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又名东南亚大陆(Mainland Southeast Asia),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其东临南海,西临孟加拉湾、缅甸海和马六甲海峡,南接印度尼西亚,北邻中国,海岸线长1.17万千米,总面积206.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半岛,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七个国家。
中南半岛是由多个微地块经多条缝合带连于一体的复杂构造拼合体,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脉由北而南呈扇形展开,自西向东分别有那加山脉、若开山脉、比劳山脉、长山山脉等山脉;拥有伊洛瓦底江、怒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等主要河流。半岛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常年温暖湿润。生物种类丰富,是地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设有多个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黄连国家公园、南瑙国家公园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泰国锡的总储量居世界首位。
早在距今50万~40万年前,就已有猿人活动于中南半岛北部;公元前3000年后期,半岛出现粟作农业;公元前1000年,部分地区出现金属冶炼。中南半岛10世纪以前以柬埔寨的高棉王国最为强盛,并受到来自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佛教和印度教广泛传播;10世纪以后,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建立,柬埔寨由盛而衰,缅甸、泰国、越南三足鼎立;17世纪以后,西方势力开始进入中南半岛,19世纪时,除泰国外,中南半岛各国均成为英、法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南半岛各国依次独立。
中南半岛历史丰富、人口众多,且地处东亚与南亚之间的枢纽地带,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目前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则产业升级较早,经济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中心。中南半岛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芭堤亚、下龙湾等风景名胜,以及吴哥窟、蒲甘古城、琅勃拉邦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
命名
“中南半岛”旧称“印度支那”(Indo-China),该名称源自丹麦地理学家康拉德·马尔特-布伦(Conrad Malte-Brun),他于1804年将该地区称为“印度支那”(indo-chinois);1808年,苏格兰语言学家约翰·莱登(John Leyden)则使用“印度支那”(Indo-Chinese)一词来描述该地区的居民及语言。
在当时,“印度支那”的称呼的欧洲学界存在争议,因为该名称表示中南半岛的文化以中国文化为基底,只是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当时学界存在相反的观点,马尔特-布伦本人后来亦在其《世界地理学》修正版中更改其主张,认为应将该地区称作“支那-印度”(Chin-India),以表示该地区的文化以印度文化为基底,不过“印度支那”一称依旧占据了主流,并取代了包括“远印度”(Further India)、“外恒河半岛”(Peninsula beyond the Ganges)等术语,成为中南半岛的主流称呼。
其后,随法国在中南半岛建立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包括今天的柬埔寨、老挝王国和越南),“印度支那”一词开始主要指称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支那”一词被发展成为侮辱中国的词语,1941年,在于右任的倡议下,中国改用“中南半岛”取代“印度支那”。此外,在国际上,中南半岛亦被称作“东南亚大陆”(Mainland Southeast Asia)。
位置境域
中南半岛位于亚洲大陆南部,地处印度次大陆以东、中国以南,东临南海,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南接印度尼西亚,北邻中国,经纬度范围约为1°15'N-27°30'N,90°10'E-109°30′E之间,海岸线长1.17万千米,总面积206.9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总面积的46%。
形成过程
中南半岛所在的印支地块(Indochina Block)起源于古生代早期的原始冈瓦纳古大陆,其西部带是中泰缅马苏地块(Sibumasu Terrane)的一部分,源自早二叠世晚期的澳大利亚冈瓦纳大陆西北部边缘;中部和东部带则为印度支那地块边缘(源自早泥盆世冈瓦纳大陆边缘)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期间构建的素可泰府岛弧(Sukhothai Arc)。
中生代时期,印支地块经历了显著的构造变形,在此期间,掸泰地块(Shan-Thai Block)和印支地块作为一个复合单元在印度次大陆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早期经历了约10°的顺时针旋转,其后掸泰地块经历了内部构造变形,而印支地块在同一时期表现为刚性构造单元,主体与欧亚板块连于一起。
新生代以来,该地块介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之间,位于逐渐隆起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并逐渐向东南方向逃逸。关于印支地块在新生代以来的逃逸现象,学界存在两种解释,“构造逃逸”(tectonic escape)说认为,该地块受到走滑断层系统的横向挤压,因而向东南方向移动;“地壳流”(crustal flow)说认为,该地块上地壳在下地壳粘性流动通道的驱动下,以延性变形的形式向东南逃逸。
地理特征
气候
中南半岛当地大多数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当地11月-翌年3月为东北季风期,当东北季风经过海面时,会逐渐变暖并聚集水分,并在接触陆地、山脉时带来降水,在此期间,马来半岛东海岸地区降雨量最大;5月-9月为西南季风期,此时气流反转,主要气流向东北,这一时期为中南半岛的降雨高峰期。
中南半岛年平均气温约为27℃,其中4月温度最高,平均气温为31℃;12月温度最低,平均温度为20℃。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5-10月为雨季,月平均降雨量最高可达295.09毫米;12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可达6.62毫米。平均日照时长为10.5小时,其中4-5月平均日照最长,均超过12小时;12月日照最短,约8小时。
中南半岛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日照有限,平均气温为15-31℃,1月气温最低可降至0℃,5-10月温度最高,可接近35℃;平均日照时长为3.8-5.47小时。
地质
地质构造
中南半岛南端处于湄公河的下游和长山山脉的东南端缘,属昆嵩断块的一部分。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西北向为主,也有东西向、西北向和南北向的断裂,一般以东西向、东北向基底断裂形成较早,其余较晚,东部与南海大陆坡相接的近南北向断裂明显,为三叠纪晚期印支运动使印支陆块和华南陆块碰撞的缝合线断裂。
地层信息
中南半岛区内最老地层为广泛出露的元古界“昆嵩杂岩”,为深变质岩层,厚3000-5000米,包括下部的角闪岩、黑云母副片麻岩、钙碱性正片麻岩、混合岩和上部的二云母硅线石片岩、石榴石片岩、石墨片岩夹石英岩,与下伏“昆嵩杂岩”呈不整合接触。泥盆纪与下伏岩系呈不整合接触,主要为深海相碳酸盐岩、滨海一浅海相碳酸盐岩夹含煤碎屑岩和沼泽相含煤碎屑岩以及硅质岩一碳酸盐岩,厚500-600米。也见有上石炭统不整合覆于中(或下)石炭统之上者。二叠统与下伏石碳统呈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触,由巨厚的火山沉积岩和陆源碎屑沉积岩组成。下三叠统整合覆于二叠统之上,由砂页岩组成,厚约1800米。中三叠统与下三叠统呈整合接触,主要由灰岩、酸性和基性喷出岩组成。上三叠统与下伏中三叠统呈不整合接触,常见滨海、涡湖含煤层碎屑岩,也有由流纹岩、钙质砂岩和红色页岩组成者。侏罗系与上三叠统为不整合接触,常由中酸性侵入岩、喷发岩和红色碎屑岩组成,也见下中侏罗统有海相砂泥质碎屑岩互层、夹层和上侏罗统为河流相砂泥岩的白垩系与下伏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多由红色陆相砂岩、砾岩和泥岩夹石膏或盐层组成。也见有侵入的花岗石。在上、下白垩统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偶有侵入碱性花岗岩。
矿产资源
中南半岛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铅、锌、银、锑、铜、锡、钨等矿藏均占有重要地位,最主要的是锡。从缅甸的掸邦高原向南经马来半岛,直至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岛和邦加岛一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锡钨矿带,此外越南北部和老挝也有锡矿分布。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四国锡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0%左右,其中泰国锡的总储量约150万吨,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地区和附近的岛屿上。
中南半岛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其中缅甸沿海地区的石油储量十分丰富,到1977年底,已勘探到的石油储量力753万吨;中南半岛的煤主要分布在越南的北部山区,储量达数10亿吨;缅甸的钨矿与锡矿共生,绵延1200千米。此外,中南半岛还有丰富的铁、铜、铅、锌、金、铝等矿产资源。
中南半岛矿藏的成因和分布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当地的锡、钨、锑等金属矿多形成于印度马来地块的火成岩侵入活动;中南半岛第三纪新褶皱山地的背斜构造,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理想环境。此外,当地的中生代及新生代的局部沉积盆地是煤矿的集中地。
地形地貌
山脉
中南半岛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北高南低,山脉由北而南呈扇形展开,大河相间。受地壳运动影响,存在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 ,这些山脉将许多河谷及三角洲隔开,自西向东分别有那加山脉(Nāga Hills)、若开山脉(Arakan Mountains)、丹那沙林山脉(Tenasserim Hills)、长山山脉(Annamite Range)等山脉,最高峰为中、缅边界的开加博峰(Hkakabo Razi),高5881米。中南半岛西部的那加山脉、若开山脉大部分海拔在1800米以上,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东部的长山山脉沿越、老、柬边境南北绵延1000千米,西坡较缓,逐渐过渡为老挝 、柬埔寨境内的高原,东坡较陡,逼近海岸,形成许多峭壁和角;中部山脉为中国横断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并南伸入马来半岛,其中在缅甸境内的山体较为宽高,形成东南亚面积最大的高原掸邦高原(Shan Highland)。
若开山脉
若开山脉,又称“南印缅山脉”(Southern Indo-Burman Range),是位于缅甸西部的一座重要山脉。该山脉从南部的内格莱角(Cape Negrais)延伸到北部的印度曼尼普尔邦(Manipur),长约950千米,实际山区长约400千米,在孟加拉湾处潜入水底,又露出水面成为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若开山脉和东西方的平行弧线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受到挤压形成,最高点为维多利亚山(Mount Victoria),高3094米。
那加山脉
那加山脉位于印度和缅甸边界,以生活在山区内部的那加人(Naga)命名,为若开山脉的北部延伸,最高峰萨拉马蒂峰(Mt. Saramati)高3826米,山区多降雨,覆盖有茂盛植被。
丹那沙林山脉
丹那沙林山脉位于缅甸、泰国边界,绵延约1700千米,南段沿克拉地峡(Kra Isthmus)延伸到马来半岛,几乎到达新加坡,为印度-马来亚山脉系统的一部分。就地质学而言,该山脉是比喜马拉雅山还要古老的长花岗岩山脊的一部分,平均海拔为600-1000米,其中缅甸一侧平均海拔较高,约1000米,泰国一侧约600米,最高峰为大汉山,海拔2187米。
长山山脉
长山山脉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穿过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东北部,与越南海岸平行,形成一条平缓的曲线,将湄公河流域与南海沿岸的越南狭窄沿海平原分开,全长约1100千米,最高峰为普比亚山(Phou Bia),高2819米。该山脉的东坡从平原上陡峭地升起,有许多短河流淌,西坡则较为平缓,在下降到湄公河沿岸之前形成了多个高原。
三角洲
中南半岛有众多三角洲,包括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伊洛瓦底江三角洲(Irrawaddy Delta)、红河三角洲(Red River Delta)和湄南河三角洲(Chao Phraya Delta)等,分布在山脉之间。这些三角洲由大河冲积而成,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三角洲上河网密集,多沼泽,向海扩展速度快。
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西南部,又称为“西部地区”(Western Region)或“西南地区”(South-western region),该地区以湄公河命名,为湄公河的冲积平原,由湄公河的冲积活动以及地平线变化时期的堆积物共同塑造而成,南部以平坦的洪泛平原为主,北部和西部有几座山丘。湄公河三角洲总面积4.0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米,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为越南的主要农业区之一。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位于缅甸伊洛瓦底江省的伊洛瓦底江河口,是缅甸地势最低的地区,从缅甸潮汐影响的边界向南290千米延伸至孟加拉湾和缅甸海,西边为若开佑玛河(Rakhine Yoma),东边为勃固佑玛河(Bago Yoma)。该三角洲向南流动的大河分割成半岛和岛屿,大部分地区海拔3米,下游1/3的地区从东到西绵延130千米,完全平坦,没有局部起伏,最高点瓦普山(Waphu Mount)海拔404米,位于三角洲西部。
红河三角洲
红河三角洲位于越南东北部的北部湾沿海地区,是由红河及其支流与太平河(Thái Bình River)汇合形成的低洼平原,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人口密集,为越南文化的摇篮。该三角洲地势平坦,水系发达,但雨季流量过大,容易引发洪水。2004年,该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与生物圈计划”,并在当地成立红河三角洲生物圈保护区。
湄南河三角洲
湄南河三角洲位于泰国中部,由泰国的主要河流湄南河形成,湄南河由泰国北部山区向南流经泰国肥沃的中部平原,最终注入泰国湾,形成湄南河三角洲,三角洲总面积1.139万平方千米。该三角洲为泰国主要的农业区,在三角洲地区,湄南河与西边的湄公河、东部的邦巴公河(Bang Pakong)通过运河网络连接起来,每年的洪水给稻田带来丰富的冲积层。
水文
中南半岛北高南低,北部海拔超过2500米,半岛河流呈现由北向南的走势,主要发源于红河与湄公河,并被山脉隔开,自东向西有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澜沧江-湄公河、湄南河、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等,其中伊洛瓦底江(流经缅甸)、湄南河(泰国)和湄公河(流经泰国东北部、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为当地主要的排水系统,除此之外,东南半岛最大的湖泊为柬埔寨的洞里萨湖(Tonlé Sap)。
河流
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发源于克钦邦(Kachin)的独龙江(N'Mai River)和迈立开江(Mali River)的交汇处,其后相对笔直地向南流动,经过伊洛瓦底三角洲进入缅甸海,全长2170千米,流域面积约41.1万平方千米,覆盖了缅甸的大部分地区,有五条主要支流,为缅甸最大的河流和最重要的商业水道。
湄公河
湄公河(Mekong River)是东南亚主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上源称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长约2600千米,其中约1200千米为国界河,流域面积63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633亿立方米。
湄南河
湄南河又称“昭披耶河”(Chao Phraya River),发源于泰国北榄坡府(Nakhon Sawan)的平河(Ping River)、楠河(Nan River)交汇处,其后向南流动372千米到达曼谷,并在曼谷以西35千米处注入泰国湾,流域面积约16.04万平方千米,为泰国的主要河流。
湖泊
中南半岛规模最大的湖泊为洞里萨湖,该湖泊位于柬埔寨西北部,属于湄公河系统,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多样化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洞里萨湖约34%的水来自入湖的河流,约53.5%来自湄公河,12.5%来自降水,水量随季节变化,旱季湖面面积仅约2500-3000平方千米,体积1立方千米;雨季湖面面积最大可达1.6万平方千米,体积约80立方千米。1997年,该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生态保护区。
土壤
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古老稳定区域,加上暖湿的气候产生强烈的淋溶作用,土壤营养物损耗较多,土壤十分不肥沃。中南半岛的土壤分布与自然植物的分布基本一致。在热带雨林区,主要是砖红壤。在热带季风林区为砖红壤性土,如柬埔寨和泰国境内的土壤。大河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大冲积土,滨岸带有砂质土,在呵叻高原和马来半岛局部地区有生石灰岩土,在广大山区还有山地土壤。
生物多样性
中南半岛为印马生物区(Indomalayan realm)的核心区域,同时被认为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条件而闻名。当地的生态条件受到其复杂的地理构造和气候演化的影响,自古生代晚期以来,一系列持续的大陆碰撞一直主导着半岛的生态条件,改变当地生物的生活环境,使中南半岛成为多种动植物群主要的进化热点区域(evolutionary hotspot)。
动物
中南半岛是多种动物物种的家园,其中约有500种本土哺乳动物,代表性物种包括麝(Moschus)、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印度支那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ti)等;1300种鸟类,代表性物种包括黑喉噪鹛(Pterorhinus chinensis)、缅甸(Sitta neglecta)、巨䴓(Sitta magna)等;500多种爬行动物,代表性物种包括湾鳄(Crocodylus porosus)、齿缘摄龟(Cyclemys dentata)等;423种两栖纲,其中199种(47%)是当地特有物种,代表性物种包括苔藓蛙(Theloderma corticale)、三角枯叶蛙(Pelobatrachus nasuta)等。
植物
中南半岛的植物区系由12科、1373属、5005种组成,主要地理要素是泛热带分布(42.02%)和热带亚洲分布(30.08%),各个国家的植物区系在属水平上相似度超过77.84%,表明它们构成了一个附属的生物地理区域,而不同区域植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可以用印度支那地块随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挤压来解释,当地的代表性植物物种包括石斛属(Dendrobium)、榕树(Ficus subg. Urostigma)、石豆兰(石豆兰属)等。
自然保护地
中南半岛为多种动植物群主要的进化热点区域之一,由于其物种的丰富性,中南半岛设有多个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黄连国家公园(Hoàng Liên National Park)、南瑙国家公园(Nam Nao National Park)等。
黄连国家公园
黄连国家公园设立于2006年,位于越南西北部的黄连山脉,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总面积685.69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298.45平方千米,其中包括118.75平方千米的严格保护区、179平方千米的森林恢复区和0.7平方千米的行政服务区。黄连国家公园记录了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许多特有和濒危物种。公园的山地地形塑造了明显的海拔分区,植物群从低海拔的热带植物转变为高海拔的温带高山植物,增加了园内的植物多样性,越南25%的特有植物是在该公园内发现的。动物方面,越南大约1/3的两栖动物物种可以在公园内找到,并记录有10种哺乳动物和4种全球濒危鸟类。该公园被公认为东盟遗产公园的一部分,也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植物保护计划的植物多样性中心之一。
南瑙国家公园
南瑙国家公园为泰国北部的森林保护区,成立于1972年,总面积1000平方千米,大部分由覆盖着落叶龙脑香林、丘陵常绿林、落叶混交林、湿润常绿林、松树林和草原的山脉组成,是大约360种鸟类和340种凤蝶总科的栖息地,同时该公园为一级“老虎保护单位”(TCU)的一部分。
自然灾害
中南半岛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灾害。中南半岛受季风影响强烈,且地形适宜排水,为洪水灾害的多发地形,与此同时,全球变暖的过程使大气湿润,增加了中南半岛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率。2002年,中南半岛因为强降雨,导致柬埔寨、越南、泰国发生特大洪水,在泰国造成101人死亡,在越南造成150人死亡;2020年,两场热带风暴袭击中南半岛,导致严重的洪水和山体滑坡,越南、柬埔寨、老挝至少11万人被迫迁移,越南、柬埔寨至少130人死亡,其中越南中部地区受灾最为严重,约有17.8万房屋被淹,至少90万人受到直接影响。据越南红十字会报告,越南部分地区的洪水水位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中南半岛各国的疆界发生多次变动,而现今的中南半岛各国的疆界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才基本形成的。10世纪之前,在中南半岛上虽然出现了不少国家,但都还没有出现由现今泰族、缅族、越族或老族建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只有柬埔寨的高棉人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扶南王国、真腊、吴哥王国。
早期历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贸易交换的发展,中南半岛一些稻米生产和商业经济比较发展的地区,出现了原始社会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在此基础上,于公元前后时期建立了一系列早期国家。中南半岛早期国家首先出现在东南亚大江黄河下游和滨海港口地区:一是湄公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带,即高棉人的扶南国,现今越南中部占人的林邑(占城)国;二是湄南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带,即孟人的金邻、堕罗钵底、罗等;三是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的中下游地区,即骠人的骠国;四是靠近西孟加拉的今日缅甸境内若开狭长沿海平原的若开族古国;五是今日我国云南与缅、泰、老交界地带出现的泰、老、掸、傣等族先民创建的掸国(越裳国)。
缅甸地区最早出现掸国、骠国等国家,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1世纪前后,掸国的地域范围在今缅甸北部,当时掸国还没有军队,没有文字,也没有统一宗教。因此,掸国很可能只是部落联盟。在公元1世纪至10世纪之间,缅甸境内出现过许多不同民族建立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骠国。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在泰国中南部湄南河流域出现了早期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是由盂人建立的。2世纪前,中国古籍中最早提到孟人建立的金邻和林阳。
中南半岛10世纪以前以柬埔寨的高棉王国最为强盛,拥有广阔地域和众多属国,而越南此时尚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其他地区则除占婆王国外还没有形成集权的统一国家,有的还没有建立赋税制度与常备军。这些早期国家大多是孟人建立的,地域范围还很小,是臣服于高棉王国的附属国。但这一时期中南半岛国家已受到来自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佛教和婆罗门教广泛传播,各大河地区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政治力量日渐增强。
10世纪后,中南半岛地区古代社会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10世纪前的一国独大、多个小国臣服的局面逐步被几个较大的民族统治下的国家并存和争雄的局面取代。缅族、泰族、越族等民族崛起,并分别入主缅甸、泰国和越南,建立了以这些民族为统治的相对稳定的封建国家。此时,各国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是,中南半岛地区性大国,高棉族为主体的吴哥王国由盛而衰,并于14世纪后受到泰国(罗)多次入侵,吴哥王都陷落,成为泰国的附属国,并改信泰族人信奉的小乘佛教。半岛地区各主体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后,统治相对稳定,它们对内维护封建统治,对外扩张领土,各国之间相互争夺,纠纷和战争不断,逐渐形成了柬埔寨、老挝较衰弱,缅甸、泰国、越南三强在半岛上三足鼎立的局面。
殖民时期
进入16世纪后,初期中南半岛仍处于越南、泰国和缅甸三国争雄的时代,这三国的王朝实力都达到了鼎盛阶段,但随着西方殖民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原为这一地区强国的越、泰、缅的实力也逐步被削弱。
17世纪末越南黎朝吞并占城后,加紧对柬埔寨的入侵和吞并。1846年越南与泰国签订和约,使柬埔寨成为越泰两国的共同附属国。1867年越南南部(交趾支那)被法国并吞,同时在巴黎签订《暹法条约》迫使泰国放弃对柬埔寨的宗主权,承认柬埔寨为法国的保护国,作为回报,法国愿意将柬埔寨的暹粒和马德望割让给泰国。1884年法国以老挝是越南附属国为理由,继承越南对老挝的宗主权,先后使泰国失去在老挝的全部土地29万平方千米的控制权。英殖民主义者则对缅甸发动了三次战争,于1885年将缅甸全部吞并,实行以印治缅政策,使缅甸成为殖民地的殖民地。
二战后至今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较为平和,1948年缅甸独立,1956年马来西亚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事件,当地华人与马来族群体发生冲突,共造成36人死亡、560人受伤。1965年8月7日,马来西亚总理东古·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认为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流血事件,别无选择,建议马来西亚议会投票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同年8月9日,马来西亚议会以126票对0票通过了一项修改宪法的法案,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新独立的国家,新加坡独立。
相较而言,法属中南联邦各国的独立运动较为艰辛,其中越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即对法国展开独立战争,最终老挝、柬埔寨、越南三国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获得独立地位,其后1960年美国入侵越南,经历多年的越南战争,1975年美国军队撤离,越南统一。
1970年,朗诺(Lon Nol)在柬埔寨发动政变,推翻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废止君主制,成立高棉共和国。其后西哈努克在北京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战线,反对高棉共和国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以及红色高棉也开始对新政府发起袭击。1975年,高棉共和国被红色高棉推翻。
1978年11月,由于边境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红色高棉政权与越南和泰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越南军队出兵进攻柬埔寨,并于次年1月10日推翻红色高棉,建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1989年,越南军队撤离柬埔寨;1991年10月23日,联合国各方签订《巴黎和平协定》,柬越战争正式结束,柬埔寨最高国家委员会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返回金边,柬埔寨结束战争状态。
国家和人口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七个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的西部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位于马来群岛。中南半岛东部的柬埔寨、老挝、越南三国因为旧属法国殖民地,其所在地又被视作狭义的“印度支那”。
族群
中南半岛现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和新加坡,是世界上国家较多的半岛之一,当地民族构成多元复杂,主要分布有南亚人、南岛人、藏缅人、苗瑶人、壮侗人等多个族群,其下又可细分为京族、高棉族、马来族、傣族等多个民族。
南亚人
南亚人是指所用语言为南亚语系的族群,该语系的语言主要在中南半岛、南亚和东亚地区使用,并且是越南和柬埔寨的大多数人口以及分散在泰国、老挝、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南部部分地区的少数人口的母语。该族群下属的主要族群包括京族、土族、哲族、芒族、高棉族等,主要分布在越南和柬埔寨,少数人口分布在泰国和老挝的部分地区。2013年,全球共有1.17亿南亚人。
壮侗人
壮侗人是指所用语言为壮侗语系的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由多个民族组成,主要民族包括傣族、仡佬族、布央族、黎族等,其中傣族为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壮侗人起源于公元前12世纪的中国长江流域,时间大致与楚国建国和周代建立相吻合,其后壮侗人逐渐向南方迁移,最终到达中南半岛地区。2013年,全球约有9300人使用壮侗语系的语言,其中60%分布于泰国。
藏缅人
藏缅人是指所用语言为藏缅语族的族群,藏缅语族下属于汉藏语系,21世纪初约有5700万人使用该语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东亚和南亚的其他地区,包括众多民族,主要民族包括藏族、羌族、彝族、白族、缅族等,其中缅族为缅甸的主体民族。
南岛人
南岛人是一个讲南岛语言的一大族群,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南岛人扩张,当时南岛人从台湾岛出发,使用帆船迁徙至印度洋太平洋的各个岛屿,如今南岛人主要分布在从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到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之间的岛屿上,下属主要民族包括爪哇人、他加禄人(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人、他人、马来族、宿务人、马达加斯加人和马都拉人,而中南半岛主要的南岛人族群为马来族与占族。其中马来族为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而占族是中南半岛的土著民族之一,曾建立占婆王国,该王国持续了千年以上,如今占族主要分布在越南南方共和国和柬埔寨的一部分地区,截至2019年,越南的占族人口约为120万人。
苗瑶人
苗瑶人又称蒙勉人,是指所用语言为苗瑶语系的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下属苗族与瑶族两个主要民族。从中南半岛的分布来看,苗族在越南、老挝、泰国等地人口较多,其中越南的苗族人口约为139万人(2019年)。
宗教
中南半岛主要受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影响,其中佛教是中南半岛的主要宗教,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流行南传佛教,而越南则流行下座部佛教;伊斯兰教主要流行于马来西亚,以及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的地区。除佛教与伊斯兰教外,印度教、基督教等宗教也对中南半岛造成了一定影响。
佛教
历史上,佛教传入中南半岛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直接从印度经海路传入中南半岛,其二是间接从中亚和中原地区传入中南半岛,这一过程持续了数百年。关于中南半岛佛教的最早记载之一是印度皇帝阿育王于公元前250年派往现代缅甸的上座部佛教使团,该使团将佛教传入现代缅甸所在的区域后,佛教进一步传播到整个中南半岛。其后,佛教内部出现南传佛教与下座部佛教的分裂,上座部佛教在印度南部发展起来,然后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并进入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下座部佛教则主要在印度北部发展,其后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越南。如今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主要信奉上座部佛教,而越南则受中国影响,主要信奉下座部佛教。据皮尤(Pew)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中南半岛信奉佛教的人数约为1.42亿人,其中泰国是世界信仰佛教人数第2多的国家。
伊斯兰教
中南半岛的伊斯兰教信徒主要集中于在马来半岛地区,伊斯兰教为马来西亚国教,该教最初于公元7世纪由来自波斯、阿拉伯、中国和印度次大陆的商人引入马来西亚,并于15世纪在当地扎根,在此之前,当地居民主要信奉佛教与印度教。1951年,泛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在马来西亚成立,该政党主张在马来西亚建立伊斯兰国家,最终成功使伊斯兰教称为马来西亚国教,按照根据《马来西亚宪法》第160条的定义,所有马来族都是穆斯林。如今马来西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中的沙斐仪学派,截至2020年,马来西亚约有2060万穆斯林信徒,占总人口的63.5%。
经济
中南半岛历史丰富、人口众多,且地处东亚与南亚之间的枢纽地带,拥有发展制造业、旅游业、物流业的区位优势,不过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目前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则产业升级较早,经济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中心。
21世纪以来,该地区作为东南亚的物流枢纽的经济重要性与日俱增,当地政府对其物流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其中越南政府一直在扩大其港口容量并开发新的物流中心,而柬埔寨一直在升级其道路网络并投资其经济特区,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助于改善该地区各国之间的连通性,使货物跨境运输变得更加容易和更具成本效益。
经济体
泰国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为传统农业国,农产品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喜米、 天然橡胶、木薯、玉米、甘蔗、热带水果等,同时是世界天然橡胶最大出口国。20世纪80年代,泰国开始产业转型,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发展迅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6年被列为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经济陷入衰退,两年后重新复苏。如今泰国工业的重要门类有采矿、纺织、电子、塑料、食品加工等。泰国汽车生产条件优越,产业链齐全,是目前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汽车出口国;除此之外,电子设备制造也是泰国特色产业。
2022年,泰国GDP总额为4954.2亿美元,人均GDP为6910美元;2021年,泰国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8.5%,第二产业为34.8%,第三产业为56.7%。
越南
越南于1986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了三大经济战略重点,即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产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如今,越南工业方面主要以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为核心。
2022年,越南GDP总额为4088亿美元,人均GDP为4163.5美元;2021年,越南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12.3%,第二产业为37.8%,第三产业为40.9%。
柬埔寨
柬埔寨为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依赖外援外资,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8%,实行对外开放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2023年以来,柬埔寨政府开始执行以增长、就业、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五角战略”计划的第一阶段。柬埔寨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尽管存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资金和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但发展潜力较大,并被柬埔寨政府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工业方面,柬埔寨的工业以制衣业和建筑业为主。
2022年,柬埔寨国内生产总值为29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59.6美元;第一产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约21.87%,第二产业约37.67%,第三产业约33.74%。
老挝
老挝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86年起推行革新开放,调整经济结构,即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入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颁布外资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除农业外,老挝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力行业、铁路、采矿业等。
2022年,老挝GDP总额为154.7亿美元,人均GDP为2054.4美元;2019年,老挝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15.2%,第二产业为31.4%,第三产业为42.3%。
缅甸
缅甸于1962-1988年实行计划经济,1988年后实行市场经济,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缅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缅甸全国农业人口占70%,大多以农业和畜牧业维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2010年以来,随着欧盟及美国相继对缅甸解除经济制裁,缅甸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不断凸显,加之欧美给予缅甸的普惠制待遇,以纺织制衣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缅甸蓬勃发展,但受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所限,缅甸钢铁、化工、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产业发展滞后,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除此之外,经济严重依赖蓝宝石、珍珠和玉石等宝石的销售,世界上90%的红宝石产自该国,而缅甸的翡翠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2022年,缅甸GDP总额为622.6亿美元,人均GDP为1149.2美元;2021年,缅甸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23.46%,第二产业为35.22%,第三产业为41.33%。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自19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如今,马来西亚的重点产业包括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
2022年,马来西亚GDP总额为4070.3亿美元,人均GDP为11993.2美元;2021年,马来西亚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7.2%,第二产业为34.7%,第三产业为57%。
新加坡
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且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1%左右,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绝大部分粮食、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经济方面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依靠中间贸易到转口贸易的扩展概念,通过购买原材料并精炼再出口,以维持其高水平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其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三倍。工业方面,新加坡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与化工、生物医药等产品,与此同时,新加坡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服务业方面主要包括金融服务、贸易、饭店旅游等,为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
2022年,新加坡市GDP总额为4667.9亿美元,人均GDP为82807.6美元,为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国家。2021年,新加坡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0%,第二产业为22.3%,第三产业为69.8%。
交通
中南半岛南端扼南海、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国际航运的要道,交通与战略意义重要。重要城市多沿河海分布,主要港口有海防市、岘港、芽庄市、胡志明市、西哈努克港、梭桃邑、曼谷、新加坡、巴生港、槟城港、毛淡棉、丹老与仰光等。不过受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薄弱,除马来西亚、新加坡外,中南半岛各国铁路建设皆相对落后,主要依赖公路、水路运输。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空运较为发达,其余三国空运方面则主要为客运。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中南半岛森林覆被是热带地区自然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中南半岛森林覆被遥感监测数据源由光学遥感逐渐转向雷达遥感,监测方法向采用多分类器和多源信息转变,监测对象主要是天然森林覆被,人工林监测仍面临多重困难;1980-2010年期间,中南半岛不同地区森林覆被变化时空差异明显。其中,在1990年前森林覆被面积为净增加,之后净减少;在空间上,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森林面积在1990年后均持续减少,只有越南呈增长趋势;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林扩张、刀耕火种农业、道路建设和商业采伐,间接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主要表现为森林数量变化、森林退化和森林再生/恢复等方面,其程度与干扰方式、强度、频率直接相关;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水分效应、大气环境效应、土壤效应和生物效应4方面。
环境保护
成立于1999年的柬埔寨—老挝—越南发展三角区在中南半岛多个三国发展区中备受关注。随着越南主导下的地缘经济合作持续推进,该发展三角区覆盖省份持续扩充,并经历了以农进林退为主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相较于传统地缘经济研究,有关地缘经济合作与边境土地利用的影响-响应互动研究明显不足。
据美国国家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农田和种植园/果园为主要覆被类型,且农进林退是该发展三角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方式。农进林退现象先增强后减弱,以发展三角区成立前后(1998—2003年)最为剧烈,且其在越柬境内呈西向与东向趋边性特征,柬越边境最明显。越南境内农进林退规模最大,但就保护区而言,柬埔寨境内保护区受农进林退影响最大,柬越边境保护区尤甚。80%以上的农进林退分布在丘陵平原,且具有向高海拔地区发展的趋势;在道路两侧10千米以内呈现随距离衰减的特征,近70%的农进林退发生在道路两侧6千米范围内。
风景名胜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南半岛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有老挝琅勃拉邦,越南的下龙湾、古都顺化、会安、美山、丰芽—格邦国家公园,泰国考艾国家公园,素可泰府历史文化公园等。
考艾在泰语中是“大山”的意思,由海拔400~1351米的山区和树林组成,邻近的考艾国家公园更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为世界文化遗产,属于自然生态保护区。
琅勃拉邦被湄公河与南康河环抱,是老挝现存最古老的城镇,1353-1560年曾是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澜沧王国的首都,该地保存有大量古迹,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越南的旅游资源丰富,下龙湾、古都顺化、会安、美山、丰芽—格邦国家公园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主要景点
人文景观
缅甸大金塔
缅甸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是佛教建筑,位于首都仰光茵雅湖附近。大塔像一个巨型的大喇叭矗立在佛塔林立的海洋之中,成为群塔之首,其塔高近百米,塔身贴满金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塔顶瘦长为黄金铸成,装有5440颗钻石和1431颗宝石。四周悬挂着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塔身四面有门,并有石狮镇守,塔的台座高约数十米,上面为大理石铺成的平台,有四条长廊式的阶梯相通,整体形象崇高雄伟。
柬埔寨吴哥窟
吴哥窟(Angkor Wat)位于柬埔寨吴哥城南约1千米处,建于公元十二世纪的苏利耶破摩二世时期,为柬埔寨的代表性佛寺建筑。吴哥窟的主体建筑五座塔主塔高42米,建于一个三层的台基之上,每级均建有围廊,相传五座塔象征印度佛教中的茂璐山上的庙宇,是佛教诸神的“家”。五层塔基座回廊内的墙高2米,长达数百米,上面刻有浮雕,浮雕题材大多选自《罗摩衍那》和《摩诃波罗多》。
吴哥窟在十五世纪时,由于与暹罗人的战争,首都迁至金边,吴哥城也随着首府的迁移而衰落了,寺窟荒废,无人问津大约四百余年,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才被重新发现。
老挝琅勃拉邦
老挝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为老挝的佛教中心,市区内寺庙佛、塔林立,居民笃信佛教,在琅勃拉邦帕华寺中保留有阿努翁王朝的壁画。阿努翁王朝的佛教壁画,也以本生故事为主要题材,画面之中表现了老挝人当时的生活和服饰,其用色、构图、风格和精细的线条勾描,与拉玛二世、三世王朝的壁画无异。用红棕色勾画人物,用黑色勾画树丛、树叶,每一扇窗扉背后,描绘着成双成对合掌相向,站立平台的仙人图,至于窗扉前面,涂漆描金,呈木芙蓉图案,下部有动物、喜马拉雅山脉形象。每一扇门扉,涂漆描金,是泰国式的“萧刚”门神图,脚踩中国式狮子,头戴高尖帽,身穿铠甲。涂漆描金式绘画、构图等与泰国的壁画同一风格,从中可以看出东南亚佛教绘画彼此的融合与影响。
自然景观
越南下龙湾
越南下龙湾(Hạ Long Bay)位于河内东150千米的北部湾西部,为海面上由三叠系灰岩组成的峰林小岛,这种峰林和中国广西一带的喀斯特景观相似,但不与准平原或大谷地相连,而是被海水所淹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地地形在发育了峰林一准平原喀斯特景观后,由于地壳沉降、海水上升等原因,相对平坦的平原沉人海水下,其后经过长期的雨水淋滤以及海水冲蚀,海水面上的溶峰继续发生溶蚀作用,最终发育成存在海蚀景观的喀斯特地形。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下龙湾海上岩溶峰林地貌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单。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Phong Nha – Kẻ Bàng National Park)位于越南广平省西部,沿越老边界绵延150千米,距河内520千米,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石灰岩地区(溶洞)之一。公园内保存有钟乳石洞近百个,同时也是越南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丰芽—格邦国家公园总面积为857.54平方千米,在越南国家公园中面积居第二位。2003年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参考资料
中南半岛(印度支那半岛).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4-03-13
中南半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24
southeast asia.britannica.2024-04-22
vietnam.climatestotravel.2024-04-22
Veiled Mountains in North Myanmar.jac.2024-04-26
中南半岛.中文大百科全书.2024-04-02
Indochina: Regional review.springer.2024-04-22
Assessment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ices over Indochina and South China in CMIP6 Models.ametsoc.2024-04-22
biogeographic region.britannica.2024-04-24
Borneo and Indochina are Major Evolutionary Hotspots for Southeast Asian Biodiversity.oup.2024-04-24
Hoang Lien National Park.thiennhienviet.2024-04-24
About Nam Nao.thainationalparks.2024-04-24
越南.领事服务网.2024-04-24
老挝.领事服务网.2024-04-24
柬埔寨.领事服务网.2024-04-24
泰国.领事服务网.2024-04-24
缅甸.领事服务网.2024-04-24
马来西亚.领事服务网.2024-04-24
新加坡.领事服务网.2024-04-24
2019 年东盟旅游业简况.中国-东盟中心.2024-04-02
World Heritage List.unesco.2024-05-17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Malay Peninsula.academia.2024-04-22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recorded in the Mesozoic palaeomagnetic results.oup.2024-04-22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indochina peninsula during summer monsoon onset.springer.2024-04-22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Vietnam, Cambodia & Laos?.indochina.2024-04-22
best-time-visit-indochina.indochina.2024-04-22
laos.weatherandclimate.2024-04-22
cambodia.weatherandclimate.2024-04-22
vietnam.weatherandclimate.2024-04-22
Vietnam Weather & Climate.vietnamtoursguide.2024-04-22
Climate in Vietnam: Key points to know before starting your trip.vinwonders.2024-04-22
Rakhine Mountains.britannica.2024-04-22
Structural Style and Deformation History of Assam & Assam Arakan Basin, India: from Integrated Seismic Study.searchanddiscovery.2024-04-22
Nāga Hills.britannica.2024-04-22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fsu.2024-04-22
The Physical Geography of Southeast Asia – Edited by Avijit Gupta.wiley.2024-04-22
Southern Annamites montane rain forests.eoearth.2024-04-22
Mekong Delta.arcbc.2024-04-22
mekong delta.cbd.2024-04-22
Ayeyarwady Delta, Myanmar.usgs.2024-04-22
Irrawaddy Delta.arcbc.2024-04-22
Irrawaddy River.britannica.2024-04-22
Researches in estu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of Red River: An overview on activities and results.researchgate.2024-04-22
Red River Delta.unesco.2024-04-22
Paddy rice mapping in Red River Delta, Vietnam, using Sentinel 1/2 data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tandfonline.2024-04-22
Chao Phraya River delta, Thailand, Asia.lsu.2024-04-22
Chao Phraya River.britannica.2024-04-22
Drainage of Thailand.britannica.2024-04-22
When the river flows backwards.khmertimeskh.2024-04-23
Burma: Sahibs in the Shan States.drugtext.2024-04-24
Assess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River Flows in the Tonle Sap Lake Basin, Cambodia.mdpi.2024-04-24
Overview of the Hydrology of the Mekong Basin.mekonginfo.2024-04-24
Complete list of biosphere reserves.unesco.2024-04-24
Indochina .wwnature.2024-04-24
Indochina鸟类名录.avibase.2024-04-24
A biogeographic synthesis of the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of Indochina.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o. 360).amnh.2024-04-24
THE REPTILE DATABASE.reptile-database.2024-04-24
Recent Progress in Taxonomic Studies, Biogeographic Analysis, and Revised Checklist of Amphibians in Indochina.folium.2024-04-24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ffinities in Lao PDR, with a reference to the biogeography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plos.2024-04-24
GIỚI THIỆU VƯỜN QUỐC GIA HOÀNG LIÊN VIỆT NAM.vncreatures.2024-04-24
Hoang Lien National Park, Viet Nam.asean.2024-04-24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getation in high elevations in Hoang Lien National Park of Vietnam.qucosa.2024-04-24
น้ำหนาว (Nam Nao).dnp.2024-04-24
Change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Over Indo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 From a Lagrangian Perspective of Water Vapor.frontiersin.2024-04-24
Flooding in Indochina.nasa.2024-04-24
Twin storms drive Southeast Asia floods as a third approaches.thenewhumanitarian.2024-04-24
Communal riots of 1964.nlb.2024-05-27
Road to Independence.asia1.2024-05-27
Secret documents reveal extent of negotiations for Separation.straitstimes.2024-05-27
Road to Independence.countrystudies.2024-05-27
周中坚.柬埔寨史略(下)[J].东南亚纵横,1984(1):37-42..维普资讯.2023-12-05
柬埔寨通史-段立生-电子书-在线阅读-网易云阅读.网易云阅读.2023-12-04
textsMy war with the CIA; the memoirs of Prince Norodom Sihanouk.archive.2023-12-15
Statement by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 Welcoming the Kingdom of Cambodia as the Tenth Member State of ASEAN 30 April 1999, ASEAN Secretariat .asean.2023-12-15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 FOURTH QUARTER AND 2023.gso.2024-04-24
柬埔寨统计局.nis.2024-04-24
thailand.cia.2024-04-24
Austroasiatic Languages.languagesgulper.2024-04-25
Kra-Dai and the Proto-History of South China and Vietnam.thaijo.2024-04-25
Genetic and linguistic correlation of the Kra–Dai-speaking groups in Thailand.nature.2024-04-25
Tai-Kadai Languages.languagesgulper.2024-04-25
Tibeto-Burman languages.britannica.2024-04-25
Genomic landscape of human diversity across Madagascar.nih.2024-04-25
Tracing the Austronesian Footprint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 Perspective from Mitochondrial DNA.oup.2024-04-25
Completed Results of the 2019 Viet Nam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gso.2024-04-25
Genetic Structure of Hmong-Mien Speaking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 as Revealed by mtDNA Lineages.oup.2024-04-25
Miao.britannica.2024-04-25
Indochina culture: Vietnam, Cambodia and Laos.mrlinhadventure.2024-04-25
Beyond the Weberian Trails: An Essay on the Anthropology of Southeast Asian Buddhism.wiley.2024-04-25
INDONESIA AND THE MALAY PENINSULA.encyclopedia.2024-04-25
The spread of Hinduism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britannica.2024-04-25
31 - Christianity in Indochina.cambridge.2024-04-25
Buddhists.pewforum.2024-04-25
LAUNCHING OF REPORT ON THE KEY FINDINGS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MALAYSIA 2020.dosm.2024-04-25
Indochina Logistics - Unlocking Opportunities in Southeast Asia.vico.2024-04-25
泰国.中国商务部投资指南.2024-04-25
thailand.worldbank.2024-04-25
越南.中国商务部投资指南.2024-04-25
vietnam.worldbank.2024-04-25
柬埔寨.商务部投资指南.2024-04-26
Cambodia.worldbank.2024-01-05
Cambodia: Share of economic sectors in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from 2012 to 2022 .statista.2024-01-05
老挝.商务部投资指南.2024-04-26
缅甸.商务部投资指南.2024-04-26
Gems of Burma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uvm.2024-04-26
myanmar.worldbank.2024-04-25
马来西亚.商务部投资指南.2024-04-26
malaysia.worldbank.2024-04-25
Singapore: The Evolution of an Entrepôt.effectivestates.2024-04-26
singapore.worldbank.2024-04-25
新加坡.商务部投资指南.2024-04-26
中南半岛.查字典地理网.2024-04-02