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启功

启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中国当代知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

启功幼年家中多变故,曾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中学辍学后,曾随戴绥之学习古典文学,又跟贾羲民、吴镜汀学习绘画,同时开始习练书法。1933年,启功结识了时任台湾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受其提携先后任职辅仁附中讲师,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并业余从事中国书画史研究和创作。1946年,启功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又于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期加入“九三”学社,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并为程乙本《红楼梦》做注释。195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参与中国画院筹备工作,并参加了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回收工作。1971年启功被借调参与中华书局《元史》整理工作,负责撇号《清史稿》部分。1980年启功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并随后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点。1984年启功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同时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顾问,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启功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连任至第十届),任政协书画室主任。1999年,启功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00年,启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兰亭终身成就奖”。2003年启功当选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2005年6月30日,启功逝世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年九十三岁。

启功从事教育事业七十余载,同时在书画创作、学术研究及书画鉴定、诗词、红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深耕。在书画方面,启功吸收各家互补,自成一体,创造了“启体”书法,他自诩“文人画”,擅长画山水、竹石等;在鉴定方面,他曾对王安石《愣严经要旨》、宋代龙舒本《主文公文集》 北宋何子芝造金银字《妙法莲花经》、文天祥墨迹手札、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及《孝女曹娥碑》的真伪等都进行过鉴定;在诗词创作方面,启功创作了许多诗句,在当今旧体诗词创作中留下大量诗词作品;在语言方面,他对汉语结构、汉字书写及音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学说;在红学研究方面,启功多次参加《红楼梦 》不同版本的注释整理工作,并著有论述从多方面作诠解;在教育工作方面,他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尽其之力帮扶后学。启功一生著论众多,如《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法作品选》等。启功的恩师、教育家陈垣先生曾评价启功“写作俱佳”。

人物生平

清皇室后裔

1912年7月26日,启功出生于北京。启功的父系一族为清皇族爱新觉罗氏,至启功已是清帝雍正第五子和硕亲王的第十世后裔,其母系克氏家族为蒙古族。至启功的曾祖傅良时,宗室处境渐至没落,傅良遂辞爵参加科举,中举人官至翰林。祖父敏隆亦官至翰林,都曾为外放学政的教育官员。

幼年变故

1913年,启功的父亲恒同去世,由祖父照顾其生活,幼时被祖父带到雍和宫祈福接受灌顶礼,法号“察格多尔札布”。幼年启功在读诗、书画、写字方面受到祖父的启蒙熏染。1922年,启功祖父去世,十岁的启功由母亲克连珍和姑母恒季华抚养。此时家庭陷入困顿,由于受到祖父的旧友及学生关照和周济维持生活,启功得以在1924年至1926年在北京汇文学校读书,期间在校书画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嘉宾。

少年学艺

1926年,经由长亲推荐,少年启功拜画家贾羲民(原名贾尔鲁)先生学画,学习书画鉴定,又由贾羲民先生介绍拜入吴镜汀先生门下。1930年,启功师从戴姜福(字绥之)先生学习古典文学,习作旧体诗词,并受到著名书画家溥心畲先生赏识,参加翠锦园文人雅集,与张大千等文人相识。同时,启功加入了画家爱新觉罗·溥伒(原名爱新觉罗·溥伒)先生发起的松风画会,自号松壑。

得遇恩师

1932年,启功与年长他两岁的满族女子章宝琛完婚。由于家境贫寒,启功曾一边自学文史,一边教家馆,以补贴家用。1933年,启功通过曾祖父的“门生”、著名学者傅增湘先生引荐,认识了时任台湾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字援庵)先生。陈垣先生认为启功“写作俱佳”,随即安排其进入辅仁附中担任国文教师。一年多后,启功被因学历不符合要求被相关领导解聘。1935年,陈垣先生再次安排启功担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从事中国书画史研究和书画创作。不到两年,再次因资历不够被解聘。1937年七七事变,时境艰难,启功迫于生计,以教家馆和写字卖画维持生活。1938年,启功又一次被陈垣先生安排担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讲授一年级国文,并自此开始受教于陈垣先生。

专于学术

启功担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期间,先后教授“普通国文”“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历代韵文选”“历代散文选”课程。1946年,启功由当时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的沈兼士先生任推荐,受聘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阅读整理档案材料及古书画鉴定工作,期间著有《〈急就章〉传本考》《〈平复帖〉说并释文》《〈兰亭帖〉考》《唐摹万岁通天帖考》等文。1949年,启功被评为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1952年,启功随辅仁大学调整合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古典文学。同期,启功加入了“九三”学社,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他还与向达、王重民、周一良、曾毅公、王庆菽等人一同撇号敦煌变文俗曲,之后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注释本。启功也先后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与王朝闻等兼任《美术)杂志编委,与华君武等兼任《人民日报》美术顾问。1956年,启功升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被叶恭绰先生借调,参加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1957年,启功应文化部邀请,参与故宫博物院回收文物的鉴定工作。同年,启功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

历尽劫波

1958年,启功在北京中国画院被补划为“右派”,离开画院回到学校,随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职称被撤销,工资降级,教学工作被停。1962年,启功出版《古代字体论稿》,但已完成的《诗文声律论稿》因故拖延不得出版。1963年启功撰写《〈红楼梦〉札记》。1966年,启功被视为“右派”和封建余孽,参加劳动改造,常被勒令抄写大字报。1971年,启功被借调参与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元史》和《清史稿》工作,负责撇号《清史稿》部分。1975年,启功夫人章宝琛因病去世逝世。

否极泰来

1976年,北京师范大学恢复考试招生,启功获准重登讲台,次年,启功所著《诗文声律论稿》出版。此时《清史稿》标点工作也已经结束,启功回到北京师范大学。1978年改革开放,落实政策,启功教授职称被恢复。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启功的社会活动日益繁多。1980年,启功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次年《启功丛稿》开始出版。同时,启功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启功创建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点,开始招生。同年,启功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次年,启功参与文化部文物局组织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甄别鉴定各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同年三月,启功应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在东京举办“启功书作展览”,并且接待了钟谷扇舟为首的日本书法代表团。之后启功又参加“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组织的的专家支持西部讲学团,赴呼和浩特市银川市兰州市乌鲁木齐市巡回讲学。1984年,启功被聘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顾问,同时他创建的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点,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同年,启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终有所成

1985年,启功在故宫博物院参加海外回流王安石书《楞严经要旨》卷及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的鉴定。同时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讲学,在港举办“启功书法展”。同年,启功被文化部聘为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并出版《启功书法作品选》。次年,《启功书法选》出版,启功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又应香港书学会、新加坡书学会邀请进行访问、访学。并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连任至第十届),兼任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1987年,启功受邀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何子芝造金银字《妙法莲华经》。同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日本日中友好协会联合举办“启功、宇野雪村巨匠书法展”,先后在北京和东京展出。次年,启功应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邀请主持画展开幕式并鉴定书画。同年,启功为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书法教师讲习班授课。此后,启功先后出版了《启功韵语》《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草书千字文》《汉语现象论丛》等著作。同年,启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次年,启功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同期,全国政协、北京师范大学、荣宝斋联合举办“启功书画展”,先后在北京、广州市日本展出。自九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世纪初,启功先后出版了《启功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絮语》《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画作品专集》《汉语现象论丛》《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启功卷》《启功赘语》《启功二帖集》《启功书画集》等多部著述。1997年11月,启功任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1998年,启功获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启功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99年,启功受国务院聘请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01年,启功获文化部兰亭终身荣誉奖,他将奖金捐赠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学生。同年,启功获得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次年,启功获文化部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他再次将奖金捐赠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学生。2003年,启功当选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此后《启功讲学录》《启功口述历史》陆续出版。2005年6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2006年6月30日,启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

家族成员

主要作品

人物成就

书画

启功画作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富有传统文人画的意趣。

启功自幼出身与书香门第,因受其祖父影响及环境熏陶,得到良好的书画启蒙教育,有志于成为画家。少年时启功先后师从画家贾羲民、吴熙,之后受到溥心畲、张大千、傅雪斋、齐白石等名家指点,启功二十岁前后其画作已渐有名气。在台湾辅仁大学任美术系助教期间,启功专业于绘画,之后受韩寿宣先生邀请在北京大学兼任美术史教员。启功从青年时期开始,多次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水及北海公园画舫斋、漪澜堂参加画展。1956年启参加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成为北京书画院创始人之一。启功擅长画山水、竹石等,他认为自己的画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其挚友、书画家黄苗子评价:“启先生工画,山水南天竹,清逸绝伦。”

启功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主宾相济,风神俊秀。

启功早年受过很多名家指点,如擅长草书的冯公度先生,擅长行书的沈尹默先生,创作与理论俱佳的张伯英先生等。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启功在书法研究中首创了“ 五三五 ”不等分结构字体 , 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区别于“九宫格”的“九等分”。启功反复练习和研究之后,他又发现汉字结构存在”先紧后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规律,开始更加注重字的“骨架结构”。这种“五三五”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启功在书法创作实践的同时,还著述有多部理论研究,如《古代字体论稿》《急就章传本考》《兰亭帖考》《论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考》《平复帖说并释文》 《山水画南北宗说辨》《董其昌书画代 笔人考》《谈诗书画的关系》《说千字文》等专著和论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启功除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以外,又有诸多社会兼职,参加各项文化交流活动渐多。自此80年代始,启功多次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讲学、举办书画展览,并应邀在日本东京举办“启功书画展”,促进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后的文化交流。1997年,启功出席了香港荣宝斋建店一百周年、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和迎接香港回归活动,并为迎香港回归作十六字令二首及联诀作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庆祝中韩建交两周年,启功应韩国东方画廊的邀请,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并与韩国书法家金膺显举办书法联展。之后又应邀先后赴韩国、新加坡访问、参加书画交流活动。他还赴美国、法国德国访问,参观了三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1999年,启功又赴纽约出席了中国艺术精华研讨会,发表了论文《画中龙》,进行了学术交流。2001年,他获得全国书法“兰亭特别贡献奖”,2002年获得“全国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

碑刻

启功先生主张学习碑刻要还原书写的状态,即“透过刀锋看笔锋”,不提倡刻意描摹“金石气”,并说:“所谓金石气者,可译言‘斧声灯影’。以其运笔使转,描摹凿痕,结字纵横,依稀灯影耳”。

鉴定

启功一生致学,涉及史学、文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版本学、金石学、诗词学、红楼梦学、碑帖鉴定学等方面。尤其对古代的书画、碑帖见识卓异,造诣精深。启功鉴定书画,不只是作一般真伪的评判,由于他精心研究过书法史、绘画史,又基于他对古文字学、古典文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文献学等有深厚的基础,又熟悉古代典章制度、礼仪民俗,本人亦有书法绘画的实践经验,故其鉴定工作善于综合运用各方面的所学,从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的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如诸多古代书画精品,在历史上有许多真伪混杂的评说,形成难以解决的历史公案。启功科学地运用他掌握的历史资料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书法史、绘画史和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风俗人情以及作者本人的艺术风格、创作习惯等全面地分析,解决了许多历史公案。1968年,国家文物局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启功为组员,负责甄别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1986年,启功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对王安石《愣严经要旨》、宋代龙舒本《主文公文集》 北宋何子芝造金银字《妙法莲花经》、文天祥墨迹手札、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等都进行了鉴定,为文物鉴定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启功先生还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作出一锤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等等。

启功的书画鉴定理论,多为零散的文章或书画题跋。这些书画鉴定理论,大多集中在其出版的《启功丛稿》和一些回忆录、杂著和书画题跋中,后来选编的各类书画鉴定文集中搜集的启功书画鉴定文章,大多来源于《启功丛稿》。启功的书画鉴定文章,主要有《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1962年)《戾家考》(1963年)《鉴定书画二三例》(1981年)《书画鉴定三议》(1986年)。启功关于碑帖鉴定与考证的专文,主要有《传本考》《说并释文》《考》《“绝妙好辞”辨》《孙过庭考》《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帖辨》等,其他的碑帖鉴定则多散见于书画题跋中。

诗词

新中国成立后,启功在治学、授业、评画之余,常就生活中遇到的人物、事件、器物,风景等抒发情感,创作了许多诗句,在当今旧体诗词创作中留下大量诗词作品。启功诗文作品形式多样,绝句、律体、古体都包含,内容丰富。他先后著有于1988年出版的《启功韵语》,1988年至1992年期间积累的诗作又出版了《启功絮语》,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及香港翰墨轩出版社分别出版, 至1999年又出版《启功赘语》。之后,中华书局将此三本合编收入《启功丛稿·诗词卷》。2003年赵仁珪又为这三册作注,题为《启功韵语集》。另有《论书绝句百首》前后多次出版及再版。此外,还有在古典文学教学实践中撰写的对古典诗词曲文的声律声调进行讲解与研究的《诗文声律论稿》。启功在总结历代诗歌特点的笔记说认为“仆常谓,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嚷者,理直气壮,出以无心:想者,熟虑深思,行以有意耳。”他对千年以来诗歌发展的历史,深入浅出地透彻分析,给青年后学以启发。有相关专家认为启功的诗词,“功力深厚,风格鲜明,完美地运用了古诗词的固有形式,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新词语、新典故以及俚语、白话文,形成了他的诗词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为古诗词传承与创新做了良好的典范。”

启功的诗格律严谨工整,语言典雅丰赡,意境深远含蓄,学力深厚坚实,深具古典风韵;同时又能坚持“我手写我口”的原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启功主张“平仄须严守,押韵可放宽”。其实押韵本为求声音的回旋之美,适当地照顾今音是完全必要的。其总结的“用韵率通词曲,隶事懒究根源。但求我口顺适,请谅尊听絮烦。”不啻为今日通用之法则。至于律句的几种基本格式,启功形象地提出了“竹竿”理论。把平平仄仄平平仄不断排列的音节比喻成一根竹竿,只要能从竹竿上完整截下来的一段都是律句。

启先生论诗还特别强调传统的寄托、比兴手法以及形象化的表达。启先生认为诗不应太直接地叙写时事,不应太就事论事,而要把它化为一种生活感受和思想情绪加以抒发。启先生认为诗是非逻辑的,“妙句难从句下求”,不能作实去解释句中的字义,“因为它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难言的感情。”启先生还提倡粤语入诗以及幽默风格。

红学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启功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并向出版社推荐他认为更优的程甲本。之后他又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组织的《红楼梦注释》集体编写工作。1963,为帮助青年教师和学生关于《红楼梦》的教学,启功撰写了《读\u003c红楼梦\u003e礼记》一书,对《红楼梦》中的年代、人名、地名、官职、服装、器物、习俗、称谓等作诠解。八十年代,北师大组织专家对馆藏《红楼梦》程甲本进行整理注释,启功担任顾问,并于1987年正式出版。启功认为“《红楼梦》里的诗和旧小说中那些“ ”或“有诗为证”的诗都有所不同”,“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就如何全面理解人物形象提出自己见解。在《读\u003c红楼梦\u003e札记》一文中,他具体分析了《红楼梦)中“所写的生活事物,究竟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如对《红楼梦》所写的年代及地点的扑朔迷离进行了具体的考辨;对《红楼梦》官职中既有虚构的,也有真实的,还有半真平假的进行了梳理;对《红楼梦》中的服装描写进行了研究,指出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认为男子的多虚写,女子的多实写,并结合对辫式、小衣、鞋子以及称呼、请安、行礼的描写分析了当时的风俗。最后对《红楼梦》为什么要“这样费尽苦心来运真实于虚构”进行了分析。

语言

启功先生的语言学著作有《汉语现象论丛》《诗文声律论稿》《说八股》和《古代字体论稿》等。在汉语方面,启功根据汉语单音节词意义、用法灵活的特点,以“万花筒”镜片组织和碎纸渣的拆装道理,比喻组词成句的灵活性,用“意义控制说”解释语序;根据华族宏观思维的特点,用“开合”或“起、承、转、合”解释句子、句群的结构;根据人呼吸的生理特点提出“自然音律说”,对汉语中的对仗、节奏、复重等现象所作的解释精辟又独到;用“平仄竿”解释律诗的声律,自然而易懂。在汉字方面,启功先生突破中原地区几千年的识读汉字学,创建了书写的汉字学,从体、法、理、趣四个方面总结出汉字书写的规则。

启功从年轻时开始教古文,他归纳文言文转译中词、句、段三重层次的问题:词要关注含义、用意趋向和情态,以及古今演变的情况;句的组成,主、谓、宾以及偏、正、倒之类不是急需知道的,“急需的却是这个万花筒共有几块镜片,多少颜色碎纸碴,怎么拆开,又怎么装上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群,就像一个四层的书架上摆着的书,无不合于起、承、转、合的组织规律,此外,语法、韵律、修辞也是密切关系。它们表现特殊的“汉语现象”,超出了“葛郞玛”的解释范围。

启功认为:“汉语句法构造比较特殊,常见句中‘主、谓、宾’元素不全的现象,在填不满一条模子时,便以‘省略’称之。”

教育

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院士倡议建立教师节,启功是主要附议者之一。次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91年11月27日,启功以自己的书画义卖所得款项人民币一百六十三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元,设立以陈垣先生命名的“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用以奖励品学优异的学生和教师。1997年,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拟将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归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启功上书相关部门,终使该学科得以保存。1997年7月29日,启功为北京师大学拟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他认为“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仅仅具有还不够,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包括思想、行为、待人、对己,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世界上、社会中的模范。这种模范,不用等待旁人选举出来,自己随时扣心自间,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启功讲课,写文章极注意做到深入浅出,化繁富为简明,化深奥为平易,从不板起面孔故弄玄虚地吓唬学生,所以总让人感到读书求学乃是一项愉快的活动,而不是那么枯燥乏味,艰深困难。如诗歌格律问题讲不好就很使人厌烦,但启功却绘成图表教学生掌握其变化规律,使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它不但有规律可循,还有其灵活性。

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在启功先生青年时期,民国著名书法家曾评价启功十九岁时的草书,他认为“这是认识草书的人写的草书”。书画家叶恭卓评价青年启功是“聪明绝代的人才”。启功的恩师、教育家陈垣先生曾评价启功“写作俱佳”。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启功当选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家佟韦评价启功“人无完人,启功除外”,给予了直接肯定。近代书画家、诗词学家张伯驹评论启功所作《平复帖》释文:“仅七十余字的《平复帖》历代鉴资家都认为“文字古奇,不可尽识’。启功是把《平复帖》全文释出第一人。”书画家黄苗子在其所著《画坛师友录》中,以“扬马之俦,石八之流”作为其中一章的题目,将启功直比、、石涛、八大山人一类的人物。台湾省作家董桥认为启功“可以直接与唐宋文人对话”,肯定了启功的文化素养。

启功先生去世后,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评价“启先生学问博大精深,特别体现在他在凭借深厚学养、遵循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上,在《启功丛稿》各卷中可谓比比皆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连起评价启功:“一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一位并世少有的伟大教育家,一位独步当代甚至不让古人的大书法家,一位可以说完美继承了中国文人画优良传统的画家,一位才思敏捷而又能入古出新的诗人,一位古书画碑帖全能的权威鉴定家。”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评价,启功是在中国历史大转折时期出现的不可多得的学者、诗人和艺术家。他上承清末民初的传统,在学术和艺术两方面取得独特的成就,其影响不限于生前,也不限于今天,还将一直延续到将来。启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学问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他的学术领域涉及中国的文学史、艺术史、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佛学、民俗学、敦煌学、文物鉴定学等许多学科。对清朝典章制度之熟悉、对书画碑帖鉴定之精湛,堪称独步当代。他熟谙古典文献,其学问既来自各种典籍,也来自他本人的见闻和实践,所以他的学问是活的学问,已经化到他的生活之中。在启功那里,人即学问,学问即人,一言,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莫不透露着学问的真谛。启功作为书法家的地位是公认的,他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书坛的领袖和旗帜。他的书法有深厚的传统根底,目验的古代书法精品既多,且有深入的研究,又自出机杼,戛戛独造,法度严整,满纸生辉,形成典雅与遒劲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如千仞之高岗,又如云中之白鹤;如霜下之松柏,又如拈花之少女,其外形可效而得其仿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则不可及也。

崇文集》四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选评价,启功是享誉中国国内外的国学大师,对古代书画、碑帖见识卓异,造诣精深。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许进评价,启功作为一位深受爱戴的教育家和成就卓著的学者,启功于国家之钟爱,于社会之关切,堪称世范。

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评,启功博学多才,德望兼备,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其书清秀,其诗清趣,其画清逸,其文清新,其心清静,其人清正,值得我们尊重、缅怀和学习。

现代快报评价,启功是当代名扬海内外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正如他人品学问一样,秀丽、博雅、才气横溢、风流洒脱;他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当代旧体诗人,他的诗很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创作观,格律严谨工整,语言典雅丰赡,意境深远含蓄,学力深厚坚实,深具古典风韵;他是独具慧眼的文物鉴定家,尤其对古代的书画、碑帖,见识卓异,造诣精深,为保护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文物界的人都称他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人才;他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幼承家学,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他还是一位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以卓越不凡的才能、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赢得各方面的敬重和爱戴,并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建设和文史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扬州大学副教授张进评价,启功博学多才,对中华传统文化造诣极深,堪称一代宗师,他待人接物谦和、谦恭,立命处世谦虚、谦逊,面对名利谦让而不虚伪,襟怀坦荡,是谦德的典范。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辉煌的才艺,更有闪光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是我们永久学习的榜样。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启功是满族正蓝旗人,他是雍正帝的第九代传人,同时也是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嫡孙。

启功在周岁之际便遭遇了父亲因病离世的变故,随后他与曾祖父和祖父爱新觉罗·毓隆相依为命。四岁时,他便开始进入私塾接受教育。然而,启功在十岁那年再次遭遇不幸,曾祖父和祖父相继离世,家庭因偿还债务和办理丧事而陷入困境。尽管困境重重,启功的教育之路并未因此中断。十二岁那年,在曾祖父和祖父的几位门生的慷慨援助下,他得以有机会进入汇文学校小学部就读。两年后,他顺利升入中学,但不幸的是,由于经济困难,他未能完成高中学业便辍学了。

感情生活

启功在21岁时,在母亲的安排下与从未谋面的章宝琛结为连理。尽管章宝琛不懂文墨,但她任劳任怨,让启功得以专心于学业和事业,启功对她的感情也逐渐由同情转为深爱。尽管启功一生无儿无女,但他晚年却享受到了侄儿侄媳和侄孙带来的天伦之乐。启功性格独特,他有三怕:怕过生日、怕沾皇家祖荫、怕人介绍老伴。然而,他却二不怕:不怕病和死。面对病痛,他甚至能以幽默的态度面对,将痛苦的牵引治疗比作“上吊”。这种乐观知足的态度,贯穿了启功的一生。

公益事业

1990年,启功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一场书画义卖活动,成功筹集了超过160万元的善款。为了纪念先师陈垣的“励耘书屋”,启功特别以“励耘”命名,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后世纪念

启功故居

启功出生北京东四北的什锦花园21号,由于幼年变故,不得不变卖家产房子、字画,用来发丧、偿还债务,搬离了什锦花园,此后居无定处,频繁于租房、搬家。他曾有诗句:“食贫迁徙常,一寓诧三载”,记述了当年的窘境。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交道口附近的东宫街、梯子胡同、细管胡回、草厂胡同、鼓楼西边的前马厂胡同居住过。新中国成立后,较长时间住在黑芝麻胡同。1957年母亲和姑母去世后搬到小乘巷内弟家借住长达20余年,自称,“小乘客”。小乘巷的生活是启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其间他承受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他曾记述:“寄居小乘巷,寓舍两间,各方一丈。南临煤铺,每见摇煤,有晃动乾坤之感。”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成立于2012年,是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名字命名的书画创作和理论研究机构。启功书院位于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5层,建筑面积700余平米,设有坚净美术馆和教学部、科研部、展览部、基金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启功书院以“艺术境界、学术品味、文化精神、责任担当”为办院宗旨,以书画艺术为主开展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创作展览、公益服务等活动,承担国家文化建设任务及国际交流合作,旨在传承启功先生的学术精神,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启功纪念园

“启功纪念园”位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内荔枝山,是全面展示启功先生文化学术成就和书法绘画成果的园林建筑群,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风格为基本设计理念,以馆、廊、碑等为人文载体,以山、水、林为自然元素,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于一体。纪念园承载学术活动、教育教学、文化交流、会议展览及参观旅游等功能。

艺术造像

2013年1月6日,2012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暨艺术造像揭晓盛典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启功、赵朴初、季羡林、周汝昌张仃吴冠中王世襄史树清罗哲文、徐邦达十位已逝文化艺术大师的20幅巨幅画像三楼会议大厅亮相。

奖项命名

2014年9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中国启功教师奖”,“中国启功教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10名优秀教师,每名优秀教师奖励50万元人民币。

纪念活动

2022年7月26日,中国嘉德与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共同主办“坚净——纪念启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特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对外展出。展览从家事、师事、鉴事、余事、正事五个部分展现了启功先生的人生轨迹和艺术成就。展品全部来源于启功先生自藏,无借展作品,共计一百一十种。同时,故宫博物院相关专家与启功先生侄孙等在展览现场还就启功先生与展览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读。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启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相关影视

人物研究

启功作为当代知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相关组织机构、学者和其学生后辈多有撰文或著书,从多角度进行追述及研究。早在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著名学者教授启功》一文中就其家学渊源、整理古典文献、古文字研究、诗词创作、文物鉴定、书法创作等方面做了概述。后世研究中代表性的有长期致力于“启功研究”的课题的启功先生的学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仁珪先后出版的《启功先生悼挽录追思录》《启功隽语》(合著)《启功研究丛稿》《启功评传》等著作,涉及启功先生生平、书画创作、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中,刊发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连起先生撰写的《关于启功先生的鉴定》一文,文中以“古书画鉴定的通人,即书画碑帖全能的鉴定家”“作为书画家的鉴定家”“大学问家的鉴定家”"作为教育家的鉴定家"四个角度,列举诸多具体实例,论及作为鉴定家的启功先生在书画碑帖鉴定方面成就,以及关心后进的轶事。

人物轶事

皈依雍和宫

启功幼时被家人安排到雍和宫接受灌顶礼,拜白普仁法师为师,正式皈依藏传佛教,法号“察格多尔札布”(意为金刚佛母保佑),成为一名记名小喇嘛。白普仁作为启功的上师,自启功三至十七岁为其传教授法。现雍和宫存有启功所书匾额和长联。

师生同父子

启功幼逢变故,家境贫寒,中学未毕业即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后经曾祖父的门生傅增湘的介绍,得以结识時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先生。陈垣先生对启功的第一印象即是“写作俱佳”,前后破例安排他“三进辅仁”,启功得以受其言传身教。陈垣先生逝世于1971年,启功写下挽联悼念:依函丈三十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答陶甄。1991年,为纪念恩师陈垣先生,启功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辅仁趣作

启功在辅仁大学任教期间,时常针对时局和学校发生的事编写顺口溜。他曾对当时经济不稳定的社会现象编写顺口溜“银元涨,要银元,银元落,要白面。买两卖两来回算,算来算去都不赚”。他还编写了顺口溜反映当时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萧条,“美术系,别生气。泥捏象牙塔,艺术小坟地。”

自撰墓志铭

启功的夫人章宝琛年长启功两岁,他自述称呼其姐姐,以“贫贱夫妻患难心”描述二人感情。1975年,夫人章宝琛因病去世逝世。1977年,借居于内弟小院的启功捐出所存文玩藏品,写下《自撰墓志铭》。

参考资料

启功.人民网.2023-04-10

10月20日线上拍卖 | 中国书画——名家书画专场(一百二十九).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3

《启功全集》的出版旨趣.光明网.2023-04-09

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10周年:笔墨见“坚净”.澎湃新闻.2023-04-09

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辞世 陆昕教授撰文祭之.中国政法大学 新闻网.2023-04-09

1994--1997年大事记.团结网.2024-04-14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记教师启功(组图).新浪新闻.2024-04-14

政协九届全国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人民网.2024-04-14

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12-25

陈抗甫常务副主席出席启功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12-25

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2023-04-12

启功书画集(普及本).孔夫子旧书网.2024-01-03

启功书法丛论.豆瓣读书.2023-12-31

启功临《兰亭续帖》.孔夫子旧书网.2024-01-03

启功给你讲书法.豆瓣读书.2023-12-31

启功楷书千字文.孔夫子旧书网.2024-01-03

启功讲唐代诗文.豆瓣读书.2023-12-26

启功的书画世界.豆瓣读书.2023-12-26

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10周年:笔墨见“坚净”.凤凰网.2023-04-12

启功:名不虚得,艺无止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25-02-28

徐可:一位国学大师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作家网.2025-02-28

诗人启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5-02-28

汉语的知音——作为语言学家的启功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25-02-28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成立会暨启功教授捐款仪式隆重举行”.中华慈善博物馆.2023-04-11

再送启功先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4-11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生平.新浪网.2025-02-28

启功教书法一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4-04-13

启功生平.北京师范大学 .2024-04-13

对话|柴剑虹:《启功丛稿》纪念版并非一般意义的重印.澎湃新闻.2023-05-10

纪念|王连起:启功先生的鉴定何以淹有众长.澎湃新闻.2023-05-10

心香一瓣 纪念启功先生.国务院参事室.2025-02-28

赵德润:文之脉,国之魂——中央文史研究馆往事回眸(三).国务院参事室.2024-04-21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多措并举助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网.2025-02-28

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参事室.2025-02-28

启功 |“融合共生”第十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南京站)参展艺术家作品赏鉴|名家|当代|爱新觉罗·启功.网易.2025-02-28

启功大师谦之典范.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5-02-28

国学大师启功谈姓氏:我从来就没姓过爱新觉罗.中国新闻网.2024-04-21

第五任副馆长 启功.中央文史研究馆.2024-04-21

一代大师启功的传奇人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4-04-21

小乘巷里的大人物.百家号.2023-05-10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2023-04-12

一代国学大师“启功纪念园”落户珠海.凤凰网文化.2023-05-10

未来教育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清明节缅怀启功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2023-05-10

2012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暨艺术造像揭晓盛典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艺网.2025-02-28

首届中国启功教师奖评选公告.教育学报.2025-02-28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4-04-03

启功 (2015).豆瓣电影.2023-04-11

百年巨匠·书法篇|启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4-11

从“启功现象”到“启功研究”.人民网.2023-04-12

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豆瓣读书.2023-05-10

启功隽语.豆瓣阅读.2023-04-12

启功传.豆瓣阅读.2023-04-12

我的老师启功先生.豆瓣阅读.2023-04-12

启功.豆瓣阅读.2023-04-12

启功图传.上海图书馆馆藏书目查询系统.2023-05-10

百年巨匠·启功.豆瓣阅读.2023-04-12

启功先生题签集.豆瓣阅读.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