀、李商隐,更觉细碎。

清代学者朱彝尊在《书剑南集后》中称,“迩者诗人多舍唐学宋,予尝嫌务观太熟,鹿直太生。生者流为萧东夫,熟者降为杨廷秀,萧不传而杨传,校之者何异海畔逐臭之夫耶!”

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称,宋人富于诗者,莫过于杨万里、周必大,此二人所作,几无一首一句可采。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讥讽杨万里,认为他“然排沙简金,几于无金可简”。

人物关系

家庭关系

交游对象

杨万里一生结交朋友众多,创作交游诗约1114首,涉及交游人物477人,为友人所作的交游诗有120首。这些交游的对象有尊师前辈、同辈友人、也有弟子晚辈,彼此互相影响,现仅罗列部分交游人物。

人物纪念

纪念日

黄桥镇每年在“4·2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和“10·29”杨万里诞辰日,会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齐声诵读杨万里经典篇目,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出了爱诗、崇诗、诵诗、写诗的浓厚氛围。

2017年,吉水县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庆祝杨万里诞辰890周年。

杨万里诗歌奖

为隆重纪念江西吉水先贤杨万里,中共江西吉水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举办“杨万里诗歌奖”全国大赛,旨在传承杨万里的诗歌精神和诗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杨万里故里

杨万里故居位于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距吉安市23公里,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湴塘村文物古迹较多,现保存古建筑120余处,杨万里墓、杨万里著作木刻板、南溪桥、御书楼等均保存完好,还建有南溪园(诗词园)、诚斋园(杨万里故居建筑群)以及杨万里公园

人物轶事

遗诗逃宴

杨万里在永州市爱民如子,为政清廉,被老百姓所爱戴。要升迁做京官了,同僚们决定隔日摆一桌酒席话别。杨万里想到,摆酒饯行本是他们的一番心意,也可表达自己的谢意,但办酒宴的钱来自百姓,会增加百姓负担,接受宴请还有违自己的为官准则;细想过后,他决定当晚就动身离任,安排家人收拾简单的行李,请好渡船,乘着夜色悄悄出城离去。第二天上午,同僚们来到杨万里住处,请他中午赴宴,谁知早已人去楼空,干净的书桌上留有一诗笺,是杨万里临行前写下的《夜离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劳留二绝简诸友》辞别诗。其中一诗曰:“已坐诗病更赢,诸公刚欲饯湘湄。夜浮一叶逃盟去,已被沙鸥圣得知。”

与陆游绝交

杨万里与陆游同为南宋初期诗歌大家,二人也惺惺相惜,互相推重,一度交往颇密,但二人晚年关系却发生了裂痕,且无法弥补,其中原因耐人寻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宁宗朝的权相韩侂胄。韩侂胄发动“庆元党禁”,为朝野众多士人所痛恨,而陆游与韩侂胄关系亲近,杨万里作诗要陆游不可贪恋富贵、依附权贵。嘉泰二年(1202)陆游出山修国史,使得杨万里与之绝交。

与周必大的交游

周必大和杨万里两人一同参加绍兴市庚午庐陵郡解试,又同朝为僚,后均为庐陵名士,故交往甚多。然两人交往并非始于少年,亦非入仕后,而始于绍兴庚午庐陵解试。在朝任职期间,两人也频繁交往,友谊逐渐加深。不过,两人更为密切的往来是在退居庐陵后的十几年,既有经常性的互访,又有频繁的书启往来,还有共同关爱后辈。他们的这段交谊为世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争议

是否属于江西诗派

南宋刘克庄认为,杨万里是江西省诗派的诗人,诚斋体式江西派诗风的发展。他在《茶山诚斋诗选》中写有,“曾茶山,赣人;杨诚斋,吉人,皆中兴大家数。”直接把杨万里和曾几归入江西诗派。王迈在《山中读杨诚斋诗》中,把杨万里称作江西诗派的领袖。钱锺书周裕锴等人认为杨万里是江西派发展的代表诗人。

学者莫砺锋认为,杨万里与江西省诗派“决裂”,明显不属于江西社里人,不能把他归入江西诗派,但不能否认江西诗派对他的影响。杨万里活泼的诗风正是在江西省诗派影响下产生的,并且在南宋的几位大诗人中,杨万里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最深。

另有学者认为,杨万里虽然早年学习江西省体,但不仅不属于江西诗派,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活体诗”与江西风格迥异。如胡明在《杨万里散论》中就力辩不可将杨万里归入江西派,诚斋诗风受到启功体的影响要大于江西体。吕肖焕则认为诚斋体可以说是江西诗风的一种反动。

有关易学的争议

对于杨万里的易学成就一直存在争议,元人陈栎在《问杨诚斋易传大概如何》中批评他的《易传》“求道于经学性理,终非本色”;清人全祖望在《跋<杨诚斋易传>》中认为“伊川为正脉,诚斋为小宗”;四库馆臣却为杨万里的《易传》辩解说“舍人事而谈天道,正后儒说《易》之病,未可以引史证经病万里也”。

周易》在六经中是最具形上性的,在宋代易学史上有重“天道”与重“人事”的两种阐释倾向,前者如程颐朱熹等,后者如欧阳修、杨万里等。在理学家看来,无疑以探寻“天理”“天道”为主流。但在四库馆臣看来,没有追随当时易学巾的“舍人事而谈天道”的风气,使用“参证史事”“以史证易”的解易方法,正是杨万里易学特色与成就所在。

相关研究

杨万里的文化观念、文化精神和文化态度值得深入思考、深入研究,他在传承前代优秀文化和创造时代文化方面,给人以更深刻的启迪。

“诚斋学”是关于杨万里生平事迹的研究、传播与学理的构建,是一门综合类的人文科学概论。在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代,有关杨万里的研究,发表的单篇论文不超过十篇。随着白话文的提倡、新文学运动展开,杨万里的诗歌被发掘出来。这一时期,胡适胡怀琛胡云翼等都把杨万里称之为古代的粤语诗人,对其语体特征的分析多有肯定。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杨万里研究的论文数量并未见增长多少,但钱锺书宋诗选注》(1958年初版)、周汝昌《杨万里选集》(1962年初版)两人都对诚斋诗作了详细分析,成为后世研究的指导方向。1964年,傅璇琮编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杨万里范大成卷》的出版,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杨万里奠定基础。八十年代后期,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章楚藩主编的《杨万里诗歌赏析集》、陈光荣《杨万里范成大诗选》等。1992年王守国《诚斋诗研究》出版,该书从八个侧面对杨万里诗歌作了细致扎实的研究,引入了一些西方现代的研究方法,是第一部全面研究诚斋诗的专著。

从哲学思想研究杨万里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如张晶的《“诚斋体”与禅学的“姻缘”》、周裕锴的《中国禅宗与诗歌》等都是从禅学的角度研究杨万里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张鸣的《诚斋体与理学》、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等则从理学的角度展开研究。

文艺影视

文学

影视

2017年上映的纪录片《千秋文节杨万里》,旨在阐述杨万里伟大及其不平凡的一生,客观形象地传达南宋主义诗人杨万里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伟大诗篇和高尚人格。本片将以阐述他的一生作为故事主线,通过场景还原、实景拍摄以及专家采访的拍摄方式,全方位地展现出南宋年间那个正气凛然,文采飞扬的诚斋先生杨万里。

参考资料

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见证“人物满东瓯”历史.温州网.2025-01-18

杨万里.吉安数字方志馆.2023-11-29

敢于直言清正廉洁的一代诗宗杨万里.吉水县人民政府.2024-05-19

江西黄桥:以“文化+旅游”擦亮诗词名片.光明网.2023-11-29

我县开展纪念杨万里诞辰895周年暨全民阅读“咏千年吉水 品万里书香”活动.吉水县人民政府.2023-11-29

一代诗宗杨万里诞辰890周年 公园及雕像建成.新华网.2024-01-07

我县举行第二届杨万里诗歌奖全国大赛颁奖仪式.掌上吉水.2023-11-29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征稿启事.中国作家网.2023-11-30

江西黄桥:以“文化+旅游”擦亮诗词名片.文旅中国.2023-11-29

旅游在吉安: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故居 追寻先辈风华.新华网.2023-11-30

诚斋气节万里风.中国吉安网.2023-11-29

千秋文节杨万里 (2017).豆瓣电影.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